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中m表示什么有什么含义?

  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11日讯 12月10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新年论坛在京举行。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荣誉院长厉以宁在题为《寻找“红利”的新源泉》的演讲中指出,中国经济原有红利的丧失和新红利的涌现,是一个全世界都存在的问题。原有“红利”的消失完全可以理解,原有红利的消失应主要归因于转型的不及时和不到位。新改革红利、新人口红利、新科学技术红利、新资源红利和社会和谐红利红利已经开始涌现或即将涌现,这已是很好的开始。全文如下。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荣誉院长厉以宁万字手稿。

  原有红利的丧失和新红利的涌现,是一个全世界都存在的问题,这里将对红利的源泉做一些探讨。

  一、原有的“红利”是怎样消失的?

  1.原有的“红利”消失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原有的各种“红利”是适应于经济发展前期的。因此随着经济继续发展,经济发展方式必然要变化,这样一来,原有“红利”的消失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2.原有红利的消失应主要归因于转型的不及时和不到位

  原有的红利如果在经济发展方式成功转型的条件下,也会随之而转型,那就不会发生“红利消失”的情况了。但要注意到,这种变化要有市场的催促和压力。换言之,“红利消失”如果不事先做好准备,就会引起社会的不安或动荡,因为经济会突然下滑。

  3.原来“红利”的消失,在相当大程度上也与留恋原有的“优势”有关

  如果企业总是存在侥幸心理,以为原有的“优势”不会消失,那就走上了没落之路。生产要素的重组实际上取决于信息的重组。不了解信息重组的必要,就只能失去市场。

  4.经济中缺乏创新的动力和创新的条件,将不可避免地把经济拖入停滞和衰落

  创新的必要性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考察:不创新,不仅没有“红利”,连企业也会垮掉、消失。也就是说,任何留恋原有的“优势”而不愿转型的地区,都会自食恶果。

  二、“红利”的新源泉究竟在哪里?

  1.新的“红利”不可能自发地涌现

  在原有的“红利”消失以后,新的“红利”不可能自发涌现。这是因为,如果没有一种新的体制或新的机制,新的“红利”就缺乏相应的机制、体制,涌现是不可能的。

  2.“红利”的新源泉首先蕴藏于新的体制之中

  这表明,必须有新的体制,才能产生新的机制,新红利才会出现。新体制、新机制就好像一种新的制度环境,不仅能催生新红利,而且能保护新红利的获得者。

  资本不足,再聪明的创业者都无能力。而有些场合,不怕融不到资,只怕融到资以后也不知道如何用好这笔资金。有眼光、有作为的创业者同其他人的差别正在于会不会用好手中的资本。

  3.与此有关的是,“红利”的新源泉也来自亿万群众和千万家企业的活力

  那么,“新红利”的获得者是些什么人?他们就是亿万群众,就是千百万家企业,包括不同所有制的企业。他们在新的体制和机制下,发现了发展机会,同时认识到自己必须抓紧机会而不能放弃机会,这才有可能得到新的红利。

  4.有了新体制,再加上群众和企业有活力,新的“红利”就会涌现

  “新红利”如何在经济发展中不断涌现并把经济社会引向新的方向,既不能放松每一个有志于创造和盈利的群众和企业的拼搏,也不能把致富和发展的信息局限在狭小的圈子内。必须在新体制的激励下使群众和企业的活力充分发挥出来。

  三、新改革红利应当成为普遍存在的“红利”

  1.既然“新红利”首先来自体制改革,那就应当明确近期最需要改什么

  新改革红利实际上不仅存在于今天,而且存在于过去,不仅存在于某一个国家或地区,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只要实行了符合国情的改革,都会带来一定的改革红利。

  2.近期最需要改革的项目之一,是农村土地确权和农业产业化

  这是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承包制改革的继续,但最重要的是:当年的承包制没有明确产权,当然也就谈不到农村的合作制和农业的产业化。因此农村土地确权实际上开辟了一个新的环境。

  3.近期最需要改革的另一个项目是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

  在企业改革方向,结构性改革是十分迫切的。首先要形成有活力、有竞争力、产权明确的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国家控股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和民营企业,这样才能涌现新改革红利。正是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才能完善企业主体,才能降低成本,才能调整结构,才能创新,从而才能有改革红利。

  4.这两个项目的改革取得明显的成果后,会给中国带来改革红利,也就是普遍的红利

  农村土地确权及此后的进一步改革,不同类型的企业成为有活力企业后的进一步措施,都会带来改革的红利。二者是并重的,缺一不可,二者都是新常态下最重要的改革。这说明了新改革红利是普遍存在的红利,靠改革者自己创造。

  5.在讨论新改革红利时,一定要把保护产权放在重要位置

  国有企业通过改革明确了产权,民营企业应明确产权,对私人投资形成的产权进行保护。

  四、新人口红利是无形的,但它的涌现是可以期待的

  1.新人口红利的涌现,实际上表明人力资本的升级以及由此带来的新优势

  这里一个重要的经验是,“教育不公平→就业不公平→收入不公平→生活不公平→下一代不公平”的恶性循环将被打破,这是新人口红利产生的前提。劳工市场也会随之变化。无论农民的人力资本存量增加,还是农民的人力资本增量增加,都是农民人力资本的升级。

  2.在农村中,土地确权的改革会造成成千上万农民成为有知识有能力的“职业农民”

  通过农村土地确权,农民不再是一种身份,而变为一种职业,或称为“职业农民”。他们可能成为“家庭农场主”,并通过土地流转(租赁、转包)扩大规模,也可能引进合作者,解决资金不足、农业科技不足和农产品销路不畅等问题。“城归”是新现象,是人力资本的新突破。这样,农村中的新人口红利涌现了。

  3.新人口红利的另一个来源,就是职业技术教育推广所带来的“新工匠精神”

  农村土地确权以后,农民外出务工的积极性增加了,而且也放心了。这就会继续吸引农村劳力外出。但21世纪以来多年的经验告诉人们,社会上缺乏的是技术工人,是工匠。所以职业教育的推广是必然的,这就是新人口红利的另一个来源。

  4.科学研究队伍的壮大和发展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这会不断带来新的“人口红利”

  科学研究队伍的壮大和发展会提供新的人口红利,这是毫无疑义的。这取决于两方面的工作进展,一是教育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升,二是科研力量的优化配置,动员各方面的科学人才,使科研成果有创新、有突破,这样就会有源源不断的新人口红利。

  五、新科学技术红利主要来自创新,但它离不开市场竞争

  1.新科学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无一不来自创新,而创新,又无一不同创意有联系

  先有创意,然后有创新和创业。只有新科学技术的发明还不等于创意和创新。创意和发明皆是科学家的事情,创新和创业则归功于企业家,科学家可以兼企业家,但不是一定要兼企业家。

  2.创新只有在市场竞争中才能实现,垄断条件下,任何创新都没有必要性,甚至没有可能性

  没有市场竞争,不可能出现创新。垄断,不仅扼杀了创新,而且扼杀了创业。但如果完全没有垄断,只有市场竞争,那么企业都处于观望状态,等待别人发明创新,自己盗用。所以垄断是起作用的,这就是:对于发明创新需要保护知识产权,容许一定时期的专利。

  3.政府在创新中的作用主要在于:规划、引领、反垄断,以及支持创新主体、创新活动

  规划是最重要的,如果缺乏规划,科技创新活动难以取得成绩,特别是难以走向世界前列。这需要政府来领导规划的制定。中国的科学技术的进步就是证据。

  4.创新不可能停止,因为市场竞争不会停止,竞争者既来自国内,更来自国际

  科技创新即使有成绩,也不能忽视,市场竞争一直存在,包括国内的竞争和国际上的竞争。对于这些竞争,不用担心,竞争既是压力也是鞭策,因为创新活动不会停顿。

  六、新资源红利是创新的成果,但它同样离不开市场竞争

  1.资源红利是指土地、矿产、水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一旦供给趋紧,这种优势就会消失

  在经济发展前期,土地、矿产、水资源等资源的丰富与否,是当时各个国家走上工业国道路的发展实力的反映。当时列强之间的争夺,与掠夺廉价资源有关。这种情况至今没有根本改变,所不同的只不过是采取合同方式或合资经营来掩盖掠夺、独占的行为。

  2.新资源优势来自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也就是说新资源优势来自技术创新

  但不管怎样,原有资源是在枯竭过程中,人们不断地依赖科学技术去发展新资源。新的资源红利随科学技术进步而产生。对稀缺资源、资源替代品的研究和开发,已经越来越取得成绩。可以认为,新资源红利同新科学技术红利是不可分的,新资源红利也可以被看成是新科学技术红利的组成部分。

  3. 水、土地、矿产等资源,只要是在技术创新条件下就不会枯竭,因为总有替代品

  所有资源之所以不会枯竭,如果从人类社会的特殊性来看,可以得出三个结论:

  第一,人类社会从古至今,始终有寻找稀缺资源的替代品的愿望和对策;第二,人类社会从古至今,还一直在选择原材料和饮食原料,不停地舍弃不易得到的资源;第三,人类社会从古至今,还在利用不断迁移,甚至远距离迁移,来避免资源供给不足的困境。

  4.因此,新资源红利同样是创新的产物,不停创新,新资源红利就会长存

  新资源的发现,利用和产生新的红利,是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壮大的保证。这对世界不同国家都是重要的。可以说,不会转换资源的选择和开发利用的国家,最终必然落后、衰落。

  七、社会和谐红利是影响最深远的红利,它有赖于文化建设

  1.社会和谐红利的特殊性,以及社会和谐红利产生的特殊途径

  社会和谐红利特殊性之一:它是无形的,而不是像其他红利那样,通过某个主体行为而表现。

  社会和谐红利特殊性之二:它是累积而形成的,或者说它可能是通过持久的工作而逐渐形成的。

  社会和谐红利特殊性之三:它是无声无息扩散的,默默地影响人们、渗透到人们之中,从而形成一种社会风气。

  2.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实际上是社会和谐红利涌现的前提,医疗保健的新措施也如此

  要实现社会和谐,既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又要扎实推进医疗保健制度改革,这两方面的改革都同民生问题紧密相连。具体的说,如果社会上收入差距过大,以及医疗保健制度改革迟缓,都会影响社会和谐,使社会和谐红利显示不出来。

  3.社会资本概念的含义,以及如何建设和谐社会,如何发挥社会资本的独特作用

  社会资本是一种无形资本,是一种人际关系,人们相互信赖的关系。也就是说,社会资本来自诚信。没有诚信,社会资本不存在,社会和谐也不存在,从而也就谈不到社会和谐红利的涌现。

  4.社会和谐红利之所以是影响最深远的红利,因为它同广大人民群众密切相关

  社会和谐红利的产生,实际上与所有的改革有关。这就是说,所有的改革综合在一起,最终必定带来社会和谐红利。社会和谐红利是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和稳定的成果。

  八、总之,所有的新红利都依赖我们的创造

  1.以上提到的新改革红利、新人口红利、新科学技术红利、新资源红利和社会和谐红利是互相关联的

  新的红利不止一种,但各种红利一直是相互联系的。它们作为改革的成果,可能相互启发,相互促进。这是规律,但任何规律都必须在实践中经受检验。这样,新红利就能被人们所熟知了。“失败为成功之母”,不完全正确,思路要改,“成功为成功之母”,是对的。

  2.所有这些红利今天仍处于刚开始涌现或即将涌现的阶段,但这已是很好的开始

  刚进入21世纪,国内不少人担心的是旧红利陆陆续续消失,但就在这个时期,新的改革开始了。例如农民工流动、农民工学技艺、农民工创业相继增多,新的人口红利涌现了。又如,改革的深化,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后,使新改革红利、新科技红利、新资源红利不断涌现。因此,人们的信心增加了。

  3.所有红利都依赖我们的创造,创造既指“从无到有”,也指“推陈出新”

  “从无到有”,提出新产品、新能源、新设备,当然属于新创造。

  “推陈出新”,使已有产品增加功能,使已有设备更有效,使新能源采掘更容易、用途更广泛,这些同样是创新。重要的不是生产要素重组,而是信息重组。21世纪是信息重组时代。

  4.只要不停地有新红利涌现,我们就不用担心我们的经济和社会会衰退

  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原有发展方式的不足之处就会相继反映出来,这就是红利丧失的主要原因。但只要不停地有创意、创新、创业,发展方式就会更换,新的红利就会出现,经济会又上一个台阶。创新可以因发展阶段不同而不停出现,这就是前景。全世界皆如此,无一例外。

}

微观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各专业本科生重要的学科基础必修课之一。通过本门课程教学,应使学生掌握微观经济学中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其理论体系,培养和增强学生运用微观经济学理论分析经济领域的相关问题的能力,同时,为学习经济类其他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它是财经类院校的核心课程、学科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基本内容和基本原理,并能够运用有关理论和方法解决分析微观领域的经济现象,解决微观经济运行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本课程主要使学生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内涵;了解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熟悉需求规律、供给规律和供求定理;掌握消费者均衡原则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掌握生产者均衡原则和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并用于解释成本曲线;掌握完全竞争与不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和长期均衡条件和图形;了解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和供给方面;掌握帕累托最优条件;了解市场失灵的四种情况等。

54学时,具体分配见各章安排。

本课程的基本教学方法是讲授法。

第一章 引论(4学时)

要求学生掌握什么是经济学,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重点掌握稀缺性、选择、机会成本、生产可能性边界、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含义和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区别。掌握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了解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特征。

第一节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经济、经济学的概念

二、欲望与稀缺性问题---经济学的出发点

三、选择与经济学的三个基本问题

(三)、生产可能性曲线

(四)、经济学的三个基本问题

1、生产什么与生产多少。2、如何生产?3、为谁生产?

四、解决三个基本问题的途径:市场与计划

第二节  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一、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二、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

三、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第三节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一)什么是微观经济学

(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三)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四)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一)什么是宏观经济学

(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二)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

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明确需求与供给的一般原理及其内容,并据此总揽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深入理解需求与供给的一般原理,掌握需求与供给的概念、影响因素、需求与供给的函数和图像、以及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运用供求原理研究市场均衡。

二、需求表、需求曲线与需求函数

(三)需求曲线 

  四、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

(二)需求的变动 

一、供给及影响供给的因素

(二)影响供给的因素   

  二、供给表、供给函数与供给曲线

  四、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

(二)供给的变动 

第三节  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

(三)需求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四、均衡价格理论的运用

第四节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一)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

(二)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

(三)需求价格弹性的类型

(四)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五)需求价格弹性和厂商的销售收入

三、其他弹性――弹性概念的扩大

(二)需求交叉价格弹性

第五节  蛛网模型(动态模型的一个例子)

一、蛛网理论的基本假设

   三、关于蛛网理论的说明

1、什么是需求?影响需求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2、需求和供给的变动对均衡价格、均衡数量产生怎样的影响?
3、什么是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价格弹性分哪些类型?

4、何为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与销售收入变动有何关系?
5、运用供求曲线和弹性理论,分析“谷贱伤农”

第三章  效用论(6学时)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需求曲线背后的消费者行为,能够用基数效用理论和序数效用理论分析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能够用消费者均衡理论推导需求曲线和恩格尔曲线;并能够用替代效应理论和收入效应理论分析正常商品、低挡品和吉芬商品需求曲线的形状。 

二、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

四、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需求定律

二、无差异曲线及其特征

三、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及其递减规律

(二)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四、无差异曲线的特殊形状

第六节 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一、价格变化:价格——消费曲线

三、收入变化:收入——消费曲线

第七节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一、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的含义

二、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三、正常物品和低档物品的区别与收入效应

四、低档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五、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1.根据基数效用理论,边际效用与总效用的关系是怎样的?
2.基数效用论是如何推导需求曲线的?
3.序数效用论是如何推导需求曲线的?
4.画图说明价格——消费曲线的?
5.用图形分析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并说明其需求曲线的特征。
6.用图形分析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并说明其需求曲线的特征。

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了解生产理论的目的在于分析厂商的目标和行为,并为最终推导厂商的供给曲线打下基础。掌握一种可变要素投入的合理区域、两种可变要素的最优组合,从而在理解厂商利润最大化与要素最优组合之间关系。

二、生产函数的具体形式

(一)固定替代比例的生产函数

(二)固定投入比例的生产函数

(三)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三、短期与长期生产函数

第三节   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一、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二、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四、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相互之间的关系

五、短期生产的三个阶段

第四节   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一、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二)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一、关于既定成本条件下的产量最大化

二、关于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成本最小化

三、利润最大化可以得到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

1.在一种可变投入生产函数条件下,厂商应如何确定可变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域?
2.结合图形说明厂商在既定成本条件下实现最大产量的最优要素组合原则。
3.为什么边际技术替代率具有递减规律?
4.结合图形说明厂商在既定产量条件下实现最小成本的最优要素组合原则。

第五章 成本论(6学时)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厂商生产成本的有关概念、函数以及各种成本与产量之间的关系,为分析厂商利润最大化行为做准备。

一、会计成本和机会成本

四、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

一、长期总成本函数和长期总成本曲线

二、长期平均成本函数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

(一)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推导

(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形状

(三)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位置移动

三、长期边际成本函数和长期边际成本曲线

(一)长期边际成本曲线的推导

(二)长期边际成本曲线的形状

1.简要分析当MC下降时,要素(如劳动)投入是否在合理的区域内?
2.简述短期生产函数和短期成本函数之间的关系。
3.叙述ATC曲线、AVC曲线与MC曲线的关系。

第六章 完全竞争市场(8学时)

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的条件,说明完全竞争厂商和行业的短期、长期供给曲线,通过对完全竞争厂商和行业的供给曲线的分析,评价完全竞争市场的经济效率。

第二节   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一、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

二、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

三、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曲线

(二)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曲线

第三节   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一、厂商收益的有关概念及曲线

二、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第四节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短期供给曲线

一、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二、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

第五节   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

第六节   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一、厂商对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

第七节   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一、成本不变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二、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三、成本递减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1.简要分析厂商实现最大利润的均衡条件。

2.简析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平均收益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的特征及关系。
3.分析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4.简述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5.根据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的分析说明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
6.试述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并评价其效率。

第七章  不完全竞争的市场(6学时)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各类市场的短期和长期均衡,并了解博弈论的初步知识,能够对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厂商的供给行为进行分析,并对不同市场运行的效率作出评价。

二、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

(一)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

(二)垄断厂商的收益曲线

(三)边际收益、价格和需求的价格弹性

三、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

四、垄断厂商的供给曲线

五、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

七、自然垄断和政府管制

一、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

二、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

三、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四、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五、垄断竞争与理想的产量

六、垄断竞争厂商的供给曲线

四、寡头厂商的供给曲线

第四节   寡头厂商之间的博弈:博弈论初步

二、博弈均衡的基本概念

三、寡头厂商的共谋及其特征

1.试述垄断竞争厂商的两条需求曲线的含义及相互关系。
2.短期均衡时,完全竞争厂商与完全垄断厂商有何不同?
3.为什么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说明相应的AR曲线和MR曲线的特征及关系。
4.垄断厂商短期均衡时一定取得经济利润吗?为什么?
5.试比较不同市场组织的经济效率。

第八章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3学时)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完全竞争的完整含义,掌握完全竞争厂商要素需求的原则,从要素使用的原则出发进一步认识厂商利润最大化的行为目标。

第三节   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

二、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

第四节   完全竞争厂商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第五节   从厂商的需求曲线到市场需求曲线

1.厂商的要素使用原则是什么?它与厂商的利润最大化原则有何关系?

2.简述完全竞争条件下市场要素需求曲线。

第九章   生产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3学时)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要素供给的一般原则,并把要素的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结合起来决定不同要素的价格,从整体上把握要素市场理论,全面解读分配理论。

一、要素所有者、最大化行为和供给问题

三、无差异曲线分析(了解)

第二节   劳动供给曲线和工资率的决定

三、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四、劳动的市场供给曲线和均衡工资的决定

一、土地、土地供给和土地价格

三、使用土地的价格和地租的决定

四、租金、准租金和经济租金

第四节  资本的供给曲线和利息的决定

二、资本的供给(了解)

第六节  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

简述在劳动供给中,工资率变化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第十章   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3学时)

通过本章教学,一方面使学生理解掌握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的关系,即整个市场的价格体系和供求关系掌握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的一般均衡关系以及相关的替代和互补关系,另一方面使学生了解福利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明确经济效率的定义和标准,掌握实现整个经济体系在生产、交换及生产和交换的经济效率应具备的条件。

一、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

三、实现一般均衡的“试探过程”

第三节  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第四节  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三、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1.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的关键区别在什么地方?

  2.什么是帕累托最优?满足帕累托最优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第十一章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4学时)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市场失灵的概念,弄清市场失灵的原因,即垄断、外部影响、公共物品和信息的不完全性等,加深对矫正市场失灵的各种微观经济政策的理解。

一、外部影响及其分类:

二、外部影响和资源配置失当

三、有关外部影响的政策

一、信息、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

三、信息不完全和激励机制

公共物品为什么不能靠市场提供?

高鸿业主编(教育部组编):《西方经济学》(第四版微观经济学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版。

1.[美]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第十六版),华夏出版社,1999年8月版。

2.[美]格里高利.曼昆《经济学原理》(第2版),三联书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版。

3.[美]曼斯费尔德《微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

4.杨玉生《现代微观经济学》,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1月版。

5.刘风良《西方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第1版。

6.梁小民《西方经济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

7.董长瑞《西方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1版。

8.王则柯《图解微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第1版。

9.[美]威廉.J.鲍莫尔、艾伦.S.布林德《经济学原理与政策》(第9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

}

1、流通中现金(M0),指银行体系以外各个单位的库存现金和居民的手持现金之和;

2、狭义货币供应量(M1),是指M0加上单位在银行的活期存款;

3、广义货币供应量(M2),是指M1加上单位在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城乡居民个人在银行的各项储蓄存款以及证券客户保证金。

1、M1过高M2过低,则说明企业活期存款多,投资意愿强,经济扩张较快。

2、M2过高M1过低,则说明实体经济中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在减少,钱不愿意进入实体循环中,都堆积在金融体系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M0

M0、M1、M2 基本的思路是按照货币的流动性来划分的

我国现行货币统计制度划分货币供应量的为三个层次:

(1)流通中现金M0,是指银行体系以外各个单位的库存现金和居民的手持现金之和;

(2)狭义货币供应量(即M0+非金融性公司的活期存款)M1,是指M0加上企业、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单位在银行的活期存款;

(3)广义货币供应量(M1+非金融性公司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M2,是指M1加上企业、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单位在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城乡居民个人在银行的各项储蓄存款以及证券客户保证金。

M2与M1的差额,即单位的定期存款和个人的储蓄存款之和,通常称作准货币。

通常,央行会关注这三个货币供应量的指标,来看社会中流通的货币量是否合适,进而调整货币政策。

补:在1994年12月28日颁布的《中国人民银行货币供应量统计和公布暂行办法》中,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将我国货币供应量划分为M0、M1、M2以及M3等几个层次,M3=M2+其他货币性短期流动资产(国库券\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3.请问土地性质中有M0是什么意思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新型产业用地管理,增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打造一批“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综合体,以高品质空间吸引创新要素加快集聚,根据《关于支持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用地的意见》(国土资规〔2015〕5号)、《广东省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粤府〔2017〕90号)等文件精神,结合东莞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依据《东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在城市用地分类“工业用地(M)”大类下,增设“新型产业用地(M0)”中类。在办理供地手续和不动产登记时,土地用途表述为“工业用地(M0)”。

第三条新型产业用地(M0)指融合研发、创意、设计、中试、无污染生产等新型产业功能以及相关配套服务的用地。新型产业用地(M0)项目用房包括产业用房和配套用房。

本办法所称产业用房指可用于生产、研发设计、勘察、检验检测、技术推广、环境评估与监测等功能用途的用房。配套用房包括小型商业、配套宿舍等。

第四条新型产业用地(M0)按产业用房使用类型分为不可分割转让的新型产业用地(以下简称“不可分割M0”)和可分割转让的新型产业用地(以下简称“可分割M0”)。配套用房不得分割转让。

第二章 资格准入认定 第五条新型产业用地(M0)优先在以下范围内试行:(一)纳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东莞段)空间规划》的省、市创新核心平台和创新节点。(二)广深高速公路两侧各1公里范围内。

(三)用地面积150亩及以上的城市更新单元。(四)由市统筹、市镇联合统筹的地块,以及市招商创新办确定的市镇联合重点招商的区域。

(五)市区的莞城街道、东城街道、万江街道、南城街道,东南临深片区的塘厦镇、清溪镇、凤岗镇、樟木头镇,及其他与深圳接壤的长安镇、大朗镇、大岭山镇、黄江镇,可在前述范围以外各增加2个新型产业用地(M0)项目。上述范围内的新型产业用地(M0),还须同时符合本办法第六条的布局原则。

第六条新型产业用地(M0)布局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新型产业用地(M0)应布局于交通便捷、配套完善的区域。如重大发展平台、重要发展廊道、轨道交通站点周边、高快速公路出入口附近等。

(二)市级和镇级核心区内不布局新型产业用地(M0)。市级核心区包括市行政文化中心区、南城国际商务区、松山湖高新区核心区、滨海湾新区核心区、枢纽型轨道交通站点500米范围内等。

市行政文化中心区、南城国际商务区由市规划部门划定;其他核心区由各园区、镇街结合实际自行划定,报市规划部门备案。(三)工业保护线内允许适量布局新型产业用地(M0)。

各园区、镇街工业保护线内新型产业用地(M0)总量不超过辖区工业保护线总规模的10%,工业保护线外不限比例。市区四个街道、松山湖高新区、滨海湾新区作为新型产业重点发展区域,可适当提高工业保护线内的新型产业用地(M0)比例,由各园区、镇街提出方案,报市规划部门审定。

(四)鼓励集中成片、规模开发。连片或相邻用地面积50亩及以上的,允许规划为可分割M0;少于50亩的,优先规划为不可分割M0,仅限企业自用;从严限制新增用地规划为可分割M0。

第七条新型产业项目实行选址准入和开发主体准入分别受理制度。市规划部门负责受理选址准入审核。

市招商创新办负责受理开发主体准入认定。第八条符合本办法第五条、第六条的新型产业项目用地选址意向,由属地园区管委会、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向市规划部门提出选址准入申请,市规划部门依据相关规划,出具地块的规划条件。

不符合本办法第五条、第六条但确需规划为新型产业用地(M0)的,由属地园区管委会、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报市人民政府审定后,市规划部门出具地块的规划条件。第九条意向用地单位向属地园区管委会、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属地园区管委会、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初审后报市招商创新办,市招商创新办对符合准入条件的开发主体出具审查意见,并明确使用类型、分割转让前提条件、分割转让比例、贡献比例等内容。

具体细则由市招商创新办牵头制定。第三章 用地管理 第十条新型产业用地(M0)按供地方式可分为新增用地、“工改M0”和已出让土地转M0。

新增用地采用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公开出让。“工改M0”可采取协议方式出让,政府收储后再次供地的除外。

已出让土地转M0的,无需采用招拍挂方式公开出让(已出让普通工业用地M1转M0不视为改变用途,但须办理土地使用条件变更手续)。集体建设用地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可以规划为不可分割M0,仅限集体经济组织自持产权,可对外租赁。

第十一条获得开发主体准入的企业可以申请使用新型产业用地(M0)。开发主体须先与属地园区管委会、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签订项目履约监管协议并缴纳履约保证金,再与市国土部门签订土地出让合同。

土地出让合同应明确规划条件、使用类型、分割转让前提条件、分割转让比例、贡献比例和建设周期等内容。“工改M0”、已出让土地转M0的,须向市国土部门。

4.m0余额是什么意思

货币供应量有3个定义,分别是M0、M1及M2,但部份地区会定义为M1、M2及M3。

M0:M0=纸币+铸币,市面上实际流通的货币,称为通货或现金M1:M1=M0(通货)+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称为狭义货币供应量M2:M2=M1+定期存款与储蓄存款,称为广义货币供应量依中央银行现行定义: 1. 货币总计数M1A(Monetary Aggregate M1A)

M2 = M1B + 准货币。(准货币 Quasi-money 是指可无条件立即按等价兑换成狭义货币的货币性资产,例如定期性存款、外汇存款、邮政储金…等,其流动性较狭义货币低,多以价值储藏为目的;惟受金融自由化与国际化影响,部分准货币资产与狭义货币间之分际已日趋模糊。

1.M0:流通中的现金;

2.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

3.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外币存款+信托类存款;

4.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存单等。

基础货币由银行体系的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库存现金以及银行体系之外的社会公众的手持现金等四部分构成。

人民币存款余额是指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在截止到某一时点的以人民币种存储金额的总和,包括储蓄和对公的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存放同业及存放中央银行等的人民币存款之和。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的宏观调控作用日益明显。作为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国人民银行,其货币政策的最终目的是保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这一转变意味着,中央银行分析和判断经济、金融运行趋势,调整及实施货币政策的分析指标体系将发生明显转变。

基础货币是货币供应量的前提条件。要控制货币供应量,必须把基础货币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超额准备金的大小又是商业银行系统内信贷扩张能力的制约条件。而整个货币供应量又是基础货币与信贷扩张能力(即货币乘数)的乘积。

在货币供应量调控机制中,“基础货币超额准备及它的倍数放大效应货币供应量”这三个基本因素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货币供应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民币存款余额

6.三菱PLC编程的M0是什么意思该怎么用啊

如在可编程控制器的运行过程中断开电源,输出继电器和一般的辅助继电器全部都变为OFF。 当再次上电时,除去输入条件为ON的以外,都为OFF。但是,根据控制对象不同,也可能出现停电之前的状态 被记住,在再次运行时重新再现的情况。这样的情况下,使用停电保持用辅助继电器(又名保持继电器)。

FX3U·FX3UC可编程控制器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可编程控制器内置的电池执行软元件的停电保持。

FX3G·FX3GC可 编程控制器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可编程控制器内置的EEPROM执行软元件的停电保持。使用选件的电池时,通过 电池可以停电保持一般用软元件的一部分。

PLC 内有很多辅助继电器,它们都不能接收外部的输入信号,也不能直接驱动外部负载,在 PLC 内部只起传递信号的作用,不与 PLC 外部发生联系,是一种内部的状态标志,作用相当于继电器控制系统中的中间继电器。

它的常开、常闭触点在 PLC 内部编程时可无限次使用,该触点不能驱动外部负载,其线圈由 PLC 内的各种软元件的触点驱动,可使程序的逻辑结构更加清晰。

通用辅助继电器 FX系列PLC的通用辅助继电器没有断电保功能。在FX系列PLC中,除了输入继电器和输出继电器的元件号采用八进制外,其他编程元件的元件号均采用十进制。

如果在PLC运行时电源突然中断,输出继电器和通用辅助继电器将全部变为OFF。若电源再次接通,除了因外部输入信号而变为ON的以外,其余的仍将保持为OFF状态。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辅助继电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济学中m表示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