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里牧场公私合营2.0开始了是那年

四川省革命委员会批转省财政厅         关于我省民族地区牧业税征收办法的意见      (1976年7月1日 川革发〔1976〕73号)
省革委:  根据省委关于解决民族地区牧业税问题的指示精神,在中央没有作出统一规定前,现对我省民族地区牧业税的征收办法,提出如下意见。  (一)牧业税的征收,要贯彻执行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兼顾的原则和党对民族地区轻税政策,有利于促进畜牧业生产的发展,促进集体经济的巩固壮大,促进国营牧场加强经营管理;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巩固工农联盟;有利于调节社队收入。  (二)牧业税开征地区为阿坝、甘孜、凉山自州和西昌地区的木里、盐源两个自治县。  上述州、县中目前没有开征的,应积极创造条件,在“五五期间开始征收。  (三)牧业税征收对象为国营牧场、公私合营牧场、部队牧场和农村人民公社中以牧为主的基本核算单位。  (四)牧业税按照纳税单位的牧业收入计征,一定五年,稳定负担,增产不增税。“五五”期间的计税基数,按照各纳税单位“四五”期间五年平均牧业收入(指羊、牛、马、骡、驴的畜产品和商品畜收入)计算确定。  (五)牧业税实行差别比例税制,贯彻执行“收入多的多负担,收入少的少负担”的合理负担政策,根据各地区、各社队的负担能力,照顾原有负担基础,确定税率。  阿坝州牧业税(正税)平均税率定为百分之三,甘孜、凉山两州和西昌地区(木里、盐源两县)的平均税率定为百分之二。各县的平均税率,由州(地区)确定。纳税单位的税率,由县确定。但税级不宜过多,级差不宜过大,纳税单位的税负增减不宜过猛。  (六)农牧兼营的纳税单位,原则上应当按照当地党委确定的性质,只按其主业收入征税,即:划为牧业队的,按其牧业收入计征牧业税;划为农业队的,按其农业收入计征农业税。但对这些纳税单位中兼营收入较大,不征税会影响纳税单位之间税负平衡时,应在确定其计征税率时,考虑这一因素,适当予以提高。  (七)国营牧场、公私合营牧场、部队办的畜牧场,均比照邻近生产队的计征办法和税率,征收牧业税。  军马场以及国家办的以繁殖良种为主的种畜场,免征牧业税。  个体牧户,比照所在地区生产队的税率,按其当年牧业收入(可参照邻近生产队牲畜的收入水平确定)计征牧业税,并可视其不同情况,经县批准后,加征税额的一成至五成。  (八)牧业税原则上应当征收实物,具体品种由州确定。交纳实物有困难的,或因其他原因,经县批准后可以折交代金。  (九)对于遭受自然灾害或病疫以致减产减收的纳税单位,以及那些收入很低的困难队,应当分别给予灾情减免或社会减免。  各自治州(地区)应掌握一定数额的减免机动数(最高不超过正税任务的百分之十五),根据各年灾情和收益分配水平等情况,分配给县安排使用。  (十)为了解决牧区兴办地方公益事业所必需的开支,经州(地区)革委批准,可以随同牧业税征收一定比例的地方附加。附加比例最高不得超过正税的百分之十五。  以上意见,从一九七六年起执行。各自治州和自治县,可结合本地区具体情况和民族特点,制定本州(县)的牧业税征收办法,报省革委备案。                              四川省财政局                           一九七六年二月九日}

选择擅长的领域继续答题?
{@each tagList as item}
${item.tagName}
{@/each}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提交成功是否继续回答问题?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展开全部  新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与“三大改造”同步进行的。由于指导方针正确,计划积极可靠,主要比例关系合理,速度恰当,各族干部和人民群众建设热情高涨,因而圆满超额完成了计划规定的各项任务。  一·五计划期间,新疆提前两年完成工农业总产值计划,一九五七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0.36亿元,超过计划1.86亿元,比一九五二年增长63.15%,年平均增长10.3%。国民经济各部门都取得巨大成绩。  (一)工业。一九五七年工业产值达到4.45亿元,超出计划1.52亿元,比一九五二年增长158.7%,年平均增长20.94%,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例提高到43%。在对私营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全面完成了原有企业的整顿、巩固和提高工作,使企业生产能力得到进一步扩大,新建、续建了石油、有色金属、电力、煤炭、森工、建材、缫丝、印染、畜产品加工和农副产品加工等企业169个,加上改造后的公私合营企业(不含手工业),全区新增工业企业245个,职工人数增长了38倍,初步建立了新疆的工业基础。一·五期间,大力加强了电力建设,一九五七年装机总量增加到247台、4.9万多千瓦,比一九五二年增长近9倍。到一·五期末,全疆有3个市、28个县有了电力,发电量达到8000万度,基本上满足了主要城镇用电需要,改变了这些城镇靠油灯、蜡烛照明的落后面貌。一·五计划期间,地方煤矿达到19个、小煤窑33个,原煤产量增加到117.7万吨,基本上保证了全区工业生产和城镇居民生活用煤。  一·五计划期间,新疆石油工业开始起步。一九五○年成立的中苏石油股份公司,一九五五年起由中国经营,改称新疆石油公司,它推动了新疆石油工业的发展。五年内进行了大面积的地球物理勘探,发现一批含油构造,其中详查了45个。特别是一九五五年克拉玛依油田的发现,使新疆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石油基地之一,一九五七年石油开采能力达到24.7万吨,生产原油9.5万吨。  有色和稀有金属生产也发展起来。中苏合营的新疆有色金属公司的创办,为开发新疆的有色金属,打下了基础。一·五计划期间,国家投资8000多万元,建设了全部机械化和半机械化的选矿厂,初步建成新疆的有色和稀有金属基地,开采10种矿石,一九五七年矿石产量达到5万吨,出口换汇1.6亿卢布。  钢铁生产方面,新建了八一钢铁厂93立方米的3号高炉,完善了3座转炉,使生铁生产能力达到3万吨,炼钢能力1.9万吨。  机械工业企业五年内发展到22个,重点建设了十月汽车修配厂(后改为十月拖拉机厂)、矿山机械厂等几个大厂。五年内生产的农机具,使新疆使用新式农机具的耕地面积大大提高;金属加工的产值增长了5.8倍。  森林工业也开始建立。五年内建立了7个伐木公司、8个大型制材厂,锯材和制材能力达到20万立方米,采伐量增长3倍。  建材工业重点发展了水泥生产,年产量达到2.14万吨,增长11倍,实现了70%的水泥自给,扭转了基本靠内地调入的状况。  一·五期间棉纺纱锭发展到3.17万多枚,布机增加到1224台,棉布产量达到3827万米,印染布达到2943万米,用布自给率达到40%。同时还建成和田缫丝厂(3200绪能力),一九五七年生产丝278吨。  农牧产品加工工业也发展起来。机制面粉加工能力增长了32.4倍,油脂加工能力增长30%,轧花能力增加近200倍,新疆60%以上籽棉可以就地加工。其它轻工产品,如制裘、制盐、陶瓷、酿造等,也有较大发展。  由于工业的发展,职工增加到4.7万人,增长1.5倍,工业装备水平和职工素质也得到提高,全民所有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达到6858元,增长近1倍。工业产品品种增加,物耗减少,成本降低,上交利润增加。到一九五七年,地方工业系统上交利润和折旧资金3814万元。  (二)农业。一·五计划期间胜利完成土地改革运动,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并且完成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和合作化运动,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关系。这期间,国家增加了对农业的基本建设投入,建设了一批水利工程,增加了贷款和物资支援,农业生产取得巨大成就。一九五七年农业产值达到5.9亿元,超额完成计划任务。一·五计划初期,发展农业的主要措施是扩大耕地面积。起初的方针是,“要在搞好水利建设的同时,大力开荒以扩大耕地面积”;一·五计划后期,又实行了“扩大耕地面积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相结合”的方针。到一九五七年,全疆耕地面积扩大到2929.5万亩,五年内净增加614.8万亩,粮食及棉花、甜菜等经济作物大幅度增产。  一·五计划期间,为了提高农业技术,有关部门先后从苏联引进乌克兰0246号、83号冬小麦品种(引种面积占16%)、白马牙玉米品种(引种面积占26%)和优良棉花品种。棉花种植由南疆扩展到北疆,在玛纳斯河流域开辟了新的棉花基地,打破了北疆不能种植棉花的定论。五年内推广新式畜力农机具11.4万件,新式农机具化程度达到40%。在生产建设兵团、国营农场的示范和帮助下,培养了一批农业技术骨干,使农业生产从条播密植、中耕除草、防治病虫害到收割脱粒,都逐渐采用了比较先进的技术,科学种田普遍推广,开始改变过去“二牛抬杠”犁地、骑马撒播、大水串灌等原始的耕作方法。一九五七年与一九五二年比,粮食产量增长9.4%,棉花增长1.7倍,油料增长1.8倍。畜牧业生产方面,建设了一批国营牧场和公私合营牧场,加强了草场建设和牲畜品种改良,年末存栏牲畜增长34%。  一·五计划期间,新疆实现了粮食自给有余,棉花大量调往内地。五年内调往内地的棉花共120.5万担。出口畜产品总值达2亿元,换回大量建设物资、设备、汽车等。  (三)交通运输和邮电事业。一·五计划期间,新疆除动员各方面的力量支援兰新铁路建设外,还大力进行了公路建设。五年内修建公路12条,正式公路总长2150公里,还修了4979公里简易公路。到一九五七年新疆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2万多公里,除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以外,县县可通汽车。修通了喀什至吐尔嘎特的公路和跨越昆仑山的新藏公路,打通冰达坂,建设了跨越天山的乌鲁木齐至库尔勒的公路,缩短了南北疆运输里程。客货运输汽车达到8400辆,增长1.3倍。五年中架设电话线路4597对公里,新建了乌鲁木齐自动电话和国际转播台,修通了乌鲁木齐至兰州的3条载波线路,改善了通讯条件。  (四)基本建设。一·五计划期间,基本建设贯彻了“以新建为主,以生产性建设为主,以中小型、自给性建设为主,加快建设,提高经济效益”的方针,共完成投资14.64亿元,比恢复时期增长3.3倍。基建投资用于完成新建项目的占94.8%,其中大中型项目占4.4%,小型项目占95.6%;完成的总投资中,农业项目占51%,轻工业项目占9%,重工业项目占40%。一·五计划期间,计划在建的2213个建设项目,大部按期建成交付使用,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达到82%,速度快、效益好,基本建设队伍也壮大起来,到一九五七年,全区设计、施工队伍发展到10万余人,并能担负起比较复杂的工业、水利、交通和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勘测、设计和施工任务。  (五)商业供销和对外贸易。由于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基本建设规模的扩大,还由于一九五二年后干部由供给制改为薪金制,职工普遍增加了工资,农牧民平均消费水平也得到较大提高,商业、供销部门的压力增大。全疆商贸部门除了大力加强工业原料、农副产品和日用工业品的收购、供应外,还积极组织货源,做到了社会商品可供量与购买力之间大体平衡。一九五七年社会商品零售额达到8.93亿元,五年中年平均增长19.2%,各种生产物资和生活用品的供应成倍增加,城乡市场活跃,商品充足。  对外贸易增长也较快。五年出口总值完成4.74亿卢布,主要商品出口量一九五七年与一九五二年相比,纯羊毛增长18%,绵羊增长7.3倍,金属矿石和其它出口物资都有较大增加。五年内国营商业部门上交利润2.5亿元。  (六)财政。在“紧密配合生产,大力组织税源,努力增加企业收入”的原则下,一·五计划期间新疆的财政收入实现了稳步增长。五年内,全疆财政收入共计8.64亿元,平均每年增长25.14%,大大超过了工农业增长速度。五年财政总支出9.49亿元,年平均增长30.3%。收支相抵,只有5600万元的差额,改变了恢复时期大量依靠中央补贴的状况。  (七)文教、卫生体育事业。教育事业中,高等学校由原来的1所增加到5所,一九五七年在校学生达到3909名,比一九五二年增加1.5倍,其中少数民族学生2537名,增长2.1倍。五年共培养各类专业的本科、专科毕业生2596名。中等专科学校由11所发展到21所,在校学生11733名,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72.49%,五年内共培养出工、农、医和师范等中等专业毕业生7349人,缓解了区内经济文化建设对人才的迫切需要。普通中学中,高级中学增加到21所,在校学生4776人;初级中学增加到96所,在校学生5.6万人。一·五计划期间,由于对各级学校招生与毕业生之间的综合平衡不够,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发展快了一些,招生计划订得高,以致造成大学招部分初中生,中专招部分小学生的现象,学生质量降低。一·五计划期间,小学由1776所发展到2253所,适龄儿童入学率比解放时提高1倍。这期间扫盲33.5万人,提高了各族人民的文化素质。五年内的各种卫生事业机构由150个发展到853个,其中医院由89所增加到113所,新建疗养院4所,卫生防疫站由2个发展到53个,妇幼保健站由9个发展到64个,病床数由985张增加到8358张,万人平均由1.95张增加到14.36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由1214人增加到9869人。一·五计划期间,还认真贯彻了“预防为主”的方针,大力开展经常性的传染病防治工作,控制了解放前广为流行的天花、疟疾,基本上制止了性病发生;广泛深入地开展了爱国卫生运动,提高了各族人民的健康水平。  文化、新闻、出版、广播、体育等事业,一·五计划期间也都有很大发展。  事实说明,新疆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建设成就是突出的,一·五计划的胜利完成,使新疆的落后面貌初步改变,为以后的经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一·五计划时期,是新疆发展国民经济最好的历史时期之一。已赞过已踩过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评论
收起展开全部
通过石油天然气开发造福新疆。新疆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政府为促进新疆经济的发展,坚持对新疆油气大勘探、大开发和大投入的方针,以造福于新疆各族人民。为实现把新疆建成全国最大的石油化学工业基地的战略构想,在国内外油气价格下跌,而新疆油气勘探开发成本较高的情况下,中央政府逐年加大了新疆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的投资力度,1995年为181.96亿元,2000年为292.23亿元。已经开工建设的以新疆为主要气源的“西气东输”工程,计划投资额达1200多亿元。 石油、天然气及石化工业的快速发展,不仅满足了新疆经济发展对能源和石化产品的需求,而且有力地带动了机械、交通运输、通信、建筑、电力、水利、农业、食品和纺织、化工、塑料、橡胶、医药等产业的发展,刺激了服务行业的增长,对新疆区域经济结构的形成和升级产生了重大影响;极大地促进了就业人口的增加,仅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从1994年以来,随塔里木油田开发,每年新增职工人数超过18%;大大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克拉玛依、独山子、阜东、泽普等一批石油新城在戈壁荒滩建起,乌鲁木齐、库尔勒、阜康、轮台等城市现代化建设加快;有效支援了当地经济发展,新疆克拉玛依、吐哈、塔里木等各大油田和泽普、独山子、乌鲁木齐、克拉玛依等各大石化企业,都充分发挥人才、资金、技术优势,扶持地方企业,投资搞建设,贯穿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北的沙漠石油公路,就是由塔里木油田投资7.85亿元建设的。新疆石油、天然气及石化工业的发展也为新疆财政增加了大量收入,仅“西气东输”项目,每年可为新疆增加10多亿元的财政收入,为促进新疆各项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展开全部我知道的只有乌鲁木齐热电站,也许就这一个,也许有别的我不知道,但这个我可以确定是一五计划期间建设的。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扫描二维码下载
×个人、企业类侵权投诉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类别色情低俗
涉嫌违法犯罪
时政信息不实
垃圾广告
低质灌水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说明
做任务开宝箱累计完成0
个任务
10任务
50任务
100任务
200任务
任务列表加载中...
}
2017-10-16 18:13
来源:
曹家渡周到
上海奶牛业已有100余年历史。1956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开始后,以上海地方国营牛奶场为主,接管英国商人开办的“可的”牛奶公司。对全市的127家私营牧场实行公私合营后,改组成立上海市牛奶公司。公司下属6个国营牧场,7个公私合营牧场。
牛奶公司成立后的二三年内扩建第三、第六牧场,新建第四、第七、第九牧场。将原来五牧场江宁路一分场改建为上海市牛奶公司乳品一厂,将原第四牧场(可的牛奶公司总场)改建为乳品二厂,并对牧场进行改组合并,对牛奶的销售供应作了统一调整。至此,上海牛奶公司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格局。
《上海地方志》资料显示,乳品一厂位于江宁路645号。1930年代此地是家兽医院,周边还有多幢平房和久大煤栈;到了1940年代原兽医院连带周边平房都成了“最高牛奶公司”场地,久大煤栈还在,但江宁路西侧昌平路段被厂房割断。建国后,此段昌平路又被贯通。
▲1980年代,位于江宁路昌平路口的乳品一厂
▲1939年,戈登路(后改名为江宁路)645号是一家兽医院
▲1989年商用地图,江宁路645号是牛奶公司乳品一厂及门市部(注意图中红字)
牛奶运输工曹振华的故事
▲牛奶公司运输队正在装卸牛奶
上世纪70年代初,曹振华从农场上调到牛奶公司乳品厂工作,进厂后就被分配到运输队。曹振华每天的工作就是随车队将一箱箱可可牛奶送往南京路、淮海路上的食品商店。每天清晨,运输工从冷库里用手推车将乳制品推出来装上卡车,一车总要装上一二百箱,每箱重约40斤,全靠双手搬上搬下。
盛夏季节,早上7点就要出车,曹振华记得第一家送的是外滩公园门口的食品店。二三个搬运工,每人搬两箱,穿过马路送到店里。随后开进南京东路向西过河南中路,送到大丰果品店时,店还未开门。运输队按送货单,沿南京路往西依次送货。
如福建中路的老大房,近六合路口的泰康,西藏中路口的采芝斋,国际饭店隔壁的翠文斋,杂技场旁的金陵食品店,南京理发店西侧隔壁的新华食品店……送完最后一家陕西北路口的泰昌时,已近中午时分,运输队完成送货回厂。
建国后上海乳品厂格局
淮海中路乳品二厂原址
自有瓶装牛奶后,送奶一直是由牧场工人用拖车或自行车等载运工具,将当日生产的新鲜牛奶送至居民手中。1956年之前无划分地段的规定,常常出现同一条弄堂内的居民由多家牧场分头送奶的状况。牛奶公司成立之后鲜牛奶加工集中,实行划区供应,并逐步建立起鲜牛奶供应的送奶网络。
1960年下半年起,在全市各街道和里弄居民委员会组织500余个服务部,送奶方式由“送奶上门、上门收款”改为居民到站取奶付款。从60年代末,乳品一厂供应静安、长宁、普陀、闸北、虹口、杨浦、吴淞区和黄浦区的一部分地区,还包括宝山、嘉定的部分地区;乳品二厂供应徐汇、卢湾、南市、闵行和黄浦区的部分地区;乳品三厂的前身是十一牧场的一个加工车间,供应浦东地区的鲜奶供应。
1977至1984年,乳品一厂、二厂因加工量和销售等变动因素,对供应范围作了多次变动,而乳品三厂的供应扩展到浦西的南市区。1980年坐落在星火农场的乳品四厂建成投产,供应闵行区及吴泾地区鲜奶。
信息来源|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官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私合营2.0开始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