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立方米池子可以放置黄骨鱼一亩可养多少尾尾黄颡鱼?

湖北鑫优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黄骨鱼养殖技术简介关注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鲇形目,鲿科,黄颡鱼属。又名黄骨鱼、黄公灵、黄牯头、湖北利川区域叫黄角丁、黄辣丁、黄腊丁、黄骨聪、昂公鱼、葛格燕、黄骨鱼、黄丫头、黄鸭叫、黄沙古、翁公鱼、钢针、戈艾、吱戈艾、黄刺公、疙阿、疙阿丁、嘎牙子、黄蜂鱼、昂刺鱼、黄牛、黄鳍鱼、三枪鱼、黄刺骨、黄牙鲠、王牙、黄嘎牙、刺疙疤鱼、刺黄股、黄蛟、汪丫鱼、毛泥鳅、弯丫、昂刺、锥子等,广布于中国东部各太平洋水系。在静水或缓流的浅滩生活,昼伏夜出。体长123-143mm,杂食,主食底栖小动物、小虾、水生小昆虫等。4-5月产卵,亲鱼有掘坑筑巢和保护后代的习性。在生殖时期,雄鱼有筑巢习性。
相关食性黄颡鱼食性是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觅食活动一般在夜间进行,食物包括小鱼、虾、各种陆生和水生昆虫(特别是摇蚊幼虫)、小型软体动物和其它水生无脊椎动物,有时也捕食小型鱼类。其食性随环境和季节变化而有所差异,在春夏季节常吞食其它鱼的鱼卵,到了寒冷季节,食物中小鱼较多,而底栖动物渐渐减少。规格不同的黄颡鱼食性也有所不同,体长2~4cm,主要摄食桡足类和枝角类;体长5~8cm的个体,主要摄食浮游动物以及水生昆虫;超过8cm以上个体,摄食软体动物和小型鱼类等。
年龄生长黄颡鱼生长速度较慢,常见个体重200~300g。在自然大水域1龄鱼可长到体长56mm,体重5.7g。2龄鱼可长到体长98.3mm,体重20.6g。3龄鱼可长到135.5mm,体重36.1g。4龄鱼可长到160.1mm,体重58.2g。5龄鱼可长到177.7mm,体重81.3g。黄颡鱼雄鱼一般较雌鱼大。1~2龄鱼生长较快,以后生长缓慢,5龄鱼仅为250mm。
繁殖黄颡鱼2~4冬龄达性成熟(约3龄以上),最小成熟个体,雌鱼为11.7cm,雄鱼为14.8cm。达性成熟的雄鱼在肛门后面有一个生殖突,而雌鱼则无。在南方4~5月产卵,在北方6月才开始产卵,是产卵较晚的鱼类之一。要求水温在20~30℃。产卵活动于夜间进行,当天气由晴转为阴雨,即可产卵。黄颡鱼具有筑巢产卵保护后代的习性。产卵时亲鱼选择具有水草的沙泥质的浅滩,水深8~10cm,利用胸鳍刺在泥底上断断续续地摇动。建造鱼巢有几个在一起的,也有几十个成群的,相隔不远形成穴群。每个穴径约为15cm,深为10cm,产卵受精于穴内。雄鱼于穴口保护鱼卵孵化。当其它鱼接近穴口时,雄鱼猛扑向入侵者,驱逐入侵之鱼。并经常用巨大的胸鳍拨动,使穴中水流通,利用水流辅助卵孵化。守护到仔鱼能自行游动为止(7~8天)。此期间雄鱼几乎不摄食。雌鱼产完卵后离巢觅食。黄颡鱼怀卵量为1086~4469粒,成熟卵径1.7mm,受精卵为黄色、粘性、沉于巢底或粘附在巢壁的水草须根等物体上发育。其产出的卵径约为2.5mm,两天内即可孵化。黄颡鱼可能为分批产卵的鱼类。
池塘养殖
池养黄颡鱼,大致有主养和套养两种形式。
主养黄颡鱼
一、池塘准备。黄颡鱼对池塘要求不严,一般选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排灌方便的池塘,面积3-10亩,最好不选淤泥厚的老化池塘。每个池塘都须有可控制的进、排水口。一般主养池塘面积为3-5亩或10亩以下,水深以1.5-2.0米较为理想,池塘较浅光照度较强,不利于黄颡鱼喜弱光下摄食的要求。池塘在放鱼前10-15天用生石灰(70-90公斤/亩)或漂白粉(4-6公斤/亩)进行清塘消毒。一般在池塘消毒后第2天加注水0.8-1.0米,第3-4天按350公斤/亩施入发酵腐熟的有机肥以繁殖天然饵料,等到毒性完全消失后,放入鱼种,加满池水。
每个池塘配备1台1.5千瓦-3.0千瓦的增氧机。
二、鱼种放养投放的苗种无论从天然水域捕捞或人工繁育的鱼种,都要求无病无伤,体质健壮,规格基本一致,一般尾重15克左右,放养期3-4月之间,每亩放养1000-1500尾;同时每亩套放尾重100克左右团头鲂鱼种100-150尾;尾重50克的鲢、鳙鱼种50-80尾。搭配品种不宜用鲤、鲫、罗非鱼等杂食性的底层鱼类,这些鱼类的生活习性与黄颡鱼大致相当,混养这些鱼类会跟黄颡鱼争夺饵料和栖息环境,影响黄颡鱼的生长。
在黄颡鱼鱼种下池1周后,搭配投放一些与黄颡鱼在生态和食性上没有冲突的其它鱼类,以充分利用池塘的水体空间,如搭配体长15-20厘米的花鲢50尾/亩,体长15-20厘米的白鲢200尾/亩。鱼种放养时用3%-5%食盐水浸洗消毒,以杀灭鱼体表的细菌和寄生虫。鱼种下塘前,鱼篓内水温与放养池水的温差不超过3℃。
三、日常管理坚持早、中、晚三次巡塘,认真观察鱼类活动、摄食与生长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经常注入新水,防止水质恶化,还可防止鱼体发病和产生浮头现象。最好每隔10天注入新水20-30厘米,在阴雨天要开增氧机。
由于长期投饲,池塘水质会逐渐变化至呈弱酸性,这对黄颡鱼生长不利,可以通过合理的使用药物,调节池水的pH值在7.0-8.4之间。调节池水水质的药物多为生石灰,一般为每半个月左右用1次,每次用量为15-25公斤/亩。四、注意事项。鱼种在放养、捕捞、计数、运输时的操作要轻,使用的工具要光滑,避免碰伤鱼体。黄颡鱼对常用水产药物忍受能力不及四大家鱼,这可能由于黄颡鱼是无鳞鱼的缘故,所以,对黄颡鱼用药一定要严格控制用量,防止黄颡鱼因中毒而死亡。黄颡鱼对硫酸铜、敌百虫等药物比较敏感,尤其要慎用。
出塘一定要根据规格大小、市场行情来定,一般在100克以上便可上市。
套养黄颡鱼
一、品种搭配。鱼种放养时间一般选择在冬季或春初进行,放养规格一般为20克/尾以上,放养密度一般为2000-3000尾/亩。鱼种放养前,应用3-5%食盐水浸洗10-15分钟后,方可放养。同时,搭配花白鲢的夏花鱼种,花鲢1000尾/亩,白鲢3000尾/亩。黄颡鱼在饲养其它品种的池塘中进行混养,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将5厘米左右的大规格夏花或10-15克的冬片苗直接套养在池塘中,在不增加投喂饲料,不增加人工、水电等成本的情况下,可以增加塘中优质鱼类产量及经济效益。
二、套养密度套养密度应根据其它底层鱼类放养和饵料情况而定,常规饲养方法的商品鱼池塘,每亩套养5厘米左右长的大规格夏花250尾或10-15克的冬片苗种2.5公斤。经过一个生长季节的套养,大规格夏花年底可长成平均规格100-150克左右的成鱼15公斤。在不是以鲤、鲫等底层鱼类为主养鱼的池塘,黄颡鱼的套养量可成倍增加。
三、日常管理黄辣丁的养殖过程当中,日常管理比较重要,主要应抓好饵料投喂。黄颡鱼是以肉食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所喂饵料可用占总量30%-40%的鲜小杂鱼虾绞碎成鱼浆后,拌和60%-70%的植物性粉状饵料(豆饼4份、小麦3份、玉米2份),添加1%维生素和无机盐,制成团块投喂。根据黄颡鱼集群摄食的习性,在池塘中设置固定的食台,一般每亩鱼塘设食台1-2个。每日定点投喂2次,投喂量占池鱼重量的5%-9%,一般每天上午7-8时、下午5-6时各投喂1次,考虑黄颡鱼晚间摄食的生活习性,上午投喂一天投饵量的1/3。有条件时可适当投喂水蚤、丝蚯蚓、蝇蛆等鲜活饵料。鱼类生长旺盛时期,可适当投喂一些水、陆草,以供团头鲂摄食。
由于投喂绞碎的动物性饵料较多,水质易恶化,要勤注新水。一般每半个月换水1次,每次换水1/4-1/3,以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生长季节(4-9月)每隔15-20天全池泼洒1次生石灰,用量每亩10-15公斤,调节池水的pH值(6.8-8.5)。要适当投入一些活螺蚬等,用以净化水质,并作饵料。
四、鱼病防治黄颡鱼抗病力强,病害少,只要预防得当,一般不易发病。在养殖过程中,要定期对水体、食台消毒。定期在鱼浆中加入1%食盐,连续投喂5-7天,投喂的饵料要新鲜、干净,要坚持不投喂腐烂变质的饵料。每月用1-1.5毫克/立方米的漂白粉或0.3毫克/立方米强氯精杀菌1次。巡塘观察发现黄颡鱼摄食不旺和行动迟缓等情况应立即检查,一旦发现病害应及时镜检,进行综合分析和确诊后,对症下药;并加强池水更新和消毒措施。
举报/反馈}

1个回答
关注 展开全部摘要
亲,很荣幸可以回答您的问题哟~老师这边给您查到的信息是:大型养鱼桶养殖黄颡鱼的密度是多少:大型养鱼桶养殖黄颡鱼的密度是50--100斤每立方米。养殖桶养鱼的通常密度控制在50--100斤每立方米,具体情况根据水源条件,养殖技术,配套设施等情况进行调整,换水情况根据密度,吃食情况,水质情况,具体情况具体调整,通常半个月换个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平时建议定期添加微生物制剂调水!网箱养殖黄颡鱼密度一般在100尾/米~150尾/米。此外,可适当搭养一些团头鲂和细鳞斜颌鱼固,以充分利用饵料,净化网箱水质。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2-09-06大型养鱼桶养殖黄颡鱼的密度是多少亲,很荣幸可以回答您的问题哟~老师这边给您查到的信息是:大型养鱼桶养殖黄颡鱼的密度是多少:大型养鱼桶养殖黄颡鱼的密度是50--100斤每立方米。养殖桶养鱼的通常密度控制在50--100斤每立方米,具体情况根据水源条件,养殖技术,配套设施等情况进行调整,换水情况根据密度,吃食情况,水质情况,具体情况具体调整,通常半个月换个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平时建议定期添加微生物制剂调水!网箱养殖黄颡鱼密度一般在100尾/米~150尾/米。此外,可适当搭养一些团头鲂和细鳞斜颌鱼固,以充分利用饵料,净化网箱水质。
建议事项~亲~现在疫情反复出门在外一定要注意安全哟~,出门带好口罩勤洗手呀!祝您生活愉快哟~已赞过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评论
收起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扫描二维码下载
}
最佳答案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养殖黄颡鱼常见疾病的防治措施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览,里面有养殖黄颡鱼常见疾病的防治方法和养殖黄颡鱼常见疾病的防治措施都是给您精心准备的哦!
养殖黄颡鱼常见疾病的防治方法 养殖黄颡鱼常见疾病的防治措施
一、烂鳃病
病原:柱状屈桡杆菌
症状:病鱼体色发黑,离群独游。少食或停食。体表无异,鳃丝腐烂并附有污物。
防治方法:
1、做好清塘工作,鱼种放养时用2%食盐水浸洗5分钟。
2、治疗以外消为主,使用溴氯海因0.3~0.4×10-6g/m3或等量三氯异氰尿酸全池泼洒,连续2~3次均可治愈。
二、暴发性出血病
病原:该病由细菌引起。
症状:鱼体表泛黄,粘液增多,咽部皮肤破损充血,腹部膨大,肛门红肿,鳍基充血、鳍条溃烂,腹腔积水。该病在高温季节暴发,来势凶猛,蔓延迅速。
防治方法:
1、合理放养,每0.067公顷放鱼种2500~3000尾,经常加注新水,水质过肥时应及时使用降氨药物(如“中水”降氨宁)或“科恩”生物净水剂调节水质,排除池塘有毒气体。
2、发病时,池塘使用二溴海因0.3~0.4×10-6g/m3全池泼洒,连续2次,病症严重者,尚需用颗粒型溴、氯消毒剂全池直接播撒1次。
3、饲料中添加克暴灵或鱼血康,添加量为4‰~5‰,连喂3~5天。若投喂鱼浆鱼块的,再加1%的食盐,治疗效果更好。
三、肠炎病
病原:点状产气单胞菌。
症状:鱼独游,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轻压腹部有黄色粘液流出,食道和肠充血发炎。
防治方法:
1、彻底清塘,鱼种下塘时用2%食盐浸浴。不投霉变食物,活鲜动物性饲料用2%~3%的食盐水浸泡或饲料中添加1%的食盐。
2、发病时,外消同暴发性出血病。内服:饲料中添加肠菌宁和大蒜素,添加量分别为5‰~7‰和1‰~2‰,连喂5~7天。
四、小瓜虫病
病原:多子小瓜虫。
症状:病鱼的皮肤、鳍条、鳃上,肉眼可见白色小点状孢囊。病鱼反应迟钝或漂浮在水面。黄颡鱼对小瓜虫有易感性,发病后出现暴发性死亡。
防治方法:
1、池塘用生石灰彻底清塘,鱼种下塘前药物浸浴,合理放养。小瓜虫流行期间,饲料中添加2‰的内服型杀虫精Ⅱ,每半月1次,连喂3天。
2、发病时,池塘用25~30×10-6g/m3福尔马林全池泼洒,隔天用1次,外消3次以上。内服灭虫精Ⅱ,添加量为4‰~5‰,连喂5~7天。
3、使用辣椒粉和干生姜煮沸半小时后全池泼洒,使用量每0.067公顷水深1米用辣椒粉0.5kg,干生姜0.2kg。
五、原生虫病
病原:主要为斜管虫和车轮虫,主要危害苗种。
症状:病鱼的鳍条、鳃上粘液增多,反应迟钝,头下尾上或侧卧,严重感染时病鱼有跑马现象。
防治方法:
1、池塘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
2、苗种用1~2×10-6g/m3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遍洒,病情严重者,隔天再用1次。
六、营养性疾病
病因:饲料配方中营养失衡、原料变质或蛋白中必需氨基酸、能量不够等引起。
症状:病鱼肝、胆肿大,肝黄胆黑,个体大的先死。
防治方法:改进配方,提高饲料质量,饲料中粗蛋白含量达到35%以上。饲料中必须添加适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如有专用添加剂则更佳。饲料中长期添加生物活性物质,可大大提高黄颡鱼的机体免疫力和生长速度。
在对黄颡鱼病害的防治用药过程中,一定要小心谨慎,严格控制使用量,一般来说药物使用浓度较其它有鳞鱼低,用药后2~3小时内需有专人观察,以保万无一失
展开全部内容
高效实用养殖黄颡鱼的技术
黄颡鱼俗称黄蜡丁,常见个体200-300克,其肉质细嫩而少刺,味道鲜美而无鳞,不但有滋补作用,而且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市场销售价在20元/公斤。
一、苗种培育
1、池塘准备
2、鱼苗放养
鱼池内有大量蚤类出现时,即可放苗,一般4-6万尾/667平方米。
3、饲料投喂
除利用天然饵料外,还要适当投喂糊状饵料。可用小鱼虾、螺蚬以及其他动物性饵料加工成糊状,每天投喂2次,上午、傍晚各1次,以傍晚为主,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2%-5%。
4、水质调控
一般每半个月换水1次,每次换水1/4-1/3,保持水质活爽,促进鱼苗生长。
二、成鱼饲养
1、池塘条件
黄颡鱼适应性强,对水质要求不高,凡是水源充足,无污染,水质良好的土池、水泥池均可;面积以300-2500平方米为宜,水深1.5米左右,养鱼前10-15天,每667平方米池塘用80-100公斤生石灰全池泼洒杀菌消毒,3天后每667平方米施入300-500公斤腐熟的猪牛粪,用以繁殖天然饵料生物,同时注水50-80厘米深,7-10天后可投放鱼种。
2、鱼种放养
一般每667平方米水面可放尾重10-20克黄颡鱼种2000-3000尾,当年可长成平均规格150克左右的成鱼。为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和饵料生物资源,便于水质调节,每667平方米水面可混养体长15厘米的鲢鱼种600尾,鳙鱼种200尾和1龄草鱼种200尾,注意在鱼种投放前要用3%-5%的食盐水浸洗10-15分钟,并且要先放黄颡鱼种,10-15天后再放其它鱼种,以利于主养鱼的生长。
3、饵料投喂
由于黄颡鱼是杂食性鱼类,人工饲养可投喂小鱼、小虾、螺蚌肉、畜禽加工下脚料、鱼粉等动物性饵料,也可投喂豆饼、花生饼、麸皮、豆渣等植物性饲料,还可以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参考配方有鱼粉15%、豆饼35%、麸皮30%、玉米5%、槐叶粉5%、大麦8.5%、生长素1%、食盐0.5%。每天投饵量占鱼体重的5%-7%。并按水温、水质、天气和鱼的摄食情况灵活掌握,一般每天上午9-10时和下午4-6时各喂一次,上午为1/3量,下午喂2/3量,池中混养的草鱼,可在为黄颡鱼前1-2小时喂青饲料。
4、水质调节
一般5-6月份,每15-20天加新水一次,7-9月份每7-10天注水一次,每次加水10-15cm,保持透明度35cm左右。
展开全部内容
养殖黄颡鱼饵料的人工驯养的经验
黄颡鱼是肉食性鱼类,以往主要是作为野杂鱼生存于池塘、湖泊中,以水体中的小鱼虾、昆虫和各种水生昆虫的幼虫(特别是蜉蝣、摇蚊幼虫)、糠虾、小型软体动物和其他水生 无脊椎动物为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水产养殖结构的调整,目前我国已把黄颡鱼作为优质鱼类进 行人工繁殖和规模化养殖。然而水体中天然饵料数量是有限的,因此要发展黄颡鱼的规模化 养殖,关键是解决饵料的人工驯养。
一、动物性饵料驯养从市场上收购小鱼、小虾、螺蛳肉等捣碎成糊状,化水后沿池塘 四周泼洒,引诱摄食。以后逐渐缩小泼洒范围,慢慢引诱黄颡鱼上饵料台摄食。一般经过7 天驯养后,可达到定时、定点在饵料台投喂动物性饵料的目的(每天投喂2次)。但采用这 种方法养黄颡鱼成本较高,有时甚至是得不偿失。一般说来,饵料成本约占总成本的40%
~60%。螺蛳的饵料系数是60,以每公斤螺蛳1.2元计算,黄颡鱼每增重1公斤需饵 料成本36元,这在多数地区显然高于黄颡鱼的市场价,因此必须研制配合饵料进行驯养, 方能降低养殖成本。
二、配合饵料驯养根据黄颡鱼作为肉食性鱼类对饵料中蛋白质比例要求较高的特点, 一般设计的饵料配方是:秘鲁鱼粉45%、豆饼粉10%、菜饼粉15%、次粉15%、杂 粮10%、酵母粉2%、菜油1%、诱食剂2%。开始驯化时可在原有动物性饵料(鱼、虾 、螺肉糜)中加入10%配合饵料,2天后相应增加配合饵料至20%,减少动物性肉糜1
0%,经过20天转换后,可全部停止动物性鱼糜饵料,改用配合饵料。这样不仅在饵料来 源、数量上、质量上能得到保障,其成本也大大降低,易形成规模生产,产生规模效益。
展开全部内容
养殖黄颡鱼常见病害的防治
出血性水肿病
黄颡鱼出血性水肿病由细菌感染引起。该病在苗种或成鱼养殖期间危害最大,尤其在苗种培育过程中较为流行,死亡率高达80%。高温季节,该病暴发且来势猛,蔓延快。
症状 病鱼体表泛黄,黏液增多;咽部皮肤破损充血呈圆形孔洞;腹部膨大,肛门红肿、外翻;头部充血,背鳍肿大,胸鳍与腹鳍基部充血,鳍条溃烂,甚至腹部自胸鳍到腹鳍纵裂,胆汁外渗。腹腔淤积大量血水或黄色冻胶状物,胃、肠内无食,胃苍白,肠内充满黄色液体,肝脏土黄色,脾脏坏死,肾脏上有霉黑点。
防治 保持良好水质,使池水溶解氧含量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适当降低鱼苗放养密度。疾病发生后,每天进行水体消毒1次,连续3天。同时,每公斤饲料中添加0.6~0.7克四环素制成药饵投喂,每天1次,连续3天;投喂鱼肉浆时,必须在饲料中添加1%的食盐。
肠炎病
黄颡鱼肠炎病由点状产气单胞杆菌感染引起。主要危害鱼种和成鱼。流行高峰多发生在水温为25~30℃时。
症状 病鱼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轻压腹部则肛门有黄色黏液流出。患病较轻的鱼食道和前肠充血发炎,严重者全肠发炎呈浅红色,血脓充塞肠管。病鱼离群独游,活动迟缓,食欲减退。
防治 彻底清塘消毒;不投喂霉变腐败饲料,活饲料用2%~3%的食盐溶液消毒,并定期在饲料中添加1%的食盐或0.1%的鲜大蒜汁投喂;每立方米水体用0.5克二溴海因化水全池泼洒;每公斤饲料中添加0.4~0.5克土霉素粉,连续投喂5~7天。
车轮虫病
黄颡鱼车轮虫病由车轮虫寄生引起。主要危害黄颡鱼鱼苗、鱼种。
症状 病鱼焦躁不安,严重感染时病鱼沿塘边狂游,呈“跑马”现象;镜检可见大量车轮虫寄生于鱼的鳃丝和皮肤黏液上。
防治 每立方米水体用0.7克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化水全池泼洒,或每亩水面用苦楝树叶30公斤煎煮后取汤汁全池泼洒。
小瓜虫病
黄颡鱼小瓜虫病由多子小瓜虫寄生引起。过度密养、饲料不足、鱼体瘦弱时,鱼易被小瓜虫感染。
症状 病鱼体表肉眼可见小白点,严重时体表似覆盖了一层白色薄膜;镜检鳃丝和皮肤黏液,可见大量小瓜虫。
防治 用50~60毫克/升福尔马林溶液浸鱼体10~15分钟;发病鱼池用福尔马林消毒;每立方米水体用2克亚甲基蓝化水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续数天。
锚头鱼蚤病
黄颡鱼锚头鱼蚤病由锚头鱼蚤寄生引起。4~6月是流行季节。
症状 发病初期,病鱼呈急躁不安、游动迟缓、鱼体消瘦等现象。寄生部位充血发炎,肿胀,出现红斑。肉眼可见锚头鱼蚤寄生。
防治 每立方米水体用90%晶体敌百虫0.3~0.4克化水全池泼洒。
展开全部内容
以上内容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养殖黄颡鱼常见疾病的防治方法和养殖黄颡鱼常见疾病的防治措施的文章,喜欢小编的给小编点赞收藏把。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养黄骨鱼建池塘技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