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1苯基2硝基丙烷、羟基、甲基以及三氟甲基对苯电荷分布的影响?

Find:Highlight allMatch caseAutomatic ZoomActual SizeFit PageFull Width50%75%100%125%150%200%300%400%Enter the password to open this PDF file:
File name: -
File size: -
Title: -
Author: -
Subject: -
Keywords: -
Creation Date: -
Modification Date: -
Creator: -
PDF Producer: -
PDF Version: -
Page Count: -}
你不觉得硝基这个基团……长得很像羧基吗?另一位答主提到的“基团内部争抢电子”是一个很需要考虑的因素,比如甲基是给电子基团,二氟甲基就变成吸电子基团。这种电负性或者说诱导效应方面的因素上看硝基与二甲氨基(或者甲氧基)比肯定是比较倾向于吸电子一边的。至于共轭效应的方面,如果我们从共振式的角度考量:应该不难看出甲氧基是共轭给电子的而硝基是共轭吸电子的。从分子轨道的角度分析可以得到类似的结论,这里不表。为了方便没学过有机的人理解,这里大概说下电子效应是怎么一回事。分析电子效应的话,基础有机主要从两个方面去考虑,一个是诱导效应,可以认为它的基础是电负性,比如说O会比C更倾向于带负电,由此成键电子云沿着原子链向电负性大的原子的方向移动。这种效应一般只考虑三根到四根键的影响,就是说只管近处不管远处。诱导效应的示意图。图为氟代乙酸。基于偶极矩以及酸解离常数的测量,一些常见基团的诱导效应的大致顺序是这样的:硝基这位同志有一个 sp^2 的氮原子和两个氧原子,很明显它的吸电子诱导效应是比较强的,甲氧基一样属于诱导吸电子基,但是程度上就差了不少。单双键交替的体系叫作共轭体系。共轭效应主要讲的是共轭体系上连接的基团对π电子分布的影响。共轭效应只在共轭体系中传递,但是不像诱导效应一样随着距离增大迅速衰减。这是一个没有表示出双键构型的庚-2,4,6-三烯腈。由于氮原子的存在,共轭体系中出现了正负电交替分布的情况分析共轭效应的时候可以使用共振论。这个东西是对经典的价键理论打的一个补丁,核心思想是一个分子、离子、基团的结构如果不能用一个路易斯结构式去表示,就指定一组极限式,来表示它的结构,任何一个极限式都不能表示它的真实成键,但是每个极限式都一定程度上反映分子的性质,而分子的实际成键情况是这些极限式的共振杂化体(有点像加权平均,但是得到的共振杂化体能量比任何一个极限式都要低)。硝基的共振式中有多个极限式苯环上都有正电,这说明它是共轭吸电子的。因为你还要看基团内部争夺电子的情况,硝基n是抢不过o的电子都偏向O....甲基里都偏向C....而这个c直接与苯环相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苯基2硝基丙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