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哪些气体要防倒吸实验中为什么要设计防倒吸装置?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防止倒吸装置的设计原理 在某些实验中,由于吸收液的倒吸,会对实验产生不良的影响,如玻璃仪器的炸裂,反应试剂的污染等,因此,在有关实验中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吸收液的倒吸。防止倒吸一般采用下列措施: 悬空式 倒立漏斗式、分液式 肚容式 蓄液安全瓶式 平衡压强式 防堵塞安全装置 两端储液式 液封式 一、切断装置: (悬空式)将有可能产生液体倒吸的密闭装置系统切断,以防止液体倒吸,如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甲烷时,通常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当实验结束时,必须先从水槽中将导管拿出来,然后熄灭酒精灯。 二、设置防护装置: ①倒立漏斗式:这种装置可以增大气体与吸收液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吸收液对气体的吸收。当易溶性气体被吸收液吸收时,导管内压强减少,吸收液上升到漏斗中,由于漏斗容积较大,导致烧杯中液面下降,使漏斗口脱离液面,漏斗中的吸收液受自身重力的作用又流回烧瓶内,从而防止吸收液的倒吸。 装置所示,对于易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的气体,气体在有机溶剂不会倒吸。 ②肚容式:当易溶于吸收液的气体由干燥管末端进入吸收液被吸收后,导气管内压强减少,使吸收液倒吸进入干燥管的吸收液本身质量大于干燥管内外压强差,吸收液受自身重量的作用又流回烧杯内,从而防止吸收液的倒吸。这种装置与倒置漏斗很类似。 ③蓄液式:当吸收液发生倒吸时,倒吸进来的吸收液被预先设置的蓄液装置贮存起来, 以防止吸收液进入受热仪器或反应容器。这种装置又称安全瓶。 ④平衡压强式:为防止分液漏斗中的液体不能顺利流出,用橡皮管连接成连通装置; ⑤防堵塞安全装置式:为防止反应体系中压强减少,引起吸收液的倒吸,可以在密闭装置系统中连接一个能与外界相通的装置,起着自动调 节系统内外压强差的作用,防止溶液的倒吸。 ⑥两端储液式:与 蓄液式相似 ⑦液封装置:为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可在发生装置中的漏斗末端套住一只小试管。 专心---专注---专业

  蚂蚁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

【情境思考】为什幺酒是陈的香?制作糖醋鱼的过程中为什幺还要加料酒?特殊的香味来自于乙酸、乙醇,还是其他物质?

【实验探究】乙酸乙酯的反应。一位学生负责实验,一位学生负责解释操作。

1. 加药品前,还应检查什幺?为什幺?

2. 冰醋酸、无水乙醇、浓硫酸该如何混合?为什幺?

3. 导气管的末端为什幺不能深入液面以下?

4. 为什幺要用长导管?

5. 加热时应注意什幺问题?为什幺?

6. 如何改进防倒吸装置?为什幺?

这个内容的学习里,每一个问题都是“为什幺”,每一个提问都是直击本质的有效提问,都是严肃的探讨原理原因的过程。在实验解释后还有“穷理”的环节提问:

1. 观察到了什幺现象?

2. 浓硫酸的作用是什幺?

3. 饱和碳酸钠的作用是什幺?

4. 如何分离乙酸乙酯和盐溶液?

最后,谭琼念老师引导学生归纳实验现象,继续分析正确操作的理由。

正是这样,整节课都围绕着“是什幺?为什幺?怎幺样?”的究理过程,完成高效的探究学习活动。

这一课中,谭琼念老师正是通过“情境引入—大胆猜想—实验探索—实验分析—原理解读”,一步一步带着学生将物质的变化原理梳理通透,培育与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究理”,就是引导学生找证据。再比如,在学习选修4“水的电离与溶液的酸碱性”时,谭琼念老师设置以下情境要求学生“究理”:

【情境思考】安全用电常识要求“严禁用湿手触摸电器,不用湿布擦拭电器;发现有人触电要设法及时关闭电源或者用干燥的木棍等物体将触电者与带电的电器分开”。“湿”与“干”的区别在于是否含有水,因为水会引起触电。这是为什幺呢?

【任务布置】请进行实验设计,证明“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并绘出实验装置图,学习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说出你的理由。

【实验探究】根据讨论出的最佳方案,自己组装仪器,动手做出实验。

【原理分析】电流表偏转,而灯泡又不亮,说明了什幺?为什幺会是这样?

如此一来,化学里的奥秘就被揭开了,而她的日常,就是通过这种“究理”,授之以渔,让学生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分析思维,进而形成化学学科的思维方式。

(二)活泼灵动的授课风格

化学虽是一门理科,但如果每一课的教学,化学教师都以一个方式、一个模板讲解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原理,化学课程显然是枯燥乏味的。谭琼念老师并非如此,她引导学生“究理”的过程和方式都很灵动。在她的课堂上,讲石油时她手指学生身上的衣服,学塑料时她随手拿起学生桌上的水杯,讲蛋白质时她借来班上女生的长发就在酒精灯上灼烧……她在课堂上指出的材料与生活息息相关,却又仿佛是信手拈来,学生的学习兴趣总是高涨不歇。

此外,谭老师的课堂还喜欢让学生“动起来”,如学加聚反应时她让学生站起来情景模拟,学习乙烯时她带领学生用乙烯做香蕉催熟的实践活动,学习氯气常用作自来水的杀菌清毒剂时,她引领学生到水厂做“自来水中余氯含量的测定”……

这样的“究理”活泼灵动,既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又带动学生去动手、动脑。有时,谭老师在带领学生进行的化学实验,当中可能由于操作的问题或者天气等客观因素导致实验失败,她也从来不回避,一定要去探个究竟。因为成功与不成功,总有可“究出的理”。

(三)“润物细无声”的理念传达

大量的化学故事教育可以渗透化学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作为一名化学老师,哪怕是生硬的人生道理,谭琼念老师也可以用化学的方式,把道理贯穿于其中,渗透于无形,那会让学生觉得既有趣又精妙,真所谓“润物细无声”。

比如在学习二氧化硅的时候,谭老师说,砂子、石英、水晶、玛瑙的主要成分都是二氧化硅,它们都是“同出娘胎”的一种物质,然而它们的价值有着天壤之别,这是它们的结晶过程不一样所致。同样道理,大家生而为人,但每个人的成长和成就各不相同。他们只有能像水晶那样经过长时间的缓慢结晶,经过长时间的磨砺,才能放出异彩。在求学、求职、创业等的成长路上,他们也要经得起考验,不要期望一蹴而就,而要学会慢慢地锤炼,在辛勤耕耘中坚持,才能从一颗普通砂子变成磨炼成闪亮的水晶。这些例子信手拈、通俗易懂,又不像教条式说教,学生既容易理解也乐于接受,心悦诚服地跟随着她的脚步徜徉在知识的海洋。

谭琼念老师的课堂风格就是这样,于“亲其师,信其道”中,以活泼灵动、贴近生活的教学方式,坚持引导学生“讲理究理”,“润物细无声”地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对学生生命、成长的教学,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和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其每一次引导学生的究理过程,其实就是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过程,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形成的正确价值理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过程。张炫彬、邝绮颖、霍雨、黎华杰、李旭文等9位考进清华、北大的一中优秀学子,毕业后,他们都对她的课堂给予由衷的肯定。考上清华大学的张炫彬毕业后对谭老师的评价就是最好的概括:“究天机,乐与有机无机作伴;培学子,巧与原子分子周旋”。

总体而言,谭琼念老师无论是自我的成长还是教育的方式,都是一个“格物致知”的过程。多年来从事的化学教学与育人工作,她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思考、不断学习、不断地寻找解决教学困惑的途径,其实可以看成是一位教师为了其教育理想而“格物致知”的过程。她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一次次“究理、说理”的过程,其实是她以自己的微薄的力量,努力延长“蜡炬”照亮他人的时长,是解决其教学困惑的具体实践。一路走来,虽充满艰辛,但是她很快乐,也始终保持热忱与活力,做一位深度思考的教研人,做一位育人于无声的引路人。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中化学哪些气体要防倒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