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卡多音字组词和拼音怎么写怎样区分读音?

我们说普通话只用到1319个读音,汉字能缩减到1319个吗?我的回答是不能。为什么不能?因为汉字属于表意文字或象形文字,这其中就分形声字和会意字两种,但是,无论是形声字还是会意字,总体而言都是表意文字,因此不同的事物需要不同的汉字来表达,于是就出现了上万个汉字来代表上万种事物。

不过,这上万个汉字却只有1319个读音,如果我们把上万个汉字减为1319个汉字是否可以代表所要表达的上万个事物呢?肯定是不行的。华夏民族的祖先在创造文字时,要么根据事物的形态,要么根据事物的意思,刻画出人脑所反应出的文字形象,所以,汉字属于表意文字,不同的事物需要不同的汉字来代表。

就如衣服的衣和一二三四五的一,依依不舍的依这三个字,他们虽然同音,却不同义。如果我们只用一个一来代替,那么衣服是否就要写作一服,依靠就要写作一靠,依依不舍就会写做一一不舍,这个时候,你说一是数字呢?还是身上穿的衣服,还是依偎、依靠、依恋?一一不舍,是不是就成了两个东西都舍不得呢?马字读音的有骏马的马,有码头的码,还有蚂蚱的蚂,如果我们统统用一个马来代替,那我们说马头时,到底是马的脑袋呢,还是轮船停靠的码头?你能分得清吗?

其实,我们的邻国韩国就出现了类似的困惑,在古代,韩国长期使用汉字,后来,韩国自己发明了表音文字“训民正音”,可是由于长期使用的汉语是表意文字,韩国发明表音文字的韩文后,就出现了同音不同事的混淆问题。因此,今天韩国人的身份证上,姓名还标注了汉字,要不然,他们自己都不知道具体这个人的名字是什么意思。因此,作为表意文字的汉字,绝不能变成一个读音的所有汉字同用一个字代替,如果那样,我们在叙述表达时,就会混淆不清,这个字具体所指何事何物。所以,一万个汉字绝不能削减到一千多个,一旦削减,就成了表音文字,就与汉字表意文字的造字初衷背道而驰。

汉字不能像英文单词那样,一字一音一义对应,有人认为容易造成混淆,是汉字的缺点。例如“恶”字,就有:恶(e三声)心,凶恶(e四声),厌恶(wu四声),恶(wu一声,疑问代词)这四种读音。

其实,这正是汉字的优点。

汉字数量远比英文单词数量少,尤其是常用字,仅3000多个。有人做过统计,一篇长篇小说中,出现的汉字(不包括重复使用的,也就是三千个左右)。这有利于识记,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可是英语呢,要想达到写长篇小说的程度,得学会上万个单词。

那么汉字数量那么少,汉语是怎样表情达意的呢?

第一,组词。例如一个“人”字,会组成几百个词语。大人、小人、人中、人民……

第二,多音。一个字多音多义,省去了学写字形的时间。例如“和”字,就有和(huo二声)面,和(huo四声)药,暖和(huo轻声),和(he二声)气,应和(he四声)和(hu二声)牌,多个读音,多个含义。

可是英文呢?例如,一个“挑”字,两个读音——三声,四声,英文可能用多个单词表示——choose jetting out fastidious等等。

并且,汉字字形造字法就有象形、指示、会意、形声、假借、转注六种,而且以形声为多,形旁表义,声旁表音,易于掌握。例如“睛”,形旁“目”表意义,一看就知道与眼睛有关。声旁“青”呢,一看就知道“睛”这个字,读音与“青”接近。容易学习。可是英语字母组合没规律,并且看了字母也不能“望文生义”,所以学起来更困难。

正因为这样,汉字启蒙教育才好入门,孩子们接受起来才容易。

即是,拼音:jí shì

既是,拼音:jì shì

即是:正是、如此、便是、纵然

既是:是一种连词,跟且、又、也配合表示两方面同时存在,也表示既然的意思。

即是:可用于句中后接名词或短语,也可用于句首加强语气。

既是:用于句中连接前后词语或短语。

1、本来如此,已经如此

2、连词。用在上半句话里,表示先提出前提,而后加以推论。

例句:既然如此,当初何必要派遣他,西出嘉峪关,万里迢迢的,去寻找石油呢?

毫无疑问的,在写近体诗时,多音字可以用,而且一定会用到。但在使用中有几点是要注意的。

由于在近体诗的创作上,目前是双轨并行,即可依《中华通韵》(新韵)进行创作,亦可依《平水韵》进行创作。依新韵创作的就必须很今音区分平仄,而依《平水韵》进行创作的,就必须依中古音区分平仄。

多音字,则代表这个字有多个读音,可能读平声,也可能读仄声。那么我们就要根据该多音字在诗中的具体释义,去区分平仄。这在今音中,并不难把握,这就不展开了。

在中古音的《平水韵》体系中,多音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同义不同音,也就是说在同一意思下,可以读平声,也可以读仄声。例如,“看望”两字:

韵部:十四寒,平声。 例诗:

咏舞(隋末唐初·虞世南)

繁弦奏渌水,长袖转回鸾。

一双俱应节,还似镜中看。

韵部:十五翰,去声。 例诗:

得沙苑榅桲戏酬(宋·梅尧臣)

蒺藜已枯天马归,嫩蜡笼黄霜冒干。

不比江南楂柚酸,橐驼载与吴人看。

韵部:七阳,平声。 例诗:

荅赵氏生伉(唐·韦应物)

暂与云林别,忽陪鸳鹭翔。

看山不得去,知尔独相望。

韵部:二十三漾,去声。 例诗:

相和歌辞 昭君词(唐·戴叔伦)

汉宫若远近,路在沙塞上。

到死不得归,何人共南望。

也就是说,这部分的汉字,是可平可仄的,具体的字我已全部归纳出,并在专栏文章里作了链接,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有兴趣的可查阅。

另一种情况则是不同的释义,读音就不同,平仄也有所不同。举一个很常用的“思”字作例:

思字在中古音中有三个读音:

“思”字,用作动词时读平声(音司),入支韵。

如思念,思忆,思考,思亲,思心,思慕等等。

但有一种情况,虽作动词,仍读仄声。就是当思解作悲伤,哀愁时,例如:“远望使心思,游子恋所生。”(《乐府·长歌行》)又如李商隐的诗句:“一弦一柱思华年”。因在这,思字解作悲。故也读仄声。

“思”字,还有一种情况是读平声,入灰韵(音腮)。

现在用得不多,解作多胡须的样子。

“思”字,用作名词时读仄声,入去声寘韵(音四)。

例如:思想,思绪,构思。又如思功(创作中苦心经营),思力(思维能力),思至(灵感到来),思理(构思),思致(才思情致),思综(才思),思纬(才思学识),思意(心思用意),思士(善感之士),思事(心事)等等。

那么,在创作时,我们就要根据此多音字的具体释义,进行平仄的区分,这是我们使用多音字写近体诗时一定要注意的。

}

简介:多音字是指一位字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读音,区别的读音表义区别,用法区别,词性也经常区别呢。读音有区分词性和词义的功效阿;依照运用情形区别,读音也区别,读音有区分用法的功效呢。多音字有以下几种用法1.读音有...

是指一位字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读音,区别的读音表义区别,用法区别,词性也经常区别呢。读音有区分词性和词义的功效阿;依照运用情形区别,读音也区别,读音有区分用法的功效呢。
1.读音有区分词性和词义的功效呢。这种种别的多音字在文言文中叫做“破音异读吧”,约占到所有多音字的80%呢。对这类多音字,咋们应该依照区别的读音加以辨析.回忆呢。如“将吧”jiāng(可做动词或者副词等),动词可做
“带发吧”解,副词可做“将要吧”解阿;jiàng(名词),做“将帅吧”或者“上将吧”解阿;qiāng(动词),做“愿吧”“乞求吧”讲,如“将子无怒吧”(请你别生气)呢。
2.运用情形区别,读音也区别,读音有区分用法的功效呢。如“薄吧”báo,不厚的意义,一样平常单用,薄饼.薄纸阿;bó,一样平常用于形成词,厚礼.厚古薄今阿;bò,薄荷(专著名词)呢。
3.语体区别,读音区别,读音有区分语体的功效,主要体现为书面语和书面语等呢。如“给吧”书面语读gěi阿;书面语读jǐ,赋予.给养呢。
4.方言辞汇的存在造成多音呢。这类多音字对比少,仅限于部-分地域呢。如“忒吧”tè,差忒(过错之意)阿;tuī(方言),风忒大.屋子忒小(忒太)等呢。
5.文言文中的一些通假字连续运用到现在而造变成了多音字,普公用法和人名地名等用法区别而造成多音等呢。(此部-分详见第两节“异读字吧”呢。)
又称生僻字,指不罕见的或者人们不熟习的汉字呢。自从有汉字以来,汉字也是在不停进展和转变得呢。祖国刚最先的笔墨是商代的甲骨文,约为3500至4500字,由于这个内里有一些记号,现在也不行以一定是否笔墨,或者者哪个时期的生僻字,给今天甲骨笔墨数的统计缔造了***烦呢。
秦代的《仓颉》.《博学》.《爰历》三篇共有3300字,汉代扬雄做《训纂篇》,有 5340字,到许慎做《说文解字》就有9353字了,晋宋之后,笔墨又日渐增繁呢。据唐代封演《闻见记·笔墨篇》所记晋吕忱做《字林》,有12824字,后魏杨承庆做《字统》,有13734字,梁顾野王做《玉篇》有16917字呢。唐代孙强增字本《玉篇》有22561字呢。到宋代司马光修《类篇》多至31319 字,到清代《康熙字典》就有47035字了呢。1915年欧阳博存等的《中华大字典》,有48000多字呢。1959年日本诸桥辙次的《大汉和辞典》,收字 49964个呢。1971年张其昀主笔的《中文大辞典》,有49字呢。1990年徐仲舒主笔的《汉语大字典》,收字数为54678个呢。1994年冷玉龙等的《中华字海》,收字数更是惊人,多达85000字,可是此书收录的汉字绝大部-分是“死字吧”,也即是史书上存在过现在天的书面语里以前废置没必-要的字呢。
下面去熟习一下这100个连学语文的校长都有应该读错的多音字和生僻字,看看你的语文是谁教的吗?

}

删除或处理,稿件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卡多音字组词和拼音怎么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