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水遇无色氨水和酚酞溶液现象会怎样?

酚酞遇氨气会变成红色或不变色,原因如下:1、氨气遇水会形成一水合氨即氨水,一水合氨为弱电解质会电离出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氢氧根离子呈碱性,酚酞遇碱会呈红色,因此酚酞遇氨气会变成红色;2、酚酞遇氨气时如果没有水则不会变色,因为酚酞属于晶体粉末状,而氨气为无色气体,两者不能产生反应,因此不会变色。

}

NAOH是什么(naoh是什么化学元素)?如果你对这个不了解,来看看!

九年级化学第十单元知识点必背清单,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北清班高中化学老师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1.酸是由氢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如硫酸(H2SO4)、盐酸(HCl)、硝酸(HNO3),酸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氢离子和酸根离子。

碱是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如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2】、氨水(NH3·H2O),碱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如氯化钠(NaCl)、碳酸钠(Na2CO3),盐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

2.指示剂遇酸性、碱性、中性液体的变色规律:

4. 盐酸是无色液体,浓硫酸是无色、粘稠、油状的液体。浓盐酸有较强挥发性,将浓盐酸露置在空气中,会产生白雾,是由于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HCl )跟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的缘故。

5. 盐酸是重要的化工产品。它的主要用途有:①金属表面除锈;②制造药物(如盐酸麻黄素、氯化锌)等;③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可帮助消化。

6.硫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它的主要用途有:①生产化肥;②生产农药;③生产火药;④生产染料;⑤冶炼金属;⑥精炼石油;⑦金属除锈;⑧浓硫酸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它做干燥剂。

7.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浓硫酸能干燥CO2 、H2 、 O2、 N2、SO2 、CO、CH4等,浓硫酸之所以能干燥这些气体,是因为浓硫酸不跟这些气体发生化学反应。浓硫酸能与氨气( NH3 )反应,浓硫酸不能干燥氨气( NH3 )。

8. 盐酸、硫酸都属于酸,在实验室和化工生产的酸还有硝酸(HNO3)、醋酸(CH3COOH)等。

9. 浓硫酸能将纸张、木材、布料、皮肤等物质中的氢、氧元素按水的组成脱去,这种作用通常叫做脱水作用。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在使用时要特别注意安全。

10.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热。如果将水注入浓硫酸,由于水的密度小,水会浮在浓硫酸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能使水立刻沸腾,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这是非常危险的!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入浓硫酸。

11. 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在在皮肤或衣服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12.硝酸、浓硫酸的氧化性很强,它们与金属反应不生成氢气。

13.稀盐酸与稀硫酸可以清除金属制品表面的锈,除锈时不能将金属制品长时间浸在酸中,如果将金属制品长时间浸在酸中,铁锈被除去后,铁钉表面就会冒出气泡,这是因为铁与酸发生反应。

14. 酸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可单条背记)

①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使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②酸能跟多种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注意: 因硝酸、浓硫酸的氧化性很强,它们与金属反应不生成氢气。

③ 酸可以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④酸能和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酸

注意:AgCl、BaSO4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盐酸、稀硝酸

⑤酸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15. NaOH是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溶于水放出热量。NaOH俗名叫苛性钠、火碱或烧碱。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如果不慎将氢氧化钠溶液沾到皮肤上,先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16. 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吸收水分,表面潮湿并逐步溶解,这种现象叫潮解。根据氢氧化钠易潮解的性质,可用氢氧化钠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氢氧化钠可以干燥O2、CO、CH4、H2、NH3 ,但不能干燥CO2、SO2 。

17.NaOH的用途主要有:①氢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等。②氢氧化钠能与油脂反应,在生活中可用来去除油污,如炉具清洁剂中含有氢氧化钠。

18. Ca(OH)2是一种白色粉末状固体,俗称熟石灰或消石灰。对皮肤和衣服有腐蚀作用,使用时应小心。Ca(OH)2微溶于水,其水溶液俗称石灰水;当石灰水中存在较多未溶解的熟石灰时,就称为石灰乳或石灰浆。

19. 氢氧化钙的用途:①建筑上用熟石灰与沙子混合来砌砖,用石灰浆粉刷墙壁;②在树木上涂刷含有硫磺粉等的石灰浆,可保护树木,防止冻伤,并防止害虫生卵;③农业上可用石灰乳与硫酸铜等配制成具有杀菌作用的波尔多液作为农药使用;④熟石灰还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20.怎样鉴别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

分别取1~2mL(或少量 )未知溶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通入CO2气体,出现白色沉淀的原溶液是石灰水,没有变化的原溶液就是氢氧化钠溶液。

有关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1.碱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可单条背记)

①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是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注意:Cu(OH)2、Fe (OH)3等不溶性碱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变色

② 碱能跟多数非金属氧化物起反应,生成盐和水

③ 碱溶液跟某些盐溶液起反应,生成另一种盐和另一种碱

注意:参加反应的碱和盐必须均能溶于水。

④碱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22.即在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H+,所以酸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在不同的碱溶液中都含有OH-,所以碱也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23. 酸碱盐的酸碱性

①酸溶液一定呈酸性,碱溶液一定呈碱性,盐溶液不一定呈中性。

有的盐溶液呈酸性,如 硫酸氢钠(NaHSO4)等盐溶液

②碱溶液一定呈碱性,但显碱性的不一定是碱。

酸溶液一定呈酸性,但显酸性的不一定是酸。

24. 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口诀

27.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①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对土壤的酸碱性有一定的要求。可利用中和反应,在土壤中加入酸性或碱性物质,调节土壤的酸碱性,②处理工厂的废水:如硫酸厂的污水中含有硫酸等杂质,可以用熟石灰进行中和处理;印染厂的废水呈碱性,可加入硫酸进行中和。③胃酸过多的病人可以服用含有碱性物质(如氢氧化铝)的药物,以中和过多的胃酸。

28. ①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即溶液的酸碱度。②溶液酸碱度常用PH来表示。③PH的范围通常为0-14。④测定PH最简便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⑤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的方法是: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得出溶液的PH。

注意:不能将PH试纸浸入待测液中,否则会污染待测液。

29. 酸性溶液的PH<7 ,PH越小酸性越强;碱性溶液的PH>7,PH越大碱性越强;中性溶液的PH=7 。

30. 了解溶液酸碱度重要意义:①化工生产中许多反应必须控制在一定PH范围内;②农作物适宜在PH为7或接近7的土壤中生长,测定土壤的PH可以知道土壤是否适于种植;③测定雨水的PH,可以了解空气的污染情况;④测定人体内或排出的液体的PH,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

初中化学教材中,“三”的频频再现,贯穿于整个教材的各个单元和章节,涉及的内容包含方方面面。记住这些“三”,有助于复习时促进记忆、深化理解、巩固应用,从而对初中化学知识更加融会贯通。现在梳理一下还不晚。

1. 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2. 原子的构成一般有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3. 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固体、液体、气体

4.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三种元素——氧(O)、硅(Si)、铝(Al)

5.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三种金属元素——铝(Al)、铁(Fe)、钙(Ca)

6. 实验室常见的三大强酸——盐酸(HCl)、硫酸(H2SO4)、硝酸(HNO3)

7. 实验室常见的三种可溶性碱有——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钾(KOH)、氢氧化钡(Ba(OH2)

8. 初中教材中,常用的三种还原性物质——氢气(H2)、一氧化碳(CO)和碳(C)

9. 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

10. 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资源丰富、 发热量高、 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11. 已发现的108种元素中(构成物质的元素中)通常可分为三类——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 稀有气体元素

12. 三类元素中,原子结构模型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金属元素(<4)、非金属元素(≥4)、稀有气体元素(=8,除氦为2外)

13. 铁元素常见的氧化物有三种——氧化亚铁(FeO)、氧化铁(Fe2O3)、四氧化三铁(Fe3O4)

14. 溶液的特征有三个——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

15. 化学方程式通常表达三个含义——

(1) 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什么物质

(2) 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微粒个数比(分子或原子)

(3) 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16. 常用于炼铁的铁矿石有三种——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磁铁矿(Fe3O4)、菱铁矿(FeCO3)

17. 铁元素常见的三种化合价——0价、 +2价、 +3价

18. 常与温度有关的三个反应条件——点燃、 加热、 高温

19. 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降温、 加溶质、 恒温蒸发溶剂

20、收集气体一般有三种方法——排水法(不溶于水)、向上排空法(密度比空气大)、向下排空法(密度比空气小)

21. 工业上的“三废”是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三废”是指——废水、 废气、 废渣

22. 水污染的三个主要原因——

(1) 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气、废水

(2) 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3) 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23. 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有三种——

水基型灭火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

24. 溶解度曲线图中(见下图),有三种基本规律——

大多数为a、 少数为b、 极少数为c

25. CO2可以灭火的原因有三个——

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26. 单质可分为三类——

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

27. 氧化物的定义有三个要素——

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 纯净物

28. 初中教材中,常见的三种黑色氧化物——

氧化铜(CuO)、二氧化锰(MnO2)、四氧化三铁(Fe3O4)

29. 氢气和碳单质有三个相似的化学性质——

常温下的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30. 初中教材中,有三次提到淡蓝色——

(1) 液态氧气是淡蓝色

(2) 硫在空气中燃烧有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3)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有淡蓝色火焰

31. 与铜元素有关的三种蓝色——

硫酸铜晶体、 氢氧化铜沉淀、 硫酸铜溶液

32. 酒精灯的火焰一般分为三层——

焰心(温度最低)、 内焰、 外焰(温度最高)

33. 取用一定量的固体药品,通常三大步骤为——

34. 配置一定质量(固体)分数的某溶液,主要三大步骤为——

35. 除去可溶性固体中的杂质,主要三大步骤为——

36. 过滤操作中,有三个基本要点——

“一贴”、“二低”、“三靠”

37. 过滤操作中的“三靠”是指——

(1) 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2) 玻璃棒的末端轻靠在滤纸三层处

(3) 盛待滤液的烧杯边缘紧靠玻璃棒

38. 取用药品有“三不”原则——

(1) 不用手接触药品

(2) 不把鼻子凑到容器口闻气体的气味

(3) 不尝药品的味道

39. 实验操作时,试管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即离关口1/3处。

40. 实验操作时,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

41. 实验操作时,使用酒精灯加热,灯内酒精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中学高分宝典

初三的同学最近开始中考复习了吧?小编整理了一些复习资料!快看!

一、单选题(共8题;共16分)

1.1869年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A.拉瓦锡 B.门捷列夫C.道尔顿 D.卢瑟福

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道尔顿创立的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B. 实验剩余药品不要随意丢弃,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C. 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锑、锌等几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

D. 锅炉中使用硬水会使锅炉内结垢,不仅浪费燃料,还易引起管道变形或损坏

3.有关“金属之最”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使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铝

B. 密度最小的金属是Na

C. 熔点最高的金属是钨

D. 导电性最好的金属是Cu

4.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5.下列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B. 用青铜制作“马踏飞燕”

C. 用氢氧化钠溶液制叶脉书签

D. 用氢氧化钠做干燥剂

6.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7.下列选项中物质的俗名、化学式、用途完全对应的是( )

8.下列应用和相应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及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

二、填空题(共3题;共13分)

9.下列变化及性质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请填写序号)

①铁生锈 ②水是无色液体 ③矿石粉碎 ④碱式碳酸铜受热易分解 ⑤酒精挥发⑥食物腐烂⑦汽油易挥发 ⑧在常温常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⑨电灯丝通电发光、发热 ⑩纸张燃烧

10.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________,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________,地核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________,太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________,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________;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________.

11.小明同学收集初中化学之最.如:①密度最小的气体是________.

②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________.

③我也来参与,我收集的内容是:________.

解析:A、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选项符合题意。

C、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原子学说,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卢瑟福做了 粒子散射实验,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解析:A.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符合题意;

B. 实验剩余药品不要随意丢弃,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不符合题意;

C. 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锑、锌等几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 ,不符合题意;

D. 锅炉中使用硬水会使锅炉内结垢,不仅浪费燃料,还易引起管道变形或损坏 ,不符合题意;

解析:A.使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是铝,A不符合题意;

B.密度最小的金属是锂,B不符合题意;

C.熔点最高的金属是钨,C符合题意;

D.导电性最好的金属是银,D不符合题意。

解析:A. 食物腐败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A不符合题意

B. 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B不符合题意

C. 酒精挥发,只有物质形态的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C符合题意

D. 水通电分解有新的物质氢气、氧气生成,是化学变化。D不符合题意

解析:A、用海水晒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A 不符合题意;

B、用青铜制作“马踏飞燕”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不符合题意;

C、用NaOH溶液制作叶脉书签是利用了氢氧化钠的腐蚀性,此过程生成新的物质,所以属于化学变化,C符合题意;

D、用氢氧化钠做干燥剂的过程中只是吸收水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不符合题意。

解析:挥发性、溶解性、导电性都不需要化学变化表现,属于物理性质,稳定性需要化学变化体现,属于化学性质;

解析:A、纯碱是碳酸钠而不是氢氧化钠,纯碱可以用来制作洗涤剂,不完全对应;

B、熟石灰是氢氧化钙而不是氧化钙,氧化钙的俗称是生石灰,氢氧化钙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用来作补钙剂,不完全对应;

C、酒精的化学式是C2H5OH,酒精具有可燃性,可以作燃料,完全对应;

D、烧碱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可以制炉具清洁剂,不完全对应。

解析:A、金属铝放罝在空气中形成氧化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l + 3O2 =2Al2O3 , 反应类型不符合题意,应为化合反应,A不符合题意;

B、用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符合题意,应为Al(OH)3 +3HCl=AlCl3 +3H2O,反应类型为复分解反应,B不符合题意;

C、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但氯化银难溶于水,铜不能与氯化银发生置换反应,C不符合题意;

D、用盐酸除铁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 +6HCl=2FeCl3 +3H2O,反应类型为复分解反应,D符合题意。

9.③⑤⑨;①⑥⑩;②⑦⑧;④

解析:③矿石粉碎、⑤酒精挥发、⑨电灯丝通电发光、发热过程中都没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物理变化;①铁生锈、⑥食物腐烂、⑩纸张燃烧过程中都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化学变化;②水是无色液体、⑦汽油易挥发、⑧在常温常压下水的沸点是100℃,都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都属于物理性质;④碱式碳酸铜受热易分解,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10.氮;氧;铁;氢;氧;氧

解析: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氮气是由氮元素组成的,则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地壳含量较多的元素(前四种)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氧、硅、铝、铁,其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地核的成分主要是铁,铁大约有34.6%,地核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铁;太阳上最丰富的元素是氢元素,其次是氦元素.海水中最多的物质也是水,所以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也是氧元素;人体中最多的物质是水,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8,所以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故答案为:氮;氧;铁;氢;氧;氧.11.氢气;H2O;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或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氮气

解析:①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②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③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氮气等;

故答案为:①氢气;②水;③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或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氮气等.

}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由用户提供并上传,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邮箱。资料中的图片、字体、音乐等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中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广告使用和商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氨水和酚酞溶液现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