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进行一项海洋下列哪项是环境监测的对象项目,需要一种能够在空中收集海洋光谱信息的设备?

模拟海洋环境试验箱- 仪器信息网
搜索
仪器信息网模拟海洋环境试验箱专题为您提供2022年最新模拟海洋环境试验箱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模拟海洋环境试验箱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模拟海洋环境试验箱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模拟海洋环境试验箱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模拟海洋环境试验箱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模拟海洋环境试验箱相关的解决方案。推荐厂家暂无暂无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模拟海洋环境试验箱相关的厂商
青岛富攸泽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青岛富攸泽海洋科技有限公司(FutureseaTechnologiesLtd.,下面简称富攸泽)是一家高品质海洋仪器供应商,位于山东青岛市,致力于为国内各海洋研究单位、海洋工程勘察单位、海洋环境监测单位,水利水文单位提供高质量的海洋仪器设备。富攸泽公司是一家由年轻人组成的充满活力的年轻公司。我们的目的是为中国海洋科学家、工程师提供高质量的世界先进的仪器设备。富攸泽公司作为多家世界著名仪器制造商的中国区独家代理,公司办公室位于青岛市前湾保税港区。富攸泽公司以优质的技术服务立足,员工以技术工程师为主,专业为物理海洋、电子、计算机、海洋生物等,大部分在国外制造厂家接受过正式技术培训,国外制造商也多次来华进行技术指导,加上在此行业均积累的多年实际工作经验,可以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
长春市海洋光电有限公司
长春海洋光电有限公司坐落在光电技术发达的长春市,公司地理位置优越比邻长春光机所,是一个新型的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科技光电技术企业。海洋光电公司员工和团队以光电技术学,光学,化学,计算机软件学等专业多学科的老中青三代科技人员为主体,包括博士生导师、教授和科研人才,多名高级工程技术人员。  海洋光电拥有自主创新,自主研发的激光器、激光功率计、光源、太阳模拟器、光学晶体、高分辨率红外激光卡、高精密滤光片、高密度激光护目镜及可定制尺寸光学积分球等产品,为光电科学工作者提供一个较好的产品平台。为了国家光电技术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光学前景,海洋光电公司员工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光电革命的责任,在当代光电技术学艰难攀登,在光电技术全球化激烈竞争中,艰苦奋斗,奋发图强。海洋光电公司员工要以创新性的先进实用技术、优质产品、以自己的学识服务于我国光电技术学,服务于我工作在光电技术行业的众多辛劳的科研工作者,同时更要成为我国高技术光电产业的坚固基石和砥柱。
无锡苏南试验设备有限公司
无锡苏南试验设备有限公司座落于太湖之滨、鱼米之乡、长江三角地带最具竞争力的城市——无锡市。成立于1993年,现有职工百多名,其中高级工程师、工程师20多名,高级技师数十名,占地9000㎡,厂房面积4000㎡。且是国内生产气候环境试验设备品种规格种类最齐全的制造商,在国内环境试验设备专业厂家中,综合实力排名位居前列。本公司作为国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单位,多次参与国家标准的起草及修订工作,具体参与了下列的相关标准的起草制定工作:GB/T10587-2006盐雾试验箱技术条件GB/T10586-2006湿热试验箱技术条件GB/T10588-2006长霉试验箱技术条件GB/T10589-2008低温试验箱技术条件GB/T11158-2008高温试验箱技术条件GB/T10592-2008高低温试验箱技术条件GB/T2423.19-2013环境试验试验接触点和连接件的二氧化硫试验GB/T28853-2012恒温槽与恒温循环装置 高温恒温循环装置GB/T28852-2012生物人工气候试验箱技术条件GB/T28851-2012生化培养箱技术条件GB/T4797.6-2013环境条件分类 自然环境条件尘、沙、盐雾GB/T30435-2013电热干燥箱及电热鼓风干燥箱JB/T7575-2013机械产品及元器件寒冷环境大气暴露试验方法和导则JB/T7574-2013机械产品及元器件湿热环境大气暴露试验方法和导则JB/T8683-2013机械产品及元器件海洋环境大气暴露试验方法和导则本公司为上述标准的主要起草人之一,并担任《全国电工电子产品环境条件与环境试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机械工业实验室仪器及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金属与非金属覆盖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镀涂敷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环标委气候环境试验分技术委会》委员。本公司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实验室仪器学会会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环境与可靠性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电子专用设备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表面工程学会电镀专业委员会会员、防锈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汽车电机电器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电子学会会员。公司主要产品:汽车淋雨试验室、盐雾腐蚀试验箱(室)、高低温交变湿热试验箱(室)、淋雨试验箱(室)、砂尘试验箱(室)、氙灯老化试验箱、臭氧老化试验箱、汽车整车环境舱、大型步入式综合试验室等相关试验系列,客户遍布全国各地,涉及多个行业:军工、航空航天、仪器仪表、家用电器、汽车、摩托车、工业材料、大专院校、研究所、质检计量、国家质检中心等部门。
模拟海洋环境试验箱相关的仪器
模拟海洋环境试验箱相关的方案
模拟海洋环境试验箱相关的论坛
氙灯老化试验箱模拟环境气候实力强大
氙灯老化试验箱可分为风冷式氙灯耐候老化试验箱、水冷式氙灯老化试验箱和台式氙灯耐气候老化试验箱,是模拟阳光、雨水和露水对材料造成的危害的最佳环境试验设备,试验结果可用于改善材料质量、延长材料使用寿命研究的参考。
氙灯老化试验箱选用能模拟全阳光光谱的氙弧灯来再现不同环境下存在的破坏性光波;耐候试验箱可以为科研、产品开发和质量控制提供相应的环境模拟和加速试验,可用于新材料的选择、改进现有材料或者评估材料组成变化后耐用性的变化等试验;适用于塑料、橡胶、涂料、油墨、纸张、药品、食品、化妆品、纺织品、汽车零部件、包装材料、建筑材料、电子电工产品等。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7/201707271138_01_2936678_3.jpg
氙灯老化试验箱是一种综合气候装置,除进行气候老化试验外,还可进行高分材料的耐旋光性测试,即高分子材料暴露于模拟透过玻璃的日光光谱,是人造光源下评价材料的耐旋光性能。从光能、温度这几种主要气候因素进行模拟和强化的试验。
试验箱利用氙灯模拟阳光照射的效果,利用冷凝湿气模拟雨水和露水,被测材料放置在一定温度下的光照和潮气交替的循环程序中进行测试,用数天或数周的时间即可重现户外数月乃至数年出现的危害。
同时,设备对温度和湿度较宽的调试范畴供调试,淋雨接纳独立循环体系,在必要时可以在淋雨的供水源处参加有害气体物质。转变样架冷却水温,可以调解样品外貌的凝露量及试样外貌温度,因此,氙灯试验箱可做多因素耐天气的组合试验。
热真空环境模拟试验箱主要部件说明
热真空环境模拟试验箱中的零件部件是比较多的,比如: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膨胀阀、过滤器等设备,这些设备构成了热真空环境模拟试验箱,那么,热真空环境模拟试验箱主要部件有哪些呢?  压缩机是整个热真空环境模拟试验箱制冷系统的核心,也是系统动力的源泉。整个系统的动力,全部由压缩机来提供,压缩机就相当于把一个实物由低势位搬到高势位地方去,在系统中它的目的就是把低温的气体通过压缩机压缩成高温的气体,最后气体在换热器中和其他的介质进行换热。所以说压缩机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整个水冷箱式冷水机的制冷效果。  无锡冠亚热真空环境模拟试验箱中冷凝器的作用是将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过热蒸汽冷却成液体或气液混合物。制冷剂在冷凝器种放出的热量由冷却介质(水或空气)带走。水冷箱式冷水机的冷凝器是以水作为冷却介质,水的温升带走冷凝热量。蒸发器的作用是利用液态低温制冷剂在低压下易蒸发,转变为蒸气并吸收被冷却介质的热量,达到制冷目的。水冷箱式冷水机一般选用水箱盘管式蒸发器,制冷剂在管内蒸发,整个蒸发器管组沉浸在盛满载冷剂的箱体内。  热力膨胀阀是通过感受蒸发器出口气态制冷剂的过热度来控制进入蒸发器的制冷剂流量。使冷凝器出来的高压液体节流降压,使液态制冷剂在低压(低温)下汽化吸热。在工业冷却设备中,一般采用外平衡式热力膨胀阀。  过滤器的作用是:为了防止制冷剂里含有水份或由于不可减少的元素等原因使系统里进入水份,当从冷凝器出来的高温液体进入膨胀阀后,液体的温度会大幅度的下降,一般都在零度以下,这时如果系统里含有水分的话,由于膨胀阀通过的截面很小,就会易出现冰堵的现象,影响系统的正常的运行。压差控制器用作压力差的控制,当压力差到达调定值时,开关自动切断(或接通)电路。温度控制器用作机组的控制或保护,当温度到达调定值时,开关自动切断(或接通)电路。在我们的产品上,温度的控制常用到,用水箱温度来控制机组的开停机情况。还有些象防冻都需要用到温度控制器。  压力控制器用作压力控制和压力保护之用,机组有低压和高压控制器,用来控制系统的压力的工作范围,当系统压力到调定值时,开关自动切断(或接通)电路。  热真空环境模拟试验箱的部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些配件在热真空环境模拟试验箱中都有着独特的作用,我们不能忽视。
总结高低温试验箱需加强模拟环境功能测验
科技一直是社会发展的主题,公司亦如此。使用规模涉及到食物、电子、电器、通讯、汽车等要点行业的高低温试验箱类的环境模拟产品更需求技能上的立异,检查功能安稳,保证数据准确,方能有利于其他使用行业的产品技能立异。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8/202108031110052814_8309_1037_3.jpg!w348x348.jpg  高低温试验箱设备主要是在设备依照行业,标准要求或客户自定要求,在低温、高溫、温度湿度以及循环系统更改标准下,对商品的物理学及其其他相关特点开展环境模拟测试,根据测试,来辨别设备的作用,是否依然能够切合预订要求,便于供产品设计方案、改进、评定及原厂检查用。与我们关联亲密接触的,比如食材制造行业,过去各种新闻媒体都报道过“舌尖上的美味”,食材安全性已经深受提出质疑。全球是运转的,而自然环境气候也是不断更改的。地域的更改,季节的更改,气候的变幻莫测,都是导致温度湿度的差别,而这类温度湿度的更改差别是否会影响到食材的成长,这就要求技术专业的高低温试验箱等技术专业的环境模拟实验设备去检查,持续的做实验,持续的改进,方能生产制造出达标的商品。别的行业应用也是这般。  因此高低温试验箱类的环境模拟试验仪产品,需求提升其作用则验,检查设备的测试专业技能关联到别的行业商品的质量。实验仪器类的企业全是要靠专业技能适用,高新科技强企依然是企业发展的主题风格。现如今不可是企业中间的比赛,也是两国之间中间的比赛。由于前史留传等原因,很多科学研究专业技能都挺大水平上小于其他制造商,勤奋好学竭尽全力、标新立异全是我们坚持不懈要求做的工作。
模拟海洋环境试验箱相关的耗材
模拟阳光试验机/紫外线箱/Q8/UV试验机
宏展仪器生产的Q8紫外线加速老化试验机您的首选品牌! 宏展仪器生产的Q8紫外线加速老化试验机结束进口设备长期对国内市场的垄断! Q8/UV紫外光加速老化试验机主要用于模拟对阳光、潮湿和温度对材料的破坏作用;材料老化包括褪色、失光、强度降低、开裂、剥落、粉化和氧化等。紫外光老化试验箱通过模拟阳光、冷凝、模仿自然潮湿,试样在模拟的环境中试验几天或几周的时间,可再现户外可能几个月或几年发生的损坏。 Q8/UV紫外光加速老化试验机中,紫外灯的荧光紫外等可以再现阳光的影响,冷凝和水喷淋系统可以再现雨水和露水的影响。整个的测试循环中,温度都是可控的。典型的测试循环通常是高温下的紫外光照射和相对湿度在100%的黑暗潮湿冷凝周期;典型应用在油漆涂料、汽车工业、塑胶制品、木制品、胶水等。 模拟阳光 阳光中的紫外线是造成大多数材料耐久性能破坏的主要因素。我们使用紫外灯来模拟阳光中的短波紫外部分,它产生很少的可见光或红外光谱能量。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测试要求选择不同波长的UV紫外灯,因为每种灯在总的紫外线辐照能量和波长都不一样。通常,UV灯管可分为UVA和UVB两种。 Q8/UV灯管 UVA-340灯管:UVA-340 灯管可极好地模拟太阳光中的短波紫外光,即从365 纳米到太阳光截止点 295 纳米的波长范围。 UVB-313灯管:UVB-313 灯管发出的短波紫外光比通常照射在地球表面的太阳紫外线强烈,从而可以最大程度的加速材料老化。然而,该灯管可能会对某些材料造成不符合实际的破坏。UVB-313 灯管主要用于质量控制和研究开发,或对耐候性极强的材料运行测试。 UVA-351灯管:模拟透过窗玻璃的阳光紫外光,它对于测试室内材料的老化最为有效。 潮湿冷凝环境 在很多户外环境中,材料每天的潮湿时间可长达12小时。研究表明造成这种户外潮湿的主要因素是露水,而不是雨水。Q8/UV通过独特的冷凝功能来模拟户外的潮湿侵蚀。在试验过程中的冷凝循环中,测试室底部蓄水池中的水被加热以产生热蒸气,并充满整个测试室,热蒸汽使测试室内的相对湿度维持在100%,并保持一个相对高温。试样被固定在测试室的侧壁,从而试样的测试面曝露在测试室内的环境空气中。试样向外的一面暴露在自然环境中具有冷却效果,导致试样内外表面具备温差,这一温差的出现导致试样在整个冷凝循环过程中,其测试面始终有冷凝生成的液态水。 由于户外曝晒接触潮湿的时间每天可以长达十几小时,因此典型的冷凝循环一般持续几个小时。Q8/UV提供两种潮湿模拟方法。应用最多的是冷凝方法,它是模拟户外潮湿侵蚀的最好方法。所有的Q8/UV型号都可运行冷凝循环。因为有些应用条件也要求使用水喷淋以达到实际的效果,所以有些Q8/UV型号既可运行冷凝循环又可运行水喷淋循环。 温度控制 在每个循环中,温度都可控制在一个设定值。同时黑板温度计可以监控温度。温度的提高可以加速老化的进程,同时,温度的控制对于测试的可再现性也是很重要的。 水喷淋系统 对于某些应用而言,水喷淋能更好地模拟最终使用的环境条件。水喷淋在模拟由于温度剧变和由于雨水冲刷所造成的热冲击或机械侵蚀是非常有效的。在某些实际应用条件下,例如阳光下,聚集的热量由于突降的阵雨而迅速消散时,材料的温度就会发生急剧变化,产生热冲击,这种热冲击对于许多材料而言是一种考验。Q8/UV的水喷淋可以模拟热冲击和/或应力腐蚀。 喷淋系统有12个喷嘴,在测试室的每一边各有6个;喷淋系统可运行几分钟然后关闭。这短时间的喷水可快速冷却样品,营造热冲击的条件。 照射强度控制:可选 选配照射强度控制选件可得到精确型和重复性好的测试结果;光强控制系统允许用户根据不同的测试要求设置不同的光照强度。通过其反馈回路装置精确控制照射强度;同时也可以延长荧光灯的使用寿命 温湿度控制器: 符合标准: ASTM G 153, ASTM G 154, ASTM D 4329, ASTM D 4799, ASTM D 4587, SAE J 2020, ISO 4892 技术参数: 型号 Model Q8/UV3 Q8/UV2 Q8/UV1 UV 照射 Exposure ● ● ● 冷凝 Condensation ● ● ● 光照控制 Irradiancs Control ● ● 可调光线 Adjustable irradiance ● ● 喷水 Water Spray ● 热冲击 Thermal Shock ● 自动侦路 Self-diagnostics ● ● ● 灯泡数量 Lamp Q'ty 紫外线灯管 8 支,备品 4 支 Ultravloiet lamp 6pcs, spares 4 pcs (美国Q-LAB,Q-Panel,美国ATLAS,UVA340,UVB313,UVC351) 记录器 Recorder 选配 (Optional) 辐射计 Q8-CR Calibration Radiometer 选配 (Optional) 机器辐射强度: 1.0W/m2/340nm以内可调 1.1W/m2/313nm以内可调 UV 温度 Temp 50 ℃ -75 ℃ 冷凝温度 Condensation Temp 40 ℃ -60 ℃ 测试容量 Test Capacity 48pcs 片/se spray( 75 x 150m m ) 50pcs片/basic ( 75 x 150m m ) 水凉及耗量 Water 蒸馏水每分钟 蒸馏水每日 8 公升 体积 Dimension(W x D x H) 137 x 53 x 136cm 重量 Weight 136kg 电源 Power 1 &psi
, 120V/60Hz,16A or 230V/50Hz, 9A,1800W(max)
上海氙灯老化试验箱机械设备厂; 广州氙灯老化试验箱机械设备厂
上海氙灯老化试验箱机械设备厂; 广州氙灯老化试验箱机械设备厂采用能模拟全阳光光谱的氙弧灯来再现不同环境下存在的破坏性光波,可以为科研、产品开发和质量控制提供相应的环境模拟和加速试验。上海氙灯老化试验箱机械设备厂; 广州氙灯老化试验箱机械设备厂可用于新材料的选择、改变现有材料或评估材料组成变化后耐用性的变化试验,可以很好的模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材料暴露在阳光下所产生的变化。
通过材料试样暴露在氙弧灯的光照及热辐射下进行老化试验.来评价在高温光源作用下某些材料的耐光、耐候性能.主要用于汽车、涂料、橡胶、塑胶、颜料、粘合剂、织物等.型号:AP-XD-900
工作室尺寸: D950×W950×H850 单位:MM型号:AP-XD-500
工作室尺寸: D500 ×W760×H500温度范围:RT+10℃~80℃温度波动度:±0.5℃温度均匀度: ±2.0℃氙灯灯源:进口水冷式灯管降雨时间:0~9999min,连续降雨可调降雨周期:0~240min,间隔(断)降雨可调喷水周期(喷水时间/不喷水时间):18min/102min或12min/48min淋雨水压:0.12~0.15Mpa喷水嘴孔径:Ф0.8mm氙灯功率:5.4KW加热功率:2KW加湿功率:1.5KW样品架与灯距离:300~375mm波长:290~800nm光照周期连续可调,累计辐射量:14000~67000KJ / m2执行标准:本产品严格按GB14049-1993的技术参数设计制造。同时符合GB/T9344-88、GB2423.24-95、GB/T2424.14-95等对应的技术参数要求。箱体制作材料:上海氙灯老化试验箱机械设备厂; 广州氙灯老化试验箱机械设备厂设计完美,箱体采用数控机床加工成型,并采用无反作用把手,操作容易。内胆为优质镜面不锈钢板,外壳为A3板喷塑处理,更显光洁、美观。保温系统保温系统采用超细玻璃纤维填充保温区,内外胆连接部位采用非金属耐高、低温材料,有效降低温度传导;箱门密封采用精制硅橡胶,从而在高、低温下不存在老化及硬化现象。光照系统黑板温度计:金属黑板温度计;控制执行系统进口数显温度控制仪;进口小型可编程控制器;法国"施耐德"执行元器件;制冷系统采用法国原装"泰康"全封闭风冷制冷压缩机组;蒸发器采用鳍片式多段式;其它制冷附件如干燥过滤器、冷媒流量视窗、修理阀、油分离器、电磁阀、贮液筒均采用进口原装件;上海氙灯老化试验箱机械设备厂; 广州氙灯老化试验箱机械设备厂保护系统整机保护系统由超温保护、缺水断电保护、超压及报警装置构成。保证了执行元器件及试件的完好。免费送货上门,并安装调试操作介绍(直到需方员工独立操作并满意为止)我公司的试验设备现以通过国家环境试验设备检测中心检测合格。
环境应力筛选试验箱温变速率高达15℃ /分钟
ESS快速温度变化湿热试验箱,快速温度变化湿热试验箱,温度湿热循环变化试验箱,快速温度变化湿热试验箱,快速温度变化湿热试验箱,温度湿热循环变化试验箱 铂金系列 (专利产品)快速温度变化( 湿热) 试验箱环境应力筛选试验箱Environmental Stress Screening对应全球电子,半导体,汽车零部件等行业的试验要求,用于生产及质量控制&mdash 温变速率高达15℃ /分钟快速温度变化(湿热)试验箱适用于电工、电子产品整机及零部件进行耐寒试验、温(湿)度快速变化或渐变条件下的适应性试验。特别适用于进行电工、电子产品的环境应力筛选(ESS)试验或用于提高生产效率。快速温度变化(湿热)试验箱1、整体式结构,符合国际审美观的标准化箱体,外形美观大方;门锁装置采用杠杆动力开启机构,经久耐用,维护方便;科学的空气动力学风道结构,可大大提高设备的温度均匀性。2、中空镀膜电加热玻璃,低温不凝露;便于观察试品的试验情况。3、采用中文彩色液晶触摸式人机界面+高性能可编程控制器(PLC),配以我公司试验箱专用软件,具有自动、智能、人性化及上下限温度保护等特点。4、制冷压缩机及关键配件均进口国际名牌,运行长久可靠;环保冷媒制冷,符合国际公约要求。5、多种选配件:RS232/485通讯接口、无纸记录仪、远程温度控制系统(含打印机、通讯软件、电脑及相关连接件)。控制系统系统控制器可以在设备发生故障时报警并提供帮助信息,使得试验可以尽快恢复, 冷冻系统参数表可以帮助监控冷冻系统的性能以及提供修理时所需要的关键信息。规范条件温湿度控制能力范围表技术规格型号HTH-380S-4CWLHTH-380S-6CWLHTH-380S-7.5CWLHTH-800S-6CWLHTH-800S-12CWLHTH-800S-15CWLHESS-380S-4CWLHESS-380S-6CWLHESS-380S-7.5CWLHESS-800S-6CWLHESS-800S-12CWLHESS-800S-15CWL
模拟海洋环境试验箱相关的资料
模拟海洋环境试验箱相关的资讯
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通过科技部验收
7月5日,国家科技部组织专家在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对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进行了验收。验收专家组由来自全国各院校国家重点实验室的9名知名专家组成,组长为厦门大学焦念志院士。验收会由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吴根处长主持。  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李旭彦主管就国家重点实验室总体要求、建设验收内容和注意事项等作了详细说明。专家组听取了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施平研究员的建设报告,并与实验室人员进行了交流,现场考察了实验室的科研用房、仪器设备、科研进展及工作氛围等建设运行情况。  专家组经讨论后认为,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紧密围绕南海及近邻海域海洋动力过程及其环境效应开展南海环流和区域气候、热带海洋中小尺度动力过程、热带海洋动力过程的环境效应、海洋观测与资料同化技术等方向的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实验室研究方向明确、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建设期内,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按建设计划完成仪器设备购置、安装、调试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为创新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研进展,在南海环流及其动力机制、南海典型生态&mdash 物理过程耦合特征等方面取得重要创新成果,在印度洋海洋-气候变化过程、南海近海环境与生态变化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 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规范,运行与开放情况良好 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高度重视实验室建设,促进了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  经讨论,专家组一致认为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科学研究、队伍建设、科研条件建设、制度建设、对外开放与运行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完成了建设计划任务书各项要求,同意通过验收。  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基地建设处处长傅小锋肯定了实验室近两年在平台条件建设方面取得的显著进展 同时,希望实验室在不断扩大野外观测台站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所内实验条件平台建设 在重视实验观测的同时,也要不断提高计算模拟和理论模型研究的能力。
浅谈国际模拟环境试验设备发展趋势
环境试验设备经历了由单一环境因素模拟向多环境因素模拟,从静态模拟到动态模拟,由简单控制到微机全自动控制的发展过程。目前的发展方向是“更快、更好、更省”,并呈现以下特点:(1)试件尺寸:从小尺寸向大尺寸、全尺寸方向发展,试样从材料向构件、整机发展;(2)提高环境因素模拟精度:如目前模拟太阳辐射的光源主要是氙灯,尽管氙灯的光谱与太阳光谱接近,但光谱上某些点段相差较大。实践表明这些差别对有些材料样品的试验结果有影响,国外一些厂家在积极寻找新的光源。另外对氙灯光强的控制正在由点段控制向全光谱段控制方向发展。(3)自然环境试验从典型环境向严酷与极端环境发展,向自然环境加速试验发展,向实验室模拟自然环境加速试验发展,并开始应用计算机数字仿真技术。(4)采用新的控制技术:大量采用计算机领域内的新技术,如显示触摸屏技术、PLC技术、现场总线技术等。试验过程的检监测技术已向现场连续观察与检测方向发展,并对观察与检测结果实现远程传输。(5)更接近于实际环境的综合箱:如振动试验箱已经发展成为三综合(温度、湿度、振动)、四综合(温度、湿度、低气压、振动)试验箱,并且出现了多维振动试验箱;腐蚀试验箱由单一腐蚀试验向循环腐蚀试验(腐蚀-湿热-干燥-腐蚀)箱方向发展。(6)大型综合专用设备:为适应各行各业的需要,研发制作大型综合专用的环境试验设施,如美国陆军阿伯丁靶场的兵器环境试验设备能让车辆在行驶道路条件下,模拟低温、高温、湿热、低气压等多参数组合环境。该设备有1000m3、145m3和45m3三个环境试验室,采用一套空气制冷系统和各自独立的电加热设备。在大型环模设备中首次成功采用了空气制冷。该设备最大试验室空间尺寸为16m× 8m× 8m(长× 宽× 高),温度范围为常温~50℃,相对湿度可到85× (1± 0.05)%RH(≤40℃),模拟的最大太阳辐射强度为1kW/m2,模拟的最大风速为35m/s。(7)重视各种试验数据的管理和应用:发达国家以数据库、数据手册、标准规范等集成性成果作为其共享与保护的手段,同时为研究、设计和技术改进提供了科学依据,避免了设计的盲目性。美军在自然环境试验中,经过长期系统的环境试验数据积累,出版了腐蚀手册,开发了新的耐候材料和产品,并制定了大量的材料生产、产品设计、工程设计等一系列标准和规范。美国制定的各类环境试验方法标准,为世界各国普遍采用,其中不少已成为国际标准。如美国著名的《尤利格腐蚀手册》、《军工材料与构件环境适应性数据汇编》等集成性成果已在全世界推广应用,形成了一种独立的知识产权,实现了材料与产品环境试验数据面向全社会的共享与服务。日本也十分重视自然环境适应性数据共享与保护。他们大约有40个大气环境试验站,并形成网络体系,通过对原始数据的分析处理,建立共享服务数据库,面向社会为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研究、材料生产与应用部门提供数据服务。英国共有各类大气暴露场40个左右,仅钢铁研究协会就有8个,其中最大的是卡林顿暴露场。对于各试验站产生的环境试验数据,他们通过环境数据采集自动化、测试数据数字化和数据汇交格式标准化,建立完善的国家试验站网计算机网络。以关键材料、通用零部件、核心元器件等基础产品为对象,系统积累它们在各类环境中的环境因素及环境适应性数据,研究其与这些环境相互作用、性能演变及失效机理。为环境严酷度评估、装备产品环境适应性评价、实验室加速试验方法研究、环境试验标准制定、数据共享等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如英国皇家化学会数据库(RCS)等,都通过大型数据库实现数据资源的有偿使用,有力促进了数据资源的推广与应用。环境试验设备发展趋势1.提高加速性和相关性加速性和相关性本身是相互矛盾的,提高加速性一般会牺牲相关性。从试验技术的角度来看,提高加速性并不难,难就难在同时提高加速性和相关性。不管从客户要求或技术发展方面看,提高加速性和相关性是气候环境试验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2.开发多因素综合试验由于材料在自然环境中受到多种复杂因素的综合作用,因而要更真实地再现材料在自然环境中的腐蚀和老化,必须尽可能综合考虑多种自然环境因素。近几年,模拟海洋性气候环境的加速试验方法向多因素试验方向发展。多因素模拟加速试验方法分为多因素组合循环模拟加速试验方法和多因素模拟加速试验方法。多因素模拟加速试验方法由于考虑两个或两个以上主要环境因素的同时作用,能更真实地模拟多种环境因素的协同效应。3.开发环境适应性仿真1992年7月,美国国防部研究与工程署在《美国国防部核心技术计划》中,将“环境影响”列为112项核心技术之一,2005年的技术目标是对大气、海洋、地球和空间环境在自然和人工平台(如飞机、导弹、舰船等)两方面的影响进行研究、建模和仿真。在建模和仿真的研究方面,美国陆军在阿伯丁试验场、红石试验中心、达格威试验场和尤马试验场,开展自然环境和诱发环境对装备及其材料性能影响的虚拟试验场研究。在环境适应性规律分析和建立数学模型方面,我国学者创造了灰色理论,并在环境影响规律方面得到成功的应用;神经网络仿真模型理论被成功地应用于环境行为规律的建模和仿真。在积累大量可靠基础数据的基础上,实现对装备环境适应性进行仿真是装备环境工程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海洋环境安全保障”重点专项 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为贯彻落实国家海洋强国战略部署,按照《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要求,科技部会同国家海洋局、交通运输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等部门,共同编制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洋环境安全保障”重点专项实施方案。本专项紧紧围绕提升我国海洋环境安全保障能力的需求,(1)重点发展海洋监测高新技术装备并实现产业化,培育一批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基地,仪器装备自给能力提升到50%以上 (2)重点发展全球10千米分辨率(海上丝绸之路海域4千米分辨率)海洋环境预报模式,提供多用户预报产品并实现业务化运行 (3)重点构建国家海洋环境安全平台技术体系,实现平台业务试运行,支撑风暴潮、浒苔、溢油等重大海洋灾害与突发环境事件的应对。  本专项执行期从2016年至2020年,2016-2017年重点围绕海洋环境立体观测/监测的新技术研究与系统集成及核心装备国产化、海洋环境变化预测预报技术、海洋环境灾害及突发环境事件预警和应急处置技术、国家海洋环境安全保障平台研发与应用示范四个重点任务启动了44个项目。2018年拟支持21个项目,同一指南方向下,如未明确支持项目数,原则上只支持1项,仅在申报项目评审结果相近,技术路线明显不同,可同时支持2项,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中期评估结果,再择优继续支持。国拨经费概算约3.7亿元,其中典型应用示范类项目所用经费不超过30%。  本专项以项目为单元组织申报,项目执行期3年。对于典型应用示范类项目,要充分发挥地方和市场作用,强化产学研用紧密结合 对于企业牵头的应用示范类任务,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除有特殊要求外,所有项目均应整体申报,须覆盖相应指南研究方向的全部考核指标。每个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6个,项目单位总数不超过10家。  本专项2018年项目申报指南如下。  1.海洋环境立体观测/监测新技术研究与核心装备国产化  1.1新型海洋监测仪器设备研制  研究内容:(1)研究水下目标电、磁感应特征及其探测技术,建立水下目标探测、追踪方法,突破海洋电、磁监测系统关键技术,研发基于固定平台的海洋电、磁探测/监测设备,形成海洋电、磁监测系统,并进行应用示范。(2)开展拖曳式光学、温度、盐度、压力传感器阵列总体设计 自主研发拖曳式海洋光学环境传感器、荧光传感器、电导率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阵列锚链含有数据传输和供电系统。形成用于200米深度测量海洋潜流、洋流尺度的在线设备。并开展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1)建立一套水下目标电、磁探测监测系统 设计工作深度不少于1000米,系统阵列探测范围不小于2000米 具备实时数据回传及处理能力 完成海上试验验证,系统连续运行时间不少于6个月。(2)海洋光学传感器:测量海水对波长340nm至1100nm的吸光度,测量精度0.0001AU,响应速度(0.05s,功耗(2W 荧光检测器:测量海水中叶绿素藻类,检测下限0.05(g/L,响应速度(0.05s,功耗(1.5W 电导率传感器:长期耐受海水腐蚀,抗生物附着,功耗≤0.5W,测量准确度± 0.0005S/m,月漂移≤0.0005S/m,响应时间≤0.1s 温度传感器:测量准确度± 0.01℃,年漂移≤0.01℃,响应时间≤0.1s,功耗≤0.3W 压力传感器:测量准确度± 0.2%F?S,年漂移≤0.1%F?S,响应时间≤0.1s 传感器部件国产化率90%以上。  拟支持项目数:针对水下目标海洋电磁设备、拖曳式光温盐深传感器阵列,拟分别支持1个项目。  1.2海气界面快速机动组网观测系统技术与应用  研究内容:开展海气界面快速机动组网观测系统总体设计 研发海上自主接入快速组网和数据自动传输技术 集成自主研发的船载和机载投弃式海气界面观测设备、波浪滑翔器及组网通信设备,并辅以无人艇观测系统、无人机观测系统等,形成具有高时空分辨率的海气界面水文气象参数实时测量与传输的快速机动组网观测系统,并开展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海气界面快速机动组网观测系统具备实时、同步观测能力,观测参数包括海表温度、盐度、波浪场、流场及海面风、温、湿、气压等 波浪滑翔器最大航行距离不小于4000千米,连续工作时间不少于3个月,具备不低于20千克的搭载余量 无人艇最大航速不小于12节,续航能力大于200千米 机载投弃式海气界面观测设备气象观测高度不小于1000米 船载投弃式海气界面观测设备支撑时间不小于6个月(测量1次/1h) 主要移动节点(不少于3类)组网半径不小于100千米,完成3类以上节点的协同观测任务,组网观测应用示范不少于3个月。  1.3深海海底观测网无线拓展观测系统  研究内容:研发基于深海海底观测网的长时序无线双向声传输、深海多源传感器时钟同步、极低频声学信号处理等关键技术,构建由1个移动节点、5个无线固定节点(传感器类型大于2种)与海底有缆观测网主基站相结合的观测系统,开展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无线节点与主基站传输速率大于1000bps、最远传输距离不小于20千米,工作深度不低于2000米,无线节点组网连续工作时间不低于1个月 水下驻留时间不低于10天,最大观测半径不小于30千米。  1.4极地冰区观测技术研究与科学应用  研究内容:(1)基于极区自主冰架热水钻机系统进行极地科考适应性改造研究,在南极埃默里冰架区域进行钻探试验,开展冰架气象、冰架移动及冰下海洋环境同步观测,同时进行冰架底部附着冰、冰架下海水取样等工作,对冰架下方水团、底部冻融过程、冰架不稳定等科学问题开展研究。(2)开展冰层波导声学特性及海冰界面下声场特性研究,获取极地海冰区声学参数 研制声信号检测与无线电通信一体化的冰层检波器,开展极地海冰区声学试验。(3)开展极地气垫破冰/运输平台关键技术研究,研发兼具低速破冰与高速运载巡航能力的小型气垫破冰/运输平台,为极地科考、我国北方结冰内河及渤海湾等区域提供高效破冰/运输平台。  考核指标:(1)完成埃默里冰架不同区域3个站点以上的气象观测、冰架位移跟踪和钻孔及冰下环境观测,在每个站点钻取冰架表层、中部和底部附着冰冰芯样品共计不少于20米,采集不少于3个冰架钻孔下海水样品不少于10L 各钻孔下海水温盐流参数连续观测周期不小于1年。(2)建立冰层波导声学特性及冰界面下声场特性模型,冰层检波器频带范围5Hz~8kHz、灵敏度不小于1V/g 声波探测分辨率不低于100米 构建极地海冰区5节点分布式演示系统,设备工作温度-50℃~30℃,数据接收率不低于85%。(3)完成小型极地气垫破冰/运输平台工程样机研制,系统总重量约30吨 航速不低于2节情况下,破冰厚度不小于0.30米 运输模式下最大航速不低于25节 完成示范应用。  拟支持项目数:针对自主冰架热水钻机系统、冰层波导声学特性及冰界面下声场、极地气垫破冰/运输平台,拟分别支持1个项目。  2.海洋环境变化预测预报技术  2.1格陵兰冰盖监测、模拟及气候影响评估  研究内容:开展格陵兰冰盖、溢出冰川及周边海冰变化过程的强化卫星遥感监测和典型区域高分辨率现场观测 改进冰盖动力学模型与冰盖-海平面变化相关模型,利用冰芯资料进行动力学模型参数检验 发展大气和海冰-海洋耦合数值模式,并利用观测资料和数据同化技术,估计和优化耦合模式的关键参数,建立格陵兰及周边区域高分辨再分析资料集 研究格陵兰冰盖与北极海冰变化及北半球气候的相互影响机制。  考核指标:建立我国自主的格陵兰冰盖动态监测技术体系(国产卫星、无人机及地面监测系统),完善冰盖水文-动力学过程遥感监测技术,开展2~3颗国产卫星应用,研制不少于10种水文动力学过程关键参数的高分辨率数据产品,构建1~2个典型冰盖—溢出冰川—海冰系统动态监测系统并示范应用不少于6个月 形成2000年以来的格陵兰冰盖高分辨率观测资料,提供格陵兰冰芯过去10万年以来温度、积累率、冰盖高程、温室气体等关键参数的最新记录,获得优化的海冰—海洋耦合数值模式及关键参数,生产再分析资料跨度不低于30年,格点分辨率均优于5千米。  2.2海洋数值预报云计算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高性能数值计算人机交互自动优化分析技术,实现模式系统的性能优化循环模型自动构建,并基于模式进行自动的运行特征数据收集、瓶颈点评估结果自动生成 研究基于“互联网+”的海洋数值预报计算云系统和存储云系统,为海洋预报业务系统用户按需提供实体或虚拟的计算、存储和网络等资源。  考核指标:建立交互式数值计算模式自动优化分析系统1套,建设海洋数值预报计算云和存储云系统1套,终端用户可远程登录连接到云端进行高性能计算作业的提交、管理等。  3.海洋环境灾害及突发环境事件预警和应急处置技术  3.1近海生物资源与环境效应评价及生态修复  研究内容:开展近海典型海区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技术研发 阐明典型生态系统食物产出过程与生态环境效应 开展多营养层次生物资源承载力评估 阐明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影响 开展近海生物资源养护与退化水域生态修复基础研究与技术研发。  考核指标:构建黄渤海以兼具有生态与经济效益的新型海洋生态牧场示范区不少于2个,东海以生物资源养护和栖息地修复的生态牧场示范区不少于2个 南海以生境修复为目的的岛礁和新型生态牧场示范区不少于2个 示范区海洋生物资源量提高20%以上。  拟支持项目数:针对黄渤海、东海、南海不同海区生态类型,拟分别支持1个项目。  3.2近海生态环境安全监测技术体系研究  研究内容:研发海洋生物主体组分微型生物监测新技术,阐释碳汇过程的近海生态、环境安全效应,从碳汇链条主线解析长期困扰我国的近海环境问题(富营养化、化学需氧量、缺氧、酸化等)的诱因和驱动力 在此基础上研发微型生物碳汇调控技术与相应的环境安全评价体系 建立基于碳汇主线的生态环境管理方案 并通过模拟示范向国际推广。  考核指标:研制2~4项微型生物与水质环境指标业务化新技术规范,制定微型生物环境指标体系,建立陆海统筹的生态补偿定量指标体系,并通过相关国际组织推广应用。  3.3极地生态环境演变与生物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1)研究南极企鹅基因进化树构建及企鹅物种在地质历史中的环境演化分析,研发南极企鹅栖息地高分辨率遥感及变化监测技术并实现全南极企鹅栖息地制图,分析环境变化对企鹅栖息地变迁的影响 (2)研究南极磷虾资源产出关键过程与渔场形成机制,构建南极磷虾中心渔场探测与渔业生产保障技术,研发南极磷虾高效生态捕捞、船载加工和陆上深加工等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一批南极磷虾高附加值产品,建立南极磷虾产品检测方法与质量标准 (3)研究极地微生物生物多样性及其演替机制、生命特征及适应性机制及其生态效应,研究极地微生物资源潜力评价、勘探、获取、培养和保藏技术。  考核指标:(1)完成全部南极企鹅物种的全基因组测序,解析南极企鹅的进化关系和分化过程,建立卫星、无人机平台企鹅栖息地遥感调查技术体系并实现全南极企鹅制图。(2)探明南极磷虾渔场的形成机制 实现南极磷虾连续捕捞与船载加工主要装备国产化,主要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研发高附加值南极磷虾产品10个以上,2~5个产品获得批文并实现产业化 建立南极磷虾主要高附加值产品质量标准5个以上。(3)分离、鉴定极地来源微生物2000株以上,保藏500株以上,完成50株极地功能微生物菌株的基因组测序和功能注释,初步建立极地微生物基因资源库 获得10个以上具有应用潜力的极地微生物来源药物先导化合物、10个以上新生物制品候选物并完成初步的功效研究和应用潜力评价。  拟支持项目数:针对企鹅基因进化树、南极磷虾、极地微生物,拟分别支持1个项目。  4.国家海洋环境安全保障平台支撑技术  4.1海洋动力灾害观测预警系统集成与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针对风暴潮、巨浪、海冰等典型海洋动力灾害,集成已有海洋环境业务化观测及预报系统及本专项研发的海洋动力灾害观测技术、装备和相关标准、预报模式和风险评估模型等,构建分级联动的海洋观测预警一体化智能应用平台 研发从现场数据采集到产品分发的全流程灾害预警系统运行控制关键技术 针对交通运输、渔业生产、休闲旅游、海上油气开发等行业,研发适用于不同用户需求的预警产品,在典型区域开展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示范运行发布预警报产品不少于50种,响应时间3小时以内,风、浪等要素实现10千米网格化预报 集成观测手段不少于10种,实时观测站点不少于50个 实现灾害现场观测数据、视频资料实时回传及应急决策指挥联动 示范运行时间不少于9个月。  4.2北极环境遥感与数值预报合作平台建设  研究内容:与北欧国家合作北极环境遥感和数值预报,联合建立北极卫星遥感地面站,实现基于中欧多源卫星的遥感数据本地接收、快速处理和反演研究,联合研发大气、海冰、海洋和陆地多要素准实时卫星监测产品和同化资料、冰-海-气耦合模式,研发北极海洋大气环境要素短期及中长期预报预测技术,发布多要素数值预报产品。  考核指标:在北极地区合作新建卫星地面接收站1座,合作天线2个,稳定接收不少于5颗中欧卫星数据 建立1~2个北极联合观测站,实现对海洋、大气和海岛海岸带的观测 面向国际发布大气海冰海洋多要素中欧卫星遥感监测产品不少于5类,预报产品要素不少于10种,为国际北极科考船和商船提供保障服务不少于3批次。  有关说明:项目申报单位对卫星地面接收站建设提供1:1配套经费,并保障接收站业务化运行。  4.3面向气候变化的极区大气与空间环境业务化监测与研究  研究内容:在现有极区高层大气监测基础上,完善与拓展极区大气与空间环境业务化监测网络体系,实现对极区大气准全高程观测。基于对极区各圈层大气观测,分析太阳风能量注入对极区电离层的影响,探索极区电离层与中性大气相互作用,研究极区中高层大气动力学过程、以及极区大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探索能量从太阳至地球气候系统间的传输和耦合过程,理解极区空间天气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关系。  考核指标:完成极区空间天气活动和准全高程大气协同观测实验,获得实验数据集2套 建立高纬电离层理论预测模型,揭示太阳风能量注入对极区电离层的影响机理,构建极区电离层与中性大气相互作用评估方法。  4.4海上丝绸之路运输环境安全保障服务系统集成与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基于数字航路构建面向海上丝绸之路的智能服务一体化应用系统,开展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海上智能交通走廊示范应用 研究复杂海况条件下的通航安全、航线设计和躲避对策,研发多船动态建模技术和协同仿真技术,构建海上丝绸之路关键水道和支点港口安全航行综合仿真平台 发展面向绿色船舶和绿色港口的多式联运海洋环境安全保障服务技术,研究构建海上丝绸之路支点港口服务相关系列标准和指南 集成研发符合国际公约要求的船舶污染风险防控技术,搭建海上丝绸之路船舶污染风险防控服务平台。  考核指标:构建面向海上丝绸之路的智能保障服务系统并示范应用9个月 安全航行综合仿真平台可开展不少于6艘船舶的动态建模和协同仿真,提供的三维场景数据库不少于8个 绿色船舶和绿色港口服务形成3项以上国际标准和指南提案 集成5种以上符合国际公约要求的风险防控技术,形成配套服务标准。  有关说明:研究成果需服务于交通行业主管部门和大型航运企业的业务管理并开展示范应用。  4.5滨海核电运行安全典型致灾生物监测防控技术与集成示范  研究内容:开展影响我国滨海核电站冷源安全运行的典型致灾生物大规模聚集的成因分析与控制方法研究 研究典型致灾生物的综合监测、预警与处置技术 系统集成有关致灾生物的监测与防控技术,构建决策支持系统,开展示范应用,实现与海洋环境安全保障平台的对接。  考核指标:集成系统至少包括水母、棕囊藻、海地瓜、毛虾等4种典型致灾生物,建立海地瓜、毛虾等2个典型致灾生物的在线监测系统,制定监测预警处置技术标准(送审稿),24~48小时威胁性灾害发生预警准确率大于70%,精细化预报时间满足核电安全应急处置预警时间不少于1小时的要求,单个示范区示范时间不少于6个月。
模拟海洋环境试验箱相关的试剂
海洋环境和水环境石油污染监测标准物质
海洋环境监测石油标准物质GBW(E)080913(有证书)品名:海洋环境监测石油成分分析标准物质(简称:HJ油标准)型号:GBW(E)080913品牌: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检测对象:海洋环境监测石油成分【中文名称】海洋环境监测石油成分分析标准物质(简称:HJ油标准)【英文名称】OilReferenceMaterial【编号】GBW(E)080913【产品规格】棕色安瓿瓶包装,10mL/瓶,液态【认定值及不确定度】:(1000±22)mg/L【主要用途】主要用于海洋环境和水环境石油污染监测和调查工作中统一量值和数据的准确一致而研制的标准物质。在测定环境样品(水、底、生)中石油烃的荧光分光光度计和紫外分光光度计,在检定合格,仪器稳定的前提下,该标准物质的再现性较好。使用方法:该标准物质是储备溶液,可用脱芳处理合格的正己烷或石油醚等逐级释稀配制成紫外/荧光需要的系列标准溶液,用于仪器校准或进行分析过程质量控制和方法评价等。定值日期:2012年12月保存条件:置于阴凉避光或冰箱保存分析方法:称量、容量法研制单位: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定值单位: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实验室、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研究所、国家海洋局东海环境监测中心实验室、江苏省南通市环境监测中心实验室、大连水产学院、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大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国家海洋局南海检测中心、大连轻工学院、江苏省盐城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海洋环境监测石油标准物质
海洋环境监测石油标准物质GBW(E)080913(有证书)品名:海洋环境监测石油成分分析标准物质(简称:HJ油标准)型号:GBW(E)080913品牌: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检测对象:海洋环境监测石油成分【中文名称】海洋环境监测石油成分分析标准物质(简称:HJ油标准)【英文名称】OilReferenceMaterial【编号】GBW(E)080913【产品规格】棕色安瓿瓶包装,10mL/瓶,液态【认定值及不确定度】:(1000±22)mg/L【主要用途】主要用于海洋环境和水环境石油污染监测和调查工作中统一量值和数据的准确一致而研制的标准物质。在测定环境样品(水、底、生)中石油烃的荧光分光光度计和紫外分光光度计,在检定合格,仪器稳定的前提下,该标准物质的再现性较好。使用方法:该标准物质是储备溶液,可用脱芳处理合格的正己烷或石油醚等逐级释稀配制成紫外/荧光需要的系列标准溶液,用于仪器校准或进行分析过程质量控制和方法评价等。定值日期:2012年12月保存条件:置于阴凉避光或冰箱保存分析方法:称量、容量法研制单位: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定值单位: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实验室、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研究所、国家海洋局东海环境监测中心实验室、江苏省南通市环境监测中心实验室、大连水产学院、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大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国家海洋局南海检测中心、大连轻工学院、江苏省盐城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海洋环境监测石油标准物质(荧光法测油仪)
海洋环境监测石油标准物质GBW(E)080913(有证书)品名:海洋环境监测石油成分分析标准物质(简称:HJ油标准)型号:GBW(E)080913品牌: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检测对象:海洋环境监测石油成分【中文名称】海洋环境监测石油成分分析标准物质(简称:HJ油标准)【英文名称】OilReferenceMaterial【编号】GBW(E)080913【产品规格】棕色安瓿瓶包装,10mL/瓶,液态【认定值及不确定度】:(1000±22)mg/L【主要用途】主要用于海洋环境和水环境石油污染监测和调查工作中统一量值和数据的准确一致而研制的标准物质。在测定环境样品(水、底、生)中石油烃的荧光分光光度计和紫外分光光度计,在检定合格,仪器稳定的前提下,该标准物质的再现性较好。使用方法:该标准物质是储备溶液,可用脱芳处理合格的正己烷或石油醚等逐级释稀配制成紫外/荧光需要的系列标准溶液,用于仪器校准或进行分析过程质量控制和方法评价等。定值日期:2012年12月保存条件:置于阴凉避光或冰箱保存分析方法:称量、容量法研制单位: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定值单位: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实验室、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研究所、国家海洋局东海环境监测中心实验室、江苏省南通市环境监测中心实验室、大连水产学院、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大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国家海洋局南海检测中心、大连轻工学院、江苏省盐城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
首页
海洋环境自动监测的重要手段_小型多参数海洋环境监测浮标海洋环境自动监测的重要手段_小型多参数海洋环境监测浮标
可编辑Word文档
防篡改PDF文档
演示PPT文档
数据编辑Excel文档
高清图片文档
');
(window.slotbydup = window.slotbydup
[]).push({ id: '6307538', container: s, size: '870,95', display: 'inlay-fix' });
_dpData[0] = 1;
})();
拆分当前页');
(window.slotbydup = window.slotbydup
[]).push({ id: '6307742', container: s, size: '890,100', display: 'inlay-fix' });
_dpData[1] = 1;
})();
拆分当前页');
(window.slotbydup = window.slotbydup
[]).push({ id: '6307745', container: s, size: '886,100', display: 'inlay-fix' });
_dpData[2] = 1;
})();
剩余
4
页未读,
请下载后查阅
模板内所有元素均可修改,下载资源和展示一致,若部分包含公式及动画文件展示乱码,仍可放心使用,下载后无此问题[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由用户提供并上传,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邮箱isharekefu@iask.cn。资料中的图片、字体、音乐等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中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广告使用和商用。
已收藏至个人中心
点击个人中心可查看
评价有礼1/6最多预览50页}
看来有很多人不知道,当年远望4号因为撞船事故而退役后更名为实验1号,然后就拖去当了DF21D的靶船。据708所的某人写的回忆文章,打靶试验结果没公布,但是实验一号拖回来时候上层建筑已经严重损毁,疑似被直接命中,然后就直接把船拆掉了。更有趣的事情在于,今年7月份884镜泊湖号补给舰退役的时候,退役仪式现场有几名身穿火箭军制服的军官,而DF21D和26恰恰都是火箭军的装备……所以问题就来了,镜泊湖号最终会做什么用呢?黄色衣服的就是火箭军的================9月14日终于从小黑屋出来后补充几句================1、关于远望4号远望4号就是老向阳红10号(现在还有艘新的向阳红10号,两艘船不一样,别搞混了),是上世纪70年代初,为了配合718工程而在第一代领导核心的直接关注下设计的万吨级大型多功能远洋测量船(吨位1万3),但是直到两位大佬过世3年多后的1979年11月才建成。因为设计时就考虑一船多用,所以船上设备比较齐全,能测天、能探海、能极地科考、能通信中继、能远洋救援、能充当海上医疗船……另外,它不仅是我国第一艘万吨级远洋测量船,也是第一艘能够搭载并运作2架大型直升机(超黄蜂)的自建舰船(但是据以前看到的文章里说,通常只携带1架)。因为这船的设计完全是咱们国家摸着石头过河的结果,全世界都没有同类型的多用途测量船,以至于日本人第一次拍摄到这船的时候,不知道该怎么归类,索性就起名叫「大型特殊観測船」。向阳红10号最初的样子向阳红10号南极科考时的样子但是正因为这船追求一船多用,吨位大,所以也出现了单次使用成本高,而且很多水位相对较浅的海域进不去的问题。对于海洋科考或者测量来说,很多时候三五千吨的测量船反而更合用、使用成本更低。大吨位的向阳红10号,设计理念是很好,但是在实际运用中就比较尴尬。所以最后索性在90年代改装成了远望4号,新增了大量测控设备,专用于航天测控。改造成远望4号后的样子改造成远望4号后的样子但是据说改装后不同观测设备之间的电磁兼容性不是很好,有些设备无法同时使用。加上已经有了更加成熟的专业测控船,所以在意外遭受运煤船撞击的无妄之灾后,就改造成了靶船。由于1万3的吨位与航母的差距还是比较大,所以改装为靶船时加装了大型角反射器,使其雷达反射面积与航母相当(由此也可以合理推断,DF21D的末制导至少是包含雷达制导)。方框里就是加装的角反射器改装完毕后,2011年在渤海湾进行了DF21D的打靶测试,据说导弹是从内陆某地发射,飞行上千公里后击中渤海湾中的试验一号。之后国外媒体就大量出现了中国装备ASBM的各种新闻。而击中后的效果有2种说法:一种是当时未击沉,但是试验1号严重受损,在拖带回港过程中因为进水严重而搁浅,经临时维修处理后拖带到天津并拆解。还有一种说法是当时已击沉,打捞起来后拖带回港并拆解。我个人更倾向于前一种说法,因为我想不出把已经被击沉的靶船再捞起来拖回来拆掉的必要性——毕竟那是2011年而不是1981年。而咱们国内正式半官方披露这件事情,是上海档案信息网上刊登的一篇文章《从向阳红10号到远望4号》,作者是708所的一个什么人我记不清了。2、关于ASBM打航母看到回复里有人不停在在说弹道导弹不能打移动目标。怎么说呢……这个说法如果搁30年前,不算错。然而在现在还拿着这一条反复说,就有那么点“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意思了。弹道导弹打航母,无非几个问题:1)能否发现目标2)能否识别并锁定目标3)能否追踪并攻击目标咱们一条条来说。2.1 发现目标自2000年前后起,中国已经开始建设多频谱对地观测星座系统(只不过大多挂的是高分、风云等与军事无关的名称),观测频谱覆盖了光学、红外、微波(微波可以穿云观测)。根据前两年官方公布的数据(也就是前两年达到的水平),咱们目前已经可以做到每30-60分钟更新一次全球主要地区的多频谱卫星照片,而最终目标是在2030年达到每隔5-10分钟更新一次全球任意地点的多频谱卫星照片,且分辨率可达到1m。2.2、识别并锁定目标在目标识别方面,中科院某大佬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项目内容,就是利用AI影像识别技术自动识别卫星影像中的大型船只,而当时项目介绍中,很耐人寻味的一句话,大意是“可精确识别并长时间连续跟踪全球19艘重要大型船只”。为什么是19艘呢?有2种说法:一种是当时全球除中国外共有19艘在役航母(美国10+意大利2+英国1+法国1+印度1+俄罗斯1+西班牙1+泰国1+巴西1),但是我个人不太认同这种说法,毕竟泰国、巴西、西班牙的那几艘如果都要算上,那法国的西北风、日本的直升机护卫舰也得算,毕竟这几个吨位更大。我个人更赞同另外一个说法,就是当时美国共有19艘在役的航母和两栖攻击舰(尼米兹级10+黄蜂级8+美国级1),毕竟吨位分别达到4万吨和4.5万吨并且能带F35B的黄蜂级、美国级比那些一两万吨的轻型航母只强不弱。2.3、追踪并攻击目标如果是采用传统抛物线弹道的弹道导弹,只能很小范围内有限修正弹道,的确打不了移动中的舰船目标。然而问题在于,DF21D采用的是钱学森在上世纪40年代提出的钱学森弹道。钱学森弹道最大的特点或者优点就在于,它的后半段可以让载荷(弹头或高超音速飞行器)以6-8马赫的速度在大气层边缘进行机动飞行,事实上相当于弹道导弹与飞航式导弹的结合体,所以只要目标监测与指示没有问题,追踪并攻击是完全有可能做到的。至于弹头具体以何种手段突破黑障完成末制导,目前并没有公开,所以咱也不知道——就算知道的人也不敢公开说。但是在上世纪末时,网上曾经有人提出过一种制导方法,我觉得或许可以作为参考(至于对不对,我也不知道)。众所周知,弹头高速再入大气层时,表面会因气动加热而产生高温的等离子鞘层,这个等离子鞘层会隔绝一切电磁波信号,雷达波是无法穿透的,也就是所谓的“黑障”——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都坚称弹道导弹再入无法进行自主末制导的原因。但是,在对再入弹头的外形做优化设计的前提下,这个等离子鞘层并非完全包裹整个弹头,在弹头尾部,有一部分是不会被包裹住的。电磁信号可以通过这个窗口进出弹头。很显然,对于直接制导来说,这个窗口没有意义,但如果是用于“通讯”,这个窗口就意义重大。所以,当时网上有人提出的方案是,在弹头再入时,载荷分离成两部分,一部分快速减速,同时呈现出假目标的特征(明显的假目标不会被拦截),其实这部分载荷中安装的就是制导用的雷达,因为迅速减速,所以不受黑障的影响。这部分探测目标,并将目标参数通过通讯窗口传输给战斗部,战斗部则保持6-8马赫的高速,根据接收到的目标数据变轨打击目标。有人可能会怀疑挂在空中的这台小雷达是否有能力追踪航母。我认为这完全不是问题。毕竟这不是在海面高度上追踪几百公里外、雷达反射面积只有几平方、航速高达数百节的小目标,而是在几十公里高度上,居高临下探测顶多一百来公里外、雷达反射面积高达数千平米、并且速度只有30节左右的巨型目标,这对雷达的要求其实并不高。甚至对于海面杂波干扰的容忍度都远比普通弹载雷达高,毕竟你航母再怎么伪装,也不可能甲板上全都覆盖吸波材料外加原地不动,雷达反射面积达到至少几千平的目标特征,就算是扔到海面杂波里那也跟秃子头上的虱子一样显眼。更进一步想想,如果对地观测星座中包含天基雷达卫星,那么连抛射这么个制导雷达都不需要了。毕竟,在咱们公开的专利数据库中,有这么个专利:注意看0004段……而知网搜索下,有关天基雷达的论文数量也很多。顺便提一句,除了DF21D外,咱们的DF12(M20)短程战术导弹、神鹰400战术火箭同样也采用了钱学森弹道。换句话说,理论上它们都有打击大型移动目标的能力。再顺便提一句,知网论文列表中,列在前面的文章中,有几篇的名称很有意思,令人遐想:(补充句,这些都是公开发表的论文,谁都能查到,所以不要再来叽歪什么泄密不泄密了)《大型稀疏阵列天基雷达系统分析》——合成孔径雷达大部分军迷应该是知道的,对地观测时候,可以形成类似于光学照相的高分辨率图像(只不过是黑白的)。而阵列雷达是美国人在本世纪初提出的概念,就是用若干台小口径雷达,在同一个控制中心控制下,通过对信号进行相参合成,实现拥有大口径天线的雷达功能,理论上来说,如果有N台雷达单元,最多可以达到N^3的系统增益。打个比方,这种技术有点类似于基于小型计算机的分布式运算,可以用若干台小型计算机完成通常需要用超算才能完成的运算任务。阵列雷达突破技术障碍之后,不仅仅可以用在天基雷达上。理论上来说,只要能够解决数据通讯与协同问题,若干架飞机的机载雷达甚至若干个单兵的单兵雷达都可以组成分布式的雷达阵列,从而虚拟出一台大型的高分辨率雷达。等这种技术发展成熟,预警机的饭碗搞不好要被抢走了。甚至可能基于这种技术产生出全新的作战理论。而这篇论文中的“大型稀疏阵列”就很有趣了。有趣之处在于,美国人提出的阵列雷达技术,侧重点是密集分布的雷达单元,雷达单元通常在一个阵地上,相距一般只有几十到几百米(短基线),相距几公里就算比较远了(长基线),美国人搞这套技术主要解决的是雷达的机动性以及生存性问题。但是咱们这个,大体上可以理解为用若干台分布在不同卫星上的雷达,组合成一台拥有超大尺寸虚拟天线的超巨型雷达,这玩意的无论是基线长度还是口径……你说直接监测半个地球我觉得都不是不可能。《天基合成孔径激光雷达非合作目标成像系统设计与实验》——天基合成孔径激光雷达没啥可多说的,重点是“非合作目标”,那么,非合作目标是指谁呢?不说大家也知道……《分布式天基雷达动目标检测性能分析》——瞧瞧,“分布式天基雷达”!“动目标”!你们说,这是用来侦测谁的呢?至于咱们天上的卫星有没有雷达卫星,你们可以查查高分系列中有多少颗是微波频段的对地观测卫星——那其实就是天基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另外还有遥感30号星——猛一看名字,你们肯定以为这是遥感系列的第30颗卫星对吧?其实这个“30号星”是由5组共15颗卫星组成的小型星座,就是专用于中低纬度海域监视的。2.4 关于ASBM的毁伤效果因为评论区里有人提到,所以我补充这一条。DF21D的战斗部,据之前某个大校在公开演讲还是公开节目中透露的信息,是动能战斗部,没有装药,靠速度硬砸。可能有人觉得实心弹威力小,但是我要说的是,只要速度足够快,实心弹的威力也很大——被一颗陨石搞死的白垩纪恐龙对此深有体会。尤其对于航母来说,为了抵抗现代重型舰载机起降时的冲击力,甲板厚度也有大几十毫米,在对抗攻顶的导弹时,完全可以视为几十近百mm的均质钢装甲,已经达到了二战重巡的防护水平了,没穿甲能力真不一定能击穿。而穿进去之后的弹头的杀伤力,公开资料都没提,但是我深度怀疑应用了下面这项技术:3、关于神鹰400这里我觉得作为外贸装备的神鹰400值得提一提——而且还值得与其他外贸装备结合起来提一提。首先,咱们凡是以外贸装备面貌出现的,自己肯定都有更好、更成熟的,这一点想来大家不会有异议。因为自己用的很多都保密,所以从外贸装备的性能反推可能的自用装备性能,至少也是件挺有趣的事。神鹰400(SY400),我们给它的定义是“远程制导火箭炮”,长下面这样:SY400火箭弹,注意看弹翼。可以联想下,通常什么类型、有何种性能诉求的导弹才采用大边条翼+燃气舵的组合。发射车长这样,是垂直发射的。这里建议点击图片,仔细看看左边BP-12B导弹的说明。顺便提一句,据说BP-12B我军看不上……因为弹头速度太慢,为了自行完成末制导,末端只有2-3马赫的速度,比较容易被拦截。SY400战术火箭和BP-12A战术导弹可以共架发射,SY400是八联装,BP-12A/B是双联装,都是垂直发射的。SY400的射程是200km+,弹径是400mm,弹长是5-6米左右(DF21D是弹径1.4米,长11米),BP-12A/B是600mm弹径,弹长与SY400相当,射程方面,因为受到国际法限制,控制在300km以内(顺便提一句,BP-12A已经出口给了卡塔尔)。还记得我们055上的VLS尺寸吗?宽850mm,深9米。从这个角度来考虑,会不会有种直径保持400mm,弹长增加到7-8米,射程增加到300+km甚至400km的自用增程舰载版本火箭呢?或者BP-12A/B有没有类似的自用的舰载VLS发射、对陆对舰两用或者干脆只对舰,射程在500+km的版本?至少从尺寸和发射方式上来看,我认为完全有可能——至少DF12的750mm弹径、7.815米弹长,怎么看怎么觉得和055的VLS很配,甚至有那么点量身定制的意思。而DF12的单级6马赫速度、钱学森弹道、外贸版290km射程、外贸版10-30米CEP,如果配合类似DF21D的制导方式,发展成一款射程超过500km的自用版舰载ASBM,我认为可能性极大。另外,以DF21D的尺寸,虽然水面舰载是没可能了。但是……你瞧,巨浪2可是2米弹径、14米长来着,比DF21D大了一大圈……大家都知道,弹道导弹要想击中目标,简单来说需要3个大的参数:1)我在哪里对于陆地发射,发射阵地的坐标是早就确定的。而如果舰载发射,就需要实时获取载舰的空间坐标——北斗恰恰可以解决这个问题。2)目标在哪里这一点,前面在2.1、中已经说过了,建设中的低轨道多频谱星座系统可以解决这个问题。3)走什么弹道SY400和DF-12已经很明确是钱学森弹道。换个角度来说,只要能解决这3个大的参数问题,理论上可以在任意地点发射,击中射程内任意地点的固定目标(精度问题另说)。而如果解决了末制导,那么低速移动的目标也没有问题。而如果把SY400或者BP-12A/B再与另外一款外贸武器结合起来看,会更惊奇。还记得下图这玩意吗?扛一身火箭炮的516九江舰已经再次退役了。明面上,舰载火箭炮的继承者只有现在052、055、071上的726-4型18联装122mm多用途火箭发射器(辽宁上是24管的726-4A),主要是用来发射各种干扰弹,不过据说必要时也可以发射杀伤性火箭弹(这玩意还能自动识别每个管子中装入的是什么弹种,并自动设定相应的发射参数,还可以通过向中控提出使用建议)。726-4但是在外贸市场上,我们曾经在阿布扎比防务展上推出过下面这种装备(虽然暂时没人买):完全集装箱化的SR5舰载火箭炮。122mm与300mm可共架发射,完全集装箱化,发射机构、复装机构、控制机构全部集成在一个40尺集装箱内。集装箱可车载、可固定安装、可船载——更重要的是,可直接放在民用集装箱船上。想像一下,自用版本有没有可能同时兼容BP-12A/B或者DF12?会不会预生产一批,必要时在实际控制的集装箱货船上预置一两个?毕竟,作为SR5前身的车载远火版本,不仅有常规的火箭弹、末敏弹,在可用弹药中可是赫然列出了C705反舰导弹以及最后排那个粗又壮的神龙300制导火箭弹的——这玩意口径610mm,外贸版射程280km,CEP 50米。===以下是9月15日或者9月16日加的但是我9月17日才想起来加分割线======4、关于黑障以及弹头再入时的通讯回复里有人提到,航天器需要大到能够让末端伸出黑障区域,才能进行通讯,认为DF21D不够大。事实上,黑障的形成与大小基本无关,而是与再入速度以及外形有关。因为黑障的形成机理是激波压缩和粘性加热产生的等离子体所导致,所以,再入弹头在外形设计上并不是像很多想象图那样是个子弹头外形,而是个钝头,从而可以让激波不会贴在弹头上,而是远离弹头一段距离,把更多热量传递给周围的空气而不是弹头。同时,还可以降低激波与附面层之间的速度差,从而降低摩擦发热量,进而削减等离子鞘层的产生。另一方面,通过拉长弹头的外形,可以减薄等离子鞘层的厚度,在弹头的尾涡部位还有个区域原本就不太受等离子鞘层的影响,再加上弹体本身采用一定的消除等离子体的设计(主要是弹头外壳材质),所以黑障对于射频通信的影响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平心而论,这个黑障问题的解决,多数方面还是美国人自己搞定的,咱们是摸着鹰酱,然后自己再垫了几块石头过的河。更多内容,有兴趣的话可以看看这几篇文章。顺便提一句,我写出来的全都是公开发表的资料,军用保密技术与民用的公开技术有多大差距,自己去想像呗——顺便提一句,下面这几篇文章中,后面两篇的内容具有极强的连续性,很明显是某一个特定项目的不同阶段性成果。而其单位、作者本身就已经说明了很多问题。如果你们能够再去看看他们的参考文献,能够得出的结论远比看帖子靠谱……===================10月14日追加分割线=====================有人问我DF17……这个……我就随便扯两句,真假自己分辨吧。11月29日追加说明:以下关于中国高超音速飞行器的表述部分有误。今天我看到一篇文章才知道,在钱学森于1946年提出高超音速飞行器概念之后,中国早在1958年就已经在钱学森与郭永怀两位大师的领导之下制订出了高超音速飞行器的发展规划,规划中涵盖了从基础理论到研究设施、从控制系统到机体材料等各方面的内容,完全是咱们自己的一条独立的技术路线——老美的D21充其量只是给了我们一些参考而已。详情参阅下文(文章主体是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韩归来的演讲):以及下文:换句话说,以下我关于DF17的发展路径的整理,基本上是错的——事实上,不仅是我错了,所有号称“中国在高超音速飞行器研究上起步较晚”的文章都是错的,在高超音速飞行器研究上,中国起步一点都不晚,甚至可能早于美苏。正如咱们在延安小米加步枪时代就已经在关注航母以及潜艇的运用一样,在建国之初还在剿匪平乱、战后重建阶段,咱们就已经在关注乃至展开了高超音速飞行器的研究,2019年国庆阅兵上的DF17其实是60年磨一剑的成果。俞鸿儒院士——JF12、JF16、JF22激波风洞都是他牵头设计的不过我原先的帖子就不删了,还是悬尸示众吧……从结构上来说,17号真理就是16号的身体加上了HGV头。她最关键的部分不是下半截,而是上面那个曲线流畅的HGV头。中国的HGV其实起步很早。从目前能够公开渠道收集到的资料来看,我兔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经开始研究高超音速飞行器了,而提醒兔子注意这一领域的,依然是……鹰酱。这是啥飞机,不用我说了吧?至于为什么会有俩座舱,下面会说。作为世界上首款真正的双3飞机,SR71这款梦幻机型肯定是每个军迷都认识的——虽然它建造量只有32架,而且自己摔了12架。关于SR71的各种梗也是被传的快变成儿童睡前故事了。但是比较少军迷知道的是,SR71还有个同门兄弟:D21无人机。简单来说,D21就是把SR71的一台发动机等比例缩小后装上机翼、尾翼、飞控,然后就这么成了一款双3无人机——因为省掉了很多重量,推重比更高,D21的速度甚至比SR71更快,达到了3.6马赫。体积小、飞的高,还具有雷达隐身能力。而这款无人机就和SR71一样,是洛克人……不好意思说错了,是洛克希德在上世纪60年代的产物。D21 ——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这个造价当时币值550万USD的玩意是一次性使用的。扔出胶片仓之后就爆炸自毁。哥哥背着小弟弟去加油。哥哥背着小弟弟起飞最初的设计,D-21是用SR71作为发射载机。为此专门改装出了双座型的SR71,叫M-21,就是在原本的侦查设备舱增加了第2个座舱给武器官,专门负责发射背上的D-21。但是因为发射前抛弃进气口和喷口整流罩的动作严重威胁到发射载机的安全,所以后来改成由B52H来发射——但是因为B52H速度不够启动D-21的冲压发动机,所以从B52H发射时需要额外加火箭助推。正如SR71曾经用来对兔子家进行侦查,D21也来过四次兔子家,用来侦查兔子家在西北区域的核爆试验场——而这就是D21的全部实战应用记录。第一次,侦查过之后自动飞控决定睡一觉后回家,然后D21就这么在睡梦中摔到了毛熊家,被毛熊捡去玩了。第二次,成功返回,成功扔下了胶片仓(是的你没看错,D21就和早期照相侦查卫星一样,是通过扔胶片仓回收侦查到的情报,而且是利用运输机在空中回收胶片仓),然而回收没成功,胶片仓被扔进了太平洋,鹰酱好不容易捞上来,结果发现啥都没拍到(还有种说法是捞都没捞上来,直接沉了)。第三次,总算成功了。鹰酱信心大增:利器成矣!(还有种说法是这第三次同样是回收胶片仓失败,胶片仓直接摔碎了。)第四次,自动飞控又决定先睡觉再跑,结果这次,摔在了云南……于是航博里有了下面这么件展品:关于这个残骸是怎么被人发现然后送到博物馆,是另外一个故事。有兴趣的可以自己搜D21残骸。可以这么说,如果不是这架D21自己摔下来,以当时兔家防空网的水平,甚至都不知道它来过……而它摔在云南,对于兔子来说,无异于一个大礼包。尤其是这次摔下来还不同于毛熊捡到那架,这次是迷航且油料耗尽后摔下来的,速度以及着地角度都比较有利,而且没有油料起火爆炸之虞,所以残骸本身相当完整,有很高研究价值。可以这么说,D21为兔子打开了一扇通向新世界的大门——而在它的娘家美国,70年代初就被下马了。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差不多30年),没有关于中国高超音速飞行器的任何官方公开消息——甚至连小道消息都没有。毕竟在10年前,军迷们根本就连HGV的概念都没有。直到2010年后……2011年时,美军公开测试了HTV-2高超音速飞行器,据说达到20马赫速度,顿时军迷一片“卧槽!还有这样的黑科技呢?!”之后没多久,首先是2012年有官方新闻,在北京建成了JF12激波风洞,喷管直径2.5米,实验舱直径3.5米,风速最高可达Ma 9,温度可达3000℃左右,使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之后第二个能够建造9马赫风洞的国家。之后,2013年,北航的吴大芳教授因为发明用于高超音速飞行器的隔热材料而获得了国家级奖项——这时候,其实兔家的高超音速飞行器就已经开始半遮半掩的揭开盖头了。重头戏是2014年。2014年1月,官方就公布了高超音速飞行器试验,也就是WU-14,又名DF-ZF。之后,WU-14密集试飞,从2014年到2016年,连续试飞了8次,速度从5马赫增加到10马赫,射程也从1000公里出头增加到1500公里左右——当然,本着兔子低调的惯例,除了一次官方公开声明外,其他几次试验都是鹰酱首先报道之后,兔子才羞羞答答承认的。这张图是借用的,侵删。2017年则是另一个时间节点:央视节目中进一步官泄了。更重要的是,在央视节目中,出现了中国高超音速飞行器的气动模型。再之后,就是2019年10月1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下列哪项是环境监测的对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