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人口流入城市净流入的原因是什么?


  还有一个星期就要到春节了,春节是我国最为重大的一个传统节日,在春节这天四方的游子都会回到自己的老家,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是所有人心中的最真挚的想法,中国的春运是我们国家规模非常大的一个迁徙,排行榜123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十大人口净流入城市,快来一起看看吧~
十大人口净流入城市
  1.上海
  2.深圳
  3.北京
  4.东莞
  5.广州
  6.天津
  7.佛山
  8.苏州
  9.宁波
  10.杭州
1.上海
  所属地区:上海行政区
  上海是我国一座经济非常发达的城市,因为城市建设做的非常好,是我国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中心,诸多大公司的总部和银行总行都坐落于上海,晚上的灯光更是彻夜不熄,有着魔都的称号。
2.深圳
  所属地区:广东省
  深圳是我国的一个经济开发区,是中国非常有名的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城市,被称为中国四大国际都市之一,因为靠着海边,和香港相连,这边的海口贸易非常丰富,是中国一个拥有着港口岸数量最多的城市,也是出入境人员最多的城市。
3.北京
  所属地区:北京省
  北京是我们中国的首都,有着非常悠久深远的历史,这里是明清两代皇帝的住所,也是现代新中国成立的地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办公地点就在这里,是我国重要的政治和经济中心。
4.东莞
  所属地区:广东省
  东莞是广东省的一座地级城市,这座城市是岭南文化和粤曲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这里的地理位置非常的优越,和深圳市、广州市和惠州市都想接连,这边的工厂非常的多,许多外来人口都会选择到东莞务工。
5.广州
  所属地区:广东省
  广州是广东省是一座省会城市,也是非常发达的一座国际大都市,在古代的时候,广州就是丝绸之路的主要港口之一,到了现代,也是我国非常重要的国际商贸中心,更是国际友人们往来和居住最多的一个城市。
6.天津
  所属地区:天津行政区
  天津是我国北部地区面积非常大的一个城市,其占地面积达到了11966.45平方千米,其地理位置和北京离得非常近,在古代的时候天津就因为水运码头而闻名,有着全国最大的内陆码头。
7.佛山
  所属地区:广东省
  佛山是广东省的一座地级城市,它的位置位于广东省的最中心,是著名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化,有着陶艺之乡、武术之乡和粤剧之乡的美称,著名的武术大师黄飞鸿就是出生于此。
8.苏州
  所属地区:江苏省
  苏州是江苏省的一座地级城市,自古以来就是一座非常有名的城市,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作为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江南水乡,这里从古代开始就是富饶之地,现代许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都建造于此。
9.宁波
  所属地区:浙江省
  宁波是浙江省的一个副省级城市,也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非常重要的一个港口城市,这里有着舟山群岛作为自然的屏障,是我国非常出名的一个江南水乡和海港城市,每年海港的货物进口出口量,可以称得上是全球第一。
10.杭州
  所属地区:浙江省
  杭州是浙江省的一个省会城市,近几年因为服饰和商贸等业务,成为了国内非常有名的科技经济城市,而杭州独有的风景,也使得它成为了许多人必选的一个旅游城市,旅游景点非常的多。}
2022年最新深圳人口统计数据如下:全市年末常住人口1768.16万人。其中,常住户籍人口556.39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31.5%;常住非户籍人口1211.77万人,占比重68.5%。1、深圳最新人口数量统计历史上,深圳前身宝安县(新安县)原有四个民系杂处,客家、广府、福佬与?D家人,其中客家人居多。深圳最早的客家人始于何时?目前尚无翔实可证的资料,但大批量客家人进入深圳,则是在“迁界事件”发生之后的清康熙乾隆年间。深圳的广府人自宋元之交从东部迁入深圳,主要居住在罗湖、福田、南山、宝安等地区。广府人散居于龙岗,平湖可谓是龙岗区广府民系最为集中的街道,在辖区12个社区里,有2个讲客家话,10个讲平湖围头话。唐安史之乱后,纷扰随之而来,每逢战争,岭南就成了“避风港”。这个过程中,广东南雄珠玑巷成了南迁的重要中转站,而广府人落户平湖也正是历史必然。
顺治十八年(1661年)至康熙七年(1668年)实施迁界,“寸板不许下海”“片帆不准入口”,将沿海居民内迁50里、再迁30里。康熙八年(1669年)新安县复界,其他地区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才得以复界,原居民回归者甚少,于是招垦粤东等地的客家人入籍新安县。粤闽赣和东江流域客家人,尤其是梅州、惠州等地的客家人,在优惠招垦政策的感召下,纷纷奔赴滨海深圳,掀起了恢复生产、开荒垦殖、重建家园的新高潮。2018年,深圳流动人口增量达到49.83万人。截至2019年末,深圳常住人口1343.8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1.22万人。其中常住户籍人口494.78万人,增长8.8%,占常住人口比重36.8%;常住非户籍人口849.10万人,增长0.1%,占比重63.2%。深圳市自改革开放以来,从单一的民族成分,发展到2002年已拥有55个少数民族,是继北京之后全国第二座汇聚齐56个民族成分的大城市,被国家列为全国12个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工作试点城市之一。2013年,全市少数民族人口109万人,超过上海、北京、广州,成为全国少数民族人口聚居最大的城市。年内,深圳市1万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12个,常住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壮族,其次是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回族、布依族、满族、彝族、朝鲜族、蒙古族、黎族。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深圳市常住人口为17560061人。 2021年末,深圳市常驻人口1767.38万人,增长4万人。2、深圳外来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在以同志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在全市各级普查机构、成员单位、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的辛勤工作下,在市民的大力配合下,我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现场登记工作已圆满完成,获取了翔实的普查数据,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普查结果表明,十年来,深圳人口发展形势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一、人口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20年11月1日零时,我市常住人口(含深汕特别合作区,下同)1756.01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数的13.93%,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下同)的1042.40万人相比,增加713.61万人,增长68.46%,年均增长5.35%。十年间,我市人口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全面二孩”生育政策有效持续发挥作用,使生育水平有所回升,自然增长人口逐年稳步增加;二是户籍人口迁入的机械变动促进深圳人口规模扩大;三是深圳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经济活力增强,经济总量位列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吸引了大量流动人口,十年间也沉淀了大量人口。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深圳经济特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叠加,进一步增强了城市的吸引力,人口集聚效应显著,促使常住人口保持了较快的增长。二、人口红利继续保持深圳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65.34万人,占15.11%;15-59岁人口为1396.60万人,占79.53%;60岁及以上人口为94.07万人,占5.3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56.52万人,占3.22%。与2010年比,0-14岁人口的比重提高5.14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下降7.5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提高2.36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提高1.39个百分点,呈“两头增加、中间减少”态势。深圳15-59岁的人口比重虽然有所下降,但仍然比全国高16.18个百分点,比广东省高10.73个百分点,表明深圳人口依然“年轻”,还处于旺盛的“人口红利”期。此外,按照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7%以上即达到老龄社会的国际标准,深圳尚未进入老龄化社会。三、人口素质不断提升从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看,与2010年比,全国由9.08年提高至9.91年,广东省由9.55年提高至10.38年,我市由10.91年提高至11.86年,分别比全国、全省高1.95年和1.48年,我市人口受教育程度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从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数看,与2010年相比,全国由8930人上升为15467人;广东省由8214人上升为15699人;我市由17545人上升为28849人,分别比全国、全省多13382人和13150人,表明我市人才引进政策成效显著,人才红利不断提高。高素质人才队伍规模不断扩大,高学历层次人才不断增多,为深圳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更强动力。四、人口性别比有所提高全国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5.07,广东省总人口性别比为113.08,在全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位居第一。深圳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966.52万人,占55.04%;女性人口为789.48万人,占44.96%。总人口性别比由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18.23上升为122.43。从历次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情况看,在2000年以前,深圳人口一直是“女多男少”。自2005年后,这一情况开始逆转为“男多女少”,并逐年加剧,部分区的人口性别比超过130。主要原因:一是由于深圳产业结构升级,高端新兴产业男性劳动力人口比重较高;二是光明、坪山、大鹏、龙华等区正处于基础设施兴建时期,施工人员以男性为主;三是从户籍人口看,2020年深圳户籍人口(不含深汕特别合作区)性别比为98.75,比2010年下降了14.31,呈“女多男少”趋势,深圳作为人口净流入城市,人口性别比提高主要受市外流入人口性别比高影响。五、龙岗、宝安、龙华人口增加较多我市常住人口超过200万人的区为宝安(447.66万人)、龙岗(397.90万人)和龙华(252.89万人),合计占全市人口比重为62.55%。与2010年比,人口增加较多的区为龙岗、宝安、龙华、南山和光明,分别增加209.46万人、183.76万人、114.94万人、70.75万人和61.44万人。主要原因:一是高新区域的人才引进,同时拉动家庭人口及相关服务人口的流入;二是深圳进入了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深圳经济特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叠加的黄金发展期,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流入;三是十年来随着深圳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及公路、轨道交通的快速拓展和外延,交通更为便捷,缩短了城区间的空间距离,逐步实现区域一体化;四是深圳户籍人口在市内跨区迁移、离开原户口登记地的数量大幅增加。六、家庭规模有所加大全市共有家庭户642.46万户,集体户106.26万户,家庭户人口为1448.07万人,集体户人口为307.94万人。2020年,全市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数为2.25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12人增加0.13人。家庭户规模有所加大主要原因:一是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家庭少儿人口有所增加;二是随着人口居住稳定,家庭接入老年人来深共同生活,家庭老龄人口增加,使户均人口有所加大。七、普查防漏“两头登”人口普查采用现住地登记的原则。为了防止流动人口的漏登,普查对象不在户口登记地居住的,户口登记地也要登记相应信息,这就是所谓的“两头登”。因此,人户分离的人口,在“现住地”和“户口登记地”都要进行登记,看起来是重复登记,但在计算全国人口总量时,我们会依据居民身份证号码进行精准排重,确保每一个人只计算一次。同时,还要依据“离开户口登记地”是否满半年来确定他应该属于哪一地区的常住人口,并不是把所有登记的人口简单相加。特别是这次普查利用居民身份证号码,将普查登记数据与行政记录和大数据进行了比对校核,因此“两头登”的方法不但不会造成重复计算的问题,还大大提高了普查数据的质量。八、普查数据与常规统计数据的关系非普查年份的人口数是根据当年抽样调查数据推算的,由于部分年份抽样调查漏登率较高造成推算的人口总体会存在一定的偏差,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偏差会不断累积,对年度数据以及2019年数据的准确性肯定会造成影响。按照国际惯例和通常做法,普查结束后一般会依据普查结果对两次普查之间公布的年度数据进行修订,以更加真实、客观地反映人口发展轨迹。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以及刚刚结束不久的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也都根据普查数据对历史数据进行了修订。目前这项工作正在进行中,相关数据在修订完成后择期予以发布。十年来,深圳人口总量保持较快增长,人口素质稳步提升,劳动力规模依然庞大,人口集聚进一步增强,但也面临着城市人口承载压力大、性别结构不平衡等问题,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人口基数已经很大,随着生育意愿的降低、产业结构的升级、高生活成本的挤压、都市圈一体化的加快推进,未来我市常住人口大体会保持高位运行、小幅微增的态势。3、深圳人口相关文章分享1、深圳人口2022总人数统计数量,深圳总人口多少人2、深圳有多少人口2022年,深圳常住人口多少人3、2022年深圳人口数量数据统计,深圳常住人口变化趋势多少
4、2020年深圳经济特区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全文】5、2020年最新深圳人口数据,深圳人口数量最新比例数据【准确】6、2020年深圳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全文【最新】7、深圳人口信息更正、变更的手续8、2020深圳经济特区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9、广东深圳非户籍人口子女异地中考难10、非户籍人口子女异地中考难 广东深圳门槛被质疑}
最新十大人口净流入城市:深圳第一 中西两城在列来源:第一财经&nbsp&nbsp&nbsp2021年12月16日 07:31凤凰网房产
扫码获取更多内容
人口净流入是指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差值,常住人口大于户籍人口,就说明该城市人口处于净流入,反之则为净流出。那么,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后,我国人口净流入多的城市有哪些呢?第一财经记者根据近期各地公布的2021年统计年鉴、各地2020年统计公报、公开数据,选取40个人口流入较多的大中城市,对这些城市人口净流入数据推算整理发现,当前,人口净流入最多的十个城市分别是深圳、上海、广州、北京、东莞、成都、苏州、佛山、杭州和郑州。其中,8个在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和西部各1个。深圳、上海净流入超1000万人需要说明的是,一个地方的户籍人口总有一部分流出,即便是北上广深这样的发达大城市,也会有一部分户籍人口在外地。因此,这些城市外来常住人口数据会大于人口净流入的数值。其次,由于各地落户的门槛不同,一些二线城市落户门槛较低,因此这些地方的户籍人口中,有很多是近年来落户的人口,总体上这些地方的人口流入要比净流入数据更多。再次,部分地方2020年的户籍人口数据尚未公布。因此部分城市的户籍人口数据采用的是2019年数据,与最终数据会存在一定的偏差。不过,总体而言,相比常住人口的变动,户籍人口变动较小,因此,推算出的净流入数据偏差也比较小。此外,部分城市的常住人口为2020年底的数据,而部分城市常住人口采用的是七普时(2020年11月1日零时)的数据,两个月的时间差,也会带来常住人口的一些变化,不过这种偏差很小。数据显示,四大一线城市的人口净流入位居前四位,其中,深圳和上海的人口净流入超过了1000万人。数据显示,深圳净流入达到了1179万人,位居全国第一。根据《广东统计年鉴2021》,2020年底深圳常住人口达到1763.38万人,同期户籍人口达到584.58万人,净流入人口为1178.8万人。深圳原有的“土著”占比很低,很多户籍人口也是这二十多年才陆续落户的。根据七普数据,深圳十年来的人口增量达到了713.65万人,在各大城市中领跑。深圳这些年高新产业快速发展,新兴产业发展集聚了大量人口。同时,京沪两个超一线城市城区人口规模大,出现人口过多、交通拥堵、生态环境等问题,京沪相继提出了人口控制和疏解的政策。两城人口在2014年前后达到高峰后,2015年以来增长缓慢。在这种情况下,有部分人口从京沪转移到了广深。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助理、智库研究与信息部部长郑宇劼对第一财经分析,在人口大量流入后,目前对深圳来说,社会治理是很大的挑战。特别是住房、教育、医疗的短板较为明显,深圳的公共设施面临的压力非常大。目前深圳的人口密度放到全世界来说都非常高,开发强度很大,未来可新增的人口空间已经比较小。今年6月,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公示了《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草案),并面向社会公众公开征询意见。其中,颇受关注的一点是,到2035年,深圳的常住人口或将控制在1900万。这也意味着在未来14年左右时间,深圳的人口增量空间大约为137万,年均增量空间不足10万人。深圳之外,上海的人口净流入也超过了1000万人。值得注意的是,在近年来上海纾解非核心功能后,尽管上海十年来常住人口仅增加185.17万人,但这期间大学文化程度人口增加了337.11万人,人才增量位居全国第一。这也说明,上海近年来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不断加快,集聚了大量的人才。尤其是上海作为中国最发达城市群的龙头城市,对长三角、华东地区、长江经济带、中原等地的人才都有很强的吸引力。另外两个一线城市广深的人口净流入位居第三和第四,分别为889万和788万人。其中,根据《北京统计年鉴2021》,2020年北京常住人口为2189万人,比上一年减少了1.1万人,这已经是自2017年以来,北京连续4年常住人口出现小幅下降。表:40个城市人口净流入情况(人口单位:万人)数据来源:第一财经记者根据各地统计年鉴、统计公报、公开数据整理中西部两城在列从人口净流入最多的10个城市来看,有8个来自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全部来自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这三大经济圈。其中,珠三角地区共有四个,分别是位居第一的深圳、第三的广州、第五的东莞和第八的佛山。值得注意的是,广东也是省外人口流入最多的省份,省外流入人口达到了2962万人,比第二名的浙江多了1300多万。从省外流入广东的人口主要集聚在珠三角地区,珠三角不仅吸引大量省外人口流入,同时也吸引了省内粤东西北地区人口流入,因此珠三角的深圳、广州、东莞、佛山四大城市的人口净流入规模也都很大。包括深圳、东莞和佛山三个城市均出现了外来常住人口多于户籍人口的格局。珠三角之外,长三角城市群也有3个城市人口净流入位居前十,分别是位居第二的上海、第七的苏州和第九的杭州。这三个城市当前的常住人口规模总量也位居长三角前三名。京津冀城市群有1个城市人口净流入规模位居前十,即净流入达788万人的北京。沿海三大经济圈之外,前十名中,有两个城市来自中西部地区,分别是户籍人口第一大省河南的省会郑州和西部第一人口、经济大省四川的省会成都。这两个城市作为强省会城市,所在省域的人口总量很大,近年来在当地加快城镇化的过程中,省内大量地市人口流入到省会城市,因此这两地十年来的常住人口增量均名列前茅。数据显示,成都十年来常住人口增量达到581.89万人,位居全国第三。郑州人口增量则位居全国第五。此间的一大背景是,过去中西部地区尤其是农业、人口大省的城镇化水平与东部沿海地区有较大差距。不过2008年以后,随着沿海土地、劳动力等综合成本上升,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不断加快,中心城市尤其是强省会城市引领区域发展,吸引了省内其他地市大量人口流入。广东省体改研究会副会长彭澎对第一财经分析,成都、郑州、长沙、武汉、西安、重庆等强二线城市,近几年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人口集聚都十分迅速,收入与一线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小,居住条件好,生活压力没那么大。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留在了这些城市。另一方面,2017年以来,随着西安、郑州、成都、武汉等强二线城市纷纷大幅放宽落户门槛,吸引人才落户,这些城市的户籍人口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是近年来在“人才争夺战”中新落户的,因此实际上这些强省会城市的人口流入规模要比数据显示的更大。此外,直辖市重庆的人口流动呈现净流出状态,目前人口净流出203.78万人。这里面的一大原因是,作为一个直辖市,重庆的户籍人口达3412.71万人,面积达8.24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中等省份。其中,大量的人口分布在下辖区县,尤其是渝东南、渝东北地区,由于这些地区经济欠发达,所以人口大量外流,不仅流向东南沿海发达地区,也有大量人口流向重庆主城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重庆有流动人口为481.14万人,跨省流入人口为219.36万人,市内流动人口为261.78万人。10年来跨省流入人口增加115.16万人。重庆市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对人才吸引力增强,流入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标签:
房价
楼市
政策
月份
市场
【责任编辑】宋家龙(PO310)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上一篇
下一篇
48小时热文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深圳人口流入城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