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物主,可以把地球变得和宇宙中有没有和地球一样的星球一样大吗,然后在地球上面创建和宇宙中有没有和地球一样的星球星星一样多的国家吗?

——你说这个问题困扰了你十一年,那是用大家公认的日历时间来度量,如果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里的时间(请参考科學人雜誌 - 愛因斯坦火燒屁股),从你主观感受出发,那么这个问题可能已经困扰了你几千年。。。开个玩笑,哈哈。题主这个问题,我也有,几乎一模一样。这个问题从我小学与同学们一边聊天一边仰望星空时产生,到现在为止,大约有二十四年啦!我只知道,打那以后,我一直希望从哲学(其中也包括道家思想,佛法基础,等等),DNA相关的生物学,心理学,数学,自然辩证法(大爆炸理论和耗散结构理论),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主要是理解递归的本质,包括Lisp家族的语言),数理逻辑(主要围绕songshuhui.net 哥德尔定理),科幻作品(主要包括黑客帝国,三体等),宇宙学(主要参考大设计 (豆瓣)),科普知识(接下来有分享)。。。。等等各种各样的途径,去思考这个问题的解答。。。。但越到后来,越发现时间有限,经济压力逐渐增大,结果就不得不退而求其次:只要能够随时随地把那些【对回答这个问题有帮助的思维碎片】记录下来能够有机会公开讨论这个问题,无论是现实中的社交圈,互联网还是别的任何方式。保持一定的经济收入,让自己能够长期地并且是一张一弛地关注这个问题,永远不被生活琐碎所淹没。就觉得很满足。没想到,我真的找到了有共同疑问的题主啊。【至少,这是“我到目前为止所做的一切”有意义的根据,除了我还有别人在关注同样的问题!】======分割线==================能不能停止抒情,给出一点干货呢?======分割线==================借花献佛,上干货。请大家从这段来自科学松鼠会的经典文字开始读起。二十世纪最“反直觉”的伟大生物学发现:化学渗透。。。。。。做基础科学研究的人,能遇到的最让人郁闷的问题就是这个:“这个研究到底有什么实际应用?”不去评价发问者暴露了什么样的思想境界,只说被提问者。很多基础科学研究者被这样问的时候,倾向于变得自我防卫。比如我前面说“相对论用在GPS校正上”,这就很防卫。其实那只是相对论最不值一提的后果。我最喜欢美国一个理论物理学家的回答。当他代表美国的大型强子对撞机项目向政府申请十亿美元拨款时,国会要求他出席听证会,在听证会上他就被议员们这样问。他的回答是:“从现在已知的技术来看,绝对、绝对没有任何实际应用。”“那么有什么理由花十亿美元去做呢?““因为我们想知道。其实你们也想知道。只是你们不知道你们想知道。”申请失败了。但是这个回答却值得载入史册。绝大多数基础科学研究,都不是受实际的技术需要推动的。也不可能:既然是未知的东西,谁又能预测它的应
用?整个科学都是靠人类旺盛的好奇心,靠人类天生对秩序、逻辑和知识的热爱推动的。科学是美丽神秘的森林,技术只不过是沿路采摘的果实。知识本身不但可以
应用,而且会改变我们个人和社会看待整个世界的眼光和方法,从根本上使我们的存在变得更广大,更美好。像物理、化学、生物这些基础学科,在一般人的眼中很可能枯燥且无实用价值,然而对于真正学懂而且融会贯通的人,他们眼中的世界跟我们普通人是不一样
的。大概十年前,我有幸遇到这样一个人,在短短一小时内就给了我以上的感悟,让我发现了在一个锐利的头脑支配下,简单的科学原理可以变得如此明彻,充满力
量。【地球和火星,图片出处:Buzzle】那是在美国的一个小天文馆,当时有一群大学新生(大概是个兴趣小组)在搞参观活动,馆长出来接待(我是不沾边的,记住了答案的旁观游客)。馆长是一个穿着夏威夷衬衫的笑眯眯小老头,学生们连珠炮一样提问,他随口回答:“火星为什么是红色的?”“红色是三价铁的颜色---火星表面被氧化了。金星也是一样。铁锈是什么颜色?”“火星是铁的吗?”“任何岩石行星都可以说是铁的。铁是宇宙中最多的金属元素。”“为什么?”“铁的原子核结合能在所有元素中最低。恒星在燃烧,最终的灰烬都是铁。我们的行星都来自于灰烬。地球也不例外。地球有一个融化的大铁核。不然你认为地磁场是哪里来的?”“那地球怎么不是红色的,怎么没有被氧化?”“谁说不是?科罗拉多大峡谷看起来就像火星。其他的地方,我们有生命保护着。”“火星上不是没有氧气吗?”“没有,但是火星上曾经有水。”“水到哪里去了?”“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把它烤干了。这是化学的烤干,在海洋的表面,微量的水被射线分解成氧气和氢气,火星大概用了20亿年。来,谁来给我写个反应式?”“那火星上有很多氧气和氢气?”“氧气和岩石中的铁结合了,变成了红色的氧化铁。还会氧化其他的岩石成分。氢气太轻,火星重力拉不住它,泄漏到宇宙中去了。”“地球为什么没有被烤干?”“因为地球有很多氧气。分解出来的氢气一离开水面,就和大气层的氧气重新结合,变回了水,最终会回到海洋。”“为什么地球很很多氧气?”“因为我们有光合作用,有生命。火星上氧气不能积累是因为微量的氧气被铁和碳不断消耗,固定在岩石中。地球上的固定氧被风和水不断粉碎,又被光合作用释放出来。”“也就是说生命保护了地球?”“是的,地球也保护了生命。”“地球上为什么会有生命,而火星上没有?”“这个,我不知道...”小老头终于被问倒,全体学生大笑,我却一直在惊奇和震撼中。他说的全是简单物理、化学,我在学校基本都学过,却从来没有给我如此透彻的视界。... ...----(2014-02-09 补充:我最近了解到有人声称 自然数 42 能回答生命意义的终极问题,但本回答的评论者 @ChaptersK 指出这其实是个笑话,所以不足为凭 - 评论内容在此)(2014-03-16 补充:科幻作家阿西莫夫的作品 阿西莫夫《终极答案》 也很有趣不妨看看,国学论坛上还有人写了《终极答案》简析,我在这里要特地补充的是,作品中最开始所提到的灵魂出窍,一般人也有可能体验到,具体可参考 科学家解开了灵魂出窍的奥秘)如果大家对我在这个过程中曾经学习了哪些知识和技能感兴趣,请参考:你有没有相见恨晚的知识想推荐给年轻人?- 吴笛的回答。}
——你说这个问题困扰了你十一年,那是用大家公认的日历时间来度量,如果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里的时间(请参考科學人雜誌 - 愛因斯坦火燒屁股),从你主观感受出发,那么这个问题可能已经困扰了你几千年。。。开个玩笑,哈哈。题主这个问题,我也有,几乎一模一样。这个问题从我小学与同学们一边聊天一边仰望星空时产生,到现在为止,大约有二十四年啦!我只知道,打那以后,我一直希望从哲学(其中也包括道家思想,佛法基础,等等),DNA相关的生物学,心理学,数学,自然辩证法(大爆炸理论和耗散结构理论),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主要是理解递归的本质,包括Lisp家族的语言),数理逻辑(主要围绕songshuhui.net 哥德尔定理),科幻作品(主要包括黑客帝国,三体等),宇宙学(主要参考大设计 (豆瓣)),科普知识(接下来有分享)。。。。等等各种各样的途径,去思考这个问题的解答。。。。但越到后来,越发现时间有限,经济压力逐渐增大,结果就不得不退而求其次:只要能够随时随地把那些【对回答这个问题有帮助的思维碎片】记录下来能够有机会公开讨论这个问题,无论是现实中的社交圈,互联网还是别的任何方式。保持一定的经济收入,让自己能够长期地并且是一张一弛地关注这个问题,永远不被生活琐碎所淹没。就觉得很满足。没想到,我真的找到了有共同疑问的题主啊。【至少,这是“我到目前为止所做的一切”有意义的根据,除了我还有别人在关注同样的问题!】======分割线==================能不能停止抒情,给出一点干货呢?======分割线==================借花献佛,上干货。请大家从这段来自科学松鼠会的经典文字开始读起。二十世纪最“反直觉”的伟大生物学发现:化学渗透。。。。。。做基础科学研究的人,能遇到的最让人郁闷的问题就是这个:“这个研究到底有什么实际应用?”不去评价发问者暴露了什么样的思想境界,只说被提问者。很多基础科学研究者被这样问的时候,倾向于变得自我防卫。比如我前面说“相对论用在GPS校正上”,这就很防卫。其实那只是相对论最不值一提的后果。我最喜欢美国一个理论物理学家的回答。当他代表美国的大型强子对撞机项目向政府申请十亿美元拨款时,国会要求他出席听证会,在听证会上他就被议员们这样问。他的回答是:“从现在已知的技术来看,绝对、绝对没有任何实际应用。”“那么有什么理由花十亿美元去做呢?““因为我们想知道。其实你们也想知道。只是你们不知道你们想知道。”申请失败了。但是这个回答却值得载入史册。绝大多数基础科学研究,都不是受实际的技术需要推动的。也不可能:既然是未知的东西,谁又能预测它的应
用?整个科学都是靠人类旺盛的好奇心,靠人类天生对秩序、逻辑和知识的热爱推动的。科学是美丽神秘的森林,技术只不过是沿路采摘的果实。知识本身不但可以
应用,而且会改变我们个人和社会看待整个世界的眼光和方法,从根本上使我们的存在变得更广大,更美好。像物理、化学、生物这些基础学科,在一般人的眼中很可能枯燥且无实用价值,然而对于真正学懂而且融会贯通的人,他们眼中的世界跟我们普通人是不一样
的。大概十年前,我有幸遇到这样一个人,在短短一小时内就给了我以上的感悟,让我发现了在一个锐利的头脑支配下,简单的科学原理可以变得如此明彻,充满力
量。【地球和火星,图片出处:Buzzle】那是在美国的一个小天文馆,当时有一群大学新生(大概是个兴趣小组)在搞参观活动,馆长出来接待(我是不沾边的,记住了答案的旁观游客)。馆长是一个穿着夏威夷衬衫的笑眯眯小老头,学生们连珠炮一样提问,他随口回答:“火星为什么是红色的?”“红色是三价铁的颜色---火星表面被氧化了。金星也是一样。铁锈是什么颜色?”“火星是铁的吗?”“任何岩石行星都可以说是铁的。铁是宇宙中最多的金属元素。”“为什么?”“铁的原子核结合能在所有元素中最低。恒星在燃烧,最终的灰烬都是铁。我们的行星都来自于灰烬。地球也不例外。地球有一个融化的大铁核。不然你认为地磁场是哪里来的?”“那地球怎么不是红色的,怎么没有被氧化?”“谁说不是?科罗拉多大峡谷看起来就像火星。其他的地方,我们有生命保护着。”“火星上不是没有氧气吗?”“没有,但是火星上曾经有水。”“水到哪里去了?”“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把它烤干了。这是化学的烤干,在海洋的表面,微量的水被射线分解成氧气和氢气,火星大概用了20亿年。来,谁来给我写个反应式?”“那火星上有很多氧气和氢气?”“氧气和岩石中的铁结合了,变成了红色的氧化铁。还会氧化其他的岩石成分。氢气太轻,火星重力拉不住它,泄漏到宇宙中去了。”“地球为什么没有被烤干?”“因为地球有很多氧气。分解出来的氢气一离开水面,就和大气层的氧气重新结合,变回了水,最终会回到海洋。”“为什么地球很很多氧气?”“因为我们有光合作用,有生命。火星上氧气不能积累是因为微量的氧气被铁和碳不断消耗,固定在岩石中。地球上的固定氧被风和水不断粉碎,又被光合作用释放出来。”“也就是说生命保护了地球?”“是的,地球也保护了生命。”“地球上为什么会有生命,而火星上没有?”“这个,我不知道...”小老头终于被问倒,全体学生大笑,我却一直在惊奇和震撼中。他说的全是简单物理、化学,我在学校基本都学过,却从来没有给我如此透彻的视界。... ...----(2014-02-09 补充:我最近了解到有人声称 自然数 42 能回答生命意义的终极问题,但本回答的评论者 @ChaptersK 指出这其实是个笑话,所以不足为凭 - 评论内容在此)(2014-03-16 补充:科幻作家阿西莫夫的作品 阿西莫夫《终极答案》 也很有趣不妨看看,国学论坛上还有人写了《终极答案》简析,我在这里要特地补充的是,作品中最开始所提到的灵魂出窍,一般人也有可能体验到,具体可参考 科学家解开了灵魂出窍的奥秘)如果大家对我在这个过程中曾经学习了哪些知识和技能感兴趣,请参考:你有没有相见恨晚的知识想推荐给年轻人?- 吴笛的回答。}

结尾可直接复制链接观看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的作者塔拉·韦斯特弗说:
教育意味着获得不同的视角
理解不同的人、经历和历史
教育应该是思想的拓展,
同理心的深化,视野的开阔。
有远见的父母,不是要灌满容器,
而是要点燃一把火。
让孩子充分认识世界,感知生活。
给大家推荐5部,暑假孩子必看的顶级纪录片,
从海洋动物到陆地植物;
从微小世界到浩瀚宇宙。
看完给孩子的影响是无穷的,
激发求知欲,开拓眼界,
暴涨知识,学会自省,懂得改变。
1
《蓝色星球》
豆瓣9.8分
共2季15集
每集60分钟
关键词:神秘、海洋、动物
BBC的自然纪录片,部部都称得上大片级别。
这部《蓝色星球》,堪称高分纪录片的开山鼻祖。
2001年,《蓝色星球》第一季横空出世,被全球观众热捧!
2017年,《蓝色星球》第二季勇者归来,刚出一集时就已经在豆瓣封神,9.8分!
众所周知,地球上海洋总面积约为3.6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
为了解开海洋领域人类未知的神秘面纱,摄制组历经了长达5年的拍摄,访问了39个国家,足迹几乎踏遍了世界所有的大陆和海洋。
水下拍摄时长达到6000多个小时,
从海上到海下,从海岸到深海。
几年如一日的坚守才成就了这部史诗级巨作。
画面真是太震撼了!
奔腾咆哮的海浪:
绚丽多彩的珊瑚:
成群结队的鱼群:
构造奇特的深海鱼:
难怪好多家长说,孩子看这部纪录片都不想去玩游戏了。
在纪录片中,许多海洋生物的真实生活行为,令人大开眼界!
譬如,宽吻海豚会给“珊瑚按摩”:
这种珊瑚含有某种抗菌消炎的特殊物质,海豚用身体去摩擦,一方面是为了舒服,另一方面是为了保健。
这也启发了人类在海洋中有能够治疗疾病的药物。
猪齿鱼会使用工具:
猪齿鱼用嘴衔着蛤蜊,一弯腰,再一发力,蛤蜊就砸到了珊瑚上。
接下来,蛤蜊的坚硬外壳,在猪齿鱼左右手一个慢动作的攻击下,碎掉了,这样就可以享用了。
如此高智商的鱼冲破了人类对它们固有想象的禁锢。
小燕鸥绝处逢生:
跟在妈妈身后学习飞行的小燕鸥,时常会停在海面上休息。
然而, 海面之下的珍鲹早已按耐不住饱餐一顿的渴望, 慢慢逼近这些“囊中之物”。
眼看就要命悬一线,突然!这只 小燕鸥猛地蓄力,振翅高飞,脱离了珍鲹的捕捉范围。
奇迹往往发生在紧要关头,只要我们稍微再努力一点点。
每一个生命都是如此的独一无二,这些海洋生物同样拥有非凡的智慧与独特的生存法则, 令人赞叹!甚至热泪盈眶。
孩子也在这部海洋纪录片的熏陶下,
从拥抱大自然到热爱生活,从敬畏生命到珍爱生命,稚嫩的生命被滋养,幼小的心灵被幻醒。
2
《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
豆瓣8.8分
共10集
每集50分钟
关键词:植物 生长 影响力
中国以三万多种植物的数量位居世界第三
但关于植物的纪录片却寥寥无几。
正如导演李成才说:
“一方面因为植物不会‘说话’,
另一方面它的行为和成长极其缓慢,周期耗时过长。”
愈是艰难,才愈发珍贵。
中国首部以植物题材的纪录片——《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一经上映,弹幕好评数不胜数。
坚实厚重的土地,点缀其上的植物,历经万年,生命的旅程,依旧向整个世界延伸着。
每句解说都让人自豪,每个特写都让人拜服。
我被1万年前植物与人类的旷世相遇而感动
8000年前,人们与大豆相遇:
饱满的种子哺育了无数的生命。
7000年前,人们与桑树相遇:
桑树诞生在雅鲁藏布江流域,这里是它的故乡。
蚕自从与桑树相遇,就把桑叶那充满蛋白质的味道刻进了DNA里,从此对桑叶情有独钟。
人类对桑树不断改良,对优质蚕丝不懈追求,
才有了珍贵的丝绸,被销往世界各地,
促进东西方贸易往来,成就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
4000年前,我们与桃树、柑橘相遇:
给人的味蕾带来更多的碰撞。
2000年前,我们与茶树相遇:
丰富了人们闲适淡雅的生活。
从植物天堂、茶树、桑树、水稻、大豆 ,
到本草、竹子、水果、园林、花卉。
该纪录片讲述了21科28种植物的生命故事。
从此,人类因植物而定居;植物随人类而迁徙。
从衣食住行,到药用审美,
纪录片一点点向我们展示,
这个丰富的植物天堂,怎么跨越时间和空间,
用自己的生命延续万千生命,也影响着整个世界。
让孩子跟上这部影片的脚步,
跨越时空,在山川河流之间驰骋,
汲取文化,感悟人生的真智慧。
人与植物的关系不是剥削与索取,是与天地共存,与万物共生。
3
《小小世界》
豆瓣9.6分
共6集
每集30分钟
关键词:微观 生物 有趣
有人说,这是一部比肩阿凡达奇景,堪比好莱坞特效的大片。
看这部片子时就像突然闯进爱丽丝梦游仙境,小矮人进入了神奇的巨人国。
画面极富美感,摄影技术令人叹为观止!
据说这部纪录片拍摄耗时3611天,足迹遍布非洲大草原、热带雨林、加勒比海岛、澳洲内陆、森林沙漠、……
超过3160小时的镜头浓缩而成,用了很多广角微距模仿“虫眼效果”。
把200多种世界各地的动物浓缩成短短的6集
还请了好莱坞蚁人的扮演者做旁白解说,
配乐特别活泼有趣,翻译充满灵魂,
连大人也被深深吸引。
故事感极强,内容幽默有趣!
比如,全世界最小的猴子——侏儒狨猴,尽管身材小小,对未知世界却充满了好奇与探究。
草莓箭毒蛙为了给孩子提供安全的生长环境,要把家搬到40米高的树上,爬一棵树相当于攀登珠穆朗玛峰。
还有超级英雄甲壳虫,即使距离地面还有20米,也会勇敢地抓住粪球,一跃而下。
只有10美分硬币大小的它,每天承担着清理树冠上粪便的工作,将粪球推走、掩埋做成雨林的肥料。
一些生物,为了生存,进化的很高科技,超出想象。
比如,武林高手天鹅绒虫,用投射粘网的方式抓捕猎物,百发百中。
为了捕捉金尾守宫喷射粘液,制作组常年蹲守野外积累素材。
使用高精度的运动镜头,才捕捉到如此精彩的瞬间。
还有一种虫子能把自己假装成蛇把敌人吓跑,易容术实在了得。
这是一部能激发孩子想象力,引发思考的纪录片。
非常适合全家一起观看,感受生命奇妙伟大的同时,拉进亲子间的距离。
孩子们会发现, 小小的生物们,
即使没有庞大的身躯,靠着智慧和勇气,
仍然能在阴晴不定的大自然中生存下来。
照样,我们若有坚韧的生命力,凭借一技之长,也可以应对复杂的生活环境。
有时候,弱小也能战胜强大。
4
《宇宙时空之旅》
豆瓣9.7分
两季共26集
每集45分钟
关键词:宇宙、物理、科学
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梦想家,地球之外的世界,总会引发它们无限遐想:
“天的那边是什么?宇宙到底有多大?”
“为什么星星会发光?宇航员会看到外星人吗?”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回答,不妨先看看这部9.6分的宇宙探索纪录片。
里面加入了手绘、漫画、动画、3D建模等等形式,整体讲述非常生动,更利于孩子们的观看。
孩子如身临其境般在太空中畅游,
他们会看到宇宙恒星的演变:
领略黑洞的奥秘:
惊叹星星也会大爆炸:
他们会看见伽利略、哥白尼、牛顿、爱因斯坦等人,不仅是停留在课本里。
科学家们克服重重难关,锲而不舍的科研精神惹人泪目。
苏格拉底说:
“我所知便是我无知”。
只有对知识的无限渴望,才能不断拓展已知的边界。
天文学是一个古老而又神秘的自然学科,对孩子有无比的吸引力。
《宇宙时空之旅》深入浅出地讲解人类对于宇宙的探索史,能强烈激发孩子对于科学精神的崇敬与向往。
一个民族有一些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
5
《完美星球》
豆瓣9.7分
共5集
每集60分钟
关键词:自然、环保
沉寂一年之后,
纪录片领域当之无愧的 王者卷土重来,
和我们一同探讨地球生命的诞生。
星球系列作为BBC全倾全力打造的王牌,
每一部都代表了纪录片工艺 顶级水准
而这部《完美星球》堪称真正的 神作。
历时4年,由200余名工作人员参与制作,
积累超过3000小时的拍摄素材。
拍摄足迹遍及六大洲的31个国家和地区,
历经取景地6次火山喷发。
其创作历程可谓十分艰险,场面甚是浩大!
有人惊叹:这是上帝握着人类的手,才能拍出来的片子吧!
该片结合地球学、地质学、海洋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展现了火山、阳光、海洋、天气、人类5种自然力量。
火山——不可控制的强大力量,堪称星球建筑师。
万物伊始,火山的运动,提供了可供呼吸的大气。
这惊心动魄的场面是现场直拍,不是特效!
地球内部炽热的岩浆,从地壳裂缝中喷涌而出,惊艳到爆!
纵观地球表面,活火山的数量超过了1500座,
最为活跃的夏威夷基拉韦厄火山,
涌动的岩浆足足流淌数月,
所到之处,生命全部死亡。
而火山的迸发,也给生命带来更丰富的可能。
红鹮便是很好的例子。
它们把死亡之地变成生命的乐园,
在腐蚀性最强的湖中心筑巢繁育后代。
这就是我们生活的地球,矛盾、和谐又迷人。
阳光——八分钟的时间,即可抵达地球
没有阳光,地球也不会有生命。
太阳照耀了地球几十亿年,永不间歇地提供自己的光和热。
天气——与万物生长息息相关
有时风和日丽,
有时狂风暴雨,
有了气候的规律交替,稳定运作,
万物才得以生生不息,往复轮回。
海洋——奔腾不息,将养分输送到世界各地
无数的江河,汇聚成浩瀚的大海。
带来的不仅是惊涛骇浪,还有更丰富的物产。
自然之力的微妙合作,塑造出一颗美丽和谐的地球。
然而,近些年,昔日璀璨耀眼的星球变得黯然失色。
人类——地球上的新兴力量
现代工业文明加速了对自然的破坏,人类制造出的烟尘颗粒,使得大气层日渐浑浊,太阳辐射量逐渐减少。
人类每年的碳排放是地球上所有火山总和的100倍。
过多的二氧化碳使地球温度升高,破坏天气系统,扰乱洋流,长此以往地球完美的平衡将毁于一旦。
目前,物种灭绝的速度比正常时期快 1000 倍,
不断有物种失去它们的庇护所。
我们仅有的家园,正受到人类行为的威胁。
愿《完美星球》能够唤起人们的保护意识、对这颗完美星球给予理解和尊重。
正如大卫·爱登堡所言:
孩子对于大自然的童真以及向往,会激发他们对于生命和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或许我们没办法带孩子切身实地,感受自然的奥妙。
但我们仍然可以另辟蹊径,从优秀高质量的影视作品中,培养孩子对于生命与美的感受力以及创造力。
愿我们都牢记,教育不是雕刻而是唤醒。
复制链接即可观看,建议收藏:
1.《蓝色星球》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iB4y197Rd/
2.《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nJ41177Ej/
3.《小小世界》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iV411p7Vw/
4.《宇宙时空之旅》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ie4y1A7MH/
5.《完美星球》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L3411R7ML/
关注我,和包妈一起,快乐孕育!
回复关键词查看:
二胎/ 产后瘦身/ 早教
土方法 / 孕期化妆/ 月子餐
戒奶瓶 / 婴儿睡姿 / 添加辅食

点个“在看”
和孩子一起观赏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宇宙中有没有和地球一样的星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