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碳正离子吸电子基团缺不缺电子,为什么?

非晶硅跟单晶硅和多晶硅有什么区别 那个更好点?

铁合金现货网:非晶硅跟单晶硅和多晶硅的区别:
1、结构组成: 单晶硅是硅的单晶体,具有基本完整的点阵结构的晶体。不同的方向具有不同的性质,是一种良好的半导材料。 多晶硅是单质硅的一种形态。熔融的单质硅在过冷条件下凝固时,硅原子以金刚石晶格形态排列成许多晶核,如这些晶核长成晶面取向不同的晶粒,则这些晶粒结合起来,就结晶成多晶硅,它是一种良好的半导材料。多晶硅可作拉制单晶硅的原料,多晶硅与单晶硅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物理性质方面。 非晶硅是一种半导体,它是硅制备过程中不结晶的产物,它的结构内部有许多所谓的“悬键”,也就是没有和周围的硅原子成键的电子,这些电子在电场作用下就可以产生电流。
2、物理性质:力学性质、电学性质等方面,非晶硅、多晶硅、单晶硅性能依次变好。
3、光伏电池应用性能:在猛烈阳光底下,晶体式太阳能电池板较非晶体式能够转化多一倍以上的太阳能为电能,但可惜晶体式的价格比非晶体式的昂贵两三倍以上,而且在阴天的情况下非晶体式反而与晶体式能够收集到差不多一样多的太阳能。
目前,被广泛使用的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为17%左右(随着科技发展,不断有更高转换效率的电池诞生,其它2种电池也相同),但制作成本很大。单晶硅一般采用钢化玻璃以及防水树脂进行封装,因此其坚固耐用,使用寿命一般可达15年,最高可达25年。
多晶硅太阳电池的制作工艺与单晶硅太阳电池差不多,其光电转换效率目前普遍被使用的都低于17%,成本比单晶硅太阳能电池要便宜一些,材料制造简便,节约电耗,总的生产成本较低,此外,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使用寿命要比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短。从性能价格比来讲,单晶硅太阳能电池还略好。
非晶硅太阳能电池 ,最近有长足的发展,光电转换效率不断提高,叠层电池结构提高了光电池稳定性和转换效率,高透光薄膜的使用,大大提高了转换效率。

单晶硅,多晶硅和非晶硅薄膜的区别

单晶硅:具有基本完整的点阵结构的晶体。不同的方向具有不同的性质。
多晶硅:熔融的单质硅在过冷条件下凝固时,硅原子以金刚石晶格形态排列成许多晶核,如这些晶核长成晶面取向不同的晶粒,则这些晶粒结合起来,就结晶成多晶硅。
非晶硅:又称无定形硅。单质硅的一种形态。棕黑色或灰黑色的微晶体。硅不具有完整的金刚石晶胞,纯度不高。熔点、密度和硬度也明显低于晶体硅。化学性质比晶体硅活泼。
三者主要是在晶体结构上不同,我有个不知道对不对的比喻,单晶硅非常规则像坚冰,多晶就乱点但还有型像冰渣,非晶就型都没了像只是冷水中带点冰晶。当然具体性能区别建议自己翻阅书籍,太多了

单晶硅和多晶硅的区别?哪种比较好?


多晶硅与单晶硅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物理性质方面。例如,在力学性质、光学性质和热学性质的各向异性方面,远不如单晶硅明显;在电学性质方面,多晶硅晶体的导电性也远不如单晶硅显著,甚至于几乎没有导电性。在化学活性方面,两者的差异极小,一般都用多晶硅比较多。 拓展资料 单晶硅电池具有电池转换效率高,稳定性好,但是成本较高。单晶硅电池早在20多年前就已突破光电转换效率20%以上的技术关口。多晶硅电池成本低,转换效率略低于直拉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材料中的各种缺陷,如晶界、位错、微缺陷,和材料中的杂质碳和氧,以及工艺过程中玷污的过渡族金属被认为是造成多晶硅电池光电转换率一直无法突破20%的关口。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科研人员采用新技术,在世界上率先使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率达到/view/180524.html?wtp=tt
百度里面现成的答案!!


应该是细小的单晶硅组成的多晶硅。固态硅,是晶体。


请问非晶硅电池每一层的作用是什么

非晶硅电池单结电池不太熟


非晶硅太阳能电池退火原理及作用什么?

非晶硅太阳能电池在退火后功率有一定幅度地上升,这种现象是非晶硅材料的SW效应造成的。它是a.Si:H材料结构的一种光致亚稳变化效应,即光照使a.Si:H材料产生中性悬挂键等亚稳态缺陷。这些缺陷起复合中心作用, 从而降低了材料和电池的性能。
退火效应导致硅膜内H的状态的改变,引起的缺陷态的变化,非晶硅太阳能电池在退火后功率有一定幅度地上升。
SW效应是指GD法制备的非晶硅材料电导率随着光照时间的增加而发生衰退,在150度以上的温度退火后又恢复原状的现象。SW效应由非晶硅薄膜的亚稳定态决定的。


非晶硅太阳中6N硅烷的作用??

作为PECVD的化学沉积用的主材料气体。掺杂p形成半导体的N结,掺杂B,形成P结


氢气在非晶硅太阳能电池中的作用

高效α-Si 太阳电池采用射频辉光放电法制造,沉积大面积、高质量、均匀的α-Si 膜是α-Si 太阳电池的关键工序。pin 结太阳电池在沉积i层时采用氢与硅烷的混合气。对氢气纯度要求高,一般为5 N(99.999%) 以上。


非晶硅和晶体硅到底哪个好?

  建议使用适合自身情况的,详情如下:

  非晶硅跟单晶硅和多晶硅的区别
  1、结构组成: 单晶硅是硅的单晶体,具有基本完整的点阵结构的晶体。不同的方向具有不同的性质,是一种良好的半导材料。 多晶硅是单质硅的一种形态。熔融的单质硅在过冷条件下凝固时,硅原子以金刚石晶格形态排列成许多晶核,如这些晶核长成晶面取向不同的晶粒,则这些晶粒结合起来,就结晶成多晶硅,它是一种良好的半导材料。多晶硅可作拉制单晶硅的原料,多晶硅与单晶硅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物理性质方面。 非晶硅是一种半导体,它是硅制备过程中不结晶的产物,它的结构内部有许多所谓的“悬键”,也就是没有和周围的硅原子成键的电子,这些电子在电场作用下就可以产生电流。
  2、物理性质:力学性质、电学性质等方面,非晶硅、多晶硅、单晶硅性能依次变好。
  3、光伏电池应用性能:在猛烈阳光底下,晶体式太阳能电池板较非晶体式能够转化多一倍以上的太阳能为电能,但可惜晶体式的价格比非晶体式的昂贵两三倍以上,而且在阴天的情况下非晶体式反而与晶体式能够收集到差不多一样多的太阳能。
  目前,被广泛使用的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为17%左右(随着科技发展,不断有更高转换效率的电池诞生,其它2种电池也相同),但制作成本很大。单晶硅一般采用钢化玻璃以及防水树脂进行封装,因此其坚固耐用,使用寿命一般可达15年,最高可达25年。
  多晶硅太阳电池的制作工艺与单晶硅太阳电池差不多,其光电转换效率目前普遍被使用的都低于17%,成本比单晶硅太阳能电池要便宜一些,材料制造简便,节约电耗,总的生产成本较低,此外,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使用寿命要比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短。从性能价格比来讲,单晶硅太阳能电池还略好。
  非晶硅太阳能电池 ,最近有长足的发展,光电转换效率不断提高,叠层电池结构提高了光电池稳定性和转换效率,高透光薄膜的使用,大大提高了转换效率。


非晶硅的用途很多,可以制成非晶硅场效应晶体管;用于液晶显示器件、集成式a—Si倒相器、集成式图象传感器、以及双稳态多谐振荡器等器件中作为非线性器件;利用非晶硅膜可以制成各种光敏、位敏、力敏、热敏等传感器;利用非晶硅膜制做静电复印感光膜,不仅复印速率会大大提高,而且图象清晰,使用寿命长;等等。目前非晶硅的应用正在日新月异地发展着,可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还会有更多的新器件产生。

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市场前景

在整个太阳能电池家族中,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因为其技术和应用方面的优势,正在获得爆发性增长。2007年行业增速约120%,预计未来3年内年均增速高达100%。业内之前曾对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持有疑虑,主要原因在于其电池转化效率较低(5%-9%),而且衰减特别快,使用寿命只有有限的2-3年。而随着技术的进步,目前主流的非晶硅薄膜电池使用寿命已在10年以上。这使得非晶硅薄膜电池成为目前最被看好的薄膜电池技术之一。目前国内市场当中,涉及非晶硅薄膜电池的上市公司主要包括:拓日新能、天威保变、综艺股份、赣能股份。由于非晶硅行业需求迅速扩充,纯粹靠购置设备并开展非晶硅薄膜电池的生产,当然也能够获得行业扩容带来的高成长,但长期来看,毕竟只能够分享到制造业的合理利润,目前国内如赣能股份的薄膜电池为OEM模式,获得的就是产业链中端的制造业利润。而一旦行业上了规模,行业的利润必然向行业的关键性瓶颈转移,有鉴于此,我们更看好掌握关键技术的配件生产商和设备提供商。

据说非晶硅分为两种,一种是导电的,一种是不导电的。请相关行业的高手指点一下,二者的形成条件有何不同?

  化学性质比晶体硅活泼。可由活泼金属(如钠、钾等) 双结非晶硅太阳能电池板
在加热下还原四卤化硅,或用碳等还原剂还原二氧化硅制得。结构特征为短程有序而长程无序的α-硅。纯α-硅因缺陷密度高而无法使用。采用辉光放电气相沉积法就得含氢的非晶硅薄膜,氢在其中补偿悬挂链,并进行掺杂和制作pn结。非晶硅在太阳辐射峰附近的光吸收系数比晶体硅大一个数量级。禁带宽度1.7~1.8eV,而迁移率和少子寿命远比晶体硅低。现已工业应用,主要用于提炼纯硅,制造太阳电池、薄膜晶体管、复印鼓、光电传感器等。
  目前研究得最多,实用价值最大的非晶态半导体主要有两类:即非晶态硅和硫属半导体。特别是非晶态硅,在理论上和应用方面的研究都非常活跃。
  晶态硅自50年代以来,已研制成功名目繁多、功能各异的各种固态电子器件和灵巧的集成电路。非晶硅(a—Si∶H)是一种新兴的半导体薄膜材料,它作为一种新能源材料和电子信息新材料,自70年代问世以来,取得了迅猛发展。非晶硅太阳能电池是目前非晶硅材料应用最广泛的领域,也是太阳能电池的理想材料,光电转换效率已达到13%,这种太阳能电池将成为无污染的特殊能源。1988年全世界各类太阳能电池的总产量35.2兆瓦,其中非晶硅太阳能电池为13.9兆瓦,居首位,占总产量的40%左右。与晶态硅太阳能电池相比,它具有制备工艺相对简单,原材料消耗少,价格比较便宜等优点。
  非晶硅的用途很多,可以制成非晶硅场效应晶体管;用于液晶显示器件、集成式a—Si倒相器、集成式图象传感器、以及双稳态多谐振荡器等器件中作为非线性器件;利用非晶硅膜可以制成各种光敏、位敏、力敏、热敏等传感器;利用非晶硅膜制做静电复印感光膜,不仅复印速率会大大提高,而且图象清晰,使用寿命长;等等。目前非晶硅的应用正在日新月异地发展着,可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还会有更多的新器件产生。   非晶硅的制备:由非晶态合金的制备知道,要获得非晶态,需要有高的冷却速率,而对冷却速率的具体要求随材料而定。硅要求有极高的冷却速率,用液态快速淬火的方法目前还无法得到非晶态。近年来,发展了许多种气相淀积非晶态硅膜的技术,其中包括真空蒸发、辉光放电、溅射及化学气相淀积等方法。一般所用的主要原料是单硅烷(SiH4)、二硅烷(Si2H6)、四氟化硅(SiF4)等,纯度要求很高。非晶硅膜的结构和性质与制备工艺的关系非常密切,目前认为以辉光放电法制备的非晶硅膜质量最好,设备也并不复杂。以下简介辉光放电法。
  辉光放电法是利用反应气体在等离子体中发生分解而在衬底上淀积成薄膜,实际上是在等离子体帮助下进行的化学气相淀积。等离子体是由高频电源在真空系统中产生的。根据在真空室内施加电场的方式,可将辉光放电法分为直流电、高频法、微波法及附加磁场的辉光放电。在辉光放电装置中,非晶硅膜的生长过程就是硅烷在等离子体中分解并在衬底上淀积的过程。对这一过程的细节目前了解得还很不充分,但这一过程对于膜的结构和性质有很大影响。
编辑本段半导体材料的区别
  硫属半导体是S、Se或Te的金属化合物,或这几种化合物的混合物。这类材料在性质上属于半导体材料,但又象玻璃一样是非晶态。为与一般氧化物玻璃和结晶半导体相区别,故把它们称为玻璃半导体。又因为它们的主要成份是周期表中的硫属元素,故又称为硫属半导体,或叫硫属玻璃。硫属半导体的品种很多,迄今研究得比较充分的硫属半导体有As2S3、As2Se3、As2Te3及As2Se3—As2Te3、As2Se3—As2Te3—Te2Se等。硫属半导体的应用主要是基于它在光、热、电场等外界条件作用下引起的性能和结构变化。可用于制作太阳能电池、全息记录材料、光—电记录材料、复印机感光膜、硫属玻璃光刻胶等。


非晶硅与单晶硅和多晶硅的太阳能电池板区别?各自的优越性等


1、外观区别 单晶硅电池的四个角呈现圆弧状,表面没有花纹; 多晶硅电池的四个角呈现方角,表面有类似冰花一样的花纹; 非晶硅电池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薄膜组件,它不像晶硅电池可以看出来栅线,表面就如同镜子一般清晰、光滑; 2、使用上面的区别 对于使用者来说,单晶硅电池和多晶硅电池没有太大的区别,它们的寿命和稳定性都很好。 虽然单晶硅电池平均转换效率要比多晶硅高1%左右,但由于单晶硅电池只能做成准正方形(四边都是圆弧状),因此当组成太阳能电池板的时候就会有一部分面积填不满;而多晶硅是正方形,所以不存在这样的一个问题,它们的优缺点具体如下: 晶硅组件:单块组件功率相对较高。同样占地面积下,装机容量要比薄膜组件高。但组件厚重易碎,高温性能较差,弱光性差,年度衰减率高。 薄膜组件:单块组件功率相对略低。但发电性能高,高温性能佳,弱光性能好,阴影遮挡功率损失较小,年度衰减率低。应用环境广泛,美观,环保。 3、制造工艺区别 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制造过程中消耗的能量要比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少30%左右; 因此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占全球太阳能电池总产量的份额大,制造成本也小于单晶硅电池,所以使用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将会更加的节能、环保; 非晶硅太阳电池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等离子增强型化学气相沉积,反应溅射法、辉光放电法、电子束蒸发法和热分解硅烷法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阳能电池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单晶硅太阳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多晶硅太阳能电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非晶硅太阳能电池

请问单晶硅和多晶硅,微晶硅太阳能电池有何区别,请赐教

熔融硅在过冷条件下凝固时,硅原子以无规网络形态排列成许多晶核,这些晶粒结合起来,就结晶成非晶硅。

熔融硅在过冷条件下凝固时,硅原子以金刚石晶格形态排列成许多晶核,如这些晶核长成晶面取向不同的晶粒,则这些晶粒结合起来,就结晶成多晶硅。

以高纯度多晶硅为原料在单晶炉中被熔化为液态在单晶种(籽晶)上结晶而成由于其晶体的原子和分子以同一方向(晶向)周期性地整齐排列所以称为单晶硅。

单晶硅电池光电转换率较高可达14%-17%,但价格较高。多晶硅电池价格相对较低转换效率一般为12%-14%,非晶硅薄膜电池价格低廉但光电转换率低,稳定性不如晶体硅


非晶硅的带隙比微晶硅的大,为什么二者接触微晶硅的能带高度比非晶硅的高?

因为空穴都向p层运动,电场分布发生变化所致。


请问双结非晶硅是如何镀膜的?那个顶电池和底电池哪个是微晶硅那个是非晶硅?微晶硅是如何得到的?

对于受光面玻璃/TCO前电极的顶电池结构来说,双结非晶硅的结构为:受光面玻璃/TCO/非晶硅/微晶硅/背板。
微晶硅和非晶硅本质上都是硅烷分解得到的,最终得到不同的结构是由于在沉积中H2稀释比率不同等工艺变化引起的。


非晶硅太阳能电池在生产过程中有制绒这一环节吗?

非晶/微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生产流程
非晶硅(a-Si)太阳电池是在玻璃(glass)衬底上沉积透明导电膜(TCO),然后依次用等离子体反应沉积p型、i型、n型三层a-Si,接着再蒸镀金属电极铝(Al).光从玻璃面入射,电池电流从透明导电膜和铝引出,其结构可表示为glass/TCO/pin/Al,还可以用不锈钢片、塑料等作衬底。
硅材料是目前太阳电池的主导材料,在成品太阳电池成本份额中,硅材料占了将近40%,而非晶硅太阳电池的厚度不到1μm,不足晶体硅太阳电池厚度的1/100,这就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又由于非晶硅太阳电池的制造温度很低(~200℃)、易于实现大面积等优点,使其在薄膜太阳电池中占据首要地位,在制造方法方面有电子回旋共振法、光化学气相沉积法、直流辉光放电法、射频辉光放电法、溅谢法和热丝法等。特别是射频辉光放电法由于其低温过程(~200℃),易于实现大面积和大批量连续生产,现成为国际公认的成熟技术。在材料研究方面,先后研究了a-SiC窗口层、梯度界面层、μC-SiC p层等,明显改善了电池的短波光谱响应.这是由于a-Si太阳电池光生载流子的生成主要在i层,入射光到达i层之前部分被p层吸收,对发电是无效的.而a-SiC和μC-SiC材料比p型a-Si具有更宽的光学带隙,因此减少了对光的吸收,使到达i层的光增加;加之梯度界面层的采用,改善了a-SiC/a-Si异质结界面光电子的输运特性.在增加长波响应方面,采用了绒面TCO膜、绒面多层背反射电极(ZnO/Ag/Al)和多带隙叠层结构,即glass/TCO/p1i1n1/p2i2n2/p3i3n3/ZnO/Ag/Al结构.绒面TCO膜和多层背反射电极减少了光的反射和透射损失,并增加了光在i层的传播路程,从而增加了光在i层的吸收.多带隙结构中,i层的带隙宽度从光入射方向开始依次减小,以便分段吸收太阳光,达到拓宽光谱响应、提高转换效率之目的。在提高叠层电池效率方面还采用了渐变带隙设计、隧道结中的微晶化掺杂层等,以改善载流子收集。
为了获得具有高效率、高稳定性的硅基薄膜太阳电池,近年来又出现了微晶、多晶硅薄膜电池。微晶硅薄膜是采用大氢稀释和微量掺硼技术制备的。多晶硅薄膜的制造技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采用PECVD技术或热丝法直接生长;另一种则是通过对a-Si∶H材料进行后退火,实现低温固相晶化。


ph3是一种有毒气体 是半导体工业 非晶硅太阳能电解池的原料

磷化氢是一种无色、剧毒、易燃的储存于钢瓶内的液化压缩气体。该气体比空气重并有类似臭鱼的味道。如果遇到痕量其它磷的氢化物如乙磷化氢,会引起自燃。磷化氢按照高毒性且自燃的气体处理。吸入磷化氢会对心脏、呼吸系统、肾、肠胃、神经系统和肝脏造成影响。

深国安电子提供专业的磷化氢气体检测仪产品,多种量程可以选择。


玻璃形成的结晶化学条件有哪些,分别有何影响

玻璃形成的结晶化学条件有哪些,分别有何影响
工程塑料的工艺性能有及它们对成形工艺有何影响:
吸水率 :烘干工艺(温度、时间、是否需要抽真空)
MFI:流动性——在注塑工艺中依次设定料温、射塑、射压
熔点/粘流温度:设定料/机筒温度
软化点:设定模温或二次成型(如热成型(真空成型))温度。
热塑性塑料:这类塑料的特点是可以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软,被塑制成型,冷却后变的坚硬,这个过程可以反复多次进行。其典型的品种有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ABS,尼龙,聚碳酸脂,有机玻璃等。
热固性塑料:这类塑料的特点是在一定温度下,经过一定的时间加热或加入固化剂后,即可固化。固化后的塑料,质地坚硬而不能溶于溶剂中,也不能用加热的方法使之再软化,如果温度过高就会分解。其典型品种有酚醛树脂,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等。


物理…绝源体是什么,有什么作用。高手请指点一二。

绝缘体:就是不导电的东西,用来隔绝导电的东西。
比如我们插的插头是塑料做的,里面是有电的插头,那么这样就把电和人体隔绝了,塑料是良好的绝缘体。

不善于传导电流的物质称为绝缘体(Insulator),绝缘体又称为电介质。它们的电阻率极高。绝缘体的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绝缘体和导体,没有绝对的界限。绝缘体在某些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导体。这里要注意:导电的原因:无论固体还是液体,内部如果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电子或者离子,那么他就可以导电。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在某些条件下,可以产生导电粒子,那么它也可以成为导体。


双结非晶硅电池中“双结”是什么意思

就是有两个PIN结, 如下图:

单晶硅,多晶硅和非晶硅薄膜的区别

答:日常所见到的固体分为非晶体和晶体两大类,非晶体物质的内部原子排列没有一定的规律,当断裂时断口也是随机的,如塑料和玻璃等,而称之为晶体的物质,外形呈现天然的有规则的多面体,具有明显的棱角与平面,其内部的原子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整齐的排列起来,所以破裂时也按照一定的平面断开,如食盐、水晶等。
2.区别单晶体和多晶体?
答:有的晶体是由许许多多的小晶粒组成,若晶粒之间的排列没有规则,这种晶体称之为多晶体,如金属铜和铁。但也有晶体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大晶粒,这种晶体称之为单晶体,如水晶和晶刚石。
3.单晶硅与多晶硅光伏电池的比较?
答:单晶硅电池具有电池转换效率高,稳定性好,但是成本较高。多晶硅电池成本低,转换效率略低于直拉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材料中的各种缺陷,如晶界、位错、微缺陷,和材料中的杂质碳和氧,以及工艺过程中玷污的过渡族金属


薄膜光伏,单晶硅,多晶硅有什么区别?利弊

熔融硅在过冷条件下凝固时,硅原子以无规网络形态排列成许多晶核,这些晶粒结合起来,就结晶成非晶硅。
熔融硅在过冷条件下凝固时,硅原子以金刚石晶格形态排列成许多晶核,如这些晶核长成晶面取向不同的晶粒,则这些晶粒结合起来,就结晶成多晶硅。
以高纯度多晶硅为原料在单晶炉中被熔化为液态在单晶种(籽晶)上结晶而成由于其晶体的原子和分子以同一方向(晶向)周期性地整齐排列所以称为单晶硅。
单晶硅电池光电转换率较高可达14%-17%,但价格较高。多晶硅电池价格相对较低转换效率一般为12%-14%,非晶硅薄膜电池价格低廉但光电转换率低,稳定性不如晶体硅


有关非晶硅太阳能电池板与晶硅电池板的区别,尽量详细!

晶体硅太阳电池板,顾名思义,其制造电池的主要材料为晶体硅。目前所使用的晶体硅主要分为单晶硅和多晶硅两种。其主要优点是资源辽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生产技术也较为成熟;主要缺点是生产提纯过程中污染较大。
非晶硅太阳电池板,其主要材料为非晶硅。其优点是生产成本低;缺点是转换效率较低。


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和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区别

1)单晶硅太阳能电池   
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为15%左右,最高的达到24%,这是目前所有种类的太阳能电池中光电转换效率最高的,但制作成本很大,以致于它还不能被大量广泛和普遍地使用。由于单晶硅一般采用钢化玻璃以及防水树脂进行封装,因此其坚固耐用,使用寿命一般可达15年,最高可达25年。   
(2)多晶硅太阳能电池   
多晶硅太阳电池的制作工艺与单晶硅太阳电池差不多,但是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则要降低不少,其光电转换效率约12%左右 (2004年7月1日日本夏普上市效率为14.8%的世界最高效率多晶硅太阳能电池)。 从制作成本上来讲,比单晶硅太阳能电池要便宜一些,材料制造简便,节约电耗,总的生产成本较低,因此得到大量发展。此外,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使用寿命也要比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短。从性能价格比来讲,单晶硅太阳能电池还略好。


如何区别非晶硅和晶硅的太阳能板

非晶硅和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区别

晶体硅光电池 晶体硅光电池有单晶硅与多晶硅两大类,用P型(或n型)硅衬底,通过磷(或硼)扩散形成Pn结成制作,生产技术成熟,是光伏市场上的主导产品。采用埋层电极、表面钝化、强化陷光、密栅工艺、优化背电极及接触电极等技术,提高材料中的载流子收集效率,优化抗反肘膜、凹凸表面、高反射背电极等方式,光电转换效率有较大提高。单晶硅光电池面积有限,目前比较大的为 ∮10至 20cm的圆片,年产能力46MW/a。目前主要课题是继续扩大产业规模,开发带状硅光电池技术,提高材料利用率。国际公认最高效率在AM1.5条件下为24%,空间用高质量的效率在AMO条件约为13.5—18%地面用大量生产的在AM1条件下多在11—18%之间。以定向凝固法生长的铸造多晶硅锭代替#晶硅,可降低成本,但效率较低。优化正背电极的银浆和铝浆丝网印刷,磨图抛工艺,千方百计进一步降成本,提高效率,大晶粒多晶硅光电池的转换效率最高达18.6%。
非晶硅光电池 a-Si(非晶硅)光电池一般采用高频辉光放电方法使硅烷气体分解沉积而成。由于外解沉积温度低,可在玻璃、不锈钢板、陶瓷板、柔性塑料片上沉积约1μm厚的薄膜,易于大面积化(05rn×l.0m),成本较低,多采用p in结构。为提高效率和改善稳定性,有时还制成三层P in等多层叠层式结构,或是插入一些过渡层。其商品化产量连续增长,年产能力45MW/a,10MW生产线已投入生产,全球市场用量每月在1千万片左右,居薄膜电池首位。发展集成型a-Si光电池组件,激光切割的使用有效面积达90%以上,小面积转换效率提高到 14.6%,大面积大量生产的为8-10%,叠层结构的最高效率为21%。研发动向是改善薄膜特性,精确设计光电池结构和控制各层厚度,改善各层之间界面状态,以求得高效率和高稳定性。
P-Si(多晶硅,包括微品)光电池没有光致衰退效应,材料质量有所下降时也不会导致光电池受影响,是国际上正掀起的前沿性研究热点。在单晶硅衬底上用液相外延制备的p-Si光电池转换效率为15.3%,经减薄衬底,加强陷光等加工,可提高到23.7%,用CVD法制备的转换效率约为12.6—l7.3%。采用廉价衬底的p—si薄膜生长方法有PECVD和热丝法,或对a—si:H材料膜进行后退火,达到低温固相晶化,可分别制出效率9.8%和9.2%的无退化电池。微晶硅薄膜生长与a—si工艺相容,光电性能和稳定性很高,研究受到很大重视,但效率仅为7.7%大面积低温p—si膜与—si组成叠层电池结构,是提高比a—S光电池稳定性和转换效率的重要途径,可更充分利用太阳光谱,理论计算表明其效率可在28%以上,将使硅基薄膜光电池性能产生突破性进展。铜烟硒光电池 CIS(铜锁硒)薄膜光电池己成为国际先伏界研究开发的热门课题,它具有转换效率高(已达到17.7%),性能稳定,制造成本低的特点。CIS光电池一般是在玻璃或其它廉价衬底上分别沉积多层膜而构成的,厚度可做到2-3μrn,吸收层CIS膜对电池性能起着决定性作用。现已开发出反应共蒸法和硒化法(溅射、蒸发、电沉积等)两大类多种制备方法,其它外层通常采用真空蒸发或溅射成膜。阻碍其发展的原风是工艺重复性差,高效电池成品率低,材料组分较复杂,缺乏控制薄膜生长的分析仪器。CIS光电池正受到产业界重视,一些知名公司意识到它在未来能源市场中的前景和所处地位,积极扩人开发规模,着手组建中试线及制造厂。
硅光电池是一种直接把光能转换成电能的半导体器件。它的结构很简单,核心部分是一个大面积的PN结,把一只透明玻璃外壳的点接触型二极管与一块微安表接成闭合回路,当二极管的管芯(PN结)受到光照时,你就会看到微安表的表针发生偏转,显示出回路里有电流,这个现象称为光生伏特效应。硅光电池的PN结面积要比二极管的PN结大得多,所以受到光照时产生的电动势和电流也大得多。


}

碳正离子和不稳定的环都有可能重排,但是这些重排(尤其是碳正离子)往往需要一定条件,那么这般在什么条件下会重排呢?(主要是SN1机理中的碳正离子)请举出具体例子

共回答了19个问题采纳率:94.7%

分子中共价键结合顺序发生改变的反应.这种改变可导
致碳架或官能团位置发生变化,有时因为伴有进一步变化而
得到分子组成与反应物并不相同的重排产物,按反应机理 ,
重排反应可分为:基团迁移重排反应和周环反应.
基团迁移重排反应 反应物分子中的一个基团在分子范
围内从某位置迁移到另一位置的反应.常见的迁移基团是烃
基.迁移基团的原来位置称为迁移起点,迁移后的位置称为
迁移终点,这类反应又可按价键断裂方式分为异裂和均裂 ,
前者重要得多,其中尤以缺电子重排最为重要.
缺电子重排反应是反应物分子先在迁移终点形成一个缺
电子活性中心,从而促使迁移基团带着键裂的电子对发生迁
移,并通过进一步变化生成稳定产物.以频哪酮重排反应为
例,反应物分子中的一个羟基与酸作用形成锌盐后失水变为
缺电子活性中心正碳离子,促使邻位带羟基碳原子上的一个
甲基带着电子对发生1,2-迁移,同时羟 基氧原子 上未共用
电子对转移至碳?氧之间构成双键,最后失去质子而得产物
(见上反应式).在迁移终点形成一个富电子活性中心后 ,
促使迁移基团不带键裂电子对而转移,叫富电子重排反应 ,
例如法沃斯基重排:a - 卤代酮 在强碱作用 下重排,生成碳
架不同的羟酸酯,反应通过富电子活性中心负碳离子进行 :
环反应 反应物因分子内共价键协同变化而发生重排
的反应,有电环化反应和δ迁移反应.例如环丁烯经加热发
生逆向电环化而得1,3-丁二烯,1,3-己二烯经加热发生氢
原子1,5-迁移而得2,4-己二烯.这类重排在合成中应用最
多的是属于3,3-迁移的科 普重排和克 莱森重排.科普重排
是1,5-二烯受热重排为另一个1,5-二烯的反应.例如内消
旋-3,4-二甲基-1,5-己二烯经加热几乎定量地转变为(Z ,
克莱森重排反应是参与反应的体系中有一个氧原子代替
了碳原子.例如,苯基烯丙醚经加热重排生成的环己二烯酮,
随即异构化为邻烯丙基苯酚.

不知道你所说的条件是指什么~
但一般来说,如果碳正离子是1°碳,旁边连有较大的基团,就有可能发生重排,正电荷转移到更稳定的2°或3°碳上。
比如说傅-克反应,苯和1-氯丙烷反应,会产生重排,进而生成异丙基苯。
还比如3-甲基-丁烯与水加成,有时碳正离子会转换成叔碳,进而生成叔醇。
如果碳正离子周围连有一个三元或四元环,会发生扩环反应,由于生成了更稳定的环,会主要生成...

}

。与HNO2作用时放出氮气,能分别与NaOH或HCl成盐,用指定方法合成以下氨基酸(其他试剂任选)
5.某化合物分子式为C3H7O2N,即使含-氨基-羧基的氨基酸其等电点也不等于7。所以氨基酸既具有酸性又具有碱性,因此必须加入一定量的酸抑制羧基的电离,即使含-氨基-羧基的氨基酸其等电点也不等于7,
2.氨基酸既具有酸性又具有碱性,
6.用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化合物
A.果糖B.麦芽糖C.蔗糖D.淀粉
1.蛋白质是一种生物高分子,氨基酸与水合茚三酮共热时呈蓝紫色,因为只有蔗糖是非还原糖。而b-D-吡喃葡萄糖所有取代基均在平伏键,因为α-D-吡喃葡萄糖中C—1羟基占直立键,故D不对。由于土伦试剂能使α-羟基酮的α活泼羟基氧化为α-二酮,有开链式结构,
8.用化学方法分离化合物。负电荷处在β-位时则不能被有效分散,吡啶环持有负电荷,而氧化反应是失去电子的反应,故吡咯环比苯环容易发生亲电取代反应。因为吡咯环上5个原子共用6个电子,
6.推测吲哚()进行亲电取代,形成一个10电子的芳香体系,但它不显碱性,故碱性减弱。由于氮原子上未共用电子对可与苯环共轭,与烷烃中的碳类似。哌啶中的氮为sp3杂化,比苯胺的大,芳香性为:呋喃3. 比较的芳香性大小。六个π电子(碳原子四个,并不与π体系发生作用;而在吡咯分子中,环上由4n+2(n=1)个p电子构成芳香π体系,彼此以σ键相连。
解答:吡啶和吡咯分子中的氮原子都是SP2杂化,所以吡啶的偶极矩方向为。而吡啶氮原子上的孤对电子未参与环上闭合大π键,且氮的给电子共轭效应远大于吸电子诱导效应,氨基的邻对位效应强于羟基。
合成时,所以必须引进一个新的基团改变芳环上定位情况,
3.由和必要的有机试剂合成。-NH3+使苯环电子云密度降低,因为如果在强酸性溶液中进行,
芳香重氮盐与芳胺偶联需在弱酸性或中性介质(PH=5~7)中进行,生成重氮酸或重氮酸负离子,但当碱性太强(PH>10)时,使苯环电  子云密度增大,平衡偏向右边,这是为什么?
解答:因为芳香重氮盐与酚的偶联反应为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
2.通常芳香重氮盐与酚的偶联是在弱碱性介质中进行,使得其亲电能力大大提高,所以在中,
第十六章重氮化合物和偶氮化合物
1.请解释为什么和与苯酚发生偶合反应时,Hofmann规则不适用。使β-H酸性增大,使碱性试剂进攻酸性强的β-碳原子上的氢原子。这和Saytzeff规则恰好相反。最后是R2CH,CH3上的氢优先脱去,
8.以不超过4个碳的有机物为原料制备环己基甲胺。因此在有关合成反应时应先使-NH2酰基化保护起来,因-NH2具还原性,反应完成后再水解恢复-NH2。很难生成一取代产物,
解答:芳胺在卤化时,分液,水相用NaOH中和,抽滤得环己基甲酸;油相再用盐酸萃取,水相用盐酸中和,
5.如何用化学方法分离环己基甲酸、三丁胺和辛烷的混合物,加入a-萘酚后得红色偶氮化合物;,N-二甲基苯胺盐酸盐,
4.用简单的化学方法鉴别:
解答:用NaNO2/HCl分别反应,跟2,4,6-三硝基苯胺相比,阻止了氮上孤对电子与芳环的共轭,N,N-二甲苯胺的碱性比苯胺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而在N,N-二甲基-2,4,6-三硝基苯胺中,氮上甲基的供电子诱导效应增加了氮上的电子云密度,
解答:这是因为在苯胺和N,N-二甲苯胺中,其碱性增至40000倍,其碱性增至3倍,因此胺的碱性比醇强。同样原因,所以胺的氢键不如醇的氢键强,说明原因。但丁胺的沸点(℃)比丁醇的沸点(117℃)低得多,所以二甲胺的沸点比三甲胺的高。而二甲胺分子间能形成氢键,说明原因。
第十五章硝基化合物和胺
1.三甲胺的分子量虽比二甲胺的大,是以乙酰乙酸乙酯和X(CH2)nX为原料,
解答:具有结构的环状羧酸通过X(CH2)nX与丙二酸酯反应而得到。
解答:取代羧酸由丙二酸酯合成的一般通式为:
由此可以推得目标产物可由经丙二酸酯法合成得到,形成环氧。与醛羰基亲核加成,故烯醇式能以一定的比例存在。一般情况下酮式比稀醇式要稳定得多。
2.写出乙酰乙酸乙酯的酮式和稀醇式互变异构平衡方程式。而B负离子只有一个活性基团活化,A、C、D都是由二个活性基团活化的亚甲基形成的负离子,B为环丙烷二甲酸。故C为3-丁烯酸。说明A具有丙二酸的结构,还有一个不饱和度可能是双键或环。
计算A和B的不饱和度为3,有顺反异构体和旋光异构体。B是饱和酸,C的分子式为C4H6O2。很容易脱羧,分子式都是C5H6O4。
a.甲酸b.草酸c.丙二酸d.丁二酸
A.乙醇B.乙酸C.乙酸乙酯D.乙酰胺
解答:D。其中β-丁酮酸最易脱羧。A和D不易脱羧,
4.下列化合物进行脱羧反应活性最大的是()。—NO2和—Cl的吸电子作用使水解速率加速,若与供电子基团相连,当酯的羰基碳与吸电子基团相连时,水解反应速率越小。
3.比较下列两组化合物发生水解反应的速率大小:
解答:(1)A>B>C>D。亲核试剂进攻羧基的碳原子受到的阻碍也越大,这是由于烃基结构越大,烃基结构越大,不同杂化的碳的电负性大小为Csp>Csp2>Csp3。
(2)C>B>A。吸电子基团使酸性增加,
第十三章羧酸及其衍生物
1.比较下列两组化合物的酸性大小:
解答:产物为不饱和醇,因而考虑用炔钠和伯卤烷反应来增碳。醇脱水有两种β-H可消除,同时增碳的部分存在不饱和键。在2720cm-1处有两个弱而特征的吸收峰。
解答:可用红外光谱鉴别,
3.下列化合物中,仲醇能发生碘仿反应;醛有银镜反应,酮与苯肼反应脱去一分子水生成腙;甲基醛,
解答:C,A,D,A。减慢了亲核加成速度。此外,醛酮与NaHSO3反应为亲核加成,
第十二章醛和酮核磁共振谱
1.下述化合物与饱和NaHSO3反应速度大小次序为()。确保在芳环溴代时只进行一取代反应,再用磺酸基进行占位,不易分离。苯酚易被Br2氧化,官能团的保护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非常普遍。
回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知晓官能团的不同特性。先保护酚羟基成醚,将反应路线稍加改进,这条路线错在哪里?
解答:错误在第一步。利用此性质将二者分离
4.一个学生试图从邻甲基苯酚按下面路线合成邻甲氧基苯甲醇,
解答:酚有弱酸性,弄清化合物结构能帮助了解化合物的性质。使得分子中化学键的性质亦有所不同。
此题关键是要了解氧原子与不同杂化碳成键时氧的杂化状态也不同,而醇中的C-O键的形成是由C-sp3杂化轨道与O-sp3杂化轨道头对头重叠而成,另外sp2杂化的氧s电子云成分比sp3要高,因此氧上的孤对电子就能与苯环Π电子发生p-Π共轭,氧的杂化状态也为sp2杂化,
(2)(104℃)熔点比(172℃)的小许多。所以a的酸性弱于c。酸性越强;当-NO2在间位时,酚羟基的氢更易离解,当苯酚邻对位上有强吸电子基-NO2时,
1.比较下列化合物的酸性大小:()
解答:d>c>a>b。所以亲核试剂进攻不同的碳正离子,活性中间体是烯丙基型碳正碳离子,无合成意义。因为得到的是混合物,
注意:不能用叔卤代烃与醇钠反应。
解答:在进行Grignard反应时,最不稳定。
桥头碳正离子不能满足sp2平面结构,碳正离子愈稳定,属于E1历程,
解答:D>A>B>E>C。所以初步判断A的结构为:构型为S。双键CH2=CH—催化加氢后变成CH3CH2—,A经过催化加氢后分子的旋光性消失,
解答:A的不饱和度为1,旋光性消失,但(A)催化加氢后得(C),分子式C6H11OH,构型S。
15.某烃为链式卤代烯烃(A),(E)与顺丁烯二酸酐反应生成(F)(C8H8O3),(C)与NaOH/H2O作用生成(D)(C4H8O),在常温下与Cl2反应生成分子式为C4H8Cl2的(B),利用不同的卤代烃与AgNO3溶液的反应速率不同来区别。苄基氯
解答:卤原子相同时,氯乙烷,
顺式快于反式。Br与C(CH3)3均处于a键时方能消除,为什么?
12.画出cis-和trans-4-叔丁基环己基溴的稳定的构象结构式,溴原子与β-H应处于反式共平面消除。B能形成共轭烯烃。
10.下列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烯烃速率最快的是:
解答:B。生成相应的醇,
(1)构型保持不变(2)构型翻转(3)外消旋化(4)内消旋化
解答:(2)。试从下面选项中选出此醇的正确构型,位阻越小反应越易进行。
8.排列下列化合物发生SN2反应活性顺序()。若亲核原子相同,
6.下列化合物中哪一个最容易发生SN1反应?
7.下列离子与CH3Br进行SN2反应活性顺序()。比较碳正离子稳定性,
5.比较下列卤代烃在2%AgNO3-乙醇溶液中反应活性大小,
4.用以下方法合成甲基叔丁基醚为什么不能成功?
解答:CH3ONa为强碱,芳环能进行亲电取代,既能进行亲电取代反应,可用于制备相应的Grignard试剂的有()。所以A的结构应为:。光学活性消失,其中应含有手性碳原子:。叁键不能位于端基,试推测A、B、C、D的结构。C为光学活性体。A用Lindlar催化剂(pd/BaSO4)小心氢化,生成化合物B(C8H18),分子式为C8H12,芳烃的侧链卤化。在较高温度或光照射下,由最后生成对苯二甲酸可以判断出苯环对位二取代。
解答:分子的不饱和度为4,并用Fischer投影式表示C的一对对映体,均得到对苯二甲酸。B和C都能够水解,C也无旋光性,B无旋光性,在光照下与不足量的Br2作用,
8.某芳烃A,导致产物可以有两种构型,中间体为碳自由基。为什么?
解答:在光激发下,写出反应方程式,其在光激发下与氯气反应,产物各占50%。
解答:。中间体碳自由基为平面结构,
解答:。根据手性碳原子,先写出其结构式:根据双键所连接基团,
(A)同一种化合物(B)对映体(C)非对映体(D)立体有择
3.考察下面的Fischer投影式,为2-溴丁烷。
解答:S-2-溴丁烷。化合物A和B都有对称中心,有旋光活性的为()。例如以上各种异构体。并用反应式加简要说明表示推断过程。再还原水解只得到一种分子式为C8H14O2的不带支链的
开链化合物。但在汞盐催化
下不与稀硫酸作用。能被高锰酸钾氧化,对于多环体系,Π电子数满足4n+2,
亲电取代反应发生在电子云密度大的五元环上。亲电取代反应发生在几元环上?
3.蓝烃的结构式为,不稳定。可与Na反应。
第七章多环芳烃和非苯芳烃
1.环戊二烯为什么可以与Na反应?
解答:环戊二烯负离子具有芳性,D的结构式,B,但没有任何一个与D相同。而B经溴代得到两种分子式为C6H3ClBr2的产物C和D。
9.溴苯氯代后分离得到两个分子式为C6H4ClBr的异构体A和B,强烈氧化得到苯甲酸。
7.以甲苯为原料合成邻硝基甲苯
8.某芳烃的分子式为C16H16,
6.,反应首先应在无水AlCl3作用下产生烷基碳正离子,
5.完成反应并提出合理的反应机理
解答:此反应为芳环的烷基化反应,与顺丁烯二酸酐产生白色沉淀的为。
4.用简单的化学方法鉴别:
3.用箭头标出下列化合物硝化反应主要产物位置:
解答:硝基取代在电子云密度较大的环上,B中—NO2对苯环的作用为吸电子诱导效应,硝基为吸电子基,
4.比较下列两组化合物的稳定性。环己烷最稳定的构象为椅式,并写出有关反应:
3.写出的最稳定的构象。再考虑取代基位次尽可能小。
解答:2,8,8-三甲基-双环[]-6-辛烯。根据2720cm-1的峰可区别两个化合物。推测为:
解答:在1715cm-1处有一强吸收峰,从B氧化得到两种不同的酸来看,从可与NaNH2反应后再与1-溴丙烷反应来看。试写出A-E的构造式。A和稀H2SO4/HgSO4水溶液作用,生成分子式为C8H14的化合物B,在液氮中与NaNH2作用后,而应用Lindlar催化剂进行催化加氢。合成时必须考虑立体化学的控制,而后还原得到反式烯烃。
(1)丙烷、丙烯和丙炔(2)1-丁炔,
解答:A可能的结构式为:
第四章炔烃二烯烃红外光谱
1.简要回答问题:为什么CH≡CH的酸性大于CH2=CH2的酸性?
解答:CH≡CH中碳原子以sp杂化,电负性较大;CH2=CH2中碳原子以sp2杂化。化合物A与过量KMnO4溶液作用,分子式为C10H18,使正电荷分散而体系稳定性增加。使碳正离子不稳定。
6.化合物A与HBr加成的重排产物是:    
5.写出下列转变的机理:
解答:(1)溴鎓离子中间体。故不稳定;
4.排列碳正离子稳定性顺序()
A有芳香性;B叔碳正离子,
2.下列化合物氢化热最小的是()。
(2)。Cl+进攻双键,所以这种历程可能性小。
10.试说明为什么甲烷氯代反应机理不太可能按下述方式进行:
重复(2)、(3)。2,2,3,3-四甲基丁烷有二个;前者最稳定的构象式为。并指出哪一个为其最稳定的构象式。
8.以C2与C3的σ键为轴旋转,
解答:CH3CH2·的稳定性大于CH3·,
7.解释等摩尔的甲烷和乙烷混合进行一氯代反应,只有一种氢,主要得到。溴原子活性适中,用Cl2还是Br2?为什么?
(1)一氯代产物只能有一种(2)一氯代产物可以有三种
(3)一氯代产物可以有四种(4)二氯代产物只可能有两种
5.判断下列各对化合物是构造异构、构象异构、还是完全相同的化合物。试推测各烷烃的构造,
4.某烷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2,沸点越低。支链烷烃的沸点比直链的低,同碳数的各种烷烃异构体中,烷烃的沸点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加而明显提高。
2.不要查表试将下列烃类化合物按沸点降低的次序排列。
(2)3,3,4,5-四甲基-4-乙基庚烷。选择含有支链数目最多的碳链为主链,
(5)四甲基丁烷(6)异己烷
4.把下列各组物质按碱性强弱排列成序。H2O有较强的偶极作用及氢键。H2O与H2S相比,第一章绪论
1.以下化合物是否有极性?若有试用“”标记标明偶极矩方向。(醇醚O以sp3
2.根据S与O的电负性差别,哪个有较强的偶极-偶极作用力或氢键?
3.预测下列各对物质的酸性相对强弱。
5.下列物种哪些是亲电试剂?哪些是亲核试剂?
1.用中文系统命名法命名或写出结构式。有几种等长的碳链可供选择时,并让支链具有最低位次。选择最长的碳链为主链。从距支链最近的一端开始编号。
3.写出下列烷基的名称及常用符号。根据氯化产物的不同,并写出其构造式。
6.由下列指定的化合物制备相应的卤代物,因氢原子活性有差异,反应选择性强,
(2)用Cl2。氯原子反应活性高。得到CH3Cl和C2H5Cl的比例为1∶400。易于生成。试分别画出2,3-二甲基丁烷和2,2,3,3-四甲基丁烷的典型构象式,
解答:2,3-二甲基丁烷有四个典型构象式,
9.试将下列烷基自由基按稳定性大小排列成序。
因为控制反应的一步(2)高度吸热,
1.完成反应式(在标有*的括号内注明产物构型)
解答:(1)。生成中间体较稳定。反应为顺式加成。
3.下列化合物中最稳定的是()。但碳骨架难以形成平面结构,P-π共轭使之稳定,Br-或Cl-从环鎓离子反面加成。
7.解释下列两反应的加成位置为何不同?
解答:碳正离子稳定性:
—CF3基团有强的吸电子诱导效应,
氧原子未共用电子对的离域,
8.某化合物A,经催化加氢得化合物B,B的分子式为C10H22。得到三个化合物:
试写出A可能的结构式。
4.用化学方法区别下列各组化合物。2-丁炔和1,3-戊二烯
5.以丙烯为唯一碳源合成:
解答:利用炔钠与卤代烷的增碳反应先生成相应的炔烃,
6.以所给的起始物为原料(其它化学试剂不限)完成下列合成:
解答:产物为顺式结构,叁键还原时不能用Na/NH3还原,
7.以乙炔、丙烯为原料合成:
8.某化合物A的分子式为C5H8,再与1-溴丙烷作用,用KMnO4氧化B得分子式为C4H8O2的两种不同的酸C和D。可生成酮E(C5H10O)。
解答:A的不饱和度为2。A应为端炔。A应有支链,在2720cm-1处有两个弱吸收峰;在1710cm-1处有一强吸收峰。
10.如何用IR光谱区别环己醇和环己酮?
解答:环己醇在cm-1处有强而宽的吸收峰;环己酮在1720cm-1处有强的吸收峰。根据双环化合物命名原则,
2.用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化合物,
解答:。大基团在e键能量低。
2.判断下列化合物苯环上亲电取代反应活性的大小:
解答:A>B>C>D。甲基为供电子基。比C、D中硝基对苯环的共轭吸电子作用弱得多。并结合定位规律。
解答:能使Br2/CCl4褪色的为和,
混酸硝化后有黄色油状物产生的为。为亲电取代。生成的烷基碳正离子可能重排成更加稳定的叔碳正离子。试用反应历程解释。臭氧化分解产物为C6H5CH2CHO,试推断该芳烃的构造。将A溴代得到几种分子
式为C6H3ClBr2的产物,A溴代后所得产物之一与C相同,推测A,C,写出各步反应。稳定;故环戊二烯的氢酸性较强,
2.环庚三烯中的CH2上的H的酸性要比典型烯丙基H的酸性小
负离子较稳定。判断其是否有芳性;如有,有芳性。
4.下列化合物有芳香性的是()。
芳香性的判断:休克尔规则,适用于单环、平面、共轭多烯体系。处理如下:
5.分子式为C8H14的A,并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A经臭氧化,推测A的结构,
即环辛烯及环烯双键碳上含非支链取代基的分子式为C8H14O2的各种异构体,
解答:C。化合物D有对称面和对称中心。首先分析构造,根据Newman投影式分析构型为S。这两种化合物互为()。将A或B任何一个化合物在纸面上翻转180度后就变成了另一个化合物。
解答:。确定构型为E型,用Fischer投影式或透视式写出其构型。
此反应为芳烃侧链α-H卤代。产物各占50%。中间体碳正离子为平面结构,
7.画出S-2-甲基-1-氯丁烷的结构式,生成的产物中含有2-甲基-1,2-二氯丁烷和2-甲基-1,4-二氯丁烷,说明这两个产物有无光学活性,烷烃与氯气的反应为自由基取代反应,
碳自由基中间体的平面结构,各占50%。分子式为C9H12,生成同分异构体B和C(C9H11Br)。不能拆开。但能拆开成一对对映体。水解产物经过量KMnO4氧化,试推测A、B、C得构造式,分别用R/S标记其构型。含有一个苯环。初步确定分子的结构为:。烷基苯与卤素作用,

9.一光学活性体A,A用钯催化氢化,B无光学活性,生成化合物C(C8H14)。A在液氨中与钠反应生成光学活性体D(C8H14)。
解答:化合物A中含有碳碳叁键和碳碳双键,A是光学活性体,A还原到B,说明A中C*与不饱和键相连。
3.下列化合物中,又能进行亲核取代反应的是:
解答:D。卤代烃可进行亲核取代。叔卤代烃易消除。简述原因。反应为SN1,苯环上有吸电子基不利于碳正离子的稳定。
解答:A。则碱性与亲核性一致。
9.化合物在丙酮-水溶液中放置时会转变为相应的醇,并说明理由。该碘烷在丙酮-水溶液中放置会发生SN2反应,构型进行了翻转。叔卤烷易消除,
11.试解释在3-溴戊烷的消除反应中制得的反-2-戊烯比顺式的产量高的原因?
解答:在3-溴戊烷中,
,它们发生消除时何者较快,cis-可直接与β-H反式共平面消除:
trans-需构型翻转,所需能量较大。
13.用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法区别下列各组化合物:
氯乙烯,烯丙基氯,不同类型的卤代烃其卤原子的活泼性大小为:苄基型卤代烃、烯丙基型卤代烃>卤代烷>卤苯型卤代芳烃、乙烯型卤代烯烃。
14.某烃(A)分子式为C4H8,在光照下与Cl反应生成分子式为C4H7Cl的(C),(C)与NaOH/C2H5OH反应生成(E)(C4H6),写出A~F的结构式及相应的反应式。分子式C6H11Cl,有旋光性,(A)水解后得B,构型不变。分子式为C6H13Cl,试推测A、B、C的结构。含有一个双键。说明加氢后手性碳原子消失了。则原来的手性碳原子上应该有一个CH3CH2—基团。A,B,C的结构如下:
1.按下列醇在硫酸存在下脱水活性从大到小排序。醇在硫酸作用下脱水反应,反应速度快慢由中间体碳正离子稳定性决定。决定反应速度的第一步就容易进行。存在较大的扭转张力,
2.如何除去1-溴丁烷中少量的正丁醇?
解答:在此混合物中加入冷浓H2SO4
解答:利用Grignard试剂来进行增碳。注意保护羟基
5.用醇为原料合成异丙基叔丁基醚。用威廉姆森制醚法。
不能用两种醇分子之间酸性脱水制备混醚,难分离,
6.写出下列反应的机理:
这是个SN1反应,并且可写出其共振式
Ⅱ,得到两种产物。苯酚具有弱酸性,由于硝基的吸电子共轭效应,其酸性增强;吸电子基越多,只有吸电子诱导效应,
(1)酚中的C-O键长比醇中的C-O键长短。
解答:(1)酚中的氧原子直接连在sp2杂化C上,为平面结构,使C-O键具有部分双键特性。所以sp2电子云距原子核更近。所以形成σ单键键长比Csp2—Osp2键长要长些。由此引起不同的电子效应,结构决定化合物的性质。
(2)分别形成分子内氢键、分子间氢键
3.用简便化学法分离A:α-萘酚和B:α-甲基萘的混合物。可溶于氢氧化钠,但几乎没有收率,由于酚在强氧化剂作用下也非常容易被氧化。即可得预计产物。因为醚键对氧化剂、还原剂、碱有特殊的稳定性。必须考虑到试剂对不同官能团的影响。
解答:由于苯酚与Br2反应不易控制,且有邻、对位多种取代物,先对酚羟基进行保护,降低芳环上亲电取代活性,并且是在烷氧基的邻位。
解答:a>b>c。醛的反应速度大于酮,减少了羰基碳的正电性,
2.下列化合物中不能与2,4-二硝基苯肼反应的化合物是();不能发生碘仿反应的是();不能发生银镜反应的含羰基化合物是();不能发生自身羟醛缩合反应的含羰基化合物是()。醛,甲基酮或含甲基的伯醇,酮无银镜反应;能发生自身羟醛缩合反应的羰基化合物必须有α-H。哪个可发生Cannizzaro反应()。只有不含α-H的醛在浓OH-条件下才能发生Cannizzaro反应。简述原因。原因:前者OH在3200~3500cm-1处有强而宽的吸收峰;后者-CHO的羰基在1700cm-1处有一强吸收峰,
解答:此题是一个增碳反应,如果用格氏试剂增碳生成产物为醇,产物不单一,但不论何种方法都涉及到羰基的保护问题。可以通过羟醛缩合反应先生成α,β-不饱和醛,
8.写出下面反应的机理:
9.写出下面反应的机理:
10.化合物A、B分子式均为C10H12O。1H-NMR(δ,(单峰,(四重峰,(三重峰,(三重峰,(三重峰,(单峰,试写出的构造式,
A:(5H)为苯环单取代;(单峰,2H)(三重峰,
B:(5H)为苯环单取代;(三重峰,(三重峰,3H)为CH3;结合化学位移可推断B的结构。羧酸的酸性与羧基负离子COO-的稳定性成正比,供电子基团使酸性减弱。羧酸酸性的大小与和羧基直接相连的碳原子的电负性大小成正比。
2.比较下列两组化合物酯化反应速率大小:
有机羧酸与醇的酯化反应的速率受酸和醇的烃基结构的影响,酯化反应速率越小。空间位阻越大,因而酯化反应速率也越小。羧酸酯分子中烃基结构位阻越大,
(2)A>B>C>D>E。酯的水解速率加快,则水解速率减慢。—CH3和—OCH3的供电子作用使水解速率减慢。
解答:B。B和C都易脱羧,
5.下列化合物沸点最高者为()。碳链相当的化合物沸点次序为:酰胺>羧酸>醇>酯。其余为固体
7.用化学方法分离下列化合物:
8.写出下列反应的机理:
10.有两个二元酸A和B,A是不饱和酸,脱羧而生成C,A和C都没有顺反异构体和旋光异构体。不易脱羧,写出A,B,C的所有结构式。二元酸含有2个不饱和度,由于A易脱羧,C为不饱和一元酸且无顺反异构和旋光异构,由C推得A是乙烯基丙二酸。
第十四章b-二羰基化合物
1.下列负离子哪一个亲核性最强()
解答:B。比较稳定。故B亲核性最强。
解答:酮式与烯醇式是互变异构体。β-二酮、β-酮酸酯类化合物由于烯醇式能通过氢键形成稳定的六元环结构,
3.写出下列反应的机理:
解答:反应第一步α-卤代酯在强碱作用下生成负离子,再发生分子内亲核取代,
4.以乙醇为唯一原料合成
解答:产物可以由乙酰乙酸乙酯用硼氢化钠还原而得。而卤代烃则可以通过Diels-Alder反应得到。
解答:结构为的酮,经酮式分解而制得。但其沸点却比二甲胺的低,
解答:由于三甲胺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破坏氢键需要能量,
2.丁胺的分子量与丁醇相近,但丁胺的碱性却比丁醇强许多,
解答:这是因为N的电负性不如O强,因此胺的沸点比同分子量的醇低。N对未共用电子对的束缚能力比O小,
3.苯胺N,N-二甲基化后,而2,4,6-三硝基苯胺N,N-二甲基化后,说明原因。氮上的孤对电子都跟苯环发生共轭,因此,两个邻位硝基使-NMe2基不能和芳香环共平面,使硝基不能通过共轭效应吸引氮上的电子,N,N-二甲基-2,4,6-三硝基苯胺的碱性大大增加。;,中和后成为绿色固体;。并将每一组分以相当的纯度回收?
解答:用NaOH水溶液萃取、分液,析出沉淀,分出油相——辛烷,有油状物析出,油相为三丁胺。因-NH2使苯环强烈活化,因此在有关合成反应时应先使-NH2酰基化,
解答:芳胺硝化时,容易被硝酸氧化,反应完成后再水解恢复-NH2。
9.写出下列季胺碱热消除产物:
在季胺碱的Hofmann消去中,其次RCH2,即双键碳原子上含烷基最少的烯烃最易生成。
这是由于季胺碱β-碳上连有供电子基团降低了β-氢的酸性,
当β-碳原子上连有吸电子基团或不饱和基团(如硝基、羰基、苯基等),容易消除,
季胺碱热消除是反式共平面消除。前者的反应活性小于后者。重氮盐正离子是作为亲电试剂使用,由于-NO2吸电子的诱导效应和吸电子的共轭效应,故其反应活性大于。与芳胺偶联是在弱酸性或中性介质中进行。在弱碱性介质中:,在-O-上的电子与苯环共轭,它比酚更易发生亲电取代反应。重氮盐会与OH-发生反应,使之失去偶合能力。而不宜在强酸性溶液(PH解答:苯酚直接进行溴代反应得不到间位取代产物,利用重氮盐法是一种好的选择。先保护酚羟基再进行硝化反应。
1.指出下列化合物的偶极距方向   
解答:吡咯分子中氮原子上的孤对电子已参与形成环上闭合共轭体系,所以吡咯的偶极距方向为。加上氮原子为电负性原子,
2.比较吡啶和吡咯产生芳香性的原因。组成环的所有原子位于同一平面上,在吡啶分子中,氮原子上还有一对未共用电子处在未参与共轭的SP2杂化轨道上,杂原子的未共用电子对在p轨道上,氮原子两个)组成了4n+2(n=1)个π电子的离域体系而具有芳香性。
由于五元杂环分子中,而苯则是六个碳原子共用六个π电子,它们的芳香性比苯的差,由于电负性O>N>S,因此,
4. 吡啶()的碱性比哌啶()的小,这是为什么?
解答:因为吡啶中的氮为sp2杂化,碱性顺序为sp3>sp2,苯胺中的氮接近于sp2杂化,电子分散在苯环上,
5.吲哚()中含有氮,这是为什么?
解答:这是因为吲哚中氮原子上的未共用电子对与环共轭,故无碱性。反应主要发生在哪个位置?为什么?
解答:亲电取代主要发生在吡咯环上,电子云密度比苯环大,
喹啉分子中吡啶环的电子云密度比苯环低,所以喹啉分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吡啶-2,3-二甲酸;在吡啶2,3-二甲酸脱羧时涉及到碳-碳键的异裂,负电荷处在α-位能被电负性大的氮所分散,因此脱羧在α-位。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b-D-吡喃葡萄糖的构象比a-D-吡喃葡萄糖的构象稳定
C.凡含氮物都能溶于稀盐酸
D.所有二糖都有苷羟基,都有还原性
解答:B。故A不对;选项C也不对;二糖中蔗糖就是非还原糖,答案B是正确的,其他取代基占平伏键,所以b-D-吡喃葡萄糖的构象要比a-D-吡喃葡萄糖稳定
2.下列糖中哪一个不与Fehling试剂反应()
3.图中纤维二糖的命名为:
4.D-葡萄糖和L-葡萄糖的开链式结构互为:
5.鉴定a-氨基酸常用的试剂是:()
解答:B。用于a-氨基酸的定性和定量检测。它是由不同的()形成的聚酰胺。但等电点都不等于7,这是为什么?
解答:因为在水(pH=7)中氨基酸中的羧基电离程度大于氨基,才能使两者的电离程度相等。但等电点都不等于7,
3.用简单的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各组化合物:
b.苏氨酸丝氨酸c.乳酸丙氨酸
4.从所给原料开始,有旋光性,并能与醇成酯,写出此化合物的结构式。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碳正离子吸电子基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