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数列和变量数列为组距数列列有什么区别啊!


统计学电子教案 本文关键词:统计学,教案,电子统计学电子教案 本文简介:第1、2课时教案2月16日第2周星期一课题统计预备知识1课型新授教时2教学目标1、知道统计的基本功能及课程的学习要求。2、掌握统计中工作中的几个重要术语。3、了解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及常用方法。教学重点统计的含义课前准备案例搜集教学难点统计三个含义之间的区别探究目标如何运用统计学理论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统计学电子教案 本文内容:第1、2课时教案2月16日第2周星期一课题统计预备知识1课型新授教时2教学目标1、知道统计的基本功能及课程的学习要求。2、掌握统计中工作中的几个重要术语。3、了解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及常用方法。教学重点统计的含义课前准备案例搜集教学难点统计三个含义之间的区别探究目标如何运用统计学理论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和方法教学内容师生活动引言:举出需要统计的社会经济活动?新课:知识一、统计功能及课程学习要求一、什么是统计1、涵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2、三者关系: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统计学是对统计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反过来又指导统计工作,使统计资料准确可靠。二、哪些工作经常用到统计方法1、需要收集大量数据的工作2、需要进行数据处理的工作3、需要进行数据分析的工作三、“初级实用统计方法”的学习要求1、要求掌握的统计知识程度2、要求具备的基础知识课型新授教时2教学目标1.了解Excel界面,掌握Excel基本操作2.理解数值型数据与字符型数据区别,填充操作教学重点理解数值型数据与字符型数据区别课前准备素材准备教学重点填充操作探究目标Excel的基本操作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和内容师生活动3.数据输入步骤4.不同数据的输入方法按调查的组织方式,分1、统计报表2、专项调查: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四者特点比较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任务单位确定由学生填写按调查的对象,分全面调查;非全面调查按收集资料的方式,分直接观察法报告法询问法三、统计调查方案1、确定调查的目的和任务2、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与总体及总体单位的差别3、确定调查项目和设计调查表4、确定调查时间和方法5、制定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计划四、问卷调查表的设计问卷调查的特点1、方便2、范围广3、效率高问卷调查表的提问类型1、开放式问卷表2、是非式问卷表3、多选式问卷表4、顺位式问卷表5、评判式问卷表调查表设计的要点1、语言的准确性2、语言的艺术性作业板书设计教后札记第9、10课时教案3月2日第_4__周星期__1__课题Excel基本操作简介课型新授教时2教学目标1.进一步了解Excel,掌握Excel基本操作2.理解并掌握公式和函数的操作教学重点理解并会应用Excel公式操作课前准备素材准备教学重点理解并会应用Excel函数操作探究目标Excel的基本操作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和内容师生活动手工汇总:划正登记法、过录法、折叠法、卡片法计算机汇总五、次数分布标题表的名称,在表的上端表号表的序号,在表的下方或标题的左方标目表格中对数据分类的项目,分为横标目和纵标目;线条形成表格的基本框架数字无数据时的处理方法:1、暂缺或未记录:。。。。。。2、无数字:—3、数字为0:填写“0”第二步:在汇总表实现一个单元格的多表汇总第三步:利用填充,实现整个表的多表汇总演示:示例5学生练习用柱状几何图形来反映每组现象的水平高低,直观反映现象的总体数量分布特征;2、饼图用圆面积代表整个总体次数,将各组的分布次数用在圆中所占的扇区面积来表示,直观表示总体的内部结构;3、曲线图用曲线来显示现象的水平高低和走向趋势,显示现象的动态变动趋势;二、统计图的制作劳动量单位工时工日工年三者换算关系三、分类平均数3、长期计划即均值与中位数间的距离约是中位数与众数间距离的1/3。略指导学生自学,完成相应习题总结巩固作业板书设计教后札记第31、32课时教案月日第10周星期课题平均指标课型新授教时2教学目标1.了解各种平均指标的特点,2.掌握各种平均指标的的计算方法3.能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了解各种平均指标课前准备准备素材教学重点掌握各种平均指标和标志变异的计算方法探究目标利用计算机计算平均指标并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和内容师生活动一、二、引入:复习回顾1.算术平均数、众数、中位数;2.全距、平均差、方差、标准差讲授:例1.10个工人看管机器的台数分别如下:5,4,2,4,3,4,3,4,4,2(1)请同学们手工算出工人看管机器的平均台数、众数、中位数、全距、平均差、方差和标准差(2)尝试在Ecxel中找出与算术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平均差、方差和标准差所对应的函数,并验证自己手工计算的结果。参考函数:MODE、STDEV、AVEDEV、VAR、AVERAGE、MEDIAN练一练:根据所给样本,试计算IT从业人员的个数、年薪总和、最高年薪、最低年薪、平均年薪、众数、中位数,以及反映年薪差异变化的平均差和标准差。分析与小结:1.用Excel计算这些指标和用手工计算有什么感觉?2.这些函数仅仅是针对没有分组的数据有效,如果是分组数据,又该如何计算呢?分组数列有两种:单项数列和组距数列下面我们分别从这两个方面来分析计算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练习教师讲解、点评学生练习教师巡查教师讲解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和内容师生活动三、单项数列:例2.在某地区抽取的200家企业按利润额进行分组,结果见表,请在EXCEL中计算企业利润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平均差、标准差、标准差系数组距数列:例3.某企业工人按年工资分组资料如下:请在Excel中计算工人工资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平均差、方差、标准差、标准差系数过程指导:上述两题由学生尝试完成,可以相互讨论,老师巡查指点,最后有老师统一讲解。分析和小结:分析未分组的数据,Excel提供统计函数能快速的完成各种指标计算,但是分析已经分组的数据时,由于问题的复杂多样性,Excel无法提供通解的函数,这时候就要发挥我们的对复杂问题的识别和专业知识能力来解决,因此,即便有计算机帮助,我们仍然要掌握住这些指标的计算原理。提高训练:一种产品需要人工组装,现有三种方法可供选择。为检验哪种方法更好,随机抽取20名工人分别用三种方法组装。(1)你准备采用什么方法来评价组装方法的优劣?(2)如果用让你选择一种方法,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请说明理由。学生练习教师讲解学生理解学生讨论教师点评板书设计教后札记第33、34课时教案月日第10周星期课题标志变异指标课型新授教时2教学目标1、掌握标志变异指标:全距、平均差、标准差、变异系数2、会用标志变异指标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计算教学重点各标志变异指标计算课前准备准备教学素材教学难点标准差及其系数应用探究目标专业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主体性作用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和方法教学内容师生活动导入新课大象与老鼠的平均体重差异为例知识四、标志变异指标一、标志变异指标的意义和种类1、定义:2、作用;(1)衡量平均数代表性(2)研究现象发展变化的均衡性、协调性3、分类:(1)、全距(2)、平均差(3)、标准差(4)、变异系数:标准差系数;平均差系数二、计算(一)、全距R全距=最大标志值—最小标志(二)、平均差A.D1、未分组资料A.D=∑│x—x│n2、分组资料A.D=∑│x—x│f∑f(三)、标准差σ1、未分组资料2、分组资料(四)变异系数巩固总结作业板书设计教后札记第35、36课时教案4月21日第11周星期2课题动态数据分析方法课型新授教时2教学目标1、理解动态数列的作用2、动态数列的编制原则3、区分时点、时期数列的差别教学重点时期、时点数列的区别课前准备准备教学素材教学难点时期、时点数列的区别探究目标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和方法教学内容师生活动导入新课统计分析不仅静态分析,还要动态分析,从而更全面的了解现在发展规律。知识一、动态分析数据显示形式一、动态数列的形式1、定义:2、构成要素:时间指标数值二、动态数列的种类(一)绝对数动态数列1、时期数列(1)定义:(2)特点2、时点数列(1)定义(2)特点3、两者区别指导学生填写下表:数列与时间关系是否可加资料获取方式时点时期(二)相对数动态数列定义(三)平均数动态数列定义(四)三种动态数列的关系绝对数数列是基础数列相对数和平均数数列是派生数列三、动态数列的作用四、动态数列的编制原则——可比性1、总体范围2、时间长短3、指标的经济内容4、指标的计算方法、单位等总结巩固作业板书设计教后札记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变量数列为组距数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