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宏观经济学的计算题乘数计算问题?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的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的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测试

第二章:国民收入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第二章 国民收入决定:收入支出模型测试

第三章:国民收入决定:IS-LM模型

第三章 国民收入决定:IS-LM模型测试

第四章:国民收入决定: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第四章:国民收入决定: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测试

8、给定一个劳动需求函数,根据所画的的劳动力需求曲线,有( )

20、假定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政府支出增加( )

第五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第五章:失业与通货膨胀测试

17、需求拉起的通货膨胀与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之间的一个区别是( )

30、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B、在通货膨胀可以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也很大
    C、在通货膨胀不能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有利于雇主而不利于工人

1、以下关于功能性财政思想的陈述错误的是
    A、功能性财政思想认为不能机械的使用财政预算平衡的观点来对待预算赤字的预算盈余
    B、功能性财政思想认为政府应该以逆经济周期的需要来安排预算盈余或预算赤字
    C、功能性财政思想要求政府预算要实现年度平衡和周期平衡
    D、功能性财政主张预算目标不应该追求政府收支平衡,而应是物价水平稳定的充分就业

5、以下关于货币创造的论述是错误的是
    A、其他条件不变,当公众将现金存入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将超额准备金贷出时,就创造了货币
    B、其他条件不变,当中央银行购买商业或公众手中的政府债券或是商业证券时,就会使货币供给量增加
    C、单个的商业银行创造的货币量等于其超额准备金,而整个商业银行体系会创造出成倍于准备金增加量的货币

第七章: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

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单元测试

5、关于小型开放经济假设错误的是
    A、该国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微不足道,以至于资金的流动不能影响世界利率

8、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小型开放经济中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对收入没有影响,是因为
    C、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导致资本流入,本币汇率上升,导致净出口下降,抵消了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果
    D、扩张性财政政策导致世界利率上升,从而使私人投资下降

9、按照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如果两个国家储蓄率相同,那么初始人均资本存量较多的国家经济增长率相对较快
    B、如果两个国家储蓄率相同,那么初始人均资本存量较少的国家经济增长率相对较快
    C、如果两个国家初始人均资本存量相同,那么投资率较高的国家,经济增长率较高
    D、如果两个国家初始人均资本存量相同,那么投资率较低的国家,经济增长率较高

第九章: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消费理论

第十章:宏观经济学流派简介

2020年《经济学原理2》期末考试

经济学原理2期末考试试题

}

计算题第一题算货币乘数cd的d不应该是全部存款吗?高顿问答货币乘数计算题银行存款创造后的总额郑老师假设银行体系准备金为1500亿元,公众持有现金根据货币乘数的计算公式:关于货币乘数的两道计算题请教高手~_百度知道计算公式:具体的推导过程就不说了假设活期存款为D,基础货币为B,活期存款准备金率为rd定期存款准备金率为rt(这里的d和t都是下标)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比率为t,超额准备金率为e,现金折现率或者叫漏损率为c,那么D=[1/(rd+rt.t+e+c)].B 那么第一题既就是活期存款的扩张乘数是1/(rd+rt.t+e+。

1、货币创造乘数计算题及答案

一道计算货币乘数的计算题。求解答-爱问频道-经管之家(原人大经济论坛)一道计算货币乘数的计算题。求解答,假定现金存款比率W=0.38,准备率r=0.18,试问货币乘数为多少?若增加基础货币100亿美元,货币供给增加多少?在网上看到有两种金融学的货币创造乘数如何计算?给个例子。百度知道1、简单来说,中央银行增加10单位货币到流通市场,人们又将这10单位存了8单位到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又将6单位贷款出来给企业,企业再存入2单位作为流动资金到商业银行,商业银行还可以将这2单位作为贷款放出去,这样中央银行增加10单位货币,最后导致市场上货币增加远不止10单位。

2、货币创造乘数计算题解析

货币乘数的计算题_百度知道3000亿/(8%2%2%)=25000亿银行货币学计算题第一步要把公式带进去!一、计算题1.某公司借款10000元,按复利计息,年利率5%,两年到期后一次还本付息.试计算该公司在到期一、计算题1.某公司借款10000元,按复利计息,年利率5%,两年到期后一次还本付息.试计算该公司在试求:(1)活期存款乘数与货币乘数(这里的货币指狭义货币M1)。

3、货币创造乘数的计算题

【例析货币发行与币值的计算题】货币乘数计算题范文-金锄头文库【例析货币发行与币值的计算题】货币乘数计算题近年来,各地的高考卷中不时出现有关货币发行与币值的计算型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例析货币发行与币值的计算题】货币乘数计算题_百度文库【例析货币发行与币值的计算题】货币乘数计算题货币发行理论的基础上,研究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中商品价格和纸币购买力的变化情况,并推导相关公式。

4、货币乘数 货币创造乘数

宏观经济学计算题。(1)货币创造乘数k是多少?(2)若对现金的需求是100亿元,总准备金是200亿元,货币供给是但是这个应该是很简单了,套一个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公式就算出来了。货币金融学计算题,回答正确奖励100分假定某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获得了10000元的贴现贷款,如果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为10%,并且该商业银行持有假定某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获得了10000元的贴现贷款,如果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为10%,并且该商业银行(2)银行体系最终将创造出多少存款货币?(3)货币乘数为多少?

}

gross domestic product,是国内生产总值的英文缩写,是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包括实物产品和服务)市场价值总和。

  1. GDP使用市场价值而非数量进行计算。
    需要一把尺子去度量一国所生产的各种最终产品,使性质不同的各种最终产品能够加总起来,得到一国产出的总价值,这就是货币价值。
  2. GDP只计算通过市场交易的价值。
    比如,家务劳动使不计算在内的。
    只进行市场交易后的才计算在GDP中;
    没有交易的产品和服务是不加算在其中的。
    比如:证券买卖,政府转移支付,个人转移支付等非生产性劳动是不计入GDP中的。
  3. 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
    最终产品:所谓最终产品是一定时期内最终使用人购买的产品和服务。
    中间产品:是指企业购买被用于生产最终产品和服务的那些产品和服务。
    最终产品的分类:①消费品、军工产品;②固定资产(机器设备、建筑物)、产品存货;③净出口(进出口差);
  4. GDP只包括当期产出。
  5. GDP按“国土原则”来核算。
    是指一个经济体范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之和。
    如果只计算本国人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是另一个概念:国民生产总值(GNP)
    计算GDP 的思想是什么?
    总产出 = 总收入 = 总支出
    考虑收入用于购买国内产品。
    计算GDP的三种方法:①生产法,产品的增加值之和 = 最终产品的价值;② 支出法:从需求侧计算,包括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政府用于购买公共服务的部分)、进出口。
    这里所谓的投资是指实际投资,即对机器、工厂、房产的购买。而非金融投资,如对股票、稀有货币的购买以及储蓄账户上得到存款,是因为这些活动不会产生新的产品。
    ③收入法:通过把各个行业人群的收入相加后,从而计算一个国家的GDP,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之和。
    我国以生产法数值为基础。

计算国民产出的其他指标
6. 国民生产总值(GNP)
是一种生产概念。GNP = GDP + 本国公民在国外获得的要素收入 - 外国公民在本国获得的要素收入 = GDP + 净国外要素收入。
7. 国民总收入(GNI)
是一种生产概念。GNI = GDP + 净国外要素收入
8. 国民生产净值(NNP)
9. 国民收入(NI)
11. 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 名义GDP与实际GDP:GDP按照市场价格进行计算,可以分为:按当年的价格和按不变的价格计算。实际GDP采用不变的价格计算,反映的只是实务的变化,而非价格的变化。
  • 人均GDP,反映一个国家人们福利水平的重要指标,等于GDP总量除以人口数。

不包括非市场的经济活动,家务劳动、地下经济活动;
没有包括对闲暇时间的估价;
没有对环境成本进行扣除;
没有对犯罪等社会进行调整;
收入分配状况没有得到反映。


国民收入水平决定模型:
长期看供给,短期看需求。
长期决定于供给侧的因素,主要决定于投入要素的数量和生产要素的产出率的大小。长期与经济增长有关。
短期,一个国家的生产能力相对既定,所以产出水平的多少取决于总需求水平的大小。


真实总支出 = 实际GDP
消费、投资、政府购买 和 出口 怎样影响真实总产出?
引致支出,随收入收入(GDP)变化而变化的支出,C-M(C表示消费支出,M表示进口),包括对国内购买的部分和对进口购买的部分。
自发支出,I + G + X,实际GDP对这些项目(投资、政府购买、出口)不产生影响,是由外生因素决定的,不随收入水平(实际GDP)的变化而变化。
第二种分类方法,把总支出分为真实总支出与计划总支出。真实总支出总是等于真实总产出(实际GDP),计划总支出实行为人计划进行的支出。计划总支出不一定等于真实总支出。
因为 I+G+X+C 包含 M(进口),我们将M 因素剔除,得到AE线(总支出线)
为什么说计划总支出≠实际总支出?
问题出在投资上,计划投资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真实投资,其中差额就是存货,也被称作存货投资。
当企业实际销售额 < 计划的销售额 时,存货增加。企业的真实投资因为存货增加而增加,因此 真实投资》计划投资。
真实投资 = 计划投资+非计划存货投资
均衡支出:当计划总支出等于实际GDP时的总支出水平,即非计划投资 = 0 时。这时的GDP被称为均衡GDP,或均衡国民产出水平(国民收入水平)。


  • 基本原理:最初的投资增加会带来总支出、实际GDP更大的增长。自发支出增加 导致 总支出增加的幅度 取决于 乘数系数的大小。
  • 乘数效应:均衡支出变化 多于 自发支出变化 的现象。原因是自发支出的初始变化,引起了一系列实际GDP的增加。乘数>1.
  • 乘数 = 1/(1-MPC),这里MPC是边际消费倾向。
  • 实际情况更为复杂,比如,企业所得收入不完全购买生产要素,人们不全部将增加的收入 支出,则乘数系数值不会这儿大,同时,其他影响收入变化的因素都会影响乘数系数值。
  • 乘数系数的关键是MPC,
    值得注意的是:乘数理论使用条件是:在资源存在闲置的时候,才可使用。即,乘数理论是要说明在一个存在资源闲置的经济中,投资、外贸、政府税收和支出政策变量的变化会怎样影响产出和就业水平。
    乘数作用是双向的,扩张效应回放大,缩小效应也会放大。
    考虑乘数效应后,自发支出变化对经济运行的影响作用更为显著。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央行降准意味着房价暴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