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学历怎么建立人脉低有人脉有资源项目管理能力强能创业当老板吗?

美国管理技术大学工商管理博士(DBA)博士学位班招生简章

Technology,简称UMT)是一所现代城市型大学,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地区,在世界顶级项目管理专家博士学术校长带领下,以现代项目管理的世界领先学府著称。美国教育部批准,该大学设有各类准学士,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教育,同时开设各类专业证书教育培训项目,是美国联邦政府和军方及各著名大企业培养项目管理和采购管理的著名学府。

20015月开始,UMT由中国外国专家局引进,相继与北京大学等十多所国内著名高校合作,在中国举办项目管理、工商管理等硕士课程以及工商管理博士课程。UMT在中国有多个省市教委的批件;中央四大报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教育部新闻办)曾发表文章对中国引进美国UMT大学的项目管理给予充分肯定,教育部新闻办曾发表文章指出“美国管理技术大学在中国的教育合作项目获国家教育部的高度评价”UMT在中国已累计培养高级管理人才近5000人,中国神州飞船总指挥袁家军及其他四十多名航天集团老总和高级设计师们均是该校学员。

UMT在美国获得如下权威机构认证

美国弗吉尼亚州高等教育委员会(SCHEV,)授权进行高等教育的正规高等学府;

美国高等教育认证委员会(CHEA,)认可大学之一;

美国教育部授权的美国远程教育认证委员会(DEAC,)认证,批准可在世界各国开展高等教学并授予学位的正规大学;

美国DANTESGI Bill(美国军方教育项目)的成员大学认证;

美国项目管理学会(PMI)认证批准为“全球项目管理培训特约机构”;

与马里兰大学、波士顿大学、史蒂芬斯理工学院、德克萨斯大学等世界级大学同获美国GAC国际认证。

美国国土安全部国籍移民管理局正式授权UMT签发国际留学生签证表I-20, 美国国务院正式授权UMT签发国际交流学生签证表DS-2019.  UMT通过美国远程教育认证委员会批准可在海外办学,依DEAC认证规则在海外颁发的学位证书与美国本土颁发的完全一样。

工商管理博士(DBA)学位班课程介绍

     美国管理技术大学在中国区推出“工商管理博士(DBA)学位课程。课程引用国际化的实战型师资,践行国际领先的教育模式,整合校际优质的教学资源为中国的学员提供理论与实践性相结合的高端国际商业课程。工商管理博士(DBA)是工商管理最高的学位课程,DBA(工商管理博士)为职场资深人士首选,尤其是担任企业高管、企业顾问、培训师与策略规划人员,亟须此学位课程之训练。本课程以专业研究为导向,提供企业领导者和高阶管理人才充分的专业知识,并加强研究技巧,强调理论、实务整合的行动学习系统,旨在提高学生应用管理哲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课程在北京大学、深圳大学开办多期,反响强烈。

    为企业管理决策者顺应全球化竞争,具备策略思维,战略眼光,进而提升企业经营管理的视野与效率,在深圳地区特别开设企业管理博士(DBA)课程,为培养卓越企业家供研修最高级学位并通过学习让每个学员获得:

? 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

? 深度批判与吸收文献能力;

? 知识管理、分享与创新能力;

? 从实务个案中提炼研究发现与建议的能力;

? 成为优秀学术专家、研究员、商业管理顾问的能力。

DBA学程系采用睿文博士「行动学习」理论及美加管理大师闵兹伯格博士「行动课程」相互结合而成,课程以多元知能为取向,以实务研究为依归,强调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 鼓励学员带问题上课,解决职场困惑;

? 一对一事业辅导,个人、企业皆得利;

? 从做中学,学以致用「实战」和「系统化学习」;

教授群均严格甄选,均具备15年以上企业管理资历,实务个案教学。

? 学习与研究国际前沿管理思想、分享创新管理实践经验,开放性系统教学,帮助拓展企业管理新视野、新思路、新方法,探研管理难题解决之道。

提供哈佛、欧洲商学院VCD视听课程,内容精彩。

周末研修,大幅降低时间成本,获得与校本部一致、国际认可的DBA学位,构筑人生新的里程碑。

? 构建高层次人脉资源网络,校友、师生定期联谊、异业交流,人脉推介,创造无限商机。

DBA课程包括:课程研习(11门主修课程)和论文研究(3门课程)两个部分,以培养及提高学员分析、判断、融汇以及开创管理学术知识的能力。要求学员在研习过程中,对研究的内容进行原创性的调研与检讨批判,从而对管理学术知识作出独立、具体的创见。

哈佛商学院经典个案(CD教学)

欧洲商学院经典个案(CD教学)

200篇精选论文研读

200小时的网络视频课程学习

行动学习:参与企业咨询诊断并指导实施;

推荐并有望成为深圳华中科技大学研究院高管中心签约讲师。

六篇文献评论性报告(字)

? 三人小组完成期中个案诊断并发表论;

博士论文一篇,不少于字(含图表,但不含附录)

英文论文摘要,不少于5000字(含图表)

引述文献来源不少于40篇(中外书籍、论文、报告、网站等)

行动学习:课程采用行动学习模式,为有共同兴趣或研究课题相近的学员提供相互交流与切磋的机会。

论文指导:修完指定课程的学员由大学指派指导老师,指导其研究论文的研究和撰写工作。

课程研习部分,每门课程不设独立考试,根据案例分析和论文作业评审学员的学业进度。在学员完成全部课程,成绩合格者进入论文的研究和撰写阶段。

? 论文答辩由大学委任的答辩委员会组成,答辩者须满足答辩委员会的提问及要求,并通过评审方可正式完成学业。

1具有MBA或其它专业硕士学位;

2具备本科文凭和MBA课程研修(结业)证书/成绩单学员,申请补修学分,获得入学资格;

3对具备丰富管理经验而且有足够学术能力研读本课程的在职人员,大学会以其工作经历及业绩,考虑其入学申请。

2、学历证书及成绩单复印件各2份(原件复核);

4、中英文个人简历各2份;

5、两寸蓝底照片(护照型)5张;

7、中英文制式报名表各1份。

费用标准:报名费2000元,学籍注册费元,教材、资料等杂费8000元,学费、论文指导等费用:元,论文答辩费元。

1、上课出席率必须达到80%上;

2、十一篇报告经批改须达80分(B级)以上,方可取得学分

3、个案研究成果,须经公开发表取得80分(B级)以上,方可取得学分。

4、论文需经三位教授口试初审,再由校方学术委员会三位教授匿名审查通过。

学生修完学业,完成所有课程且博士论文评审合格,获得美国管理技术大学颁授与校本部一致的《工商管理博士(DBA)学位证书》和成绩单。

UMT中国项目部分优秀学员

袁家军: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神舟飞船总指挥

刘 方: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

刘家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项目管理部部长

葛胜利:中关村海淀园管委会副主任

王士琦:北京市留学人员海淀创业园副主任

吴学文:北京市朝阳区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主任

陈义明: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院长助理,经营部部长

张云峰:朗讯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商务经理

宋立军:北京市教委外办副主任

廖拥军:AV影视制作总经理

白金庚:海南国土资源开发总公司董事长

刘 政:中关村教科园区海淀园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

高 宏:目标之旅商务旅行顾问(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

赵 兵:航天科技集团计划部部长

孙为刚:航天科技集团宇航部部长

梁小虹: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副院长

刘眉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人力资源部主任

刘家明: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总经理

初 鹏: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计划部副部长

张连舜: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咨询公司总经理

孙松奇:北京钢铁设计总院党委书记

陈 杰:北京钢铁设计总院副院长

苗云生:北京钢铁设计总院副院长

钟雄辉:北京燕山石化办公室主任

周泉生:北京燕山石化董事会秘书室主任

万金镇: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主任

贺 伟:江苏淮海蔬菜批发交易市场有限公司总经理

沈炳伟:拉法基屋面系统(南京)有限公司全国生产经理

谢志军:南京鼎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许继勇:江苏宏图数码音视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徐 巍:中国东方数控公司处长

王荣浩:江苏钟山宾馆集团有限公司古林饭店董事长

葛 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南京市委员

周 敏:福陆公司南京扬子巴斯夫一体化项目资深会计

}

申报人一般应在海外取得学位,不超过55岁,回国时间不超过6年;拥有的技术成果国际领先,或填补国内空白,具有产业化开发潜力;有海外创业经验或曾任国际知名企业中高层管理职位,有较强的经营管理能力;为所在企业的主要创办人且为第一大股东(含自然人股东),股权一般不低于30%,联合企业的,一家企业只能申报一名创业人才;企业成立1年以上、5年以下,其拥有核心技术的产品已处于中试或产业化阶段。

申报人未全职在国内工作;已在国内工作的,回国时间应在一年内;引进后应全职在国内工作不少于3年,每年不少于9个月;一般应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原则上不超过55岁;在国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担任相当于教授职务或在国际知名企业和金融机构担任中、高级职务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累计申报次数原则上不超过2次,不能连续申报。

申报主体为国内非外资各类用人单位;非华裔外国专家引进后至少连续来华工作3年、每年不少于9个月;申报人应符合“千人计划”引才标准;申报人年龄可放宽到65岁;申报人累计申报次数原则上不超过2次。

1.创业人才,中央财政给予每人人民币100万元的资助,省级财政配套100万,市级配套100万,区级配套安家补助最高300万;给予多次出入境签证;国家和地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资)金给予优先支持;可承担国家重点科技、产业、工程项目任务,其产品符合要求的,纳入政府采购目录。创业人才在做出突出贡献后,国家有关部门予以表彰,并在永久居留、医疗、保险等方面给予特殊待遇。

2.创新长期人才,中央财政给予引进人才每人人民币10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省级财政配套100万,市级配套100万,区级配套安家补助300最高万;授予“国家特聘专家”称号;用人单位提供科研场所,科研经费,科研团队等必要的工作支持;可担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中央企业、国有商业金融机构中级以上领导职务或者高校级专业技术职务;可申请办理《外国人永久居留证》或者2-5年有效期的多次往返签证;享受所在地医疗照顾人员待遇;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可实施期权、股权等中长期激励方式;在税收、住房、配偶安置、子女就学等方面予以优待。

3.“外专千人计划”专家,在出入境、居留、医疗、保险、住房、税收、薪酬等方面享受“千人计划”特定政策和待遇;中央财政给予“外专千人计划”长期项目专家每人人民币10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省级财政配套100万,市级配套100万,区级配套安家补助最高300万,并根据工作需要,经用人单位向从事科研工作、特别是从事基础研究的外国专家提供总计300-500万元科研经费补助;国家外国专家局根据“外专千人计划”专家在华工作年限给予适当补助,专项用于提高其医疗、养老保障水平;授予“外专千人计划”长期项目专家“国家特聘专家”称号。

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8)25号)、江干区引进海内外优秀创业创新人才“百人计划”实施意见新一轮新政。

二、浙江省“千人计划”

申报人回国时间不超过6年,按申报截止日计算,企业成立1年以上、5年以下,注册资金实际到位不低于50%,拥有核心技术的产品已处于中试或产业化阶段;一般应在海外取得学位,有海外创业工作经验或曾在国际知名企业担任过中高层管理职务,熟悉相关领域国际运行规则,有较强的经营管理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发明专利,或带有成熟的创业项目与计划,且其技术成果国内领先,符合我省产业发展要求,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并能实施产业化;申报人须为华裔,为所在企业主要创办人且为第一大股东,自有资金(含技术入股)或跟进的风险投资占创业投资的30%以上,且本人投入企业的实收资金在200万元人民币以上。一家企业只能申报一名创业人才。

一般应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在海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一般担任副教授及以上或相当职务的专家学者,或在国际知名企业、机构担任中高级领导职务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金融领域管理创新人才一般应在海外取得相应专业硕士以上学位,并有5年及以上海外相关工作经历;在国际经济组织、专业机构或知名金融机构中担任过中高级职务,或在国际知名企业担任过中高级管理职务,熟悉国际经济运行规则,了解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具有丰富的实际经济管理经验;在金融研究分析、产品开发、风险控制、信息技术、国际业务、投资银行、资产管理、金融衍生产品投资等方面具有较高专业素质,业绩优良,在业界有较大影响);申报者须来浙江工作(服务)时间不超过3年,且在当年申报完成前签订工作(意向)合同,办妥相关引进手续或承诺在合同签订之日起半年内到岗工作。引进后应在我省连续工作5年以上且每年工作时间不少于9个月。

申报人应为符合上述创新人才项目条件、“海鸥计划”条件的非华裔外国专家;申报时一般应未全职在国内工作;已经在国内工作的,回国时间应在一年内;引进后应至少来华工作5年、每年不少于9个月;申报人年龄可放宽到65岁,特别优秀的申报人还可以在年龄、学历、职务、职称等4条件中的1项破格;申报人累计申报次数原则上不超过2次。

对省“千人计划”创新人才长期项目、创业人才项目和“外专千人”项目入选者,授予“浙江省特聘专家”称号,享受相应的工作条件和特定的生活待遇,主要有:省政府给予一次性100万元的科学技术人才奖励,市级配套80万,区级配套安家补助最高150万;优先推荐国家“千人计划”;可直接认定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优先推荐参评有关荣誉称号和各类奖励;可根据需要聘请担任有关平台和载体的重要职务;发放浙江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居住证并根据有关规定享有相应权益。

《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大力实施海外优秀创业创新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和<浙江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暂行办法>的通知》(浙委办〔2009〕73号)、《江干区引进海内外优秀创业创新人才新一轮“百人计划”实施意见》(江委办〔2016〕15号)。

三、杭州市“521”计划

入选后应全职在本市连续工作五年以上,每年不少于9个月时间。具体申报条件为:

有海外创新创业工作经验或曾在国际知名企业担任过中高层管理职位,熟悉相关领域和国际规则,有经营管理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发明专利,或掌握核心技术、其技术成果国内先进或能够填补国内空白,具有产业化前景;申报人为所在企业主要创办人且为第一大股东,自有资金(含技术入股)或跟进的风险投资占创业投资的30%以上,或本人投入企业的实际资金在200万元人民币以上。一家企业只能申报一名创业人才。年龄一般不超过55周岁(应为华裔)。申报人回国时间不超过6年。企业成立1年以上、5年以下,注册资金实际到位不低于50%,拥有核心技术的产品已处于中试或产业化阶段。

一般应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经济金融类人才应在海外取得相应专业硕士及以上学位)。在国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担任副教授及以上或相当职务的专家学者;或在国际知名企业、机构担任中高级领导职务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或在国际经济组织、专业机构和知名金融机构中担任过中高级职务的经济金融类人才;具备较高的科技创新能力,研发水平、成果为同行公认,达到国际国内领先水平;年龄一般不超过55周岁(非华裔专家不超过65周岁),华裔或非华裔均可,来杭时间应在三年内。

申报创新人才项目、创业人才项目,特别优秀的申报人可申请在年龄、学历、职务、职称等4项条件中的1项破格。


申报人年龄不超过40周岁,应为华裔,来杭时间应在三年内,金融类青年人才申报单位须为国有独资(国有控股)大中型金融机构;一般应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有3年以上海外科研工作或金融工作经历;业绩突出,在同行业具有一定知名度,有成为所在领域领军人才的发展潜力。

入选“521”计划的人才,根据有关规定享受创业支持、科研条件、职称评定、居留落户、安家补助、子女入学、医疗保障、公共服务等相关政策待遇。市财政给予最高80万元人民币的安家补助,区级财政给予最高100万元人民币的配套安家补助。

《杭州市全球引才521计划实施意见》、《江干区引进海内外优秀创业创新人才新一轮“百人计划”实施意见》(江委办〔2016〕15号)。

主要指带项目、带技术、带资金来我区创业或有意向来我区创业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业人才采取“项目评审制”,其申请人一般需在海外取得本科及以上学位或在国内取得硕士及以上学位(或相当于副高及以上职称),年龄不超过 55 周岁,并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拥有发明专利等自主知识产权,或掌握核心技术,技术成果为国际、国内先进或填补国内空白;

2.创业项目为我区鼓励发展类重点产业,主要包括信息服务、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医疗器械、新能源、新材料和文化创意等;

3.创业项目已处于研发后期、产业化初期阶段,具有较好的产业化前景;

4.申请人为所在企业的主要创办人且为第一大股东(股权一般不低于30%),公司实际到位注册资金不得低于政府资助资金.

主要指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知名企业等领域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1.申报人一般应取得硕士及以上学位,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

平的领军型创新人才可放宽到本科。

2.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从事重大项目、关键技术或新

兴学科的研究工作,并担任相当于副教授以上职务的高级专家学者;或者知名企业机构中担任中、高级职务,熟悉相关领域和国际规则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

3.具有较高的科技创新、设计研发、管理能力,成果为同行

公认,达到国际国内领先水平;

4.引进后应在我区连续工作5年以上且每年工作时间不少于

6个月。创新类人才申报单位不应为外资企业。

对列入江干区“百人计划”的创业项目,最高可获得1500万元项目资助资金、1500万元贷款贴息、1500平方的房租补贴。特别优秀的可获得“一企一策”政策支持。对入选江干区“百人计划”的创新人才给予20万安家补助。

关于印发《江干区引进海内外优秀创业创新人才新一轮“百人计划”实施意见》的通知。江委办(2016)15号

五、省“151”人才工程

申请人专业知识深厚,创新能力强,在本学科专业前沿领域取得创新性成果,所带领的创新团队在国内外同行中具有一定发展优势,并具有成为省特级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或两院院士的发展潜力;入选省151人才工程培养人员后,在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关键学术技术领域中作出突出贡献,作为主要成员在省部级以上重点科研、基金、工程项目中取得重大科技成果;目前正在进行或已进入程序将进行且有望取得重要成果或突破性进展,并能在省内外产生较大影响的省部级以上重点科研、基金、工程项目的实际主要负责人。

2.第一、二层次培养人员

申请人专业知识扎实,学术视野宽广,能跟踪本学科专业前沿领域,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团队核心带动作用强,学术技术水平在省内外同行中处于领先水平;作为主要成员承担过省部级以上重点项目、基金资助项目,获得过省部级以上科学技术奖励或其他有影响力的社会奖项,在国内外一流学术刊物上发表过高水平论文,出版过具有重要学术技术价值的著作,取得了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的科研成果;年龄在45周岁以下,一般应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或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身体健康。

申请人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能密切关注本学科专业前沿发展动态,学术技术水平得到省内外同行认可,有发展潜力,经培养有望进入第一、二层次培养人员行列;作为主要成员承担过设区市级以上重点项目、基金资助项目,获得过设区市级以上科学技术奖励或其他有影响力的社会奖项,发表过一定数量的高水平论文,出版过著作,取得过重要的科研成果;已列入各设区市、省直各部门或中央部属单位人才培养计划,年龄在40周岁以下,一般应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或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身体健康。

省财政对省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及第一、二层次培养人员,分别给予一次性12万元、8万元和4万元经费资助。第三层次培养人员资助人数控制在培养人员总数的20%,由省财政一次性给予每人3万元经费资助。进一步健全政府投入为导向,用人单位投入为主体,多渠道、多元化的经费投入体系,培养人员所在地区要加大人才投入,给予适当的经费支持,所在用人单位要给予不低于1∶1的经费配套。

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委组织部等单位《关于浙江省151人才工程(2011—2020年)实施意见》的通知(浙委办〔2011〕15号)。

六、市“131”人才工程

曾入选“131”第一层次,具有相关专业领域副高级以上职称,年龄在47周岁以下(含47周岁)。理论基础深厚,专业知识扎实,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学术视野宽广,能跟踪了解本学科本专业前沿领域和发展趋势,有很强的科研、技术创新能力和团队核心带动作用。在本专业领域有重大学术技术创新,取得的成果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具有成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的发展潜力。

一般应具有相关专业领域副高级以上职称(专业技术成果特别突出的人员,可适当放宽职称要求),年龄在45周岁以下(含45周岁)。理论基础深厚,专业知识扎实,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学术视野宽广,能跟踪了解本学科本专业前沿领域和发展趋势,有很强的科研、技术创新能力和团队核心带动作用。在本专业领域有重大学术技术创新,取得的成果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一般应具有相关专业领域副高级职称(专业技术成果特别突出的人员,可适当放宽职称要求),年龄在45周岁以下(含45周岁)。掌握本学科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国内外现状和本专业前沿发展趋势,有较强的科研、技术创新能力和团队核心带动作用。在本专业领域有较为重要的学术技术创新,取得的成果产生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一般应具有相关专业领域中级职称(专业技术成果特别突出的人员,可适当放宽职称要求),年龄在40周岁以下(含40周岁)。掌握本学科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本专业国内外技术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是单位的技术骨干。

曾作为主要成员取得以下科研成果之一的:承担市级有关部门重点科技项目工作, 获得市级有关部门科研成果奖励,获得过授权发明专利;发表过较高水平论文或著作;在本专业领域取得的学术技术成果产生了一定的经济社会效益。

市政府每年在人才专项资金中安排不少于1000万元用于“131”中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对入选培养计划第一、二层次的人选,市政府分别给予每人8万元、5万元的培养经费,对重点培养人员再增加5万元培养经费,培养经费分期资助。加大对第三层次人选的支持力度,并从中选择有培养前途的100名人选,给予每人3万元的培养经费,各区、县(市)和培养人选所在单位按1∶1的比例配套培养经费。

关于印发《杭州市“131”中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年)的通知》(杭人社发〔2016〕177号)。

七、区“136”人才工程(届时以新政策为准)

申请人年龄一般在45岁以下。一般应具有博士(或副高及以上职称)。在本学科领域内,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本学科国内外科技现状和发展趋势。有较强的科技开拓能力和攻关能力,承担市级以上有关部门的重点科技项目,或曾获得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新产品奖等奖励,或获得市级以上有突出贡献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或已被列为省、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等,所承担的科技项目产业化程度高、前景好。

申请人年龄一般在40岁以下,一般应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或中级及以上职称)。能够系统掌握本学科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国内外科技现状和发展趋势。有较强的科技开拓和攻关能力,曾承担过区级以上科技项目或重点学术课题,或获得区级以上突出贡献专业技术人才称号,或已被列为区级以上学术技术带头人,所参加研发的科技成果市场前景好。

申请人年龄在35岁左右,一般应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掌握本学科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国内外科技动态。具有科技攻关能力,曾承担过区级有关部门的科技项目及重点学术课题,或获得区级有关部门的科技奖励,或被列为本单位专业技术骨干。

区财政以资助项目的形式给予第一、二、三层次培养人选每人每年为1万元、0.6万元和0.3万元培养经费,共资助5年。

《江干区“136”优秀中青年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方案》(江委办〔2005〕62号)。

八、留学回国创业启动支持计划

企业法定代表人应为留学回国人员,一般应获得硕士以上学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发明专利,技术创新性强,具有市场潜力;熟悉相关领域和国际规则,有经营管理能力,如有海外自主创业经验者可优先考虑;企业注册时间不超过3年;企业注册资金现金资产不低于50万人民币,留学人员出资额占企业注册资本的50%以上;企业法人诚信守法,无违法犯罪纪录。

对于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审批确定的重点创业项目,一次性给予创业支持资金50万元;对于确定的优秀创业项目,一次性给予创业支持资金20万元。

关于印发实施中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启动支持计划意见的通知(人社部发〔2009〕112号)。

九、留学人员科技择优活动资助

在外留学一年以上,学有所成,取得硕士以上学位或获得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能独立主持研究开发工作,有培养发展前途;申报项目属于领先水平,具有应用开发前景,可产生良好经济效益。

重点项目资助,额度为10-20万元人民币,资助回国留学人员从事国家重点攻关项目、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技术研究开发等项目;优秀项目资助,额度为5-10万元人民币,资助回国留学人员主持省部级重点科技攻关或技术改造项目,或某一学科领域具有领先水平的研究开发项目;项目启动资助,额度为2-5万元人民币。资助新近回国或即将回国的留学人员,从事某一学科或技术领域的研究。研究课题学术思想新颖,具有重要科学价值或较好应用开发前景;小额资助,额度视项目情况确定。资助留学回国人员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购买科研必需的仪器零部件、化学试剂、药品、耗材和图书资料等。

人事部关于印发《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经费申请与管理办法》的通知(人发〔2001〕33号)。

十、钱江人才计划C、D类

通过政府人力社保部门的留学人员资格认定;新近回国来浙工作或创业一般不超过3年;具有本省户籍或人力社保部门核发的留学人员工作证、居住证(应邀来本省讲学或进行咨询服务的留学人员除外);年龄一般不超过50周岁;申请项目的执行年限必须在申请者与所在单位签订的工作合同有效期内;已入选国家、省“千人计划”的,或已获过“钱江人才计划”资助的,不予重复资助。

C类项目每个资助3万元,D类项目每个资助5万元。

《浙江省“钱江人才计划”管理办法(试行)》(浙人专〔2007〕81号)

十一、留学生在杭创业创新项目资助

主要资助留学回国人员带项目、带技术、带资金来杭创办的符合杭州市产业发展导向的企业;申请人应为企业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或股东,自有资金(含技术入股)或海内外跟进的风险投资占公司注册资金的30%以上,或本人投入的实际资金在30万元人民币以上。

主要资助留学回国人员在杭企事业单位从事高新技术研发或从事能够促进杭州经济社会发展且具有一定经济和社会效益的课题研究;应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或先进的技术水平,符合杭州市产业发展导向,具有较大的科学、社会、经济价值。

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在杭创新创业的重点项目、优秀项目和启动项目,经评审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和3-20万元资助,特别项目给予100-500万元资助。市属单位资助资金由市本级财政承担,区、县(市)属单位资助资金由市和区、县(市)财政按1:1的比例承担。

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高层次留学回国人员(团队)在杭创业创新项目资助实施办法》和《杭州市大学生创业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的通知(市委办发〔2013〕84号)

十二、杭州市“115”引智计划

申请人须在该单位担任中层及以上职务,或担任某项工程、技术、项目和学科的负责人(带头人),且原则上聘用时间不少于1年、1个年度内在杭实际工作时间不少于2个月(从事研发、设计类等可不在杭完成工作任务的专家除外),年薪在30万元(人民币,下同)及以上,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在国外高校、科研院所担任相当于副教授以上职务的专家学者;在国外知名企业或机构担任中、高级职务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掌握核心技术的专业人才;高层次国(境)外专家工作团队中的主要成员;其他急需或紧缺的高层次国外专家。

2.国外智力项目(优秀、重点)

应为引进国(境)外(包括港、澳、台)技术、管理专家来杭帮助解决生产、科研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技术或管理难题的项目,分为重点项目和优秀项目予以资助。

对引进的高端外国专家实行年薪资助。财政资助金额按各单位与外国专家签订的合同或协议中明确的年薪高低分为30(含)—50万元、50(含)—80万元、80(含)万元以上3个区间,分别按年薪的40%、50%、60%的标准给予资助,资助金额最高不超过60万元。区、县(市)属单位资助资金由市和区、县(市)财政各承担50%。对引进的国外智力项目实行项目资金资助。对重点项目和普通项目分别按30万元和10万元的标准给予资助。区、县(市)属单位资助资金由市和区、县(市)财政各承担50%。引进国(境)外智力项目及同一项目中的相关专家不同时享受年薪资助和项目资金资助。已获杭州市级其他人才专项资金资助的国外专家项目不再重复资助。对聘请的各类国外专家提供居留和出入境、医疗保障、子女就学、人才信息等方面的便捷服务,逐步形成引进、培养、使用、激励、保障国(境)外智力的全方位、多层次扶持政策体系。

《关于印发<杭州市“115”引进国(境)外智力计划实施意见()>的通知》(杭人社发〔2016〕176号)。

申请人在科技创新第一线工作,杭州市以外专家(包括外国专家),年龄一般在60周岁以下;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或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学术造诣高深,在科学研究、技术创新方面取得同行公认的重要成就;具有带领本学科、行业在其前沿领域赶超或保持省内领先或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能力;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及相应的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

“特聘专家”由财政给予每人每年10万元的工作津贴,要求设岗单位给予专家的报酬及直接支付生活补助按不低于1∶1的比例予以配套。各区、县(市)和国家级开发区的企事业单位的“特聘专家”工作津贴,由市本级财政承担50%,各区、县(市)和国家级开发区财政承担50%。设岗单位为“特聘专家”提供的相应待遇所需的资金,企业在“管理费用—技术开发费”科目中列支,事业单位在“事业支出”或“事业基金”科目中列支。

《杭州市钱江特聘专家计划实施办法(试行)》(杭政办〔2007〕28号)。

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遵守宪法和法律,具有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在业内享有良好声誉、得到广泛认可,其水平和造诣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在杭工作或创业不少于5年,并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在科学研究中作出重大发现或者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中取得重要成果并创造显著经济或社会效益;运用高新技术成果或先进管理经验,创(领)办或管理企业,创造国内外知名品牌,入选省“三名”培育试点企业等重要工程,在国内外同行业中综合竞争实力处于领先地位,对国家和社会作出重大贡献,具有较高社会知名度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在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农林、政法、金融等领域作出突出贡献,取得显著社会效益,为同行公认,在全国有较高声誉的专业技术人才;在技术、工艺的继承、创新方面作出突出贡献,为同行公认,在业内有较高声誉的高技能人才;在新农村建设、带领群众致富中作出突出贡献,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农村实用人才;在其他领域为推动社会进步、城市发展作出杰出贡献、产生重大影响的高层次人才。评选对象荣获的各类奖项、荣誉或取得的成果,应是近5年内在杭州工作期间、成果落地在杭州的贡献。

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杭州市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引进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2015年1月21日)及操作细则。

十五、杭州市突出贡献引进人才

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遵守宪法和法律,具有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在业内享有良好声誉、得到广泛认可,从杭州市外引进、与我市单位建立劳动关系或创办企业满1年,且不超过5年。同时具备下列条件:创新类引进人才申报人需在科学研究中作出重大发现或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中取得重要成果并创造显著经济社会效益,研发水平、成果为同行公认,学术、技术达到国际国内领先水平;创业类引进人才申报人需为所在企业主要创办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发明专利,或掌握核心技术,来我市创(领)办符合我市信息经济、智慧经济发展要求的高新技术企业,其产品或技术应用对杭州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重大效益或重要影响。评选对象荣获的各类奖项、荣誉或取得的成果,应是在杭州工作期间、成果落地在杭州的贡献。

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杭州市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引进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2015年1月21日)及操作细则。

十六、杭州市政府特殊津贴

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模范履行岗位职责,在本市工作两年以上,近五年来在专业技术(技能)岗位上取得显著业绩、成果,作出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技能)人员。一般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在自然科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认可,达到省内领先或国内先进水平,是学科领域带头人,或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前五位、二等奖的前四位完成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技术上有重大发明创造或重大技术革新,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并经过实施创造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或获得国家发明奖一等奖的前五位、二等奖的前四位完成者;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的前五位、一等奖的前四位、二等奖的前三位完成者;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前二位,两项二等奖的前二位或三项三等奖的首位完成者;杭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或多项二等奖的首位完成者;完成我市重点工程、重大科技攻关和大中型企业技术改造,或在消化引进高科技产品技术项目中,创造性地解决重大技术难题,其技术水平处于省内领先地位,并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长期工作在工农业生产和科技推广第一线,有重大技术突破,推动了行业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或在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和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推广中,业绩突出,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在教学思想、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上有独特创造,所形成的教育思想或教学方法得到普遍推广,教育教学成绩显著,并得到同行专家认可;长期工作在卫生工作一线,医术精湛,多次治愈疑难、危重病症;或在较大范围内多次有效地预防、控制传染病,成绩显著,为省内同行公认;或在卫生科研和成果推广中业绩突出,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高新技术产业、物流、信息、金融、财会、外贸、法律和现代管理等领域,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提出可行性解决方案,经实践检验,具有特殊贡献的人员;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文化艺术、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体育等领域取得优异成绩,或为我市赢得重大荣誉,在省内同行中享有较高声誉,对发展我市的先进文化作出重大贡献的人员。在企事业单位中担任党政领导职务后不再直接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党、政、群机关的工作人员,除直接从事专业技术和专业技术管理工作的高级专家外,原则上不参加杭州市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的选拔。

一次性发放津贴2万元,由所在区每年安排一次体检。

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杭州市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引进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2015年1月21日)及操作细则。

申请人在自然科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得到同行专家认可,达到省市领先或国内先进水平,在该学科领域有一定声望和影响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技术上有重大发明创造或重大技术革新,在省内、市内处于领先地位,并经过实施创造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完成我区城市建设领域重点工程、企业技术改造和重大科技攻关,或在引进高科技产品技术项目中,创造性地解决重大技术难题,其技术水平处于省市领先地位,并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

《关于以钱塘智慧城为核心建设杭州市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的若干意见》(江委〔2015〕46号)。

十八、江干区优秀留学生创业先进个人

申请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诚信经营,具有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并具备以下条件者可以申报:所创办的企业符合留学生创业企业要求,运营稳定,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成长性;具有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能带领企业团队在市场竞争中取得发展,其创业事迹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所开办的企业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创业带动就业效应明显。

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颁发荣誉证书,发放一次性奖金10万人民币。

《关于以钱塘智慧城为核心建设杭州市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的若干意见》(江委〔2015〕46号)。

十九、留学生创业企业房租补贴

留学生在为在江干区创办的企业,且税收关系隶属于江干区,两年内可以享受房租补贴。

租用江干区各类生产、科研用房用于创业的,经区人社局、区财政局等部门认定后,两年内由区、街道财政1:1 给予房租补贴,补贴标准为第一年1元/平方米·天,第二年0.5元/平方米·天(实际租用面积超过100平方米的,按100平方米计算;实际租房费用未达到最高房租补贴的,按实际租房费用补贴)。

江干区关于鼓励和支持留学回国人员和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若干意见(江政办发〔2009〕104号)。

二十、留学生创业企业会展补贴

留学生在为在江干区创办的企业,且税收关系隶属于江干区,三年内可以享受会展补贴。

鼓励留学人员创办企业参加各类会展,对参加市、区政府(或经市、区政府批准)举办或组织参加的各类国内外会展,经区人事局、区财政局等部门认定后,由区、街道财政1:1 按展位费的50%给予补贴。对单家企业每年最多补贴3万元,可连续补贴三年。

江干区关于鼓励和支持留学回国人员和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若干意见(江政办发〔2009〕104号)。

二十一、高端人才引进中介补贴

智谷人力资源产业园内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我区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在2年内入选江干区“百人计划”、杭州市“521计划”、浙江省“千人计划”、国家“千人计划”(国家“特支计划”);我区用工单位通过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从区外引进高端人才,经认定,引进的人才稳定工作6个月以上,符合我区产业发展导向且年薪在60万元(含)以上。

分别一次性给予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每名2万元、10万元、30万元、60万元的奖励。一次性给予用工单位中介费50%的补助,每名补助金额不超过10万元,每家用工单位每年补助最高不超过20万元。

《关于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江委办〔2013〕100号)。

二十二、鼓励市场化引才

充分调动企业、中介组织、个人引才积极性,建立引才激励制度,对引进国内外顶尖人才、自主培养的“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或“国千”、自主培养的“市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或“省千”、自主培养的市“521”人才分别给予引进高层次人才的企业、中介组织或个人80万、60万、30万、10万元一次性引才奖励。人才到岗3个月内申报引进人才备案,人才成功入选并按规定时间到岗1年内申请引才奖励。按国家规定不能享受引才奖励的情况除外。

《关于以钱塘智慧城为核心建设杭州市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的若干意见》(江委〔2015〕46号)、江干区引进海内外优秀创业创新人才“百人计划”实施意见新一轮新政。

二十三、高层次人才认定办法

在我区用人单位工作,忠于祖国,遵守宪法和法律,具有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并符合《杭州市高层次人才分类目录》规定的A、B、C、D、E类条件的人员可以通过所在用人单位,申请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



《杭州市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引进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操作细则。

二十四、高层次人才购房补贴

属于B、C、D类人才,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在区属用人单位工作满3年(含)以上或与区属用人单位签订5年(含)以上全职正式聘用服务合同,且已连续缴纳社会养老保险半年(含)以上,如属创业人员的,

应持有市区营业执照和半年(含)以上完税证明。

(2)持有市区常住居民户口(外籍人才持永久居留证或浙江省“红卡”)。

(3)个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从《杭州市高层次人才住房保障实施意见》出台前1年到申请之日期间在市区无住房,且未享受相关住房优惠政策(包括安家补助)。

杭州市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申报管理系统认定的B、C、D类人才,并符合杭州市高层次人才购房补贴申请条件的,给予一定的货币补贴,补贴标准为B类100万元、C类80万元、D类60万元。区属单位有关人才的购房补贴所需经费,用人单位承担30%,市和所在区财政承担70%。

《杭州市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引进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操作细则。

二十五、高层次人才租赁住房及租赁补贴

高层次人才租赁住房保障的申请对象为 E 类人才及放弃享受购房补贴政策的 B、C、D 类人才,并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与区属用人单位签订正式聘用服务合同,且已连

续缴纳社会养老保险半年(含) 以上,属创业人员的,应持有市区营业执照和半年(含)以上完税证明。

(2)持有市区常住居民户口(外籍人才持永久居留证或浙江省“红卡”)。

(3)个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从《杭州市高层次人才住房保障实施意见》出台前 1 年到申请之日期间在市区无住房,且未享受相关住房优惠政策(包括安家补助) 。

经杭州市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申报管理系统认定的E类人才及放弃享受购房补贴政策的B、C、D类人才,并符合杭州市区高层次人才租赁住房保障条件的,提供人才租赁房或发放1200元/月的租赁补贴。

《杭州市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引进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操作细则。

}

2022年度人才工作总结篇1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24字指导方针,围绕加快科学发展,实现率先发展的主题,以实施《x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年)》为主线,以人才政策创新和重点工程实施为抓手,加大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力度,突出抓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x老工业基地振兴转型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一)加强人才工作的宏观指导,大力实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

  1、贯彻落实省、市、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年)》精神,督促落实好《纲要》目标任务,强化各单位落实人才发展规划的责任意识,进一步细化人才发展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和时间进度要求,夯实工作责任。

  2、建立健全推进人才发展规划落实的工作机制。制定建立人才发展规划实施情况监测、评估和考核机制,加强跟踪分析和监测。加强对人才发展规划实施情况督促检查,总结推广新鲜经验,发现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二)大力培养引进科技创新型和科技创业型人才

  3、充分发挥工业园和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对人才吸引和聚集作用,加快建设一批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4、围绕装备制造、能源电力、石油化工、有色金属、硅光伏等传统主导产业及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药、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积极培养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大科技企业孵化器、x科技园等人才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力度。

  5、加大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实现在高层次人才信息、项目信息等方面的资源共享,依托全区科技教育资源优势,以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和科技成果转化和吸纳能力为核心,加快培养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提升人才核心竞争力。

  6、围绕“十四五”规划重点产业发展、重点工程项目实施需要,着眼于培养造就高层次科技创新型人才。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多种形式产学研联盟,培养高层次人才团队。大力培养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大力加强高层次人才梯队建设。

  7、加大对科技创业型人才支持力度,优化创业风险投融资机制,完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的财税政策。鼓励科技人员带成果、带项目进行科技创业。进一步加强企业孵化器等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三)重点实施各类人才发展重点工程,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8、大力实施“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邀请国家级专家学者,组织举办2期高规格培训班,1期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训班。

  9、大力实施“企业管理人才培训工程”,培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200人。

  10、继续抓好技能人才岗位练兵活动,发现和重点培养一批有发展潜力,示范带动作用突出的高技能人才。

  11、积极开展基层人才振兴工作。按照农村实用人才“双培双带工程”目标任务,分层次培训300名农村实用人才。做好农村基层人才振兴、基层人才援助计划和大学生村干部工作。

  12、启动实施“社会工作人才建设工程”,根据社会化管理的需要,选聘100名左右高学历人才充实到社区一线,举办2期社会工作人才专题培训班,利用高等院校和培训机构资源,开展社会工作人才技能培训。积极研究社会工作岗位设置和人才配置的方法。

  13、加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建设,整合人才培养培训资源,在河南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建立高层次人才培训培养基地。

  (四)积极推进人才政策创新,进一步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

  14、一步完善政府宏观管理、市场有效配置、单位自主用人、人才自主择业的人才管理体制。大力发展人才服务业,积极培育专业化人才资源服务机构。

  15、优化人才投入机制,落实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保障人才工作重大项目实施。进一步整合投入资源,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鼓励和引导企业、金融机构和社会加大对人才发展的投入。

  16、优化人才保障激励机制,探索知识、技术、管理、技能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新办法。扩大对农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人才的社会保障覆盖面。健全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

  (五)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认真做好人才宣传

  17、加大人才宣传工作力度。拓宽人才宣传渠道,优化人才宣传工作机制,以宣传人才发展新思想、新理念为重点,加强对实施人才发展规划情况、人才工作政策法规、人才工作先进典型和优秀人才典型的宣传,推进一批典型,营造良好氛围。

  18、积极宣传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成果,扩大人才工作的影响力。利用《x要闻》、x区人民政府网站等报纸媒体,大力宣传人才工作,重视反映人才工作动态和人才舆情。

  19、建设高素质的人才工作队伍。采取举办专题培训、学习考察等方式,提高人才工作者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协调能力和执行能力。

  1、加强领导,增强“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责任意识。区相关职能部门、乡和办事处要切实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统一领导,把贯彻落实人才发展规划各项工作纳入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全局,摆上重要日程,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紧密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委对人才工作的决策部署。各级各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要真正履行好“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职责,进一步提高对人才工作的重视程度,亲自抓好各项人才工作的实施,着力解决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中重点和难点问题。

  2、强化责任,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区属各部门、乡、办事处和集聚区要根据全区人才工作计划和任务分解要求,明确各自的工作任务和进度要求,认真研究制定本单位本部门的落实方案,做到目标清晰、计划合理、措施得力,确保人员到位、精力到位和措施到位。

  3、加强协调,增强人才工作的整体合力。组织部门要履行好牵头抓总职责,统筹指导协调人才工作各项工作开展,乡、办事处和区属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要善于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广泛参与,增强人才工作的整体合力,形成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人才工作的良好环境。

2022年度人才工作总结篇2

  根据20xx年公司总目标及战略规划,针对20_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人力资源部20_年工作主要是建立健全持续激励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人员培训开发体系及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体系。

  一、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1、完善公司组织机构,以组织架构为基础,明确各部门各岗位职位说明书,梳理各部门人员,细分公司总目标,做到人人身上有责任,个个身上有指标,每个岗位工作量都达到饱和,提高工作效率,避免人浮于事(前两年仓库人员的设置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2、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完善业务流程,各个部门的业务流程都必须明文规定,严格执行,避免相互推诿,产生不必要的部门冲突。

  1、从全公司人员及各渠道、网络宣传公司企业文化及优势,各网络招聘网站申请恒生相框链接,增加点击率,提高品牌知名度。

  2、拓展新的网络招聘渠道,停用效果不很理想的__人才网,加入全国家具人才网,确保管理及专业人才的招聘。

  3、加强人才面试把关工作,增加性格测试,降低离职率,尤其在我们公司这种大环境下犹有必要,如果一个新人进来没有好的抗压能力是根本不可能留住的,以往的储备干部招聘就是例子,李__、刘__亦是如此。

  最有效的管理是培训。

  人不变,则万事不变,人一变,则万物都变。一个企业的改革如果没有50%以上的干部支持,那就注定改革失败。我们公司的人才储备已经到了非常悬的境地,企业要想突破瓶颈,就必须引进新的人才,如果不能引进新的人才,那么部分管理层的观念一定要改变,一个企业想发展,只靠老板一个人先进的理念是行不通的,所以20_年培训工作是重点。

  1、各部门制定年度培训计划,人力资源部汇总制定年度规划并严格执行。

  2、部门管理层的培训首当其冲,观念必须改变,与老板观念一致,步调一致,执行不打折扣,把每一个部门经理都培养成讲师,打造一个持续学习进步的组织。

  3、员工培训强化企业文化意识的灌输,强化质量意识,强化安全生产意识的培训。往年发生的一些生产安全事故很多都是缺乏安全意识,违反安全操作规划造成的。

  4、规范职业发展通道,让有能力的员工看到光明的前景。

  1、益阳市20_年7月1日——20_年6月30日的最低工资标准是950元/月,小时工资是9.5元/小时。

  2、在绩效考核上逐步探索以岗位职责为基础的360度全方位考核。

  3、后勤工资对比(20_年):工种。

  加强员工管理,合理降低企业负担,有效规避用工风险。随着的逐步推广,企业合法用工已经成为人力资源的一个工作重点。

  1、明确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并宣传强化,只有建立强大的企业文化,才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才能建立一支忠诚、团结、有战斗力的团队,才能建立百年基业。

  2、办好20_年春节联欢晚会。

  3、组织一次户外旅游活动(拓展活动),举办一场乒乓球大赛或者象棋大赛/拖拉机(扑克)大赛,改变生日礼品发放形式。

  七、20_年度人力资源部主要费用预算控制

  1、招聘费用:市人才市场__元,益阳市人力资源网__元,益阳人才网__元,JJ家具人才网__元,大型招聘会__元。

  2、企业文化宣传:__元。

  3、培训费用:__元(各部门外训)。

  4、户外旅游(拓展活动):__元。

  5、春节联欢晚会:__元。

  6、人力资源部工资:__万元。

  1、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加强核心管理团队的培训工作,统一管理思想观念,提高执行力,核心管理层观念的并轨与素质的提高是20_年工作的关键;

  2、制定清晰的组织架构,完善各岗位职位说明书,各部门定员定岗,削减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避免机构肿胀,人浮于事;

  3、财务部每季度下发《各部门季度成本状况分析表》,以利于各部门财务分析,各部门做出计划,进行财务控制,削减管理成本;

  4、营销方面重视渠道建设,发展地区级经销商,加强对经销商的管理,加强对大客户的管理与支持,确定公司主打产品方向。

  20_年已成过去,积累的是工作经验,在工作中顿悟,在工作中发现问题与不足,才能不断的进步;20_年任重道远,将紧紧围绕公司总目标及部门工作计划,使人力资源部工作沿制度化、条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为20_年公司的飞跃尽一份责、出一份力!

2022年度人才工作总结篇3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24字指导方针,围绕加快科学发展,实现率先发展的主题,以实施《x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年)》为主线,以人才政策创新和重点工程实施为抓手,加大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力度,突出抓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x老工业基地振兴转型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一)加强人才工作的宏观指导,大力实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

  1、贯彻落实省、市、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年)》精神,督促落实好《纲要》目标任务,强化各单位落实人才发展规划的责任意识,进一步细化人才发展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和时间进度要求,夯实工作责任。

  2、建立健全推进人才发展规划落实的工作机制。制定建立人才发展规划实施情况监测、评估和考核机制,加强跟踪分析和监测。加强对人才发展规划实施情况督促检查,总结推广新鲜经验,发现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二)大力培养引进科技创新型和科技创业型人才

  3、充分发挥工业园和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对人才吸引和聚集作用,加快建设一批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4、围绕装备制造、能源电力、石油化工、有色金属、硅光伏等传统主导产业及新能源、新、生物制药、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积极培养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大科技企业孵化器、x科技园等人才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力度。

  5、加大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实现在高层次人才信息、项目信息等方面的资源共享,依托全区科技教育资源优势,以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和科技成果转化和吸纳能力为核心,加快培养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提升人才核心竞争力。

  6、围绕“十四五”规划重点产业发展、重点工程项目实施需要,着眼于培养造就高层次科技创新型人才。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多种形式产学研联盟,培养高层次人才团队。大力培养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大力加强高层次人才梯队建设。

  7、加大对科技创业型人才支持力度,优化创业风险投融资机制,完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的财税政策。鼓励科技人员带成果、带项目进行科技创业。进一步加强企业孵化器等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三)重点实施各类人才发展重点工程,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8、大力实施“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邀请国家级专家学者,组织举办2期高规格培训班,1期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训班。

  9、大力实施“企业管理人才培训工程”,培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200人。

  10、继续抓好技能人才岗位练兵活动,发现和重点培养一批有发展潜力,示范带动作用突出的高技能人才。

  11、积极开展基层人才振兴工作。按照农村实用人才“双培双带工程”目标任务,分层次培训300名农村实用人才。做好农村基层人才振兴计划、基层人才援助计划和大学生村干部工作。

  12、启动实施“社会工作人才建设工程”,根据社会化管理的需要,选聘100名左右高学历人才充实到社区一线,举办2期社会工作人才专题培训班,利用高等院校和培训机构资源,开展社会工作人才技能培训。积极研究社会工作岗位设置和人才配置的方法。

  13、加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建设,整合人才培养培训资源,在河南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建立高层次人才培训培养基地。

  (四)积极推进人才政策创新,进一步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

  14、一步完善政府宏观管理、市场有效配置、单位自主用人、人才自主择业的人才管理体制。大力发展人才服务业,积极培育专业化人才资源服务机构。

  15、优化人才投入机制,落实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保障人才工作重大项目实施。进一步整合投入资源,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鼓励和引导企业、金融机构和社会加大对人才发展的投入。

  16、优化人才保障激励机制,探索知识、技术、管理、技能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新办法。扩大对农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人才的社会保障覆盖面。健全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

  (五)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认真做好人才宣传

  17、加大人才宣传工作力度。拓宽人才宣传渠道,优化人才宣传工作机制,以宣传人才发展新思想、新理念为重点,加强对实施人才发展规划情况、人才工作政策法规、人才工作先进典型和优秀人才典型的宣传,推进一批典型,营造良好氛围。

  18、积极宣传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成果,扩大人才工作的影响力。利用《x要闻》、x区人民政府网站等报纸媒体,大力宣传人才工作,重视反映人才工作动态和人才舆情。

  19、建设高素质的人才工作队伍。采取举办专题培训、学习考察等方式,提高人才工作者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协调能力和执行能力。

  1、加强领导,增强“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责任意识。区相关职能部门、乡和办事处要切实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统一领导,把贯彻落实人才发展规划各项工作纳入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全局,摆上重要日程,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紧密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委对人才工作的决策部署。各级各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要真正履行好“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职责,进一步提高对人才工作的重视程度,亲自抓好各项人才工作的实施,着力解决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中重点和难点问题。

  2、强化责任,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区属各部门、乡、办事处和集聚区要根据全区人才工作计划和任务分解要求,明确各自的工作任务和进度要求,认真研究制定本单位本部门的落实,做到目标清晰、计划合理、措施得力,确保人员到位、精力到位和措施到位。

  3、加强协调,增强人才工作的整体合力。组织部门要履行好牵头抓总职责,统筹指导协调人才工作各项工作开展,乡、办事处和区属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要善于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广泛参与,增强人才工作的整体合力,形成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人才工作的良好环境。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24字指导方针,围绕加快科学发展,实现率先发展的主题,以实施《x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年)》为主线,以人才政策创新和重点工程实施为抓手,加大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力度,突出抓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x老工业基地振兴转型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一)加强人才工作的宏观指导,大力实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

  1、贯彻落实省、市、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年)》精神,督促落实好《纲要》目标任务,强化各单位落实人才发展规划的责任意识,进一步细化人才发展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和时间进度要求,夯实工作责任。

  2、建立健全推进人才发展规划落实的工作机制。制定建立人才发展规划实施情况监测、评估和考核机制,加强跟踪分析和监测。加强对人才发展规划实施情况督促检查,总结推广新鲜经验,发现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二)大力培养引进科技创新型和科技创业型人才

  3、充分发挥工业园和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对人才吸引和聚集作用,加快建设一批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4、围绕装备制造、能源电力、石油化工、有色金属、硅光伏等传统主导产业及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药、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积极培养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大科技企业孵化器、x科技园等人才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力度。

  5、加大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实现在高层次人才信息、项目信息等方面的资源共享,依托全区科技教育资源优势,以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和科技成果转化和吸纳能力为核心,加快培养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提升人才核心竞争力。

  6、围绕“十四五”规划重点产业发展、重点工程项目实施需要,着眼于培养造就高层次科技创新型人才。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多种形式产学研联盟,培养高层次人才团队。大力培养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大力加强高层次人才梯队建设。

  7、加大对科技创业型人才支持力度,优化创业风险投融资机制,完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的财税政策。鼓励科技人员带成果、带项目进行科技创业。进一步加强企业孵化器等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三)重点实施各类人才发展重点工程,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8、大力实施“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邀请国家级专家学者,组织举办2期高规格培训班,1期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训班。

  9、大力实施“企业管理人才培训工程”,培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200人。

  10、继续抓好技能人才岗位练兵活动,发现和重点培养一批有发展潜力,示范带动作用突出的高技能人才。

  11、积极开展基层人才振兴工作。按照农村实用人才“双培双带工程”目标任务,分层次培训300名农村实用人才。做好农村基层人才振兴计划、基层人才援助计划和大学生村干部工作。

  12、启动实施“社会工作人才建设工程”,根据社会化管理的需要,选聘100名左右高学历人才充实到社区一线,举办2期社会工作人才专题培训班,利用高等院校和培训机构资源,开展社会工作人才技能培训。积极研究社会工作岗位设置和人才配置的方法。

  13、加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建设,整合人才培养培训资源,在河南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建立高层次人才培训培养基地。

  (四)积极推进人才政策创新,进一步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

  14、一步完善政府宏观管理、市场有效配置、单位自主用人、人才自主择业的人才管理体制。大力发展人才服务业,积极培育专业化人才资源服务机构。

  15、优化人才投入机制,落实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保障人才工作重大项目实施。进一步整合投入资源,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鼓励和引导企业、金融机构和社会加大对人才发展的投入。

  16、优化人才保障激励机制,探索知识、技术、管理、技能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新办法。扩大对农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人才的社会保障覆盖面。健全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

  (五)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认真做好人才宣传

  17、加大人才宣传工作力度。拓宽人才宣传渠道,优化人才宣传工作机制,以宣传人才发展新思想、新理念为重点,加强对实施人才发展规划情况、人才工作政策法规、人才工作先进典型和优秀人才典型的宣传,推进一批典型,营造良好氛围。

  18、积极宣传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成果,扩大人才工作的影响力。利用《x要闻》、x区人民政府网站等报纸媒体,大力宣传人才工作,重视反映人才工作动态和人才舆情。

  19、建设高素质的人才工作队伍。采取举办专题培训、学习考察等方式,提高人才工作者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协调能力和执行能力。

  1、加强领导,增强“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责任意识。区相关职能部门、乡和办事处要切实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统一领导,把贯彻落实人才发展规划各项工作纳入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全局,摆上重要日程,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紧密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委对人才工作的决策部署。各级各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要真正履行好“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职责,进一步提高对人才工作的重视程度,亲自抓好各项人才工作的实施,着力解决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中重点和难点问题。

  2、强化责任,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区属各部门、乡、办事处和集聚区要根据全区人才和任务分解要求,明确各自的工作任务和进度要求,认真研究制定本单位本部门的落实方案,做到目标清晰、计划合理、措施得力,确保人员到位、精力到位和措施到位。

  3、加强协调,增强人才工作的整体合力。组织部门要履行好牵头抓总职责,统筹指导协调人才工作各项工作开展,乡、办事处和区属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要善于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广泛参与,增强人才工作的整体合力,形成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人才工作的良好环境。

2022年度人才工作总结篇5

  为了进一步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树立“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民政理念,现就20_年人才工作提出如下计划:

  1.全面加强中层干部队伍建设。通过轮岗、培训、交流及每月一次的局务会议等形式,加大力度,努力提高中层干部的政治敏锐性和工作责任性,把中层干部培养成理论水平高、业务素质强、动手能力强的民政骨干力量。

  2.积极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充分利用局务会议、业务会议、机关日学习等制度,加强机关干部民政综合业务、法律法规、经济和社会工作理论等方面的学习,努力做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进一步提高学习实际效果。鼓励干部职工参加自考和电大、党校等在职学习,获取新的知识,提升学历。科学合理安排计算机、普通话、法律等各类培训,努力提高教育培训成效。

  3.注重后备干部的培养和使用。加强对年轻后备人才的培训和教育工作。把符合条件的年轻干部,作为后备干部进行重点培养。提供一些比较关键、重要的岗位,锻炼年轻干部。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华的选人用人机制,把为民、务实、清廉的好干部,选拔到合适的领导岗位上来。

  4.进一步加强对民政局、乡镇(街道)民政工作人员的管理,采取业务培训、以会带训等多种形式,努力提高业务工作水平。对其中业务能力强、工作业绩突出、群众公认度高的优秀人员,予以表彰奖励。

  5.创造良好的人才工作环境。局党组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从实绩看德才、凭德才用干部,做到以人为本,处事公道,真正为每一位有真才实学者提供施展才华的空间。重视人才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考核办法,努力维护民政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

2022年度人才工作总结篇6

  一、健全、完善各项制度,逐步实现人力资源规范化管理

  目前集团处于筹备阶段,各项制度尚未健全,我们将根据公司的实际状况,明确组织架构,编制出一套集团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操作流程体系,同时指导各子公司结合自身行业特点,参照集团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完善本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逐步实现公司人力资源规范化管理。各项制度建立计划于20_年6月30日前完成。

  1、建立新员工入职管理制度。目前各公司对新员工方面的关注度偏低,容易造成新入职员工的流失。为此将建立新员工入职管理制度,对新员工指定两名入职导师帮带,一是企业文化导师,主要职责是从新员工入职的第一天开始就引导员工熟悉公司的企业文化,让其尽快融入公司;二是业务导师,主要职责是帮忙新员工熟悉岗位工作流程,指导新员工逐步熟悉工作资料,适应公司工作要求。同时还要求两位导师每周跟新员工进行沟通,了解其对公司适应状况、对工作适应状况,并解答新员工提出的疑惑。对于新员工的导师我们要进行统一的培训,让其掌握引导新员工的方法与沟通方式,并给与鼓励性的补贴,年终评选优秀导师,并给予颁发证书及奖励。

  2、建立新的培训管理制度。培训是一个公司提升员工素质的有效方法,但需要系统化的去实施,才更有效。新的培训制度将实行学分值,并纳入绩效考核范围。学习资料分新员工类、职业素养类、管理技能类,各板块业务类,职业素养类全员需参与学习,业务类各业务板块员工参与学习,新员工类属新入职员工参加学习;学习方式将实行多样化,公司、部门统一组织,个人自学,外出考察、培训等。年度将评出学习用心分子,并颁发证书。

  3、完善员工手册。员工手册是指引员工熟悉公司企业文化、了解公司行为规范、熟悉日常工作流程的学习指导书,是指引员工方向的指南针。首先对原有条款中不适合企业发展的条款资料进行修改,再者对出现争议的条款进行细化,再者补充新的资料,如基本礼仪规范等。

  4、完善薪酬福利制度。新的一年将对原先的薪酬结构进行调整,以便配合绩效管理的实施,同时对福利制度进行完善。

  5、建立集团职级管理体系及评价体系。为更好的进行集团化的管控,将对集团的职级进行梳理,按行政系列、专业系列进行划分,对职级的评定拟定可衡量的标准。如普通员工与资深员工的区分,将以入司时间、同岗位社会工作时间为评定标准。普通员工:入司两年内、社会同等岗位2年内;资深员工入司两年以上、社会同等岗位工作两年以上。

  6、完善绩效考核管理制度。20_年物业、地产、超市将逐步实施绩效考核,对每个月的考核状况进行总结,对需完善的资料将汇总、修正,以便更适合各公司的绩效管理需求。

  二、加强员工培训管理,进一步提升员工整体素质

  目前集团下属子公司,员工整体基本思想意识、服务意识、日常基本礼仪常识、业务知识,还有待提高。在20_年将做一次全面的培训需求调查,做出年度培训计划,培训将按入职培训、业务技能培训、强化培训、基本素质培训分类,并实行年度培训积分制。

  1、新入职培训,主要是让新入职的员工熟悉集团的基本状况、学习日常基本礼仪常识等,由集团人力资源部根据入职人数按季度或月统一安排。对于新入职员工的培训资料,我部将收集相关资料编写成小手册、制作成PPT(20_年3月30日前完成),培训结束后进行书面的考核,员工掌握状况,并作为试用期考核的依据。

  2、业务知识的培训,主要是提升员工业务潜力学习,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业务知识培训按公司业务部门板块进行,由部门主管或经理担任讲师或组织学习视频,根据需要也可外派到外面培训。主要以理论知识、实操、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后进行实际操作或理论知识书面考核。

  3、强化培训,主要是对日常业务知识技能的硬性要求,透过反复培训的方式,强化员工提升工作技能。此培训可透过举办一些专题技能比赛的方式实施,如管家员日常基本操作规范技能竞赛、收银员操作技能竞赛等。

  4、基本素质培训,主要是提高员工日常行为规范的培训,透过此类培训从而进一步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此类培训根据管理岗位、基础岗位实际需求安排,可透过外派培训、视频培训、拓展培训、内部授课等方式进行。

  5、与外部培训机构合作,拓宽培训渠道。20_年将与聚成公司合作,办理在线会员学习。根据在线学习视频资料,安排各公司、部门按月组织员工进行必须数量的学习,并一齐进行分享、讨论、写学习心得、考核等。

  6、组织外出拓展培训,加强团队沟通及增强团队凝聚力。平常各公司、各部门沟通较少,透过组织外出拓展进一步加强大家的沟通交流,增进感情与团队合作意识。20_年计划进行三次外出拓展培训。

  培训实行年度积分制,建立培训学习档案,对不同职级规定年度参加培训学习课时,总体人均年度不少于20小时,对用心参加培训学习的同事,在年终透过考核评出学习先进员工给予表彰奖励。

  三、不断完善绩效考核,促进员工绩效稳步提升

  20_年各公司将实行新的绩效考核模式,将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在试行的过程中要进行不断的总结,找出更适合部门、个人的绩效考核标准,强化部门负责人与员工的绩效面谈,领导对属下自身不足方面应给予更多指导,不断改善绩效,使员工在执行绩效考核的过程中工作潜力、业务技能等方面得到不断的提升。

  地产公司、物业公司新的绩效考核方案计划在20_年1月试行;超市新的绩效考核方案计划在20_年4月试行。

  四、做好人才储备,及时补充所缺、所需人才

  随着公司的多元化发展与业务不断的拓展,集团所需求的人才要求也逐步提高,为了在急需时能及时补充,保证日常工作的正常开展,我部将从多渠道进行人才的储备。

  1、注重内部培养,对于基层管理人员实行内部人才培养计划,透过绩效考核选出业务潜力出色、具有管理潜能的优秀员工,作为后备管理人员培养,为员工做好职业发展规划,带给发展平台,留住骨干员工,保证公司的持续发展。

  2、透过人才网站、参加现场招聘会等方式,储备公司一般岗位人才。在人员缺岗时,内部无法调配弥补时,及时从储备人才库中筛选,尽快补充,保证工作正常进行。

  3、对于新开发的项目提前做好招聘计划,找寻到企业需要的人才。

  五、完善薪酬福利结构,提高市场竞争力

  为了配合新的绩效考核模式,拟对原有薪酬结构进行一些调整,以便更好的推动绩效考核的实施,到达激励的作用。对于绩效工资奖金额度,将提出新的方案报公司领导审批后执行。薪酬优势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每个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状况做出定位,同时推出一些个性化的福利政策,对吸引、留住人才也有很大帮忙。

  六、建设和谐的劳动关系,增强企业团队合作精神及凝聚力企业劳动关系和谐,团队合作意识强,是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日常的工作关系中,我们应倡导诚信、合作、分享的思想理念,部门与部门间、同事与同事间应加强沟通、合作,致力于共同完成部门、公司工作目标任务。在日常公司活动中,我们计划组织开展一些有利于团队建设的活动。

  1、4月份举办一次基本礼仪礼节知识竞赛。加强全体员工礼仪礼节基本常识的学习,从而进一步提升自身修养。我们将先收集日常基本礼仪知识,汇编成册,发给每个员工学习,同时进行视频培训,之后进行考试。对考核优秀的给予奖励,对不合格的要进行补考。

  2、5月超市举办一次收银员技能大赛。

  3、6月份物业、超市各举办一次应知应会知识竞赛。加强日常业务知识的学习,提升全体员工的服务水平和业务水平。先由人力行政部收集应知应会的资料,汇编成册,发给各部门学习,由各部门选派代表参加竞赛,竞赛分决定题、选取题、问答题等,按总分排行,并对前三名给予奖励。

  4、8月份在超市举办一次大华集团员工“展现厨艺,分享佳肴”比赛。一是展示员工厨艺,二是带动超市人气。

  5、6月超市组织一次管理人员外出考察学习活动。

  6、8月物业公司组织一次外出考察学习活动。

  7、3、6、9月份每月组织一次户外拓展活动。

  8、11月份举办一次学习心得征文比赛。

  20xx年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将是夯实基础的一年,各模块操作流程将相继完善,并按计划去逐步实施,相信在集团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与指导下,在同事的用心配合下,经过一年的实践与总结,人力资源管理各项工作将会更加规范化,员工整体业务水平、职业素养将获得更大的提高。

2022年度人才工作总结篇7

  根据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的目标任务要求,结合x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实际,现就2022年全区人才工作安排如下: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24字指导方针,围绕加快科学发展,实现率先发展的,以实施《x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年)》为主线,以人才政策创新和重点工程实施为抓手,加大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力度,突出抓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x老工业基地振兴转型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一)加强人才工作的宏观指导,大力实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

  1、贯彻落实省、市、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年)》精神,督促落实好《纲要》目标任务,强化各单位落实人才发展规划的责任意识,进一步细化人才发展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和时间进度要求,夯实工作责任。

  2、建立健全推进人才发展规划落实的工作机制。制定建立人才发展规划实施情况监测、评估和考核机制,加强跟踪分析和监测。加强对人才发展规划实施情况督促检查,总结推广新鲜经验,发现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二)大力培养引进科技创新型和科技创业型人才

  3、充分发挥工业园和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对人才吸引和聚集作用,加快建设一批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4、围绕装备制造、能源电力、石油化工、有色金属、硅光伏等传统主导产业及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药、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积极培养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大科技企业孵化器、x科技园等人才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力度。

  5、加大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实现在高层次人才信息、项目信息等方面的资源共享,依托全区科技教育资源优势,以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和科技成果转化和吸纳能力为核心,加快培养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提升人才核心竞争力。

  6、围绕“十四五”规划重点产业发展、重点工程项目实施需要,着眼于培养造就高层次科技创新型人才。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多种形式产学研联盟,培养高层次人才团队。大力培养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大力加强高层次人才梯队建设。

  7、加大对科技创业型人才支持力度,优化创业风险投融资机制,完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的财税政策。鼓励科技人员带成果、带项目进行科技创业。进一步加强企业孵化器等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三)重点实施各类人才发展重点工程,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8、大力实施“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邀请国家级专家学者,组织举办2期高规格培训班,1期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训班。

  9、大力实施“企业管理人才培训工程”,培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200人。

  10、继续抓好技能人才岗位练兵活动,发现和重点培养一批有发展潜力,示范带动作用突出的高技能人才。

  11、积极开展基层人才振兴工作。按照农村实用人才“双培双带工程”目标任务,分层次培训300名农村实用人才。做好农村基层人才振兴计划、基层人才援助计划和大学生村干部工作。

  12、启动实施“社会工作人才建设工程”,根据社会化管理的需要,选聘100名左右高学历人才充实到社区一线,举办2期社会工作人才专题培训班,利用高等院校和培训机构资源,开展社会工作人才技能培训。积极研究社会工作岗位设置和人才配置的方法。

  13、加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建设,整合人才培养培训资源,在河南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建立高层次人才培训培养基地。

  (四)积极推进人才政策创新,进一步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

  14、一步完善政府宏观管理、市场有效配置、单位自主用人、人才自主择业的人才管理体制。大力发展人才服务业,积极培育专业化人才资源服务机构。

  15、优化人才投入机制,落实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保障人才工作重大项目实施。进一步整合投入资源,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鼓励和引导企业、金融机构和社会加大对人才发展的投入。

  16、优化人才保障激励机制,探索知识、技术、管理、技能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新办法。扩大对农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人才的社会保障覆盖面。健全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

  (五)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认真做好人才宣传

  17、加大人才宣传工作力度。拓宽人才宣传渠道,优化人才宣传工作机制,以宣传人才发展新思想、新理念为重点,加强对实施人才发展规划情况、人才工作政策法规、人才工作先进典型和优秀人才典型的宣传,推进一批典型,营造良好氛围。

  18、积极宣传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成果,扩大人才工作的影响力。利用《x要闻》、x区人民政府网站等报纸媒体,大力宣传人才工作,重视反映人才工作动态和人才舆情。

  19、建设高素质的人才工作队伍。采取举办专题培训、学习考察等方式,提高人才工作者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协调能力和执行能力。

  1、加强领导,增强“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责任意识。区相关职能部门、乡和办事处要切实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统一领导,把贯彻落实人才发展规划各项工作纳入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全局,摆上重要日程,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紧密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委对人才工作的决策部署。各级各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要真正履行好“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职责,进一步提高对人才工作的重视程度,亲自抓好各项人才工作的实施,着力解决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中重点和难点问题。

  2、强化责任,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区属各部门、乡、办事处和集聚区要根据全区人才工作计划和任务分解要求,明确各自的工作任务和进度要求,认真研究制定本单位本部门的落实方案,做到目标清晰、计划合理、措施得力,确保人员到位、精力到位和措施到位。

  3、加强协调,增强人才工作的整体合力。组织部门要履行好牵头抓总职责,统筹指导协调人才工作各项工作开展,乡、办事处和区属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要善于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广泛参与,增强人才工作的整体合力,形成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人才工作的良好环境。

2022年度人才工作总结篇8

  一个能从别人的观念来看事情,能了解别人心灵活动的人永远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心。下面是课件网小编为您推荐2022年度国有企业人才工作总结。

  2022年,XXXX持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多渠道抓实人才引进,多领域强化人才招引,多维度推进人才培育,多举措优化人才管理,努力提高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为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一)递好“橄榄枝”,加大对新生力量的引进和培养

  结合选调生、退役军人等专场招聘,组织开展招聘工作,从近XX名应聘者中,择优招聘录用XX名新员工,其中引进高学历人才XX名,紧缺型人才XX名,为集团注入了“新鲜血液”。并且围绕红色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安全生产教育等方面对新入职员工开展培训XX人次。

  (二)栽好“梧桐树”,为能干事者搭建广阔的舞台

  全面开展奋力打造“精彩版块”锻造“唯实惟先、善作善成”堪当国企高质量发展重任专项行动,强化集团干部队伍建设,提拔任用集团中层XX名,轮岗交流XX名。指导所属企业开展中层管理人员竞争性选聘工作,推行三年任期制干部竞聘上岗制度,深化落实干部能上能下和年轻化、专业化目标要求,截止目前,集团所属企业XX名中层干部中,40周岁以下XX人,占比为XX%。制定并落实专业技术人才顶岗锻炼方案,建立干部人才交流常态化机制,今年以原水公司建设转运营为契机,对XX名人员进行合理调配,助推系统内人才不同层次及同一层次不同岗位的磨炼。积极组织开展职工培训,今年干部职工参加各类培训XX人次。集团内总计开展评比表彰各项集体荣誉XX项、个人荣誉XX人次,获得市级集体荣誉XX项、个人荣誉XX人次。

  (三)构建“制度圈”,提升队伍管理方法的科学和规范

  在广泛深入开展人事调研工作的基础上制定劳动用工、干部退现职、外派人员管理、任期制与契约化管理等XX项人事管理制度,通过完善的制度,按照从严从紧、提升效能的原则,完成XX家所属企业的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核定。持续深化推进薪酬改革,指导XX家分公司开展薪酬管理体系建设,明确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思路,在薪酬管理上确立价值导向、绩效导向。

2022年度人才工作总结篇9

  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现今人才资源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面对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形势,我局党委明确提出:人才工作紧扣全局、全系统的工作任务,把握好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充分发挥科技支撑是人才工作的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大力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现就我局_年人才工作情况总结如下:s0100

  一、人才工作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市委十届六次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加快市域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强化“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推动人才工作和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为加速全市水务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

  二、人才工作主要措施

  1、认真贯彻各级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从去年年底起,中央、盛扬州市、__市分别召开了人才工作会议,会议讨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总结交流了人才工作经验,并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人才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为了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推动工作,我局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学习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同时把传达会议精神做为中心组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宣传来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环境,为大力实施人才强局战略,落实党管人才原则打下良好的基矗

  2、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一年来,我们按照上级的要求,成立了水务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单位主要负责人总负责,分管党务和人事工作的副局长具体负责,人秘科具体做好系统人才工作。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单位的第一责任人,对该项工作负直接责任。

  3、统一思想,切实把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摆上重要位置。结合系统有关会议,大力强调人才工作的重要性,牢固树立经济发展离不开人才的观念,把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摆上事关水务事业兴盛的高度,重视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工作,并作为突出任务来抓。做到以崇高的事业留住人才,以真挚的感情留住人才,以优越的环境留住人才,以适合的待遇留住人才。给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做到政治上关心、思想上沟通、工作上支持、生活上照顾,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为他们多出成果、多作贡献创造良好的条件。_年全年,接合系统调资共为专业技术人员办理浮动工资42人次,为11人办理以上助工职称。

  4、注重充分发挥现有专业人才的作用。我们在今年的工作中,充分保护和利用系统内现有人才资源,挖掘现有人才潜力。根据我市水务系统的实际,凡是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含大专)、助师以上职称(含助师)的人员和工人技师,纳入专业人才队伍管理。在科研、项目建设和管理工作需要时,系统内各类人才实行统一安排,以充分发挥整合优势。建立正常的培训和再教育制度,鼓励各个层次的学历培训,培训费用按照本局《关于机关工作人员学历进修费用报销问题的规定》(仪水字第58号文)执行。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把各类人才的实绩作为奖励和提拔任用的主要依据,对做出显著贡献的可以给予专项奖励。各单位和机关有关科室都在为各类人才职称评聘、工资浮动以及成果申报等提供服务。同时积极发挥水利学会的科技工作者之家

  5、对重点专业人才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根据我市水务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凡是专业对口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含本科,下同)和中级以上职称(含中级)的人员,应当作为重点专业人才管理。为了让他们安心地为水务建设服务,在收入分配上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本科以上学历人员从引进报到之日起,五年内要确保政策工资全额发放。其他重点专业人才的工资原则上也应当全额发放,在单位经济困难,政策工资不能全额发放时,其工资待遇应不低于单位主要负责人。

  6、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加强水务部门自身建设。扎实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狠抓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按照市委的统一安排,在督导组的指导下,认真完成了学习动员、分析评议、整改提高阶段的工作任务,党员干部队伍理论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工作作风得到明显改善,党委和党员干部服务经济、服务群众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三、明年人才工作的重点打算和工作思路

  1、强化“三种意识”,开发人才资源。

  “四种意识”:一是“一把手工程”意识,局党委将把人才开发工作提升到重要位置,一把手主抓人才工作;二是“人才标准多样化”意识,即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做到不拘一格选拔和任用人才;三是“人才至上”意识,即要以促进人才成长和作用发挥为标准,切实做好使用、培养、关心,激励人才的各项工作,充分尊重人才的特殊禀赋和个性,达到既用人之长也容人之短。

  2、营造“三个环境”,实施人才服务。

  首先是政策环境,在各类制度、规定的允许范围内,出台人才政策,发挥政策对人才成导向作用,以达到广罗人才,人尽其才的目的;二是社会风尚环境,鼓励人才干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加大人才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崇尚知识、崇尚人才的社会风气;三是工作环境,加强人才创业载体建设,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

  3、创新“三项机制”,推动人才工作。

  “三项机制”:一是建立科学的人才机制,纠正重学历、资历,轻能力、业绩的倾向;二是完善分配激励机制,打破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如在我机关今后将根据“德、能、勤、绩、廉”的考核结果,逐步拉开收入差距;在事业站所推行岗位工资制、绩效工资制等;三是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推行新进人员考试制、劳动关系聘用制。

2022年度人才工作总结篇10

  一、做好20xx年客户满意度调查;

  二、20xx年底合同到期人员续签或终止意见收集;

  三、继续健全人员的基本信息:

  借助信息系统继续健全员工档案:个人资料、学历资料、体检资料、考核结果、职位变动、奖惩资料等一并存入个人档案。同时,进一步规范和建立健全入职、离职(外聘、辞退、辞职)程序及内部调入、调出等手续。

  四、继续做好招聘工作:

  严格按程序执行招聘工作,根据公司发展规划做好人员的甄选、面试工作。采取多种方式招募人才,保障各专业用人的需求:

  1)继续发挥网络招聘的作用,积极参加各大院校、社会招聘会等多渠道招揽人才;

  2)继续与药科大学及高职院、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卫生职业学院等院校做好沟通交流,通过宣讲会、组织师生参观等活动,加大公司在校园的宣传力度,扩大公司在校园的知名度,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争取长期合作意向,为公司积极的输送人才;

  3)充分利用实习期或试用期,对招聘的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进行严格考察。

  五、继续强化培训工作:

  1)培训工作严格按照公司《培训管理制度》执行,跟踪落实好培训整个过程,并且做好每个培训项目后期跟踪与效果评估,及时反馈;

  2)拟定企业《内训师管理制度》,建立《讲师个人业绩档案》,为内训师提供培训机会,对每一次培训师培训结果纳入《讲师个人业绩档案》,使内部培训师队伍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调动企业内训师培训积极性;

  3)对部门负责人,加大面对公司层面的培训要求,列入年中考核;

  完善员工个人培训档案。

  六、关注国家及地方相关劳动政策,避免用工风险

  加大与劳动各部门的沟通,关注研究劳动部门的相关政策,定期对内部劳动用进行自查,避免用工风险,减少劳动纠纷。

  七、分公司工作指导。

2022年度人才工作总结篇11

  充分发挥工业园和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对人才吸引和聚集作用,加快建设一批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下面是天涯涛源范文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2年度全区人才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希望大家喜欢。

  根据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的目标任务要求,结合x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实际,现就2022年全区人才工作安排如下: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24字指导方针,围绕加快科学发展,实现率先发展的主题,以实施《x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年)》为主线,以人才政策创新和重点工程实施为抓手,加大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力度,突出抓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x老工业基地振兴转型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一)加强人才工作的宏观指导,大力实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

  1、贯彻落实省、市、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年)》精神,督促落实好《纲要》目标任务,强化各单位落实人才发展规划的责任意识,进一步细化人才发展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和时间进度要求,夯实工作责任。

  2、建立健全推进人才发展规划落实的工作机制。制定建立人才发展规划实施情况监测、评估和考核机制,加强跟踪分析和监测。加强对人才发展规划实施情况督促检查,总结推广新鲜经验,发现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二)大力培养引进科技创新型和科技创业型人才

  3、充分发挥工业园和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对人才吸引和聚集作用,加快建设一批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4、围绕装备制造、能源电力、石油化工、有色金属、硅光伏等传统主导产业及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药、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积极培养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大科技企业孵化器、x科技园等人才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力度。

  5、加大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实现在高层次人才信息、项目信息等方面的资源共享,依托全区科技教育资源优势,以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和科技成果转化和吸纳能力为核心,加快培养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提升人才核心竞争力。

  6、围绕“十四五”规划重点产业发展、重点工程项目实施需要,着眼于培养造就高层次科技创新型人才。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多种形式产学研联盟,培养高层次人才团队。大力培养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大力加强高层次人才梯队建设。

  7、加大对科技创业型人才支持力度,优化创业风险投融资机制,完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的财税政策。鼓励科技人员带成果、带项目进行科技创业。进一步加强企业孵化器等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三)重点实施各类人才发展重点工程,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8、大力实施“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邀请国家级专家学者,组织举办2期高规格培训班,1期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训班。

  9、大力实施“企业管理人才培训工程”,培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200人。

  10、继续抓好技能人才岗位练兵活动,发现和重点培养一批有发展潜力,示范带动作用突出的高技能人才。

  11、积极开展基层人才振兴工作。按照农村实用人才“双培双带工程”目标任务,分层次培训300名农村实用人才。做好农村基层人才振兴计划、基层人才援助计划和大学生村干部工作。

  12、启动实施“社会工作人才建设工程”,根据社会化管理的需要,选聘100名左右高学历人才充实到社区一线,举办2期社会工作人才专题培训班,利用高等院校和培训机构资源,开展社会工作人才技能培训。积极研究社会工作岗位设置和人才配置的方法。

  13、加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建设,整合人才培养培训资源,在河南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建立高层次人才培训培养基地。

  (四)积极推进人才政策创新,进一步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

  14、一步完善政府宏观管理、市场有效配置、单位自主用人、人才自主择业的人才管理体制。大力发展人才服务业,积极培育专业化人才资源服务机构。

  15、优化人才投入机制,落实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保障人才工作重大项目实施。进一步整合投入资源,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鼓励和引导企业、金融机构和社会加大对人才发展的投入。

  16、优化人才保障激励机制,探索知识、技术、管理、技能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新办法。扩大对农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人才的社会保障覆盖面。健全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

  (五)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认真做好人才宣传

  17、加大人才宣传工作力度。拓宽人才宣传渠道,优化人才宣传工作机制,以宣传人才发展新思想、新理念为重点,加强对实施人才发展规划情况、人才工作政策法规、人才工作先进典型和优秀人才典型的宣传,推进一批典型,营造良好氛围。

  18、积极宣传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成果,扩大人才工作的影响力。利用《x要闻》、x区人民政府网站等报纸媒体,大力宣传人才工作,重视反映人才工作动态和人才舆情。

  19、建设高素质的人才工作队伍。采取举办专题培训、学习考察等方式,提高人才工作者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协调能力和执行能力。

  1、加强领导,增强“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责任意识。区相关职能部门、乡和办事处要切实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统一领导,把贯彻落实人才发展规划各项工作纳入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全局,摆上重要日程,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紧密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委对人才工作的决策部署。各级各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要真正履行好“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职责,进一步提高对人才工作的重视程度,亲自抓好各项人才工作的实施,着力解决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中重点和难点问题。

  2、强化责任,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区属各部门、乡、办事处和集聚区要根据全区人才工作计划和任务分解要求,明确各自的工作任务和进度要求,认真研究制定本单位本部门的落实,做到目标清晰、计划合理、措施得力,确保人员到位、精力到位和措施到位。

  3、加强协调,增强人才的整体合力。组织要履行好牵头抓总职责,统筹指导协调人才工作各项工作开展,乡、办事处和区属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要善于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广泛参与,增强人才工作的整体合力,形成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人才工作的良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没有学历怎么建立人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