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化学元素含量表的化学成分?

钢的主要成分「知识普及」

优质回答: 1.钢材的化学成分  

钢是铁—碳合金,以生铁冶炼钢材,由于原料、燃料、冶炼过程等因素使钢材中存在大量的其它元素。经过一定的工艺处理后,钢材中除主要含有铁和碳外,还有少量硅、锰、磷、硫、氧、氮等难以除净的化学元素。另外,在生产合金钢的工艺中,为了改善钢材的性能,还特意加入一些化学元素、如锰、硅、矾、钛等。2.化学元素对钢材性能的影响1. 碳(C)

  碳是决定钢材性质的主要元素。钢材随含碳量的增加,强度和硬度相应提高,而塑性和韧性相应降低。

  建筑工程用钢材含碳量不大于0.8%。此外,含碳量过高还会增加钢的冷脆性和时效敏感性,降低抗腐蚀性和可焊性。

  硅是钢的主要合金元素,是为脱氧去硫而加入的。

  当硅在钢材中的含量较低(小于1%)时,可提高钢材的强度,而对塑性和韧性影响不明显。

  但若含硅量超过1%时,会增加钢材的冷脆性,降低可焊性。

  锰是我国低合金钢的重要合金无素,锰含量一般在1%~2%范围内,它的作用主要是使强度提高,锰还能消减硫和氧引起的热脆性,使钢材的热加工性质改善。

   硫 (S) 硫是有害元素。作为非金属硫化物夹杂于钢中,具有强烈的偏析作用,会降低钢材的各种机械性能。

  硫化物造成的低熔点使钢在焊接时易产生热裂纹,显著降低可焊性。

  磷为有害元素。含量提高,钢材的强度提高,塑性和韧性显著下降,特别是温度愈低,对韧性和塑性的影响愈大。磷的偏析较严重,使钢材的冷脆性增大,可焊性降低。但磷可以提高钢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在低合金钢中可配合其他元素作为合金元素使用。

  氧为有害元素。主要存在于非金属夹杂物内,可降低钢的机械性能,特别是韧性。氧有促进时效倾向的作用,使钢的可焊性变差。

  氮对钢材性质的影响与碳、磷相似,使钢材的强度提高,塑性、韧性及冷弯性能显著下降。氮可加剧钢材的时效敏感性和冷脆性,降低可焊性。

  均为炼钢时的强脱氧剂,能提高钢材强度,改善韧性和可焊性,是常用的合金元素。

}

12Cr2Mo1为低合金耐热钢,具有良好的耐高温和抗氢性能,主要用于制造加氢装置的反应器和热交换器等设备中, 12Cr2Mo1的铬和钼能显著提高钢的淬硬性,在一定的冷却速度下,焊缝金属和热影响区内可能形成对冷裂敏感的显微组织。含有大量的Cr、Mo等强碳化物形成元素,使接头的过热区具有不同程度的再热裂纹敏感性。在350-550℃温度区间长期运行时,当有害残余金属总含量超过容许极限时,发生的渐进的脆变现象。

S30408为奥氏体不锈钢,两种钢材之间化学成分、金相组织、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等方面有较大差异,焊接时容易出现以下问题。

在焊接过程中,焊缝金属会受到12Cr2Mo1熔敷金属的稀释作用,在紧靠12Cr2Mo1一侧熔合区的焊缝金属中,形成和焊缝金属成分不同的过渡层,母材合金含量越大,稀释率越大,熔合比越大,稀释率也越大。12Cr2Mo1一侧过渡层可能会因稀释而产生脆性马氏体组织。.

高温下,由于铬元素与碳原子的亲和能力很强,易形成碳化铬的化合物,在焊接过程中,12Cr2Mo1一侧因贫铬而使碳原子脱离形成脱碳区,进而软化,晶粒粗大,脆性增大,抗腐蚀能力下降,而S30408一侧因富含铬而使碳原子向其迁移形成增碳层,进而硬化,晶粒变细,性能变好。

由于两种材料的热导率和线膨胀系数不同,焊接过程中,高温区产生热应力,并且该热应力无法消除,使焊缝和熔合区附近产生附加拉应力,在冷却过程中,因收缩不一致产生焊接残余应力,导致在12Cr2Mo1侧产生裂纹。

2.1 材料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

评定用材料为12Cr2Mo1和S30408不锈钢,规格均为400mm×150mm×10mm,两种材料的化学成分和如表1所示


为了减少焊缝的稀释,防止产生冷裂纹和再热裂纹,12Cr2Mo1和S30408异种钢焊接时,在12Cr2Mo1侧先堆焊镍基焊材,选用熔合比小、稀释率低的焊接方法,钨极氩弧焊和焊条电弧焊的熔合比较小,焊缝成分也比较稳定,因此,该异种钢选用氩弧焊打底,焊条电弧焊盖面的焊接方法。

采用镍基焊条ENi6182和镍基焊丝SNi6082,利用镍的石墨化作用阻碍形成碳化物,减小过渡层,防止产生脆性的马氏体组织,进一步抑制12Cr2Mo1中的碳迁移。

对于焊接坡口形式,应尽量考虑焊接层数、填充金属量、熔合比和焊接残余应力,设计的坡口形式及尺寸如图1所示。


2.5预热和层间温度控制

12Cr2Mo1显微组织为回火贝氏体,S30408显微组织为奥氏体,12Cr2Mo1具有淬硬性、再热裂纹倾向和回火脆性,而 S30408具有良好的焊接性,根据两种材料的化学成分、接头形式、焊接方法和焊接材料等考虑,通过焊接性试验确定,预热温度在200℃左右,焊接的道间温度控制在100℃之内,焊后立即进行350℃×2h后热处理。

焊前,对坡口及两侧各200mm之内的氧化层、油污、水分、铁锈等进行清理,具体的焊接工艺参数如表2所示。


2.7 焊后消除应力热处理

焊后消除应力热处理是防止焊接裂纹的重要工艺措施,12Cr2Mo1和S30408异种钢焊接时,会产生很大的焊接残余应力,因此,焊后需要进行690±10℃×2h的热处理,以消除焊接残余应力,避免裂纹的产生。

03. 工艺评定结果及分析

焊接工艺评定采用NB/T《承压设备焊接工艺评定》标准进行,对评定试板进行外观检查,表面没有气孔、夹渣、裂纹等缺陷,然后进行100%射线检测,射线检测按照NB/T《承压设备无损检测》评定,Ⅱ级合格。按照NB/T标准要求加工试样,进行拉伸、弯曲和冲击等力学性能试验,力学性能试验结果如表3、表4、表5所示。



由上述数据可知,拉伸、弯曲和冲击试验都合格,说明所制定的焊接工艺满足要求,焊接接头的性能符合规定。

(1)采用熔合比小、稀释率低的氩弧焊打底,焊条电弧焊盖面的焊接方法,在12Cr2Mo1侧先用焊条电弧焊堆焊镍基焊材选用镍基焊丝SNi6082和镍基焊条ENi6182对12Cr2Mo1和S30408异种钢进行焊接,通过合理的焊接工艺,获得了性能符合标准规定的焊接接头。

(2)按照NB/T《承压设备焊接工艺评定》,对焊接接头进行了力学性能试验,拉伸试样断在焊缝上,为韧性断裂,抗拉强度满足标准要求,弯曲试样和冲击式样满足标准要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钢材化学元素含量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