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根据不同的企业法人代表和法人有什么区别、机构法人代表和法人有什么区别等对公客户需求而设计销售的理财产品,称为( )。


(原标题:国金证券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国金证券(600109)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2年,国际环境复杂多变,俄乌冲突爆发、美联储连续加息,全球经济秩序日益复杂,我国顶住压力统筹发展,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国内经济企稳恢复,经济总量再上新的台阶。随着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也迈出坚实步伐。  受宏观形势影响,国内资本市场跌宕起伏,股债两市均出现大幅震荡,证券行业整体业绩受此拖累短期承压。2022年上证指数较上年末下降15.13%,沪深两市日均股基交易额为9,251.81亿元,较上年下降12.58%;2022年末沪深两市两融余额15,403.92亿元,较上年末下降15.93%(数据来源:WIND数据)。随着全面注册制改革的落实,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逐步健全,2022年末证券行业总资产达11.0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41%。证券行业立足新发展阶段,积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发挥连接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桥梁纽带作用,持续提升专业能力,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力不断提高,2022年证券公司服务实体经济直接融资5.92万亿元,其中,服务428家企业通过IPO上市融资5868.86亿元,融资额创历史新高(数据来源:中国证券业协会)。  报告期内,面对外部严峻经济环境、复杂行业竞争格局,公司秉持合规经营、稳健发展理念,持续鼓励业务协同赋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以务实求新的文化建设引领公司发展,以完善严谨的内控管理保障经营展业,以履责担当的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与此同时,公司围绕客户需求进一步增强金融业务能力、提升一体化运营能力、优化管理激励机制,以“围绕高速成长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成为陪伴客户一起成长的财务顾问”为差异化战略创新布局,推动公司以“有序进攻”的经营总基调参与市场竞争,助力公司长期战略目标达成,努力打造成为具有高度服务意识和创新精神的金融服务机构。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完成非公开发行股票7亿股,募集金额58.17亿元;全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公司债券10亿元、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10亿元,年度累计发行短期融资券100亿元、发行各类型收益凭证面值59.15亿元。公司投资银行业务坚持股债并举,积极与各业务体系协同,发挥投行牵引作用,股权业务深耕重点行业,不断巩固在医疗健康、新能源与汽车、ICT、高端装备及消费等高速成长行业领域的竞争优势;债券业务加强区域布局,不断丰富债券业务品种,提升高评级债券占比;以香港子公司为抓手,开拓境外投行业务,为客户提供美元债、港股上市等融资便利;同时持续加强优化质量控制,获得中国证券业协会2022年证券公司投行业务质量A类评价。公司财富业务全面提升客户服务效率与质量,加快财富管理转型步伐,持续做深交易、理财、咨询、融资等服务,推进产品矩阵搭建、加大科技赋能投入、促进敏捷协同联动,实现增存并举的业务发展;同时报告期内公司获准设立上海浦东新区云鹃北路证券营业部、北京望京证券营业部、广州番禺万达广场证券营业部、西安朱雀大街证券营业部。公司机构业务多元发力,加大人才引进,实现对市场重点领域全覆盖,持续推进研究3.0改革,加强总量、数研、上下游行业之间的研究协同,打造有深度、前瞻性的产业链、差异化和多元化研究特色,扩大对公私募、保险、国际等重点机构客户覆盖,打造“国金证券基金通GTrade”机构客户交易平台,围绕公司战略增强内部协同形成有效研究驱动与赋能。公司资管业务规模保持增长态势,主动管理及资产配置能力持续提升,创设并落地固收+、FOF、衍生品等策略产品,深入发展ABS业务,在CMBS、供应链ABS等领域的积极拓展,并规划以知识产品为核心、以服务专精特新为目标的创新产品,结构融资业务规模及排名稳中有进,报告期内成功完成川渝地区首单基础设施公募REITs发行,同时稳步推进资管子公司筹建工作。公司自营业务围绕投研能力建设持续培育专业稳健投资团队、强化金融科技建设,充分把握市场波动适时扩大投资范围、丰富交易品种,有效分散投资风险,并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开展对客需型资本中介业务的探索布局。其他业务方面,私募基金业务持续拓展募资渠道,深化投资及风控能力建设,强化内部协同联动,在多个区域和产业领域募集成立新基金;期货业务全面提升系统性管理能力和专业性服务能力,立足期货交易,推出“好交易”APP,面向产业机构借助天天研究平台,持续打造研究服务销售一体化团队。境外业务进一步充实资本实力,充分发挥海外业务平台职能,促成境内外金融业务协同开展。公司主体信用等级保持AAA级,评级展望为稳定。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2022年,全面注册制纳入政府工作报告,以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为主线深入推进资本市场改革成为证券行业高质量发展重要指引。聚焦服务实体经济,支持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上市科技创新企业数量持续扩容,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日益完善。随着科创板做市业务开闸、公募REITs试点深入推进、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境外GDR发行拓宽国际融资渠道,证券行业经营范围及创新业务品种不断丰富,有望获得多元业务增长空间,助推行业高水平转型升级。  报告期内,证券行业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服务实体经济重要职能,有力支持科技创新和国家重大战略实施,聚焦资本市场功能建设与业务创新,服务及满足投资者多元资产配置需求,同时持续增强行业抵御风险能力,确保合规风控水平健康稳定。2022年,证券行业140家证券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3,949.73亿元,实现净利润1,423.01亿元。截至2022年末,证券行业总资产为11.06万亿元,净资产为2.79万亿元,净资本为2.09万亿元,分别较上年末增长4.41%、8.52%、4.69%(数据来源:中国证券业协会)。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一)投资银行业务  1、业务介绍  投资银行业务致力于为企业提供优质的股权融资、并购重组、债券融资、新三板业务等全方位、全产业链的一体化服务,其中:  股权融资业务具体包括境内外首次公开发行(IPO)、北交所上市项目、上市公司再融资(增发新股、配股等)、私募股权融资等业务。  并购重组业务具体包括上市公司收购、资产重组、借壳上市、股权激励等财务顾问业务。  债券融资业务具体包括公司债券、企业债券、可交换公司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非政策性金融债、美元债等承销业务。  新三板业务具体包括推荐挂牌、及非上市公众公司持续督导、定向增发、收购等业务。  2、市场环境与行业趋势  近年来,伴随资本市场改革进一步深入,全面注册制的实施,作为资本市场核心中介,证券公司投资银行业务迎来持续扩大的发展空间。  从股权融资市场看,2022年IPO融资规模5,869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受到市场行情波动的影响,2022年再融资规模相比2021年全年小幅下降(数据来源:WIND)。  并购重组市场逐渐回暖,资产重组家数和审核过会率均较2021年小幅上升,产业并购依旧是上市公司重组交易的主要交易逻辑,服务于公司战略的“A收A”(指A股上市公司收购另外一家A股上市公司)愈发活跃。  信用债市场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融资疲软,而资金面宽松,供求矛盾之下,一度出现了“资产荒”的现象。2022年,债市总发行量61.51万亿元,同比下滑0.39%,其中信用债发行量18.04万亿元,同比下滑10.05%(数据来源:WIND)。  3、2022年度经营举措及业绩  2022年,公司继续坚持强化项目管理,努力提高业务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和质量控制意识;不断提升在各个投行业务领域的服务水平,提高项目运作水平和执业质量,增强承销能力,为客户提供全面的专业服务。2022年12月,中国证券业协会首次发布了证券公司投行业务质量评价结果,评价项目覆盖主板、创业板、科创板首发和再融资项目。国金证券是12家被评为A类的券商之一。  股权融资业务方面,公司分别担任了唯科科技(301196)(301196)、联盛化学(301212)(301212)、盛帮股份(301233)(301233)、常润股份(603201)(603201)、紫建电子(301121)(301121)、浩瀚深度(688292)、金禄电子(301282)(301282)、钜泉科技(688391)、唯特偶(301319)(301319)、东南电子(301359)(301359)、珠城科技(301280)(301280)、远航精密(833914)、柏星龙(833075)等IPO和北交所上市项目,万泰生物(603392)(603392)、华力创通(300045)(300045)、海容冷链(603187)(603187)、奥海科技(002993)(002993)、深中华A(000017)(000017)、佐力药业(300181)(300181)等非公开/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项目的保荐机构(主承销商),担任中科三环(000970)(000970)配股项目保荐机构,君实生物(688180)非公开发行股票项目的联席主承销商,合计主承销金额为199.13亿元。  报告期内,股权承销业务深耕重点区域,聚焦高速成长行业,铸就专业优势,在业务全面覆盖基础上培育重点产业,成立了医疗健康、新能源与汽车、ICT(信息通信技术)、消费等行业事业部。近年来在相关行业中屡获建树,并取得业内认可,曾荣获《新财富》“医疗健康最佳投行”、“新能源行业IPO先锋投行”、“金鼎奖”2022年度A股最佳股票承销商团队等荣誉称号。  根据WIND统计(以上市日口径),2022年,公司IPO和北交所上市主承销家数市场排名为第11名,再融资(含可转债)主承销家数市场排名第14名。  并购重组业务方面,公司担任了绿能慧充(600212)(600212)、沐邦高科(603398)(603398)、博信股份(600083)(600083)等重大资产重组项目的独立财务顾问,合计交易金额10.78亿元。  债券融资业务方面,公司共发行171支债券(含可转债),包括22东吴01、22东吴03、22临发02、22经国投、22宜昌债、22温国01、22铜都02、22新交01、22滨江新城债、22淮北小微债01、22海润D1、22长兴D1、22潼南01、22东吴05、22经国02、上22转债、赛轮转债、爱迪转债等,合计主承销金额为810.60亿元。其中,公司承销公司债、企业债、可交换债和非政策性金融债总金额738.61亿元,市场排名第21位;承销可转债总金额71.99亿元,承销金额市场排名由2021年的第20位提升到2022年的第8位。  新三板业务方面,公司完成5家企业的推荐挂牌业务,其中1家挂牌同时发行,协助5家挂牌企业完成定向增发,上述项目合计融资1.14亿元;完成2个新三板收购项目。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尚在履行持续督导职责的挂牌企业的家数为62家;公司持续督导的纳入创新层的新三板挂牌企业家数为22家。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共有注册保荐代表人257名,在全部保荐机构中排名第9位。  4、2023年展望与规划  2023年2月1日,股票发行注册制已经全面实施,在此背景下,国金证券投行业务在常规发展基础上,将更加注重区域市场开发和行业深度渗透,计划在重要区域、重点行业形成一定影响力和品牌效应;并为国金的财富业务、资管业务、机构业务等多项业务导流客户和资产,为公司整体协同增长发挥更大引领作用;还将加强高信用等级债券业务,加强国家鼓励的如产业债、绿色债、环保债、双碳债等新兴债券业务的开拓,加大对美元债等境外业务的探索。同时,国金证券投行质控部和公司内核风控部将继续强化项目管理,保证项目质量进一步提升。  (二)财富管理业务  1、业务介绍  财富管理业务是公司基础核心业务之一,在公司“稳中求进,做大做强”的十年战略发展中承担着压舱石的角色。2022年,财富委着重加强分支机构队伍建设,深入推进组织运营效率、建设敏捷部落、秉承一线呼唤炮火、锚定价值创造等多重举措,坚定推动经营模式转型升级,持续深入推进财富管理向买方顾问转型。  公司以“智能服务、精准服务、品质服务”的方向打造财富管理业务,重视科技在金融服务中的应用,打造包括智能账户、智能交易、智能理财在内的全面智能服务,推进客户分层分类下的“精准服务匹配”,以高品质咨询/顾问服务打造差异化优势,为客户提供高品质财富管理服务,包括证券经纪、金融产品销售、信用业务、证券投资咨询等各项业务。  证券经纪业务,主要为客户代理买卖股票、基金、债券等,提供交易服务等;金融产品销售业务,主要向客户代销金融产品、提供完善的资产配置服务;信用业务,向客户提供融资融券、股票质押式回购、约定购回等多样化融资服务;证券投资咨询业务,为客户提供与其适配的投资咨询/顾问等服务。  2、财富管理业务市场环境与行业趋势  (1)市场行情震荡起伏但交易量依旧活跃  2022年,受国际地缘政治冲突、美联储持续加息等宏观利空影响,国内指数全年呈现单边下行走势,其中上证综指下跌15%、深证成指下跌25%、创业板指下跌29%。但从交易量角度来看,市场依旧活跃,全年沪深两市日均股基交易量仍破万亿,达10,350亿元(数据来源:Wind)。  (2)居民财富持续稳定增长,个人养老金业务正式起步、居民住户存款创新高,为行业发展带来增量机遇  中国人均GDP高速增长下,居民金融资产规模亦水涨船高。结合中国社会科学院及国家统计局数据,2000-2019年,我国人均GDP从959.5美元至突破1万美元大关,年复合增速为12.46%,而居民金融资产则从13.78万亿元跃升至325.03万亿元,年复合增速达到17.12%。  2022年个人养老金业务正式起航,给财富管理行业助力居民养老带来更大的空间。首批129支养老型公募基金产品,为投资者带来多元化选择。  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2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全年人民币存款额增加26.26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7.84万亿元。同期银行理财、信托等产品表现不佳,这也为券商财富管理带来新的业务机遇。  (3)资管新规正式落地,净值化时代财富管理转型更加依赖机构专业服务能力  2022年资管新规正式落地,产品进入净值化时代,尽管给财富管理机构带来新的挑战,而居民可投资资产的大幅增长,也为其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专业服务能力则主要由机构的数字化水平及投顾队伍专业能力所决定。一方面,以APP、小程序为核心的线上工具,已经是各大机构为其客户提供金融产品销售、业务办理、投资咨询等基础服务的重要载体,因此,数字化水平越高的机构,越是能为客户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另一方面,国内金融机构对投顾职群的管理模式也朝着精细化的方向发展。不少机构如今已重新对投顾部门及投顾队伍进行定位,通过在总部增设投研中台,强化对分支机构投顾的产品及标准化服务供给能力,同时按照基础能力对投顾队伍进行分层,细化其职能,以实现对客户需求的精准匹配。可以说,直接服务客户的投顾的专业能力,一定程度上影响财富管理转型的效果。  3、2022年度经营举措及业绩  (1)财富管理业务转型举措  加强获客能力建设,提升新增客户的质量和数量。报告期,公司财富管理业务逆势布局,在员工数量及服务优化上都有充分投入,新开户数量相较2021年有明显增长。同时,公司更加关注新客户的有效户占比、客户留存时长、客户对服务的满意度等有效指标,强化服务品质和客户需求匹配。  加强财富管理产品业务的创新步伐。数字化赋能工具和平台逐渐成为财富管理业务提升客户体验和服务效率的重要支撑和关键竞争力。报告期内,公司深化推动数字化转型驶入快车道,加速人工智能、量化交易等技术在财富管理领域的应用,陆续推出了影子账户、波段掘金、波段投基等创新产品,全方位布局智能账户、智能交易、智能咨询、智能理财等服务板块,将智能工具打造为国金财富管理的核心优势。  加速发展金融产品销售和基金投资顾问业务。通过差异化的产品、专业化的投研能力、金融科技的持续投入,将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策略组合,与客户的风险、收益需求结合,满足客户生命周期的各主要阶段的财富保值增值需求。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打造国金特色的“金安”系列券结公募基金品牌,完成“国金新兴价值”“易方达A50”和“广发安裕稳健养老一年FOF”系列券结公募基金产品募集。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2022年四季度的统计,公司股票及混合公募基金保有规模人民币178亿元、非货币市场基金保有规模人民币180亿元。  报告期内,公司上线了“国金100”管理型基金投顾业务,构建了从投研、资产配置到投资者服务的全业务支持体系,通过大数据应用、行为匹配、场景化服务等方式,让基金投顾业务更匹配、更贴近客户需要。  加强全生命周期全场景服务能力建设。公司围绕AARRR(获取-激活-留存-变现-推荐)模型,以国金佣金宝App为底座,聚焦客户的多元投资场景,打造客户画像体系和产品画像体系,进一步加强以客户为源点的敏捷部落团队建设,探索新生态下的财富管理服务能力建设。  (2)财富管理业务开展情况  ①证券交易业务  2022年,公司财富管理业务累计客户数较2021年末增长26%,客户资产总额与2021年末基本持平。公司财富管理客户数量得到较大幅度提升,佣金宝品牌在90后/00后年轻客群中备受青睐,高净值客户数量持续增长,客户结构进一步优化。  ②金融产品销售业务  金融产品代销方面,公司坚持从全市场甄选优秀产品和管理人,聚焦产品ROI,提升客户NPS,通过平台+人工的方式,形成不同细分客群的产品匹配及精细化管理,打造特色财富管理产品矩阵。  单产品方面,持续打造国金特色券结品牌“金安”系列及私募“金享”系列,报告期内完成“中欧金安”“国金新兴”“远信金享”等多只券结、私募产品的募集发行工作,通过打造“国金50”、建议型组合等,实现向买方投顾模式进行转变。  ③信用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秉承谨慎业务管理、有效风险防范、全面业务优化的原则,持续完善业务环节和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信用业务的行业竞争优势。在不断深入挖掘客户需求、精准服务客户方面,为客户提供专业、成熟以及贴合实际的业务解决方案,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  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规模与全市场规模变化基本一致。截至报告期末,信用账户累计开户数量为89,467户,较上年末增长6.24%,融资融券业务余额为187.74亿元,同比减少8.19%,报告期内公司取得融资融券利息收入114,519.57万元(注:母公司口径),利息收入同比增长2.32%。  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业务余额与上一年度末相比基本维持不变,公司表内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业务规模合计为83.29亿元,平均维持担保比率为309.00%(各在途合同担保总资产之和/各在途合同负债总金额之和)。其中自有资金直接出资的,期末待购回金额为45.81亿元,利息收入23,217.23万元。公司自有资金出资参与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资产管理计划(纳入合并报表范围),期末待回购金额为37.48亿元,利息收入19,534.94万元。表外(即自有资金通过参与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出资且未纳入合并报表范围)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规模为0元。  约定购回式证券交易期末待购回金额为252.16万元,利息收入26.66万元。  股权激励行权融资业务方面,截至报告期末,已获股权激励行权融资业务资格的客户共计176户,在途总规模8,561.14万元,利息收入576.46万元。  公司将持续以专业化业务管理为导向,积极响应监管要求,强化风险管理能力,创新和丰富业务维度,提升业务竞争优势;通过综合内外部多方资源,全力支撑融券业务发展;通过完善业务链条,进一步优化客户结构,提升客户体验,以满足客户的综合性业务需求。  4、2023年展望与规划  2023年是公司十年战略规划的关键一年,财富管理业务将继续加强数字化、智能化投入,以客户为中心、以数据为驱动,打造智能化、个性化、有温度的财富管理品牌。优化流量生态的底层逻辑,从新客拓展、私域裂变、数据赋能、价值转化等层面全面提升客户综合经营能力与价值创造能力。全力推动财富管理产品和服务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发展,完善升级智能账户、智能交易、智能咨询和智能理财等增值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客户服务体验。全面升级国金佣金宝APP的智慧服务系统,为客户定制千人千面、实时触发、个性化的财富管理方案,实现“全时”“全势”“全适”的全生命周期财富体验。  金融产品销售业务将结合不同客户群体的差异化特征,聚焦客户全生命周期的资产配置及服务,严选全市场金融产品,扩大产品供给的长度与宽度,继续提升财富金融服务创新和服务供给。加大对私募机构客群的关注,根据公司资源禀赋形成服务工具包,形成机构客群细分市场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加大对公募REITs业务来源的拓展,进一步理顺相关工作流程和机制,加快在该业务领域的拓展步伐。丰富基金投资顾问的策略组合,打造“国金50”建议型基金投顾品牌,提升客户的盈利体验。  (三)机构服务业务  1、业务介绍  公司机构业务主要为机构客户及资本客户提供全面一体化的金融产品与服务。客户具体涵盖了社保基金、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保险公司、银行、境外资产管理公司等专业机构投资者、一般金融机构及企业客户。公司为客户提供包括交易、研究咨询、托管、投资、融资融券、衍生品等在内的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公司通过国金道富开展基金行政人服务,致力于为资管机构提供全方位的运营管理服务及增值服务。  2、市场环境与行业趋势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募基金整体规模达到26.03万亿,同比增长1.8%,其中权益类规模7.48万亿,同比下降13%。受益于管理规模和交易行情等多重因素,公募分仓佣金近两年呈现飞跃式增长,2021年已达到222.6亿,同比增长60%,2022年中期已达到93.8亿。目前一共有98家券商参与分仓,其中前20名券商分仓佣金市占合计达到七成,同比略有下降,分仓佣金头部集中度仍然很高,且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数据来源: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WIND)。  随着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对于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和私募基金备案规则的持续完善,私募行业的发展逐渐趋于平稳。截至2022年12月31日,私募基金管理规模达20.03万亿,同比增长1.34%。私募股权和创业基金规模达13.7万亿,同比增长7.73%。受2022年市场走势的影响,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规模在连续两年的高速增长后下跌9.18%,为5.56万亿。存续私募基金管理人的数量为23,667家,同比下降3.8%,其中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9,023家,同比基本持平。私募基金行业逐渐进入存量博弈的竞争环境,私募管理人所管理的资产规模也呈现两级分化的态势,头部效应显现(数据来源: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  3、2022年度经营举措及业绩  (1)研究业务  2022年,公司研究所坚定推进转型改革,行业排名和市占率均有突破性进步,在多项重要评选中获得荣誉。人才引进卓有成效,团队规模更壮大,全年新引入9个成熟团队,行业方面已基本实现全覆盖。持续提高对机构客户的覆盖和服务力度,全年共组织研究路演服务2.7万余场、举办线上电话会议2千余场,同比增长均超过翻番。报告期内,研究所的市场认可度和影响力不断提高,在第20届新财富评选中获得进步最快研究机构第二名,在上海证券报最佳分析师评选中获得进步最快研究机构,同时在金牛奖、万得、Choice等重要评选中获得荣誉。在对内服务方面,贯彻公司“投行为牵引、研究为驱动"的战略方向,联合投行及其他业务部门,举办多场策略会和区域特色会议,有效服务了企业客户及机构客户,发挥研究赋能。  (2)托管业务  2022年,托管业务持续推进客户服务与运营业务数字化转型,通过构建一站式客户服务平台和运营大中台,在优化客户服务质量、提升运营效率及强化风险防控等多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  (3)机构销售  报告期内,公司重点提升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综合金融服务能力,深耕巩固存量客户,积极开拓新区域新客户,实现综合收入和市占率同比增长,收入结构逐步走向多元化。公司深化客户分层,发挥金融科技平台赋能,为客户提供更专业、高效、精准的服务方案,有效提升服务能力和客户满意度。2022年上半年推出了“国金证券基金通GTrade”,成为业内首批上线并广泛推广使用的机构理财平台,为机构客户和企业客户打造金融产品投研交易一站式服务平台。推进机构销售发展升级,加强销售团队统筹管理,鼓励横向合作,深度挖掘客户需求,提供综合产品与服务。  (4)国金道富  报告期内,国金道富异地多中心的运营模式使业务整体经受住了外部环境变化的冲击,保证了为客户提供服务的连续性。2022年国金道富持续加大资源投入加速金融科技转型,依靠科技赋能估值核算、注册登记、客户服务平台等多个生产服务系统,以外购和自研相结合的方式为后续业务的自动化和数字化运营打下基础。  4、2023年展望与规划  在研究业务方面,研究所将着力提高研究质量、提升研究格局、加快研究效率、加强文化建设、完善培养体系,在服务好外部机构客户并提升认可度的同时,重点对内为公司各个业务部门提供研究服务支持,通过活动组织协同各部门展业。  在托管业务方面,公司将继续加强业务数字化转型与人才梯队建设,以技术为抓手、技能为基石,在运营业务中实现更全面的自动化、智能化场景,向客户提供更便捷的服务模式和更专业的服务方案,以保障在机构业务长期发展过程中,发挥稳定的协同作用。  在基金行政人服务方面,国金道富将继续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一方面注重业务人员专业性的提升,凭借多年积累的一站式基金外包服务经验,打造专业的外包服务团队,为全市场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管理人提供贴心的专业化、个性化外包服务;另一方面通过金融科技建设不断升级优化各项系统和功能模块,不断提升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未来,公司将深化构建更具差异化竞争优势的综合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PB业务,统筹满足客户需求,提升客户满意度,推动机构业务市占和综合收入实现较好增长。  (四)资产管理业务  1.业务介绍  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方面,国金证券于2012年7月获得证券资产管理业务资格,并于2013年1月成立上海证券资产管理分公司(以下简称“国金资管”)。2022年7月,中国证监会批准公司设立国金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资管子公司”)从事证券资产管理业务。截至报告期末,资管子公司已完成工商注册登记,注册资本金3亿元整,待取得中国证监会下发的证券经营许可证后开始展业。国金资管一直重合规、强内控,始终遵循市场化、专业化运作机制,坚持“精品资管”的发展战略,以主动管理为导向,以风险管理为核心探索业务创新发展,以为客户创造可持续的投资回报为目标。国金资管主要业务范围涵盖证券资产管理业务、资产证券化业务。  基金公司资产管理业务方面,公司通过子公司国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金基金”)开展相关业务。国金基金的主要业务为公募基金管理、基金销售、私募资产管理业务,国金基金已搭建起覆盖固收及固收+、量化权益、主动权益、REITs投资的四大业务板块、建立了一条风险收益水平不同、风格差异鲜明的产品线,公募基金资产规模处于行业中位水平。国金基金公募基金产品类型丰富,涵盖高中低各类风险等级。国金基金专户业务可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为其提供细分策略的资产配置方案及产品,为客户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投资策略和产品选择。  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业务方面,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国金鼎兴开展。国金鼎兴是本公司私募投资基金子公司,通过向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的方式,设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从事投资与管理工作。  2.市场环境与行业趋势  2022年为资管新规全面落地元年,各资管机构持续优化产品结构,积极打造业务优势。2022年,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管业务整体规模较2021年下降,但产品数量同比上升。从结构上看,2022年单一类资管计划规模占比进一步下降,集合类资管计划规模进一步上升。与此同时,“一参一控一牌”新规正式落地,券商资管公募化转型提速,竞争进一步加剧。2022年,公募基金行业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整体产品规模和产品数量均同比提升。结构融资方面,受地产行业受限、市场震荡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整体发行规模同比下降明显。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26.03万亿元,全年规模增长接近5千亿元,2022年前三季度,受权益市场下跌影响,权益类基金规模下滑明显,而货币和固收类基金的规模增加显著。四季度权益市场回暖、债券市场调整,主动权益型、指数和指数增强型和QDII型基金规模迎来了增长,货币和固收类基金受赎回潮影响,规模出现较大下滑;工具属性强的指数和指数增强型基金尽管业绩回调,规模却迎来了远超行业的高速增长。围绕个人养老第三支柱相关制度规定的持续出台,对促进和规范个人养老金投资,尤其是对公募基金做好养老金投资管理及相关服务提出了更高标准和要求,对推动我国个人养老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自2021年6月首批公募REITs正式登陆资本市场以来,公募REITs快速扩容,2022年有13只产品成立并上市交易。截至2022年底,我国已有24只基础设施公募REITs获批注册并上市交易。产品的持续创新、个人养老金试点落地及监管自律的一系列政策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数据来源: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WIND)。  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业务方面,受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2022年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募资和投资规模均出现下滑,市场化募资难趋势延续。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统计,2022年新登记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人729家,注销数量达1416家,行业分化加剧。2022年证券公司私募子公司私募基金存续规模5895.72亿元,同比增长7%,优于中国私募股权行业整体水平,呈良性发展趋势(数据来源: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WIND)。  3.2022年度经营举措及业绩  (1)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  国金资管是以主动管理为特色的差异化资产管理服务机构。2022年,国金资管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稳健开展各项业务,以防风险、强管理、稳发展为主线,不断提升投资管理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积极拓展主动管理业务。  2022年,国金资管投研队伍实力逐渐加强,产品线进一步丰富。目前证券投资资产管理业务已发行产品的投资类型涵盖权益单多、量化投资、固定收益、固收+、FOF/MOM等,受到行业广泛认可。结构融资业务凭借国内首批参与的先发优势,基础资产覆盖企业应收账款、租赁资产、保理资产、REITs、CMBS等诸多类型,并在多个细分领域处于行业前列,与公司业务协同进一步加深。  本报告期内,公司新发行集合计划共计49只,单一计划共计28只,专项计划共计21只。截至2022年12月底,存续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共有114只,管理的份额规模为1,315.96亿;存续的单一资产管理计划共有76只,管理的份额规模为276.03亿;存续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共有34只,管理规模为189.89亿。  备注:上述资料和数据为母公司口径,含处于清算期的产品数据。  (2)基金公司资产管理业务  2022年,国金基金根据市场行情及客户需求,稳定固收产品基础,大力发展量化公募产品,顺利发行公募REITs,布局主动权益和固收+产品。公司加强投研和市场团队建设,引进行业优秀人才,提升投资和销售实力,保障产品业绩整体平稳,产品规模稳步增长。截至2022年12月,国金基金资产管理总规模为463.56亿元,其中公募基金26只,管理规模为432.66亿元;专户产品32只,管理规模为30.90亿元。2022年公司日均资产管理规模为475.44亿元。国金基金量化产品以获取相对持续和稳健的超额收益为目标,采用机器学习技术构建择时选股模型,严格控制运作风险,并根据各个子模型一定时期内的表现情况对其迭代,提高整体模型的适应能力,全年的超额收益特征相对稳健,量化公募产品的管理规模增长相对较快。业绩方面,根据银河证券基金评价中心数据,截至2022年12月31日,现有量化团队管理超过两年的量化公募基金2022年度及近两年的业绩排名均为前5%。  2022年6月27日,继首批REITs产品上市一周年之际,西部首单基础设施公募REITs――国金铁建重庆渝遂高速公路封闭式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正式成立运作,基金募集期广大投资者认购踊跃,发行阶段认购倍数超过40倍,募集规模47.93亿元,市场参与度较高。自7月8日自上市以来,二级市场表现平稳,各家做市机构在稳定二级市场价格、提供场内流动性上助力显著。  (3)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业务  截至2022年12月,国金鼎兴存续实缴管理规模56.29亿元,在管基金22支。2022年度,国金鼎兴管理的私募股权基金投资金额8.79亿元。  4.2023年展望与规划  (1)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  资管行业大变革时代下,国金资管2023年将继续以主动管理为导向,以风险管理为核心探索业务创新发展。  投资研究业务上,进一步提升研究能力、大类资产配置能力,积极抓取宏观择时机会和大类资产轮动机会。研究上将继续夯实目前研究团队的优势行业,做出准确跟踪和判断,并挖掘相应投资机会。围绕大类资产配置,不断完善内部子策略组成。  结构融资业务上,进一步加强服务客户、推动项目更高质量、更高效落地,产品设计深入到项目最前端,挖掘客户需求,发挥专业优势助力项目落地。  高端资产管理定制业务上,以追求长期价值为引领,持续发挥投研端与资金端、产品端和资产端形成的协同效应优势,努力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的优质资产,满足各类客户的投资偏好,并结合公司战略,加大对于企业客户的协同服务。  (2)基金公司资产管理业务  2023年,国金基金将跟随市场行情及行业发展趋势,聚焦和加强四大核心业务板块发展,稳固固定收益、发力权益特色、推进REITs业务、布局多资产配置,稳步提升产品业绩和规模,完善核心团队建设,强化合规风控及数字信息化建设,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为公司业务高效发展保驾护航。  (3)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业务  2023年是国金鼎兴实施十年战略发展规划的第二年,国金鼎兴将立足于公司“以投行为牵引、以研究为驱动”的战略原则,加强体系内部协同,持续提升在医疗健康、汽车与新能源等行业的专注度与专业性水平,进一步开拓募资渠道,不断提升投资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  (五)自营投资业务及做市交易业务  1、自营投资业务  (1)业务介绍  公司以自有资金进行固定收益类证券、权益类证券及衍生金融工具投资,获取投资收益。同时着力打造服务各类客户需求的场外衍生品产品线,主要包括场外期权、收益互换和收益凭证等。  国金创新作为全资子公司开展另类投资业务,注册资本20亿元。国金创新经营范围:金融产品投资,股权投资,实业投资,投资管理。  (2)市场环境与行业趋势  2022年,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在海外央行货币政策普遍收紧的环境下,中国央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2022年1-10月,地产行业居民需求端政策渐进式放松,但整体需求依然偏弱;此外,宏观市场压力较大,基本面预期较弱,债券市场表现相对较好。11月,地产企业融资端政策“松绑”,同时,宏观政策优化,双管齐下,基本面复苏预期大幅上升,债券收益率上行,信用利差有所扩大。2022年,上市证券做市业务正式落地,做市商业务版图进一步拓展,行业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2022年在俄乌冲突、美联储紧缩等事件的影响下,A股市场表现不佳,其中1-4月、7-10月为下跌区间,5-6月、11-12月为上涨区间,呈现了先跌后涨、再跌再涨的“W”型行情。从全年表现来看,A股市场呈现震荡下行趋势。2022年,场外衍生品业务需求较为旺盛,延续前几年的持续发展,各券商业务模式不断新增,也更广泛匹配了各类客户的相关需求。随着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深化,监管政策的日益完善,场外衍生品存续规模的结构也发生一定变化。收益互换业务规模降低,场外期权规模提升。当越来越多的交易商参与到市场中,市场主体的交易集中度分散化趋势逐渐呈现。未来,体系化、差异化、精准化的产品线将成为抓住机遇的关键竞争力。另一方面,随着场外衍生品业务的监管政策陆续发布,业务规范更加清晰,风险管理措施更加明确,为场外衍生品业务建立了更公平、良性的市场环境,是未来场外衍生品业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3)2022年度经营举措及业绩  固定收益自营类业务方面,公司继续对信用风险做精细化管理,挖掘个债价值,把握交易机会。公司获聘成为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国债期货主做市商,同时,积极布局沪深证券交易所债券做市业务,加大做市业务资源投入,着力提升交易系统功能,交易活跃度继续提升,取得了稳健的投资收益。  权益类自营业务方面,公司秉持稳健的投资风格,对投资模型进行革命性改造,投资模型逐步转型,不断改进交易策略,显著提高了投资效率。  衍生品自营业务方面,公司通过不断丰富产品结构、挂钩标的和业务模式,增强对市场需求的适应性,拓展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同时,提升交易与风险对冲能力,以满足更多投资者的需求。  另类投资业务方面,国金创新持续健全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和机制,根据监管要求及业务布局,着力于金融产品投资、股权投资、汽车金融产业基金投资和科创板跟投业务,稳步推进各项投资业务。截至2022年末,存续投资项目19个,投资性质包括科创板跟投、股权投资、私募创投基金、有限合伙企业等。截至2022年末,国金创新存续投资9个科创板战略配售项目,存续投资金额3.02亿元。科创板战略配售项目所涉及的行业均是国家重点支持和发展的领域,比如医疗、医药、电子信息等行业。  (4)2023年展望与规划  固定收益类自营业务方面,公司将坚持稳健投资、合规经营的理念,顺应市场发展,做好投资机会挖掘和风险管理工作,积极推动做市业务发展,服务好债券市场。  权益类自营业务方面,公司将保持稳健的投资风格,聚焦于股票投资研究核心优势,不断优化投资策略方向,推进投资模型转型,并持续优化投资组合,提升投资收益。  衍生品自营业务方面,公司场外衍生品业务将以落实系统化建设为抓手,持续加强产品设计、挂钩标的拓展和业务模式的创新,着力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另类投资业务方面,公司将持续健全完善投资管理和业务发展模式,不断优化业务操作流程,积极把握投资机会,审慎推进股权投资、金融产品投资、汽车金融产业有限合伙企业投资、科创板及创业板跟投和其他新业务的开展,稳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资产回报率。  2、做市交易业务  (1)业务介绍  做市交易业务致力于通过为挂牌或上市证券提供做市报价服务,提升二级市场的流动性,促进证券内在价值发现。报告期内,公司股票做市业务主要包括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做市业务(以下简称“股转做市业务”)和科创板股票做市交易业务(以下简称“科创板做市业务”)。同时,公司于2022年12月7日获得上交所上市基金主做市商资格,并于2023年初顺利开展上市基金做市交易业务(以下简称“上市基金做市业务”)。  股转做市业务,是经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同意,证券公司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发布买卖双向报价,并在其报价数量范围内按其报价履行与投资者成交义务的业务;  科创板做市业务,是按照《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做市交易业务实施细则》等规定和做市协议约定,为科创板股票提供双边持续报价、双边回应报价等流动性服务的业务。科创板做市业务的券源获取方式包括自有资金买入和借券两种方式。  公司做市交易业务以稳健运营、更好为挂牌或上市证券提供做市服务为首要目标,通过持续提升做市报价能力,优化做市报价策略,为挂牌或上市证券提供长期、高质量的做市报价服务。  (2)市场环境与行业趋势  2022年,资本市场持续深化改革开放步伐,随着新三板晋层制度不断完善、证监会上市证券做市交易业务资格核准以及科创板引入做市商制度,证券公司股票做市业务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与变革。  股转系统做市方面,2022年新三板创新层有序完成4次进层工作,共计557家基础层企业进入创新层。新三板创新层的提质扩容为北交所提供更多优质主力军,助力北交所高质量发展。  截至2022年末,新三板共有383只做市股票,其中创新层214只,基础层169只,共有69家券商参与了做市(数据来源:Choice)。  科创板做市方面,2022年是科创板开市三周年,也是科创板做市业务推出的元年。科创板充分发挥改革“试验田”作用,上交所修订完善询价转让实施细则,正式启动科创板股票做市交易业务,推出科创板做市借券业务细则等。截至2022年末,科创板做市商共完成了116只股票备案,覆盖92只科创板股票,占科创板股票的18%(数据来源:上交所官网)。  上市基金做市方面,近年来公募基金密集引入券商做市,改善ETF基金的流动性,券商在基金做市方面迎来机遇。随着我国上市基金市场的快速发展,最近几年境内上市基金尤其是ETF的发行规模以及交易总额均实现了跨越式增长,但上市基金的规模与成熟市场相比仍然存在明显的差距,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上市基金数量的迅速扩张导致部分基金产品存在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做市商对于上市基金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3)2022年度举措及业绩  公司于2022年9月15日顺利获得证监会核准的上市证券做市交易业务(以下简称“上市证券做市业务”)资格。在股转做市业务的基础上,公司新增科创板做市业务,成为首批获准开展科创板做市业务的证券公司之一。  为确保新业务的稳健开展,公司在内部制度、合规风控管理、业务拓展和系统建设等方面均进行了完善优化。公司针对上市证券做市业务及各子业务板块新增修订了各项配套的内部管理制度,将新增业务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同时完善配套的人员设置和系统建设,确保做市业务风险可控、合规展业。  公司于2022年10月31日正式开展科创板做市业务,报告期内业务稳步开展,技术系统运行稳定。公司积极通过借券方式拓展科创板做市券源,截至2022年末,公司科创板做市股票数量共计7只。报告期内,公司所有科创板做市标的月度评价结果均为A或AA。在上交所科创板做市商评选中公司荣获“2022年度优秀做市商”称号。  公司自2014年起正式开展股转做市业务,具备丰富的为非上市公众公司提供做市报价服务的经验。报告期内,公司股转做市业务平稳运行,全年零负面行为事件。截至2022年末,公司股转做市股票数量共计44只。  (4)2023年展望与规划  经前期筹备,2023年年初公司北交所股票做市交易业务(以下简称“北交所做市业务”)和上市基金做市业务均顺利展业,展业期间两项做市业务平稳运行。公司于2023年1月16日正式开展上市基金做市业务。截至2023年3月31日,公司做市基金数量共计18只。公司作为首批13家北交所做市商之一,于2023年2月20日正式开展北交所做市业务。截至2023年3月31日,公司北交所做市股票数量共22只。  科创板做市业务方面,公司将进一步扩大借券规模,有效降低做市库存波动风险,通过市场中性策略聚焦于二级市场做市报价,增强市场报价深度。同时积极推进与公司承销保荐业务、国金创新跟投等其他业务的协同效应,拓展客户服务链条,提升公司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公司将持续深耕科创板做市业务,增强自身研究以及报价能力,力争在业务评价以及做市业务规模各方面能够处于科创板做市商第一梯队。  北交所做市业务方面,公司将稳步扩展北交所做市业务规模和做市家数,力争在北交所做市商排名中保持头部地位,通过北交所做市业务的头部效应,积极推进与公司股转挂牌业务、北交所保荐和再融资业务、转板业务之间的协同效应,为客户提供更为全面的金融服务。  上市基金做市业务方面,在维持业务平稳运行、做市标的稳步增长的同时,公司将运用对冲工具管控库存风险,探索优化业务运营模式。另外,公司将积极发挥与两融业务、国金基金以及经纪业务的协同作用,进一步加深与公募基金合作,为公司两融业务扩展融券资源。  股转做市业务方面,公司将确保股转做市平稳运行、合规展业,继续维持全年零负面行为事件,维持做市家数排名位于股转做市商中上游水平。  (六)期货业务  1、业务介绍  国金期货作为公司全资子公司开展期货业务。国金期货是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广州期货交易所会员,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观察会员。具备商品期货经纪、金融期货经纪和期货投资咨询、资产管理业务资格。  2、市场环境与行业趋势  2022年,《期货和衍生品法》表决通过并正式实施,为市场高质量发展奠定法治基础,期货行业市场环境持续优化,商品期货交易量在国际市场占比总体明显提升,2022年中国期货市场商品期货与期权品种成交量占全球总量72.3%。2022年全年一共上市了16个期货期权新品种,截至2022年底,共上市期货期权品种数量达到110个,其中商品类93个(期货65个、期权28个),金融类17个(期货7个、期权10个)(数据来源:中国期货业协会)。  3、2022年度经营举措及业绩  国金期货全年实现期末客户权益33.88亿元(日均期货权益35.1亿元),增长26.94%;营业收入16475.85万元,增长9.45%;净利润3560.26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0.39%;月均开户排名约29名,在行业排名提升约19名,客户权益提升4名,营业收入提升23名,利润提升5名(数据来源:中国期货业协会、中国期货市场监控中心)。  升级经营发展战略,提升专业服务能力。2022年度,国金期货升级了发展战略,各业务版块、条线根据战略制定了发展规划,总体战略要求“风险控得住,业务要增长”,全面提升系统性管理能力和专业性服务能力。经营定位为立足期货交易,面向产业机构,放眼综合金融。通过经纪业务双轮驱动的核心战略,提升服务能力,线下研究服务销售一体化精英团队以天天研究院为平台支撑,为产业、机构和高净值客户提供专业性增值服务;线上通过高手训练赢平台,为零售客群提供体验型价值服务。  加强集团业务协同,提供综合金融服务。为落实公司“在稳住各业务体系基本盘的同时,大力推进业务协同,促进业务体系间相互赋能”的要求,加强了公司各业务体系的协同工作,主动与公司各分支机构、部门合作开展了56场期货培训,业务协同实现了较好的业务落地。  实施“123”品牌战略,优化服务产品体系。根据发展战略,重点实施了“123”品牌战略,即:构建1个"成就客户”价值服务体系,打造“高手训练赢”、“天天研究院”2大专业平台,精耕“好交易、好投资、好服务”3好系列服务产品。  4、2023年展望与规划  2023年,国金期货将继续推进六年发展战略的实施,在2022年的基础上,持续推动完善督导体系、线上“开户引流倍增”战略、线下“业务精英倍增”计划,强力推进合规文化建设与用户体验文化建设,并开展线上线下(300959)融合发展,升级网络金融平台2.0,继续实施人才战略,打造一体化精英团队3.0,发挥上海区位优势,引领五大区域发展等重点工作。  (七)境外业务  1、业务介绍  国金金融控股(香港)有限公司为公司的境外金融控股子公司,下设全资子公司国金证券(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金香港”)、国金财务(香港)有限公司、国金国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和国金国际企业融资有限公司。截至2022年12月31日,国金香港持有香港证监会核发的第1类牌照:证券交易;第2类牌照:期货合约交易;第4类牌照:就证券提供意见;第6类牌照:就机构融资提供意见;第9类牌照:提供资产管理。另外,国金香港于2013年12月获得中国证监会核发的RQFII资格。  2、市场环境与行业趋势  2022年证券市场环境变动幅度较大,国际环境一方面美联储以比预期更大的力度加息打击通膨,造成全球流动性紧张,另一方面俄乌战争持续,地缘政治风险持续高升,两方面都对香港资本市场带来较大压力。2022年香港交易所上市公司总市值同比下降16%,港股成交金额同比下降25%,新上市公司IPO集资金额更是衰退68%。在全球投资情绪低迷的情况之下,香港金融市场疲软,对证券行业带来较大的挑战(数据来源:香港交易所)。  3、2022年经营举措及业绩  目前,国金香港的主要业务包括销售及交易业务(为股票和期货产品提供交易服务);投资银行业务(股票发行、股票承销和财务顾问)和资产管理业务。2022年度国金香港代理股票交易量268.79亿港元,代理期货合约交易量5,585张;参与证券承销项目11个,参与财务顾问项目5个。截至2022年12月31日,资产管理业务受托资金3.92亿港元,RQFII业务受托资金4.49亿元人民币。  截至报告期末,国金国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和国金国际企业融资有限公司的业务牌照尚在申请过程中,未开展相关业务。  4、2023年展望与规划  由于预期美联储加息周期接近尾声,国际资金紧张的情况将得到改善,香港地区的投资氛围预计将逐步好转。国金香港将加强与母公司之间的联系,发挥母公司的业务优势,进一步增强与母公司的联动,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增加服务大湾区的创新机会。同时,国金香港将不断加强合规以及风险管理工作,在合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之下,进一步发挥自己作为国金证券境外业务平台的职能。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是公司治理结构健全,股东支持长远发展。  作为上市证券公司,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健全清晰,公司股东积极履责,支持公司可持续健康发展。公司管理层稳定,以公司的长远发展和股东回报为根本目标,决策高效、经营稳健。  二是公司战略目标明确,战略规划明晰。  公司秉承“让金融服务更高效、更可靠”的使命,追求“成为举足轻重的金融服务机构”的企业愿景,坚持“做大做强”的战略方向与“以投行为牵引,以研究为驱动”的战略原则,明确“具有高度服务意识和创新精神的金融服务机构”的战略定位,以“围绕高速成长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成为陪伴客户一起成长的财务顾问”为差异化战略创新突破布局,推进公司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一体化运营机制建设,实现公司经营管理的有序、稳健、持续。  三是公司文化建设务实求新,组织氛围团结和谐。  公司积极贯彻落实“合规、诚信、专业、稳健”的行业文化理念,深入领会《证券行业文化建设十要素》精神,以党建引领公司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以务实求新为原则积极开展基于公司核心价值观的一系列特色文化建设实践活动,加强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和运营保障,注重精神引领和文化引导,把文化理念和要求融入到经营管理全过程,筑牢珍惜职业声誉、恪守职业道德的思想防线,促进公司组织氛围团结与和谐。  四是公司管理激励机制灵活,注重人才队伍建设。  公司组织架构扁平、条块管理清晰、资源配置高效,在决策机制上深化“放、管、服”,适度简政放权确保业务团队市场响应敏捷,秉持市场化原则,依据公司战略灵活动态调整和优化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公司坚持“客户至上、视人才为公司最重要的资本、以开放心态真诚沟通、团队合作、专业规范、持续优化、追求卓越”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坚持科学选人用人标准,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培养和锻炼道德操守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通的高素质优秀业务骨干人才,为保持市场竞争力提供充裕人才储备。  五是公司财务杠杆稳健,资本实力持续夯实。  公司秉持稳健经营理念,财务杠杆及资产负债率一直处于行业较低水平,长期以来保持良好财务状况。通过对政策动向和市场环境的研判,公司在股权、债权融资方面积极开展前瞻规划,拓宽融资渠道、丰富融资手段、优化债务结构,充分匹配业务发展要求,不断夯实资本实力,保障公司资金的流动性与稳定性。  六是公司重视协同创新提质增效,不断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  公司重视内涵式发展与业务协同价值,持续倡导围绕服务客户的跨业务、跨区域协同增效,完善协同管理及激励机制,构建横向协同支持平台,并倡导鼓励业务产品创新、业务结构升级、业务模式探索,推动各业务体系之间相互牵引与双向赋能,在全面注册制改革背景之下,发挥公司牌照齐全、能力齐备、专业突出的优势,致力于成为高速成长企业的全面财务顾问,为客户提供全面的产业规划、企业投融资、并购重组、关键自然人财富管理等在内的综合金融服务,通过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来更好支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国家战略。  公司围绕着“投行牵引”的战略原则,发挥投行业务行业竞争优势,以发行人IPO、再融资托管业务为基础,为财富、资管、机构等业务体系引荐客户和发掘业务机会,通过一体化运营机制,构建以企业客户为中心的公司级综合金融服务体系,为上市公司提供全生命周期、全业务链的金融服务,并充分发挥公司在研究、风险管理、产品创设等方面的专业优势进行金融服务创新,支持上市公司经营活动中的投融资需求,践行服务实体经济的使命。  七是公司合规管理体系健全,风险控制体系完善。  公司持续投入建立全面合规管理体系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切实保障公司经营合规,业务风险可控。在合规管理方面,公司高度重视客户适当性管理、投资者权益保护及反洗钱等工作落实,树立合规创造价值、合规人人有责的合规文化,以专业举措守卫业务发展底线;在风险管理方面,公司开展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加强风险管理系统研发投入,从业务风险计量到操作风险管控,实现对公司业务开展全过程的风险可测、可控、可承受。  八是公司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尽职履行社会责任。  公司长久以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坚持服务和回报社会,巩固乡村振兴成果,充分发挥自身金融专业优势,多措并举、真帮实扶,打出资本帮扶“组合拳”,助力帮扶县乡村振兴事业发展,同时公司持续做好ESG体系建设完善,加强投资者教育,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履行企业各项社会责任,保证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1,021.8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5.47%;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权益311.2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7.44%。报告期内,公司取得营业收入57.33亿元,同比减少21.04%;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98亿元,同比减少48.28%。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1.全面注册制落地,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  自注册制改革试点以来,国内资本市场IPO项目数量和规模稳步提升,科创板、创业板试点注册制相继成功落地,大大提升资本市场对优质实体企业的吸引力,新三板深化改革、北京证券交易所设立,为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迈出重要一步。《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总体实施方案》的获批及相关主要制度草案的出台,将推动国内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不断健全。围绕国家产业升级战略导向,证券行业将充分发挥连接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更为广泛的金融工具支持科技创新企业高速成长、服务优质企业投融资等金融需求。全面注册之下,规模各异、产业属性各异的企业主体对证券业务的需求或不断拓展,从战略投资、股权激励、辅导上市到并购重组、再融资、市值管理,将对证券公司深度研究、定价销售、横向协同、风控管理等综合业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2.财富管理价值转型,券商资管公募化拓展  资本市场财富管理转型持续推进,基金投顾业务试点、个人养老金入市进一步推动证券公司加速由传统卖方咨询模式向买方投顾模式转型,围绕客户需求的价值创造成为展业获客重点。“一参一控一牌”新规落地,促使券商资管公募牌照申请提速,在压降通道规模、集合产品改造、行业竞争加剧、主动管理价值凸显背景下,布局及进军公募市场或成破局关键。当前受益于宏观经济回暖及政策制度支持,国内居民财富水平有望继续提升,高净值人群财富管理及资产配置需求有望持续活跃,财富管理市场体量有望进一步扩容。与此同时,券商外部面临基金、银行、三方机构共同竞争,内部面临行业马太效应不断加剧,在专业投研能力建设、竞争优势产品打造过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  3.客户机构化趋势延续,客需型机构业务有序增长  近年来,资本市场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及交易量日趋提升,2022年证券公司代理客户证券交易额733.25万亿元,其中代理机构客户证券交易额占比达到31.81%(数据来源:中国证券业协会),同时险资、银行理财、养老金等长线机构资金也有望在政策引导下持续加大权益资产配置比例,客户机构化的趋势对于券商综合金融服务能力提出更高、更全面要求。围绕机构投资者,整合提供融资、券源、资产、研究、交易、托管、风控等多维度专业服务,将有助于极大提高客户粘性,增厚长尾盈利收益。基于机构投资者风险规避、风险对冲需求的持续提升,衍生品业务规模稳步增长,成为券商重要利润增长点。伴随收益互换新规落地执行,相关监管制度政策及管理运行机制逐步完善,场外衍生品及资本中介业务发展日趋规范。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将秉承“让金融服务更高效、更可靠”的使命,追求“成为举足轻重的金融服务机构”的企业愿景,遵循“客户至上、视人才为公司最重要的资本、以开放心态真诚沟通、团队合作、专业规范、持续优化、追求卓越”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坚持“做大做强”的战略方向与“以投行为牵引,以研究为驱动”的战略原则,明确“具有高度服务意识和创新精神的金融服务机构”的战略定位,以“围绕高速成长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成为陪伴客户一起成长的财务顾问”为差异化战略创新布局,推动公司以“有序进攻”的经营总基调参与市场竞争,助力公司长期战略目标达成,并努力将公司建设成为“治理健全、管理规范、业务精湛、资质齐备、技术领先”的国内证券行业具有一流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上市券商。  (三)经营计划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包括落实全面风险管理以及合规风控、信息技术投入情况)  1、公司经营活动面临的风险  公司经营活动中面临的风险主要有: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声誉风险等。  (1)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公司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以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资金需求的风险。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因受宏观政策、市场变化、经营状况、信用程度等因素的影响,或因公司资产负债结构不匹配而产生流动性风险。另外,由于公司投资银行类业务大额包销、自营业务投资规模过大、长期资产比例过高等因素,会导致公司资金周转不畅、流动性出现困难。  (2)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公司持有的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因市场不利变动而发生波动并造成损失的风险。市场风险主要分为价格风险、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等,其中:价格风险是指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因指数水平和个别证券市价的变化而发生波动的风险;利率风险是指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因市场利率变动而发生波动的风险;汇率风险是指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因外汇汇率变动而发生波动的风险。  (3)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因融资方、交易对手或发行人等违约导致损失的风险。公司信用风险主要来源于以下四个方面:其一,经纪业务代理客户买卖证券等业务在结算当日客户的资金不足以支付交易所需的情况下,或者客户资金由于其他原因出现缺口,公司代客户进行结算后客户违约的风险;其二,在融资融券业务、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业务、约定购回式证券交易业务及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行权融资业务等融资类交易业务中,客户未能履行合同约定而带来损失的风险;其三,固定收益类证券投资的违约风险,即所投资固定收益类证券的发行人出现违约,拒绝支付到期本金和利息带来的损失;其四,债券回购、债券借贷、利率互换、股票收益互换、场外期权、远期交易等场外衍生品交易的对手方违约风险,即交易对手方到期未能按照合同履行相应支付义务的风险。  (4)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信息技术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按照损失事件类型具体可分为内部欺诈,外部欺诈,就业制度和工作场所安全事件,客户、产品和业务活动,实物资产损坏,信息科技系统事件,执行、交割及流程管理事件等。  (5)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  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是指因公司未能建立有效的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内控机制,或各部门、分支机构及子公司未能认真履行反洗钱、反恐怖融资法定义务,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未能有效预防、遏制洗钱和恐怖融资犯罪,出现影响国家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案件,从而给公司带来声誉风险、法律风险、合规风险和经营风险,以及承担其他相应的责任或遭受损失的风险。  (6)声誉风险  声誉风险是指由于公司经营行为或外部事件、及公司工作人员违反廉洁规定、职业道德、业务规范、行规行约等相关行为,导致投资者、发行人、监管机构、自律组织、社会公众、媒体等对公司形成负面评价,从而损害公司品牌价值,不利公司正常经营,甚至影响到市场稳定和社会稳定的风险。  2、主要风险因素在报告期内的表现  (1)流动性风险方面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母公司流动性覆盖率为339.85%,净稳定资金率为144.51%,持续符合监管要求。  (2)市场风险方面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涉及的市场风险主要为自营债券及利率衍生工具投资的利率风险和证券投资的价格风险,其中:假设市场利率平均变动50个基点,则债券及利率衍生工具等投资的价值变动对净利润及所有者权益的影响为21,678.48万元;假设市场价格变动10%,则股票、股权、基金、权益类衍生工具、资管产品等投资的价值变动对净利润及所有者权益的影响为35,414.20万元。公司风险价值(VaR)测算如下:在95%概率下,公司1天的最大亏损预计不超过21,238.08万元,不超过公司报告期末净资产的0.68%。公司通过分散投资、限额管理、风险对冲等方式管理市场风险,整体市场风险可控。  (3)信用风险方面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的货币资金、结算备付金和存出保证金均存放于信用良好的商业银行、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和相关交易所;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中债券质押式或买断式回购均要求有充足的担保物;应收款主要为预付款项、各项押金等,信用风险较低;融资融券业务、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业务、约定购回式证券交易业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行权融资业务的各项在途合同担保品均能较好地保障合同负债;固定收益类证券投资业务主要投资国债、政策性金融债以及外部信用等级在AA级及以上的债券;场外衍生品交易业务主要与信用资质较好的交易对手开展业务,并结合保证金等履约保障措施,公司整体信用风险可控。公司采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对适用的金融工具计提预期信用损失,详见“第十节财务报告十五、风险管理2、信用风险”  (4)操作风险方面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已针对各部门、各业务及管理条线,建立起操作风险与控制自我评估机制,制定操作风险关键风险指标,推进操作风险事件报告及各项整改跟进工作,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地识别业务及管理流程中的操作风险点。同时,公司在实现操作风险管理三大工具系统化的基础上,围绕“操作风险管理三大工具应用、操作风险信息系统升级及使用、文化宣导工作”深入推进操作风险管理,积极探索操作风险管理落地方案。公司从不同方面推进过程管理工作,做到业务持续优化、风险有效控制,逐步提升执业质量。  (5)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方面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认真落实各项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工作要求,从完善内控制度,完善洗钱风险管理政策与机制建设,提升技术保障能力,细化业务反洗钱职责,加强业务/产品风险研判机制,进一步加强客户尽职调查、等级划分、可疑交易指标优化及甄别、名单监测,加强产品/业务洗钱风险评估与管理,加强内部针对性培训等各方面积极提升反洗钱履职能力,提升反洗钱工作的有效性。报告期内,公司各项反洗钱工作顺利开展,内外部洗钱风险得到有效控制,较好地履行了反洗钱义务。  (6)声誉风险方面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总体舆论环境健康,未发生重大声誉风险事件。  报告期内,公司各项业务稳健、资产配置合理、财务状况良好,净资本和流动性等风险控制指标持续符合监管要求。  3、公司采取的风险防范对策和措施  (1)持续推进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根据《证券公司全面风险管理规范》《证券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引》《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动态监控系统指引》等相关要求,公司持续推进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其中包括:  第一,公司制定并持续完善风险管理制度体系。目前,公司已建立公司层面的《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制度》《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风险管理办法》《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信用风险管理办法》《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操作风险管理办法》《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声誉风险管理办法》等风险管理相关制度。同时,公司还在具体业务层面制定了针对金融工具估值与减值、内部信用评级、债券投资交易、投资银行类业务等风险管理工作的制度,基本形成较为完整的全面风险管理制度体系。  第二,公司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监管部门的要求,建立了完整有效的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体系。公司董事会是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并承担全面风险管理的最终责任。董事会设立风险控制委员会,风险控制委员会对董事会负责,向董事会报告。公司监事会承担全面风险管理的监督责任,负责监督检查董事会和经理层在风险管理方面的履职尽责情况并督促整改。公司经理层是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组织机构,并对全面风险管理承担主要责任。公司经理层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作为公司风险管理的议事机构,负责审议公司有关风险管理的重大事项。风险管理委员会可以根据风险管理专业性设置二级子委员会并授权审议相关风险管理的重大事项。公司设专职首席风险官,由其负责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工作,领导风险管理部及内核风控部实施公司相关风险管理战略、计划和决策。公司风险管理部、合规管理部、审计稽核部、法律事务部、内核风控部是公司专职内控部门,分别独立行使相应的风险管理职能,对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管理,并负责沟通协调相关风险管理工作。  第三,公司持续优化全面风险管理系统,强化事前、事中、事后的系统化监测手段,包括建立与完善集团合并风险控制指标管理系统,进一步优化各子公司管理;升级资金和流动性风险管理系统,加强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根据业务发展和监管要求不断加强自营业务监控和市场风险管理功能,增加证券做市、报价回购等新业务监控,完善场外业务金融工具估值和风险计量、风险限额监控等功能;完善融资类业务监控管理、内部信用评级、交易对手管理、统一授信管理、信用风险计量以及同一客户同一业务信用风险集中管理等功能;完善操作风险管理系统,持续推进操作风险管理工作;优化大数据风险监测系统的应用,收集和分析新闻舆情、风险事件、监管处罚等多方面的预警信息,并根据不同业务条线的需要进行风险提示,帮助识别和防范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声誉风险等。  第四,公司制定包括风险容忍度和风险限额等在内的风险指标体系,并通过压力测试等方法计量风险、评估承受能力、指导资源配置。风险指标经公司董事会、经理层或其授权机构审批并逐级分解至各部门、分支机构及子公司,公司对分解后指标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和管理;公司规范金融工具估值的方法、模型和流程,建立各部门、分支机构及子公司与风险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的协调机制,确保风险计量基础的科学性;公司选择风险价值、信用敞口、压力测试等方法或模型来计量和评估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可量化的风险类型,同时充分认识到所选方法或模型的局限性,并采用有效手段进行补充。  第五,公司积极推进风险管理文化建设,进一步夯实“人人参与风险管理”的全员风险管理文化,逐步建立公司体系内风险管理专业人员定期交流、互动、沟通的平台和公司风险管理文化宣导和传播的重要窗口。公司风险管理部建立并持续优化多渠道风险管理资讯专栏,定期、不定期更新有代表性的证券公司风险案例及风险管理相关内容,供公司内部员工学习和交流。公司定期筹办风险管理工作交流会议,致力于为公司营造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氛围,加强各部门、分支机构及子公司的风险管理意识,打造独立且有影响力的风险管理品牌。  第六,公司将子公司统一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对其风险管理工作实行垂直管理,要求并确保子公司在公司整体风险偏好、风险管理制度及风险管理文化氛围下,建立自身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制度流程、信息技术系统、风控指标体系以及风险管理文化,保障全面风险管理的一致性和有效性。公司明确子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工作要求,规定子公司风险管理工作负责人的推荐、任免及考核流程,明确重大事项、风险事项报告标准,明确公司开展压力测试应覆盖子公司。为提升风险管理有效性,公司配备专人专岗负责子公司风险管理的日常沟通和报告事宜,持续加强对子公司风险管理工作情况的现场检查和定期报告,并提出改进建议,确保其业务开展符合监管及公司内部相关要求。公司持续完善子公司风险管理系统建设,加强对子公司的风险计量工作。  第七,公司加强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简称“ESG”)风险管理,将企业ESG因素作为融资类业务和投行类业务立项准入的重点要素之一,重点关注新能源、环保等国家政策支持的行业,对于近几年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生产经营方面存在弄虚作假及监管缺失的情况、煤炭及钢铁类企业表现出低碳转型较慢的情况等ESG相关负面问题的企业,审慎决策开展业务。在对企业尽职调查过程中考虑ESG相关因素,包括已有或新建对环境有影响的重大投资行为;是否出现过安全事故,或存在被监管部门调查、处罚、停产、搬迁的情况;董监高任职情况、员工稳定性情况以及企业管理文化;安全生产相关规章制度、决策流程完备性等,以进一步管理项目ESG风险。  (2)持续完善风险管理技术和方法,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①流动性风险管理方面  公司建立了有效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对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资金率等流动性风险计量指标进行计算和监控;建立资金监控的相关内控制度,对货币资金、结算备付金、存出保证金等金融资产,由公司资金部进行管理,清算部协助监控,审慎选择信用级别较高的商业银行存放各项货币资金,有力地保证了货币资金的流动性和安全性,对影响流动性的业务和投资于流动性较低的资产,需公司相关决策机构进行审议;设立证券自营分公司,由经理层授权证券自营分公司在限额内进行证券投资,并根据证券市场行情及公司流动性需求,严格控制自营业务投资范围及规模。公司重视资产和负债到期日的匹配及有效控制匹配差异,以保证到期债务的支付。  ②市场风险管理方面  公司建立“董事会、经理层、风险管理部等公司中后台部门、业务部门”的四层级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制定包括风险容忍度和风险限额等在内的风险指标体系,并通过压力测试等方法计量风险、评估承受能力、指导资源配置。董事会确定公司整体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经理层在董事会授权范围内,确定业务整体的规模限额、敞口限额、止损限额等重要限额;业务部门确定单个项目的投资规模、止损限额,并通过组合投资、逐日盯市、设置止损线等进行风险控制;风险管理部通过风险管理系统进行动态监控,及时进行风险提示,督促业务部门进行风险处置,并通过定期风险报告等方式及时向经理层汇报公司整体及业务部门的风险情况。  针对利率风险,公司积极跟踪国家货币政策动向和市场利率走势,严格控制债券投资规模、久期和杠杆率,合理配置资产,利用敏感性分析作为监控利率风险的主要工具,同时利用国债期货等衍生品对冲部分利率风险敞口。针对价格风险,公司采取多元化和分散的投资策略,对权益类证券持仓进行限额管理和及时调整,并利用股指期货等衍生品对冲部分风险敞口,有效控制市场风险。  ③信用风险管理方面  公司建立了有效的信用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制定了规范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并持续完善信用风险识别、评估、监控、应对及报告机制。  针对经纪业务,公司代理客户的证券交易以全额保证金结算,通过加强客户授信和保证金管理,有效控制了相关的信用风险。  针对融资类业务,公司的信用风险控制主要通过事前评估、事中监控和事后报告来实现。事前评估方面,主要是通过建立严格的客户选择标准和标准的客户选择流程、量化的客户信用评级体系、分级授信制度、风险客户名单机制,同时对标的折算率、维持担保比例、集中度及规模进行评估分析;事中监控方面,在逐日盯市的基础上,风险管理部和业务部门对相关风控指标分别进行独立、动态监控,并及时预警;事后报告方面,风险管理部对日终收盘后主要风控指标进行详细分析和压力测试,业务部门视客户风险状况及时提示客户风险,并按照合同约定条款控制信用风险。在确保担保品充足的前提下,公司结合内外部环境变化,不断完善事前评估、事中监控及事后报告的相关要求和标准。  针对固定收益类证券投资及场外衍生品交易,公司重视债券投资交易和交易对手方信用风险的评估和监控,通过选择主要投资国债、高信用等级债券等来控制固定收益类证券投资的信用风险,同时根据《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证券基金经营机构债券投资交易业务内控指引》《证券公司场外期权业务管理办法》等制度要求设置集中度指标以分散投资风险,建立债券投资交易和内部评级相关制度,定期或不定期维护与业务复杂程度相匹配的交易标的、交易对手名单,审慎选择交易标的、交易对手,加强交易监测、报告以确保规范交易等。  ④操作风险管理方面  公司始终高度重视操作风险管理工作,在加强内部控制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一套可操作的管理制度、可执行的风险监控指标、可靠的信息系统、高效的风险应对措施,确保公司操作风险可测、可控和可承受,保障公司稳健经营和各项业务持续发展。  公司以“风险与控制自我评估(RCSA)、关键风险指标(KRI)、风险损失数据收集(LDC)”三大工具为主,培训宣导为辅,通过建立操作风险管理系统平台,持续推进公司各项操作风险管理工作。在风险与控制自我评估方面,公司通过各业务及管理类流程梳理及风险与控制自我评估,完成操作风险识别及评估;在关键风险指标方面,公司通过建立公司及部门层级操作风险关键风险指标并制定监控阈值,进行操作风险监控及预警;在风险损失数据收集方面,通过各项操作风险事件报告形成操作风险事件库,实现公司操作风险损失事件闭环管理。  ⑤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管理方面  公司以加强反洗钱内控机制建设作为提升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合规水平的着力点,以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相关系统建设作为提升洗钱风险防控水平的发力点,不断优化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制度体系及组织架构,完善机构客户工商数据信息,加大内外部宣传力度,夯实高风险客户及高风险业务风险管控工作,积极参与监管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工作并及时同步监管动态,不断提升公司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履职水平。公司各项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工作顺利开展,全年未发生重大违规事项,内外部洗钱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⑥声誉风险管理方面  公司持续完善声誉风险管理体系,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包括《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声誉风险管理办法》《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重大声誉事件应急预案》《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公关宣传管理办法》《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官方微博、微信公共平台、QQ群、微信群等媒介平台管理办法》《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媒体负面报道处理制度》等,主动、有效地识别、评估、控制、监测、应对和报告声誉风险。公司建立了声誉风险预警机制,每日开展舆情监控,对监测信息进行分级分类分析,并制作《声誉风险信息监测日报》向公司经理层报送。如出现负面声誉突发事件,将第一时间向公司管理层报告。如果出现严重的负面声誉突发事件,公司风险管理部将及时向监管部门报告,并会同公司相关部门制订风险应对策略;由公司新闻发言人针对负面舆情对外发布信息或对事件作出回应,同时相关部门根据应急策略有效应对;负面声誉突发事件平息后,相关部门积极采取公关修复措施,对负面声誉突发事件处理过程进行分析报告,密切关注新问题、新情况,避免舆情出现反复。公司持续加强与媒体的沟通与联系,通过推广正面形象等多种途径客观展示公司形象。  4、公司合规风控、信息技术投入情况  (1)合规风控、信息技术投入概况  公司根据业务发展需求,投入大量资源建设和优化信息系统,不断提高公司信息化、科技化水平,提升和优化客户体验,确保公司信息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保障和支持公司业务正常开展。公司信息技术投入主要包括(按照证券公司信息系统建设投入指标统计口径):IT硬件、系统或软件投入、IT日常运营的费用、机房租赁费用、IT线路租赁费、IT信息技术研发费及IT人员投入等,2022年公司信息技术投入总额为57,674.74万元。  公司高度重视合规风控工作,建立了全面、全员、全业务流程的内部控制机制,形成了全覆盖的风险管理体系,以保障公司经营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做到风险可控、可承受。公司合规风控投入主要包括(按母公司口径统计):合规风控相关IT硬件、系统或软件投入、合规风控部门日常运营费用以及合规风控人员投入等,2022年公司合规风控投入总额为17,435.20万元。  (2)金融科技投入与规划  公司高度重视科技顶层设计,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按照制定的新五年科技战略发展规划,明确了“融合业务,平台赋能,打造一流券商科技组织”的科技愿景,构建数字化转型整体蓝图。  公司近几年持续保持高水平科技投入,2022年公司信息技术投入总额为5.77亿,过去三年复合增长率35.6%。公司的整体科技投入水平高于行业地位,根据中证协《2021证券公司经营业绩指标排名情况》,公司IT投入占营收比排名位居行业前10。  公司专注提升客户数字服务能力,2022年面向零售客户持续升级佣金宝APP,面向机构客户推出一站式理财平台“基金通GTrade”,面向内部员工打造全天候智慧办公。  公司致力于科技赋能业务发展:面向投行,发挥“投行为牵引”,协同公司的财富、研究、自营等条线,实现全生命周期和全客户链服务,科技提升效率和自动化水平,利用AI加速文档和银行流水审核的效率,打造全业务流程线上化和智能化的投行业务平台,助力投行业务保持前10。面向财富管理,深化财富管理转型,通过金融科技赋力产品差异化,提升平台+人工效率,推进客户分层分类下的“精准服务匹配”,全力推动财富管理产品和服务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发展。面向机构业务,贯彻“研究为驱动”,赋能“研究3.0”和“销售3.0”改革,数字化提升客户体验,数据驱动精确营销、交叉销售和业务协同。面向资产管理,聚焦主动投研,解决线下手工,提升数据能力,助力资管主动管理转型。面向自营投资,做大非方向性投资和资本中介业务,支持客需业务发展,提升精细化管理,科技夯实稳健投资风格。面向中后台,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整合共享客户、产品、业务数据,推进跨部门业务协同;持续提升合规风控管理能力,建立全覆盖、强穿透、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智慧内控体系。  未来公司将不断发展创新技术应用,大规模应用且持续推广大数据、云计算技术落地、持续探索区块链技术应用、逐步试点AI及AIGC等前沿领域研究,构筑面向未来的科技能力储备。  (五)公司风险控制指标说明  1.风控指标敏感性分析和压力测试机制  公司建立了风险控制指标敏感性分析和压力测试机制。按照《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证券公司压力测试指引》、《证券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引》和《证券公司全面风险管理规范》的要求,当公司出现可能导致净资本和流动性等风险控制指标发生明显不利变化或接近预警线的情形;确定重大业务规模和开展重大新业务、预期或已经出现重大内部风险状况、预期或已经出现重大外部风险和政策变化事件等情形时,公司需要开展专项或综合压力测试。公司成立压力测试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明确了领导小组、工作小组的工作职责。风险管理部及资金部作为压力测试工作的具体执行部门,其他相关部门和分支机构积极配合压力测试工作的开展。近年来,公司不断完善压力测试模块,使公司压力测试工作更加科学、准确、及时,为公司业务发展和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  2.净资本补足机制  公司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颁布的《证券公司资本补充指引》等相关制度要求,制定了《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21-2023年资本补充规划》。同时,公司建立了净资本及流动性补足机制,当净资本、流动性等各项风险控制指标达到预警标准时,公司将采用调整业务结构、减少投资品种或规模、处置有形或无形资产、发行次级债、募集资本金等方式补充净资本和流动性,保证公司的净资本和流动性等风险控制指标持续符合监管部门的要求。  3.报告期内风险控制指标达标情况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母公司净资本为24,056,951,187.49元,各项风险控制指标均持续符合《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2022年没有发生主动触及监管标准的情况;净资本指标与上月相比未发生20%以上不利变化的情况。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深中华A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科三环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奥海科技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 更多>>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华力创通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佐力药业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线上线下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紫建电子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唯科科技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银行公益活动总结范文1
[关键词]银行板块 投资价值 宏观分析 行业分析 财务分析 市场风险
一、宏观分析
股票市场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国民经济运行的任何变化都会在股市上得到相应的反应。作为金融活动重要组成部分的证券投资活动,其效果的好坏、效率的高低,不仅要受到国民经济各基本单位的影响,更要受宏观经济形势的直接制约。银行业与经济走势密切相关,经济复苏的利好将逐渐渗透到银行业。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以及其它产业的发展状况都会对银行业产生重要影响。
1.宏观经济运行
“十五”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9.48%,2006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09407亿元,比上年增长10.7%,2007年为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466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4%,2008年为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0%,2009年为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35353亿元,比上年增长8.7%。根据国家统计局最近公布的数据,2010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1.9%。(国家统计局网站)我国宏观经济持续平稳的增长态势是我国银行业股票的重要基础。
2.居民收入水平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53元,剔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实际增长9.8%。农村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1.0%,城镇为36.5。居民收入提高,从而有充足的资金进入股市。这对于整个股市来说也是个利好的消息。
3.宏观经济政策
政府对经济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经济政策来实现的。与股市主要相关的是两个政策,一是宏观经济总体政策,对股市的发展是间接的;另一个就是有关股市规范与发展的具体政策,对股市的发展就是直接的。松动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有利于股市上涨。降低税率,减少税种,扩大减免税范围是松动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我国现阶段和未来一阶段都将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意在增加货币供给,在继续稳定价格总水平的同时,要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因为银根松动可使企业的发展有充足的资金,企业可分配的利润应会相应增加,这是股价上扬有坚实的基础。
二、行业分析
银行业在一个国家的经济中起着至关重要的金融中介作用。在过去几年里,由于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国银行业维持了高速扩张的势头。但是在资产质量、管理和风险控制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许多银行面临沉重的历史包袱,如果处理不当,银行系统可能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障碍,甚至影响整个经济的稳定。本文对中国银行业的现状作一些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今后几年的发展轨迹作几点推断和建议。
1.我国银行业现状
目前中国银行业包括四大国有商业银行、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众多的城市商业银行和信用合作社,以及已经进入或准备进入中国的外资金融机构。此外,还有政策性银行在特定的领域内发挥其职能。
在这些银行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规模和品牌等方面明显处于领先地位。到2003 年6 月底,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吸收了65%的居民储蓄,承担着全社会80%的支付结算服务,贷款则占全部金融机构贷款的56%。另一方面,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则在过去几年里大幅度增长,到2003年6月底,已占中国各类金融机构
总资产的13.6%。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另一个重要优势是隐含的政府担保。随着银行业竞争加剧和储户风险意识的提高,银行的资信水平将日益重要。经过近年来的努力,中国银行业的资产质量已有很大的改进,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也有显著的提高,不少银行已初步完成管理决策、IT 信息系统上的总行集中化控制。
2.中国银行业的市场前景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国银行业的高速扩张可望持续相当一段时期。大量的居民储蓄和人民币资本账户不可兑换将在一段时间内为我国银行消化历史问题提供良性的外部环境。但另一方面,随着WTO时间表的推进,中国银行业将逐步放开,竞争将日益激烈。所以,我国银行面临着一个与时间赛跑的任务,需要在银行业完全放开、外资银行全面进入之前,打下基础,消化历史包袱。笔者认为,中国银行业在今后几年的发展中会有以下几个特点:
(1)对公业务、尤其是针对优质大客户的业务竞争会日趋激烈。由于其规模、网络和品牌等方面的优势,四大国有银行在对公业务中占据有利的地位。产品创新的能力离不开银行内部机制的灵活性,也对银行管理信息系统的整体水平(包括准确、实时衡量资金成本和风险水平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四大国有银行相比,一些较优秀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在这方面占有一定优势。
(2)相比之下,个人业务,尤其是住房按揭、信用卡业务将会成为我国银行利润的重要增长点。如上所述,住房按揭业务和信用卡业务在中国都尚处于发展初期,将面临一个十年左右的高速发展阶段。按揭和信用卡业务的发展,还会促进我国银行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完善。
(3)混业经营将在中国银行业逐渐起步,保险和基金产品的销售、理财服务等方面的中间业务收入将会增加。
三、从微观角度判断企业的成长能力
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是股票未来收益的直接反应,因此本文重点考察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的量化指标。从整体上来看要能体现上市公司的业绩,尽力做到系统,全面的描述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营运能力等几个方面等几个基本方面能力的大小,其次要求可量化,本文选取投资者在研究业绩时关注最多的指标。
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又称股东权益收益率,是净利润与平均股东权益的百分比,该指标反映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用以衡量公司运用自有资本的效率。指标值越高,说明投资带来的收益越高。能够综合地反映出样本公司的公司的经营业绩。每股收益,又称每股税后利润、每股盈余,指税后利润与股本总数的比率。它是测定股票投资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分析每股价值的一个基础性指标,是综合反映公司获利能力的重要指标。本文选取这两个指标来反映公司的盈利能力。因为考察对象为14家银行,所以偿债能力认为普遍高于其他公司。
净利润增长率:同时考虑从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来综合反映公司的成长空间。根据股票价格是未来股利折现的假设,股票价格由未来股利和折现率决定,而股利会受到企业利润的影响。如果假设企业每年的股利分配率保持同样的水平,那么利润的增加可以有效的增加股票的价格,而增加率就会有效的体现在股票的资本收益中。
市盈率:市盈率指在一个考察期(通常为12个月的时间)内,股票的价格和每股收益的比例。投资者通常利用该比例值估量某股票的投资价值,或者用该指标在不同公司的股票之间进行比较。市盈率越低,代表投资者能够以较低价格购入股票以取得回报。
市盈率倒数效应
Basu(1997,1983) 以1962-1978年在纽约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为研究对象,使用E/P 作为指标,研究结果,股票的E/p较高(市盈率较低)时,其投资效益明显高于股票的E/p低的公司。
Blerberg (1989)对1938-1987S&P500为指数为研究对象,实证结果显示高E/Pde 组合比低的E/p 组合有更高的未来报酬,且这种现象随着操作期的增长而更加明显。
国有银行中除中国银行盈利能力稍差外,建行、工行都表现出较强的盈利能力。从资产收益率来看,这三家国有银行的资产收益率在所有银行中属于中上水平,表明国有银行在冲销坏账、引进战略机构投资者后取得了较好的经营绩效。股份制银行中深发展A、浦发、兴业、招商银行的净资本收益率高于国有银行的资本收益率,表明这些银行具有较高的权益乘数。股份制银行的权益乘数明显大于国有银行的权益乘数,表明股份制银行资本杠杆较高,隐含着较高的风险,而国有银行适度的权益资本乘数令其在经营中更为稳健。从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综合角度上来看,股份制银行中深发展A、浦发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为第一阵营;交通银行、民生银行、中国银行为第二阵营;宁波银行、中信银行、南京银行与华夏银行为第三阵营。
成长能力看,深发展表现尤为突出,营业利润翻了近7倍。国有银行中中国银行表现最出色,工商与建设表现也不错,都有15%-16%的增长率。国有银行仍居14家银行的中上水平。股份制银行中深发展、民生、兴业、华夏很不错,招商、中信、北京、交通、南京则稍逊一筹。
市盈率角度来看根据市盈率倒数效应,14家银行水平接近,在整个A股板块中处于低水平。三家国有银行都没有超过12,宁波、招商、南京偏高。
综合各方面考虑,三家国有银行中建设银行最为优秀,其次是工商银行,最后为中国银行股份制银行中首推深发展A和兴业,其次就是交通银行和浦发银行。
四、总结及建议
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为我国证券市场提供了一个良好稳定的外部发展环境。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快速且多元化的发展,为银行业的发展打下了稳定的基础也提供了快速前进的动力。使银行业股票的发展潜力不断增大,上市公司股票具有很好的投资价值。
针对以上分析,可给出以下结论及投资建议:
第一,由宏观分析及行业投资价值分析来看,银行板块长期具有发展的潜力,银行业的股票具有不错的投资价值。
第二,中国银行业的继续增长主要反映在规模的扩大,资产收益率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平稳的提高。02年三大国有银行的平均资产收益率约为0.18%,而根据五家上市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开的信息,其资产收益率大约在0.3%到0.7%之间。02年三大国有银行的平均资产收益率约为0.18%,而根据五家上市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开的信息,其资产收益率大约在16%到21%之间,11家股份制银行也在13%-28%,相比过去几年已有较大突破。
第三,银行股的低市盈率和低市净率使它成为现在比较安全的投资板块,也将是后市带动大盘企稳的主要因素。在管理层为农行上市、银行再融资保驾护航的情况下一轮的大盘启动最先受益的应该是银行股,先期领涨大盘的也将是银行股。银行股短期可以避险、中长期可以增持,是投资者选择成本比较低的品种。
参考文献:
[1]葛正良:证券投资学.立信会计出版社,2008
[2]刘俊昌 金 笙:计量经济学.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3]买建国:商业银行管理.百家出版社,2004
[4]张根明 任福君:我国证券市场行业板块的波动分析.统计观察, 2006;(01)
[5]Joseph Stampfli , Victor Goodman. 金融数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银行公益活动总结范文2
一、公共关系的内涵及作用
(一)现代公共关系的内涵
公共关系分内外两种:即纵向、上下隶属的关系和横向、平行协作的关系,包括:指导性、宣传性、交际性、服务性、公益性、征询性等多种形式。公共关系工作的对象是大量的、不确定的社会公众。要使少数的社会组织(商业银行,公共关系主体)同大量的、不确定的社会公众(公共关系客体)保持长期的、良好的关系,就必须采用社会公众能普遍接受的传播和手段,进行真实的、有效的信息传播和交流,对内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向心力,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对外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事实证明,商业银行要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取得主动,必须从根本上改善银行与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公众顾客和内部员工的关系,从而得到来自各个方面包括社会舆论的理解和支持。
公共关系学是以社会各种关系为主要内容的智力密集型、信息密集型的新学科。具有自己明显的特点。第一、公共关系是一种“双赢”关系,其前提条件是:交流合作必须是真实、诚恳、相互信任、持续不断的。第二、公共关系作为一种组织管理的职能具有目标导向十分明确等特点,而且强调整体运作,其追求的目的是社会组织利益同社会整体利益的一致性,不是为了满足小集体和个人的私益。第三、公共关系学研究的是一种真实、公平、透明、各方认可的正常的社会关系。公共关系为了树立本组织的最优形象,在广泛收集信息的基础上,通过内部协调、指挥管理、决策应变、形成共识等组织传播和人际传播手段,围绕着本组织的目标主动开展各种真实、公开、合法、符合社会道德准则的传播沟通活动,增进本组织与公众的相互了解,进而舆论,取得政府、社会公众、新闻媒介等社会组织的支持,创造出与本组织发展目标和谐的社会环境。第四,公共关系在社会组织的发展中发挥着长期的、持续不断的作用,基础是牢固的、稳定的。
(二)开展现代公共关系管理的作用
根据WTO协定中有关银行方面开放的承诺,人世5年后,将全面开放银行业并参与国际市场竞争。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一直以经营国内业务为主,对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规则、经营方式、产品研发、客户结构、客户需求等还缺乏更多的了解。通过开展公共关系,主动进行各种传播沟通交流活动,一方面可以广泛收集国内外信息,掌握谈判技巧和主动权,了解市场需求和制定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分销策略、促销策略;另一方面还可以引导我们采用外国人的行为方式来宣传介绍中国、提升商业银行的形象,并以外国人的传播方式和他们进行交往,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经营特点,消除国外顾客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偏见和无知,拓宽经营渠道,扩大影响范围,加快商业银行结构调整和产品的开发创新,满足市场和公众的各种需求。公共关系是近代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近几年来,中国经济连续每年保持7—8%的高增长速度,2003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3562亿元,同比增长9.9%。以此伴随的是居民对信用卡、住房汽车贷款、抵押和财富管理等金融产品的巨大需求。商业银行应抓住这一有利契机,加快自身发展,第一、应主动采用现代公共关系等先进手段对市场进行全面地调查,提出决策计划。第二、迅速调整经营策略,明确市场定位,转变银行经营理念并进行持续不断地协调、完善银行与公众之间的关系活动。通过银行和顾客的交往、沟通,将公众的需求和利益等信息及时地反馈到银行的经营服务过程中,成为银行新的增长点,在满足市场多层次、多元化需求的同时实现商业银行的持续发展。
二、商业银行开展现代公共关系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商业银行发展公共关系,通过开展真实、公开、公平、合法的竞争合作,可以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坚持以双方利益为纽带,促进银行金融产品创新和兑现各种承诺,增强组织和员工的信用观念,提高企业和公众的信用程度,加快我国诚信体系的建设。公共关系具有以下传播原则:第一、传播过程中所有的信息和所进行的各种活动必须是真实、公平、透明的。既要实事求是地宣传自己,又不损害和贬低他人。第二、传播交往中坚持组织利益和公众利益的一致性。坚持以良好的银行信誉、优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质量来赢得市场,把提高信誉、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作为银行兑现承诺的标准。第三、整个传播交往过程始终密切围绕组织的总目标。第四、传播活动必须符合经济高效率的原则。第五、持续不断地长期进行。
(二)密切公众关系,满足客户日益增长需求
银行要扩大市场占有率和市场份额,必须与公众顾客建立一种长期牢固的战略伙伴关系,主动将资金买卖关系和服务关系转变为合作关系。“顾客至上”是商业银行不可动摇的经营理念,要使银行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保持长盛不衰,银行就必须以市场和公众利益为导向,积极开展市场和公众需求调查,加强消费管理和消费引导,使银行的决策和行动同公众的心理需求相吻合,从而和改变公众的态度,让其产生有利于银行的行为,将“顾客就是上帝”的口号赋予实际行动,从心理上、行动上说服和征服公众。同时运用公共关系原理还可以妥善地处理好顾客的投诉和其他反馈意见,通过双向沟通交流了解公众需求和建议,并及时修正银行的决策,使之更加完善,真正与公众建立起一种以双方利益为纽带的传统关系。
(三)运用传播手段,提升商业银行形象
要充分利用、电视、报刊、广播等大众传播媒介,将传统的营销传播手段与网络等新型媒介加以整合,频频发动全方位的宣传攻势,积极宣传推广“CS”(“顾客满意”战略)、“CI”战略,使公众得到更多的关于商业银行经营理念、金融产品、金融服务等方面的信息,在最短的时间、最大的范围内达到与公众沟通的目的,利用传播媒介的权威性和可信度提高银行的“知名度”、“美誉度”。
三、商业银行加强现代公共关系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明确责任,内外联动,提高效率
商业银行制定内部规章制度,应根据现代公共关系,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第一、形成团队精神。只有组织和所有员工的目标利益达成一致时,银行才能真正营造出团结的氛围,并形成战斗力。这种团结精神是建立在真实、信任和目标一致的基础上,是现代金融文化建设的重要。第二、协调银行内部决策者、管理者同员工之间的关系。坚持一切工作从维护银行和员工利益出发,真心实意为银行、为员工办实事。良好的员工关系的主要标志是员工对组织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围绕组织整体利益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第三、协调银行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疏通关系。坚持一切工作从大局出发,寻求互利互惠、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协调和互相支持的良好局面。第四、积极协调同其他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第五、尽最大努力地协调同广大公众的关系,满足公众的需求。
(二)培育公关队伍,搭建传播平台
商业银行应根据现代公共关系理论并借鉴国内外先进公关实践经验,制订出一系列适合本组织的公共关系策略、计划和措施,把公关工作贯穿到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当前,银行组织员工开展公共关系活动,应遵守以下几条社会交往原则:1.严格按照公共关系的标准和要求开展各种交流活动,不采用任何庸俗方式拉关系;不受不正之风的腐蚀和影响。2.既热情主动,又不丧失原则,以全面提升银行形象为目标,努力为银行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3.要有明确的组织目标,要引导员工将个人利益同银行的形象和声誉联系起来,不以个人利益进行任何交易。4.在交往过程中依靠组织作后盾,坚持各组织、个人都是平等的原则;共同搭建银行与社会组织、企业和公众的传播沟通平台,努力提高公关水平。
(三)强化信息披露,提高员工参政、议政意识
银行公益活动总结范文3
(一)现代公共关系的内涵
公共关系分内外两种:即纵向、上下隶属的关系和横向、平行协作的关系,内容包括:指导性、宣传性、交际性、服务性、公益性、征询性等多种形式。公共关系工作的对象是大量的、不确定的社会公众。要使少数的社会组织(商业银行,公共关系主体)同大量的、不确定的社会公众(公共关系客体)保持长期的、良好的关系,就必须采用社会公众能普遍接受的传播方法和手段,进行真实的、有效的信息传播和交流,对内增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向心力,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对外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事实证明,商业银行要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取得主动,必须从根本上改善银行与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公众顾客和内部员工的关系,从而得到来自各个方面包括社会舆论的理解和支持。
公共关系学是以研究社会各种关系为主要内容的智力密集型、信息密集型的新学科。具有自己明显的特点。第
一、公共关系是一种“双赢”关系,其前提条件是:交流合作必须是真实、诚恳、相互信任、持续不断的。第
二、公共关系作为一种组织管理的职能具有目标导向十分明确等特点,而且强调整体运作,其追求的目的是社会组织利益同社会整体利益的一致性,不是为了满足小集体和个人的私益。第
三、公共关系学研究的是一种真实、公平、透明、各方认可的正常的社会关系。公共关系为了树立本组织的最优形象,在广泛收集信息的基础上,通过内部协调、指挥管理、决策应变、形成共识等组织传播和人际传播手段,围绕着本组织的目标主动开展各种真实、公开、合法、符合社会道德准则的传播沟通活动,增进本组织与公众的相互了解,进而影响舆论,取得政府、社会公众、新闻媒介等社会组织的支持,创造出与本组织发展目标和谐的社会环境。第四,公共关系在社会组织的发展中发挥着长期的、持续不断的作用,基础是牢固的、稳定的。
(二)开展现代公共关系管理的作用
根据WTO协定中有关银行方面开放的承诺,人世5年后,中国将全面开放银行业并参与国际市场竞争。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一直以经营国内业务为主,对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规则、经营方式、产品研发、客户结构、客户需求等还缺乏更多的了解。通过开展公共关系,主动进行各种传播沟通交流活动,一方面可以广泛收集国内外信息,掌握谈判技巧和主动权,了解市场需求和制定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分销策略、促销策略;另一方面还可以引导我们采用外国人的行为方式来宣传介绍中国、提升商业银行的形象,并以外国人的传播方式和他们进行交往,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经营特点,消除国外顾客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偏见和无知,拓宽经营渠道,扩大影响范围,加快商业银行结构调整和金融产品的开发创新,满足市场和公众的各种需求。公共关系是近代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近几年来,中国经济连续每年保持7—8%的高增长速度,2003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3562亿元,同比增长9.9%。以此伴随的是居民对信用卡、住房汽车贷款、抵押和财富管理等金融产品的巨大需求。商业银行应抓住这一有利契机,加快自身发展,第
一、应主动采用现代公共关系等先进手段对市场进行全面地调查分析,提出决策计划。第
二、迅速调整经营策略,明确市场定位,转变银行经营理念并进行持续不断地协调、完善银行与公众之间的关系活动。通过银行和顾客的交往、沟通,将公众的需求和利益等信息及时地反馈到银行的经营服务过程中,成为银行新的增长点,在满足市场多层次、多元化需求的同时实现商业银行的持续发展。
二、商业银行开展现代公共关系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商业银行发展公共关系,通过开展真实、公开、公平、合法的竞争合作,可以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坚持以双方利益为纽带,促进银行金融产品创新和兑现各种承诺,增强组织和员工的信用观念,提高企业和公众的信用程度,加快我国诚信体系的建设。公共关系具有以下传播原则:第
一、传播过程中所有的信息和所进行的各种活动必须是真实、公平、透明的。既要实事求是地宣传自己,又不损害和贬低他人。第
二、传播交往中坚持组织利益和公众利益的一致性。坚持以良好的银行信誉、优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质量来赢得市场,把提高信誉、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作为银行兑现承诺的标准。第
三、整个传播交往过程始终密切围绕组织的总目标。第
四、传播活动必须符合经济高效率的原则。第
五、持续不断地长期进行。
(二)密切公众关系,满足客户日益增长需求
银行要扩大金融市场占有率和市场份额,必须与公众顾客建立一种长期牢固的战略伙伴关系,主动将资金买卖关系和服务关系转变为合作关系。“顾客至上”是商业银行不可动摇的经营理念,要使银行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保持长盛不衰,银行就必须以市场和公众利益为导向,积极开展市场和公众需求调查研究,加强消费管理和消费引导,使银行的决策和行动同公众的心理需求相吻合,从而影响和改变公众的态度,让其产生有利于银行的行为,将“顾客就是上帝”的口号赋予实际行动,从心理上、行动上说服和征服公众。同时运用公共关系原理还可以妥善地处理好顾客的投诉和其他反馈意见,通过双向沟通交流了解公众需求和建议,并及时修正银行的决策,使之更加完善,真正与社会公众建立起一种以双方利益为纽带的传统关系。
(三)运用现代传播手段,提升商业银行形象
要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刊、广播等大众传播媒介,将传统的营销传播手段与网络等新型媒介加以整合,频频发动全方位的宣传攻势,积极宣传推广“CS”(“顾客满意”战略)、“CI”战略,使公众得到更多的关于商业银行经营理念、金融产品、金融服务等方面的信息,在最短的时间、最大的范围内达到与公众沟通的目的,利用传播媒介的权威性和可信度提高银行的“知名度”、“美誉度”。
三、商业银行加强现代公共关系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明确责任,内外联动,提高效率
商业银行制定内部规章制度,应根据现代公共关系理论,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第
一、形成团队精神。只有组织和所有员工的目标利益达成一致时,银行才能真正营造出团结的氛围,并形成战斗力。这种团结精神是建立在真实、信任和目标一致的基础上,是现代金融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第
二、协调银行内部决策者、管理者同员工之间的关系。坚持一切工作从维护银行和员工利益出发,真心实意为银行、为员工办实事。良好的员工关系的主要标志是员工对组织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围绕组织整体利益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第
三、协调银行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疏通关系。坚持一切工作从大局出发,寻求互利互惠、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协调和互相支持的良好局面。第
四、积极协调同其他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第
五、尽最大努力地协调同广大公众的关系,满足公众的需求。
(二)培育公关队伍,搭建传播平台
商业银行应根据现代公共关系理论并借鉴国内外先进公关实践经验,制订出一系列适合本组织的公共关系策略、计划和措施,把公关工作贯穿到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当前,银行组织员工开展公共关系活动,应遵守以下几条社会交往原则:1.严格按照公共关系的标准和要求开展各种交流活动,不采用任何庸俗方式拉关系;不受不正之风的腐蚀和影响。2.既热情主动,又不丧失原则,以全面提升银行形象为目标,努力为银行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3.要有明确的组织目标,要引导员工将个人利益同银行的形象和声誉联系起来,不以个人利益进行任何交易。4.在交往过程中依靠组织作后盾,坚持各组织、个人都是平等的原则;共同搭建银行与社会组织、企业和公众的传播沟通平台,努力提高公关水平。
(三)强化信息披露,提高员工参政、议政意识
银行公益活动总结范文4
文章编号:1000176X(2014)10005505
一、引言
银行和市场一直是金融体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大量研究对银行主导型和市场主导型两类金融系统进行了深入研究。肯特和莱文[1]认为,银行在实施交易、监督投资和信息生产上存在规模收益,因而能够降低固定成本并获取剩余,市场在分担风险、包容创新等方面存在优势,其资金成本可能更低。
非银行中介网络的发展与全球金融业发展趋势总体上是一致的,Turner[2]认为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金融密集度不断提高;二是用负债占GDP比重衡量的私人部门收入杠杆显著增加;三是杠杆率上升主要源于住房抵押贷款。
从融资方面看,非银行中介网络发展的核心元素是资产证券化和抵押融资。我国的资产证券化尚在起步阶段,银行在贷款之外对非金融部门的融资主要体现在表外业务和持有企业债券。按照本文对非银行中介网络概念的界定,可以把融资行为做如下具体划分:(1)获取存款,发放并持有信贷归类为银行行为;(2)企业发行证券,私人部门直接持有的归类为市场行为;(3)中介或者中介链通过市场共同完成资金配置的归类为非银行中介网络行为。这样,非银行中介网络因素包括了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购买持有企业债券,商业银行表外信用,非银行中介机构信用,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社保基金等持有股票,证券化信贷等。
二、文献综述
艾伦和盖尔[3]指出,在典型的传统金融体系里,财富较少的居民借助中介(例如银行)将资金借贷给企业,财富较多的私人部门更多是直接利用金融市场。中介最主要的作用是减少交易成本和提供信息。随着金融体系的演进和变革,这种情况发生了很大改变。Goldsmith[4]的研究发现,金融市场和中介的资产规模快速增长,其中金融市场的相对重要性在增加,市场范围也随着各种衍生工具的发展迅速拓展,这也是众多学者认为金融体系朝着市场主导方向发展的主要依据。然而,进一步的分析说明,金融市场重要性的加强不是因为个人和企业更多地参与市场,而是因为中介机构更广泛地利用了市场。
由于市场并不完美,企业管理层拥有投资者所没有的信息,投资者也无法观察到所有投资者的全部行为,信息不对称会导致投资者不能相信企业管理层所生成的项目收益预期。Shin和Stulz[5]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有额外成本支付以对企业管理层进行约束,最终企业的外部融资成本要高于投资者的资本成本。也就是说,信息隐藏和行动隐藏的存在,导致两种资本成本中产生一个差值,当这个差值增加到一定程度,项目就失去了价值,投资将不会发生。
非银行金融中介网络发展的一个外部驱动因素被认为是投资者对低风险债务工具的需求。Gorton和Metrick[6]分析了1990―2010年间回购市场交易量,他们发现在交易活跃度显著上升的同时,抵押品的范围明显扩大。一系列的金融创新和监管调整削弱了存款的竞争力,而对用于金融交易的抵押品需求支持了证券化的发展和回购市场的流动性。货币市场共同基金、信贷资产证券化和回购是非银行中介融资的典型且关键的要素,这些机构和活动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网络完成了传统中介的职能,但所受的监管要少得多。在监管套利和经济福利之间,投资者对于高流动性收益资产的追求推动了这类市场的发展。Gennaioli等[7]强调货币市场共同基金在提供流动性和类似于银行存款安全性的同时提供了高额收益,这种流动性、风险和收益的组合在宏观层面上是无法实现的。事实上,大量信贷证券忽略了背后存在的风险,使对实体经济的授信额度可能大大超过合意数量,最终不能在总体上提供能够产生预期现金流的合适项目,从而引发危机。
金融体系的核心作用是资金配置。Crockett[8]强调,金融体系不只是为支付结算和信贷活动提供便利的机构,它包含了所有引导实体经济资源到达最终用途的功能,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是市场经济的中枢神经系统。非银行中介网络的发展促使人们更加深入地研究和分析金融结构的演化和影响,进而更多地了解其背后的驱动因素和外部效应。Hoeing[9]强调,对于大型银行机构来说,收益更多来自贷款发起和信用风险管理,而不是把贷款保留在资产负债表内获取利息。这样,投资者和借款人之间的距离可能很遥远,金融体系功能的发挥依赖于众多的机构,随着全球金融联系的增强,金融工具和债权经过多手交易后,结束时往往已经远离了交易的起点。这种由非银行中介网络迅速发展而带来的金融结构演变虽然适应了市场化的趋势,但也因为人们对其认识不足而带了新的不确定性。
三、微观机制分析
在标准的资产定价模型中,人先验概率信念是相同的,如果信息集不同,那么后验概率信念不同,如果信息集相同,例如相互充分交流,那么后验概率信念则会相同。在实际的融资行为中,共同的先验概率通常是不适用的,信息也往往很不充分,人们存在多样化的观点,不能最终形成一个共同的信念。在讨论为创新活动融资时,这是一个出发点。
按照Allen和Gale[10]的多样化观点模型,假设每个投资者有1个单位的资本用来投资;寻求融资的项目需要投入I个单位资本;投资者对项目的初始信念是对称的,在支付成本c后,根据获得的信息,或者预期投资正收益H>0,明确乐观态度,或者预期投资负收益L
在市场融资的情况,每一个希望获得决策信息的投资者需要支付成本c,只有当投资者是乐观者,他会选择投资,所以预期投资收益为:
Vm=αH-c(1)
在中介融资的情形,I个投资人成为一个集体,人或者管理者负责做出最终决策,他会获取信息成为知情者,如果他是乐观者,投资者对投资的预期报酬为βH+(1-β)L,考虑到中介价值和成本分担,预期投资收益为:
VI=α[βH+(1-β)L]-c/I(2)
扩展到非银行中介网络融资,是在中介融资基础上,利用市场增加了横截面风险分担,同时更好的信息生产和利用进一步降低了中介的平均信息成本,考虑到信息在中介和不知情投资者之间的不对称,用λI表示信息成本的实际分担份数,则预期投资收益为:
VN=α[βH+(1-β)λL]-c/N(3)
市场融资、中介融资和非银行中介网络融资的边界可以用一个简略的示意(图1)来表示:
图1市场融资、中介融资和
非银行中介网络融资的边界
从图1可以看出,实线分割区域是市场与中介融资的占有区域,在观点多样化且信息成本很高时,项目不会获得融资;在观点多样化且信息成本很低时,市场融资占优;在观点相对一致且信息成本较高时,市场融资占优。虚线分割区域描述的是非银行中介网络融资相对市场融资的情形,与传统中介融资相比,融资范围有所扩大,在一些观点多样化程度较高的情况下,项目可能获得融资,与市场融资相比,在信息成本较高的情况下,结果类似,最终不融资的区域缩小了。
非银行中介网络是传统中介与市场交叉融合的产物,从权利义务关系和信息处理看更多展示的是中介本质,从风险管理和流动性角度看则明显表现出市场特征。近三十年来,金融体系的总体演化方向是中介与市场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和共生发展,大量金融创新和金融分工的进一步专业化则集中体现在非银行金融网络领域。
从微观机制深入分析,可以看出非银行中介网络的发展内生促进了金融发展水平。除了极少数发展成熟的传统产业(例如农业),大多数行业都存在不同的先验概率和信息不完全问题,而不仅是创新领域,这在经济周期和金融危机的反复出现中已经不断得到证实。从式(3)中可以看出,在给定投资人乐观态度概率的前提下,观点多样性、信息成本和风险分担最终决定了投资人的投资收益预期,也就决定了项目能够获得资金的可能性。
非银行中介网络的典型特征是将传统中介的职能细分,由多种中介形成信用链条,这种上下游的合作大大促进了观点的趋近,也就是β值向上部区域移动,从而减少了因为信念分歧导致的不融资现象。在信息生产和处理环节,分工更专业的中介网络在信息挖掘和共享上更有优势,从而比传统中介更好地降低了信息成本,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市场机制下搭便车的问题,并从中获得收益。在风险分担上,由于融资的发起者并不会最终持有资产到期,而是会采用分层技术等手段,提炼出不同等级的资产进行证券化,这无疑降低了最初投资者的风险,而在系统风险不出现的情况下,市场会将风险和收益分配到不同偏好的投资人,当然发起分销模式也增加了不稳定性,这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得到了广泛的反思。
总体上看,非银行中介网络的快速发展有其内在因素,而这些因素与外部需求的结合促成了新的金融结构的浮现。
四、宏观实证研究
(一)变量的选择
1.被解释变量
金融结构(STRUC),本文是指非银行中介网络资产与金融业总资产的比值。非银行中介网络资产从资金运用方计算,包括:(1)金融中介表外资产,主要构成是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票据,这些都是商业银行等中介从事的非信贷类融资活动,其典型特征是中介作为融资网络的一个环节,但并不直接持有信用资产;(2)中介持有的债券托管量,主要是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和基金公司等持有的债券,这部分企业融资本质上是借助市场由金融中介提供资金,从融资角度与信贷的差别要远小于本来意义上的直接融资;(3)中介持有的股票市值,主要是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和基金公司等机构持有的股票市值,在我国中介持有的股票市值占比很低,这也反映了专业化程度较低的现状。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内涵的一致性,金融业总资产是从资金提供方计算的,由银行业资产、债券市场市值和股票市场市值组成,并剔除了重复部分。其中,银行业资产用本外币存款度量,债券市场市值中剔除了银行业持有的部分,股票市场市值采用的是企业和个人直接持有的流通市值。
2.解释变量
(1)金融相关比率(FIR)。
金融相关比率采用的是经典定义,即金融业总资产与GDP的比值,用来表示金融发展水平。
(2)金融政策(CBA)。
采用中央银行资产占金融业总资产比例的指标衡量中央银行活动,进而估量对中介和市场发展的影响。
(3)同业资产比率(IBA)。
用存款类金融机构对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和对其他金融机构债权和占金融业总资产比率来衡量同业活动的发展。
(4)债市活跃度(DMA)。
用债券市场回购交易量和现券交易量的总和与债市托管量的比值来衡量债券市场的活跃程度。
(5)股市活跃度(STMA)。
用股票市场成交量与股票市场市值的比值来衡量股票市场的活跃程度。
(二)数据来源及处理
本文选取的样本区间为2002―2012年的季度数据,共44组。数据整理自Wind数据库、人民银行及中债公司公开的报告和报表。在实证过程中发现,FIR具有显著季节性,本文用X12法对FIR序列进行季节调整,季节调整后序列用FIR_SA表示季节性消除。对所有变量做对数处理,前面加“L”表示。
(三)实证检验与分析
1.平稳性检验
ADF检验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各变量非平稳,但一阶差分平稳,因此,各变量为一阶单整时间序列,满足协整的必要条件,如表1所示。
2.协整检验
本文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方法对六个变量进行协整关系检验。本文根据SC信息准则和AIC信息准则这两个指标来选择滞后阶数,同时对于相差不多的SC和AIC值来说,要选择较小的滞后期,以防止自由度的减少,从而影响模型参数估计的有效性。通过几次试验发现,随着滞后阶数的增加,SC和AIC的值变化不大,故本文的VAR模型选择最优滞后期为2。
由于六个变量均为I(1)序列,可以建立协整模型。根据初始数据形态,序列数据空间中没有确定的线性趋势,协整方程中有截距项,但无趋势项,最终的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λtrace统计量检验结果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六个变量间存在协整关系。进一步建立协整方程式,参数估计如表3所示。
LSTRUCt=-409+095LFIR_SAt+070LCBAt+053LIBAt+033LDMAt-008LSTMAt+ecmt(4)
由协整方程式可以看出,金融相关比率对非银行金融结构影响最大且为正,中央银行资产和银行同业资产比率对金融结构影响次之且为正,债券市场活跃度对金融结构影响显著,股市活跃度对金融结构影响较小。
根据上文分析,基于VAR(2)模型,对六个变量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从表4中可以看出,在非银行金融结构方程中,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单个变量LCBA、LIBA、LDMA和LSTMA分别是STRUC的Granger成因,虽然LFIR_SA作为单个变量不是STRUC的Granger成因,但是联合检验结果拒绝原假设,因此,可以将FIR_SA、CBA、IBA、DMA和STMA作为STRUC的内生变量进行研究。
4.进一步分析
实证结果表明,金融发展水平(以金融深化程度衡量)对非银行中介网络的发展具有最为重要的影响,这也与目前对各主要经济体的金融体系演化观察相一致。伴随着金融深化与专业分工,传统的中介职能正在迅速分离重组,并产生了大量创新的产品和模式,这些活动的链式交叉特征以及对市场的充分运用,使非银行中介网络得以形成并快速扩张。传统的银行信贷和股票市场融资仍然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但非银行中介网络代表了金融体系演化的方向和趋势,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金融体系演化内生性的命题。
金融政策和银行间市场对非银行中介网络发展影响显著。一方面,非银行中介类金融活动大多数与金融创新密不可分,天然具有规避政策风险的性质;另一方面,我国银行间市场是金融结构调整的前沿,其培育主要由中央银行推动,流动性供给和金融工具设计都是来自中央银行,所以,中央银行行为最能体现在金融结构的变动中。银行间债券市场已经成为最重要的债券交易平台,目前信贷在社会融资规模中占比持续下降,该市场的活跃是关键因素。同业业务也是能够说明我国金融体系演化的一个重要构成,为充分运用资产,商业银行开展了大量同业业务,银证、银信和银保的大量合作也体现了在分业交叉地带协作与融合的发展需求。另外,股市影响很小,这主要和我国股票市场近年来的发展缓慢有关,更多的非银行中介活动实际上产生于商业银行内部和银行间市场。
银行公益活动总结范文5
关键词:上市银行企业社会责任;财务绩效;相关性
1 企业社会责任的计量和企业价值的计量
1.1 企业社会责任(CSR)的计量
目前我国上市银行社会责任信息主要来自上市银行年度报告及社会责任报告,而内容分析法正是客观、系统、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地对企业的文件或者报告进行的描述与分析,从而评价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企业社会责任的计量方法还有声誉指数法,是指向被调查人发放调查问卷以考察他们对不同公司的评价,但是这种方法的主观性太强。由此可见,内容分析法是一种相对客观且较为简便的方法,鉴于此,本文选择选用内容分析法来计量上市银行的企业社会责任。
1979年,Abbott和Monsen提出,用于企业社会责任内容分析的指标,即企业社会责任所涉及的范围应该包括:环境问题、对雇员平等的机会、人力资源、社区参与、产品安全与质量、其他因素等六个大的类别,这六大类共含有28种CSR活动。2007年,朱文忠提出,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按对象大致可以归纳为五大类型:对公众的社会责任、对客户的社会责任、对员工(管理层和职工)的社会责任、对供应商和小型竞争者,以及对投资者(所有权人和债权人)的社会责任[1]。2007年,贾玉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商业银行应同时确保金融安全,对全社会政治经济承担相应责任。2009年,华立群和朱蓓[2]在采用利益相关者模型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银行业特点,建立了员工、股东、顾客、政府、竞争者和社会六个一级指标,并进一步细化为一系列的二级指标,采用层级分析法计算每个指标权重,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相对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分析我国银行业的具体情况,并借鉴国内外专家学者对CSR内容的界定,作者认为CSR范畴应包括6大类,32小类活动,分别为:环境类(对污染行业的贷款限制,对环保产业的信贷支持,绿色办公,参与环保活动,绿色金融)、员工类(员工的健康和安全,职业培训及职业发展,性别、民族、平等,员工收入提高率,工资及福利率)、社区类(关注文化教育等民生产业,助学贷款开展与扶贫助教情况,帮助弱势群体、扶贫济困,社区服务及志愿者活动及金融知识普及,关注就业、失业或创业,公益事业投入比)、客户类(保护客户信息安全,服务效率与质量,产品创新,业务创新,客户反馈)、股东类(风险管理体系及内部审计体系建设,及时、真实披露信息,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资本回报率)、政府类(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对惠民项目的支持,对农业的信贷支持,对欠发达地区的信贷支持,合规经营,税收比率)。
其中7项定量指标值可以通过银行年报直接得到或根据年报披露的数据按照公式计算得出。对25项定性指标值,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以各银行年报及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作为内容分析的来源。李正(2006)[3]在研究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相关性时即使用分数度量商业银行承担社会责任的多寡。本文在此借鉴:如果上市银行在其年报或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描述性的披露了一项与某一指标相关的内容,则计1分;若有相应的数额披露,则再计1分;若没有关于该项指标的任何披露,则该项指标记0分。从而可得到32评价指标的相应分数或数值,该方法可视为一种改进的内容分析法。
通过上述方法得到的各上市银行CSR的原始度量分数,由于各项指标具有不同的量纲单位,因此要对各原始度量值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本文采用的是均值化方法:
其中,Si为第i项指标的原始分数,Si为第i项指标的均值,Si*为无量纲化后第i项指标的最终分值。对于逆指标(不良贷款率),该项指标符号取负号。
通过这种方法进行无量纲化后,得到的各指标分值为相对分值,即各指标相对于平均水平的分值,且最终得出的指标分值(除逆指标外)均为正值。这种无量纲化方法在消除量纲和数量级影响的同时,保留了各变量取值差异程度上的信息,同时解决了变量变异程度信息的保留与数据的可比性两个问题[4]。
本文采用专家打分法确定平均判断矩阵。计算所收集到的每一比较矩阵的每一项目所得分数的几何平均值,将此平均值作为比较矩阵的标准值,从而得到平均的判断矩阵。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相对权重求出整个上市银行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里所有指标的权重。下列矩阵列举出的是计算出的各利益相关者权重,按上述方法求出所有指标的权重,并且都通过了一致性检验。从左至右的权重分别代表政府、客户、环境、股东、社区、员工。
根据无量纲化后的分值,利用计算出的权重按下列公式求出各上市银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总分值:
其中,Si*是第i项指标分值,Xi是第i项指标对上一级指标的权重,Yi是其上一指标对更上一级指标的权重,以此类推,W是第i项指标所属一级指标对目标层的权重,CSR为一家上市银行企业社会责任绩效的总分值。
1.2 财务绩效的计量
本文采用净资产收益率(Return on Equity, ROE)作为度量商业银行财务绩效的指标。
ROE=净利润/净资产
2 理论基础与假说发展
Freeman在其1984年出版的《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管理的分析方法》中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该理论是指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为综合平衡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而进行的管理活动。在其后来的研究里也发现,较长时期内良好的社会业绩使企业不仅能够符合商业法规的要求而且使得企业业绩与社会责任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
国外一些学者从以下几个角度研究了企业社会责任活动与财务业绩的相关性,如CSR与净资产收益率(ROE)、CSR与资产净利率(ROA)等的相关性问题。沈洪涛在2005年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发现:截至2001年,研究CSR与财务绩效的相关实证文献有122篇,而且这些研究得出的结果是不一致的,即企业社会责任活动与财务业绩的正相关关系和负相关关系都存在。
迄今为止有关CSR与财务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仍未取得一致的结论。本文根据多数研究者得出的成果提出假设:上市银行的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正相关。
3 实证研究
3.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作者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以及深圳交易所网站检索了2011年上市银行公开披露的年报及社会责任报告,总样本为16家银行。计算出财务绩效的数据和企业社会责任的数据。
3.2 相关性分析
将上市银行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进行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见表1:
注:**表示相关性在0.01的水平上显著。
从表1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上市银行企业社会责任与其财务绩效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3.3 检验模型
1981年,Trotman和Bradley研究指出,当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时,规模较大的企业承受较多的社会关注,同时承担着更多的社会责任。我国企业性质的特殊性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也有很大影响。因此,本文把企业社会责任得分CSR
作为自变量,财务绩效(ROE)作为因变量,同时引入三个控制变量:企业规模、企业性质和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模型(1)使用2011年的数据,用来检验假设,模型如下:
(1)
CSRi,t表示企业社会责任得分,是模型(1)的因变量。ROEi,t是财务绩效,是模型(1)的研究变量。lnasseti,t是总资产的自然对数值,用来表示公司规模。lnasseti,t用来控制规模因素对财务绩效的影响。guoki,t代表国有股比率。
根据以往的研究文献,企业从事社会责任活动受到企业规模、资产负债率、前一年度的盈利能力和公司治理因素等多个因素的影响,据此构建了模型(2):
(2)
模型中各变量的含义见表2。
3.4 检验结果及分析
表3是上市银行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影响的检验结果。模型(1)中的自变量上市银行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因素的总体解释度达75.2%,模型的显著性好。检验结果显示,银行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的影响为正,从t值和p值来看该影响显著,这支持了本文的假设。资产规模与财务绩效也成正相关,影响较为显著。银行的企业性质对财务绩效的影响为负,影响的显著性较低,系数为-0.029。银行的负债比率对财务绩效的的影响为负,但因p值较高,故这种负面影响并不显著。
从表4可以看出,模型(2)中的自变量财务绩效对上市银行承担社会责任的影响因素的总体解释度达77.2%,模型的显著性好。模型(1)的结果表明,上市的财务绩效、负债比率对银行承担社会责任活动有显著的正的影响,这支持了本文的假设;银行是否国有控股也对其承担社会责任正相关,且显著性较好,说明国有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相比非国有银行来说较好;银行的规模与社会责任的承担呈反相关,但是显著性低;前一期的财务绩效对银行本期的社会责任反向影响,但从其p值来看,这种影响并不显著。
综上所述,回归检验结果支持了本文的研究假设,上市银行企业社会责任与其财务绩效呈正相关,并且相互影响。同时,银行的资产规模和银行的企业性质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活动也有相关性。
4 对策建议
加强上市银行的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与上市银行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从实证的结果可以看出,上市银行承担CSR的情况越好,财务绩效越好。这种对上市银行的经济效益和自身发展的促进作用使得银行更有动力去履行社会责任。因此银行首先应当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将社会责任的理念深入到经营活动全过程和员工的思想意识中,从员工到企业都能更好地承担企业社会责任。
建立和完善上市银行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和评价机制。由于我国目前尚没有统一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标准和专业的评价机构,对CSR的研究尚完全依赖于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和年度报告。我国上市银行披露CSR报告的时间较短、经验不足。这些不足不仅使报告本身存在很多问题,还会影响社会公众对其了解和监督,进而影响银行的积极性。因此,我国上市银行应当借鉴国外银行的先进经验,建立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机制,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完整性、客观性和可监督性,使之更好地反映出各个银行综合履行效果,从而更好地指导银行业最大程度地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 朱文忠.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基本内涵与做法[J].金融与经济,2007(04):88-90.
[2] 华立群,朱蓓.中国银行业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南方金融,2009,(2):26~29.
银行公益活动总结范文6
【关键词】商业银行;资金流;评价与分析
一、商业银行资金流管理内涵
商业银行是指依照《商业银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设立的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的企业法人。商业银行与一般的企业不同,其经营对象不是普通商品,而是货币、资金:商业银行业务活动的范围不是生产流通领域,而是货币信用领域;商业银行不是直接从事商品生产和流通的企业,而是为从事商品生产和流通的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企业。商业银行又是特殊的银行,首先在经营性质和经营目标上。商业银行以盈利为目的,在经营过程中讲求营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原则;其次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广泛,功能齐全、综合性强,尤其是商业银行能够经营活期存款业务,它可以借助于支票及转账结算制度创造存款货币,使其具有信用创造的功能。
商业银行是一个以资金运作来获取收益的金融机构,它通过吸收储蓄存款、对公存款、进行同业拆借以及接纳股东的资本金等方式获得资金来源,通过贷款、购买债券、上存资金等方式运用资金。获取收益。商业银行各种不同渠道、不同方式的资金来源与各种不同渠道、不同方式的资金运用,交互在一起,构成一个资金流动过程,资金流管理是利用商业银行资金流动的特性把经营业务、经营部门以及资金流动的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分析资金在商业银行的动态流动过程中成本、收益、特性和风险的变化对商业银行总体效益的影响。以此来描述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资金流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的发展。商业银行资金流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管理具体内容如下:
(一)资金的筹集
这相当于资金运动的起点,商业银行通过一定的资金来源渠道。采用不同的筹资方式,筹集经营所需要的资金。在筹集资金的时候,应当根据商业银行资金需求量和筹集的可能性,合理确定资金的需要量。注意适量性和适时性,从而节约资金和提高资金效益。商业银行资金来源主要包括存款、借人款和银行资本等。
(二)资金的运用与回收
商业银行运用其吸收的资金,从事各种信用活动,以获取利润。主要包括放款业务和投资业务两大类。商业银行在经营资产业务、负债业务的同时,还利用其在机构、技术、资金、信誉和住处等方面的优势,提供一些服务性的业务与之配合。如:结算业务、信托业务等。
(三)资金的分配
将商业银行所取得的收入进行分配,一部分资金用于补偿经营中的资金费用,支付筹集资金的成本和支付职工的劳动报酬等。另一部分资金则用于股东的分红等。
(四)资金计划管理和效益评估
商业银行经营对象是货币、资金,商业银行业务活动的范围是货币信用领域,是为从事商品生产和流通的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企业。同时,商业银行以盈利为目的,在经营过程中讲求营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原则。
二、商业银行资金流管理的特点
商业银行资金流管理要发挥效益,必须结合商业银行资金流的性质,全面地反映了商业银行动态经营的过程。
(一)系统平衡性
商业银行资金流系统把经营机构、经营业务和资金流动的其他过程有机的联系起来。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分析资金在商业银行经营中的流动过程,能全面反映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商业银行资金的流动过程是从负债业务(资金获取)开始,汇聚成一些中间环节,这些环节是连接各种业务和下属经营机构的纽带,然后流向各种有息和无息资产等资金运用环节,最后通过资金运用获得收入。资金在流动过程中其规模、成本、收益满足一定的平衡关系。通过这些平衡关系可以对银行资金的流失、成本变化以及经营过程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
(二)动态开放性
商业银行资金流入不同的机构所花费的成本不同、所收到的效益也不同;资金流入不同的环节所带来的风险不同;相同的资金获取规模,不同的机构所支付的成本不同等等。因此,通过这些动态变化的分析可以对机构、业务的经营状况进行总体评价,不同经营机构、不同经营业务的差异进行诊断。随着经营业务的增加和经营机构的调整,商业银行资金流系统随时可以进行重新构造,并且根据新的资金流变化对各个环节的量、本、利进行分析。特别是随着经营理念的变化和市场需求的增强,新兴的中间业务将蓬勃发展,它的收入将是商业银行主要利润增长点之一。
(三)总体性
资金流系统是商业银行经营状况的总体表现,它通过分析银行日常经营中资金流动到每一个环节对机构、业务的影响,从而达到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进行分析、评价和诊断。业务环节的量、本、利变化将影响系统其他环节的资金流变化。机构环节的调整也将影响其他环节的资金流变化。因此,基于资金流系统的经营状况分析是从总体上研究商业银行的经营特征和经营差异。
从资金流管理的内涵和特点可以看到,资金流管理把商业银行复杂的经营过程统一纳入到一个网络平台上进行分析。它从系统的角度研究商业银行经营状况的总体表现。它通过资金流动的平衡关系和资金价值的不同体现,来描述商业银行不同经营机构、经营业务的经营差异。它利用时间序列和资金流动的动态性,分析影响商业银行经营状况的主要原因。
三、商业银行资金流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根据商业银行资金流管理的特点,遵循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导向性、层次性、从简性、可测性、独立性设计原则。使评价指标要能够充分体现商业银行资金流管理的内涵与特征,指标设计精练,易于操作,指标体系层次分明。简明扼要,实现对商业银行资金流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评价。
基于以上的认识,笔者认为,商业银行资金流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从资金来源充足性,资金运用合理性,资金流动性。资金使用效率四个方面来构建指标体系,每一方面又由若干相对独立的表征某一侧面的指标构成。
(一)资金来源充足性指标
商业银行资金是渠道运作的血液,资金流管理不善。渠道运作必然陷于困顿。所以必须保证资金来源充足,可用存款增长率和自有资本充足率指标衡量。
(二)资金运用合理性指标
由于银行经营是在一个不确定的、变化多端的环境中进行的,资金运用不合理对其资产经营有一定的影响。保证资产收益的安全与稳定,使其健康安全的发展。这不仅是商业银行本身发展的要求,而且还是社会对在经济领域中重要地位的商业银行的客观要求,也是商业银行社会责任、优良的社会形象的体现。可用存贷比、利息收支率差额、收益基础指标衡量。
(三)资金流动性指标
保持流动性对商业银行来说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商业银行在经营中面临着负债和资产的不稳定性,一旦商业银行的本金、利息收回额与其准备金额之和不能应付客户提存与贷款需
求及银行本身需求时,便出现了流动性危机。流动性危机将严重损害商业银行的信誉,影响其业务量并增加经营成本,妨碍其进一步发展。由此可见,商业银行在经营中必须注意保持良好的流动性。可用借入资金与资产总额之比、净贷款与资产总额之比、现金同业存款与资产总额之比指标衡量。
(四)资金使用效率指标
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资金。结算和创造信用的特殊企业,在业务活动的过程中,其最基本的、首要的动机和目标是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商业银行的一切经营活动,包括如何设立分支机构。开发何种新的金融产品,提高何种金融服务,建立什么样的债券组合等均要服从这一目标。可用存款利率增长率、贷款利率增长率、资产利用率指标衡量。商业银行资金流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四、商业银行资金流管理综合评价方法
在建立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还必须解决评价指标综合评价的问题。由于评价指标的量纲不一致,每个指标对评价总目标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所以必须进行多指标综合评分,才能计算出综合评价结果。可选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进行评价。具体步骤如下:
(一)同度量处理
为统一各指标量纲与缩小指标问的数量级差异,需对商业银行资金流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四类指标中的二级指标进行同度量处理。可采用极差标准化法,公式如下:
式中:X为处理前指标的值;X'为标准化后指标的值;Xm为该指标的目标值。
(二)确定指标权重
权重确定方法可以分为主观赋权方法与客观赋权方法两大类。所谓主观赋权法就是人为地凭经验确定权重,如专家打分法(Delphi)、层次分析法(AHP);客观赋权法则依据评价对象各指标数据,按照某个计算准则得出各评价指标权重。客观赋权法可以减小主观影响,得到客观而有说服力的权重结果。主观赋权法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切合实际的判断,二者结合将有助于得出更加准确的结果。
(三)综合汇总
银行公益活动总结范文7
关键词:上市银行 资本充足率 信用风险 银行绩效
2004年我国颁布实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该办法对商业银行资本提出了明确要求(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核心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4%),体现了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监管与国际银行业资本监管标准的进一步接轨。资本充足率要求是为了保证银行业的稳定性,当银行面临偿付性危机时,能有足够的资本来缓冲其风险。那么,监管部门的资本要求有没有对商业银行的风险行为产生实质性影响?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程度与其信用风险、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如何?本文试图对此进行实证分析。
一、文献回顾
(一)国外文献 Santos(1999)指出,当资本要求提高时,银行会根据自有资本的融资成本和机会成本调整企业融资的合约,这样的调整会使得工商企业降低经营风险,反过来也降低了银行由于资不抵债而倒闭的风险。Milne &
Whalley(2001)的研究表明,资本充足率要求对于银行行为是有效的约束,可以减少银行的冒险动机以及失败的频率;Ashcraft(2001)认为资本充足率要求从提高资本比率和降低银行经理人风险活动两方面减少了银行失败的机率。预期收入效应则认为,资本监管会刺激银行追求更高的风险,银行有可能在新的资产组合中增加更多的风险项目来弥补由于资本充足率限制而带来的效用损失。Furlong
& Keeley (1989)、 Shrieve & Dahl (1992)的研究均得出类似的结论。而Leaven & Levine(2006)对世界范围内48个国家的300家银行的研究发现,资本充足性监管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几乎没有什么影响;Rime(2001)对瑞士银行数据的分析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
(二)国内文献
我国学者吴栋、周建平(2006)研究发现,资本监管要求虽然对银行资本变动有正向影响效果,但是在统计上并不显著;王晓龙、周好文(2007)的研究结果表明,资本充足率变动与银行风险承担之间均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朱建武(2006)认为,监管压力并没有对我国中小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调整和资产风险调整产生正向影响。周文(2007)的研究表明,银行面临的监管压力对风险水平具有显著的正面效应。而杨城(2005)和孔德兰、董金(2008)的研究则表明,提高资本充足率反而会增加银行的信用风险。根据风险理论,高风险则高收益,低风险则低报酬。既然对商业银行资本监管的要求是为了缓冲银行风险,那么从理论上来看,资本要求必然会影响银行的收益。然而,理论界对资本要求与银行业绩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少。秦宛顺和欧阳俊(2001)认为中国的商业银行事实上受到国家的完全保险,因此自有资本多寡并不会影响银行资产与负债决策,也就不会影响银行绩效。许定等(2004)通过变分法和微分分析表明,提高资本充足率要求将增加商业银行的边际利润。但这些研究更多的是进行理论上的分析,研究结论缺少实证支持。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资本的多少决定了银行的实力和支付、清偿能力,不仅可以保证银行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而且可以应付偶发性资金短缺,维持银行的稳健经营。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能够约束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较高的资本充足程度是社会公众存款资产安全的保证,是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屏障。因此,资本充足程度的提高将会导致商业银行风险的降低。由此,得出本文的假设1。
假设1: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程度越高,其信用风险越小
商业银行的资本包括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核心资本是商业银行资本中最稳定、质量最高的部分,银行可以永久性占用。增加银行核心资本可以通过发行普通股、增加留存收益来实现。由于发行新股程序复杂,资本成本较高且会损害老股东利益,通过留存收益增加核心资本是商业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的有效途径和长效机制。而要提高留存收益,首先必须提高银行的盈利水平。因此,为提高资本充足程度,商业银行将采取各种措施,不断扩大盈利空间,加强管理,以创造更多的利润来充实核心资本。同时,资本充足程度的提高还有利于商业银行市场声誉的提升,增强公众信心,从而能吸引更多优质客户,提高其经营绩效。由此,得出本文的假设2。
假设2: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程度越高,其经营绩效越好
(二)样本选取 本文以沪深两市上市银行2006-2009年数据为研究样本(2006年8家上市银行,2007-2009年14家上市银行),数据来自上市银行各年的年度报告。为增加样本观察值的数量,提高分析的精度,在回归分析时采用横截面和时间序列的混合数据。
(三)变量定义与模型构建 本文借鉴Salasa & Saurina (2002);Barth, Caprio & Levine
(2004);杨城(2005);孔德兰、董金(2008)等的方法,以不良贷款率作为衡量银行信用风险的变量,按“五级分类”口径。在各类文献中用来衡量企业绩效的指标并不统一,通常有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每股利润等。有学者认为,有些上市公司为迎合监管部门的规定,对净资产收益率存在着大量的利润操纵行为(陈小悦等,2001),所以,较多文献采用总资产收益率作为衡量公司业绩的变量。本文为了更全面地说明问题,分别采用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指标作为银行绩效的变量,建立模型。总资产收益率是银行的净利润与资产总额之间的比率,反映的是总资产的获利能力;净资产收益率是银行的净利润与股东权益之间的比率,反映的是所有者投入资本的获利能力。这两个指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银行的获利水平,也是银行资金运用效率和财务管理能力的综合体现。本文以控股股东性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前三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作为衡量银行治理结构的变量。其中控股股东性质为虚拟变量,当控股股东是国有股时其为1;当控股股东为非国有股时其为0。银行规模用总资产的自然对数表示,银行资本结构以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指标表示。各指标的符号和含义如表(1)所示。本文构建两个模型。模型1研究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程度与银行信用风险之间的关系,用于检验假设1;模型2研究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程度与银行绩效之间的关系,用于检验假设2。模型1和模型2中的资本充足程度分别用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表示。模型2中的业绩变量分别用总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衡量。
模型 1 中,被解释变量为不良贷款率(NPL),用来衡量银行信用风险;解释变量为资本充足程度变量(DCA),分别用资本充足率(CAR)和核心资本充足率(CCAR)表示;银行业绩(ROA)、公司规模(LNA)、控股股东性质(OWN)、控股股东持股比例(TOP1)、前三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TOP3)、资产负债率(LEV)为控制变量。
模型 2 中,被解释变量为银行绩效变量(PERF),分别用总资产收益率(ROA)和净资产收益率(ROE)表示;解释变量为资本充足程度变量(DCA),分别用资本充足率(CAR)和核心资本充足率(CCAR)表示;公司规模(LNA)、控股股东性质(OWN)、控股股东持股比例(TOP1)、前三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TOP3)、资产负债率(LEV)为控制变量。
三、实证检验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表(2)的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平均值12.28%,核心资本充足率平均值9.65%。就全部样本的平均值而言,资本充足程度已达到资本充足率不低于8%,核心资本充足率不低于4%的监管要求。但是,各样本之间资本充足程度的标准差较大,资本充足率的最小值仅3.71%,核心资本充足率的最小值仅3.68%。各样本不良贷款率相差悬殊,其最高值7.99%,最低值0.36%,平均值1.31%。总资产收益率的平均值0.98%,净资产收益率的平均值为4.96%,资产负债率平均为94.24%。总体而言,上市银行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较高,平均为27.29%,但各样本间存在较大差异,最低为5.9%,最高为67.53%。从不同年份看表(3),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在2006年较低,到2007年有了显著提高,但2008年和2009年则又表现出下降的趋势,这可能和我国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要求的期限有关(《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规定,2007年之前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必须达到规定标准)。各年不良贷款率递减的趋势表明,上市银行的资产质量显著改善。表(4)显示,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程度、不良贷款比率因控股股东性质不同而存在差异。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平均值由高到低的排序是国家股、境外法人股、流通H股、国有法人股、流通A股,不良贷款比率由高到低的排序是境外法人股、国家股、国有法人股、流通H股、流通A股。
(二)回归分析
模型1和模型2的回归分析结果如下:(1)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程度与其信用风险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模型1的回归结果表(5)表明,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对不良贷款率的影响方向不一,资本充足率对不良贷款率具有负向影响,而核心资本充足率对不良贷款率具有正向影响。由于以上结果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因而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本文的假设1不成立。(2)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程度与其经营绩效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表(6)(模型2的回归结果)显示,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与总资产报酬率之间是负相关关系,但相关性不显著;表(7)(模型2的回归结果)表明,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与净资产收益率之间是正相关关系,但相关性不显著。换言之,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程度对银行绩效没有显著影响,本文的假设2不成立。(3)商业银行总资产收益率与信用风险显著负相关。表(5)显示,无论以资本充足率作为解释变量,还是以核心资本充足率作为解释变量,总资产收益率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即提高总资产收益率能够显著降低不良贷款率。(4)银行治理变量对上市银行信用风险具有显著影响,但对银行绩效的影响不显著。模型1的回归结果表(5)表明,控股股东是否是国家股显著影响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前三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与不良贷款率显著正相关,即前三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不良贷款率越高。模型2的回归结果表(6)、表(7)显示,控股股东性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前三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对总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均无显著影响。(5)资产规模、资产负债率显著影响银行绩效。表(6)显示,银行资产规模与总资产报酬率之间存在显著正向关系,即随着银行规模的扩大,总资产报酬率呈上升趋势;银行的资产负债率显著影响总资产报酬率,资产负债率越高,总资产报酬率越小。
四、结论
本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程度与其信用风险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资本充足程度对上市银行绩效没有显著影响。上市银行信用风险受总资产收益率和银行治理结构的显著影响,总资产收益率对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提高总资产收益率能显著降低不良贷款率;控股股东性质显著影响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前三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不良贷款率显著正相关,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不良贷款率也越高。资本充足程度的高低并没有影响上市银行的决策行为,没有对银行信用风险和经营绩效产生影响。
参考文献:
银行公益活动总结范文8
(一)风险的含义
目前在风险管理中普遍采用的风险定义是;风险是指损失产生的不确定性。它包含了损失与不确定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正是由于人们难以确定何时、何地、何种程度的潜在损失,这便构成了一种风险。其所致的结果有损失的一面亦有盈利的一面,损失带给人们的是恐惧和失败,盈利面带给人们的是希望和成功。同时“主观说”所指的风险是关于损失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的范围包括发生与否不确定,发生时间不确是,发生状况不确定和发生结果不确定。“客观说”认为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事物,是可用定量的手段加以衡量的,并且在同样情况下对所有人都相同。
(二)商业银行风险及信贷风险的含义
商业银行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过程中,由于事前无法预料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商业银行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产生偏差,从而有蒙受经济损失或获取额外收益的可能性。商业银行风险的涵义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1)商业银行风险的承担者是与其经济活动有关的经济实体,如居民、企业、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以及政府等;
(2)商业银行风险与其收益是成正比例的,风险愈高,蒙受经济损失的概率愈大,但获得超额利润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
(3)商业银行风险可以与经营过程中的各种复杂因素相互作用,使经济系统形成一种自我调节和自我平衡的机制。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是指其所致的结果有损失的一面,也有盈利的一面:狭义的是指其所致的结果只有损失的一面,这正是人们通常所认为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本文所研究的也正是这种狭义的信贷风险。本文所研究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因子(利率和汇率)的不利变化或由于交易对手违约而导致的信贷资产价值的损失,因为产生信贷风险的原因不同把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区分为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商业银行信贷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因子的不利变化而导致的信贷资产价值损失的大小,其市场因子主要有利率和汇率:而商业银行信贷信用风险是指由于交易对手违约而带来信贷资产价值的损失,银行从诞生起就一直面对信贷的信用风险。
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成因分析
商业银行信贷主体和信贷主体目标是纷繁复杂、多种多样的。这些多样的追求目标有些是共容的,而在很多情况下,不同的主体目标则相互矛盾,甚至互相冲突,体现出排他胜,借款人与商业银行的这些信贷目标往往是不能同时满足的。高的贷款利率意味这商业银行收益的增加,也意味着借款人经营压力的增加;而借款人对超额经营利润的追寻表示他们有承担更多风险的倾向—因为往往高收益与高风险是联系在一起的,这种倾向则会降低贷款资金和银行利益的安全性。对排它性信贷目标的追逐过程就是商业银行和借款人利益的相互较量的过程,信贷道德风险也就在这个过程中形成或提高了。
首先,信息不对称虽然不是引起道德风险的唯一原因,但确实客观存在的事实。信贷业务中的主体,作为经济活动的参与者,都具有“经济人”的特征。主观为己的“经济人”在追求“个人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下会产生扫除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尽在()
阻碍利益扩大的障碍的动机。一旦客观存在的规则和道德原则对个体利益的最大化形成约束,“经济人”就会产生冲破这些束缚的冲动,增加自身不道德行为发生的概率。
其次,任何规范、程序、制度都是不尽善尽美,无懈可击的,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也不例外。即便不违反相关的规章制度,为使自己在信贷目标搏弈中处于优势,信贷主体会充分利用规章制度的空缺和漏洞,为自己争取更大的利益。
三、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现状及防范控制策略
(一)市场约束是通过影响银行的成本和收益,从而影响银行的利润率而发生作用的。因此,加强银行业市场约束最为核心的条件是银行要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并能够自主经营。而要促使我国银行真正成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营主体,其治本之道是改革银行的法人治理结构。首先,要建立人格化的产权主体来行使完整意义的所有权,并根据市场化盈利经营的要求选择和监督经理层。要建立对经理层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同时降低政府对商业银行的行政干预等非市场化、非透明的方式影响银行的经营行为。其次,在股权结构方面,要通过股权的多元化促进产权边界清晰,通过引入有丰富管理经验的战略机构投资者,从而推进银行股权的适度多元化。
(二)要发挥市场约束的转贴于()
作用,需要构建和培育一个完整、统一、开放的金融市场体系和一个完善的金融市场运行机制。首先,要求金融市场的交易行为、方式、价格均为规范和公开的,价格一利率能够自由变动,不受政府管制,能够对资金供求状况作出灵活的反应;其次,要求市场不是垄断的,具有竞争机制,使市场主体进行公平、正当的竞争;三是要求市场资源都具有充分的流动性,市场主体能够按照一定的规范和准则自由进入或退出市场。
银行公益活动总结范文9
笔者认为集团母子公司财务控制系统是由财务人员控制系统、财务制度控制系统、财务目标控制系统和财务信息控制系统等构建成的有机整体。
一、财务人员控制系统
提高集团母子公司财务控制效率的有效途径是通过对子公司财务人员的控制,加强财务监控,母公司对子公司财务人员的控制通常可采取三种方式:
(一)委派制。子公司的财务负责人由母公司直接委派,子公司的财务人员列为母公司财务部门的编制人员,子公司的财务机构作为母公司财务部门的派出机构,负责子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参与子公司的经营决策,严格执行母公司财务制度,并接受母公司的考评。
(二)指导制。子公司的财务负责人由子公司总经理提名,由子公司董事会聘任或解聘。母公司只能通过子公司股东会、董事会影响子公司财务负责人的产生。同时,母公司财务部门只能对子公司财务部门进行业务上的指导,无权对子公司财务部门命令。
(三)监督制。子公司在决定自身财务部门的设置上有很大的自,母公司基本不干预。但母公司向子公司派出财务总监或财务监事,负责监督子公司的财务活动。
上述三种方式具有共同点,即母公司都必须向子公司委派财务负责人,我们称之为财务总监制度。财务总监有两种职权:享有对子公司财务计划制订的参与权,财务计划执行的监督权;对重大财务事项,财务总监与总经理或董事长共享签字权,并承担保证财务信息真实可靠等责任。
二、财务制度控制系统
以财务权力和责任为核心的内部财务制度是集团公司开展财务活动的行为准则,也是集团公司实行科学财务管理的前提条件。
关于财务制度的基础构成,此处不再详细阐述,需要注意的是:
集团公司内部各层次的财务制度均应重点突出公司权力机构(股东会)、决策机构(董事会)、执行机构(经理层)和财务管理部门四层次的财务权限和责任,包括他们各自在筹资决策、投资决策、收益分配决策等各项财务活动中的权限和责任,以实现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化和程序化。
三、财务目标控制系统
为实现集团公司整体的财务目标,必须建立自上而下的财务目标控制系统,包括:
(一)财务目标评价系统
财务目标评价系统,是以母公司财务目标为基础制定的母子公司财务评价体系。围绕集团公司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理财目标,应建立以评价获利能力为主体,评价偿债能力、资产营运效率和发展能力为辅助的财务目标评价系统。集团母公司的财务目标确定后,便可按照目标管理的办法,将总体目标层层分解到各子公司,实行层层目标控制,以确保集团公司整体目标的实现。
(二)资金控制系统
包括现金控制系统、筹资控制系统和投资控制系统等内容。
1.现金控制系统。对大中型企业集团而言,设立内部银行是集团母子公司实施现金控制的有效手段。内部银行是集团公司借用商业银行的结算、信贷和利率等杠杆而设立的集团母公司财务部门的内部资金管理机构。它是内部结算中心、内部信贷中心、内部资金调剂中心、内部信息反馈中心的复合体。通过其自身的业务活动向有关方面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在内部银行制度下,每个受控的子公司都在内部银行开设账户,其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切交易,通过内部银行办理结算,以监督资金流向。各子公司只保留一个费用支付账户;内部银行根据母公司为各子公司核定的资金额度,结合实际需要发放贷款,并对各单位定额内和超定额使用资金实行差别利率计算利息;母子公司间的资金余缺统一由内部银行进行有偿调剂和调度,把闲置现金余额降到最低限度。
2.筹资控制系统。在集权管理模式下,母公司和各子公司的对外筹资,由内部银行统一对外筹措,各子公司无权对外筹资;在分权管理模式下,子公司可在授权范围内对外筹资,但必须把筹集的资金统一存人内部银行。筹资控制系统的重点是借款控制,包括借款审批程序控制、借款总量控制和负债比率控制。
3.投资控制系统。在不同管理模式下的投资控制系统与借款控制系统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它包含的内容除了投资项目审批程序控制和投资总量控制外,还包括投资方向控制和投资风险控制。
(三)收益控制系统
集团公司收益是指集团公司整体的会计利润,它是母公司和各子公司收入与成本配比的结果。集团母子公司的收益控制,主要是通过制定统一的会计政策和实施盈余管理策略来实现。
1.统一会计政策
为保证收益质量,集团公司不仅要选用恰当的会计政策,而且要求母公司与各层次子公司所选用的会计政策应该达到一致。
2.盈余管理策略
盈余管理是选择使会计收益达到某种结果的会计政策。盈余管理有别于利润操纵,它是企业为实现理财目标而采用的管理策略。在法律制度允许范围内,集团公司股东和经营者对财务报告收益在一定程序上进行控制,其主要手段是选用适当的会计政策,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调控和关联交易等方式,目的是通过节税等形式实现集团公司整体收益的最大化。
四、财务信息控制系统
集团母子公司间财务信息是否畅通,关系到整个财务控制系统的运行效率。有效的财务信息控制系统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财务信息报告制度
母公司应制定子公司的财务报告制度,包括事前报告制度和事后报告制度。各子公司在进行重大经营决策前,必须事前向母公司报告。
(二)内部审计制度
集团母公司应设立内部审计部门,加强对子公司的财务审计、年度审计和子公司经营者的离任审计。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及时纠正,并对责任人加以处罚,以形成集团公司内部自上而下的监督制约机制。
(三)财务网络电算化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法人代表和法人有什么区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