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电会怎么样 电击伤害及简述触电应急处置理方法


董典博副主任医师聊城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2020-02-16
2623次
00:0001:17医生主讲实录被电击伤以后,首先应当使患者迅速的脱离电源,可以用木棒,干竹竿等不导电的物体将电源拨开,关闭电闸。如果被电击伤以后,患者出现呼吸心跳停止,应当马上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监测心电监护,早期积极给予补液,可以补充碳酸氢钠碱化尿液,还可以应用甘露醇利尿治疗。早期进行创面清创治疗,切开减压,彻底的切除坏死组织还有一些可疑的坏死组织,如果创面比较大,血管肌腱裸露,彻底清创以后还应当行皮肤移植治疗,早期给予破伤风抗毒素注射治疗,给予大量的抗生素治疗。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
一、发生触电时应采取的救护措施  1、立即切断电源,或用不导电物体如干燥的木棍、竹棒或干布等物使伤员尽快脱离电源。急救者切勿直接接触触电伤员,防止自身触电而影响抢救工作的进行。  2、当伤员脱离电源后,应立即检查伤员全身情况,特别是呼吸和心跳,发现呼吸、心跳停止时,应立即就地抢救。  (1)轻症:即神志清醒,呼吸心跳均自主者,伤员就地平卧,严密观察,暂时不要站立或走动,防止继发休克或心衰。  (2)呼吸停止,心搏存在者,就地平卧解松衣扣,通畅气道,立即口对口人工呼吸,有条件的可气管插管,加压氧气人工呼吸。亦可针刺人中、十宣、涌泉等穴,或给予呼吸兴奋剂(如山梗菜碱、咖啡因、可拉明)。  (3)心搏停止,呼吸存在者,应立即作胸外心脏按压。  (4)呼吸心跳均停止者,则应在人工呼吸的同时施行胸外心脏按压,以建立呼吸和循环,恢复全身器官的氧供应。现场抢救最好能两人分别施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按压,以1:5的比例进行,即人工呼吸1次,心脏按压5次。如现场抢救仅有1人,用15:2的比例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即先作胸外心脏按压15次,再口对口人工呼吸2次,如此交替进行,抢救一定要坚持到底。  (5)处理电击伤时,应注意有无其他损伤。如触电后弹离电源或自高空跌下,常并发颅脑外伤、血气胸、内脏破裂、四肢和骨盆骨折等。如有外伤、灼伤均需同时处理。  (6)现场抢救中,不要随意移动伤员,若确需移动时,抢救中断时间不应超过30秒。移动伤员或将其送医院,除应使伤员平躺在担架上并在背部垫以平硬阔木板外,应继续抢救,心跳呼吸停止者要继续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在医院医务人员未接替前救治不能中止。二、怎样预防触电事件的发生  为了更好地使用电能,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必须采取一些安全措施:  1、各种电气设备,龙其是移动式电气设备,应建立经常与定期的检查制度,如发现故障或与有关的规定不符合时,应及时加以处理。  2、使用各种电气设备时,应严格遵守操作制度。不得将三脚插头擅自改为二脚插头,也不得直接将线头插入插座内用电。  3、尽量不要带电工作,特别是在危险场所(如工作地很狭窄,工作地周围有对电压在250V以上的导体等),禁止带电工作。如果必须带电工作时,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如站在橡胶毡上或穿绝缘橡胶靴,附近的其他导电体或接地处都应用橡胶布遮盖,并需要有专人监护等)。  4、带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的外接电源插头一般都用三脚插头,其中有一根为接地线。而现在居民住宅大多没有敷设保护接地线,因此无法接用接地线。如果采用埋在地下的自来水管等作接地体,则必须保证地上的自来水管道有良好的电气连接,中间必须接触良好,不能有塑料等不导电的接头。更不得利用煤气管道等易燃易爆的气体管道作为接地体或接地线使用。另外还须注意家用电器插头的相线零头应与插座中的相线零线相一致。插座规定的接法为:面对插座看,上面的接地线,左边的接中线,右边的接相线。  5、静电可能引起危害,重则可引起爆炸与火灾,轻则可使人受到电击,引起严衙后果。消除静电首先应尽量限制静电电荷的产生或积聚。方法:  (1)良好的接地,以消除静电电荷的积累。  (2)提高设备周围的空气湿度至相对湿度70%以上,加静电荷逸散。  (3)用电离中和的措施,在形成电荷最强烈的地方安装放电针,使电荷得到中和,消除静电。  (4)采用能防止产生静电的生产过程,如减少摩擦,防止液体摇晃,防止灰尘飞扬等。  (5)在低导电性物质中参入导电性能良好的物质。  6、有条件时,还可采用性能可靠的漏电保护器。  7、严禁利用大地作中性线,即严禁采用三线一地、二线一地或一线一地制。三、触电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1.电击伤  当人体接触电流时,轻者立刻出现惊慌、呆滞、面色苍白,接触部位肌肉收缩,且有头晕、心动过速和全身乏力。重者出现昏迷、持续抽搐、心室纤维颤动、心跳和呼吸停止。有些严重电击患者当时症状虽不重,但在1小时后可突然恶化。有些患者触电后,心跳和呼吸极其微弱,甚至暂时停止,处于“假死状态”,因此要认真鉴别,不可轻易放弃对触电患者的抢救。  2.电热灼伤  电流在皮肤入口处灼伤程度比出口处重。灼伤皮肤呈灰黄色焦皮,中心部位低陷,周围无肿、痛等炎症反应。但电流通路上软组织的灼伤常较为严重。肢体软组织大块被电灼伤后,其远端组织常出现缺血和坏死,血浆肌球蛋白增高和红细胞膜损伤引起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增高均可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性肾病。  3.闪电损伤  当人被闪电击中,心跳和呼吸常立即停止,伴有心肌损害。皮肤血管收缩呈网状图案,认为是闪电损伤的特征。继而出现肌球蛋白尿。其他临床表现与高压电损伤相似。四、触电对身体的伤害  心室纤维性颤动  当电流通过神经纤维刺激到肌肉时,肌肉即要收缩。心脏本身具有工作过程所需的电动势,形成心脏各个区域按正确顺序有节奏运动的控制电信号。这个电信号的平均电压为1~1.6mV,心脏的一个博动周期约为0.75s。当通过人体的触电电流和通过时间超过某个限值时,心脏正常博动的电信号便受到干扰而被打乱。这样,心脏便不能再进行强有力的收缩而出现心肌震动,这就是医学上所称的“心室纤维颤动”。若这种颤动不及时消除,很快会导致心脏停搏,造成死亡。用高压电脉消除颤动的装置称为心脏除颤器。低压情况下(110
or 230 V
),工频电流(60Hz)引起心室纤维颤动的最低电流是60mA,对于直流电则需要300-500mA。如果触电电流直接流经心脏,则大约1mA的电流(DC or
AC)就可能导致心室纤维颤动。  神经干扰  电流能干扰神经控制(尤其是对心脏和肺的控制),因为神经元的神经控制基于电荷(电流)传递。经历多次触电事故或严重触电事故而幸免于死的人,事实证明会遗留下神经系统疾病。触电电流回路经过心脏时,当电流达到某值,会使人立刻丧失意识。}
一、触电事故可分为哪三类  所谓触电,是指人体触及带电体,带电体对小于安全距离的人体放电,以及电弧闪络波及人体时,电流通过人体与大地或其他导体,或分布电容形成闭合回路,使人体遭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造成触电事故的可能情况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人体直接触及相线。  这类触电事故又可以分为单相触电和两相触电。  ①单相触电。是指人站在地面或其他与地连接的导体上,人体触及一根相线(火线)所造成的触电事故。单相触电是最常见的触电方式。  ②两相触电。是指人体两处同时触及两相带电体所造成的触电事故。在检修三相动力电源上的电气设备及线路时,容易发生此类触电事故。由于两相间的电压(即线电压)是相电压的√3倍,所以触电的危险性较大。两相触电事故较单相触电事故少得多。  (2)人体触及意外的带电体。  产生意外的带电体有以下几种情况:正常情况下不应带电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构架,因绝缘损坏或碰壳短路而带电;因导线破损、漏电、受潮或雨淋而使自来水管、建筑物的钢筋、水渠等带电。人体触及这些意外的带电体,就会造成触电。触电情况和直接触及相线类似。  (3)放电及电弧闪烁引起的触电。  当人体过分接近带电体,其间的空气间隙小于最小安全距离时,空气间隙的绝缘被击穿,造成带电体对人体电弧放电,使人遭受损伤。  清洁干燥空气的击穿电压约为600kV/m,对于10kV带电体的空气击穿距离约为2cm。如果空气比较潮湿,空气中混有大量灰尘等,将使空气的击穿电压大大降低。  这类触电事故多发生在检修电气设备时违章作业的场合,例如误拉、合闸,带负荷拉隔离开关,人体过分接近带电体等。  电弧闪烁到人体会使人体灼伤和触电,同时有可能使受害者倒向带电体而造成危险。这类事故在农村和工厂中比较突出,需要引起重视。二、触电后怎么办  1、迅速脱离电源  现场救治应争分夺秒,首要任务是切断电源。  根据触电现场的环境和条件,采取最安全而又最迅速的办法切断电源或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常有方法有:关闭电源;挑开电线。  (1)关闭电源
若触电发生在家中或开关附近,迅速关闭电源开关、拉开电源总闸刀是最简单、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2)挑开电线
用干燥木棒、竹杆等将电线从触电者身上挑开,并将此电线固定好,避免他人触电。  (3)斩断电路
若在野外或远离电源开关的地方,尤其是雨天,不便接近触电者以挑开电源线时,可在现场20米以外用绝缘钳子或干燥木柄的铁锹、斧头、刀等将电线斩断。  (4)“拉开”触电者
若触电者不幸全身趴在铁壳机器上,抢救者可在自己脚下垫一块干燥木板或塑料板,用干燥绝缘的布条、绳子或用衣服绕成绳条状套在触电者身上将其拉离电源。  在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的整个过程中必须防止自身触电,注意以下几点:①必须严格保持自己与触电者的绝缘,不直接接触触电者,选用的器材必须有绝缘性能。若对所用器材绝缘性能无把握,则在操作时,脚下垫干燥木块、厚塑料块等绝缘物品,使自己与大地绝缘。②在下雨天气野外抢救触电者时,一切原先有绝缘性能的器材都因淋湿而失去绝缘性能,因此更需注意。③野外高压电线触电,注意跨步电压的可能性并予以防止,最好是选择20米以外切断电源;确实需要进出危险地带,需保证单脚着地的跨跳步进出,绝对不许双脚同时着地。  2、有缺氧指征者给予吸氧  3、心肺复苏  (1)对呼吸微弱或不规则、甚至停止,而心搏尚存在者,应立即口对口人工呼吸,或仰卧压胸、俯卧压背式人工呼吸,有条件者可行气管插管气囊或呼吸机辅助呼吸。  (2)对心搏停止,而呼吸尚存在者,应立即行胸外按压,对心室颤动者,有条件时应行非同步直流电除颤。  (3)心跳、呼吸骤停者即刻予以心肺复苏(CPR)。  4、保护体表电灼伤创面  (1)体表电灼伤创面周围皮肤用碘伏处理后,加盖无菌敷料包扎,以减少污染。  (2)若伤口继发性出血,应给予相应处理。  5、对症处理  (1)积极防治脑水肿、急性肾衰等并发症。  (2)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  (3)有骨折者应给予适当固定。  (4)应用抗生素防治感染。  (5)心跳呼吸骤停者应建立有效通气与给氧,心跳恢复或在有效心脏按压同时转送医院。①危重患者建立静脉通道。②检查是否存在其他合并外伤,如电击伤后从高处跌落致骨折等创伤。③监测生命体征。三、触电事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1、电击伤  当人体接触电流时,轻者立刻出现惊慌、呆滞、面色苍白,接触部位肌肉收缩,且有头晕、心动过速和全身乏力。重者出现昏迷、持续抽搐、心室纤维颤动、心跳和呼吸停止。有些严重电击患者当时症状虽不重,但在1小时后可突然恶化。有些患者触电后,心跳和呼吸极其微弱,甚至暂时停止,处于“假死状态”,因此要认真鉴别,不可轻易放弃对触电患者的抢救。  2、电热灼伤  电流在皮肤入口处灼伤程度比出口处重。灼伤皮肤呈灰黄色焦皮,中心部位低陷,周围无肿、痛等炎症反应。但电流通路上软组织的灼伤常较为严重。肢体软组织大块被电灼伤后,其远端组织常出现缺血和坏死,血浆肌球蛋白增高和红细胞膜损伤引起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增高均可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性肾病。  3、闪电损伤  当人被闪电击中,心跳和呼吸常立即停止,伴有心肌损害。皮肤血管收缩呈网状图案,认为是闪电损伤的特征。继而出现肌球蛋白尿。其他临床表现与高压电损伤相似。四、触电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1)各种电气设备,尤其是移动式电气设备,应建立经常与定期的检查制度,如发现故障或与有关的规定不符合时,应及时加以处理。  (2)使用各种电气设备时,应严格遵守操作制度。不得将三脚插头擅自改为二脚插头,也不得直接将线头插入插座内用电。  (3)尽量不要带电工作,特别是在危险场所(如工作地很狭窄,工作地周围有对电压在250V以上的导体等),禁止带电工作。如果必须带电工作时,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如站在橡胶毡上或穿绝缘橡胶靴,附近的其它导电体或接地处都应用橡胶布遮盖,并需要有专人监护等等)。  (4)带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的外接电源插头一般都用三脚插头,其中有一根为接地线。而现在居民住宅大多没有铺设保护接地线,因此无法接用接地线。如果采用埋在地下的自来水管等作接地体,则必须保证地上的自来水管道有良好的电气连接,中间必须接触良好,不能有塑料等不导电的接头。更不得利用煤气管道等易燃易爆的气体管道作为接地体或接地线使用。另外还须注意家用电器插头的相线零头应与插座中的相线零线相一致。插座规定的接法为:面对插座看,上面的接地线,左边的接中线,右边的接相线。  (5)静电可能引起危害,重则可引起爆炸与火灾,轻则可使人受到电击,引起严重后果。消除静电首先应尽量限制静电电荷的产生或积聚。方法:①良好的接地,以消除静电电荷的积累。②提高设备周围的空气湿度至相对湿度70%以上,加静电荷逸散。③用电离中和的措施,在形成电荷最强烈的地方安装放电针,使电荷得到中和,消除静电。④采用能防止产生静电的生产过程,如减少摩擦,防止液体摇晃,防止灰尘飞扬等。⑤在低导电性物质中掺入导电性能良好的物质。  (6)有条件时,还可采用性能可靠的漏电保护器。  (7)严禁利用大地作中性线,即严禁采用三线一地、二线一地或一线一地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漏电保护器对两相触电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