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家栋为什么没去东方红长征5号发射现场视频

2019-02-01 10:44
来源:
一个科普
1970年4月,我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这颗卫星的质量为173千克,比在中国之前自行发射卫星的苏联、美国、法国、日本这四个国家的第一颗卫星质量的总和还大。
为了研制“东方红一号”卫星,付出了大量心血,攻克了很多技术难关,可等到组装卫星的时候,一个“非技术问题”带来的“技术问题”却把大家难倒了,各个研制单位都要在自己研制的分系统中镶嵌毛主席像章,这样卫星就超重了。
这让时任卫星总体设计师孙家栋苦恼不已。
2010年12月17日《人民日报》1版上刊出的《航天赤子孙家栋》一文中,对这段历史有着这样的记述:
“孙家栋去人民大会堂向周恩来总理汇报卫星进展,为了是否该如实汇报像章的问题,他想了一夜。汇报时,图纸铺在地毯上,孙家栋蹲着给周总理讲解。周总理听得入神,也蹲下来细听。孙家栋趁机提了像章的事情。周总理听后同在场的人说:你们年轻人对毛主席尊重、热爱是好事,但是大家看看我们人民大会堂这个政治上这么严肃的地方,也不是什么地方都要挂满毛主席的像。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挂都是非常严肃的事情。”
周总理的一番话,最终让这个棘手难题得到了解决,“东方红一号”卫星最终没有放毛主席像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近日,东方红一号卫星的超重问题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热议。作为我国人工卫星发射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对于我国航天事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这次发射却遇到了超重的困扰,这给整个航天领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卫星的超重问题一度使得整个研发团队备受压力和困扰。为了确保卫星的正常发射和工作,一些不得已的措施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在这个关键时刻,孙家栋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去掉卫星上的毛主席像章,以减轻卫星的重量。这一提议立即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和讨论。孙家栋的提议引起了很多人的质疑,一些人担心去掉毛主席像章会被解读为对毛主席的不尊重和背叛。然而,正是在这个关键时刻,周总理站出来发表了他的看法,并表示支持孙家栋的提议。周总理表示,我们的目标是将卫星成功地送入太空,不论采取何种措施都是为了这个目标。而毛主席作为我们伟大的领袖,他丰功伟绩将永远被铭记在心。去掉毛主席像章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我们国家的航天事业,这并不是对毛主席的不尊重,而是权衡利弊、在大局下做出的正确决策。周总理的表态立即获得了广大民众的支持和认同。他的长远眼光和理性的决策让人们深感钦佩。过去,我们国家的航天事业一直是在我们伟大领袖的正确引导下迈向前进,而此次的决策也正是延续了这一传统。航天领域的工程师们也表示,他们将严格按照周总理的指示和要求进行卫星的削减工作,确保卫星的重量能够达到设定标准。他们了解这一决策的重要性,也理解这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我们的国家和人民。总而言之,东方红一号卫星超重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的团结和智慧。在如此重要的时刻,周总理的决策和支持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同时,我们也要明白,这一决策并不是对毛主席的不敬,而是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将取得圆满成功,为我国航天领域树立新的里程碑。#秋日生活创作季#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船,百二秦关终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点击一下右上角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在中国航天史上,有一个人的名字不可或缺,他就是孙家栋。作为“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总负责人,他带领团队克服了无数困难,成功发射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为新中国赢得了国际声誉和民族自豪。然而,在这个伟大的成就背后,却隐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那就是,在卫星发射前夕,孙家栋曾向周恩来总理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去掉卫星上所有的毛主席像章。这个建议引起了轩然大波,很多人都反对孙家栋的做法,认为这是对毛主席的不敬。但令人意外的是,周总理不仅没有批评孙家栋,反而给予了他坚定的支持。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这个故事又有怎样的内幕呢?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段历史的面纱吧。一、中国航天事业的起步中国航天事业的起步可以追溯到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这一事件震惊了全世界,也激发了中国人民对航天技术的向往和追求。当时正值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召开期间,毛泽东主席在会上宣布:“我们也要搞卫星。”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第一个里程碑。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中央成立了“581小组”,专门负责研制人造卫星和运载火箭。钱学森担任小组长,赵九章担任副组长。他们制定了三步走的计划:第一步发射探空火箭;第二步发射小型卫星;第三步发射大型卫星。在钱学森的带领下,“581小组”完成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并在1960年成功发射了第一枚探空火箭。然而,在1960年10月2日,苏联突然宣布中断对中国的技术援助,并把所有专家和图纸都带走了。这对中国航天事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但中国人民并没有气馁,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信念。在中央和周恩来总理的大力支持下,“581小组”继续进行研究工作,并在1964年成功发射了东风二号导弹。二、孙家栋接手卫星研制任务1965年8月,中央批准了卫星研制计划,并将其定为“651任务”,意味着这是1965年最重要的科研任务。在一次科学家研讨会上,经过认真讨论,把第一颗人造卫星命名为“东方红一号”,并计划在1970年发射。负责卫星设计的是赵九章,他是中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和航天专家,被誉为“中国卫星之父”。然而,就在卫星研制工作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赵九章突然因病去世了。这对卫星研制工作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为了填补这个空缺,钱学森推荐了一个年轻的工程师来接手卫星设计工作,他就是孙家栋。孙家栋于1951年留学苏联,学习飞机设计专业。回国后从事导弹研究,并在1964年领导研制了东风二号导弹。他虽然没有搞过卫星,但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更是一个敢于突破的优秀人才。因此,钱学森非常看重他,并把他推荐给周总理。周总理对孙家栋十分欣赏,并亲自批准了他担任卫星总负责人的决定。周总理还特别强调,凡是卫星研制需要的,任何地方和单位都要一路绿灯。周总理还经常亲自到实验室去看望孙家栋和其他科技人员,并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三、孙家栋提出简化方案孙家栋接手卫星研制任务后,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他仔细研究了之前的方案,发现其中有很多不合理和不必要的地方。比如,卫星上装了很多复杂的仪器和设备,既增加了重量,又增加了故障率。而且,当时中国的工业基础还很薄弱,很多零部件都需要从国外进口或者自己仿制,这样不仅耗费时间和金钱,而且也不利于保密。因此,孙家栋提出了一个简化方案,把卫星上一些不需要的仪器给去掉,只保留最基本的功能。他认为,只要卫星能够做到“上得去,抓得到,看得到,听得到”,就算是成功了。这四个条件分别指的是:卫星能够被运载火箭送入预定轨道;卫星能够被地面测控站捕获信号;卫星能够被地面观测站观测到;卫星能够向地面传播声音。孙家栋的简化方案得到了大多数科技人员的认同和支持。他们认为这样既安全稳妥,又能有效激发大家的积极性。但也有一些人不理解孙家栋的做法,他们觉得这样做是降低了标准和水平,没有追求高难度技术。四、孙家栋建议去掉毛主席像章在简化方案的基础上,孙家栋还提出了一个更大胆的建议,那就是去掉卫星上所有的毛主席像章。这个建议引起了轩然大波,很多人都反对孙家栋的做法,认为这是对毛主席的不敬。但令人意外的是,周总理不仅没有批评孙家栋,反而给予了他坚定的支持。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这个故事又有怎样的内幕呢?原来,卫星上装有24个毛主席像章,每个重约1.5公斤,共计36公斤。这些像章是为了向世界宣示中国人民对毛主席的崇敬和爱戴,也是为了让卫星在太空中能够反射阳光,增加可见度。然而,孙家栋发现,这些像章不仅增加了卫星的重量,而且也影响了卫星的稳定性和信号传输。因为卫星在轨道上运行时,会受到太阳光、地球磁场、空气阻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卫星的温度、姿态、轨道等发生变化。如果卫星上装有过多的金属物体,就会增加这些变化的幅度和复杂度,从而增加卫星失控的风险。因此,孙家栋建议去掉卫星上所有的毛主席像章,只保留一个最大的像章,并把它放在卫星的顶部。这样既能减轻卫星的重量,又能保证卫星的稳定性和信号传输。孙家栋认为,这样做并不是对毛主席的不敬,而是为了确保卫星发射成功。他说:“我们要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问题,不能用感情来决定。”孙家栋的建议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和质疑。有些人认为这是一种政治错误,有些人认为这是一种技术错误,有些人认为这是一种道德错误。他们都觉得孙家栋是一个不懂政治、不懂技术、不懂感情的人。他们甚至想要把孙家栋撤职或者开除。五、周总理支持孙家栋在这场争论中,周恩来总理站在了孙家栋的一边,并给予了他坚定的支持。周总理说:“我支持孙家栋同志的建议。”他还说:“我们要以科学为准绳,以实事求是为原则,以成功为目标。”周总理认为,孙家栋提出去掉毛主席像章,并不是出于对毛主席的不敬或者不爱,而是出于对科学和事实的尊重和负责。周总理还说:“我们要相信毛主席本人也会支持孙家栋同志的建议。”周总理指出,毛主席一贯主张要实事求是、实践检验真理、实践第一。他说:“毛主席不会在乎自己的形象有多少个,只会在乎我们能不能把卫星发射成功。”周总理的话让很多人感到惊讶和震撼。他们开始重新思考孙家栋提出去掉毛主席像章的理由和意义。他们也开始意识到,孙家栋并不是一个不懂政治、不懂技术、不懂感情的人,而是一个有着科学精神、技术能力、爱国情怀的人。他们也开始尊重和支持孙家栋的建议。在周总理的支持下,孙家栋的建议得以实施。卫星上的毛主席像章被去掉了23个,只保留了一个最大的像章,并把它放在卫星的顶部。这样一来,卫星的重量减轻了35公斤,从原来的173公斤降到了138公斤。这对卫星发射成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六、卫星发射成功1969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后,向地面传播了《东方红》歌曲和毛主席语录。全国人民欢呼雀跃,为这一伟大的成就感到无比自豪和喜悦。“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也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人造卫星的国家。这是中国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创造出来的奇迹,也是中国人民对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最好的礼物。孙家栋作为“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总负责人,为这一成就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以科学为准绳,以实事求是为原则,以成功为目标,提出了简化方案和去掉毛主席像章的建议,并坚持执行到底。他不仅展现了自己的技术才能和科学精神,也展现了自己的政治觉悟和爱国情怀。他是一个真正的航天英雄,也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周恩来总理作为“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最大支持者,为这一成就提供了强大的保障。他以科学为导向,以实践为检验,以人民为中心,支持了孙家栋提出去掉毛主席像章的建议,并亲自关心和指导卫星研制工作。他不仅展现了自己的政治智慧和领导力,也展现了自己的科学态度和人民情怀。他是一个伟大的航天领导者,也是一个伟大的共产党员。结语“东方红一号”卫星超重,孙家栋提议去掉毛主席像章,周总理:我支持。这是一个鲜为人知但又十分感人和启示性的故事。它告诉我们,在任何时候,在任何领域,在任何问题上,我们都要以科学为准绳,以实事求是为原则,以成功为目标。我们都要敢于突破固有思维和传统观念,敢于面对现实问题和挑战困难,敢于创新思路和方法手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和国家。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征5号发射现场视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