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什么不怕去美元化是什么意思

今年以来,全球范围内的“去美元化”进程显著提速,又一国总统宣布加入。当地时间5月15日,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在电视讲话中表示,随着全球范围内涌现出许多替代美元的倡议,委内瑞拉打算走“去美元化”的道路。他指出,当今世界是多极化的世界,正在经历一个加速度的、持续的“去美元化”进程,因而出现一篮子的其他货币来支撑全球贸易,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委内瑞拉要融入这一趋势,也有助于建设一个更好的世界。马杜罗资料图。图源:视觉中国马杜罗直言,美国利用自身的货币霸权和金融优势去制裁其他国家的行为,已让世界感到厌倦。长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注意到,诚如马杜罗所言,长期以来,委内瑞拉饱受美国金融制裁之苦。2015年,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行政命令扩大对委制裁,美国财政部冻结委政府和官员在美资产。2018年,马杜罗在委内瑞拉总统选举中赢得连任,但美国不承认这次选举结果,扶持委内瑞拉时任国会议长、自封“临时总统”的胡安·瓜伊多,试图推翻马杜罗政府。一年后,美国进一步追加对委制裁,尤其针对石油和金融领域,包括禁止委内瑞拉原油出口,将委内瑞拉金融体系排除在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协会(SWIFT)系统之外等。委内瑞拉副总统罗德里格斯今年4月指出,2015年美国对委追加制裁以来,委政府的财政损失已达2320亿美元。罗德里格斯指责美国对委发动“经济战争”,对委内瑞拉人实施“系统性人权迫害”,因为制裁使许多委内瑞拉人的基本生活需求无法得到保障。4月28日,委内瑞拉加拉加斯的一家超市里,一名男子数着玻利瓦尔纸币买杂货。图源:视觉中国去年以来,美国开始给委内瑞拉石油出口“开绿灯”,表面上是对委“松绑”,实质上是为了填补对俄石油制裁造成的能源缺口。委内瑞拉专家指出,此举进一步证实,美国的制裁行径完全是出于政治私利。委内瑞拉只是美元霸权体系的众多受害者之一。一方面,美联储激进加息,推动美元迅速走强,导致欧元等多种货币大幅贬值,许多发展中国家因此遭遇严重通货膨胀、本币贬值和资本外流。另一方面,美元正逐渐异化为单边制裁工具和地缘政治武器,特别是去年乌克兰危机升级后,美国肆意将美元“武器化”的做法,令多国加速逃离——今年2月,伊拉克央行宣布放弃美元,允许以人民币直接结算对华贸易;3月31日,东盟通过了本币交易计划,加强本地货币使用,并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减少对以美元为主的国际主要货币的依赖;4月1日,印度宣布,和马来西亚之间的贸易可用印度卢比结算;4月11日,中国工商银行(巴西)有限公司成功办理首笔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贸易双方不再使用美元为中间货币;4月17日,孟加拉国和俄罗斯商定同意使用人民币支付俄罗斯在该国建设的核电站项目款项;4月26日,阿根廷宣布将停止使用美元、转而使用人民币结算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从“美国后院”拉美,到非洲、中东,再到欧洲和亚太,越来越多的国家着手计划或已经实施了“去美元化”方案。有分析认为,新兴经济体“去美元化”的呼声,本质上是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的内在要求。巴西总统卢拉4月访华时,访问了位于上海的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总部,他在讲话中呼吁“终结美元主导地位”。“每天晚上,我都会问自己,为什么所有国家都要用美元来结算?为什么不能用自己国家的货币作为国际结算货币?这到底是谁决定的?”卢拉反问道。卢拉资料图。图源:视觉中国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特邀副研究员刘典此前接受长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采访时指出,全球“去美元化”浪潮是美国政府自食恶果,也是世界经济新格局的大势所趋。法国《费加罗报》日前刊文指出,世界“去美元化”的进程无法在一夜之间完成,但显然,这将是不可逆转的。(来源:长安街知事)}
本文转自【经济日报】;“如果美元的全球霸主地位被削弱,美国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清算。”美国政治评论员法里德·扎卡里亚最近在其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节目《法里德·扎卡里亚的环球公共广场》中说道。这句话是对华盛顿情绪的真实写照。针对美元的清算已经开始,我们可以感受到这种无处不在的紧张,西方媒体尤其明显。他们正忙得不亦乐乎,渲染一个金融“霸主”即将垮台的世界末日图景。类似的媒体声音愈演愈烈,原因在于“去美元化”将危及美国的新殖民主义及其所谓的“基于规则的世界秩序”,在这种秩序下,美元长期以来一直被当作武器,用以对抗在全球地缘政治中不与西方结盟的国家。西方可能不愿看到全球经济秩序正在发生的变化。美元作为“货币之王”正遭遇一场反抗浪潮,可能进一步削弱其近80年来在全球贸易中无可争议的统治地位。二战结束之际,布雷顿森林体系于1944年确立,国际经济走向“美元化”,而今,各国越来越多地远离美元,削弱了美元的主导地位。现在敲响美元的丧钟可能还为时过早,但西方对俄罗斯使用“金融核弹”加速了全球南方国家与美元脱钩并寻找替代货币的进程。话虽如此,美元霸权的动摇并不意味着另一个霸权的崛起,相反,它预示着多极世界下的多元货币经济新秩序的曙光。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自1990年以来持续下降,在20年的时间里从70%降至不到60%,其中四分之一的减少份额被非传统储备货币取代。印度在俄乌冲突中顶住西方压力继续与俄罗斯保持贸易往来,并使用卢比与俄罗斯进行石油贸易,以规避西方制裁。作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印度还尝试推动卢比国际化,以减少对美元的依赖,减轻全球动荡的冲击。印度向美元短缺的国家提供卢比作为贸易中的替代货币,特别是斯里兰卡、孟加拉国和埃及等。印度官员透露,这些国家有意通过卢比进行贸易结算。印度中央银行已经同意18个国家开设卢比特别同业存款账户。东盟成员国也正寻求降低对西方货币的依赖,以本币开展贸易结算。为此,东盟各国部长和央行行长曾讨论“本币结算计划”,以扩大本币在贸易中的使用。2022年11月,东盟五个最大经济体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和泰国同意就此展开合作。印尼总统佐科·维多多呼吁东盟成员国使用当地银行信用卡,逐步减少使用外国支付系统。他表示,印尼需要尽量避免受到地缘政治动荡的影响。美元霸权已成为世界经济不稳定和不确定的主要来源,各国放弃美元作为国际贸易首选货币也并不新鲜。为何全球“去美元化”进程突然加速?为何越来越多的国家选择与美元脱钩?原因在于俄乌冲突。美国在政治经济上的强权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美元,这让美国在“金融战争”中不费一枪一弹,就能取得胜利。在俄乌冲突中,美国及其盟友试图用同样的策略施压俄罗斯,却在不知不觉中引起了一场“去美元化”的国际浪潮。华盛顿无视主权担保,冻结了莫斯科高达3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并切断了俄罗斯银行与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系统(SWIFT)的联系。美国的制裁适得其反,引发了全球南方国家的担忧,即美国可能会继续将美元作为施加政治压力的工具。美国一再利用美元霸权,通过极具破坏性的经济制裁加剧他国贫困和政治动荡,霸凌在地缘政治中保持中立的国家。在一个“去美元化”的金融环境下,美国将无法利用经济制裁来攫取利益,使用当地货币或区域货币的同业存款账户付款能最大限度减少制裁对经济的破坏。美元是全球储备货币,这使得美国不仅能通过印钞增加全球货币供应,还享有间接“印刷”商品的特权。长期以来,全球金融业一直对美国印刷钞票购买石油这一特权怨声载道。使用替代货币进行交易将使美元需求回归理性,限制美国“印刷”商品的能力,迫使其在全球贸易中公平竞争。美元的霸权地位困扰着发展中国家,使后者生活成本高企,债务负担增加,贫困加剧。斯里兰卡便是典型案例,由于美元指数飙升削弱了该国的偿债能力,使得该国出现美元债务违约。在外汇储备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巴基斯坦也在竭力避免主权违约,但美元指数飙升却将食品通胀和生活成本推到了历史最高点。以当地货币或同业存款账户进行结算也许能改善发展中国家的偿债能力,使收入更可预测,减少汇率波动的影响。毫无疑问,以往的“去美元化”尝试都以失败告终。一些西方人士预测,由于美元的主导地位已经根深蒂固,当前的“去美元化”浪潮也将走向失败。我不认同这一论调,这一次,美国对俄使用“金融核弹”,对中国采取打压策略,疏离全球南方国家,掀起了一场“完美风暴”。正如法国《费加罗报》专栏作家雷诺·吉拉德所言,“去美元化”“不会在一夜之间发生”,但目前“去美元化”的趋势“显然是不可逆转的”。(作者系巴基斯坦《论坛快报》总编辑)}
“如果美元的全球霸主地位被削弱,美国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清算。”美国政治评论员法里德·扎卡里亚最近在其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节目《法里德·扎卡里亚的环球公共广场》中说道。这句话是对华盛顿情绪的真实写照。针对美元的清算已经开始,我们可以感受到这种无处不在的紧张,西方媒体尤其明显。他们正忙得不亦乐乎,渲染一个金融“霸主”即将垮台的世界末日图景。类似的媒体声音愈演愈烈,原因在于“去美元化”将危及美国的新殖民主义及其所谓的“基于规则的世界秩序”,在这种秩序下,美元长期以来一直被当作武器,用以对抗在全球地缘政治中不与西方结盟的国家。西方可能不愿看到全球经济秩序正在发生的变化。美元作为“货币之王”正遭遇一场反抗浪潮,可能进一步削弱其近80年来在全球贸易中无可争议的统治地位。二战结束之际,布雷顿森林体系于1944年确立,国际经济走向“美元化”,而今,各国越来越多地远离美元,削弱了美元的主导地位。现在敲响美元的丧钟可能还为时过早,但西方对俄罗斯使用“金融核弹”加速了全球南方国家与美元脱钩并寻找替代货币的进程。话虽如此,美元霸权的动摇并不意味着另一个霸权的崛起,相反,它预示着多极世界下的多元货币经济新秩序的曙光。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自1990年以来持续下降,在20年的时间里从70%降至不到60%,其中四分之一的减少份额被非传统储备货币取代。印度在俄乌冲突中顶住西方压力继续与俄罗斯保持贸易往来,并使用卢比与俄罗斯进行石油贸易,以规避西方制裁。作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印度还尝试推动卢比国际化,以减少对美元的依赖,减轻全球动荡的冲击。印度向美元短缺的国家提供卢比作为贸易中的替代货币,特别是斯里兰卡、孟加拉国和埃及等。印度官员透露,这些国家有意通过卢比进行贸易结算。印度中央银行已经同意18个国家开设卢比特别同业存款账户。东盟成员国也正寻求降低对西方货币的依赖,以本币开展贸易结算。为此,东盟各国部长和央行行长曾讨论“本币结算计划”,以扩大本币在贸易中的使用。2022年11月,东盟五个最大经济体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和泰国同意就此展开合作。印尼总统佐科·维多多呼吁东盟成员国使用当地银行信用卡,逐步减少使用外国支付系统。他表示,印尼需要尽量避免受到地缘政治动荡的影响。美元霸权已成为世界经济不稳定和不确定的主要来源,各国放弃美元作为国际贸易首选货币也并不新鲜。为何全球“去美元化”进程突然加速?为何越来越多的国家选择与美元脱钩?原因在于俄乌冲突。美国在政治经济上的强权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美元,这让美国在“金融战争”中不费一枪一弹,就能取得胜利。在俄乌冲突中,美国及其盟友试图用同样的策略施压俄罗斯,却在不知不觉中引起了一场“去美元化”的国际浪潮。华盛顿无视主权担保,冻结了莫斯科高达3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并切断了俄罗斯银行与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系统(SWIFT)的联系。美国的制裁适得其反,引发了全球南方国家的担忧,即美国可能会继续将美元作为施加政治压力的工具。美国一再利用美元霸权,通过极具破坏性的经济制裁加剧他国贫困和政治动荡,霸凌在地缘政治中保持中立的国家。在一个“去美元化”的金融环境下,美国将无法利用经济制裁来攫取利益,使用当地货币或区域货币的同业存款账户付款能最大限度减少制裁对经济的破坏。美元是全球储备货币,这使得美国不仅能通过印钞增加全球货币供应,还享有间接“印刷”商品的特权。长期以来,全球金融业一直对美国印刷钞票购买石油这一特权怨声载道。使用替代货币进行交易将使美元需求回归理性,限制美国“印刷”商品的能力,迫使其在全球贸易中公平竞争。美元的霸权地位困扰着发展中国家,使后者生活成本高企,债务负担增加,贫困加剧。斯里兰卡便是典型案例,由于美元指数飙升削弱了该国的偿债能力,使得该国出现美元债务违约。在外汇储备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巴基斯坦也在竭力避免主权违约,但美元指数飙升却将食品通胀和生活成本推到了历史最高点。以当地货币或同业存款账户进行结算也许能改善发展中国家的偿债能力,使收入更可预测,减少汇率波动的影响。毫无疑问,以往的“去美元化”尝试都以失败告终。一些西方人士预测,由于美元的主导地位已经根深蒂固,当前的“去美元化”浪潮也将走向失败。我不认同这一论调,这一次,美国对俄使用“金融核弹”,对中国采取打压策略,疏离全球南方国家,掀起了一场“完美风暴”。正如法国《费加罗报》专栏作家雷诺·吉拉德所言,“去美元化”“不会在一夜之间发生”,但目前“去美元化”的趋势“显然是不可逆转的”。(作者侯赛因·纳维德 系巴基斯坦《论坛快报》总编辑 来源:经济日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为什么不怕去美元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