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上升,外购的商誉是无形资产吗与商誉下降说明什么?

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探讨:资产减值会计处理改进途径分析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不断深入,以及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一定的调整。本文深入分析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

关键词:资产减值会计处理;改进;途径

一、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产减值处理不规范。上市公司在资产减值处理过程中常对账面价值与可回收金额做性能比较分析,如果出现后者大于前者的情况,则进行减值准备的计提。这种做法看似符合规矩,但可回收金额的数据统计不够规范,相关规定对该数据的统计类别和方法缺乏详尽说明,数据统计受会计人员主观影响较大。减值处理中参照的其他数据尽管具有客观性,但由于某一数据的不准确,或者精度不高,导致整个数据缺乏有力的原始依据,其真实性也就大打折扣了。

(二)资产减值准备的信息披露不全面。信息披露的不完全、不全面与企业会计准则对此规定的不清晰有关。已有的规定对于信息披露的具体项目缺乏相应的明细,仅从原则上进行规定难以取得实效,这会导致企业会根据自己所需随意增减项目。因此,利润表中所体现的资产减值损失,因为原始数据存在失真的可能性,常导致最终数据与实际损失存在较大偏差。我们所见的资产减值损失和对利润的增减,尽管可从一些不同的损益类账户明细中体现出来,然而这种体现范围较为有限,无法完整体现其对整个经营状况的影响。计提和转回资产减值损失对于企业利润具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甚至可使企业从盈利变为亏损,一些企业为达到少缴税、不交税的目的,常加大资产价值损失以减少利润,这对国家的税收造成非常严重地损害。

(三)对企业业绩考察的不规范。国家对上市公司的上市、退市制定了具体明确的规定,通常要求连续亏损三年的企业退出股市。于是一些企业在资产减值准备方面做手脚,在即将退市的前一年巨额提取,完成减亏和盈利的目标,从而保住了上市公司的地位,避免被迫退市,于是继续名正言顺地亏损。这种做法的危害非常大,会造成企业的恶性循环,结果必然使企业的彻底崩溃,对于资本市场的正常运作和健康市场环境的维护也非常不利,应该予以严厉谴责和有效规范。

二、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完兽和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资产减值准备审计。会计作为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工作的直接执行者,其主观意识和判断对工作执行情况发挥重要影响,所以存在很大的出错风险,为在最大限度上减少主观因素干扰,会计报表需由注册会计师进行认真审计。这个环节至关重要,审计者应以会计法准则为根据,秉持认真严谨负责的态度,严格遵守程序对资料进行分析,准确鉴别计提方法实施的合理性,最终提出审计报告。在审计中发现问题和错误时,审计师应明确提出意见,

(二)建立健全信息市场与价格市场。市场价格因素是企业进行资产价值评估的主要依据,因为我国资产信息和价格市场并不规范,各项资产的最新市价的工作较为滞后,资产价值会计在进行计提资产减值时所依据的参照价格必然存在偏差。信息市场和价格市场一旦存在问题,减值会计就失去了可依托的根据,难以保证工作科学性和合理性。

(三)全面考核企业的经营业绩。一些上市公司为造成企业经营业绩优良的假象,以便能够顺利上市,最大限度地缩减计提减值,甚至根本不去做。这样的企业蒙混过关上市后,很快就露出本来面目,严重损害了上市公司的整体形象,给股民造成严重的损失。投资者容易被企业制造的虚假繁荣所迷惑,以为企业业绩优良,上市后未来发展前景必定更加可观,从而蜂拥进行投资。因为一些企业对资产减值的遮遮掩掩,导致会计报表内容不全面,会计计量误差增大,使企业的整体数据缺乏真实性,同时埋下隐患。一旦企业必须进行计提资产减值时,会对企业的生存、发展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因此,审计部门应完整考查企业的经营实际状况,特别是对计提资产减值的情况要严格审查,避免信息使用者收到蒙骗,遭受经济损失。

(四)资产减值会计处理的特殊规定。企业通过递延所得税资产能够对其所得税费用科目进行变动,会计在处理账务过程中,借方计人所得税费用,贷方计人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增减都能够对所有者的合法权益造成影响。一些上市公司为维护自身利益不做出正常的会计处理,用账目的假象蒙蔽股东的实现,使其看不到自身权益的损失,幻想着能够获取最大的利益。

上市公司能够售卖的金融资产,必须依据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将发生的改变计人公允价值变动并计人当期的所有者权益。这些金融资产一旦发生减值,就应及早对账面的减值做出修改,不应以其他科目来替换,必须直接转出,在当期的损益中反映出来。此工作在执行过程中,要求工作人员认真严谨、秉公办事,绝不允许弄虚作假,同样,一旦公允价值发生变化,也必须即时转回。尽管这种做法偶尔能对企业短期利润带来消极影响,却符合企业的长远利益。

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探讨:浅谈新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

摘 要: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帐面价值。判断资产是否减值,应依据资产可能已经发生减损的某些迹象,如果存在任何一种迹象,企业应对其可收回金额进行正式估计。

关键词:资产减值;减值准备;确认;会计处理

新《企业会计准则》于2006年,并于2007年在上市公司率先推行,随后得到全面推广。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帐面价值,而判断一项资产是否发生减值,应依据该项资产发生的某些减损迹象,如果存在减损迹象,企业就应对其可收回金额进行估计。

资产减值准备按新准则规定,是将发生减值迹象的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其可收回的金额相比较,按其低可收回的金额低于账面的价值的的金额计提的减值准备,新的资产减值准则的实施将有效地不法上市企业人为利用减值准备科目来调节利润,这对那些被暂停上市的公司,想通过人为调节利润达到恢复上市的可能性降低。下面就具体谈谈不同资产的减值准备的核算。

一、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

计提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资产价值尽量接近现行市值;而不至于高估资产规模;是为了使资产更反映其实际价值,根据谨慎原则不至于高估资产。当然,企业也会利用计提这些减值准备来调节利润。

1.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当期按应收款项计算应提坏账准备金额-(或+)“坏账准备”科目的贷方(或借方)余额,分录为:借:资产减值损失(当期损益)影响营业利润;贷:坏账准备

实际发生的坏账损失,之后又收回来做相反分录。

2.当期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存货成本-存货可变现净值,会计分录为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减少企业利润)贷:存货跌价准备

3.转回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时,按恢复增加的金额,做相反分录企业结转存货销售成本时,对于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 借:存货跌价准备;贷: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

按照新的《企业会计新准则》规定,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根据资产减值准则来判断该项固定资产发生是否发生减值,并按其实际发生减值的金额来确认资产减值损失,其分录如下:借:资产减值损失―相关科目,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相关科目。

处置该项固定资产时,其已计提的该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应同时结转。

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根据资产减值准则来判断其在建工程发生是否发生减值,并按其实际发生的减值的金额来确认资产减值损失,分录为:借:资产减值损失―相关科目,贷:在建工程―― 相关科目的减值准备。

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根据资产减值准则来判断该无形资产发生是否发生减值,如发生减值则按应其实际减值的金额来确认资产减值损失,分录为:借:资产减值损失―相关科目,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相关科目。

处置该项无形资产时,已计提的该项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应同时结转。

五、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根据相关的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来确定该项长期股权投资是否发生减值,经判断确实发生减值的,应按其应减值的金额来确认资产减值损失,分录为:借:资产减值损失――相关科目,贷: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相关科目。

处置该项长期股权投资时,其已计提的该项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应同时结转。

六、持有至到期投资(金融工具)减值准备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是新增加的会计科目,该科目核算方法为: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根据相关的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来判断其持有至到期投资是否发生减值,如果判断其发生减值则应按减值的金额来确定损失,分录为:借:资产减值损失――相关科目,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相关科目。

如果已计提减值准备的持有至到期投资价值恢复,在不超过已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范围内,按实际恢复增加的金额来冲减资产减值损失,分录为: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相关科目,贷:资产减值损失―相关科目。

商誉减值准备是新增的会计科目,其具体的核算方法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根据资产减值准则来判断其商誉是否发生减值的,并按其实际发生的减值金额来确认资产减值损失,分录为:借:资产减值损失--相关科目,贷:商誉――相关科目减值准备。

有下列情况,应特别引起财务人员及报表使用者的注意。

1.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商誉等减值准备一经计提,在以后的会计期间都不得转回,只有在处置该项资产时,计提的减值准备应同时结转。

2.投资性房地产存在减值迹象,计提减值准备(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的差额):借方:资产减值损失,贷方: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针对交易性金融资产和按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的)期末应将其账面价值调整为公允价值,不计提减值。

鉴于减值准则在内容上比较宽泛抽象,执行起来难度较大,可能会导致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低下,缺乏可靠性和可比性,因此需要会计主管部门或金融企业监管机构依照准则并结合我国现行实务确立相应的程序或标准指南,以进一步规范企业的资产减值会计处理。

资产减值会计处理的有关问题,直接影响到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实施效果。而企业真实地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一方面是财务人员的技术能力、水平问题,而更重要的另一方面是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与管理者的诚信问题,这就有赖于整个社会、企业和广大会计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和相关部门人员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

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探讨:资产减值会计处理对铁路公司盈余管理的研究

摘要:针对铁路运输企业对于资产减值会计处理的计提现状,本文从资产减值准备在实务操作上可能存在的盈余管理方式进行总结分析,提出铁路运输企业在执行资产减值准则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铁路运输企业;资产减值准备;盈余管理

一、铁路运输企业资产减值现状

2006年1月1日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制度》,要求铁路运输企业做好资产清查工作,核实资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但是实际上各基层站段很少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并且资产减值准备转回的数额极少。这主要表现在两个原因:一是铁路运输企业现行的资产减值制度与资产减值准备准则存在很多不一致的地方;二是目前铁路运输企业的管理体制制约了资产减值准备。但是新的资产减值政策为企业的政策选择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对资产减值人为的操作不仅会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而且有可能存在盈余管理的可能。

二、新准则前后资产减值的盈余管理操作

由于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和公司形象的问题,企业进行资产减值转的动机主要体现在经济因素和盈余管理因素两个方面,其中经济因素是指公司基于市场预测,包括市场预期下降、行业类竞争加剧或者企业经营战略的改变而导致的资产价值需要重新估量,以此进行的资产减值准备,而另一方面,对于盈余管理因素是指公司高层为了“修饰”财务报表而对资产减值进行计提,主要表现在大清洗、利润平滑需求、配股需求、避免亏损或者公司高管人员变动等方面,这两种因素实质是“盈余管理工具观”和“资产价值毁损管”比较的具体表现。前面一种观点是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而后面这的资产减值集体是真是地反应了公司现有资产的公允价值。

新准则的实施时间是在2007年1月1日,这样给以前年度采取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一个“反悔”或者缓冲时间,将以前年度的资产减值以各种理由予以转回;二是由于新规定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生产性生物资产和以成本计量的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以成本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及石油天然气开采的减值是不允许计提减值后予以转回的。但是在另一方面存货、消耗性生物资产、应收账款、持有至到期的投资(摊余成本计量)、递延所得税资产、融资租赁中出租人未担保余值和长期债权投资等的减值仍然允许转回处理,这样给公司留有了盈余管理的操作空间;第三,新资产减值准则的颁布使企业利用减值准备调节利润的空间变得越来越小了,利用计提手法调节利润将越来越难。但企业仍然有其他的选择进行盈利操控,因此新资产减值准则对公司的盈余管理影响程度有限。

在以前年度铁路运输企业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而事实上,在2006年资产铁路运输总公司的清查结果是全路共计资产清查损失近200亿,其中资产报废、毁损损失90多亿,执行企业会计制度资产减值损失100多亿,可见铁路历年未执行资产减值准备带来的累积影响巨大。除了执行力不足以外,我们可以从进行看出铁路公司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好处就是虚增利润和资产,美化了当年的数据报表,存在盈余管理的可能。

三、铁路运输企业执行资产减值准则具体对策

1.完善铁路运输企业的资产减值管理办法

建立完善的资产减值制度,就是完善资产减值的核算审查资产的制度,确定铁路企业资产减值的具体计算方法以及制定好资产减值审查报批的程序。对于资产的价值评估,特别是对于资产数额大、折旧损耗比较明显和资产作为产品于市场环境变化大的情况,如大型车辆、办公电子设备等,铁路运输公司要组织专业人士对资产项目进行专业盘点、考察及核算,及时搜集设备和资产的各项实时资料,公允反映资产价值。

2.健全资产减值的内部控制制度

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主要包括测算、审计和审批三个部分,只有分开职责各自完成,才能保证资产减值准备的准确和公允。这就需要设立三个不同的职能部门,通过不同的授权额度来保障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另外对于授权的额度问题,也需要规范范围,对于小额的铁道车辆等资产可以由鉴定的部门或者小组确定并审批,但是超过限定额度的情况必须经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等高层机构共同审批。最后铁路运输公司的审计部门还需要承担监督和纠正错误的后期评估工作,对实行过程中存在的各个问题,特别是薄弱环节的潜在问题,应该督促改进。

3.结合自身实际灵活运用资产减值准则

此次颁布的新准则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然而我们在引进资产减值准则的同时,还应当结合铁路运输企业的实际情况,考虑铁路企业现行的资产管理制度,在我国尚未正式引入现金产出单元(CGU)概念、铁路未完全实现市场经济前,制定灵活可行的铁路资产减值准则办法,是必要的。如铁路车辆设备具有专用性、不可替代性,引起减值的因素不多,对于没有现成出售价格可供参考又不能直接产生现金流的资产可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当这些资产实际已发生减值时,可通过缩短折旧和摊销年限的方式反映这类资产的价值损失,这也是解决当前随意计提减值准备的一种途径。

综合以上的措施和对策,才能从铁路公司内部规范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工作,保障资产减值按市场的公允价值予以反映,实时的呈现公司资产的运用情况,防止盈余管理的内在发生可能。另外外部因素是对于国家会计制度的完善,虽然从2006年的新准则中体现了对资产减值资产的计提数量增加了,规范化计算方式更为明晰,但是只是在部分的资产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上不允许转回,遏制了盈余管理的可能,对于铁路运输公司这种事业型单位――以固定资产为主要资产的企业有很大的控制盈余管理作用,但是其他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计提转回依然是可以进行盈余管理,这就需要宏观上我国财政部晚上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

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探讨:论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

摘要:本文首先从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问题入手,对其涉及的相关概念、理论依据与适用范围进行探讨。其次,研究资产减值确认、计量等相关内容,这是资产减值会计的核心问题,从确认、披露等方面的研究中引出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完善资产减值会计的若干完善策略。

关键词:资产减值 会计问题 完善策略

现在的市场环境竞争非常激烈,越来越多的不确定因素出现在了企业生产经营当中,企业资产的盈利能力也越来越不稳定,充满了变化,而资产减值会计能够客观的反映出这种变化,所以这种会计方法在全世界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资产这一会计要素无论是在会计理论还是会计实务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许多会计学家都试图对资产加以定义或阐述资产的性质。对资产和资产减值这两个基本概念的内涵及其相关的基本内容进行阐述。

1.1 资产减值会计概述

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如果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就应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把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从实质层面看,我国的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对资产减值的规范大致与国际上保持了一致性。站在理论的视角看,如果把资产界定为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当出现资产未来经济利益低于账面价值的情况时,会计上对这一笔资产减值进行记录并反映是合理的。

资产减值通常都会发生在资产的持有阶段,一般都是随着资产的报废和处置而消失的。根据提供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的要求,一旦出现资产减值的情况,就应该进行资产的减值工作,并对这个过程中的减值情况进行确认、计量、披露,这就是资产减值会计。资产减值会计是一种会计处理过程,它能够利用资产可收回金额修正历史成本,还可以客观的计量企业资产的价值,它的根本目标和任务是通过对资产未来可实现经济利益的确认来释放风险。

1.2 资产减值会计的产生与稳健性原则的应用

早在文艺复兴时期资产减值的这种会计思想就出现了,那时候的稳健性原则还只是一种保护策略,但是现在稳健性原则已经发生了变化,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稳健性原则能够对抗会计计量过程中出现的不确定性和会计估计,所以在资产减值会计中稳健性原则被应用的越来越多。资产减值会计不仅能够及时的发现会计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和损失,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为财务报告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加可靠相关的会计信息。

2 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与应用

原则上只要企业所有资产出现减值的情况就应该及时的进行确认和计量,但是资产的不同导致了它们具有不同的特性,随之不同的还有减值会计处理,自然所采用的具体准则也就不同了。相关的法律对资产减值范围进行了规定:①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②对子公司、联营企业、合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③固定资产;④生产性生物资产;⑤探明矿区权益等;⑥无形资产;⑦商誉。对于存货、以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消耗性生物资产、建造合同、递延所得税资产、金融工具以及融资租赁中出租人未担保余值的减值处理,应分别使用其各自规范的准则。

2.2 资产减值的确认

在资产负债表日,如果资产账面价值低于可回收金额则确认其减值,它能如实反映资产负债表日资产的价值,避开了采用职业判断区分资产减值类型的难题,便于操作。

2.3 已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可否转回

从资产减值会计本身来看,资产减值会计本身就是稳健原则的重要体现。既然减值损失的确认是稳健性的体现,那么为了保持会计处理的一致性,当减值损失不再存在或已减少时,不应该将以前年度确认的减值损失转回,以免企业通过转回减值损失操纵利润。

2.4 资产减值的计量

确定可收回价值是资产减值会计计量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首要任务。然而,可回收价值并没有一个定论,他有多种理解,比如重置成本、销售净价等,可回收价值的定义曾在《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中被提及,认为可回收价值是资产的销售净值与使用价值两者之间的最高者,其中使用价值指预期从资产的持续使用和使用期限结束时的处置中形成的估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资产的减值损失在确定可回收价值后能够被很快的计算出来,因为一旦确定了可回收价值,把其和资产的账面价值比较一下就可以知道了。另外由于在计量资产减值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的主观因素,应该统一减值确认的标准、方法和计量模式,明确计量标准。

3 其他准则规范的资产减值处理

3.1 应收账款的资产减值处理

企业应在资产负债表日对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有客观证据表明该应收账款发生减值的,应当计提减值准备。作为金融工具,应收账款初始确认应按照公允价值确认。一般而言,应收账款的公允价值应结合所确认的收入的公允价值来判断。

3.2 存货的资产减值处理

期末,如果存货发生了减值迹象,应按照存货的成本低于其可变现净值的金额,确认减值损失、计提减值准备。当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则减值损失应当予以转回,且转回后不可超过原计提的金额。

3.3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资产减值处理

持有至到期投资以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的,其发生减值时,应当在将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已计提减值准备的持有至到期投资价值以后有得以恢复,应在原已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内,按恢复增加的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已计提但尚未转销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3.4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时,本期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数额等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初始取得成本扣除已收回本金、已摊余金额的原已计入损益的减值损失后的余额与当前公允价值的差额。

根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种类不同,减值确认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两类进行处理:一是已确认减值损失的可供出售债务工具,在随后的会计期间公允价值已上升且客观上与确认原减值损失确认后发生的事项有关的,原确认的减值损失应当予以转回,计入当期损益。二是可供出售权益工具投资发生的减值损失,不得通过损益转回。

4 资产减值会计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4.1 资产减值准备计提问题

在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上不同企业都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其中提与不提、提多提少、确认和计提时间都有着很大的随意性。计提资产减值会因为企业的不同、行业的不同、项目的不同而存在较大的差别。在某些资产项目上,一些企业没有计提,但是一些企业需要全额计提。通过资产减值会计处理对企业利润的影响,有的减少,有的增加。这虽然反映了企业的具体情况各不相同,同时也反映它们在资产准备的会计处理上很随意。

4.2 资产减值信息的披露问题

现在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披露资产减值信息过于简单,很多的企业都没有对资产可收回金额方面的信息进行披露,比如折现率的计算方法、销售净价的计算依据等,只是披露了一些重要资产减值的金额和原因,这种不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使得会计信息的质量得不到保证。

5 完善资产减值会计信息的对策

5.1 会计人员的严格管理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要求财务人员具备一定的职业判断水平,要精通业务,要有一定的道德评价标准、法规标准,要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这就需要企业、社会相关部门不断通过各种形式进行职业教育、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同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对需要反映的经济业务的判断和表达,应当基于客观的立场,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实事求是。同时我国会计人员知识的更新速度应该跟上会计改革的脚步,这就要求进行日常的会计学习,来对会计人员的再教育进行规范,尤其是对我国经济相对落后地区会计人员的培训学习。于此同时,还应该紧抓对继续教育的工作考核。

5.2 完善内部会计控制

首先建立科学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评价标准,加强会计监督,加大处罚力度,制定检查督查的量化评价标准,从而保证会计监督的有效发挥。其次,规范单位管理层人员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履职程序,加强管理层的教育和监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执行,需要企业管理层的自觉规范。再次,加强对财务资金的管理,实行帐、钱、物分人专管,实行相互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安全率。最后,加强对授权批准、会计记录、财产安全和审核审计四个部分的控制,使不相容的职权分离。

5.3 强化相关主体的法律责任

有些企业对资产减值准备给予模式,大大减低了企业的诚信度,而且使得会计的信誉备受挑战。要想真正的规范企业会计行为,打击会计造假行为,就需要财政等监管部门对企业经常进行定期不定期的财务检查。对查出的违规、违法情况,追究相关人员和企业的法律责任,保证财务数据的准确性。

5.4 完善资产减值准备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要全面掌握资产的质量状况,就得靠采购与仓储、销售与收款、投资与决策、基建后勤等相关部门建立一整套的内部控制制度,及时向财务部门反馈各类资产出现的问题与原因。这里尤其强调要加强内部会计控制。会计控制不仅具有规范企业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防止并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等作用,更重要的是对于提升现代企业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制定完善的核算程序和标准,规范资产减值行为,这样才能保证各项资料的准确与完整,提供的财务数据真实可信,为资产减值准备的正确提取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我国企业制度进一步完善,经济环境越来越规范,加之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为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但是我们还是要积极开展资产减值会计相关的理论研究,使得理论与实务的共同努力,使得市场经济与监管机制相互努力,最终使资产会计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与效果,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准确的信息,使得决策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

公司专为转售而取得的非流动资产或处置组,在取得日满足“预计出售将在一年内完成”的规定条件,且短期(通常为3个月)内很可能满足持有待售类别的其他划分条件的,公司在取得日将其划分为持有待售类别。

公司因出售对子公司的投资等原因导致其丧失对子公司控制权的,无论出售后公司是否保留部分权益性投资,在拟出售的对子公司投资满足持有待售类别划分条件时,在母公司个别财务报表中将对子公司投资整体划分为持有待售类别,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将子公司所有资产和负债划分为持有待售类别。

(2)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或处置组的计量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减去出售费用后的净额计量的生物资产、职工薪酬形成的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由金融工具相关会计准则规范的金融资产及由保险合同相关会计准则规范的保险合同所产生的权利的计量分别适用于其他相关会计准则。

初始计量或在资产负债表日重新计量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或处置组时,其账面价值高于公允价值减去出售费用后的净额的,将账面价值减记至公允价值减去出售费用后的净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持有待售资产减值准备。后续资产负债表日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或处置组公允价值减去出售费用后的净额增加的,以前减记的金额予以恢复,并在划分为持有待售类别后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金额内转回,转回金额计入当期损益。已抵减的商誉账面价值不得转回。

非流动资产或处置组因不再满足持有待售类别的划分条件而不再继续划分为持有待售类别或非流动资产从持有待售的处置组中移除时,按照以下两者孰低计量:

①划分为持有待售类别前的账面价值,按照假定不划分为持有待售类别情况下本应确认的折旧、摊销或减值等进行调整后的金额;

公司在资产负债表中区别于其他资产单独列示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或持有待售的处置组中的资产,区别于其他负债单独列示持有待售的处置组中的负债。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或持有待售的处置组中的资产与持有待售的处置组中的负债不予相互抵销,分别作为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列示。

本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包括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重大影响的权益性投资,以及对合营企业的权益性投资。本公司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的,为本公司的联营企业。

(1)确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重大影响的依据

共同控制,是指按照相关约定对某项安排所共有的控制,并且该安排的相关活动必须经过分享控制权的参与方一致同意后才能决策。在判断是否存在共同控制时,首先判断所有参与方或参与方组合是否集体控制该安排,如果所有参与方或一组参与方必须一致行动才能决定某项安排的相关活动,则认为所有参与方或一组参与方集体控制该安排。其次再判断该安排相关活动的决策是否必须经过这些集体控制该安排的参与方一致同意。如果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参与方组合能够集体控制某项安排的,不构成共同控制。判断是否存在共同控制时,不考虑享有的保护性权利。

重大影响,是指投资方对被投资单位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有参与决策的权力,但并不能够控制或者与其他方一起共同控制这些政策的制定。在确定能否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时,考虑投资方直接或间接持有被投资单位的表决权股份以及投资方及其他方持有的当期可执行潜在表决权在假定转换为对被投资方单位的股权后产生的影响,包括被投资单位发行的当期可转换的认股权证、股份期权及可转换公司债券等的影响。

当本公司直接或通过子公司间接拥有被投资单位20%(含20%)以上但低于50%的表决权股份时,一般认为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除非有明确证据表明该种情况下不能参与被投资单位的生产经营决策,不形成重大影响。

(2)初始投资成本确定

① 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按照下列规定确定其投资成本:

A.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合并方以支付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或承担债务方式作为合并对价的,在合并日按照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与支付的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以及所承担债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B.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合并方以发行权益性证券作为合并对价的,在合并日按照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按照发行股份的面值总额作为股本,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与所发行股份面值总额之间的差额,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C.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以购买日为取得对被购买方的控制权而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以及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确定为合并成本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合并方为企业合并发生的审计、法律服务、评估咨询等中介费用以及其他相关管理费用,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② 除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以外,其他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按照下列规定确定其投资成本:

A.以支付现金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按照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作为投资成本。初始投资成本包括与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直接相关的费用、税金及其他必要支出;

B.以发行权益性证券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按照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C.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如果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可靠计量,则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和相关税费作为初始投资成本,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若非货币资产交换不同时具备上述两个条件,则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D.通过债务重组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以所放弃债权的公允价值和可直接归属于该资产的税金等其他成本确定其入账价值,并将所放弃债权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3)后续计量及损益确认方法

本公司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

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追加或收回投资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

按照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一般会计处理为:

本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本公司按照应享有或应分担的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和其他综合收益的份额,分别确认投资收益和其他综合收益,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本公司按照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计算应享有的部分,相应减少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其他综合收益和利润分配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并计入所有者权益。在确认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净损益的份额时,以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对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进行调整后确认。被投资单位采用的会计政策及会计期间与本公司不一致的,应按照本公司的会计政策及会计期间对被投资单位的财务报表进行调整,并据以确认投资收益和其他综合收益等。本公司与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之间发生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按照享有的比例计算归属于本公司的部分予以抵销,在此基础上确认投资损益。本公司与被投资单位发生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失属于资产减值损失的,应全额确认。

因追加投资等原因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或实施共同控制但不构成控制的,按照原持有的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加上新增投资成本之和,作为改按权益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成本。原持有的股权投资分类为其他权益工具投资的,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以及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利得或损失应当在改按权益法核算的当期从其他综合收益中转出,计入留存收益。

因处置部分股权投资等原因丧失了对被投资单位的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处置后的剩余股权改按公允价值计量,其在丧失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之日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原股权投资因采用权益法核算而确认的其他综合收益,在终止采用权益法核算时采用与被投资单位直接处置相关资产或负债相同的基础进行会计处理。

(4)持有待售的权益性投资

对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的权益性投资全部或部分分类为持有待售资产的,相关会计处理见附注15。

对于未划分为持有待售资产的剩余权益性投资,采用权益法进行会计处理。

已划分为持有待售的对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的权益性投资,不再符合持有待售资产分类条件的,从被分类为持有待售资产之日起采用权益法进行追溯调整。分类为持有待售期间的财务报表做相应调整。

(5)减值测试方法及减值准备计提方法

对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的投资,计提资产减值的方法见附注22。

(1)投资性房地产的分类

投资性房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主要包括:

①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

②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

(2)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模式

公司采用成本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计提资产减值方法见22、长期资产减值。

公司对投资性房地产成本减累计减值及净残值后按直线法计算折旧或摊销,投资性房地产的类别、估计的经济使用年限和预计的净残值率分别确定折旧年限和年折旧率如下:

固定资产是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年的,单位价值较高的有形资产。

固定资产在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时,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予以确认:

①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②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固定资产发生的后续支出,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2)各类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

公司从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次月起按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按固定资产的类别、估计的经济使用年限和预计的净残值率分别确定折旧年限和年折旧率如下:

对于已经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在计提折旧时扣除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每年年度终了,公司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进行复核。使用寿命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的,调整固定资产使用寿命。

(3)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认定依据、计价方法和折旧方法

公司在租入的固定资产实质上转移了与资产有关的全部风险和报酬时确认该项固定资产的租赁为融资租赁。融资租赁取得的固定资产的成本,按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确定。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采用与自有固定资产相一致的折旧政策计提租赁资产折旧。能够合理确定租赁期届满时将会取得租赁资产所有权的,在租赁资产使用年限内计提折旧;无法合理确定租赁期届满时能够取得租赁资产所有权的,在租赁期与租赁资产使用寿命两者中较短的期间内计提折旧。

(1)在建工程以立项项目分类核算。

(2)在建工程结转为固定资产的标准和时点

在建工程项目按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全部支出,作为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包括建筑费用、机器设备原价、其他为使在建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所发生的必要支出以及在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为该项目专门借款所发生的借款费用及占用的一般借款发生的借款费用。公司在工程安装或建设完成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将在建工程转入固定资产。所建造的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日起,根据工程预算、造价或者工程实际成本等,按估计的价值转入固定资产,并按公司固定资产折旧政策计提固定资产的折旧,待办理竣工决算后,再按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但不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

(1)借款费用资本化的确认原则和资本化期间

公司发生的可直接归属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购建或生产的借款费用在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时予以资本化计入相关资产成本:

③为使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所必要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已经开始。

其他的借款利息、折价或溢价和汇兑差额,计入发生当期的损益。

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在购建或者生产过程中发生非正常中断,且中断时间连续超过3个月的,暂停借款费用的资本化。

当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时,停止其借款费用的资本化;以后发生的借款费用于发生当期确认为费用。

(2)借款费用资本化率以及资本化金额的计算方法

为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借入专门借款的,以专门借款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费用,减去将尚未动用的借款资金存入银行取得的利息收入或者进行暂时性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后的金额,确定为专门借款利息费用的资本化金额。

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占用了一般借款的,一般借款应予资本化的利息金额按累计资产支出超过专门借款部分的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乘以所占用一般借款的资本化率,计算确定一般借款应予资本化的利息金额。资本化率根据一般借款加权平均利率计算确定。

(1)无形资产的计价方法

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入账。

(2)无形资产使用寿命及摊销

①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估计情况:

每年年度终了,公司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及摊销方法进行复核。经复核,本期末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及摊销方法与以前估计未有不同。

②无法预见无形资产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期限的,视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公司在每年年度终了对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进行复核,如果重新复核后仍为不确定的,在资产负债表日进行减值测试。

对于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公司在取得时判定其使用寿命,在使用寿命内采用直线法系统合理摊销,摊销金额按受益项目计入当期损益。具体应摊销金额为其成本扣除预计残值后的金额。已计提减值准备的无形资产,扣除已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残值为零。但下列情况除外:有第三方承诺在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购买该无形资产或可以根据活跃市场得到预计残值信息,并且该市场在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很可能存在。

对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予摊销。每年年度终了对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进行复核,如果有证据表明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是有限的,估计其使用寿命并在预计使用年限内系统合理摊销。

(3)划分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具体标准

①公司将为进一步开发活动进行的资料及相关方面的准备活动作为研究阶段,无形资产研究阶段的支出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②在公司已完成研究阶段的工作后再进行的开发活动作为开发阶段。

(4)开发阶段支出资本化的具体条件

开发阶段的支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时,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

A.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

B.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

C.无形资产产生经济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或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的,能够证明其有用性;

D.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

E.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地计量。

对子公司、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和商誉等(存货、按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递延所得税资产、金融资产除外)的资产减值,按以下方法确定:

于资产负债表日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存在减值迹象的,公司将估计其可收回金额,进行减值测试。对因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和尚未达到可使用状态的无形资产无论是否存在减值迹象,每年都进行减值测试。

可收回金额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公司以单项资产为基础估计其可收回金额;难以对单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进行估计的,以该资产所属的资产组为基础确定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资产组的认定,以资产组产生的主要现金流入是否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的现金流入为依据。

当资产或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时,公司将其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

就商誉的减值测试而言,对于因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的账面价值,自购买日起按照合理的方法分摊至相关的资产组;难以分摊至相关的资产组的,将其分摊至相关的资产组组合。相关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是能够从企业合并的协同效应中受益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且不大于公司确定的报告分部。

减值测试时,如与商誉相关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存在减值迹象的,首先对不包含商誉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计算可收回金额,确认相应的减值损失。然后对包含商誉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比较其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如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确认商誉的减值损失。

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再转回。

长期待摊费用核算公司已经发生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负担的分摊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各项费用。公司长期待摊费用在受益期内平均摊销。

职工薪酬,是指公司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或解除劳动关系而给予的各种形式的报酬或补偿。职工薪酬包括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和其他长期职工福利。公司提供给职工配偶、子女、受赡养人、已故员工遗属及其他受益人等的福利,也属于职工薪酬。

根据流动性,职工薪酬分别列示于资产负债表的“应付职工薪酬”项目和“长期应付职工薪酬”项目。

(1)短期薪酬的会计处理方法

①职工基本薪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

公司在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将实际发生的短期薪酬确认为负债,并计入当期损益,其他会计准则要求或允许计入资产成本的除外。

公司发生的职工福利费,在实际发生时根据实际发生额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职工福利费为非货币性福利的,按照公允价值计量。

③医疗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以及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

公司为职工缴纳的医疗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以及按规定提取的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在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根据规定的计提基础和计提比例计算确定相应的职工薪酬金额,并确认相应负债,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

公司在职工提供服务从而增加了其未来享有的带薪缺勤权利时,确认与累积带薪缺勤相关的职工薪酬,并以累积未行使权利而增加的预期支付金额计量。公司在职工实际发生缺勤的会计期间确认与非累积带薪缺勤相关的职工薪酬。

利润分享计划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公司确认相关的应付职工薪酬:

A.企业因过去事项导致现在具有支付职工薪酬的法定义务或推定义务;

B.因利润分享计划所产生的应付职工薪酬义务金额能够可靠估计。

(2)离职后福利的会计处理方法

公司在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将根据设定提存计划计算的应缴存金额确认为负债,并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

根据设定提存计划,预期不会在职工提供相关服务的年度报告期结束后十二个月内支付全部应缴存金额的,公司参照相应的折现率(根据资产负债表日与设定提存计划义务期限和币种相匹配的国债或活跃市场上的高质量公司债券的市场收益率确定),将全部应缴存金额以折现后的金额计量应付职工薪酬。

A.确定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的现值和当期服务成本

根据预期累计福利单位法,采用无偏且相互一致的精算假设对有关人口统计变量和财务变量等做出估计,计量设定受益计划所产生的义务,并确定相关义务的归属期间。公司按照相应的折现率(根据资产负债表日与设定受益计划义务期限和币种相匹配的国债或活跃市场上的高质量公司债券的市场收益率确定)将设定受益计划所产生的义务予以折现,以确定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的现值和当期服务成本。

B.确认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

设定受益计划存在资产的,公司将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现值减去设定受益计划资产公允价值所形成的赤字或盈余确认为一项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

设定受益计划存在盈余的,公司以设定受益计划的盈余和资产上限两项的孰低者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资产。

C.确定应计入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的金额

服务成本,包括当期服务成本、过去服务成本和结算利得或损失。其中,除了其他会计准则要求或允许计入资产成本的当期服务成本之外,其他服务成本均计入当期损益。

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的利息净额,包括计划资产的利息收益、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的利息费用以及资产上限影响的利息,均计入当期损益。

D.确定应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额

重新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所产生的变动,包括:

(a)精算利得或损失,即由于精算假设和经验调整导致之前所计量的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现值的增加或减少;

(b)计划资产回报,扣除包括在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的利息净额中的金额;

(c)资产上限影响的变动,扣除包括在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的利息净额中的金额。

上述重新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所产生的变动直接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并且在后续会计期间不允许转回至损益,但公司可以在权益范围内转移这些在其他综合收益中确认的金额。

(3)辞退福利的会计处理方法

公司向职工提供辞退福利的,在下列两者孰早日确认辞退福利产生的职工薪酬负债,并计入当期损益:

①企业不能单方面撤回因解除劳动关系计划或裁减建议所提供的辞退福利时;

②企业确认与涉及支付辞退福利的重组相关的成本或费用时。

辞退福利预期在年度报告期结束后十二个月内不能完全支付的,参照相应的折现率(根据资产负债表日与设定受益计划义务期限和币种相匹配的国债或活跃市场上的高质量公司债券的市场收益率确定)将辞退福利金额予以折现,以折现后的金额计量应付职工薪酬。

(4)其他长期职工福利的会计处理方法

①符合设定提存计划条件的

公司向职工提供的其他长期职工福利,符合设定提存计划条件的,将全部应缴存金额以折现后的金额计量应付职工薪酬。

②符合设定受益计划条件的

在报告期末,公司将其他长期职工福利产生的职工薪酬成本确认为下列组成部分:

B.其他长期职工福利净负债或净资产的利息净额;

C.重新计量其他长期职工福利净负债或净资产所产生的变动。

为简化相关会计处理,上述项目的总净额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

(1)预计负债的的确认标准

如果与或有事项相关的义务同时符合以下条件,公司将其确认为预计负债:

①该义务是公司承担的现时义务;

②该义务的履行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公司;

③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2)预计负债的计量方法

预计负债按照履行相关现时义务所需支出的最佳估计数进行初始计量,并综合考虑与或事项有关的风险、不确定性和货币时间价值等因素。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对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进行复核。有确凿证据表明该账面价值不能反映当前最佳估计数的,按照当前最佳估计数对该账面价值进行调整。

26、收入确认原则和计量方法

自2020年1月1日起适用

收入是公司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股东权益增加且与股东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公司在履行了合同中的履约义务,即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时确认收入。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是指能够主导该商品的使用并从中获得几乎全部的经济利益。

合同中包含两项或多项履约义务的,公司在合同开始日,按照各单项履约义务所承诺商品或服务的单独售价的相对比例,将交易价格分摊至各单项履约义务,按照分摊至各单项履约义务的交易价格计量收入。

交易价格是公司因向客户转让商品或服务而预期有权收取的对价金额,不包括代第三方收取的款项。在确定合同交易价格时,如果存在可变对价,公司按照期望值或最可能发生金额确定可变对价的最佳估计数,并以不超过在相关不确定性消除时累计已确认收入极可能不会发生重大转回的金额计入交易价格。合同中如果存在重大融资成分,公司将根据客户在取得商品控制权时即以现金支付的应付金额确定交易价格,该交易价格与合同对价之间的差额,在合同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对于控制权转移与客户支付价款间隔未超过一年的,公司不考虑其中的融资成分。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属于在某一时段内履行履约义务;否则,属于在某一时点履行履约义务:

①客户在公司履约的同时即取得并消耗公司履约所带来的经济利益;

②客户能够控制公司履约过程中在建的商品;

③公司履约过程中所产出的商品具有不可替代用途,且公司在整个合同期间内有权就累计至今已完成的履约部分收取款项。

对于在某一时段内履行的履约义务,公司在该段时间内按照履约进度确认收入,但是,履约进度不能合理确定的除外。公司按照投入法(或产出法)确定提供服务的履约进度。当履约进度不能合理确定时,公司已经发生的成本预计能够得到补偿的,按照已经发生的成本金额确认收入,直到履约进度能够合理确定为止。

对于在某一时点履行的履约义务,公司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时点确认收入。在判断客户是否已取得商品或服务控制权时,公司会考虑下列迹象:

①公司就该商品或服务享有现时收款权利,即客户就该商品负有现时付款义务;

②公司已将该商品的法定所有权转移给客户,即客户已拥有了该商品的法定所有权;

③公司已将该商品的实物转移给客户,即客户已实物占有该商品;

④公司已将该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客户,即客户已取得该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

公司与客户之间的建造合同发生合同变更时:

①如果合同变更增加了可明确区分的建造服务及合同价款,且新增合同价款反映了新增建造服务单独售价的,公司将该合同变更作为一份单独的合同进行会计处理;

②如果合同变更不属于上述第①种情形,且在合同变更日已转让的建造服务与未转让的建造服务之间可明确区分的,公司将其视为原合同终止,同时,将原合同未履约部分与合同变更部分合并为新合同进行会计处理;

③如果合同变更不属于上述第①种情形,且在合同变更日已转让的建造服务与未转让的建造服务之间不可明确区分,公司将该合同变更部分作为原合同的组成部分进行会计处理,由此产生的对已确认收入的影响,在合同变更日调整当期收入。

公司收入确认的具体方法如下:

公司与客户之间的销售商品合同包含转让产品的履约义务,属于在某一时点履行履约义务。

收入确认需满足以下条件:公司已根据合同约定将产品交付给客户且客户已接受该商品,已经收回货款或取得了收款凭证且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已转移,商品的法定所有权已转移。其中:

长输管线天然气销售:公司通过输气末站向下游客户进行供气,以输往各客户输气支线上的分输站计量装置(流量计)所显示的天然气输送数量与客户核对无误后,根据天然气销售单价和管输单价,确认销售收入并结转相应的销售成本。

CNG(压缩天然气)销售:公司主要以加气母站向用户进行CNG销售业务,以加气流量计所显示的CNG输送量与客户核对无误后,根据CNG销售单价确认销售收入并结转相应的销售成本。

LNG(液化天然气)销售:公司以过磅所显示的LNG量与客户核对无误后,根据LNG销售单价确认销售收入并结转相应的销售成本。

城市燃气销售:公司向客户提供业务时,以客户使用时确认收入并结转相应的销售成本。

本公司根据终端用户的需要及用气特点,与用户签订燃气设施安装协议(合同),为终端用户提供燃气设施及设备的设计和安装劳务。燃气安装劳务主要材料由公司提供,并按照政府物价主管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向用户收取安装费。安装工程完成并通过质检验收后,为用户办理通气手续。本公司从事的燃气设施安装业务按照履约进度确认收入。

以下收入会计政策适用于2019年度及以前

公司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买方,公司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本公司,并且相关的收入金额和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时,确认商品销售收入的实现。其中:

长输管线天然气销售:公司通过输气末站向下游客户进行供气,以输往各客户输气支线上的分输站计量装置(流量计)所显示的天然气输送数量与客户核对无误后,根据天然气销售单价和管输单价,确认销售收入并结转相应的销售成本。

CNG(压缩天然气)销售:公司主要以加气母站向用户进行CNG销售业务,以加气流量计所显示的CNG输送量与客户核对无误后,根据CNG销售单价确认销售收入并结转相应的销售成本。

城市燃气销售:公司向客户提供业务时,以客户使用时确认收入并结转相应的销售成本。

本公司根据终端用户的需要及用气特点,与用户签订燃气设施安装协议(合同),为终端用户提供燃气设施及设备的设计和安装劳务。燃气安装劳务主要材料由公司提供,并按照政府物价主管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向用户收取安装费。安装工程完成并通过质检验收后,为用户办理通气手续。

本公司从事的燃气管道安装劳务具有业务量多、单项工程价值量小、正常安装周期较短的特点,基于会计核算的成本效益原则,本公司将其按提供燃气安装劳务收取的安装费,按照下述会计政策进行核算。

①本公司燃气安装劳务在同一年度内开始并完成的,在完成劳务并验收合格时确认收入并结转实际发生的成本。

②如果劳务的开始和完成分属不同的会计年度内,在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能可靠估计的情况下,公司将其按合同金额大小进行划分,对合同金额在100 万元以上(含100万元)的安装工程按照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并结转实际发生的成本,对合同金额小于 100 万元(不含100万元)且安装周期在3个月以内的安装工程不确认收入,待整体完成劳务并验收合格时一次性确认收入并结转实际发生的成本。

③在提供劳务交易结果不能可靠估计的情况下,在资产负债表日对以下情况分别进行处理:

A、如果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能够得到补偿的,则按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金额确认劳务收入,并按相同金额结转成本。

B、如果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不能够得到补偿的,则将已经发生的成本计入当期损益,不确认劳务收入。

公司按照从接受燃气安装劳务方已收或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确定提供劳务收入总额。

(3)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

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时,分别下列情况确定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金额:

①利息收入金额,按照他人使用本企业货币资金的时间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

②使用费收入金额,按照有关合同或协议约定的收费时间和方法计算确定。

政府补助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

①公司能够满足政府补助所附条件;

②公司能够收到政府补助。

政府补助为货币性资产的,按照收到或应收的金额计量。政府补助为非货币性资产的,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不能可靠取得的,按照名义金额1元计量。

(3)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

①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

公司取得的、用于购建或以其他方式形成长期资产的政府补助划分为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确认为递延收益,在相关资产使用期限内按照合理、系统的方法分期计入损益。按照名义金额计量的政府补助,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相关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前被出售、转让、报废或发生毁损的,将尚未分配的相关递延收益余额转入资产处置当期的损益。

②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除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之外的政府补助划分为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分情况按照以下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用于补偿公司以后期间的相关成本费用或损失的,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确认相关成本费用或损失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

用于补偿公司已发生的相关成本费用或损失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对于同时包含与资产相关部分和与收益相关部分的政府补助,区分不同部分分别进行会计处理;难以区分的,整体归类为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与公司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按照经济业务实质,计入其他收益。与公司日常活动无关的政府补助,计入营业外收支。

财政将贴息资金拨付给贷款银行,由贷款银行以政策性优惠利率向公司提供贷款的,以实际收到的借款金额作为借款的入账价值,按照借款本金和该政策性优惠利率计算相关借款费用。

财政将贴息资金直接拨付给公司,公司将对应的贴息冲减相关借款费用。

已确认的政府补助需要返还时,初始确认时冲减相关资产账面价值的,调整资产账面价值;存在相关递延收益余额的,冲减相关递延收益账面余额,超出部分计入当期损益;属于其他情况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28、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公司通常根据资产与负债在资产负债表日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暂时性差异,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将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或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额确认和计量为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公司不对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进行折现。

(1)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

对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能够结转以后年度的可抵扣亏损和税款抵减,其对所得税的影响额按预计转回期间的所得税税率计算,并将该影响额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但是以公司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可抵扣亏损和税款抵减的未来应纳税所得额为限。

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交易或事项中因资产或负债的初始确认所产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额不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

A.该项交易不是企业合并;

B.交易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或可抵扣亏损)。

公司对与子公司、联营公司及合营企业投资相关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同时满足下列两项条件的,其对所得税的影响额(才能)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

A.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转回;

B.未来很可能获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

资产负债表日,有确凿证据表明未来期间很可能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确认以前期间未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在资产负债表日,公司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复核。如果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利益,减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在很可能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减记的金额予以转回。

(2)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

公司所有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均按预计转回期间的所得税税率计量对所得税的影响,并将该影响额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但下列情况的除外:

①因下列交易或事项中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不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

B.具有以下特征的交易中产生的资产或负债的初始确认:该交易不是企业合并,并且交易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或可抵扣亏损。

②公司对与子公司、合营企业及联营企业投资相关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其对所得税的影响额一般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但同时满足以下两项条件的除外:

A.公司能够控制暂时性差异转回的时间;

B.该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不会转回。

(3)特定交易或事项所涉及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或资产的确认

①与企业合并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或资产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或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在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同时,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通常调整企业合并中所确认的商誉。

②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项目

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者事项相关的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计入所有者权益。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包括:其他债权投资公允价值变动等形成的其他综合收益、会计政策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法或对前期(重要)会计差错更正差异追溯重述法调整期初留存收益、同时包含负债成份及权益成份的混合金融工具在初始确认时计入所有者权益等。

③可弥补亏损和税款抵减

A.公司自身经营产生的可弥补亏损以及税款抵减

可抵扣亏损是指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准予用以后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弥补的亏损。对于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结转以后年度的未弥补亏损(可抵扣亏损)和税款抵减,视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处理。在预计可利用可弥补亏损或税款抵减的未来期间内很可能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时,以很可能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同时减少当期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B.因企业合并而形成的可弥补的被合并企业的未弥补亏损

在企业合并中,公司取得被购买方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在购买日不符合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条件的,不予以确认。购买日后12个月内,如取得新的或进一步的信息表明购买日的相关情况已经存在,预期被购买方在购买日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带来的经济利益能够实现的,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同时减少商誉,商誉不足冲减的,差额部分确认为当期损益;除上述情况以外,确认与企业合并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计入当期损益。

④合并抵销形成的暂时性差异

公司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因抵销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导致合并资产负债表中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在所属纳税主体的计税基础之间产生暂时性差异的,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同时调整合并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但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及企业合并相关的递延所得税除外。

⑤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

如果税法规定与股份支付相关的支出允许税前扣除,在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认成本费用的期间内,公司根据会计期末取得信息估计可税前扣除的金额计算确定其计税基础及由此产生的暂时性差异,符合确认条件的情况下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其中预计未来期间可税前扣除的金额超过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认的与股份支付相关的成本费用,超过部分的所得税影响应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

自2020年1月1日起适用

在合同开始日,本公司评估合同是否为租赁或者包含租赁,如果合同中一方让渡了在一定期间内控制一项或多项已识别资产使用的权利以换取对价,则该合同为租赁或者包含租赁。为确定合同是否让渡了在一定期间内控制已识别资产使用的权利,本公司评估合同中的客户是否有权获得在使用期间内因使用已识别资产所产生的几乎全部经济利益,并有权在该使用期间主导已识别资产的使用。

合同中同时包含多项单独租赁的,本公司将合同予以分拆,并分别各项单独租赁进行会计处理。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使用已识别资产的权利构成合同中的一项单独租赁:①承租人可从单独使用该资产或将其与易于获得的其他资源一起使用中获利;②该资产与合同中的其他资产不存在高度依赖或高度关联关系。

(3)本公司作为承租人的会计处理方法

在租赁期开始日,本公司将租赁期不超过12个月,且不包含购买选择权的租赁认定为短期租赁;将单项租赁资产为全新资产时价值较低的租赁认定为低价值资产租赁。本公司转租或预期转租租赁资产的,原租赁不认定为低价值资产租赁。

对于所有短期租赁和低价值资产租赁,本公司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按照直线法将租赁付款额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

除上述采用简化处理的短期租赁和低价值资产租赁外,在租赁期开始日,公司对租赁确认使用权资产和租赁负债。

使用权资产,是指承租人可在租赁期内使用租赁资产的权利。

在租赁期开始日,使用权资产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该成本包括:

· 租赁负债的初始计量金额;

· 在租赁期开始日或之前支付的租赁付款额,存在租赁激励的,扣除已享受的租赁激励相关金额;

· 承租人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

· 承租人为拆卸及移除租赁资产、复原租赁资产所在场地或将租赁资产恢复至租赁条款约定状态预计将发生的成本。本公司按照预计负债的确认标准和计量方法对该成本进行确认和计量。前述成本属于为生产存货而发生的将计入存货成本。

使用权资产折旧采用年限平均法分类计提。对于能合理确定租赁期届满时将会取得租赁资产所有权的,在租赁资产预计剩余使用寿命内,根据使用权资产类别和预计净残值率确定折旧率;对于无法合理确定租赁期届满时将会取得租赁资产所有权的,在租赁期与租赁资产剩余使用寿命两者孰短的期间内,根据使用权资产类别确定折旧率。

租赁负债应当按照租赁期开始日尚未支付的租赁付款额的现值进行初始计量。租赁付款额包括以下五项内容:

· 固定付款额及实质固定付款额,存在租赁激励的,扣除租赁激励相关金额;

· 取决于指数或比率的可变租赁付款额;

· 购买选择权的行权价格,前提是承租人合理确定将行使该选择权;

· 行使终止租赁选择权需支付的款项,前提是租赁期反映出承租人将行使终止租赁选择权;

· 根据承租人提供的担保余值预计应支付的款项。

计算租赁付款额现值时采用租赁内含利率作为折现率,无法确定租赁内含利率的,采用公司增量借款利率作为折现率。租赁付款额与其现值之间的差额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在租赁期各个期间内按照确认租赁付款额现值的折现率确认利息费用,并计入当期损益。未纳入租赁负债计量的可变租赁付款额于实际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租赁期开始日后,当实质固定付款额发生变动、担保余值预计的应付金额发生变化、用于确定租赁付款额的指数或比率发生变动、购买选择权、续租选择权或终止选择权的评估结果或实际行权情况发生变化时,本公司按照变动后的租赁付款额的现值重新计量租赁负债,并相应调整使用权资产的账面价值。

(4)本公司作为出租人的会计处理方法

在租赁开始日,本公司将实质上转移了与租赁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几乎全部风险和报酬的租赁划分为融资租赁,除此之外的均为经营租赁。

本公司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按照直线法将租赁收款额确认为租金收入,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予以资本化并按照与租金收入确认相同的基础进行分摊,分期计入当期损益。本公司取得的与经营租赁有关的未计入租赁收款额的可变租赁付款额在实际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在租赁开始日,本公司按照租赁投资净额(未担保余值和租赁期开始日尚未收到的租赁收款额按照租赁内含利率折现的现值之和)确认应收融资租赁款,并终止确认融资租赁资产。在租赁期的各个期间,本公司按照租赁内含利率计算并确认利息收入。

本公司取得的未纳入租赁投资净额计量的可变租赁付款额在实际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5)租赁变更的会计处理

①租赁变更作为一项单独租赁

租赁发生变更且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本公司将该租赁变更作为一项单独租赁进行会计处理:A.该租赁变更通过增加一项或多项租赁资产的使用权而扩大了租赁范围;B.增加的对价与租赁范围扩大部分的单独价格按该合同情况调整后的金额相当。

②租赁变更未作为一项单独租赁

在租赁变更生效日,本公司重新确定租赁期,并采用修订后的折现率对变更后的租赁付款额进行折现,以重新计量租赁负债。在计算变更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时,采用剩余租赁期间的租赁内含利率作为折现率;无法确定剩余租赁期间的租赁内含利率的,采用租赁变更生效日的增量借款利率作为折现率。

就上述租赁负债调整的影响,区分以下情形进行会计处理:

· 租赁变更导致租赁范围缩小或租赁期缩短的,调减使用权资产的账面价值,并将部分终止或完全终止租赁的相关利得或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 其他租赁变更,相应调整使用权资产的账面价值。

经营租赁发生变更的,本公司自变更生效日起将其作为一项新租赁进行会计处理,与变更前租赁有关的预收或应收租赁收款额视为新租赁的收款额。

融资租赁的变更未作为一项单独租赁进行会计处理的,本公司分别下列情形对变更后的租赁进行处理:如果租赁变更在租赁开始日生效,该租赁会被分类为经营租赁的,本公司自租赁变更生效日开始将其作为一项新租赁进行会计处理,并以租赁变更生效日前的租赁投资净额作为租赁资产的账面价值;如果租赁变更在租赁开始日生效,该租赁会被分类为融资租赁的,本公司按照关于修改或重新议定合同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本公司按照收入确认原则和计量方法的规定,评估确定售后租回交易中的资产转让是否属于销售。

①本公司作为卖方(承租人)

售后租回交易中的资产转让不属于销售的,本公司继续确认被转让资产,同时确认一项与转让收入等额的金融负债,并按照金融工具对该金融负债进行会计处理。该资产转让属于销售的,本公司按原资产账面价值中与租回获得的使用权有关的部分,计量售后租回所形成的使用权资产,并仅就转让至出租人的权利确认相关利得或损失。

②本公司作为买方(出租人)

售后租回交易中的资产转让不属于销售的,本公司不确认被转让资产,但确认一项与转让收入等额的金融资产,并按照金融工具对该金融资产进行会计处理。该资产转让属于销售的,本公司根据其他适用的企业会计准则对资产购买进行会计处理,并对资产出租进行会计处理。

以下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会计政策适用于2019年度及以前

本公司将实质上转移了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风险和报酬的租赁为融资租赁,除此之外的均为经营租赁。

(1)经营租赁的会计处理方法

①本公司作为经营租赁承租人时,将经营租赁的租金支出,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按照直线法或根据租赁资产的使用量计入当期损益。出租人提供免租期的,本公司将租金总额在不扣除免租期的整个租赁期内,按直线法或其他合理的方法进行分摊,免租期内确认租金费用及相应的负债。出租人承担了承租人某些费用的,本公司按该费用从租金费用总额中扣除后的租金费用余额在租赁期内进行分摊。

初始直接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如协议约定或有租金的在实际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②本公司作为经营租赁出租人时,采用直线法将收到的租金在租赁期内确认为收益。出租人提供免租期的,出租人将租金总额在不扣除免租期的整个租赁期内,按直线法或其他合理的方法进行分配,免租期内出租人也确认租金收入。承担了承租人某些费用的,本公司按该费用自租金收入总额中扣除后的租金收入余额在租赁期内进行分配。

初始直接费用,计入当期损益。金额较大的予以资本化,在整个经营租赁期内按照与确认租金收入相同的基础分期计入当期损益。如协议约定或有租金的在实际发生时计入当期收益。

(2)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方法

①本公司作为融资租赁承租人时,在租赁期开始日,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将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其差额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分摊,确认为当期融资费用,计入财务费用。

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计入租入资产价值。

在计提融资租赁资产折旧时,本公司采用与自有应折旧资产相一致的折旧政策,折旧期间以租赁合同而定。如果能够合理确定租赁期届满时本公司将会取得租赁资产所有权,以租赁期开始日租赁资产的寿命作为折旧期间;如果无法合理确定租赁期届满后本公司是否能够取得租赁资产的所有权,以租赁期与租赁资产寿命两者中较短者作为折旧期间。

②本公司作为融资租赁出租人时,于租赁期开始日将租赁开始日最低租赁应收款额与初始直接费用之和作为应收融资租赁款的入账价值,计入资产负债表的长期应收款,同时记录未担保余值;将最低租赁应收款额、初始直接费用及未担保余值之和与其现值之和的差额作为未实现融资收益,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采用实际利率法确认为租赁收入。

30、安全生产费的核算方法

(1)安全生产费计提依据及标准

自2012年1月1日起,根据财政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财企〔2012〕16号)规定,公司以上年度实际营业收入为计提基数,采取超额累退方式逐月提取,具体标准如下:

a.营业收入不超过1,000万元的,按照4%提取;

b.营业收入超过1,000万元至1亿元的部分,按照2%提取;

c.营业收入超过1亿元至10亿元的部分,按照0.5%提取;

d.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的部分,按照0.2%提取。

以上年度管道运输收入的1.50%计提。

安全生产费用于提取时计入相关产品的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计入“专项储备”科目。

提取的安全生产费按规定范围使用时,属于费用性支出的,直接冲减专项储备;形成固定资产的,先通过“在建工程”科目归集所发生的支出,待安全项目完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确认为固定资产;同时,按照形成固定资产的成本冲减专项储备,并确认相同金额的累计折旧。该固定资产在以后期间不再计提折旧。

(二)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变更

2017年6月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9号一关于权益法下投资净损失的会计处理》、《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0号一关于以使用固定资产产生的收入为基础的折旧方法》、《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1号一关于以使用无形资产产生的收入为基础的摊销方法》及《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2号一关于关键管理人员服务的提供方与接受方是否为关联方》等四项解释,公司于2018年1月1起执行上述解释。

根据财政部2018年6月15日发布的《关于修订印发2018年度一般企业财务报表格式的通知》(财会[2018]15号)要求,对尚未执行新金融准则和新收入准则的企业应按如下规定编制财务报表:

资产负债表中将“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归并至新增的“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项目;将“应收股利”和“应收利息”归并至“其他应收款”项目;将“固定资产清理”归并至“固定资产”项目;将“工程物资”归并至“在建工程”项目;将“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归并至新增的“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项目;将“应付股利”和“应付利息”归并至“其他应付款”项目;将“专项应付款”归并至“长期应付款”项目。

利润表中从“管理费用”项目中分拆出“研发费用”项目,在财务费用项目下分拆“利息费用”和“利息收入”明细项目。

公司根据财会【2018】15号规定的财务报表格式编制2018年度财务报表。

2019年4月30日,财政部发布的《关于修订印发2019年度一般企业财务报表格式的通知》(财会【2019】6号),要求对已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但未执行新收入准则和新租赁准则的企业应按如下规定编制财务报表:

资产负债表中将“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行项目拆分为“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增加“应收款项融资”项目,反映资产负债表日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等;将“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行项目拆分为“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

利润表中在投资收益项目下增加“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收益(损失以“-”号填列)”的明细项目。

2019年9月19日,财政部发布了《关于修订印发《合并财务报表格式(2019版)》的通知》(财会【2019】16号),与财会【2019】6号配套执行。

公司根据财会【2019】6号、财会【2019】16号规定的财务报表格式编制比较报表,并采用追溯调整法变更了相关财务报表列报。

财政部于2017年3月31日分别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一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2017年修订)》(财会【2017】7号)、《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一金融资产转移(2017年修订)》(财会【2017】8号)、《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一套期会计(2017年修订)》(财会【2017】9号),于2017年5月2日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一金融工具栏报(2017年修订)》(财会【2017】14号)(上述准则以下统称“新金融工具准则”)。要求境内上市企业自2019年1月1日起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公司于2019年1月1日执行上述新金融工具准则,对会计政策的相关内容进行调整,详见“(一)目前执行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之“10、金融工具”。

于2019年1月1日之前的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与新金融工具准则要求不一致的,公司按照新金融工具准则的规定,对金融工具的分类和计量(含减值)进行追溯调整,将金融工具原账面价值和在新金融工具准则施行日(即2019年1月1日)的新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2019年1月1日的留存收益或其他综合收益。同时,公司未对比较财务报表数据进行调整。

2019年5月9日,财政部发布《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财会【2019】8号),根据要求,公司对2019年1月1日至执行日之间发生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根据本准则进行调整,对2019年1月1日之前发生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进行追溯调整,公司于2019年6月10日起执行本准则。

2019年5月16日,财政部发布《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一债务重组》(财会【2019】9号),根据要求,公司对2019年1月1日至执行日之间发生的债务重组,根据本准则进行调整,对2019年1月1日之前发生的债务重组,不进行追溯调整,公司于2019年6月17日起执行本准则。

2017年7月5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一收入》(财会【2017】22号)(以下简称“新收入准则”)。要求境内上市企业自2020年1月1日起执行新收入准则。公司于2020年1月1日执行新收入准则,对会计政策的相关内容进行调整,详见“(一)目前执行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之“26、收入确认原则和计量方法”。

新收入准则要求首次执行该准则的累积影响数调整首次执行当年年初(即2020年1月1日)留存收益及财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金额,对可比期间信息不予调整。在执行新收入准则时,公司仅对首次执行日尚未完成的合同的累计影响数进行调整。

2018年12月,财政部发布了《关于修订印发〈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一一租赁〉的通知》(财会〔2018〕35号)(以下简称“新租赁准则”),根据财政部要求,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企业以及在境外上市并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企业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的企业,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其他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本报告期内,公司未发生会计估计变更事项。

3、首次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调整首次执行当年年初财务报表相关项目情况

4、首次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追溯调整前期比较数据的说明

(1)于2019年1月1日,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前后金融资产的分类和计量对比表

(2)于2019年1月1日,按新金融工具准则将原金融资产账面价值调整为新金融工具准则账面价值的调节表

(3)于2019年1月1日,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将原金融资产减值准备调整到新金融工具准则金融资产减值准备的调节表

5、首次执行新收入准则调整首次执行当年年初财务报表相关项目情况

于2020年1月1日,公司将与商品销售和提供劳务相关的预收款项117,239,793.60元重分类至合同负债,并将相关的增值税销项税额重分类至其他流动负债。

于2020年1月1日,公司将与商品销售和提供劳务相关的预收款项58,454,200.28元重分类至合同负债,并将相关的增值税销项税额重分类至其他流动负债。

6、首次执行新租赁准则调整首次执行当年年初财务报表相关项目情况

(三)前期会计差错更正

报告期内无会计差错更正。

三、报告期合并范围变化情况

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合并财务报表范围内子公司如下:

(二)合并报表范围变化情况

公司2018年度因新设子公司,合并范围新增子公司安徽皖能合燃综合能源有限公司。

公司2019年度因注销子公司,合并范围减少了和县皖燃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

公司2020年度因新设子公司,合并范围新增子公司枞阳皖能能源有限公司、安徽省天然气销售有限公司、安徽能港清洁能源有限公司。

公司2021年1-6月因新设子公司,合并范围新增子公司涡阳皖能能源有限公司。

四、报告期发行人主要财务数据和财务指标

上述财务指标除特别说明外,均依据合并财务报表进行计算,指标的计算方法如下: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

资产负债率=总负债/总资产;

应收账款周转率=营业收入/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存货周转率=营业成本/存货平均余额;

每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全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期末总股本;

每股净现金流量=全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期末总股本;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每股净资产=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资产/期末总股本;

研发费用占比=研发费用/营业收入

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EBIT/(利息费用+资本化利息支出)。

(三)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

公司按照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9号一一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的计算及披露(2010年修订)》(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10]2号)、《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一一非经常性损益》(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08]43号)要求计算的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如下:

第四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资产构成情况如下: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的资产总额为315,892.54万元、341,353.71万元、369,069.80万元和370,301.09万元,总体呈增长的趋势。报告期各期末,公司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分别为24.26%、25.10%、24.97%和20.38%,非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分别为75.74%、74.90%、75.03%和79.62%,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的占比相对稳定。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流动资产构成情况如下:

公司报告期各期末流动资产主要由货币资金、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及其他流动资产等构成,2018年、2019年、2020年和2021年6月末,上述流动资产占公司流动资产总额比例分别为94.46%、92.19%、93.44%和92.58%。主要流动资产具体情况如下:

公司的货币资金主要系银行存款。2020年末货币资金较2019年末上升32.68%,主要系本期收取的建安款及售气款较多且预付购气款减少所致。

公司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为结构性存款。系公司自2019年1月1日起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将原计入其他流动资产的结构性存款调整至交易性金融资产列报所致。

公司已按照会计政策足额计提了坏账准备,其中按账龄分析法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情况如下: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1年以内的应收账款余额占按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余额比重分别为96.00%、97.36%、96.83%和96.57%,占比较高。2019年末应收账款较2018年末增长91.12%,主要系公司天然气销售业务规模增长及主要客户气款结算周期时点变化所致。

报告期内,公司各期末预付账款余额分别为12,077.34万元、18,981.27万元、13,813.64万元和11,726.23万元,报告期内,公司预付款项主要为预付购气款。

2019年末余额较2018年末增长57.16%,主要系预付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购气款增加所致。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其他应收款净额分别为1,785.73万元、1,232.54万元、573.48万元和446.81万元,占流动资产比例分别为2.33%、1.44%、0.62%和0.59%。公司其他应收款主要由保证金、改线补偿款、其他往来等构成,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其他应收款余额明细如下:

2019年末其他应收款较2018年末下降30.99%,主要系收回天然气交易中心投标保证金所致,2020年末其他应收款较2019年末下降53.47%,主要系投标保证金和股权转让款收回所致。

公司报告期内存货余额及其占流动资产、总资产的比例如下: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存货余额分别为2,461.49万元、3,464.10万元、3,572.86万元和2,390.68万元,分别占流动资产的3.21%、4.04%、3.88%和3.17%。公司存货主要是库存商品、备品备件和工程施工。

2019年末存货余额较2018年末增长40.73%,主要系城网子公司建安开户增加,建安施工存货增长所致。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其他流动资产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10.12%、9.33%、7.86%和9.74%。其他流动资产主要由待抵扣进项税、项目整合保证金等构成。其中项目整合保证金系根据宁国市管道燃气特许经营协议,子公司安徽省皖能港华天然气有限公司提交给安徽省宁国市人民政府2,000万元整合保证金,汇至安徽省宁国市人民政府指定账户共管,利息归子公司安徽省皖能港华天然气有限公司享有。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非流动资产的构成情况如下:

公司非流动资产主要由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构成,报告期各期末,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合计占非流动资产的比重分别为97.97%、96.51%、90.93%和85.67%,占比较为稳定。

公司报告期各期末长期股权投资余额及其明细情况如下:

2019年10月,为增强公司盈利能力,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公司整体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公司战略持有徽商银行股权,受让长安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及部分自然人持有的徽商银行22,764,487股内资股(占比0.187003%),受让价格3元/股,合计6,818.97万元。2020年增加253.14万元,2021年1-3月增加1.73万元。

公司报告期各期末投资性房地产情况如下:

公司的投资性房地产均系出租的建筑物,2019年末投资性房地产余额较2018年末下降100.00%,主要系本期投资性房地产转为自用所致。

公司报告期各期末固定资产余额及其明细情况如下:

公司固定资产主要是输气管线。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分别为199,383.27万元、197,368.74万元、198,216.99万元和223,281.26万元,总体较为平稳。

公司报告期各期末在建工程余额及其明细情况如下:

公司在建工程主要是在建的长输管线,2019年末在建工程较2018年末增长74.23%,主要系本期长输管线在建项目宣城-黄山支线等投入增加所致。(下转28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外购的商誉是无形资产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