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想知道,与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有哪些意义有何合作关系?

援引路透社:路透社原因三位知情人士的消息,称华为集团已向德国汽车制造企业梅赛德斯奔驰和大众汽车集团旗下的奥迪发送邀请,询问是否有兴趣购买其智能汽车软件和硬件公司的少量股份。在此之前,华为新公司已经与长安汽车、赛力斯汽车、奇瑞汽车和江淮汽车发出邀请,并希望一汽集团加入;目前确定合作关系的是前四家,也是华为一直以来的合作伙伴。而这一次华为将目标转为德国车企,其中有何深意,又有可能得到怎样的答复呢?此举目的不难解读,华为寻找海外企业合作的初衷应当是化解欧美对其制裁。其中道理不言自明,最具参考价值的案例是零跑汽车和Stellantis的合作。回顾:欧洲第二大汽车制造商Stellantis集团以15亿欧元的代价收购零跑汽车20%股权,零跑汽车与该集团公司创立了合资公司,新公司负责零跑汽车在海外市场的生产和销售。而新公司的持股比例比较奇怪,零跑汽车作为合资公司的技术核心却只持股49%,Stellantis持股51%;似乎零跑汽车是有意让出1%,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操作呢?其实原因也是考虑到欧美对中国企业和品牌的限制。而由欧洲企业持股到51%并主导生产和销售,这样就能提前扫清零跑汽车在海外市场中的障碍。华为期望与奔驰和奥迪两大品牌合作,其初衷应当与零跑和Stellantis的合作相同;单纯以出口方式销售并且仍旧能让产品具备价格优势,客观上必然会对其本土企业和品牌形成冲击,所以合作应当是合理的方案。那么奔驰和奥迪会是什么态度呢?曝出这则消息的消息人士称奔驰汽车意愿不大,说白了就是不太感兴趣;奥迪汽车没有明确态度,预计有可能合作但深度不会很大,充其量会采用零部件采购模式。奔驰、宝马和奥迪这三大德系豪华品牌都有各自的“网络”,奔驰的合资企业以北汽集团为中心,宝马汽车的合作伙伴是华晨,奥迪有一汽集团和上汽集团两个合作伙伴;三大品牌拥有相当高的市场占有率,品牌知名度也很高,所以其与任何企业展开新的合作都会影响到目前的关系网络。可以说这三大品牌是名分早定、盘根错节,其是否要与华为新公司开启合作,那还得看其他合作伙伴与配套供应链企业的态度才行。华为新公司的角色不是单纯的车机系统服务商,而是涵盖三电系统平台的供应商;如果奔驰和奥迪采用智选车型模式与华为新公司合作,那也基本等于给华为伴舞,企业不会做这种只利他的事情,除非寻不到技术突破口。然而不论是奔驰还是奥迪,其缺乏并不是技术研发能力或产业链构建能力,而是时不我待的时间;但是即便如此却也没有盲目,因为三电技术的上限是一眼就能看到头,先发和后发客观上拉开了差距,只是这个差距也注定会越来越小,所以奔驰和奥迪是等得起的。于是现阶段需要做的就是加大产业建设和技术研发投入,德国现在正在做这些事,从这点来分析的话,德国汽车产业会接受与中国企业合作,但大概率不会接受智选车型或HI模式,否则德国汽车产业未来也就没有自主发展的空间了。至于北京奔驰、一汽奥迪和上汽奥迪是否会与华为展开合作,其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会更多;以奥迪为例,新能源车型目前以上汽为中心,上汽智己已经成为奥迪的战略合作伙伴。此时的奥迪似乎没有理由再与华为新公司合作开辟一个新方向,尤其是在上汽集团早已看透华为合作模式的前提下。上汽集团曾经表示过“灵魂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曾几何时有很多汽车爱好者不能理解这段描述,难道选华为作为合作伙伴就会“失去灵魂”吗?现在看来还真差不多。赛力斯问界、奇瑞智界,提到这两个品牌的时候没有多少人会先想到赛力斯和奇瑞,第一反应是联想到华为;北汽极狐和长安阿维塔没有采用智选车模式,所以提到这两个品牌才会先想到北汽和长安。那么问界和智界如果获得很大的成功,获益最大的就是华为,因其名利双收,而赛力斯和奇瑞却只占一样;届时华为则等于掌握了这两个品牌甚至企业的命脉,灵魂确实是被华为捏住了。所以上汽集团的担忧是有道理的,企业想要自主发展就必须掌握品牌,掌握品牌就需要掌握核心技术;所以有了上汽智己和奥迪这层合作关系的奥迪汽车,或许也不会和华为新公司擦出火花。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天和MCN发布,欢迎转赞评#优质作者榜#汽车最热咨询、选车推荐、技术交流媒体人,汽车领域创作者,活力创作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有哪些意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