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重复实验的目的是什么目的:什么?


科学实验教学计划
  时光飞逝,时间在慢慢推演,我们又将接触新的知识,学习新的技能,积累新的经验,现在就让我们好好地规划一下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计划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科学实验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实验教学计划1
  一、学情分析:
  501班同学活动好动,好奇心强,思维活跃,科学的探究欲强,但其中部分学生的自我意识过强,倾听习惯有待培养。504班,总体上课堂纪律好,但思维有些局限,表现欲望差,两极分化比较明显。
  通过一个学期的接触,我发现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
  大部分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本学期将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由于本学期探究的多是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规律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理解探究以及培养探究技能方面有更高的要求。比如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进一步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习设计控制变量实验;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学生还将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总之,新的内容,将引导学生们开展更为丰富多彩的过程与方法活动。
  二、教材分析:
  1、整体概述:
  本册学习内容由“沉和浮”、“热”、“时间的测量”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的,每个单元教学约需10课时。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提供足够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
  (2)帮助学生把现象、数据转化为证据,利用证据得出结论。
  (3)科学概念的构建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长时间的学习才能达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础,让学生的认识沿着概念形成的规律发展。
  (4)本册有许多动手制作的项日,一定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制作的过程,只有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才能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单元简析:
  (1)第一单元“沉和浮”: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浮现象。
  (2)第二单元“热”: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基础上,将继续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同的。
  (3)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及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感受人类为了不断改进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让学生经历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学习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不断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终认识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模式。
  3、材料清单:
  (1)第一单元“沉和浮”:
  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木块、小刀、透明胶带、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球、轻重相同大小不同的立方体、玩具潜水艇、橡皮泥、刻度量杯(底部带定滑轮)、钩码、垫圈、弹簧秤、马铃薯、酒精灯、木夹子、食盐、白糖、烧杯。
  (2)第二单元“热”:
  温度计、塑料袋、热水瓶、气球、水槽、试管、烧杯、烧瓶、橡皮塞、玻璃管、金属热胀冷缩演示器、酒精灯、铁架台、铁片、火柴、蜡烛、各种材料制成的杯子和调羹、毛巾、泡沫塑料块。
  (3)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钟表、小木竿、自制日暑、量筒、塑料瓶、铁架台、螺帽、细线、木条。
  (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乒乓球、手电筒、地球仪、铁架台、演示用时区图、陀螺。
  三、教学目标:
  1、本册教科书设计了许多探究活动,这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教师要发展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的能力,继续学习运用对比实验进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导学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转化为证据,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构科学概念。
  2、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五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仍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因此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从现象和事实出发,帮助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应该基于对证据意识的培养上,使学生能够不断地寻找证据来支持自己的假设,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质疑,来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四、具体教学措施:
  1、了解学生前概念,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开展教学。
  2、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5、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6、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7、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8、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
  9、组织科技兴趣小组,指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五、教学设计进度表:
周次
起止日期
教学内容
课时
1
0301-0305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机动1课时
3
2
0308-0312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4、造一艘小船
机动1课时
3
3
0315-0319
5、浮力
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3
4
0322-0326
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单元复习2课时
3
5
0329-0402
1、热起来了
2、给冷水加热
3、液体的热胀冷缩
3
6
0405-0409
4、空气的热胀冷缩
5、金属热胀冷缩吗
机动1课时
3
7
0412-0416
6、热是怎样传递的
7、传热比赛
8、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
3
8
0419-0423
单元复习2课时
1、时间在流逝
3
9
0426-0430
2、太阳钟
3、用水测量时间
4、我的水钟
3
10
0503-0507
五一长假
3
11
0510-0514
5、机械摆钟
6、摆的研究
7、做一个钟摆
3
12
0517-0521
8、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
单元复习2课时
3
13
0524-0528
1、昼夜交替现象
2、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3、证明地球在自转
3
14
0531-0604
4、谁先迎来黎明
5、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6、地球在公转吗
3
15
0607-0611
7、为什么一年有四季
8、极昼和极夜的解释
机动1课时
3
16
0614-0618
单元复习2课时
总复习1课时
3
17
0621-0625
总复习3课时
3
18
0628-0702
考试
3
科学实验教学计划2
  一、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正、负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统计、方向与位置、可能性等。其中,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
  二、学生分析
  五年级二班有学生46人,学生基本具有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学能力,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自主、合作学习掌握数学的基本技能和数学思想,提高数学的能力。有个别学生自觉性不够,学习态度还需不断端正,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能借助温度计比较正、负数的大小。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简单实际问题。
  4、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5、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6、结合现实事例,初步学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在游戏活动中,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7、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用数对表示位置,在方格纸上根据数对确定位置。
  8、认识复式条形和折线统计图,会用简单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来描述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措施
  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3。加强估算,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4。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本学段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和态度与第一学段的学生相比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综合应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下面案例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转变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将“重视结论”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注重再现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
  6。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一起摆摆、拼拼、说说,让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7。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
  8。练习的安排,要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练习,对优生、学困生都要体现有所指导。
  9。对后进生多宽容,少责备。要做到“三心”:诚心、爱心、耐心。
  10。保护优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质疑。在教学中渗透课外知识,课外有计划对学生进行抓优指导。
  五、教学进度安排
  略
科学实验教学计划3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任教六年级的科学。经过三年的科学学习,大部分学生平时在科学学习上态度较好,积极性较高。但是由于实际学校的条件所限实际操作和实验安排较少,导致学生的动手实践能手较弱。少数学生对科学这门学科不够重视,导致科学意识淡薄,科学实验的操作不熟练。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从探究对象上看,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与功能、认识事物的相互关系、认识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第一单元:关于“显微镜下的世界”的内容,主要指导学生初步认识细菌、霉菌、病毒等微生物,知道生物体由细胞构成,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密切联系;
  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主要是从人类探索地球的形状开始,引领学生从地球表面到地球内部去认识地球;
  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从生活中熟悉的一个个变化入手,提升学生对物质变化的认识,并试图让学生在学习相关科学知识和科学概念的过程中,经历部分或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提高科学探究的水平,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可以改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关注与科学有关问题的积极性;
  第四单元:“探索宇宙”让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太阳和月球的运动变化,探究它们的运动模式,锻炼自己的毅力,让学生通过了解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认识科学的进步和人类智慧的潜力,引领学生进入天文这座神圣的殿堂,打开宇宙这本书,遨游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解答心中的疑问,揭开宇宙神秘的面纱。
  第五单元:“假设与实验”突出研究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引导学生进行大胆假设,并能制定相应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结论。
  三、教学基本目标
  1、科学探究:经历几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加深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认识。不仅关注资料的收集和实验的探究,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分析和整理,并用充分的讨论再得出结论,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交流。进一步理解控制变量对比实验的意义和方法,开始学习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自然现象,发展运用数据解释和推理的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球运动深入浅出探索的兴趣和探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关注物质的变化,对宇宙充满探索的欲望,并能从科学发展史中获得对科学和科学探究的更多理解。
  3、科学知识:获得有关“显微镜下的世界”、“地球和宇宙”、“物质的变化”等方面粗浅的科学知识,逐步积累经验,理解相关科学概念。
  四、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五、教学措施
  1、利用过程性评价和建立科学档案袋的方式,引导学生学好科学。
  2、教师提供材料和资料,提倡学生自带材料,引导学生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3、反思自己的教学,勤于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有什么意义等问题,并做好记录。
  4、钻研新标准和现有教材,充分利用现有教具、学具和各种教学资源,进行系统化的单元备课,提前做好教学准备。
  5、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6、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7、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在本学期的教学过程中,从探究水平上看,应在教师引导和指导下,加大学生自主探究的力度,给孩子更多一点自主权。
  从过程与方法上看,注重定量的观察与测量,指导学生搜集证据和信息资料,突出解释与用模型解释的训练,注重相互之间的交流与质疑,并有一些设计与制作的活动。
科学实验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用心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潜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我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个性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我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我的假设。
  4、持续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构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用心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6、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7、在理解探究以及培养探究技能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具体包括: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进一步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习实际控制变量实验;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
  8、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好处。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
  1、知识方面,划分为四个教学单元:
  《生物与环境》单元,透过对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取的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透过对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态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透过这些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引领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之后指导学生认只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透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结实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教学内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地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明白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构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资料光焕发分为四部分,让我们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习测量力的太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拭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2、潜力方面
  实验潜力:实验操作方法,比较实验,模拟实验。
  思维潜力:分析综合潜力,想象潜力,推理潜力,制作潜力,创造潜力。
  3、德育方面
  (1)透过讲述我国的珍稀生物,我国古代在天文科学方面的成就,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透过自然知识的教学使学生体会到自然变化是有规律的,人能够了解自然,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创造精神。
  教学重点:
  从上学期开始,学生对实验十分感兴趣,但往往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所以本学期的重点是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透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构成较强的科学探究潜力,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
  各单元都要求学生亲身经历过程,这一过程也将延续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如何引导学生展开主题研究,进行饶有兴趣的研究,是本学期的难点。
  四、相关措施
  1、根据自然学科的特点和高年级学生的特点,自然课仍然要加强直观,重视课本上的图画和实践操作。
  2、重视指导学生认识各种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变化规律和原因。
  3、不一样的课型用不一样的教学思路。如探究各种自然变化规律,原因的采用“问题??观察实验??思考??结论??应用”或”“问题??假设??观察实验??结论??应用”的结构;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主的课多采用“认识构造,原理,方法??分步操作??反复练习”的结构。
  4、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加强与生活生产社会的联系。
  5、注意发展儿童智力,培养潜力。
  6、注意与其它年级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
  7、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8、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状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贴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用心性和兴趣。
  9、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透过实验引导学生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10、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五、进度:
  周资料
  1始业教育1种子发芽实验(一)机动
  22种子发芽实验(二)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4蚯蚓的选取
  35食物链和食物网6做一个生态瓶7改变生态瓶
  48维护生态平衡机动
  5国庆节假期
  6机动1光和影2阳光下的影子
  73光是怎样传播的4光的反射5光与热
  8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7做个太阳能热水器机动
  98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机动
  101地球表面的地形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3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114土壤中有什么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6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
  12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8减少对土地的侵蚀机动
  13机动
  141我们的小缆车2用橡皮筋作动力3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154测量力的大小5运动与摩擦力6滑动与滚动
  167运动与设计8设计制作小赛车机动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工作计划
  17机动
  18复习
  19复习
  20复习
  21期末检测
  六、基本活动: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科学实验教学计划5
  一、实验目的
  1、教会学生正确的实验方法,体味实验的乐趣。
  2、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主动探索新知识。
  3、培养学生的能力,包括实验设计、操作、观察、记录和整理资料等能力。
  4、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特别是知识素质和智能素质。
  5、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观察和实验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各种感官,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共分5单元19课,第一单元是生命的奥秘,有1个实验。第二单元是地球和地表的变化,介绍了地球的形状表面内部及相关知识,有3个实验(实验6、7、9)。第三单元变化的能量,有4个实验实验10至13。第四单元探索宇宙,有2个实验,实验14、15。第五单元科技与未来,有1个实验实验17。
  三、实验措施
  1、课前教师要充分准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实验过程。
  2、指导学生做简单的探究实验,制定实验计划,填写实验报告,制作简易科学模型。
  3、加强观察和实验,充分利用仪器和器材,让学生参观察和实验活动,从而获得知识,锻炼能力。
  4、师生共同开辟科学教学园地,自己搜集资料,自己动手制作教具,改善实验条件。
  四、主要实验方法
  探究法 演示法 参观法 实践法 讨论法
  谈话法 辩论法 实验法 列表法 暗示法
  五、实验进度表(见学校进度表)
单元
课次
实验名称
周次
节次
1
3
观察不同生物体的细胞
2
2-4
2
6
研究火山和地震
4
4-2
7
研究矿物
5
2-4
9
做卵石
6
2-4
3
10
摆的.秘密
6
4-2
11
钻木取火
7
2-4
12
通电的线圈
7
4-2
13
无处不在的能量
8
2-4
4
14
太阳家族
18
2-4
15
研究四季变化
19
4-2
5
17
生物的启示
20
2-4
科学实验教学计划6
  一、 指导思想
  科学教材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全面关注学生在科学知识,科学思维方式,科学技能方法的训练。关注对科学的理解,态度和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方法和能量等方面的发展,以学生作为科学学习的主体,以探究作为科学学习的核心。
  二、 学情分析
  通过三年半的科学学习,学生已经对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比较了解,很多学生探究能力相对较强,而且对科学精神和方法都有所感悟,对学习科学也有很浓厚的兴趣。但许多学生在准备材料、资料方面做得不好,影响学习效果。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能围绕主题制定研究计划,能通过考察、调查、观察、实验、测量、查阅、统计等方法搜集和整理信息并进行分析,能借助数据、文字、图表有条理地阐述自己地观点并认真倾听他人地评议、友好交换意见,尝试撰写调查研究报告和科学小论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地好奇心和求知欲,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地保护,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关心科技地新发展,关注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地联系。
  科学知识
  初步了解生物地进化、水环境污染与保护、宇宙、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人类科技发展历程等有关知识。
  四、 教材分析
  1.“生物地进化”――此单元主要引领学生围绕环境地变化对生物进化的影响、人类发展地历史以及驯化动物地历程展开研究,并通过对化石的分析、资料地查找让学生亲历研究地过程,初步了解进化论。
  2.“水环境污染与保护”――此单元分别从污染地现状、污染地源头、污染地危害、怎样防治污染地角度并通过考察、调查、观察、实验等多种方式展开研究性学习,引领学生发现生活中地污水问题,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增强学生地环保意识。
  3.“宇宙探索”――此单元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想象、讨论等一系列活动由近及远地了解关于太阳、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地奥秘,激发他们地求知欲,同时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4.“我们学习了科学探究”――此单元是全套教材地总结单元,旨在引导学生比较系统地回顾和总结四年来所经历地科学探究历程,梳理、总结出探究地一般过程和方法并再次经历一次相对较完整地探究过程,然后以研究报告和科学探究成果展示会地形式作为小学四年来科学探究学习的一次汇报。
  5.“科学地历程”――此课是以科技史为专题地全套教材地总结课,旨在让学生对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地历史进程初步有所了解,并对这一进程中所体现地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有所感悟,能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并且在学科学、爱科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得到升华。
  五、教学措施
  1、做好课前准备,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2、调动实验小组的集体力量,合作学习,共同提高。
  3、注重对学生学习态度、过程的评价。
  4、 及时做好教后反思,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让教学更有效。
  5、继续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
  六、教研专题
  大班教学如何有效组织科学课堂
  七、研究措施
  1、注重良好师生关系的.培养,创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乐于探究和创新。
  2、以活动为载体,师生做好充分准备,认真组织,保证活动效果,同时以多元有效的评价促进学生学习和对科学探究的热忱。
  3、组织好小组学习,充分发挥实验小组的分工和合作的力量。
  八、教研课安排(略)
科学实验教学计划7
  一、理化生实验技能方面要求
  1、实验操作技能:如认识、选择和正确使用基本仪器。在理解实验方案的基础上编制实验步骤,按规范要求进行实验操作。排除实验中的常见故障等技能。
  2、处理数据、完成实验报告的技能:如设计记录表格、正确观察读数、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实验误差和设计实验报告的技能。
  3、研究、改进实验和自制教具、学具的初步技能:如能以理化生的原理、思想和方法为指导,结合实际进行初步的实验设计。
  二、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目前还没有反观察作为获取知识的一种手段,没有把观察跟注意力、思维力结合起来,作为发展学生可持续学习的一种途径。因而,目前中学生的观察普遍在在以下的缺陷:
  1、观察目的性不明确。
  2、不善于完整,全面地进行观察。
  3、经常忽视隐蔽在现象后面的本质。
  4、抓不住稍纵即逝的现象。
  5、往往把现象和结论混为一谈。
  教育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我们认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是理化生教学的一个突破口。因此,如何进行正确培养和引导学生观察能力的训练和提高的是件刻不容缓的事情。
  针对我校学生实际,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动手技能是我们实验室的主要工作。我想通过努力达到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
  三、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
  1、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探索兴趣
  2、求实与求真
  3、独立思考与创新
  4、质疑、反思与理性精神
  5、关注、责任、勇于实践
  6、尊重与合作精神
  四、改革评价模式
  提倡用记录卡片的形式记录学生学习的情况。
  在学习档案中要收录理化生学习的重要资料,如遇到的疑难问题及其解答,在探究活动中最出色的表现,被否定过的观点,通过努力最后解决的难题,设计巧妙的小制作,优秀的小论文、作业情况、教学中的观察记录等。
  提倡记“课堂日志”和“现场笔记”。
  由教师和学生把每堂课中发生的事情如实记录下来。现场笔记应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详细地、客观地描述。还可以通过访谈等多种途径收集学生的客观表现。
科学实验教学计划8
  一、基本状况分析
  本学期任教五年级二个班的科学。经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大部分学生平时在科学学习上态度较好,用心性较高。但是由于在家过于娇惯学生的动手实践能手较弱。少数学生对科学这门学科不够重视,导致科学意识淡薄,科学实验的操作不熟练。
  二、教材分析:
  本册是科学教材的第五册。全册教材包括了《白天和黑夜》主要使学生明白一天中阳光下影子变化的规律;懂得一天中气温和影子与太阳的运动有关;能收集资料,了解人类对昼夜现象认识的历程等。《光与色彩》主要使学生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平面镜或放大镜能够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光是有颜色的;日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以及有关眼睛的构造及保健方面的知识。《电和磁》本单元主要使学生明白电是生产生活中常用的能源;认识完整的电路组成;会组装一个简单电路;明白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掌握安全用电的常识;认识磁铁的性质;明白电能产生磁性;会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了解电磁铁的应用等。《呼吸和血液循环》透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呼吸器官、呼吸过程及常见呼吸疾病的产生和预防的初浅知识;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及保健,增强健康及保护的'意识。《解释与建立模型》和5个单元,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忙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三、教学目标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用心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潜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我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个性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我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我的假设。
  4、持续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构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用心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四、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潜力,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个性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我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我的假设。
  五、教学措施:
  1、利用过程性评价和建立科学档案袋的方式,引导学生学好科学。
  2、教师带给材料和资料,提倡学生自带材料,引导学生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3、反思自我的教学,勤于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有什么好处等问题,并做好记录。
  4、钻研新标准和现有教材,充分利用现有教具、学具和各种教学资源,进行系统化的单元备课,提前做好教学准备。
  5、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6、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7、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8、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9、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忙、研讨中学习;
  10、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我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我得出结论,并把自我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六、教学进度表
  (略)
科学实验教学计划9
  一、教材分析
  四年级科学教材本学期主要安排的科学实验有15个分组实验有第一单元3课《温度与气温》4课《风向和风速》第二单元1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2课《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3课《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4课《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5课《溶解的快与慢》6课《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7课《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第三单元1课《听听声音》2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3课《声音的变化》4课《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5课《声音是怎样传播的》第四单元3课《跳动起来会怎样》。11个演示实验分别:第一单元1课《我们关心天气》2课《天气日历》5课《降水量的测量》6课《云的观测》7课《总结我们的天气观测》第三单元6课《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7课《保护我们的听力》第四单元1课《身体结构》2课《骨骼、关节和肌肉》5课《食物在体内的旅行》6课《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二、学生分析
  四年级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学习习惯较差。他们普遍习惯于被老师和家长牵着走,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三、实验目的.
  1、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乐趣。
  2、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3、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实验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科学实验教学计划10
  一、教材内容概要:
  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含8个教学活动,原则上每个教学活动的时间为1课时,共约32课时,再加上弹性内容和复习检测约20课时,本学期授课时间约为52课时。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对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态系统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习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二、本册教学目标:新课标第一课
  1、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2、在理解探究以及培养探究技能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具体包括: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进一步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习实际控制变量实验;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
  3、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
  三、主要材料清单:
  1、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放大镜、绿豆种子、塑料种植盒(杯)、塑料调羹、纸巾、水桶、滴管、大头针或剪刀,蚯蚓、土壤、长方形木盒或塑料盒。
  做生态瓶的容器(每组一个,可以是大的饮料瓶或色拉油桶)、沙子和小石子、小铲、漏网等工具,大玻璃水箱(每班一个)、小鱼若干,水草若干。
  2、第二单元“光”:
  手电筒、小长方体、纸屏,简易的日影观测仪,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空心弯管和直管,小镜子、制作简易潜望镜的材料。
  小镜子、凹面镜、凸透镜,白色纸、粉色纸、黑色纸、黑色蜡光纸、铝箔纸对折做成纸袋,温度计。
  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的材料(纸盒、泡沫塑料或棉花、能装水的塑料袋或短一点的饮料瓶、玻璃片或塑料薄膜、盒盖、黑色纸、镜子或锡箔纸)。
  3、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风景照片、中国和世界地形图(或地形地球仪),地震、火山地貌的照片或多媒体课件。
  小岩石块、酒精灯、镊子、烧杯、水,石膏粉、豌豆种子、小碗或盘子,塑料瓶、碎砖块。
  新鲜湿润的土壤及干燥的土壤、牙签、放大镜、去掉上半部的饮料瓶。
  小铲子、一侧有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报纸、塑料薄膜、降雨器(饮料瓶,瓶盖上扎孔)、水、接水桶,有植物覆盖的土和无植物覆盖的土、塑料杯(杯底侧边扎孔)、大盘子、建造家园房屋的材料。
  4、第四单元“运动和力”:
  小车及配件一套(包括装配气球小车的车架附件)。
  小钩、铁垫圈,车轴套、橡皮筋圈。
  气球、气球喷嘴、连接小车部件的螺丝钉、安装小车用的'螺丝刀、纸盒子(装钩码用,在桌面测摩擦力也用这个盒子)、胶带(粘小车轮子用)。
  测力计、钩码,做“滚珠轴承”的玻璃珠、瓶盖。
  四、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五、教学进度:
  周 内 容
  1 始业教育
  1种子发芽实验(一) 机动
  2 2种子发芽实验(二)
  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4蚯蚓的选择
  3 5食物链和食物网
  6做一个生态瓶 7改变生态瓶
  4 8维护生态平衡 机动
  5 国庆节假期
  6 机动 1光和影 2阳光下的影子
  7 3光是怎样传播的 4光的反射 5光与热
  8 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7做个太阳能热水器 机动
  9 8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机动
  10 1地球表面的地形 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3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11 4土壤中有什么 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6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
  12 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8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机动
  13 机动
  14 1我们的小缆车 2用橡皮筋作动力 3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15 4测量力的大小 5运动与摩擦力 6滑动与滚动
  16 7运动与设计 8设计制作小赛车 机动
  17 机动
  18 复习
  19 复习
  20 复习
  21 期末检测文章来
科学实验教学计划11
  一、指导思想
  教师要善于激发儿童的探索动机,善于为儿童创造良好的探索情境,善于启迪诱导学生的集体研讨,集中集体的智慧,使他们对自然的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做出自己对问题的假设答案。而科学实验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在教学中就必须坚持,才能真正体现科学课的目的。在教学活动设计和组织教学时,借助课程目标中的“活动建议”,在内容、形式、程序上,把目标融入其中,以科研指导教学,以探究为中心,指导学习活动的开展。
  二、要求
  1、要认真记好实验室使用记录,分组实验记录、实验室仪器借还记录等台帐,并及时将台帐收集装订。
  2、实验课做到开齐、上足、教好,更要让学生有动手操作的机会。
  3、要及时整理实验使用后的器材,发现损坏及时记录。
  三、具体措施
  1、进一步完善实验室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贯彻执行。搞好实验室安全与日常清洁卫生工作。
  2、认真学习省标准化实验室的标准要求,逐项对照、认真改正,形成共识,加强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意识,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各项工作。加强科学教学的.常规管理,继续实行“实验室使用登记制度”,促使教师上好实验课,在实验课上大力提倡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法,以此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学期初认真做好各实验室内设备的检查维修工作,使设备能够正常运转,保证实验课正常开出。
  3、加强请示汇报,及时向领导汇报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取得领导支持。
  4、加强现有人员的业务学习,注重自身的提高。由专职教师组织全体自然科学老师学习科学新课程标准,明确科学课程的要求,重视科学的重要性,上好自然科学课。开展对实验仪器使用的培训学习,充分利用仪器设备,充分利用电教设备和电教材料(如多媒体、光盘资料等),开足、开全实验课。组织自然科学老师间相互听课、外出听课,借鉴其他学校的先进经验来弥补自身不足,取得科学教育教学工作的最佳效益。
  5、教师撰写学科论文,积极参与各项竞赛。专职教师要上三课一议和公开课。
  6、鼓励教师自制教具,丰富教学材料,充实实验设施。
  7、辅导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写小论文、小制作),由展忠老师辅导学生参加省市航模等各项比赛,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科技节、科普知识宣传周等系列活动。
  8、做好期末工作小结,清点仪器、设备、药品,制定采购计划。
科学实验教学计划12
  实验是自然科学研究中十分重要的认识方法,它对于激发儿童的科学志趣,培养儿童的科学能力,提高儿童的科学素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特制定以下实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为核心,加强观察和实验,注重对学生进行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搜集证据、表达交流等方面的训练,引导学生去亲历科学,在亲自操作、动手实验、自行探究的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对科学的积极态度。
  二、目标、措施
  1、加大实验教学力度
  伴随着全国青少年科学教育实验基地师训计划课题的开展,我校的实验教学也加大了力度,根据新的配备标准补充了仪器,保证了科学课的充分开展,在教学领导小组的组织下,切实把精力放在指导实验教学研究上。
  2、扎实开展实验教学
  《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教育要真正作到面向全体,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机会。实验教学在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学中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学期初,实验教学领导小组根据教研中心的配档要求,制定合理的实验教学配档标准,实验教师要严格按照配档要求组织好实验教学。教学过程中学校定期组织实验教师开展实验教学研究活动,组织举行实验教学公开课,经验交流、技术培训等教研活动。抓好实验的备课,课前仪器准备和实验,课堂实验组织与实施、课后反思四个环节,不断优化实验教学。根据教学要求填好实验通知单和实验教学记录,保证实验的开出率,实验教师要明确几种类型实验的基本要求:(1)演示实验的基本要求:目的.明确、准备充分、重点突出、操作规范、准备安全(2)学生分组实验:A准备阶段:制定实验计划;B实验阶段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正确操作,细心观察,认真分析,了解实验反馈和动态,检查实验效果;C总结阶段写出实验报告,整理仪器,课外实验加强引导,提高兴趣。
  3、积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结合新教材的内容,任课教师在实验课前要填好实验通知单,送交仪器室,实验教师协助任课教师配备仪器,器材和药品。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师根据实验课的配档,充分利用好实验器材,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大胆放手,让学生在开放的空间里,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不断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同时,实验教师要提高组织实验教学能力,让学生养成实验完毕后整理,清点,清洁回放原处的良好的实验习惯,注意适时地渗透德育教育。分管领导定期对实验教师进行听课、评课,检查督导,了解学生的实验技能,促进实验教学的有效发展,真正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
  本学期我们将以此为方针,保证实验教学工作开展得顺利完善!
课题
所需器材
声音的产生
烧杯、水槽、气球、玻璃棒、鼓、音叉
谁能传播声音
水槽、塑料袋、闹钟
科学实验教学计划13
  一、学情分析:
  (一)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日月星空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二)通过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三)虽然经过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学生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四)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五)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二、教材分析:
  科学教科书,设计了大量的探究性活动,希望学生对每一个科学概念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已有认识、探究所获得的事实和逻辑思维加工的基础之上。同时希望学生在具体概念的基础上能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概括,获得概念性理解。
  在科学探究方面,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发展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力是同样重要的。通过本册的学习,将重点发展学生想办法解决一些简单科学问题的能力;进行持续、细致、有联系的两两对比观察的能力;多次重复,进行简单对比实验的能力;综合运用观察和实验所得证据,经过思维加工并尝试进行解释的能力。在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力方面,希望学生能认识到,将观察和实验结果用于科学讨论和解释,更具说服力;探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因此有必要重复实验;运用工具会帮助我们更精确地获得事实。
  显然,对证据的重视,理性的`思考,大胆的质疑,是科学态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本册教科书中发展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重要内容。同时,由于学生刚开始科学学习,在小组中友好合作的意识,积极参与班级讨论的习惯也是需要加强和培养的。
  三、实验教学目标:
  (一)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二)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三)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四)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五)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四、实验落实措施:
  (一)运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
  (二)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以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
  (三)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和设想安全措施。
  (四)注意搜集第一手资料,教会学生观察、测量、实验、记录、统计与做统计图表等方法。
  (五)组织好探究后期的研讨,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注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六)充分运用教具、挂图、音像教材进行直观教学,尤其要组织好每一个观察认识活动,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每一个活动。
  (七)发挥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又密切联系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尤其重视解决那些与学生关系密切的实际问题,从中让学生体会学习科学的价值。
科学实验教学计划14
  实验目的: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要以培养小学生的实践能力素养为宗旨,以实践为核心,努力摆脱以理论知识为中心的旧模式,让学生在自然实践操作中得到真知、科学的思维方式、科学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在教学中要力求体现新课标的特点,始终围绕"以探究为核心"的理念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使学生能在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体验成功的喜悦;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及创新精神,使学生从小学科学、爱科学,为将来发展我国的科技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本学期在实验教学方面有如下打算:
  具体要求:
  三年级: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将引领学生在种植植物的过程中,引发对植物生长变化的思考,研究根、茎、叶在植物生长变化过程中的作用,初步认识植物整个生命过程所发生的规律性变化,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现象。“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将让学生亲历养蚕的过程,了解蚕从卵中孵化,经过生长变化成蛾,然后产出卵,最后死亡这一生长变化的生命全过程,从而建立动物生命周期的模型,并运用这个模型去认识各种动物以及人的生命周期现象。“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以水为例,引导学生探究温度和物质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研究水在融化、蒸发、凝结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初步建立起“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认识及“物质循环“的概念。“磁铁”单元从交流知道的饿磁铁知识开始,引领学生研究磁铁的性质,了解人们对磁铁的应用,感受科技进步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四年级:
  “电”单元从“什么是电”开始,通过与电相关内容的实验、交流、预测、检验、测量和推理、解释等活动,使学生形成关于电的初步概念,同时获得一些基本实验操作技能。“新的生命”单元是通过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的系列观察活动,过渡到动物的卵、繁殖的观察和研究,从而使学生获得植物和动物如何繁殖新生命的认识,并形成关于生命的一系列发展性概。“食物”单元通过对一天中所吃食物的回忆和分类,引起学生对饮食的关注,发现自己在饮食中的不良习惯,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科学、合理、均衡地饮食。“岩石和矿物”单元是初次对构成地球固体物质的探究。通过对岩石、矿物的观察、分类和描述,使学生形成关于地球物质的一般性概念,并对保护、开发和利用地球资源的重要意义有进一步的了解。
  五年级:
  学生进入高年级阶段的科学课学习,教材展示了一系列新的内容,我们的教学将着力于引导学生开展更为丰富多彩的过程与方法活动。在“沉与浮”单元,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
  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
  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浮现象。在“时间的测量”单元里,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及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感受人类为了不断改进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在“热”单元,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的变化”基础上,将继续观察人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同的。在“地球的运动”单元里,让学生经历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学习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不断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终认识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模式。
科学实验教学计划15
  一、教材简析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材共有五个单元组成:《土壤与生命》、《植物的一生》、《固体和液体》、《关心天气》、《观察与测量》。
  《土壤与生命》单元的教学内容是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地球与宇宙的具体内容标准――地球的物质之一:岩石、沙、土壤来组织的,目的是以土壤为话题,把土壤当成一个认识的材料,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去认识一个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主要由《我们周围的土壤》、《了解土壤》、《肥沃的土壤》、《土壤的保护》四课构成。本单元与《固体和液体》同属于一个系列,都是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录能力。
  《植物的一生》是建立在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的认知基础之上的,它将带领学生对植物从种子的萌发到根、茎、叶、花、果实的形态功能做较深层的研究。同时引导学生开展一次长周期的“种植物”活动,这是对一个生命周期做连续观察、记录、描述的活动,是一次亲身经历植物生长每一个阶段的活动。教材始终贯穿了一条隐线――“种植一株植物”。本单元的编排有两条线,一条明线是通过观察、解剖、测量、比较、实验等多种方法探究植物六大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第二条隐线是认真细致地种植、观察一株植物的一生,坚持做连续的观察,体验收获的快乐,感觉到只有坚持才会有收获。在活动中可以围绕探究性活动学会观测、测量、收集证据、积累资料等科学方法。主要由《植物和我们》、《果实和种子》、《根和茎》、《叶和花》四课构成。
  《固体和液体》本单元是依据物质世界板块中关于“物体的特征”等具体内容标准建构的,它指导学生利用多种方法认识固体和液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在现阶段完成对固体和液体的`认识,体现“要想全面认识一个事物,就需要多种多样的方法的设计思路”。
  通常情况下,物质有三种主要存在形式:固态、气态、液态,各种形态的物质具有不同的特征,本单元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引领学生利用多种方法认识固体和液体,诸如轻重、软硬、形状、颜色、沉浮、溶解等方面的一些特点。由于本单元没有涉及分子和原子的概念,没有提及密度,因此对于固体和液体的沉浮与溶解的认识,都只是停留在感性认识层面上。请任课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注意把握概念的深浅度。按照教科书的整体设计主动地安排,本单元在过程技能方面是一个隐性化处理的单位,着重观察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同时对涉及到的其他过程技能如分类、测量也加以训练。通过用语言、文字、图画描述观察结果,指导学生怎样观察,怎样通过观察得到证据,促进学生基础过程技能的形成、发展。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来看,本单元通过科学探究注重实证性来进行科学精神、科学品质培养。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认识固体以及固体的性质,包括《认识固体》和《把固体放到水里》两课;认识液体以及液体的性质,包括《认识液体》和《把液体倒进水里》两课;了解改变沉浮状态的方法并感知其中的原理,即《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关心天气》本单元是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关于天气变化现象和对天气的观测,以及天气变化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来建构的。通过认识现象和展开观测活动,使学生更加关注天气,初步掌握观测天气的方法,加深对天气变化的认识。由于小学生在通常情况下只是被动地关心天气和接受天气变化的事实,在成人的要求或指导下改变衣着,以及在气温和环境的变化下被迫地改变行为方式,缺乏主动关注天气、了解与认识天气变化的主动意识行为,所以本单元的建构充分体现了调动主动学习意识进行有意识学习的理念,将学生从被动应对者导向主动探究者。本单元教材共有5课,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从关心天气的角度谈天气预报,即《今天天气怎么样》;其次讨论天气与人的关系,介绍气象预报的过程、方法、手段和表现形式。指引观测天气,包括《气温是多少》《雨下得有多大》、《今天刮什么风》三课。介绍观测以及记录气温、湿度、降水量、风力与风向的方法和手段,并教学生自制雨量器、风向标和风力计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观测和记录。最后、引导认识季节特征,即《气候与季节》。
  《观察与测量》本单元主要是根据《课程标准》分目标中“能通过对身边事物的观察,提出自己能够研究的问题”,“能运用自己的感官、简单工具或通过实验等方法,收集与问题有关的证据”的表述;以及内容标准中“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尊重事实,对收集到的证据能做到原始记录,并注意保留且不随便涂改原始数据”的表述建构的。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观察不仅是基本的收集问题证据的方法与技能之一,也是其他两种收集证据的基本方法,即调查与实验的方法和基础。从学生的角度看科学探究,观察又是学生最能够便利使用与体会自身的感官与科学探究之间的密切关联的活动形式。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观察。第二部分,测量。
  需要注意的是本册书第一单元的土壤与生命的有关内容可以适当推后,与第三或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调换。因为春节后温度低,土壤中的生物还没有苏醒,这部分内容后移能观察得更全面。
  二、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教学措施
  1、现场考察:科学课就是使学生亲近大自然,让学生在大自然中的探索科学秘密。
  2、实验:科学课就是通过各种实验,使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各种科学秘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养殖种植:通过种植花,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4、科学游戏:游戏是活动方式而不是目的,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悟出其中的科学秘密。
  5、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让学生根据所需内容进行研究,写出研究报告,并在课堂上交流,营造一种民主的科学交流的氛围,让学生尝试、体验科学交流活动的乐趣。
  四、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 实验
  专题研究 情境模拟 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
  种植饲养 科学游戏 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参观访问 竞赛 科学欣赏 社区科学活动
  家庭科技活动 角色扮演 科学幻想
  五、主要导学方法:
  探究法 演示法 参观法 实践法 讨论法
  谈话法  辩论法 实验法 列表法 暗示法
  六、实验教学安排表
  略
【科学实验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科学实验的教学计划03-28
科学实验的教学计划01-21
科学实验教学计划03-28
科学实验教学计划08-17
科学实验教学计划05-09
科学实验教学计划06-11
科学实验教学计划11-28
最新的科学实验教学计划07-12
科学实验教学计划参考07-12
}

众所周知,小白鼠是科研、医疗实验的试验动物首选。
为什么,我们在平时的实验研究中,会优先考虑小白鼠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信不少人对此想都没想过,我们一般的实验研究一般都是这样的:
似乎选择小鼠实验是理所当然。
说到为什么选择小鼠作为试验的首选? 那就得先了解下,什么样的动物适合用于实验? 我们在实验研究中应该考虑哪些?
医学实验动物的选择原则
临床研究和实验室研究是医学科学研究的两个基本途径,它们均离不开实验动物,尤其是实验室研究,实验动物是主要研究对象。 因此,选择什么样的实验动物做实验是医学科学研究工作中一个重要环节。
不能随便选用一种实验动物来作科学研究,因为在不适当的动物身上进行实验,常可导致实验结果的不可靠,甚至使整个实验徒劳无功,直接关系到整个科学研究的成败和质量。
总体来说,选择实验动物应考虑下列几个方面:
1选用与人体结构、功能、代谢及疾病特征相似的动物。
这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毕竟相似的基因序列有助于人们的研究。
医学科学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要解决人类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问题,因此,动物的种系发展阶段在选择实验动物时应是优先考虑的问题。在实际可能的条件下,尽量选择那些机能、代谢、结构和人类相似的实验动物作实验。
一般来说,实验动物越高等,进化程度愈高,反应就愈接近人类。
2、选用标准化的动物(遗传背景明确,具有已知菌丛和模型性状显著且稳定的动物
医学科研实验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怎样使动物实验的结果正确可靠,有规律,从而达到精确判定实验结果,得出正确的结论。因此,要尽量选用经遗传学、微生物学、营养学、环境卫生学的控制而培育的标准化实验动物。
因此,医学实验研究中一般应尽量不选用随意交配而繁殖饲养的杂种动物或在开放条件下繁殖饲养的带菌、带病毒和带寄生虫的普通动物。
这些都是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重复性。我们都知道,实验结果的可重复性在科研中占有重要地位。实验具有可重复性,说明它遵循了这个实验中的必然规律,而不是偶然发生的。无法重复的实验不能称为有效实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选择对实验处理最为敏感的实验动物
各种实验动物在基因型、组织型、代谢型、易感性等方面是有差别的,对同一刺激的反应也会有所差异,实验研究应选用那些对实验因素最敏感的动物作为实验对象。
如小白鼠对肺炎链球菌、破伤风外毒素敏感、豚鼠对结核分枝杆菌、白喉棒状杆菌等易感;测定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以幼猫最敏感等。
如果所采用的是对实验处理不敏感的实验动物,可能造成实验周期长,甚至可能连结果观察不到。
4、选用解剖生理特点符合实验目的要求的动物
很多实验动物具有某些解剖生理特点,为实验所要观察的器官或组织等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
如能适当使用,将会减少实验准备的诸多麻烦,降低操作难度,使实验容易成功。
比如:选用结构功能简单又有反映研究指标的动物。
5、在不影响实验质量的前提下,选用最易获得,最经济,最易饲养管理的动物。
实验研究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实验室环境、经费、设施条件、研究方法等限制,在选择实验动物时,既要注意选用与实验项目目的相符合的实验动物,又要注意在不影响实验质量的前提下,选用最易获得、最经济、最易饲养管理的实验动物来做实验研究,以便减少困难,增加实验研究的可行性和易行性。
可以说小白鼠在以上这些方面的优势无一例外都很明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小白鼠的基因序列和人类的差不多
与人类同属哺乳纲的物种中,除了体形小,与其它哺乳动物的进化水平相比并不差。
小白鼠的基因序列和人类的差不多,小白鼠的基因与人类的基因有90%以上相同(虽然没有大猩猩98%的相似度,但是大部分研究中也足够了),所以用它们做实验得出的结论更接近人类的反应。
一些医学的科研和临床实验都是有小白鼠来完成的。
当中以小白鼠做遗传学实验很好,因为它的全基因组和人类的相似度极高,很多人类难以治愈的疾病可以在小白鼠身上找到相似性状,从而加以实验发现致病基因。
在小白鼠身上试验疫苗最为常见,很多疫苗能够成功推广就是因为它们试验的结果。
2、小鼠基本可达到标准化小鼠作为实验功臣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其培育方法经过百年探索已经形成固定流程,逐渐“标准化”,培育出的小鼠几乎完全没有个体差异(生理上)。
同一窝纯种小白鼠,有着几乎完全一样的遗传特性,这对科学试验是很方便的,排除了个体对象的差别,用不同的药品试验,都如同是在同一个个体上采取的,方便比对,不会因为试验个体的差别而产生其它多余的结果。 这是用小白鼠做试验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但对于一些大型实验动物,例如猪、狗等,由于无法像小型动物一样饲养在屏障环境中,饲养环境控制较松,因此被感染的几率高,“标准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对外界敏感,新陈代谢快
小白鼠生长周期短,新陈代谢很快,所以一个实验的周期是非常短的,能很快拿到实验结果,这对于提高实验效率是非常有利的,大大缩减了科学实验的时间成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从实验操作难度来看
由于小白鼠个头小,性情比较温驯,易捉,操作方便。
药物试剂等,腹腔注射,吸收效果良好,不用进行血管注射(兔子和狗都要静脉或动脉注射)。
和其他动物比较起来,攻击力是比较低的。
在研究的时候可能需要注射很多不同的药剂,假如动物反抗厉害的话可能影响操作甚至于伤害自己。
毕竟在实验的过程中最麻烦的事情就是实验对象太过凶狠,这样处理起来会非常的麻烦。
小白鼠还有一个其他鼠不具备特征:体白,这样也比较容易观察到实验现象。
5、从易获得性,经济性和饲养管理来看
小白鼠的价格便宜,一只实验用小白鼠也就十几元,而一只实验猴价格昂贵,单只已超12万。
虽然灵长类动物和人类最为相似,但是灵长类动物较难获得,价格昂贵,对饲养条件的要求特殊,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常退而求其次。
而且,做实验需要一定的数量,小白鼠在人工繁殖条件下,能满足这一要求。
小白鼠生长期短、成熟早、繁殖力强,在人工繁殖条件下,一年产仔胎数6~10胎,每胎8~15头,可以轻易满足实验需求量。
小白鼠是一种容易饲养的动物,个头小,占地面积很小,不需要太大的空间,仅食少量饲料,养殖成本也相应的低。
并且小白鼠成活率很高,极大的保证了实验的顺利进行。
记得当初自己做水产实验时,对于一些比较难养得鱼,有时还没等养殖实验结束,实验鱼都死得差不多,以致于接下去实验根本无法继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体来说,小白鼠能够成为医学实验研究的首选,主要在于:繁殖快,成本低,饲养管理容易,研究起步早!
小白鼠是人们在进行实验的时候最常用到的一种动物,或许在一些人看来小白鼠也是活生生的生命,用它做实验有些残忍,但是想一想如果没有小白鼠的牺牲的话,可能牺牲的会是很多人类。
不得不说小白鼠这种动物是真的为人类的一些事业做出了贡献,也是真的在为人类负重前行的。
人们并不是将小白鼠的性命视如草芥。
【福利时刻】扫码进入 如沐风中医药平台 (店铺):倾力打造中医药基础科研知识平台~
【加入药用植物化学交流群】添加小编微信邀请加入,也可由群友邀请加入,欢迎广大老师、朋友加入我们,加群请告知专业和单位。小编微信:1278317307。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多次重复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