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十除以一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简便算法的算理、算法是什么?

《整数除以分数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理解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能正确计算整数除以分数,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进行观察、抽象、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获得良好的学习情感。

  1.同学你,喜欢动物吗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数学来了解几种动物的情况。古代有一种动物被称作人们的邮递员,知道它是谁吗鸽子每小时可飞多少千米呢

  2.有这样一组信息:

  出示:一只鸽子小时飞行12千米。1小时行多少千米

  你会用线段图表示条件吗

  求鸽子1小时飞行多少千米,算式怎么列

  这是整数除以分数(板书课题)

  1、12÷怎样计算呢你能否根据线段图发现不同的解法呢

  学生可能有以下三种方法:

  这是转化成整数除以小数进行计算。

  为什么乘5能在图中解释一下吗

  2、12÷的结果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①12÷和12×5都是求鸽子1小时飞行的路程,应该相等。

  ②12÷等于乘的倒数。

  提问:你怎么想到的

  从一个例子推想出来的结论,是否适用于所有的例子呢这时可称之为猜想。想证明猜想是正确的,你认为应该怎么办

  3、出示下面两题,请学生解答并说出思考过程。

  这两题的计算过程符合刚才的猜想吗能否说明猜想适用于所有整数除以分数的情况呢

  一只蝴蝶小时可飞行()千米,1小时可飞行多少千米

  你想知道四分之几小时飞行的千米数为什么

  补充小时可飞行24千米。

  算式怎么列怎样计算呢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

  如果24×是正确的,结果应是相同的,验证一下。

  这些算式之间有没有内在的联系呢能否转化成24×呢

  5、猜想正确吗用不同的事例来证明猜想是非常了不起的办法,老师告诉你们,猜想是对的。在中学的学习中,同学们还会学习如何证明猜想。

  (若有化成除以小数的,提问:两种计算方法,哪种更好)

  计算整数除以分数,哪种方法最方便

  ②p35.练一练1

  苍蝇小时可飞4千米

  蝙蝠小时可飞4千米

  榨油机2/5小时榨油360千克,1小时榨油多少千克?

  有3升西瓜汁,倒入能装1/5升的杯子里,可以倒几杯?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理解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能正确计算整数除以分数,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进行观察、抽象、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获得良好的学习情感。

  1.同学你,喜欢动物吗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数学来了解几种动物的情况。古代有一种动物被称作人们的邮递员,知道它是谁吗鸽子每小时可飞多少千米呢

  2.有这样一组信息:

  出示:一只鸽子小时飞行12千米。1小时行多少千米

  你会用线段图表示条件吗

  求鸽子1小时飞行多少千米,算式怎么列

  这是整数除以分数(板书课题)

  1、12÷怎样计算呢你能否根据线段图发现不同的解法呢

  学生可能有以下三种方法:

  这是转化成整数除以小数进行计算。

  为什么乘5能在图中解释一下吗

  2、12÷的结果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①12÷和12×5都是求鸽子1小时飞行的路程,应该相等。

  ②12÷等于乘的倒数。

  提问:你怎么想到的

  从一个例子推想出来的结论,是否适用于所有的例子呢这时可称之为猜想。想证明猜想是正确的,你认为应该怎么办

  3、出示下面两题,请学生解答并说出思考过程。

  这两题的计算过程符合刚才的猜想吗能否说明猜想适用于所有整数除以分数的情况呢

  一只蝴蝶小时可飞行( )千米,1小时可飞行多少千米

  你想知道四分之几小时飞行的千米数为什么

  补充小时可飞行24千米。

  算式怎么列怎样计算呢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

  如果24×是正确的,结果应是相同的,验证一下。

  这些算式之间有没有内在的联系呢能否转化成24×呢

  5、猜想正确吗用不同的事例来证明猜想是非常了不起的办法,老师告诉你们,猜想是对的。在中学的学习中,同学们还会学习如何证明猜想。

  (若有化成除以小数的,提问:两种计算方法,哪种更好)

  计算整数除以分数,哪种方法最方便

  ②p35.练一练1

  苍蝇小时可飞4千米

  蝙蝠小时可飞4千米

  榨油机2/5小时榨油360千克,1小时榨油多少千克 ?

  有3升西瓜汁,倒入能装1/5升的杯子里,可以倒几杯 ?

  1、在教师的鼓励引导下,学生积极地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探求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2、通过师生的分析与交流,学生能较快地理解整数除以分数的算理,尝试自己归纳计算法则,初步掌握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进行有关的分数除法计算,并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学生进一步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感受分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从生活中引入计算也可以如此有趣!

  1、 初步感悟: 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生齐声:中秋节!)对,中秋节!在这样特殊的日子里,能和六1班的同学一起学习一定是段令人难忘的经历。据我所知,昨天和今天来自南京市各个区的多位数学老师到咱们学校借班上课,我只是其中的一个。请大家猜一猜,这两天共有多少老师来上课?

  (学生议论纷纷;师:多了,少了,差不多了)

  这样吧,老师提供一条信息:我来自秦淮区第一中心小学,众多老师中只有我一人是咱们区的老师,占这次上课教师人数的。这下能知道共有多少位老师到你们学校上课吗? (学生们迅速回答出有14位老师。)

  2、 创设情境:前面提到中秋节,这可是我们中国人很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你知道中秋节有哪些风俗?(生:吃月饼;晚上合家吃团圆饭;赏月;吃石榴)其实现在生活条件这么好,大家并不在意晚上那顿丰盛的晚餐,每逢佳节倍思亲,是浓浓的亲情牵挂着人们的心,对吗?那首歌唱得多好呀: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这不,陈宇的爸爸也匆匆往家赶请看屏幕。

  出示例题:陈宇的爸爸在郊区工作,中秋节要回家与亲人团聚,他从单位骑摩托车到家要1小时,骑了18千米时发现用了小时,爸爸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学生们是简单而纯洁的,他们总是睁大一双明亮的眼睛去观察身边的一切,用一颗真诚无暇的心作出判断和选择:过于理性、抽象、过于繁难或简单、脱离生活的'数学课都会令其产生畏惧、厌烦的心理。虽然他们已经习惯于面对经过人为加工的纯数学问题,习惯于把自己熟悉的方法或公式复制到模型中就能解决问题。但常此以往,必然会降低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收集、组合信息形成数学问题的能力,更可怕的是他们会逐渐拉开与数学的距离。其实数学和生活的关系是这样的密切,关注学生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学习基础和生活经验,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激发探究的欲望,枯燥的计算也能变得如此有趣!学生从中感受到的不仅是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还有教师对他们的一份尊重与信任!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开头设计的猜一猜环节一下子就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在学生七嘴八舌之后,教师却并不急于揭示答案,而是不紧不慢地提供一条信息,我一人,占这次上课教师人数的,这样的设计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的,学生可以用整数方法解答,同时这一个也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悟分数除法的算理,为下面进一步学习分数除法埋下伏笔。而利用中秋节巧妙引入例题,既合情合理又自然有趣,原来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学生的探究就从这里开始了

  ※ 在经历中体验这样的探究很有意思!

  1、 捕捉信息:看了题目,你从中得到了哪些信息?有什么发现?

  2、 引导估算:(在师生合作完成线段图后)出示完整的线段图

  提问:这个线段图你们能看懂吗?能看图,估计一下1小时行多少千米?

  怎么能看出来?说出你的想法。

  (思考片刻后有生回答:从图中能看出,全长是18千米的三倍多一点,估计爸爸1小时大约行五、六十千米。)

  3、 探求算法: 这只是估计,究竟每小时行多少千米?你打算怎么计算?用什么方法?选择你喜欢的方法具体算一算,算过后可以和小组中其他同学交流一下。(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答,教师巡视。)

  1、学生代表汇报结果,有以下几种算法:

  a、18310 = 60(千米) 先求1份即小时行的,再求10份;

  b、180.3 = 60(千米) 把小时化成小数0.3小时;

  c、18(103)= 60(千米)先求总长是已经行的路程的几倍;

  利用数量关系速度=路程时间,直接乘除数的倒数。

  2、让学生充分阐释前几种算法的算理。

  3、教师重点引导方法d的证明与理解。

  指出:同学们阐述了用整数、小数、分数乘法解答的理由,非常不错。

  而这是一道分数除法算式, 18 =18=60(千米)

  你是又根据什么来列式的? (板书:速度=路程时间)

  与昨天学习的知识相比,有什么不同?整数除以分数(板书课题)

  追问:你怎么想到用这种方法计算的?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为什么可以转化成乘法来做?

  A利用线段图说明算理:

  学生先看图说说自己的理解。(从图上看, 1小时是小时的三倍多一些,1小时行路程的也是18千米的三倍多一些,具体说是倍。)接着出示:线段图(屏显:三个18千米闪动。)

  B用其他方法验证算理:

  谁能用其他方法验证?用方法a、18310 和方法c、18(103)说明。

  师随即板书思路=18=60(千米)

  5、 对比说明:同学们想出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尽管大家思考的角度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都是积极地把新知识转化成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这一点老师非常欣赏,实际上这也是在数学学习中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思路。

  那么在这些计算方法中,你觉得哪一种算法比较好?,谁能证明自己的方法更简便,说出其它算法的不简便?(学生回答时教师必须注意设置矛盾)

  6、 归纳算法:想一想,整数除以分数在计算时转化成什么样的计算?你们能归纳一下吗?

  在学习数的运算的过程中,我们的课堂除了要为学生营造一种

  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外,更重要的是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意志和行为方式,使学生形成探究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让他们可以在自由的时空里主动地探索,大胆地发现,自信地表达,快乐地运用!

  掌握整数除以分数的算法是这节课的重点,但计算方法的得出决不应是教师塞给学生的,学生对算理的认识也不应是机械的,一切必须建立在放手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上。会计算并不难,能理解为什么要这么算才是难点。教师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选择,重视每个学生的表达,爸爸1小时行?千米学生面对这个具体的问题选择了不同的算法,他们有各自的理解和解释。教师用心倾听,及时板书,积极鼓励,适时引导:你们用不同的方法得到了同一个答案,都是积极地把新知识转化成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这一点老师非常欣赏!究竟每种解法代表什么思路,哪种方法更合适?18 =18=60(千米)又有其他解法不具备的哪些优点? 学生在探索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经历估计、求解、比较、分析、交流、验证、归纳几个环节,从而心服口服地接受了分数除法计算方法的正确性与合理性。

   在应用中提升我们喜欢做这样的练习!

  (在完成两组基本练习题之后,教师出示了下面的一组题,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思考,踊跃回答。)

  你能用分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下面的问题吗(先估一估,再算一算。)

  (1)妈妈想为中秋节的晚餐添一道菜螃蟹,她在农贸市场选中的一种螃蟹,用90元可以买千克,妈妈带了120元,够不够买1千克?

  (学生们估算后又通过计算得出120元不够买1千克。但很快就有学生说:老师,妈妈可以只买120元的螃蟹呀;还有学生说:妈妈可以还价说不定就够买1千克呢!)

  (2)为迎接20xx年十运会,张伯伯所在的工艺品厂赶制一批纪念品,张伯伯用小时做了20件,想想他1小时能做完30件吗?

  (3)国庆长假期间陈晨要去看望爷爷奶奶,一家三口开汽车从家

  出发,小时行驶了50千米,已知陈晨家到爷爷家有100千

  米的距离,他们1小时能到达吗?

  (有学生这么估算:1小时的就是1小时的一大半时间行了50千米,剩下的时间肯定行不完另一个50千米的。接着有人反驳:如果剩下的时候里他们加速,也许1小时就可以到达爷爷家。又有人补充:那可要注意安全呀!)

  学习数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掌握知识的层面上,必须学会思考和应用。我们的数学课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能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拓展练习中提升对知识的认识,主动寻求知识的应用领域,才能开辟更为广阔的空间!所以看着学生们主动而开心地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轻松去解决身边的问题,感觉真的很欣慰。

  在设计之初我仔细研读了教材,阅读了其它版本教材对本部分知识的编排,通过对相关教材的对比分析发现,多种版本的教材都强调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通过操作,在折一折、画一画、算一算的过程中,借助图形语言,利用已学过的分数乘法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算理,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计算结果,发现并归纳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从教材的编排来看,突出体现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一方面借助图形语言,在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的同时,注重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另一方面在探索、发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突出转化的数学思想。

  在课前,我一直在思考:学生对分数除法有着怎样的认知?学生学习时会遇到哪些困难?怎样更大限度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哪些核心素养?

  分数除以整数,是在学生学习分数乘法的意义、计算方法以及倒数的认识、整数除法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的,也就是说学生对分数除法的学习是有一定的前备经验的。同时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操作经验,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交流和归纳能力。通过对学生课前调查,大部分学生能够通过旧知推出分数除以整数的结果,主要问题:不能真正理解为什么要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基于对教材编排、学生现实的认识和思考,努力遵循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重视算理和算法的教学,让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四基”,发展能力。

  为了更好实现这一教学理念,本节课的教学,主要采用“操作--交流—发现—总结---应用”的学习活动。

  依据以上教学理念,这节课的教学主要安排以下几个环节实施教学:

  在第一环节中,通过创设情境,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根据整数乘除法的关系,学生通过知识的迁移,认识到分数乘除法也是互逆的关系,并且根据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发现分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从而引出分数除法,进而引出课题:分数除以整数。

  在第二环节中学生通过列举生活中用4/5÷2解决的实例,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接着让学生大胆猜想4/5÷2的结果,培养学生的数感与创新能力,然后通过小组合作,利用直观的手段折一折、画一画动手操作验证结果的正确性,或者利用已有的知识尝试着算出结果。

  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学生利用图形描述分析表示出4/5÷2。借助几何直观把问题变得简明、形象,直观地理解问题。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通过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进而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并且独立思考,体会转化、数形结合等基本的数学思想。在学生通观察总结4/5÷2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教师通过算式到图形的进一步讲解,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使学生对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有了初步的认知。

  接下来,从特殊到一般,引发冲突,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发现用分数的分子直接除以除法的方法行不通了,根据知识的迁移学生自然的选择分数乘除数的倒数的方法进行计算,通过展示个例,比较学习,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学生发现分数乘除数的倒数这个方法更具有一般适用性,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图形进一步加深对算理的理解,将问题拓展到4/5除以4,除以5,除以6......发现在计算4/5除以一个整数的过程中,分数除法转化为了分数乘法,除号变成了乘号,除数变成了倒数,学生对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有了更加深入的认知。通过题目9/10÷3,3/8÷2学生有了更多的体验,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算式,在交流中发现总结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适量的习题是学生巩固知识方法、提高能力的必要环节。通过精心的有层次的设计,练习题富有趣味性、挑战性。计算题巩固计算方法,关注全体学生,通过改错学生发现在计算分数除以整数的过程中应该要注意什么,接着设计了一个小小的比赛环节,在本环节中题目的设计比较巧妙,如果前面的结果算错后面的会跟着全部出错,让学生认识到在计算的过程中一定要认真细心,在保证正确率的基础上再提高速度。

  数学文化介绍环节,通过微视频,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分数除法的发展及相关成就,既为下节课一个数除以分数的学习做铺垫,又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感受我国古代数学的魅力。最后的分享收获环节,学生不仅分享本节课学到的知识,还能说一说在本节课中高兴的事,感触最深的部分,印象最深的环节以及本节课的困惑,在交流中既有知识的反馈、数学的思考也有自身情感的表达。

  “分数除以整数”教学设计

  湖北省武汉市实验外国语学校 邝淑艺 邬雪华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8、29页例1、例2,练习八第1、2、3题。

  1.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进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

  3.渗透转化的教学思考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一个数除以几,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

  学习数学知识就要与生活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例1、例2都涉及到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并用到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再加上学生有一定的求知欲,能进一步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8—29页内容及相应的练习。

  1、使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2、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正确地归纳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准确地计算。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前几天,老师在商场买了几包饼干(出示:3包饼干,每包重100克。)你们能从这里面找出什么信息?

  生2:3包、100克。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用这道题来学习新知识,有信心学好吗?

  二、小组合作,学习新知。

  1、教学例1(修改)

  (出示例题:每包饼干100克,3包有多重?)

  (1)学生口头解答。评讲,总结:100×3=300(克)

  (2)师:根据100×3=300(克),请改编成2道整数除法算式及问题。学生与同桌交流后,汇报结果,教师巡视。

  出示学生2道整数除法的算式及问题。

  (3)总结:除法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4)师: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如果把整数改成分数,上面三道题又会是怎样解决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一下知识迁移,从而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6)小结:通过对比,它们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除法的逆运算。

  [设计意图:尝试学习,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独立思考,在相互交流中积累知识。]

  2、迁移类推,尝试学习(教学例2)。

  (1)先进行以下口算题训练。

  [设计意图:这组计算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例2知识有联系,通过学习,为学习新知作过渡。]

  (2)出示例2第一个小问题,并让学生自己试着折一折、涂一涂、算一算。最后,同桌之间相互说说算理。

  [设计意图:新的教学理念就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通过找信息、问题和动手操作理解题意,能激起学生欲望和学习兴趣。]

  A、把 __平均分成2份,就是把4个 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2个 ,就是 。

  (4)比较以上2种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一下一题多解,但还要学会选择较易的方法。培养学生解题能力。]

  (5)小结:第一种情况会遇到被除数的分子不能被除数整除时,如 平均分成2分,就不能用第一种方法;而第二种就能用,所以第二种比较简单。

  (6)在这基础上,学生独立完成例2第二个小问题,同时允许学生折纸。

  3、通过比较算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三、动手操作,体验成功。

  1、用你发现的规律计算下面各题。

  3、把 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什么数乘6等于 ?

  4、如果a是一个不等于0的自然数, ÷a等于多少? ÷3等于多少?你能用一个具体的数检验上面的结果吗?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分数除以整数的规律是怎样的?

  3、这节课,你还有什么不太明白的地方?

  湖北省武汉市实验外国语学校 邝淑艺 邬雪华

  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用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1.分数除以整数和一个数除以分数 总编号:023

  备课时间:10.12 上课时间:10.15

  课题:分数除以整数

  课本第43页的例1及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七第1——3题.

  1.引导学生根据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理解:把一个分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的算理。

  2.使学生经历探究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过程,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经历探究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过程,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

  学生说一说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揭示课题:我们已经学过了分数乘整数,那分数除以整数改如何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分数除以整数。

  1.课件出示例题,让学生读题,理解题目意思。

  2.提问:量杯里有4/5升果汁,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喝,怎样

  3.学生讨论: 4/5÷2可以怎样计算?为什么可以这样算?

  4.让学生交流想法:

  (1)把4个单位一平均分成2分,用分子4÷2,分母还是5。

  引导学生用图示法表示出这样算的算理。

  (2)4/5升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是求4/5升的1/2是多少,所以 4/5÷2就可以用4/5×1/2,结果是2/5。

  谁能再说一说,4/5除以2为什么可以用4/5×1/2来计算?1/2是2的什么数?(倒数)

  5.教学“试一试”。

  (1)提问:如果4/5升果汁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喝,每人喝多少升?怎样列式?

  (2)4/5÷3怎么计算呢?能不能直接用分子除以整数算出得数?为什么?可以怎么算?

  提问:你觉得分数除以整数,可以怎么算?怎样算比较方便?

  1.做"练一练"第1题。

  引导学生根据分数的意义进行操作,并根据操作过程写出得数。

  (2)完成"练一练"第2、3题。

  练习后问:分数除以整数,可以转化成分数乘法来计算,用这个分数与谁相乘?第三题各自练习后,指名说一说,每一题是怎么想怎么算的。

  (4)做练习七第2题。

  提问:每组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计算时有什么不同?

  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分数除以整数怎样算?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分数的分子直接除以整数?

  1.分数除以整数和一个数除以分数 总编号:024

  备课时间:10.13 上课时间:10.16

  课题:整数除以分数

  课本第44~46页的例2~3及练一练,练习七第5——8题。

  1.使学生经历探索整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整数除以分数的试题。

  2.使学生在探索整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3.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挑战性,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理解整数除以分数与相应乘法等相等关系。

  1.直接说出得数。

  2.提问: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1.提问:幼儿园李老师把4个同样大小的橙子分给小朋友,如果每人吃2个,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

  指名读题,并要求口头列式。

  追问:为什么用4÷2来计算?

  明确:要求分给几个人,就是把4个橙子按每2个一份进行平均分,看能分成几份。

  继续提问:如果每人吃1个,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

  学生各自列式计算,指名说说列式的依据。

  2.出示第(2)题,指名读题,口头列式。

  追问:解答这个问题,为什么也是用除法计算?

  明确:要求可以分给几个人,就是把4个橙子按每个分一份,看能分成几份。

  谈话:请大家观察这道算式,它和上节课学习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后揭题:整数除以分数

  3、出示挂图,请根据图的意思想一想:可以怎样计算4÷?

  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再组织全班交流:

  把4个橙子每个分成一份,可分成几份?4÷是几?(板书:4÷=4×2)

  看到这个等式,你能想到什么?

  4、出示第(3)题。

  (1)学生读题,列式。

  (2)你能在图中分一分,再想出计算结果吗?

  让学生操作后明确:4÷=124÷=16

  提问:从这两个式子中,你又想到了什么?

  1.出示题目,让学生读题列式。

  2.请根据每米剪一段,在图上分一分,看看结果是多少。

  3.想一想:4÷可以怎么算,为什么?

  4.归纳和总结:想一想,整数除以分数可以怎么算?

  先在小组中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1.做“练一连”第1题。

  先让学生各自在书上独立填写,再指名交流。

  2. 做“练一连”第2题。

  各自练习,并指名板演,练习后评议交流。

  提醒学生:把分数除法转化成分数乘法后,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

  3.做练习七第5题。

  先让学生看图想商是几,再计算。比较看图得出的结果与计算得出的结果是否一致。

  4.做练习七第7题。

  先计算,再比较: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1.分数除以整数和一个数除以分数 总编号:025

  备课时间:10.14 上课时间:10.17

  课题:分数除以分数

  课本第44~46页的例4及练一练,练习七第9——14题。

  1. 使学生经历探索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分数除以分数的试题。

  2.使学生在探索分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3.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和归纳、总结等思维能力。

  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理解并掌握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提问:分数除以整数和整数除以分数各是怎样计算的?它们有什么相同的的地方?

  2.引入:我们已经知道,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都要转化为乘除数的倒数来计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数除法里的另一种情况:分数除以分数。

  提问:这是已知什么,要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

  追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怎样列式?

  2.引导探索:分数除以整数怎么算呢?

  (1)请大家画图探索一下9/10÷3/10得多少?

  各自在书上的长方形里分一分,画一画。

  (2)指名到黑板上画一画,使大家清楚地看出是3瓶。

  (3)讨论:分数除以整数,能不能用被除数乘除数的倒数来计算呢?

  请大家计算一下它的积,看得数与我们画图的结果是不是一样?(一样)

  得数相同,你能猜想到什么?

  3.成练一练第1题:先再长方形中涂色表示3/5,看看3/5里有几个1/5,有几个3/10,再计算。

  联系前面学习的分数除以整数和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你能说出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吗?

  根据学生的讨论,板书:甲÷乙=甲×1/乙(乙≠0)

  1.做“练一练”第2题。

  各自练习,并指名板演,练习后评议交流。

  2.完成练习七第10题。

  各自独立完成,并指名板演,练习后评议交流。

  3.讨论练习七第11题。

  独立计算后,引导比较,启发思考:什么情况下,除得商比被除数小?什么情况下,除得的商比被除数大?

  4.讨论练习七第12题:

  不计算,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判断左边的式子和右边数的大小。

  各自判断后指名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整数除以分数教学设计一等奖这篇文章共36691字。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①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②描述反射弧的结构。  ③举例说出反射包括简单的反射和复杂的反射。  ④通过实验、探究等活动,学会学习的方法,提高

: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 描述耳的结构、主要功能和听觉的形成过程。  2. 分析导致耳聋的各种因素及预防的措施。  3. 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由用户提供并上传,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邮箱。资料中的图片、字体、音乐等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中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广告使用和商用。

}

以下为《《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的教学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的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从解决问题入手,引入计算。重点研究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通过组织学生利用学具进行操作,使他们在操作中明白口算的道理,并找到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应该说这部分的内容是很容易的,学生学起来得心应手,而且积极性非常高。但我发现,学生对于计算方法很快就能理解学会,而在算理理解方面就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将“20、200”理解成 2 个十、2 个百较容易,但是要理解 2 个十乘 3,2 个百乘 3 就比较难。所以可以将教学目标完全达成放宽到练习课。

学习估算,我发现教材没有规定估算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格式,课堂中学生练习反馈并不好,不知道如何答题。所以我同意规定了“52≈50,50XXXXX2=100”这样的格式,我发现能力稍微弱一些的学生对于这样的过程不容易理解,因为他们不理解估算的意义,也不能在具体情境中很好的选择算法(估算)。综合这些问题,我认为对于学生来说,计算难度在他们的能力范围之内,估算意识就低;计算难度在他们的能力范围之上,估算意识才较为明显。所以在后面的练习课中不仅要加强解题格式的练习,还需要从题型上对学生进行加强估算意识的培养。

课堂上我注重张扬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思考方式和习惯解决问题。因此学生发现不是所有的整百、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都符合算式中有几个0,在积的后添几个0。如50XXXXX6=300,其中第一个0与算式中有几个0,在积的后添几个0无关,这是五六三十得出的,因此要在30后面添一个0。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优化自己的思维方式,实现问题解决与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的同步发展。

《认识周长》是孩子们以后计算图形周长的重要基础。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形成表象,才能对后面的周长的计算、测量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由于,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周长这个词语,所以只有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亲身体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周长的含义。

设计这一课时,我主要首先写了一个周某某,让孩子们说一说周有哪些含义,然后再出示周长,让孩子们猜一猜周长的周,是什么意思,并指出周长的周是周围的意思。

接着,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指出投影上的一些的图形的一周指的是什么?通过学生这样不断地指,去认识和理解必须是由起点到终点,也就是由起点回到起点,然后再引导学生去概括概念。然后通过指一指,画一画,看一看,摸一摸等数学活动,让孩子充分感受周长的含义。接下来我设计了一些有难度的练习,出示了很多不规则的图形,让学生观察,通过不停地说和指,知道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这就是我们所指的周长。

最后设计了一些周长的计算。其实也是对周长定义的巩固。该课时的教学从目标的达成和学生课堂参与来看还是比较好的。不过在时间的安排上还可以安排多一点的内容,把时间把握得更加紧凑一点。

但是在学生动手测量树叶的周某某,由于在进行测量之前缺少对学生方法选择的引导,我发现学生对测量方法的选择很随意,不能较准确的测出叶子的周长,如果在测量之前加上个你打算怎样来测量?问题的探讨,也许孩子们完成的会更好一些。

《倍的认识》是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这一课的教学知识点主要有两个:一是认识倍,理解倍的意义;二是在此基础上,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解 决问题。“倍”这个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建立倍的表象认识有一定的难度“从学生认识的图形出发,由形找数,数形结合让学生观察比较,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倍的关系。在学生心理建立好“一份”和“几份”的认识,明确图上表面含义“几份”的产生是由“一份”决定的。通过形象动画展示,让学生充分 体会到找准“一份”很重要,它可以清楚地让我们找到“几份”。

根据新知,学会怎样应用和解决。前期工作做好了,此时就是怎样整合教材中的情景。倍的认识充分了,我可不可以把教材中的解决问题当做学生的一次综合实践,给出一个关于倍的问题,让学生想办法解决,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怎样?此环节主要是建立学生解决倍问题的思路。由简单到难,然后学生自己观察信息提出有关倍的问题?放手给学生,让他 们在观察中建立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从而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此时还有一个提升,就是让学生尝试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同时强调 指出表示数量间的关系没有单位。

在知识点学习之后,设计了我会填,我会拍,我会摆环节,既有对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巩固练习,又提及到了下节课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此环节目的是为下节课知识的学习做铺垫。《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学反思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通过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既能加深学生对倍的含义的认识,又能为以后学习解答“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等实际问题打下基础。例题出示了“杨某某5棵”和“柳树的棵数是杨树的 3倍”这两个条件,要求“柳树有多少棵”这一问题。

我先让每位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先在第1行摆 5根小棒表示杨树的5棵,再在第2行摆。棒表示柳树的棵数是杨树的3倍,这一过程让学生独立操作。巡视中我发现,学生基本上都知道要在第2行一共摆15根,但大部分学生都是把这 15根放在了一起。于某某要求下,孩子们开始调整小棒的位置,也就是把每一份中的小棒靠得紧一些,份与份之间离得远一些,这样才能很清楚地看出 柳树的棵数是杨树的3倍。这也是为后面将“几倍”转化为“几个几”做好准备。“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的方法的关键就是将“几倍”转化为“几个 几”。学生摆好小棒后,教师可以结合小棒图讲述:柳树的棵数是杨树的3倍,也就是说柳树有 3个 5棵。并让学生看图练习说一说这样的话.整个过程是由直观操作到抽象思考,引导学生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也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

之后的练习也要让学生分析每题的数量关系,加深对“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理解,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把“几倍”转化为“几个几”去想。

《笔算两手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教学反思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一次进位教学过程中,我通过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算理与计算方法,充分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在教学中,我以13XXXXX2为研究重点,通过尝试、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勇于说说自己探索的过程和得出的结论,初步掌握笔算乘法的原理。再让经过有针对性地练习讨论,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进位乘法的算理算法。

同时我鼓励和尊重学生多样性的独立思维方式,提倡多样化的数学学习方式。在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时, 反复向孩子们强调在乘的时候要记得“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两三位数每位上的数,与哪位相乘,积就写在那一位的下面。

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对大海的了解程度,我设计了以谈话的方式让学生饶有兴趣地把对大海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同时引入学生仔细观察,发现数学信息,这样既为下面的学习提供了素材,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重点、分散难点。由提供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迁移,达到了学习新知的目的,在探究新知过程中能充分给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时间,让学生探索13乘 2的不同算法,有的学生用估算的方法,有的学生用口算的方法,有的学生用摆一摆的方法, 还有的学生用竖式计算的方法,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竖式计算的算理上,实现了算法的多样化,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练习中,通过让学生说出计算方法,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使学生理解了算法、算理。

《笔算两手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教学反思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计算看似很简单,学生学起来也觉得很容易接受,但却是学生容易出错的计算课。首先学生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算法已经掌握,本节课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学进位乘法的。

本节课重点是要学生明白每一位上“满十进几”是进给谁的。算理上也是反复强调,课一开始我就从学生已有知识 经验出发,通过旧知识引入新知,给学生创设了思考与交流的空间。反复向孩子们强调在乘的时候要记得“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哪一位上 乘得得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的计算要求,并且让孩子们记住进的数在计算下一位后千万不要忘记加上。

但是在练习中部分学生仍然出现了下面的情况:

漏进位。在计算时孩子们常会出现贪快不点进位的情况。

只进 1,受加法进位的影响,认为乘法进位只进 1。

进位加错,进的数,如个位进 2,在计算十 位后加上刚进的 2,但在计算百位后,他又加了个位进的 2 了。没有弄清楚进位只能进给前一位。

没有检查或再算一次的习惯,正确率低。

为了减少计算上的错误,需要多练习乘加混合式题的口算(如: 3XXXXX8+5 等),这类口算的熟练可以大大提高一位数乘多位数的正确率。在教学中还要通过各种形式适时地多补充些相 关练习,以强化学生计算技能,提高计算能力。

《笔算两手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教学反思

三年级对于整个小学阶段来说计算题的教学是处于很重要的位 置。虽然新课标已经降低了计算的要求,但仍然要求孩子们不仅要会计算,还要明白这样计算的道理,并能训练他们的速度和正确率。

在教学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连续进位)时,我觉得教学连续进位的乘法学生既要记住进上来的数,又要做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 法,稍有疏忽,就会产生错误。为了解决这个难点,我在课中安排了先乘后加的口算,如:6XXXXX8+4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简便算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