自1978年起临河区国营林场都有什么工作新华林场累计造林多少亩


2023-06-16 21:24
来源:
甘肃省林业和草原局
发布于:北京市(来源:甘肃省林业和草原局)
榆林治沙带来生态空间颜色之变
榆林市白界樟子松人工造林示范区对比图。上图于2018年5月拍摄,下图于2009年3月拍摄。( 榆林市林业和草原局供图)
由黄到绿,是陕西省榆林市最为人称道的变化。全市林木覆盖率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0.9%提高到36%,防沙治沙带来的不仅是生态空间的颜色之变,还有生态改善后绵延不绝的民生福祉。
榆林市地处毛乌素沙地南缘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多年来,榆林创造了网格固沙、飞播治沙、樟子松套笼栽植等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治理模式,涌现出以“七一勋章”获得者石光银为代表的一批治沙英模。
全市目前林木保存面积2360万亩,860万亩流沙全部得到固定或半固定,沙区植被盖度平均达到60%。建成总长1500公里的长城、北缘、环山、灵榆4条防风固沙林带,农田基本实现林网化,陕西省的绿色版图也因榆林治沙成效向北推进了400公里。榆林中心城区外围建成长90公里的环城绿化圈,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7.0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8.65平方米。公路绿化里程超过2000公里,县城、乡镇、村庄绿化持续推进,每年的沙尘天气数量由100多天下降到10天左右。(赵侠 王立荣)
右玉:久久为功换来春风拂绿
右玉防沙治沙对比图。上图为如今右玉绿色满眼,下图为20世纪60年代右玉植树造林挖的鱼鳞坑。( 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供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山西省右玉县的发展史也是一部与风沙的战斗史。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的右玉,曾经的森林覆盖率不足0.3%,土地沙化面积达76%,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70多年的迎难而上、久久为功,右玉人民创造了黄土高原上的生态奇迹。
在70多年的植树造林历程中,右玉全县干部群众广泛参与,义务植树按人次累计达2亿多天。在这片290多万亩的土地上,超过90%的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林业用地面积达到168.62万亩,林木绿化率升至57%,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67%,城市建成区绿地率43.7%,沙尘暴天数减少了80%,地表径流和河水含沙量比造林前减少6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更是达到322天。
久久为功换来春风拂绿,坚持不懈的生态建设为右玉累积了绿色发展的资本。全县建成了晋北地区最大的樟子松苗木产出基地。已发展12家沙棘加工企业,年产值2亿多元,形成产供销一体的经济林产业链。苍头河国家湿地公园、黄沙洼国家沙漠公园、南山森林公园等一批生态景区带动了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的蓬勃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右玉有了真实见证。(景慎好)
塞罕坝:勇担使命的“中国榜样”
塞罕坝防沙治沙对比图。上图为今日万顷绿洲,下 图为昔日茫茫荒原。
新中国成立初期,塞罕坝是一片风沙肆虐的荒山秃岭。面对“风沙紧逼北京城”的严峻形势,1962年,林业部建立了塞罕坝机械林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接力奋斗,三代塞罕坝人在这片风大寒冷、人迹罕至的塞外高原上成功营造出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海,重新修复了森林、草甸、湿地相结合的生态系统,有效地阻滞了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南侵,成为京津地区的水源卫士、绿色生态屏障。
塞罕坝林场防沙治沙的成功实践,带动了周边区域规模化造林445万亩,有力推动了“三北”防护林、太行山绿化攻坚、雄安新区千年秀林等生态工程建设。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组织30多个国家代表来林场考察学习植树造林、防沙固沙技术。林场先后荣获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和防治荒漠化领域最高荣誉“土地生命奖”,成为全球环境治理的“中国榜样”。
目前,塞罕坝林场总经营面积140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115.1万亩,林木蓄积量1036.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82%。据中国林科院核算评估,塞罕坝森林湿地资源资产总价值达231.2亿元。塞罕坝的森林和湿地每年涵养水源量2.84亿立方米,释放氧气59.84万吨,固定二氧化碳86.03万吨。优质的生态资源带动周边发展乡村游、农家乐等多种业态,每年实现社会总收入超过6亿元。 (董常春)
柯柯牙:不畏艰辛在荒原建起“绿色长城”
柯柯牙防沙治沙对比图。上图为柯柯牙在荒原建起“绿色长城”,下图为柯柯牙治理区原始台地地貌。( 阿克苏地区林业和草原局供图)
柯柯牙,意为“青色的崖壁”,位于新疆阿克苏市和温宿县城区东北洪积台地上。20世纪七八十年代,柯柯牙南部沙漠离阿克苏市城区仅有6公里,并以每年5米的速度逼近城市,沙尘暴频发多发,严重影响和危害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
阿克苏地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启动柯柯牙荒漠绿化工程,历经30余载,柯柯牙工程区查明了立地类型,筛选适宜树种,采取“防风固沙林+生态经济林”配置模式,创新经济林丰产稳产综合栽培技术,构建了政府规划、部门服务、企业牵头、农户参与“以林养林”可持续经营的柯柯牙模式。
经过30多年的持续建设,柯柯牙生态工程累计造林120余万亩,同时谱写了“自力更生、团结奋斗、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柯柯牙精神”,在祖国版图的西北角、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北边缘的亘古荒原上筑起了一道长57千米、宽46千米的“绿色长城”,成为阿克苏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尹素萍)
吴起:封山育林再造秀美山川
吴起防沙治沙对比图。上图为2018年6月薛岔造林后山川变绿,下图为2001年5月同一地块造林前情景。
陕西省吴起县位于延安市西北部,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曾因漫山放牧致使植被破坏严重、生态环境恶劣。1998年,吴起县响应“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号召,实施“封山退耕、植树种草、舍饲养羊、林牧主导、强农富民”战略决策,率先在全国实现全县整体封山禁牧。1999年一次性退耕还林155.5万亩,是全国封得最早、退得最快、面积最大、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县份。2007年,吴起县被列为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县级)。
退耕还林、科学治沙,吴起县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20.3%,林木绿化率40.9%,林草覆盖度达到72.9%,实现了从“半黄半绿”到“一片碧绿”,再到“整片深绿”的转变。
“十四五”以来,吴起县按照“项目捆绑、综合施策、整体推进、全面提升”思路,推动三个“百万亩”目标完成。目前,百万亩绿色生态屏障完成营造林58.5万亩,百万亩森林提质增效完成退化林修复38万亩,百万亩碳汇交易林完成评估认定68.5万亩。(赵侠程 延莉)
八步沙精神在新时代传承
八步沙林场防沙治沙对比图。上图为治理后生态改善,下图为治理前原始地貌。(甘肃省林草局供图)
2019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前往八步沙林场考察,对甘肃八步沙林场防沙治沙工作和“六老汉”治沙群体给予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全县上下牢记总书记嘱托,发扬当代愚公精神,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2019年以来,全县完成造林绿化84.11万亩、沙漠治理48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018年底的12.62%提高到12.75%,草原植被盖度达到46.99%,古浪进入了历史上植树造林和防沙治沙规模最大、进度最快、效果最好、群众参与度最高的时期,为构筑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贡献了古浪力量。
八步沙精神在新时代传承,八步沙“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八步沙林场党性教育、生态研学作用充分发挥,2019年以来累计接待33万多人次参观学习,八步沙“六老汉”治沙纪念馆免费开放,成为古浪绿色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王涛)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新华林场
防沙治沙 林茂粮丰
新华林场防沙治沙对比图。上图为如今新华林场农田林网,下 图为20世纪80年代林场采用草方格方式治沙。( 内蒙古林业和草原局供图)
河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油生产基地。20世纪七八十年代,每到春季,这里时常风沙满天,庄稼要种三四茬才能成活,为了保护农田,必须治沙造林。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新华林场位于河套平原以北,是临河区唯一造林治沙的生态公益性林场。自1978年起,新华国营林场大力治理耕地盐碱化造成的土地沙化问题,先后开展了“三北”、京津风沙源治理等生态工程,累计投资1650万元、造林3.9万亩。如今,林场森林覆盖率提升至65%。
经过三代林场人的努力和国家项目的支持,新华林场4300多亩严重沙化重点区域得到整体治理,总结推广荒漠原生树种造林、冷藏苗避风造林、高压水打孔造林等技术,实现了防风、固沙、锁边的治理效果。
目前,林场及周边乡镇大量的荒滩碱地被改造成了林地、耕地,沙地面积由20世纪60年代的2.15万亩缩小到5000亩,林场周边耕地沙化现象得到有效控制。(郭利平)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习近平内蒙古行丨走进巴彦淖尔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大象网
首页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来源:央视新闻2023-06-07 09:32:15收藏
打印
2023年6月6日
习近平来到巴彦淖尔临河区
国营新华林场考察
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1960年建场
土地面积5.2万亩
建场前 该区域地貌以沙丘 荒滩 盐碱地为主
风沙危害非常严重
针对土地沙化问题
实施了“三北”防护林等工程
该区域累计造林3.9万亩
目前 林场森林覆盖率达到65%
“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指在
中国三北(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
建设的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
“三北”工程建设
是同我国改革开放一起实施的重大生态工程
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性工程
文章关键词:三北,&ldquo,&rdquo,区域,土地
责编:安文靖
相关推荐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营林场都有什么工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