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捞来的蝌蚪都变成了癞蛤蟆 捞来的蝌蚪都变成了癞蛤蟆是为什么

本站内容均为网络爬虫自动抓取的开放信息,如果相关页面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点击上方举报按钮进行举报。

}

■天府早报记者赵霞实习生董瑞舟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在这个季节,有一件特别应景的事儿,就是抓蝌蚪。看到池塘里小小的蝌蚪,便会忍不住捉回家养,殊不知一颗颗“小黑豆”竟然暗藏着安全隐患,因为它们慢慢长大后,有的竟然变成了蟾蜍。

天府早报记者近日来到市内公园,看到河里很多成群结队的小蝌蚪,密密麻麻,一片一片的。河边上就有几个家长和孩子一起在捉蝌蚪。记者上前一问,家长们都表示不清楚这个到底是青蛙的幼虫还是蟾蜍的幼虫,至于蟾蜍的幼虫有毒这个概念就更不知道了。

湿地公园里蝌蚪 多带回家养起来

记者又来到三环外的湿地公园,在湿地公园里,蝌蚪更是多得数不胜数。这里的孩子们工具更专业了,手拿渔网和小桶,一舀一个准,水桶里满满的,全是小蝌蚪。记者看到,池塘靠近岸边的浅水处,聚集了成千上万只小蝌蚪,有的已经长出了细长的四肢。这些黑色的小蝌蚪大多都聚在一起,统一行动,壮观的队伍绵延数十米。

“这些都是小蟾蜍,不是青蛙。”看到记者蹲在岸边观察,旁边一位钓鱼的老人提醒。“我看着它们一天天长大的,从它们的父母把它们生在这里开始。”老人姓杨,他告诉记者,几乎每天都来这里钓鱼,这些小蝌蚪都是1个月前池塘里蟾蜍的后代。

“这些小蝌蚪有毒,你看,小鸟都不吃,”杨大爷指着不远处的岸边,记者看到,一只靠近水岸边觅食的小鸟,对这些唾手可得的美食似乎是视而不见,反倒是对岸边飞行的蚊虫很感兴趣。

“哇,水里好多小蝌蚪啊!”这时一个小男孩开心地欢呼着,还没等他妈妈反应过来,一网子已经下去了。孩子妈妈刘女士说,天气暖和了,经常带儿子出来踏青,也常常会带回去一些小动物,让孩子观察其成长过程。当听到记者说,这些小家伙可能是蟾蜍的幼虫,刘女士有些犹豫了,如果孩子发现期待的小青蛙变成了小蟾蜍,那场面会不会很尴尬?

仔细观察外形 可以区分蝌蚪类型

记者了解到,大部分家长陪孩子捉蝌蚪,除了让孩子娱乐以外,还想让孩子学会观察自然生物。但很多时候,等到蝌蚪长出四肢,尾巴退化后,看到成熟后的样子,才发现养了这么久的蝌蚪原来是蟾蜍,真是令人大跌眼镜。

据查阅,蟾蜍属两栖动物,体表有许多疙瘩,体内有毒腺,俗称癞蛤蟆。蟾蜍自打出生就含有毒性,卵要经过205℃的高温烧制,才能去除毒素。误食有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为昏迷,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等中毒症状。在网络上,记者也发现,外地曾有市民误食蟾蜍卵中毒而被送医急救的事故。也有的网友表示,曾用小蝌蚪喂鱼而导致小鱼死亡的事情。

记者向两栖爬虫爱好者李先生请教,李先生介绍,青蛙产的卵是一团一团地悬浮在水中;而蟾蜍的卵像一串长长的珠子似的,缠绕在水草中。蟾蜍的繁殖季节大多在2月份前后,而青蛙产卵则在4月至7月之间,这个季节恰好是小蟾蜍即将完成蜕变,准备上岸生活的时间。

如何区分蟾蜍蝌蚪和青蛙蝌蚪?李先生介绍,可以观察在水中游动的蝌蚪,是密集成群的,还是较为分散的。前者往往是蟾蜍的蝌蚪,喜欢集群生活,在水中常成群向一个方向游动,后者大都是青蛙的蝌蚪;从外形看,蟾蜍的蝌蚪身体呈黑色,而青蛙的蝌蚪体色较浅,蟾蜍的蝌蚪比青蛙的个头小。用捕捞网把蝌蚪捞上来,放在玻璃瓶中观察,或者放在手掌上观察。体色较浅、身体略呈圆形、尾巴长、口长在头部前端的是青蛙的蝌蚪。身体呈黑色而尾巴较浅、体形呈椭圆形、尾巴短、口在头部前端腹面的则是蟾蜍的蝌蚪。用放大镜观察蝌蚪头部前端,它们角质细齿排列方式也不同,它们下唇的下方都长有3排角质细齿,但青蛙的上排齿中断,而蟾蜍的3排细齿都不断开。

李先生表示,虽然蟾蜍长相不讨喜,但它是不少森林害虫的天敌,对人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需要我们大家共同保护。蝌蚪在自然状态下会取食软体动物尸体、藻类和浮游动物,喂养可以用蛋黄、死蚯蚓,注意水不能太少,最好能同时投入水生植物,防止水体恶化,同时水面要留出空间作蝌蚪发育到一定程度时到水面呼吸之用。 (综合金陵晚报)

游动方式:蟾蜍的蝌蚪喜欢集群生活,在水中常成群向一个方向游动;青蛙的蝌蚪较为发散

外形不同:体色较浅、身体略呈圆形、尾巴长、口长在头部前端的是青蛙的蝌蚪;身体呈黑色而尾巴较浅、体形呈椭圆形、尾巴短、口在头部前端腹面的是蟾蜍的蝌蚪。

细齿不同:它们下唇的下方都长有3排角质细齿,但青蛙的上排齿中断,而蟾蜍的3排细齿都不断开。

在养蟾蜍蝌蚪过程中,虽然毒性还不大,但仍需防范。比如有人在养蟾蜍时,会经常换水,过不久手上却起了泡,这就是蟾蜍毒性开始显现的预兆了。蟾蜍蝌蚪在成长的过程中,毒性也会随之变大,所以不可不防。

针对蟾蜍蝌蚪的毒性对皮肤的影响,记者采访了成都市二医院皮肤科程孝顶医生。程医生告诉记者,一般来说,无论青蛙蝌蚪还是蟾蜍蝌蚪,只要是喂养在鱼缸中,不直接接触是没有问题的。蟾蜍本来带有一定毒性,自身有荨麻疹、湿疹等皮肤病的人,以及过敏体质的人群,应该避免直接接触它,以免接触后产生过敏症状。

}

小时候上学时我们都会学到一篇文章叫《小蝌蚪找妈妈》,很多都知道小蝌蚪长大后会变成青蛙,但很多时候我们抓到的蝌蚪长大后却没有变成青蛙,而是变成了蟾蜍,也就是癞蛤蟆,为什么会这个样子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原因吧,看完后保准你涨知识!


蝌蚪(英文:tadpole ) 古时写作科斗,是蛙、蟾蜍、蝾螈、鲵等两栖类动物的幼体,又称蛤蟆蛋蛋。刚孵化出来的蝌蚪,身体呈纺锤形,无四肢、口和内鳃,生有侧扁的长尾,头部两侧生有分枝的外鳃,吸附在水草上,靠体内残存的卵黄供给营养。以群居为主。当蝌蚪成熟了,它们开始脱变,渐渐长出四肢,然后(对于蛙和蟾蜍)则透过细胞凋亡(控制细胞死亡)逐渐退化了它们的尾巴。


那么,如何鉴别青蛙的蝌蚪和 蟾蜍的蝌蚪呢?(1)观察在水中游动的蝌蚪,蟾蜍的蝌蚪是密集成群的,而青蛙的蝌蚪是较为分散的。(2)用捕捞网把蝌蚪捞上来,放在玻璃瓶中观察,或者放在手掌上观察。体色较浅、身体略呈圆形、尾巴长、口长在头部前端的是青蛙的蝌蚪;身体呈黑色而尾巴较浅、体形呈椭圆形、尾巴短、口在头部前端腹面的则是蟾蜍的蝌蚪。 (3)用放大镜观察蝌蚪头部前端,它们角质细齿排列方式也不同,它们下唇的下方都长有3排角质细齿,但青蛙的上排齿中断,而蟾蜍的3排细齿都不断开。 (4)在清明前后所看到的绝大部分是蟾蜍的蝌蚪;青蛙的蝌蚪约在五月中旬才能看到。


刚孵化出的蝌蚪,身体弱小,对外界环境敏感。适合生长在细水长流,清新无污染,水温保持在20-29℃,pH值6-8之间的水域。蝌蚪不避光,生长在光线暗淡,幽静的地方,如果是人工养殖,应避免阳光直射,要勤换水,实时调整水的深度,控制好水的温度,保持水池的清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蝌蚪长大了会变成癞蛤蟆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