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18+23)360×50列竖式计算算怎么算

莎车县教学质量监测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模拟测试卷

三年 级 数 学(卷一)

(考试时间60分钟) 评价等级

同学们,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你一定有了不少的收获,这儿为你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你一定能行,加油哦! 一、填空,我细心又能干。(每空1分,共20分) 1、906÷3的商是( )位数,商的最高位是( )位。 2、100元5角可记作( )元, 10.6米是( )米( )厘米。 3、一个数除以8,商是83,当有余数且余数最小时,被除数是( )。 4、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5米,把四条边各延长3米,得到一个大正方形,现在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 )平方米。 5、用24时计时法表示。

6、3.4平方米=( )平方分米 3日7时=( )时 ( )平方分米=600平方厘米 3年7个月=( )个月 7、水果店有苹果、菠萝、梨和草莓4种水果:爸爸要买其中的2种,一共有( )种选法。

8、红红三次考试的平均成绩是92分,已知第一次和第二次的平均成绩是93分,她的第三次成绩是( )分

9、5支铅笔可以换2块橡皮,4块橡皮可以换3把尺子,6把尺子可以换( )支铅笔。

10、当你面朝北时,你的后面是( )方,左边是( )方,右边是 ( )方。 二、我是小法官。(对的画“V”,错的画“×”)(10分) 11、0÷25,0×25,0+25,25-0这几个算式的结果相同。( ) 12、珍珍家在学校的东北面,学校就在珍珍家的西南面。( ) 13、600÷5的商的末尾有2个0。( ) 14、每套风景贺卡12张,26套共有312张。( ) 15、连续两个月中,必定有一个月是大月。( ) 三、选一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里)(10分) 16、今天是星期二,再过40天是( ) A、星期一 B.星期六 C.星期天

17、爸爸一天工作8小时,他8:00上班,中午休息1小时,他下班时间是( )

19、军军超市今天卖出12箱牛奶,每盒2元,一共卖了多少钱?应补充 的条件是( )

A.又运米10箱 B.每箱24盒 C.每盒可以赚2元钱 20、一个面积是49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是( )分米

23、列竖式计算(带*的验算)( 18分 )

五、解决问题(共18分)

24、用562根小棒能摆多少个正方形?还剩多少根小棒?(4分)

25、棉纺厂5天织布250千米。照这样计算,如果织18天,一共可以织多少千米?(4分)

26、一个人平均每月产生大约26千克的垃圾。豆豆家有3口人,一年大约产生多少千克垃圾?(5分)

27、从宽为9分米的长方形中减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合多少平方厘米?(5分)

附加题:(10分)28、菜市场运来白萝卜和胡萝卜共130筐,白萝卜的

}

数学三年级上册万以内的减法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数学三年级上册万以内的减法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数学三年级上册万以内的减法教案1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较灵活。熟练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计算。

  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自己探索计算方法,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3、使学生体验数学以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让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同算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

  一、复习引入新课。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去春游吗?我们去春游的路上有一些障碍,谁能扫清路上的这些障碍?

  二、创设情景,让学生提出问题。

  (一)观察第91页情景图。

  1、仔细观察,从这幅图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哪些与乘船有关的问题?

  (二)观察第92页情景图。

  1、图中有哪些问题需要我们解决?

  “二(1)班、二(2)班能坐下吗?”

  “二(3)班、二(4)班合乘能坐下吗?”

  2、谁能解决上面两个问题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23+31 32+39

  (三)揭示课题,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

  三、小组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一)探究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1、学生自主探索。

  2、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教师巡视。

  3、各小组汇报交流情况。(学生汇报时,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二)学生小组讨论喜欢的方法。

  1、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2、学生汇报。师:为什么喜欢这种方法?

  3、这两个问题解决的结果如何?

  1、第93页做一做右边4题。(生做完后,师作反馈纠正。)

  2、练习十九1、2、3、4。(选加法做。)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数学三年级上册万以内的减法教案2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36-49页。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单元内容是在学习了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学习。

  本单元在原有两位数加减法基础上学习万以内加减法,其中包括例题1不进位加,例题2一次进位加且结果为四位数的竖式加法,例题3连续进位加,并且尝试口算的方法和交换加数位置验算的方法。

  减法内容涉及例题1不退位减,例题2连续退位减,例题3连续被减数数位中有零的退位减及验算,例题4解决问题。最后是本单元的整理和复习。

  整个单元的以计算教学为主,重点使学生在学习中正确掌握万以内的加减计算方法,同时教学中更要将加减计算的意义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不断训练学生思维,为今后进一步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

  1、使学生能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3、让学生经历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在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优化自己的算法。

  4、使学生能结合实际情境选择计算策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估算意识和能力。

  四、单元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三位数的加减。

  五、单元教学难点

  能正确计算连续退位减法及验算。

  六、教学时间:9课时

  1、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笔算(例题1、2,练习八1、2、3)

  2、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例题3,练习八4、5、6)

  3、练习课(练习八7、8、9、10)

  4、三位数减两、三位数(一)(例题1、2,练习九1、2、3)

  5、三位数减两、三位数(二)(例题3,练习九4、5、6)

  6、练习课(练习九7、8、9、10、11)

  7、解决问题(例题4,练习九12、13、14)

  8、整理和复习(一)(P47 1、2,练习十1、2、3、5)

  9、整理和复习(二)(P47 3,练习十4、5、6、7)

  第1课时 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笔算

  教学内容:例题1、2,练习八1、2、3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能用竖式计算和在1000以内进位和不进位的三位数加法。

  2、使学生比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3、让学生感知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培养学生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应用加法法则准确地计算三位数加两、三位数进位和不进位的加法题。 教学难点:

  理解笔算加法的算理。

  1、口算下面各题。

  提问:笔算时要注意什么?

  谈话:通过练习,我们知道不管口算还是笔算,在计算时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可以相加,满十要进一,这节课我们将要根据这个规律开始学习三位数和两、三位数相加的不进位、进位加法。(板书课题)

  1、出示教材第36页的图片以及“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种类”的统计表。让学生说一说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2、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教学例1)

  (1)提问:我们湿地的鸟类动物有多少种?爬行类动物有多少种?要求他们一共有多少种应该怎么列算式?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探究计算方法,可能有口算和竖式笔算两种,口算有点难度,引导学生用竖式计算。让学生想一想:竖式应该怎么写?

  学生尝试写竖式,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板书:

  提问:从哪位开始加起?个位上写几?十位上写几?百位上写几?不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时需要注意哪些地方?

  3、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例2)

  (1)提问:根据表中的信息,求湿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多少种怎么列算式?

  (3)提问:这是一道三位数加两位数的算式,怎么计算呢?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板书:

  师:个位上写几?(1+1=2,写2)

  师:十位上相加是多少?(7+3=10)十位上怎样写?(十位上相加是10,在十位上写0,同时满十向百位进1。)

  师:百位上是多少?(2+1=3)为什么要加上1?

  (4)想一想:271+903,怎样计算?

  师:与例2的算式相比,这是一道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算式,请同学们根据我们掌握的加法法则尝试笔算。

  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板书:

  提问: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比较好写,大家都做得很对!可是百位上的数怎么写呢?2+9=11,相加满十怎么办?

  生:向百位的上一位(千位)进一,百位上写1,千位上写1.

  3、小组讨论:计算万以内的加法要注意什么?

  (2)从个位加起。

  (3)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1、完成教材第37页“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做题,指名板演。然后校对订正,注意在竖式计算时容易出错的地方。

  2、完成“练习八”第1题。

  在竖式中相应的位置写下结果,然后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八”第3题。

  先计算出每两片树叶上的和,然后与得数相等的'花朵相连,学生独立做题,连一连。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合作的非常好,你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学生。下面同桌说一说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笔算加法时我们需要注意什么?

  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笔算

  第2课时 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教学内容:例题3,练习八4、5、6

  1、进一步掌握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

  2、经历自主探索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过程,掌握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思想,帮助学生形成认真细心地进行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

  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三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掌握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指名说一说它的计算方法。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提问:该湿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共有多少种?怎么列算式?

  比较:445+298与复习题76+84有什么不同?

  小结:前者是三位数加三位数的加法,后者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 谈话:前面一节课我们已经学过了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进位和不进位加法,这节课也同样学习的是三位数加三位数,那么,两者之间又有什么不同呢?事实上,今天所学得内容是在前者的基础上教学连续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方法。(板书课题)你觉得它的竖式计算方法 会是怎样?

  (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

  提问:在用竖式进行计算之前,请同学们尝试口算一下结果应该是多少? 同位讨论并全班交流。

  追问:如果是445+243,你还能用刚刚的方法进行口算吗?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可以选择这种方法进行口算?

  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板书:

  (1)个位上相加是几?(5+8=13)个位上怎么写?(写3,向前一位进1,为了不遗漏进上的1,在十位上写一个小一点的“1”)

  (2)十位上相加是几?(4+9+1=14)为什么要加上1?十位上的数相加后也满十,该怎么办?(继续向百位进1,在百位上也写一个小一点的1)十位上应该写几?(4)

  (3)百位上写几?(2+4+1=7)

  4、思考: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需要注意什么?和不进位、进位加法有什么联系?

  师:你怎么知道自己是否算对了?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进行验证呢?(先让学生探究交流)

  生:用验算的方法。

  师:可以通过验算来检验得数是否正确。不同的题目有不同的验算方法。那么,加法该如何来验算呢?

  生: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

  老师在黑板上演示验算的过程,提示学生注意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提问:你们这次计算的得数是多少?与刚才计算的得数相同吗?这说明什么?如果两次计算的得数不相同,又说明什么?应该怎么办?

  1、完成“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后,选最后一题讲解计算过程。

  2、完成“练习八”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八”第2题。

  先估计结果再列式计算。

  4、完成“练习八”第9题。

  教师先给予学生知道,然后让他们独立完成后,再全班交流并订正。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内容?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

  1、练习八第3-8题.

数学三年级上册万以内的减法教案3

  教学内容:教科书P27 28页的例1,例2和相关练习。

  1、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学会对加减法进行验算。

  2、经历探索验算方法的过程,培养检验的意识和习惯。

  3、通过加减法的验算,渗透加法交换律和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重、难点:学会对加法进行验算

  一、创设情境:导语引入,从生活中引出数学问题情境。

  1、在合作学习中,讨论加法的验算方法,从已有的认识出发,去探索加法的验算方法。

  2、体现算法的多样化。

  3、掌握两种验算方法:

  (1)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看它们的和是不是相同。

  (2)用和减一个加数,看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加数。

  三、实践应用:完成书上相关练习。

数学三年级上册万以内的减法教案4

  1、使学生会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3、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

  1、经历万以内进位加法的认识过程,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

  2、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进位的加法题

  万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知

  2、87+49不能用口算一下子就算出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万以内进位加法。

  1、春天到了,学校安排我们坐车去动物园春游,三年级一班有45人,二班有47人,一辆车限坐88人,两个班坐一辆车能坐的下吗?

  2、列式计算。用举手的方式,认为不行的举手?为什么不行?说明理由。

  4、同学们用了这么多的方法,真能干!那有没有同学直接用45+47算的,说一说你是怎样思考的?(请生上台演示)

  6、多媒体出示例1图片,独立完成计算,(两个学生板演,其余同学在书上完成)

  7、列竖式计算(重点讲解)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独立完成做一做1、2

  2、请生回答,集体讲解订正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位数的运算法则,你们学会了吗?

  3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

  1、经历3位数加3位数连续进位加的认识过程,在掌握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3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2、通过观察、计算等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合估算的方法

  3、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性和计算速度

  3位数加3位数连续进位加

  3位数加3位数连续进位加的口算和笔算算法

  昨天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运算法则,同学们还记得怎样算吗?现在老师要考你们一下。

  2、980+660 985+665不能用上节课学的计算,有同学算出来了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好不好?

  1、多媒体出示主题图,估算爬行类和两栖类一共有多少种?

  2、小组讨论估算值,说明理由。

  3、请生列式做精确计算,看看中国已知的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4、指明学生板演,集体讲评(教师强调: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在计算到前一位的时候不能忘记加进位1。)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完成教科书上做一做,集体讲评订正。

  2、多媒体出示教科书练习五第10题,开动脑筋,独立完成。

  通过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但掌握了连续进位加法,而且懂得了中国爬行类和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的种数,其实我国还有许多珍稀野生动物,打开课本15页,说一说在表中发现了什么数量关系?自己找出表中的数量关系,形成问题,并列式解决问题。

  课本练习五1~9题

  万以内数的连续退位减法

  1、经历万以内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认识过程,学会三位数与三位数的退位减法

  2、通过观察、估算等方法,能正确的笔算多位数减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万以内数的连续退位减法

  万以内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笔算算法

  1、口算(指生回答)

  2、竖式计算(指生板演)

  师小结:587―198=竖式计算应该注意点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学习。

  1、多媒体出示教学例题1:放假同学们都喜欢去旅游,在我国云南有三个美丽的地方,

  分别是丽江、大理和昆明。请同学们课本,这就是我们的行车路线,我们坐飞机到昆明,然后从昆明出发行348千米到达了大理,又从大理出发去丽江。大家在书上可以看到从昆明到丽江有517千米。那么大理到丽江有多少米呢?

  2、小组讨论估算大理到丽江有多远?说明方法

  3、用线段图的方法来理清问题,图中昆明到丽江的路程拉成一条直线,可以使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更加明了。

  4、列竖式计算,指生到黑板演示

  1、现在我们把517改成507,想一想,计算上有什么不同?自由发言。

  2、同桌交流计算方法,然后选出代表,指生到黑板前讲,把你们认为最容易的方法说给大家听,边讲边板书。然后请其他学生讲评。

  师小结:改了数字之后还是要按照减法运算法则来计算

  1、怎样计算500―185(自由发表意见,方法越多越好)

  2、用竖式计算,指生板书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完成第23页的做一做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数学三年级上册万以内的减法教案5

  1、通过梳理知识点一级具体的题目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计算。

  2、通过创设具体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估算的方法和意义,能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策略。

  3、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能够进行合理的估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1)提问:怎么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小结:两位数加两位数,可以把其中一个加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然后与另一个加数依次相加,这样口算更加快捷。

  (2)提问:怎么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小结:两位数减两位数,可以把减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然后从被减数中依次减去,这样口算比较便捷。

  2、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

  提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需要注意什么?

  小结:列竖式时,数位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从个位加(减)起,哪一位上满十向前进一(哪一位上不够减向前一位退一当十),主要不要漏加进来的一(不要漏减走的一)。

  3、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1)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可以用两位数的加减法进行口算。如650+340其实就是65个十减34个十,等于31个十。

  (2)方式虽然不同,一个口算,一个笔算,但是运算的算理一样,都是满十进一,退一当十。 ……

  (给学生自由发言,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

  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说说口算思路。

  提问:口算时要注意什么?哪些地方容易出错?

  分组活动,看哪一组最快最准做完?然后各组委派一人汇报结果。可以选择口算的方法,也可以选择列竖式的方法。

  (1)出示教材第19页第2题,组织学生读题,从中获取信息。思考:如何列式计算?

  (2)学生交流后板书:632-441.

  (3)提问:这个和我们例4中的估算有什么不一样?如何进行估算呢?

  (4)学生讨论估算的方法,然后交流算法。

  估算的方法不局限于一种,只要学生回答的合情合理,均给予肯定。并比较这些估算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哪种更合理。

  1、完成“练习四”的第1题。

  两人一组,轮流出题计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快又准,互相之间评一评。

  2、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比较每一题的大小。此题不能直接进行比较,需先进行加、减法的计算,得出结果后才能把左右两边进行比较。

  3、完成“练习四”的第3题。

  仔细观察图文,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地进行估算。并想一想,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本节课我们梳理了哪些知识?本单元的知识中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学生发言,教师点评,解疑答惑。

  教学反思:通过梳理知识点以及具体的题目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计算。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数学三年级上册万以内的减法教案6

  复习内容: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的知识点

  1.通过复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万以内的加、减法"和"有余数的除法",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

  2.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万以内的加、减法的复习。

  有余数的除法的复习。

  教学难点:系统地出万以内的、加减法竖式计算该注意的地方。

  熟练地计算连续进位的加法和连续退位的减法。

  利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具体问题。

  一、万以内的加、减法的复习

  师:时间过的真快,我们已经把这本厚厚的数学书快学完了。同学们还记得你自己都学了些什么吗?

  生根据课本目录会回答不同的内容。

  师:学了那么多知识,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第二单元的知识。是什么呢?

  生:万以内的加、减法

  师:老师这里有几道题要来考考大家,看大家有没有信心接受老师的挑战呢?

  ⑴出示例题1题目:用竖式计算计算下列各题

  师:老师先请同学来说说如果让你来完成你会怎么做?

  ②竖式计算(引导竖式计算的注意点并及时板书)

  师:三(1)班有三位同学已经把前面的三题做好了,我们一看他们做的怎么样?

  学生评判并分析错因:题1数位没有对齐

  题3没有退位,横式上没有写结果

  师:你们能帮他们改正吗?

  师:三(1)班的同学可真粗心,他们为什么没有发现自己做错了呢?

  预设回答:没有验算。

  师:我们在做加减法时可以通过验算来检查自己刚才有没有做对。一道加法题的验算方法有哪些?减法题的验算方法又有哪些?

  预设回答:加法题目: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加一次

  减法题目:①被减数-差=减数

  ②减数+差=被减数

  师:加、减法题分别有2种验算方法,在验算时同学们只要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就可以了。现在请同学们认真地把剩下的三道题完成在数学课堂练习本上,其中最后一题要求验算。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发现问题。三位有问题的同学板演。

  可能出现横式上写验算的结果。

  师强调:验算是真正地再算一次,横式上应该写竖式计算的结果不能写验算的结果。

  ⑵出示例题2:从西村到东村有几条路?哪条路近?近多少米?

  看到题目集体回答从西村到东村有几条路?(2条)

  师:同学们反应可真快,哪位同学眼更尖已经看出哪条路近了?

  生:经过北村的那条路近。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预设回答:西村到北村的152米可以看成150米,北村到东村的534米可以看成530米,150+530=680米;西村到南村的455米可以看成450米,南村到东村的368米看成360米,450+360=810米。680小于810所以经过北村的那条路近。

  生有不同的估算结果,应给予肯定。

  师:大家都是用估算看出来的,那到底近多少米呢?

  集体交流,强调单位不要漏写。

  □6□□2□8□9

  要求独立思考后完成在课本上。题②理解借出又还回。

  二、有余数的除法的复习

  师:刚才大家一起回忆了加减法题,老师又带来了口算题。

  师:同学们先观察一下上面的口算题有什么特点?

  预设回答:第一行是加法题,第二行是减法题,第三行是乘法题,第四行是除法题。

  师:原来这里的口算加减乘除都有了。口算题老师相信肯定难不倒大家的,不过现在老师有个问题需要

  大家来解决。假如老师要请一个同学做2题,那老师需要请几位同学来做啊?

  预设回答:一共有12题口算,每人做2题,12÷2=6(人)所以需要6人来做。

  开小火车的形式每个同学做两题,检查是不是需要6人。

  师:看来这个问题也难不倒大家,确实是需要6人来完成。他是用什么方法把问题解决的?

  师:上面的口算第四行中,大家找一下哪题挺特殊的?

  生:38÷8=4……6,因为它有余数。

  师:对,现在我们不光会表内除法还会做有余数的除法了。那你们对有余数的除法还知道些什么?

  预设回答:在竖式计算时商要写在被除数的个位上。

  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26÷3=□……□35除以4,商,余。

  ⑹解决具体问题(区分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出示例题4:妈妈买了38个纽扣,每件衣服钉5个,可以钉几件?还剩几个纽扣留作备用?

  要求:先与同桌讨论,然后独立完成。

  师组织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预设回答:有38个纽扣,每件衣服钉5个,38里有7个5还多3,所以

  38÷5=7(件)……3(个).就是说可以钉7件衣服还有3个纽扣留作备用。

  重点讲解商的单位是"件",余数的单位是"个"。

  练习二十六第3、4题。

  要求独立思考后认真完成,两位同学板演。

  今天我们一起回忆了加减法和有余数的除法,大家还会把它们给忘了吗?

  1.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2.估一估,连一连

  3.三(2)班一共有50本课外书,把这些书平均分给8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本?还剩几本?如果要平均分给9个小朋友,最少需要增加几本?

数学三年级上册万以内的减法教案7

  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1.正确地进行两位数加法的口算。

  2.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法,讨论交流法,讲练法

  课前三分钟:口算练习

  课前作业预设与处理:观察教材第9页的主题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消息?想好了明天与大伙分享。

  1、用两位数加、减整十或一位数。课前三分钟

  2、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口算方法。

  (1)观察教材第9页的主题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消息?

  学生汇报。(一至五年级参加“世博会”的各班人数)

  (2)出示问题: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3)提问: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求一共多少张车票就是求一年级一共有多少人,一年级一班35人,二班34人,用加法计算,列式:35+34。

  (4)这个算是如何计算?互相交流算法。

  师:我们学习过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通过观察我们知道35+34中的两个加数没有一个是整十数或一位数,但是我们是否可以把它们转化成我们学习过的加法然后进行计算呢?如果可以怎么计算?

  生:可以把其中的一个加数拆分成整十数加一位数。比如34可以看成30+4,先算35+30=65,再算65+4=69。

  师:除了这种方法以外,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2:除此之外,同时把这两个加数拆成整十数加一位数,然后进行计算也很简便,34看成30+4,35看成30+5,先算30+30=60,4+5=9,再算60+9=69。

  2.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口算方法。

  (1)出示问题: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2)列式计算:39+44

  (3)学生尝试计算39+44,并说说算法。

  经学生自由讨论,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

  3.比较算式,发现规律。

  师:对比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相同点: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

  不同点:前者个位数相加不进位,后者个位数相加进位。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春节小明用压岁钱买一个玩具汽车39元,买一个天线宝宝75元,问他一共用去多少钱?

  组织学生分组练习,并在小组内互检。

  1.在这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以及它们的计算方法,我们要利用这个计算方法,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你还有哪些疑问的地方?

  完成练习二第1、2题

数学三年级上册万以内的减法教案8

  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算法的比较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运用迁移类推进行计算,自己得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理解“十位满十向百位进1”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以及有顺序地、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情感态度:在自主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养成独立思考与善于倾听的习惯。

  能正确笔算连续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

  正确掌握连续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眼急脑快(口算)

  利用羊村为了迎接亚运盛会,举行了圣火接力赛,让学生通过口算来帮助小羊胜利的完成任务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逐一出示口算题,指名学生说出结果

  【设计意图:利用羊村为了迎接亚运盛会,举行了圣火接力赛,让学生通过口算来帮助小羊胜利的完成任务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心明手巧(笔算)

  师:同学们很顺利就迎接到了圣火,但如果想把火炬保留下来,必须打开密码箱才行,你们有信心把火炬保管好吗?现在请拿出练习本,用竖式算一算,密码是多少,看谁算得好。

  学生独立用竖式进行计算后汇报结果并引导学生观察。

  师:仔细观察这两个竖式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要提醒同学的?

  【设计意图:卡通人物是孩子们永远的话题,在课中我创设了学生熟悉的卡通世界:羊村迎接亚运会圣火这一情境进行复习,找到了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孩子们在好奇、紧张、愉快中走进数学,通过复习20以内、100以内等的加法,让学生燃起学习新课的火苗。】

  师:同学们真聪明,很快就帮羊村完成了这意义重大的任务,村长为了表扬我们对他们工作的支持,决定请我们去参观野生动物园,高兴吗?准备好,看看你认识那些野生动物。

  伴随悠扬的音乐,课件分别演示熊猫、东北虎、丹顶鹤、蜥蜴、青蛙、金丝猴、藏羚羊等受保护野生动物。

  【设计意图:参观游玩是孩子的天性,特别是通过努力得来的奖励更能激发学生持续学习的积极状态。】

  二、交流探索,解决问题

  1、分析统计表,提出问题

  (1)引导学生观察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注意思考从“已知种数”到“濒危和受威胁种数”的数量有什么变化?并结合数据教育学生爱护野生动物。

  【设计意图:通过对图片和数据的分析,使学生从中知道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喻教于学,进行思想教育。】

  (2)让学生仔细观察中国特有的种数的统计图表,说出表中的信息,并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3)出示第一个问题:中国特有的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让学生思考。

  (1)师:这个问题你会列式吗?请用竖式算一算结果是多少。

  (2)指名一生板演,其他学生独立计算。

  (3)师生齐分析学生完成的情况,并让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4)结合课件的演示引导学生把这题的计算过程再说一遍,突出“那一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知识迁移的效力,让学生独立计算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既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又培养了学生有顺序地、有条理地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1)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打开密码箱的两题和例题,同桌互相交流讨论,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汇报交流结果,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3)通过比较总结出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的计算方法、特点并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总结,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连续进位加的算理以及计算过程,同时也提醒学生在计算时要注意那一位相加满十都要向前一位进1,一定要加上这个进上去的1。】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神机妙算(直接写出结果)

  学生独立计算出结果,教师巡视。

  指名说出结果及计算过程。

  【设计意图:学生在相互交流补充中总结计算方法,自主构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方法。】

  2、拔萝卜(用竖式计算)

  (1)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出结果,同时指3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计算过程,教师巡视学生的完成情况。

  (2)让3名学生当小老师,批改同学的计算。(提醒学生注意不要把算式的数抄错)

  (3)集体评讲学生的完成的情况。

  【设计意图:竖式计算是最基本的方法,应是学生扎实掌握。这一环节让学生独立思考竖式计算方法,自主讨论发现竖式计算中的错误,相互交流计算的方法,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不但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还提高了学生的表述能力,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

  3、配钥匙(连一连)

  师:班长暖羊羊它负责小羊们的日常生活,但它不小心把小羊房间的钥匙给调乱了,你们能帮帮暖羊羊,把钥匙给配好吗?同桌互相讨论一下,看谁找得又快又准确!

  指名学生说说如何算得又快又准。

  【设计意图:这题不但训练了学生的笔算能力还训练了学生的口算能力,通过老师的点拨,让学生掌握更多简便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灵活性,对学生进行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4、活学活用(解决问题)

  师:暖羊羊为了感谢大家那么快就帮他配好了钥匙,就请我们去参观他们的农场。你们看,饲养园里养了什么?

  师:你会解答吗?请把你的算式写在书上。

  巡视学生的解答情况,并指名说出解答的算式。

  师:除了上面这个问题,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进行练习,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想一想(扩展延伸)

  的两位数加上的两位数加和是多少?

  【设计意图:这题不但能检查学生掌握本节学习内容的作用,还为下一节估算打下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四、回顾总结,反思提升

  同学们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在总结中提升,通过总结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本节的学习内容,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有更深刻的认识。】

  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

  答:中国特有的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123种。

【数学三年级上册万以内的减法教案】相关文章:

}

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题集锦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我们都经常看到试题的身影,借助试题可以对一个人进行全方位的考核。你知道什么样的试题才算得上好试题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题,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题1

  一、填空:(共20分)

  1 、一个十位数,最高位上是7,百万位和百位都是5,其他各数位上都是0,这个数写作( ),读作( ),这个数最高位是( )位。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约是( )亿

  2、400×30的积是( )位数,积的末尾有( )个0。

  3、一只猎狗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35千米,可写作( )。

  5、在 中,已知∠1=43°,∠2=( ),∠3=( )。

  6、《新版小学生字典》有592页,估计一下,12本这样的字典大约有( )页。

  7、妈妈做早饭的过程及时间:洗锅(1分)淘米(2分) 熬粥(20分) 煎鸡蛋(5分) 拌小菜(5分) 盛粥(1分)妈妈做这顿饭至少需要( )分钟。

  8、 两个数的商是24,如果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4倍,则商是( )。

  9、在A÷15=14……B中,余数B最大是( ),这时被除数A是( )。

  10、一只平底锅上只能煎两条鱼,用它煎一条鱼需要4分钟。(正反面各2分钟),那么,煎三条鱼至少需要( )分钟。

  二、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共10分)。

  1、.把省略“万”后面的尾数约是( )。

  2、估一估,下面算式中的商最接近9的是( )。

  3、把平角分成两个角,其中一个是钝角,另一个是( )。

  A、钝角 B、锐角 C、直角

  4、 下列哪一句话是错误的( )。

  A、平行线延长也可能相交。 B、梯形有无数条高。

  C、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D、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5、一条( )长20厘米。

  A 、 直线 B 、射线 C、 线段

  6、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可以画( )条。

  A、一条 B、两条 C、无数条 D、无法确定

  7、只用一副三角板,可以拼出( )度的角。

  8、下面式子的结果与120÷40的结果相等的是( )。

  9、一块盐田长600米,宽100米,( )块这样的盐田占地6平方千米。

  10、被除数除以10,要使商不变,除数( )

  A、乘10 B、不变 C、除以10

  三、计算。(计30分)

  1、 直接写得数(每题1分,计12分)

  2、列竖式计算。(每题3分,计18分 )

  四、操作与实践。(共10分)

  1、 过O点画射线AB的平行线。

  2、 用量角器画一个105的角。

  再过O点画射线AC的垂线。

  3、小强家和小军家2016年各季度电费情况如下图:

  1.小强家第( )季度电费最多,是( )元。

  2.小军家第( )季度电费最少,是( )元。

  3.小军家全年电费( )元,小强家全年电费( )元。小强家比小军家电费多( )。

  五、解决问题我最棒。(共30分)

  1、水果店李大伯带2000元钱去批发市场买苹果,买了25箱,还剩150元。每箱苹果的批发价是多少元?

  2、学校四年级男、女生人数相同,他们要参加体育会操表演,男生每排30人,排了14排。女生每排35人,可以排几排?

  3、汽车上山时每小时行36千米,行了5小时到山顶。下山时按原路返回只用了4小时。汽车下山比上山每小时多行多少千米?

  4、李老师要批发60个蛋挞,怎么买最省钱?

  5、学校开展节约用水活动,前3个月共节约用水435吨。照这样计算,学校一年能节约用水多少吨?

  6、四年级同学准备制作135个小灯笼庆祝元旦,已经制作了75个,剩下的分给30个同学去做,平均每人要做多少个?

  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题2

  1、计算174除以25时,要使商是整数且没有余数,被除数最少要增加() 。

  2、要使□5844的商是两位数,□里最小可填 ;要使4734□的商是两位数,□里最大可填() 。

  3、钟面上分针走1小时正好转成一个() 角;时针走() 小时转成的是一个平角。

  4、在E、F、H、K、L、N、Z这些字母中,有互相垂直线段的字母是() ;有互相平行线段的字母是 ();既有互相垂直又有互相平行线段的字母是() 。

  5、王杰从三楼跑到五楼用了30秒钟,照这样计算,他一分钟能从一楼跑到() 楼。

  6、一把直尺上一共有16条刻度线,每相邻两条刻度线之间长1厘米。从0刻度线开始,到第5条刻度线表示长() 厘米;10厘米在第 ()条刻度线处;最后一条刻度线表示() 厘米。

  7、是由 ()个亿() 个万和() 个一组成的;这个数读作 (),写成用万作单位的近似数是() 万。

  8、把86□8686868写成用亿作单位的近似数,如果得到的近似数是87亿,那么□里最小填() ;如果得到的近似数是86亿,那么□里最大填() 。

  1、连接直线外一点和这条直线的所有线段中,垂直的线段最短。 ( )

  2、两条直线相交的交点叫垂足。 ( )

  3、量角的度数时,将角的两条边延长后再量并不影响角的大小。 ( )

  4、中的3个6都表示6个千。 ( )

  5、用计算器计算3078时,只需按3078,屏幕上显示的就是计算的结果。 ( )

  6、把A-10这10张牌打乱,牌面朝下放在桌子上,每次任意拿一张牌再放回,拿到比5小的算小刚赢,拿到比5大的算小力赢,拿到 5不分输赢,再重拿(A看作1)。这种游戏的玩法规则是公平的。 ( )

  7、用5个同样的正方体摆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都不可能相同。 ( )

  2、用竖式计算,第3题要验算。

  3、用简便方法计算。

  4、用递等式计算。

  1、15本字典摞在一起高168毫米,如果用同样的字典摞504 毫米的高度,需要几本这样的字典?

  2、沪宁高速公路全长274千米,卡车从南京出发,沿沪宁高速公路开往上海,已经开了2小时,平均每小时行90千米。问:卡车离上海还有多少千米?

  3、包装480瓶墨水,每6瓶装一盒,每10盒装一箱,一共可以装多少箱?

  4、四、五年级一共要栽208棵树。四年级有3 个班,每班栽28棵。剩下的分给五年级4 个班栽,平均每班栽多少棵?

  5、张大伯种了15行梨树,17行桃树和8行苹果树。梨树每行17棵,桃树每行8棵,苹果树每行9棵。(先列表再解答)

  (1)梨树和桃树一共多少棵?

  (2)苹果树比桃树少多少棵?

  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题3

  一、认真读题,思考填空。(每空1分,计22分)

  1.二百零六亿八千万写作( ),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万,用亿作单位这个数的近似数是( )亿。

  2.3个千万、5个万、6个百和2个十组成的数是( ),这个数读作( )。

  3.由8、6、7、0、5、1组成的最大六位数是( ),最小六位数是( )。

  4.在算式□1253中,要使商是两位数,□最小填( );要使商是一位数,□最大填( )。

  5.早晨6点时,时针和分针所组成的角是( )度,是( )角;下午3点时,时针和分针所组成的角是( )度,是( )角。

  6.(a+b)+c=a+(b+c)表示的运算定律是( );乘法的交换律用字母写出来是( )。

  7.把260+80=340、165=80这两道算式写成一道综合算式是( ),这个综合算式的结果是( )。

  8.在△△○△△○△△○中,12个△之间有( )○;第16个是( )。

  9.小明在计算除法时,错将除数36看成63,结果得到商12。请你帮他算一算,正确的商应该是( )。

  10.一个边长24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平方厘米。如果这个正方形的面积与一个宽9厘米的长方形的面积相等,长方形的长是( )厘米。

  二、仔细推敲,做出判断。(对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每题1分,计5分)

  1.平角就是一条直线。 ( )

  3.605000读作六十万零五千。 ( )

  4.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就互相垂直。 ( )

  5.观察物体时,在同一位置看到相同的形状可能有不同的摆法。( )

  三、反复比较,慎重选择。(将题下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1分,计5分)

  1.用一个10倍的放大镜来看一个300的角,所看到的角是( )。

  2.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最多是( )位数。

  3.54+29+246=29+(54+246),这里运用了( )。

  ①加法交换律 ②加法结合律 ③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4. 5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组合成一个图形,无论从哪个位置观察都至少能看到( )个正方形。

  5. 两人轮流掷小正方体,约定红面朝上算甲赢1分,黄面朝上算乙赢1分。用下面( )号正方体是最公平的。

  ①2红1蓝1绿2黄 ②3红1绿2黄 ③1红3蓝2黄

  四、一丝不苟,细心计算。(8+9+18=35分)

  1. 口算。(每题1分,计8分)

  2. 竖式计算。(每题3分,计9分)

  3. 计算下面各题。(能简便的要用简便方法计算)(每题3分,计18分)

  五、活学活用,解决问题。(1、2题各5分,3、4、5题各6分,计28分)

  1. 城关小学五年级的328名同学去参观农业科技示范园,已经去了48人。剩下的每20人乘一辆中巴车,需要多少辆中巴车?

  2. 学校栽了一些盆花。如果每个教室放3盆,可以放24个教室。如果每个教室放4盆,可以放多少个教室?

  3. 四(2)班的36名同学和2位老师去公园游览。

  ①在他们之前有一家三口(2个大人1个孩子)买票用了38元。已知成人票1张15元,你知道儿童票1张多少钱吗?(3分)

  ②现在老师们拿出300元买票,够吗?(计算后回答)(3分)

  4. 四、五年级要栽220棵树。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栽28棵。剩下的分给五年级4个班栽,平均每班栽多少棵?

  5. 水果店运进3筐苹果、4筐桃和5筐梨。苹果每筐重42千克,桃每筐重46千克,梨每筐重38千克。

  ①运进的桃比苹果重多少千克?(3分)

  ②运进的梨和桃一共重多少千克?(3分)

  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题4

  2、竖式计算并验算

  3、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1、把“1”平均分成1000份,其中的1份是( ),也可以表示( )。

  3、4.50202…是( )小数,用简便写法记作( ),保留整数约是( ),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

  4、69克=( )千克 5元6角7分=( )元

  5平方分米=( )平方米 1千克500克=( )克

  6、等腰三角形中,一个底角是75°,另一个底角的度数是( )。

  7、已知三角形ABC中,∠A=60°,∠B=30°,∠C=( ),三角形ABC是( )三角形。

  8、在3χ-5中,χ=( )时,结果是4。

  9、右面共有( )个长方形。

  10、已知2、4、6、8、10、……,第n个是( )。

  1、大于0.6而小于0.7的三位小数有( )

  A、9个 B、99个 C、无数个

  2、妈妈今年a岁,爸爸比妈妈大了5岁,再过n年后,爸爸比妈妈大了( )岁。

  3、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

  4、一个数(0除外)乘一个小于1的数,积一定( )这个数。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5、a的10倍与b的5倍的积是( )

  6、在下面图形中,( )最不容易变形。

  A、长方形 B、三角形 C、平行四边形

  7、下面( )组线段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360×50列竖式计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