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 LM模型的优势和缺陷是什么是is曲线??

简单来说,IS是产品市场的均衡集合,LM是资产市场的均衡集合。IS描述了在产品市场均衡时,总产出(收入)与实际利率之间的一一对应的关系。IS中,I代表投资,S代表储蓄,如此命名的原因是,投资的意愿和多少,是由储蓄决定着的。所以,IS曲线上每一点,都代表着国民的期望储蓄和期望投资,即,每一点都代表一个个的均衡,都满足着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IS是由投资曲线和储蓄曲线推导而来,储蓄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这是因为当收入水平一定时,利率越高,私人部门则更愿意去把钱储蓄,而不是投资,则其储蓄意愿(边际储蓄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of Saving, MPS)更强。投资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这是因为更高的利率水平下,资本的使用成本也变得更高,即,更不经济。也就相应地降低了期望的资本存量和投资,由于期望投资并不受现有的产出影响,所以在收入水平不同时,投资曲线依然是相同的,这是因为一般来说,国民收入的增加会导致期望储蓄的增加,但是对期望投资并没有影响,所以如果要使得增加后的期望储蓄和并没有增加的期望投资相对应,市场利率必然降低从而进行“匹配”(这也直接导致IS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所以推导出的IS曲线意味着,对于任何给定的国民产出,IS曲线上的点,表示着市场出清(均衡)时的实际利率。和需求供给曲线相似,IS曲线也是可以移动的。我们通过上面知道,IS曲线表示的是产品市场出清时,国民收入和实际利率的关系。对于给定的国民收入,任何改变市场利率的因素变化,都会导致IS曲线发生移动,也就是说,因为市场出清意味着期望储蓄=期望投资,所以任何使得期望储蓄相对于期望投资增加更多变化的因素,都会市场出清时的实际利率降低,从而使IS曲线左移,任何因素如果导致期望储蓄变化小于期望投资的变化时,都会使市场出清利率上升,IS曲线右移。例如,政府扩大开支(Government Spending,G),将导致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 AD)的增加,在总产出不变的情况下,总需求将超过总供给(Aggregate Supply, AS),所以要使市场均衡,必须降低超额的总需求。实际利率的上升将打压消费(Consumption, C)和投资(Investment,I),当实际利率上升的幅度,恰好和下降的消费和投资互相抵消时,产品市场恢复均衡。因此政府支出的扩大,将推高实际利率,使得IS曲线向右移动。除了政府扩大开支,其他导致IS曲线移动的原因有:未来预期产出的增加,期望储蓄下降,使得市场出清的实际利率上升,IS曲线右移。逾期资本边际产品增加,和资本税率下降,刺激期望投资,IS曲线右移。税收的变化,如果税收的变化对消费没有发生影响(李嘉图等价),则储蓄也不会发生变化,IS曲线将保持不变,如果税收增加使期望消费降低,则会推动边际储蓄倾向,压低市场出清利率,IS曲线左移。LM曲线,描述着资产市场的均衡,指财富的拥有者对资产的总需求与总供给相等的一种经济状态。LM曲线表示着此时的国民收入和实际利率的不同组合。当货币需求=货币供给时,资产市场达到均衡状态。和IS曲线类似,LM曲线是通过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推导出的。因为名义货币供给是由央行决定的,所以给定价格水平下,实际货币供给是固定的,所以货币供给是一条垂直线,货币需求是向右下倾斜的(参考需求曲线),利率越低,对于货币的需求越旺盛。所以当货币需求曲线和货币供给曲线相交时,资产市场达到均衡。当国民收入发生变动时,例如增加,对实际货币的需求都会增加,带动货币需求曲线右移,由于经济中实际货币供给是一定的,私人部门不能增加其持有的货币。但是当私人部门对实际货币需求增加时,他们讲通过出售非货币资产以增加其持有的货币,以满足对于货币需求的增加,此时资产价格将下降,现价的下降意味着资产在更高的折现率下进行价值的计量,也就会带动利率的隐含上涨,当隐含上涨反应至普遍利率水平上时,利率水平会上涨,市场重新回到均衡水平。LM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实际利率与收入水平成正向变化。这是因为收入的增加,将相应增加货币需求,而货币供给往往是不变的,非货币资产的实际利率上升才能使得资本市场出清。LM曲线也会整体移动,原因有:名义货币供给量,价格水平不变时,名义货币供给量增加将使实际货币供给增加,货币供给曲线右移,降低实际的市场出清利率,LM曲线右移。价格水平,名义货币供给量不变时,价格水平的上升,将会使实际货币供给量降低,货币供给曲线左移,增加市场出清利率,LM曲线左移。预期通胀,预期通胀上升,使私人部门对货币的需求降低,货币需求曲线左移,降低市场出清的利率,LM曲线右移。名义利率,名义利率上升,使得居民对货币的需求增加,货币需求曲线右移,市场出清利率上升,使得LM曲线左移。最后提一句,当产品市场(IS),资产市场(LM),以及提问中并未提及的劳务市场(FE)同时达到均衡时,我们称之为一般均衡。IS-LM模型可以用来考察宏观经济的一般均衡问题,前面提到的总需求AD和总供给AS,同样的,也有对应的模型来进行着研究,被称为AS-AD模型。}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重定向自IS─LM模型)IS-LM模型(IS-LM Model)
[編輯]什麼是IS-LM模型   IS—LM模型是反映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同時均衡條件下,國民收入和利率關係的模型。
  "IS-LM"模型,是由英國現代著名的經濟學家約翰·希克斯(John Richard Hicks)和美國凱恩斯學派的創始人漢森(Alvin Hansen),在凱恩斯巨集觀經濟理論基礎上概括出的一個經濟分析模式,即"希克斯-漢森模型",也稱"希克斯-漢森綜合"或"希克斯-漢森圖形"。
  按照希克斯的觀點,流動偏好(L)和貨幣數量(M)決定著貨幣市場的均衡,而人們持有的貨幣數量既決定於利率(i),又決定於收入(y)的水平。由此,在以縱軸表示利率、橫軸表示收入的坐標平面上,可以作出一條LM曲線(如圖1)。
  (1)  即IS, Investment - Saving
  (2)   即LM,Liquidity preference - Money Supply
  其中,
I為投資,
S為儲蓄,
M為名義貨幣量,
P為物價水平,
M/P為實際貨幣量,
Y為總產出,
i為利率。
  曲線上的每一點都表示持有現金的願望和貨幣數量相等,即貨幣需求和貨幣供給相一致,並且同既定的利率和收入水平相一致。
  希克斯又認為,社會儲蓄(S)和投資(I)的願望,決定資本市場的均衡,而儲蓄和投資又必須同收入水平和利率相一致。由此,在縱軸表示利率、橫軸表示收入的座標平面上,又可作出一條IS曲線(如圖1),曲線上的每一點都表示儲蓄等於投資,並且同既定的利率和收入水平相適應。
  通過以上分析,希克斯對收入的決定作出了新的解釋,認為收入(Y)的均衡水平是由IS曲線與LM曲線的交點決定的,即凱恩斯體系的四大根基--消費函數、資本邊際效率、靈活偏好和貨幣數量同時決定收入的均衡水平。在收入均衡點上,同時存在著以LM表示的貨幣市場的均衡和以IS表示的資本市場的均衡。如圖1-5中,  IS-LM模型在一個平面坐標中表示,橫軸表示經濟需求面決定的收入或產出(Y),縱軸表示利率(R)。IS曲線表示產品市場均衡條件,LM曲線表示貨幣市場均衡條件。
  (1)IS曲線
  在橫軸表示收入,縱軸表示利率的平面系統中,是一條向右下方傾斜的曲線。IS線代表滿足產品市場均衡條件的利率和產出水平組合的集合。
  簡單收入決定模型中,investment(I)等於saving(S)是產品市場均衡條件,因而把描述商品市場均衡條件的產出與利率關係組合曲線稱為IS曲線。IS曲線表明:
① I(i)=S(Y)
即IS, Investment - Saving
② M/P=L1(i)+L2(Y)
即LM,Liquidity preference - Money Supply
  其中,I為投資,S為儲蓄,M為名義貨幣量,P為物價水平,M/P為實際貨幣量,Y為總產出,i為利率。
說明:
  ①收入(Y)的均衡條件為投資等於儲蓄;
  ②投資與利率呈反方向變化,儲蓄與收入,利率呈正方向變化。因此,IS曲線是一條由左上方向右下方傾斜的曲線, 是投資和儲蓄相等的利率與收入水平的組合。該曲線是在進出口水平一定、匯率一定的情況下給出的。如果把投資看成是對收入的"註入",則其應包括國內投資、出口和政府的支出;如果把儲蓄看成是收入的"漏出",則其應包括國內儲蓄、進口和稅收。
  (2)LM曲線表明的是貨幣的需求與貨幣供給相等的利率和收入的組合。在該曲線上,實質貨幣供給與匯率為一定,人們對實質貨幣的需求取決於交易動機和投機動機。該曲線是從左下方向右上方傾斜,表明貨幣市場處於均衡時,利率和收入要麼處於高水平,要麼處於低水平。
[編輯]IS—LM模型圖標  
  在第Ⅰ區間:I < S,利率有下降的壓力;L > M,利率有上升的壓力;
  在第Ⅱ區間:I < S,L < M,利率有下降的壓力;
  在第Ⅲ區間:I>S,利率有上升的壓力;L<M,利率有下降的壓力;
  在第Ⅳ區間:I>S,L>M,利率有上升的壓力。
  把IS與LM曲線放在同一個圖形中,得到IS—LM模型。二者交點E點代表均衡利率(R0)與均衡產出(Y0),即E點對應的利率與產出水平表示產品市場與貨幣市場同時處於均衡狀態。E點以外任何點代表的利率與產出組合,都不滿足兩個市場同時均衡條件。
  
[編輯] IS-LM模型與總供求模型關係   IS或LM線移動(能夠或不過)導致總需求線移動
  
  總需求擴張對真實產出和價格影響
  
[編輯] IS曲線的移動    在兩部門經濟中,均衡條件為i=s,所以i和s的變動會引起IS曲線的移動。
   在三部門經濟中,均衡條件變為i+g=s+t,此時,i、g、s和t中任何一個變數發生變動都會引起IS曲線移動。
   1、投資變動引起的IS曲線移動
   投資增加是指投資水平增加,也就是在不同利率下投資都等量增加。因此,投資增加△i則投資曲線i(r)向右移動△i,這將使IS曲線向右移動,其向右移動量等於i(r)的移動量乘以投資乘數k,即IS曲線的移動量為k△i。
  
  圖 投資變動引起IS曲線移動
   2、儲蓄變動引起的IS曲線移動
   設投資保持不變,若儲蓄水平增加△s,則消費水平就會下降△s,IS曲線會向左移動,移動量為k△s。
   類似地,儲蓄減少使IS曲線右移,其移動量也是k△s。
   3、政府購買變動引起的IS曲線移動
   增加政府購買支出對國民收入的作用與增加投資類似,因而會使IS曲線平行右移,移動量為政府購買支出增量與政府購買支出乘數之積,即kg△g 。
   4、稅收變動引起的IS曲線移動
   稅收增加類似於投資或消費減少,稅收減少類似於投資或消費增加。因此,稅收增加會使IS曲線平行左移,稅收減少會使IS曲線平行右移,移動量為稅收乘數與稅收變動量之積,即kt△t。 
   總之,無論是投資、儲蓄、政府購買支出還是稅收的變動都會引起IS曲線的移動,若LM曲線不變,IS曲線右移會使均衡收入增加,均衡利率上升;IS曲線左移會使均衡收入減少,均衡利率下降,如下圖所示:
  
  圖 IS曲線移動對均衡收入和利率的影響
[編輯] LM曲線的移動    貨幣市場的均衡條件為m=L,所以貨幣需求水平和貨幣供給水平的變動都會引起LM曲線的移動(如下圖所示)。
   
   貨幣需求變動引起的LM曲線移動:
   貨幣需求增加,均衡利率水平上升,而利率上升又使投資和消費減少,從而使國民收入減少,故LM曲線向左移動。 
   貨幣需求減少,均衡利率水平下降,投資和消費增加,從而使國民收入增加,故LM曲線向右移動。 
   貨幣供給變動引起的LM曲線移動 : 
   m 增加,r 就下降,使投資和消費增加,從而使 y 增加,故 LM 曲線右移 ;  
   m 減少,r 就上升,使投資和消費減少,從而使 y 減少,故 LM 曲線左移 ; 
   m 變動對 LM 曲線的影響值得特別註意,因為m是可以控制的。 
   若IS曲線不變,LM曲線右移, 使均衡收入增加,均衡利率下降;LM曲線左移,使均衡收入減少,利率上升。
[編輯]LM曲線向右上傾斜的假定條件  LM曲線向右上傾斜的假定條件是貨幣需求隨利率上升而減少,隨收入上升而增加.如果這些條件成立,則當貨幣供給既定時,若利率上升,貨幣投機需求量減少(即人們認為債券價格下降時,購買債券從投機角度看風險變小,因而願買進債券而少需要持幣),為保持貨幣市場上供求平衡,貨幣交易需求量必須相應增加,而貨幣交易需求又只有在收入增加時才會增加。於是,較高的利率必須和較高的收入相結合,才能使貨幣市場均衡.如果這些條件不成立,則LM曲線不可能向右上傾斜。例如,古典學派認為,人們需要貨幣,只是為了交易,並不存在投機需求,即貸幣投機需求為零,在這樣情況下,LM曲線就是一條垂直線.反之,凱恩斯認為,當利率下降到足夠低的水平時,人們的貨幣投機需求將是無限大(即認為這時債券價格太高,只會下降,不會再升,從而買債券風險大大,因而人們手頭不管有多少貨幣,都再不願去買債券),從而進入流動性陷阱,使LM曲線呈水平狀。由於西方學者認為,人們對貨幣的投機需求一般既不可能是零,也不可能是無限大,是介於零和無限大之間,因此,LM曲線一般是向右上傾斜的.
[編輯]分析研究IS曲線和LM曲線的斜率及其決定因素的意義  分析研究IS曲線和LM曲線的斜率及其決定因素,主要 是為了分析有哪些因素會影響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效果.在分析財政政策效果時,比方說分析一項增加政府支出的擴張性財政政策效果時,如果增加一筆政府支出會使利率上升很多(這在LM曲線比較陡峭時就會這樣),或利率海上升一定幅度會使私人部門投資下降很多(這在IS曲線比較平坦時就會是這樣),則政府支出的“擠出效應”就大,從而擴張性財政政策效果較小,反之則反是。可見,通過分析IS和LM曲線的斜率以及它們的決定因素就可以比較直觀地瞭解財政政策效果的決定因事:使IS曲線斜率較小的因素(如投資對利率較敏感,邊際消費傾向較大從而支出乘數較大,邊際稅率較小從而也使支出乘數較大),以及使LM曲線斜率較大的因素(如貨幣需求對利率較不敏感以及貨幣需求對收入較為敏感),都是使財政政策效果較小的因素。在分析貨幣政策效果時,比方說分析一項增加貨幣供給的擴張性貨幣政策效果時,如果增加一筆貨幣供給會使利率下降很多(這在LM曲線陡峭時就會是這樣),或利率上升一定幅度會使私人部門投資增加很多(這在IS曲線比較平坦時就會是這樣),則貨幣政策效果就會很明顯,反之則反。可見,通過分析IS和LM曲線的斜率以及它們的決定因素就可以比較直觀地瞭解貨幣政策效果的決定因素;使IS曲線斜率較小的因素以及使LM曲線斜率較大的因素,都是使貨幣政策效果較大的因素。
[編輯]LM曲線的三個區域及其經濟含義  LM曲線上斜率的三個區域分別指LM曲線從左到右所經歷的水平線、向有上方傾斜線、垂直線的三個階段.LM曲線這三個區域被分別稱為凱恩斯區域、中間區域、古典區域。其經濟含義指,在水平線階段的LM曲線上,貨幣的需求曲線已處於水平狀態,對貨幣的投機需求已達到利率下降的最低點“靈活偏好陷阱”階段,貨幣需求對利率敏感性極大.凱恩斯認為:當利率很低,即債券價格很高時,人們覺得用貨幣購買債券風險極大,因為債券價格己這樣高,從而只會跌,不會漲,因此買債券很可能虧損,人們有貨幣在手的話,就不肯去買債券,這時,貨幣投機需求成為無限大,從而使LM曲線呈水平狀態,由於這種分析是凱恩斯提出的,所以水平的LM區域稱為凱恩斯區域。在垂直階段,LM曲線斜率為無窮大,或貨幣的投機需求對利率已毫無敏感性,從而貨幣需求曲線的斜率(1/h)趨向於無窮大,呈垂直狀態表示不論利率怎樣的變動,貨幣的投機需求均為零,從而LM曲線也呈垂直狀態(k/h趨向於無窮大)。由於“古典學派”認為貨幣需求只有交易需求而無投機需求,因此垂直的LM區域稱古典區域,介於垂直線與水平線之間的區域則稱為“中間區域”。
[編輯]IS-LM模型的缺陷[1]  後凱恩斯主義者對IS—LM 模型提出了以下三方面的批評。
  第一,IS—LM模型過於機械化,沒有表示出不確定性的重要作用,特別是對投資函數的重要作用。這個模型低估了巨集觀經濟的潛在不穩定性。羅賓遜夫人早就多次強調過不確定性是凱恩斯理論的真正本質。沙考爾(G.L.S.Shackle批評了IS—LM模型分析的均衡架構。他認為:“凱恩斯關於經濟活動最核心的觀念就是不確定性預期,而不確定性預期和均衡的概念是不相容的、完全矛盾的”。
  第二,IS—LM模型是靜態的同步均衡分析,因此不適合於用來表達凱恩斯的巨集觀經濟動態學的觀點。需要用一個動態的序列分析來替代IS—LM模型。羅賓遜夫人曾經反覆強調,凱恩斯的分析是建立在一個不可逆的過去和不可知的未來的歷史時間中,而不是一個邏輯時間中。萊榮赫夫德(A.Leijonhufvud)認為,凱恩斯主義IS—LM模型分析的問題在於它是運用靜態(完全信息)的同步均衡框架來研究不完全信息條件下的動態調整。
  第三,IS—LM模型缺少其微觀基礎。齊克(V.Chick)認為,價格固定的IS—LM 模型只有在廠商正確地預期到總需求的情況下才有效。一些後凱恩斯主義者主張運用卡萊茨基(M.Ka—leeki)提出的壟斷廠商採用成本加成定價法的分析方法來為凱恩斯理論提供微觀基礎。
  新近的批評意見主要集中在:
  第一,IS曲線是不同流量均衡的軌跡,它是一個時期概念;而LM曲線表示不同存量的均衡,它是一個時點概念。如果IS曲線與LM曲線相交,那就意味著在某個時期內,存量均衡始終存在。但是,如果存量均衡可以維持一個整個時期的話,不確定性似乎就不存在了,基於投機動機的流動偏好似乎就大大減弱了。在IS—LM模型中,人們已經看不出凱恩斯在《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中反覆強調的“不確定性”。
  第二,IS曲線與LM曲線的移動是由名義衝擊引起的還是由實際衝擊引起的,在IS—LM 模型中是含糊不清的。
  第三,根據Is—LM模型得出的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的一般均衡是短期均衡,但是,這種均衡是完全信息條件下的均衡,還是不完全信息條件下的均衡,這一點並不清楚。
  第四,這個模型強調總需求的決定因素分析,不重視供給和供給的微觀基礎分析。
  第五,經濟學家們爭論的焦點問題的改變使得這個模型的重要性大大降低。大衛·羅默(David Romer)認為:“凱恩斯主義者和貨幣主義者關於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相對有效性的爭論在2O世紀6O年代和7O年代是巨集觀經濟學中的一個中心問題,但是現在這個問題在短期波動分析中只起很小的作用”。
  第六,經濟環境的變化凸現了這個模型的缺陷:這個模型的基本假定之一是中央銀行的控制目標是貨幣供應量,但是,包括美聯儲在內的大多數國家的中央銀行現在不怎麼關註貨幣總量了。
[編輯]參考文獻↑ 方福前.IS-LM模型的新發展.教學與研究.2004年第08期');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push({
id: '2403007',
container: s,
size: '300,250',
display: 'inlay-fix'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as-ad模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