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从1万米高空坠落,是不是就直接消失了,冲击力可以把人体变成分子状态?

3月23日下午,“天宫课堂”第二课在中国空间站正式开讲。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进行授课。

“太空课”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欢。

有人说:“没有看够,再来点吧”。

有人说:“国家真是强大了,现在我坐在家里都能听航天员讲课......”

那么,本次的“天宫课堂”为大家带来了哪些炫酷又好玩的实验?

这些有趣的实验背后又藏着哪些“干货”?

一起听听上海天文馆专家的解读。

知识点:失重状态下的饱和液体结晶现象

在太空中,给水球一个晶核,就能变成一个“冰球”!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结晶。结晶是溶液中析出固体的过程。

把可溶固体放入溶液中,固体分子渐渐离开固体表面而分布到整个液体中。

但与此同时,还进行着另一个相反的过程:固体分子在溶液中不断运动,当碰到固体表面时,有可能又被吸引回来,脱离溶液(从溶液中析出)。

这时如果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在单位时间内固体溶解的分子数目和从溶液析出的固体分子数目相等,这时达到了平衡,也就是此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状态。

而环境变化会改变这个状态,比如温度降低,就会使固体溶解度变低;又或者水分蒸发,就会使液体分子减少,这时就变成了过饱和溶液。给过饱和溶液一个小小的外部扰动,就会在溶液内部形成许多结晶核,紧接着以晶核为中心再长出晶体和新的晶核。

在天宫课堂中,王亚平老师直接给过饱和溶液一个晶核,使水球开始结晶,变成了“冰球”。而在地面上,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形成的晶体形状都是不规则的,会受到容器的影响,无法形成一个完美的“冰球”。

值得一提的是,王老师演示所用的乙酸钠溶液,它的结晶是个放热过程,所以看似“冰球”,但握在手上却是个“热球”。

知识点:失重环境下水的表面张力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看到,微重力环境下的液桥比地面上形成的液桥更长,更坚固。

这是因为液桥是由于液体的表面张力而形成的,在重力环境中形成的液桥尺寸很小,超过这个尺寸,表面张力就无法承担它的重力而垮塌。在空间站的失重环境下,液桥就没有太大的重力负担从而能建立得更长。

当然,在地面上我们也可以借助一些外力做一个较长的液桥。比如给去离子水施加一个高压电场,使分子间正负电核的吸引更强,从而能做出稍长的液桥啦!

我们本次太空液桥实验做出了大约10cm的液桥。大家可以试一试,你能做出多长的液桥呢?

其实,液桥的长度与它的直径的比例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不然即使是在太空中也可能会有断开哦!

知识点:失重环境下水油分层现象消失,通过旋转产生离心力实现分层

在重力环境下,水和油由于密度不同会产生分层;而在失重环境下却不会。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失重环境中液体间的浮力对流基本消失,不存在所谓的“上浮”与“下沉”,所以会出现“水油混合”的现象。

那么,在空间站里如何才能将水、油分开呢?

依然要利用它们各自密度的不同。在物体进行圆周运动时,在惯性的作用下会产生一种背离圆心的效果力,这就是离心作用。之前虽然水和油物理混合了,但其实并没有真正化学相溶。

那么,在失重环境下,只要通过高速旋转,可以放大离心作用,物理性质不同的油和水就会发生分层,瓶子里的油又跑到水的“上面”了。

你知道吗?如果航天员把绳子拴在瓶子的底部,那油就会在瓶底,水就会在油的“上面”啦!

事实上,这就是实验室里离心机的原理,实验中叶光富老师就扮演了一个“人体离心机”。在我们的空间站里配备了三台太空离心机,可以进行生物学样本分离和变重力实验等。

在空间站里,航天员抛出的物体竟然是沿直线运动的!而在地面上则是做平抛运动。

这是因为,在实际生活中,抛出的物体不仅有水平方向的初始速度,在重力的作用下,还有竖直方向的加速度,二者合一就会形成抛物线轨迹。

但在空间站中,重力的作用极其微小,几乎可以忽略。根据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因此航天员抛出的物体就会保持类匀速直线运动啦!

空间科学设施介绍与展示

其实,在空间站当中难以达到绝对意义上的微重力,而且航天器除了地球引力,也会受到太阳光压、大气阻力等多种摄动力的影响。一些要求十分严苛的实验,必须追求“高微重力”环境,高微重力科学实验柜就能为我们提供一个 10 -7 g的隔离环境(地球重力加速度的千万分之一)。

在这里,将进行相对论物理与引力物理的实验,如广义相对论的弱等效原理的检验。

这是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的研究人员基于“静电悬浮技术”开发的一套无容器材料实验柜。

什么是无容器实验柜呢?以天宫课堂上的锆金属为例,让金属成为一颗漂浮的液滴,就可以避免容器的干扰。并且通过激光对液态锆金属进行加热,再冷却,可以实施物理观测,并进行凝固机理的研究。

这为重要应用背景实验(例,新一代燃气轮机高温合金的叶片可以用于第四代大飞机的叶片上)和特种功能材料实验(例,蓝钛玻璃材料)提供了可能。

问题一:在空间站里流眼泪会怎样?

空间站里眼泪不会自然流下,只会在眼眶里打转或流到眼角位置。看来,在太空里“很容易做到强忍眼泪”。

问题二:空间站里过的是北京时间还是格林威治时间?

中国空间站每90分钟就经历一次日出日落,空间站里所使用的时间既有北京时间也有世界时,还有相对飞行时间和绝对飞行时间,但生活、工作主要使用北京时间。

问题三:空间站里看到的月亮和地球上一样吗?

空间站虽然在高空飞行,但距离月球依然有38万公里,和地面的差距并不大,没有月相的差别。但是因为没有大气,空间站里看到的月亮更为明亮。

问题四:冰墩墩是什么时候登上空间站的?

冰墩墩是地面工作人员为航天员准备的“彩蛋”。他们给了航天员一个“盲盒”,一同带到天上,但直到冬奥会开幕才被允许拆开,目的是给他们一个惊喜,起到缓解压力的作用。这次授课,冰墩墩被航天员邀请来客串实验嘉宾。

问题五:太空中能烧开水吗?

虽然空间站有环控生保系统(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有一个标准大气压,但是因为失重,在空间站依旧无法烧开水。空间站的饮用水使用特定的加热装置加热。

内容来源 | 上海天文馆

原文标题 | “天宫课堂”第二讲,又有哪些有趣的实验?

}

本文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腾讯医典(ID:Dr_TXyidian)

近视已经成为一个世界问题,如今随着近视手术的普及,想做近视手术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很多人在做近视手术之前,有很多担心:

  • 做完近视手术后,会不会有后遗症?

  • 会不会眼瞎或者近视反弹?

  • 近视手术就是在眼睛上动刀子吗?万一做错了怎么办?

近视手术几乎人人都会问的这些问题,我们一次性说清。

我们的视力好不好,主要和眼睛里的3个结构有关系——角膜、晶状体和眼轴。

大多数近视是眼轴过长,导致进入你眼睛里的光线成像在视网膜之前,看东西不清晰[1]。

成年人的眼轴是几乎固定不变的,只能改变另外两个结构——角膜和晶状体

这也是近视手术操作的位置。近视手术,就是改变角膜或晶状体的曲率,让光线重新聚焦在视网膜上[2]。

目前最常用的3种近视手术是角膜屈光手术:

  • 全激光手术(T-PRK手术);

  • 全飞秒激光手术(SMILE手术)。

这3种手术都是“削”角膜——利用激光刀把角膜“削”薄,矫正视力。

还有另外一种近视手术也越来越常见:人工晶体植入术(ICL)——眼中植入一片人工晶体(相当于隐形眼镜)来矫正视力。

接下来,我们会逐个讲一个。

是怎么一步步“削”角膜的?

我们把角膜比作一瓣西瓜,看一下,近视手术究竟是怎么一步步“削”角膜的[3]:

1、LASIK手术:需要制作角膜瓣

手术过程一般可以分为3步:

01.制作角膜瓣(西瓜皮)。

角膜屈光手术主要在角膜基质层完成,所以第一步是角膜表层掀开,这个过程就是制作角膜瓣。

你可以理解是:在西瓜表面切出一片圆形盖子,没有完全切断,通过瓜皮连着,然后将削开区域掀起来。

根据制瓣技术的不同,手术可以分成两种:

  • 微型角膜刀+准分子激光手术,俗称准分子激光手术;

  • 飞秒激光制瓣联合准分子激光,俗称半飞秒手术(FS-LASIK手术)。FS-LASIK手术因为使用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制作的角膜瓣更薄、更精准平滑、安全性更高,所以FS-LASIK手术后角膜瓣相关的并发症更少,术后角膜瓣的愈合速度更快。

02.磨角膜基质层(西瓜瓤)

用准分子激光打磨角膜基质层,也就是里面的西瓜瓤。

03.复位角膜瓣(西瓜皮)

再将角膜瓣翻回来盖在原处,即把西瓜皮放回去。

LASIK手术是目前在全世界开展最多、最广泛的近视手术,术后一般无明显的眼部不舒服、视力恢复快。

这时候,有的人会问,打磨角膜基质层,会损伤它吗?

这个别担心。研究及实践表明,角膜基质内精细板层切开后,不会导致基质内混浊[4]。

2、全激光手术(T-PRK手术):“无刀/无切口/无瓣”

T-PRK手术主要在角膜表层操作,是表层手术。

相比于上面的FS-LASIK手术,T-PRK手术不需要制作角膜瓣,一步就可以完成所有操作,所以“无刀”“无切口”“无瓣”.

手术具体过程是这样的:

01.准分子激光切除上皮组织

02.根据准分子激光扫描基质层(西瓜瓤),矫正近视

T-PRK手术只需要一步去除了角膜上皮以及基质,不需要制作角膜瓣,不会在角膜上形成切口或皮瓣,所以手术后就不会有角膜瓣相关的并发症,安全性更高[5]。

 (来源:网络)

有研究认为T-PRK手术是薄角膜的近视患者最安全、最合适的选择之一。

但是这种手术也有局限,一般适用于800度以下的近视[5]。

3、全飞秒激光手术(SMILE):不需要制作角膜瓣,“隔山打虎”

全飞秒激光手术又被称为微笑手术,它不需要制作角膜瓣。

通过飞秒激光直接在角膜基质层内做出需要去掉的透镜,就像隔山打虎。

相比于FS-LASIK手术,因为不需要制作角膜瓣,所以这个手术过程变成了两步:

  • 切:隔山打虎。用飞秒激光制成一个微透镜,再用飞秒激光做一个切口(通常在角膜偏周边,2-4毫米大小);

  • 取:取出切下的角膜基质。

整个过程中,在计算机中输入每个人不同的度数,计算机自动控制微透镜厚薄,保持手术的精准性。

  • 不需要制作角膜瓣,可以避免制作角膜瓣引起的手术并发症;

  • 避免因为外伤引起的角膜瓣移位等。

  • 可能存在术中透镜取出不全的风险。

全飞秒激光手术比FS-LASIK手术少了角膜瓣的风险,但全飞秒手术对于瞳孔较大的患者效果可能稍差。

4、人工晶体植入术(ICL)

人工晶体植入术(ICL),即在虹膜和你的自然晶状体植入一枚人工晶体(相当于一片隐形眼镜),从而获得清晰的视力。

这种手术不需要切削角膜,有些人检查后发现角膜厚度不够,不适合进行角膜屈光手术,经医生评估可进行这种手术。

  • 可逆性,也就是手术后可随时取出人工晶体。

  • 由于进入眼内操作,眼内感染等风险较高;

  • 因为眼内有植入人工晶体,发生白内障、青光眼、葡萄膜炎等并发症的风险相对较高。

近视手术算是在临床上成熟度非常高的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总体是安全的。

但并不是最贵的就是最好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可以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咨询医生的建议来选择。

从LASIK手术、T-RPK手术到全飞秒激光手术、人工晶体植入术,变化趋势是:

  • 在眼睛上留下的伤口越来越小;

  • 总体来说,越来越安全。

总结一下,这几种手术的优缺点为:

(点击图片可以放大查看)

 哪些人不能做近视手术?

总体来说,近视手术一般要求是[6]

  • 2年时间内近视度数基本稳定(每年近视度数增加不超过50度);

  • 近视≤1200度;散光≤600度;远视≤600度。

有这些状况的人不能做近视手术:

  • 眼部有活动性炎症反应和感染;

  • 白内障,已经进展到影响视力;

但是具体每个人是否能做,适合哪种近视手术,还是要去正规医院就诊,检查眼睛的各项指标后,与医生一起做决定。

做近视手术后,可能有哪些副作用?

近视手术之所以说是一种成熟的手术,就是因为手术的副作用发生风险小且可控。

但,所有手术都有风险,近视手术也不例外。

不同人、不同的手术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也可能不一样[7]。

以全飞秒激光手术(SMILE)手术为例,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有[7,8]:

这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因为手术破坏了泪膜稳定性。

这种副作用通常暂时的,可以滴人工泪液来缓解。

02.弥漫性层间角膜炎

术后发病率在0.04%~1.6%,可能会有畏光和视力下降等症状。

一些人近视手术后会有夜间眩光、光晕等。一般数月后可自行缓解。

从上面可以看出来,近视手术术后并发症都比较轻微,医生也有了丰富的处理经验,基本不会对生活造成过大影响。

这里额外讲一下,很多人说近视手术后会发生视网膜脱落。

这里要辟谣了!近视手术本身不会增加或减少视网膜脱落的风险,而是高度近视本身是视网膜脱落的高危因素之一。

大多数近视为轴性近视,即眼轴变长,视网膜也被拉长,度数越高,越容易发生周围视网膜脱离[9]。

激光角膜屈光性手术在中国已经开展了将近30年——从最早的每年数百人接受手术,到2003年达到每年50万例,2018年达到每年100万例左右[10]。

不只是参军人员、公职人员,很多医务人员及亲属都做过近视手术。

2008年,美国国家航天局批准了角膜屈光手术应用于宇航员和航天工作人员[11],4年后发表论文称:做过近视手术后,宇航员的眼睛并未受到影响,这种手术是隐形眼镜、框架眼镜安全有效的替代[12]。

历经多年的发展,近视手术的有效性也得到了验证——

美国眼科技术评估委员会屈光手术小组[13]审查了年的160篇论文,并筛选出47篇有足够临床意义的进行评估,涵盖9个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发现:

对中低度近视(≤600度)的近视,准分子激光手术后可以获得良好的裸眼视力。

做完手术后,会反弹吗?

18岁以上成年人小于500度的中、低度近视,只要术前2年内度数增长不超过100度,一般术后极少发生反弹。

不过,近视矫正手术之后,还是有可能近视度数加深的,这是因为近视手术只是矫正你以前的近视度数:

  • 角膜屈光手术相当于把眼睛的近视度数“削”掉;

  • 人工晶体植入术仅仅是在眼内加入一个隐形眼镜。

如果你做完手术之后,还是有不卫生的用眼习惯(比如过度用眼等),近视还是有可能继续发展。

不过大多数接受准分子激光手术及半飞秒激光手术患者,可在度数稳定后再做增效手术。

另外一个就是老花。和正常的眼睛一样,近视手术后你还是一样会老花。

这是因为:人到45岁以后,可能会出现老花,这与晶状体老化有关。近视激光手术本身并不会使老花比非手术人群更严重[14]。

一定是真的认真考虑过是否要做近视手术……

不过,近视手术涉及的问题太多了,我们选取主要问题进行了解答。

关于近视手术,你有什么其他的问题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评论~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副主任医师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眼科副主任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眼科主任、主任医师

[1]眼科学.人卫第九版

[2]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角膜病学组.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5年)。中华眼科杂志。2016.51(04):249-254.

[3]屈光手术学.第八版

[4]激光切割后角膜的状态

[5]胡亮,王勤美.三种全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技术要点与前景 [J].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2016,18(4):193—198.

[6]国家卫健委.近视防治指南.

[10]王雁, 史伟云, 李莹. 我国角膜屈光手术的快速发展和变迁[J] . 中华眼科杂志,): 81-85.

作者:张小乙、忻月华 | 编辑:张小乙

排版:李永敏 | 校对:武宜和

信息来源:本文为腾讯医典独家稿件,二次转载请联系微信公号“腾讯医典”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处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梯真的会坠落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