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钱和结构性存款和定期存款的区别有什么区别?

文:周周人们常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的确这样,有了钱才更有底气去面对周遭的一切,好的或是不好的。虽然没有钱,也没到寸步难行的地步,但是没有钱,你就会发现,很多东西都不像你最初想的那么简单。然而,随着我们经济的腾飞,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很多人的“金钱观”和之前相比都有了很大的改变。要知道,我国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支撑着数千亿种类型的消费市场。根据相关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国。仅2018年一年,中国就在奢侈品采购上花费了7700亿,占全球消费总额的三分之一。根据蚂蚁财富和富达国际联合发布的2019年《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中显示,在受访者中18-34岁的年轻一代平均每月的储蓄额是994元,这和2018年相比较,这个数据明显下降了不少。另外,还有一项数据表明,目前我国有5.6亿人的存款是“0”,甚至还有很多年轻人负债累累。对于这种现象,一些专家表示,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并不是说中国人没有钱,而是很多人的消费观念都发生了转变。现在大部分年轻人都过着提前享受,“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那“存钱”和“不存钱”之间究竟有什么样的区别和不同呢?对此,有关专家表示,几年之后,“存钱”和“不存钱”人的资产将有天壤之别。有一个跟踪调查的案例显示,小夏和小林在同一起跑线上,七年之后,资产相差100倍。在短短7年时间里,一个拥有200万资产,这其中包括100万的房产,而另一个账户只有2万存款,再没有更多的资产。是什么让这两个人的财富如此不同?也许对许多年轻人来说,“存款”和“不存款”根本没有太大的区别,一生不过就匆匆几十年,与其说为了尚未可知的未来忙忙碌碌,还不如过好眼下的生活。所以“月光族”甚至是“透支消费”已经成为了许多年轻人的常态。当然,也有很多年轻人觉得,享受生活虽然很重要,但是“手有余粮”也一样重要。毕竟“天有不测风云”,如果遇到了突发状况,例如生病、住院等,手中的资金却不够,那是相当麻烦的。那些选择“手有余粮”的人,为了将来生活得更好,现在的生活可能会更“拮据”,然而,这些人在生活中往往充满干劲儿,其生活可能更有规划、更有目标。再过短短几年的时间,他们可能就会有一定的储蓄,和那些选择不存款的人拉开了一定的差距。如果将这个时间线拉长了,时间越长,“存款”和“不存款”的人差距会越大。而那些选择了“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人,如果工作稳定,还是可以过好当下生活的。但是再过几年的时间,他们的财富储蓄或许并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并且一旦出现失业这种情况,他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更加拮据。此外,选择“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人,因为其相对“散漫”的生活态度,在遇到突发情况的时候,他们的应对能力可能要比那些“手有余粮”的人要稍微差一些。更何况“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那些选择不存钱的人,如果他们长期保持“散漫”的态度,一旦他们养成了“无所事事”和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很有可能就会出现“负债累累”情况。现在,“超前消费”已经是当代年轻人的一种消费方式。花呗和借呗的普及让人们更加方便快捷地“借钱消费”。再加上2020年受到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2020年全国支付运行体系第二季度的数据显示,仅仅是信用卡逾期半年以上的债务总额,就已经高达854亿元,信用卡逾期6个月之内的数据还没有统计。据报道,90后人口约为1.71亿,人均债务总额为12.79万元,除了“房贷”这个主要偿还的贷款外,债务集中体现在“超前消费”部分。由此看来,现在大部分年轻人除了没有了存钱的习惯,甚至还有了超前消费的坏习惯。虽然短期内,超前消费并不能拖垮一个人,但是长期下去,这种超前消费模式必定会对一个人产生不好的影响。当然,人们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选择“存款”或者“不存款”都是个人对当下生活的一种认知。但是对于年轻人而言,还是要有自己的人生规划,毕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很多情况下,“手有余粮”还是相当重要的。你有存款吗?欢迎留言讨论!本文由不凡智库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结构性存款和定期存款的区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