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狼牙土豆摆摊一天能卖50份吗

看到我关于重庆的旅游回答火了以后

我的那个想红又不好意思透露姓名的小表妹,给我发了篇关于去成都旅游的文章,我看了觉得蛮好的(不愧是我的人~)

她去成都就是喜欢慢节奏、轻松的氛围

更重要的是,带着我们家84岁高龄的老爷子出去浪,太辣的美食不是很合适

所以她亲身试菜,推荐了5处藏匿在成都小巷子里的可口的不辣美食

因为这次是带着家里的老人一起出来旅行,想让他住的舒适一点,又想住在一起好有一个照应,就在朋友圈发了一个求助帖,我朋友就给我推荐了。整体的风格还比较适合老人,没有花哨浮夸,下面是民宿的图片,第一次弄这么长的图,感觉这操作令人窒息,我不管了,你们将就着看吧

这间民宿就在春熙路,价格不贵230多,环境也还可以,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只有一张床,带着自家老爷子住这家民宿,我就只能滚去睡沙发了,还好沙发比较柔软,睡起来也蛮合适的。

软糯鲜香——廖老妈蹄花

下了飞机第一件事是打车到东城根南街,这里整条街都是老妈蹄花的餐厅,最有名的一家便是十字街口的廖老妈蹄花总店,我惦记这口已经很久了!

长时间的慢火炖猪蹄把汤汁煲出漂亮的奶白色,一整根蹄髈把汤碗揣得满满当当,光是从视觉上就给人极大的满足感。北方长大的我此前只吃过酱猪蹄,几年前第一次来成都的时候,看到白白嫩嫩吹弹可破的老妈蹄花简直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汤里熬煮的芸豆颗颗绵软,含在嘴里有豆沙的层次感,配上猪蹄的滑嫩,香而不腻,整个味蕾都在绽放。汤碗里撒上一把小香葱,鲜味扑鼻,根据自己的习惯可沾上少许辣酱料,只起到提味的作用就很好,我家老爷子吧唧着嘴没多久就吃完了一整碗。

补充胶原蛋白,美容的哦!

吃完饭,不妨去逛逛人民公园消食,廖老妈蹄花与人民公园只相隔一条马路。这个公园则是成都当地人生活的缩影,也是体验当地生活方式的最佳选择。

在这里你不光可以看到郁郁葱葱的蓉城景色,还有当地健身跳舞的大爷大妈,和地方特色相亲角。公园里的茶馆也很多,随处可见歇个脚就天南海北聊起来的热情大叔,还有点上一杯盖碗茶,就趴着睡一下午、或是搓一整天麻将的奇妙现象。

这当中有家百年老字号鹤鸣茶社,是一代人的回忆,茶价亲民,环境慵懒,坐在藤椅上喝着茶,体验一下当地特色的采耳,苏苏麻麻中看看身旁满眼的绿色,看看那些无忧无虑谈天说地的市民,你终于感觉无比放松,甚至可以小憩一会儿。这时最适合成都旅行的心情和状态便找到了。

·店名:廖老妈蹄花总店(东城根南街店)

·招牌菜:招牌蹄花汤、雪豆清炖蹄花、老妈铁板蹄花

·地址:成都市青羊区东城根南街7-11号(距地铁2号线人民公园站B口步行480m)

·周边景点推荐:人民公园

寂静古刹旁的雅致素斋——香园

都说文殊院旁的小吃一条街是成都物美价廉的最佳选择,常年排队的糕点铺、凉粉铺熙熙攘攘,我却带着老爷子拐弯走进另一方天地——我实在想象不出,还有什么比在文殊院边吃素斋更适合了。

这条美食街永远吵吵闹闹,但一踏进香园的大门,那些嘈杂瞬间远离,只感觉宁静祥和。

这里保留了和文殊院内同样的老建筑体,古朴的砖瓦配上禅意的树木,在一方小小的院落里营造了别致的景观。

灯光与布置也是恰到好处,音乐轻缓低调地衬托,你绝注意不到它,却已经被旋律感染不觉地放轻脚步、降低音量,这是成都安静的另一面。

香园的素斋分自助与单点,中午自助有烹食,晚上只有火锅,一个人不过35元,听说中午的菜品相当物超所值。

我们在晚餐时到来,自助在一层,一眼看去很多僧人。

二层单点可选择性就相对较多,但几道限量菜品基本中午就被订空,我在服务生的帮助下点了一些素食点心与炒菜,每道菜都有个温暖诗意的名字。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服务员除了佛教徒,还有不少年轻的素食学生,找他们点餐体验非常愉快,他们下意识的习惯动作会双手合十跟你点下头,谦逊礼貌,和环境的整体格调都很搭配。

点的炒菜叫做妈妈的回忆,是一道素食荤做的菜品。素肉分了三层,肥瘦筋兼备,无论口感还是样子都跟真肉几无二致,只能尝出瘦肉部分大概是蘑菇煸炒的,肥肉筋道的口感让人称奇。

素佛跳墙用各种菌类配上莲子红枣桂圆熬煮,吊高汤的口感,健康养生。其余点的各种小点心也都酥软不甜腻,很适合老人。

我们选了二层把角临窗的座位,两侧窗外都能看到古刹的砖瓦,整点还有远处的钟声,桌椅也是朴实的木桌,整个就餐觉得安静宽敞,口味清单但不寡淡,感受很好,适合和家人一起慢慢品尝小小叙旧。

·店名:文殊院香园禅意生活体验区

·招牌菜:素回锅肉、佛门养生饭、甜烧白

·地址:成都市青羊区文殊院街66号(寺庙)(距地铁1号线文殊院站K口步行700m)

·周边景点推荐:文殊院

靠山吃山,青城山下的野味小炒

初次到成都,大部分人都会安排都江堰的行程。这个宏伟的水利工程,不光有着秀丽的风景与历史价值,也是一个体验山林野味的好机会。

我们选择了一家青城山下街子古镇的特色手掌鸡,不占佐料的白味就很入味,即使我这样不太爱吃鸡肉的人也能觉得津津有味。

山下的脆皮豆花异常鲜美,豆香浓郁、外焦里嫩,汤汁也不重口。

当地特色类似于竹叶的一种野菜,清香的同时有纤维的嚼劲,这种野菜在成都市区也吃不到。

老板实在料足,为人热情,菜量基本以盆计,看到我们剩得多还关心地询问是不是不合口味,有什么建议,搞得非常不好意思。最后吃不完的打包带走,把这一山一水的新鲜也带进味觉的记忆中封存起来。

·招牌菜:秘制手掌鸡、飘香毛血旺、脆皮豆花

·地址:成都市青城山街子古镇清明街76号

·周边景点推荐:都江堰、青城山

每个川菜馆都有的善意——龙抄手

如果真的走累了,懒得费心去找一家招牌的免辣川菜,你只需随便挑一家进去坐定,叫来服务生,淡淡挥手说:请给我来一份清汤抄手。

龙抄手是成都著名的传统小吃,“抄手”,是四川人对“馄饨”的特殊叫法。迄今已有70余年的历史了。抄手也分清汤与辣口,但如果是讲究的人,更会选择清汤。

清代袁枚《随园食单》说:“小馄饨,小姑龙眼,用鸡汤下之”。

邓之诚先生在注解《东京梦华录》中也提及:“唯馄饨只一种,亦贵清汤。昔年都中致美斋馄饨汤,可燕以写字”。

所以鸡汤抄手才是真正的经典,你大可在同伴肿着嘴皮还拼命吃辣、嘲弄的目光中,心安理得地拿起汤匙,将鸡汤和着薄皮抄手,缓缓送进口中,又舒服又养胃。

我们来到杜甫草堂附近的一家百年老店陈麻婆豆腐,这家是麻婆豆腐的起源,古色古香的环境非常巴适。

浅尝辄止,点一小份招牌的麻婆豆腐,辅以一碗鲜淡的抄手,再点上一份凉凉的红糖冰粉,多么不能吃辣的也能吃上安逸的一餐。

老字号不止装潢有着传统的气质,可贵的是沿袭着平民的价格,看着粗茶淡饭,实则有家中的温暖滋味,人均30就可吃得有滋有味。

连最平常的青菜,火候也拿捏得刚刚好,把菜本身的香味完美体现,使人上瘾。

店名:陈麻婆豆腐(青华路店)

·招牌菜:陈麻婆豆腐、龙抄手、赖汤圆

·地址:成都市青华路10号附10-12号(距离地铁2/4号线中医大省医院站A口步行1.2km)

·周边景点推荐:杜甫草堂

火锅除了鸳鸯,还可以有许多惊喜

为了抚慰那些不能吃辣但又想打卡火锅的这一人群,成都已经改掉之前只有辣锅的传统,非常友好地推出了——鸳鸯锅。不同于你印象中的太极鸳鸯,这里的回字形鸳鸯锅只有中间小小一块可以涮菌汤或番茄,足见地位不高,聊胜于无。

带着老爷子穿梭在摩肩接踵的窄巷子,老爷子精神很好,新奇地打量着在人群中心卖力凹造型的姑娘,还在一家文艺铺子淘了一只据说是他小时候玩过的鲁班锁。宽窄巷子俨然已成为了成都最出名的文化节,宽巷子、窄巷子、井巷子分摊了不同的宣传功能,印着成都的老脸庞、老市井,又不乏青年人的小资情调。

我们把晚餐选在了宽窄巷子里的小龙翻大江火锅。饭店就在窄巷子尽头,害怕排队,我们下午16:30就找去了,门口簇拥着人浪——饭店一层大厅有一尊雕工精巧神态霸气的飞龙雕像,游客争相合影。

选在这家,除了小龙坎的品牌、颜值,还因为他家每晚都有特色的川剧表演,吃饭时能顺便欣赏国粹。为了尽可能地让老人多多品尝,点餐选择了同名招牌“小龙翻大江”,牛、羊、鱼、虾、鲍鱼、扇贝......丰盛的大拼盘,能想到的几乎都有了,再点上好评最高的鹅肠冰球,配上一点蔬菜,可是一番大战斗。

也许是摆盘麻烦的关系,感觉上菜很慢,我们来的早,正想蹭晚上19:00的表演,所以迟迟不上菜我们也并不着急催,反而可以随处逛逛拍拍照。

红漆桌椅颜值很高,四下环顾整个二层中间掏空,也是晚上的小舞台区,有几张长条椅作为观众席。四周环绕的是四人位,再外是隔断的包间。

等了约么一个小时,大拼盘才终于上齐,一艘红色的大龙舟插着小红旗被端上桌,很是气派,老人看得眉开眼笑。

外圈要的微辣,中间是菌锅,夹起一块极品肥牛就忙忙活活地大快朵颐起来。食材都很新鲜,配上特制的香油料,光是气氛就已经让人很高亢了。鹅肠被放在一个圆圆的冰球里,颜值很高,涮后嫩脆爽口,但老人嚼起来稍微费力些。

最好的时间控制就是像我们一样,早早在排队前坐定,在18:45前用餐完毕结账,然后踏实地坐到中央观众席占个好座位观赏表演。

演出在19:00开始,四四方方的木楼周围簇拥着食客,你可以看见四周锅子里飞腾的热气,还有那些来晚等位站在走廊的人群。四周喷射出干冰烟雾,演出就算开始了。这里不像剧院舞台那样华丽宽敞,却气氛更浓。

这个戏班都多才多艺,说着四川RAP的小哥转眼就舞起了龙头,龙尾的两个小哥又是花式茶艺的高手。你啧啧赞叹时,身旁快步走来的服务员操着那口地道的川音叫号,这样接地气的环境和演出,让传统文化真正走入寻常巷陌,不再高高在上。

川剧穆桂英挂帅,巾帼不让须眉,在这里,你能对川妹子的颜值一饱眼福。

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最后的变脸表演,与时俱进地,不光有传统的关羽、孙悟空这样的大花脸,还有蜘蛛侠。餐厅非常贴心地给大伙儿准备了瓜子零食柠檬水,热热闹闹的观赏表演同时也有食物消磨,那些等位的食客就可以暂忍饥饿,漫长的等待也变得异彩纷呈起来。

店名:小龙翻大江火锅酒楼(宽窄店)

·招牌菜:小龙翻大江、极品冰球鹅肠、竹荪虾滑

·人均消费:约130元

·地址:成都市窄巷子28号宽窄巷子步行街内(距地铁4号线宽窄巷子B口步行400m)

·电话:028-(可大众点评取号排位,但饭店要求人到齐才可入席)

·周边景点推荐:宽窄巷子

以上就是带着老人探店的几家推荐餐厅,除了上文提到的成都美食,不辣的当地小吃还有糖油果子、三合泥、叶儿耙、三大炮等等,锅盔、包子可以作为主食,去排队买个宫廷糕点也是极好的。这些随处可见的小吃,充实着成都的风土人情。

如果你真的因为过敏、年龄、胃病等等原因而不能吃辣,仍然可以安安心心在成都过一个养生惬意的假期。

毕竟,人家国宝都只吃竹笋,无辣不欢又有什么了不起呢——嗝......

}

说起炸洋芋,所有人都会心领神会。太熟悉,太经典了,从小学吃到中学,再从大学吃到现在,每每路过街边摊,任然忍不住停下来买一份。

狼牙土豆,坨坨土豆,再加上蔬菜,配上酸甜麻辣味,香辣酥脆,屡吃不爽。

从前学校门口一条路都是卖炸洋芋的小贩,一到放学时间,三五成群的学生把小摊围得水泄不通。炸洋芋属于大众零食,一人捧一份,一路嬉笑打闹,吃的津津有味。直到现在,对这种街头小吃仍充满了感情。

读中学,每逢放假,仍然悄悄溜出去买心心念念的洋芋。那个时候对味道已经有了挑剔,知道哪家好吃,哪家不够酥脆,哪家用料好。至今还记得杨柳街口子有个50多岁的中年妇女,洋芋味道特别好,用油也格外讲究,每次去,远远就会见摊前排着长队。有和我一般大的学生,有小青年,也有带着孩子的年轻父母,一个个伸着脖子,专心致志的望着炸洋芋的油锅。一口锅里满满的清油,正在翻滚冒泡。另一口锅里装着炸的金黄酥脆的半成品,等着沥油,调料。

老板麻利的将沥干油的洋芋捞出,倒入调料的大盆,香气四溢,洋芋被炸的外焦里嫩,泛着油光。加盐味精,辣椒,糖,醋,等调料,酸辣味道扑面而来,前排的人忍不住吞口水。打包,付钱,然后心满意足的走了。

大多数人喜欢炸洋芋坨坨,厚实,皮酥,里嫩,比起狼牙土豆口感更好。

炸的最好的洋芋应该是外焦里嫩。表皮酥脆和着内里的软糯,浓浓的淀粉香味,弥漫在口腔里,配着酸甜味道,简直好吃的停不下来。

就依靠这么个小吃摊,每日风雨无阻的劳作,供养了她女儿中学,大学,一晃数十年,一直到毕业。后来逐渐消失了。

再后来,炸洋芋的风又开始吹起,被朋友拉倒一家“董洋芋”的摊前。简单的招牌,两口铁锅,桌上摆满的满满当当的洋芋,一对年轻夫妻在炉灶前忙碌不停。生意很是火爆,人们排着长队,有本地人,有外地人,有路过的,也有慕名而来的。一个个伸长脖子等着洋芋出锅。这看似简单的街头食品,竟然如此受大众喜爱,从几岁到几十岁,络绎不绝。

端起炸好的洋芋,走在人群熙攘的街头,迫不及待的想要尝尝记忆中的味道,一口下去,烫得直吐舌头。

一边走一边吃,也顾不得路人的眼神,对于吃货而言,满足口腹之欲,就是莫大的享受。

  • 从温暖的大春城飞往寒冷的雾霾区。落差不是一点半点。还好依然有美食。继续探寻,吃货的脚步从不停止。 每次飞往大北方之...

  • 每年带实习,我都回云南,一起过火把节,重温儿时的味道和记忆。 第一次带实习,在我的村子,二十多人,住在一户人家的大...

  • 2014年4月,在2013年实习之后,重新回到燕子沟。15人的实习小分队,锐减到4人,另外是甘、高、简三个姑娘。少...

  • 对土豆产生最深刻记忆的地方在云南。 2002年,刚满18岁的我坐火车从华北小县城一路南下来到云南昆明读大学。一切都...

  • 去年初夏一进大观园,暑假看完了红楼梦原著。如今二进大观园,看人物判词,只觉得无尽悲凉。

  • 餐桌向大门口移动了一步,于是黄昏过后天黑漆漆,于是黎明过后朝阳升起。 当子午的时钟敲响的一下子,当公鸡仰颈而啼,当...

  • 01 热播韩剧《迷雾》向我们展示了中年女人的两种人生。 第一种:高慧兰,黄金档新闻女主播, 漂亮,干练,气场两米八...

}

  舒挽挽愣了愣,本来声望涨得好好的,但是突然有了谣言,这让她有点懵。

  恰好这个时候,新手任务也完成了。

  “叮!【新手任务2】:卖出50份狼牙土豆和50份绿豆汤。(任务进度:50/50,50/50)”

  “叮!得到‘钵仔糕秘方(A级)’,解锁食材‘木薯粉’‘澄面’‘葡萄干’。”

  舒挽挽心头一喜,钵仔糕是一种冰冰凉凉的夏日小吃,是她的童年回忆了,这种糕点肯定很受欢迎的。

  “老板,来3杯绿豆汤。”

  听到声音,舒挽挽抬眼望去,是个熟悉的女孩——喻蝶。

  喻蝶笑容甜甜的,心里也很开心,今天下午她感觉自己心情平静,听课的效率高了不少,那杯绿豆汤给她带来的体验太好了,美食果然能治愈一切。

  “喝这么多啊,也不要多喝啊,小心吃坏肚子。”舒挽挽叮嘱了一句。

  “没事,我带回去给爸爸妈妈喝的。”喻蝶眼睛弯弯的,“老板,再要一份狼牙土豆。”

  喻蝶走后,有个高高的男生走了过来。

  这男生长得倒是轮廓分明,剑眉星目的,个子高高的,皮肤有些黑,正是李凡知,就是班上那个对喻蝶有点好感的男同学。

  他浑身都冒着汗,穿的校服几乎要被汗水浸透,刚出校门就看见喻蝶在这边买吃的,联想到喻蝶这两天每天飞奔出教室的行为——
  李凡知心里有了思量,什么东西这么好吃?

  他走过来,看了看招牌,道:“来两份狼牙土豆,多加辣,一份绿豆汤。”

  舒挽挽吸取了上次的教训,提醒道:“这个辣椒比较辣的。”

  李凡知没在意,点了点头:“没事,多加点,我吃得辣。”他可是土生土长的川城人,从小吃辣长大的,还没有什么辣椒辣到过他,在外边吃饭辣椒不够他总觉得吃得不爽。

  再说了,这种街边狼牙土豆,他吃的多了,辣椒也就那么回事。

  舒挽挽便做了一份加辣的狼牙土豆。

  李凡知漫不经心地接过来,拿筷子夹了第一口,顿住了——

  然后猛灌了一口绿豆汤。

  辣意顺着喉咙一路烧到心头,他整个人被震了一下,但同时又感受到了土豆和调料结合在一起的口感——

  好吃是好吃,辣也是真辣!

  李凡知喝着绿豆汤,叫道:“老板老板,再来两杯绿豆汤。”
  这辣椒味道绝了,李凡知想,好久没吃过这样的辣椒了。

  他把狼牙土豆吃完,擦擦嘴,看向舒挽挽:“老板,你这辣椒这么好吃,怎么不多准备点凉面凉皮之类的,加上这个调料,肯定好吃的!”

  舒挽挽:“时间不够,没办法晒凉面。”哎,她也想卖啊,但是目前她的厨艺水平还是在“E+”这一档,如果没有特殊秘方的话,做其他的食物味道不怎么好。

  李凡知回忆着那狼牙土豆的味道,虽然整个人被辣得浑身发麻,但是那味道真是难以忘怀。
  “老板,再来两份我带回家吃。”

  李凡知想了想,又说:“老板,能不能每天给我留一份狼牙土豆,两杯绿豆汤啊,我每天中午来拿。”

  舒挽挽犹豫了一下,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以后的生意肯定是越来越好,如果有人排队的话,她也不能不卖给别人——

  “不好意思哈,不预留了,每天中午和下午我都会在这里摆摊的。”

  李凡知:“好吧,我尽量以后跑快点出来买。”如果喻蝶需要的话,他说不定还能帮她带一份。

  喻蝶回家的时候才五点四十,爸爸妈妈还没有回来,她把两杯绿豆汤冻进冰箱之后,慢悠悠地进了书房写作业。

  书房里自然开了空调,她喝一口绿豆汤,写一会作业,只觉得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思维无比清晰和开阔。

  她刷刷两下,就把作业写完了。

  刚好这时候门“啪嗒”一声打开又合上,她的爸妈回来了。

  喻蝶妈妈一见到冰箱里的绿豆汤,就皱眉:“说了不要买这种路边小摊的绿豆汤,你看这个塑料这么劣质,谁知道里面加了什么啊?”

  舒挽挽卖的这个绿豆汤,虽然味道很好,但是包装确实不行。

  喻父赔着笑容说:“哎,我把它扔了就行了,你别说女儿。”

  喻蝶“噔噔噔”跑出来,喊着:“不行,不能扔,我专门买回来给你们喝的。”

  喻母“哼”了一声,嚷嚷着:“我不喝,跟你说了想吃什么我们带你去买,别吃这种,就是不听。”

  喻父打着“哈哈”说:“没事,爸爸喝。”

  他为了缓和气氛,拿出绿豆汤喝了一口,这一喝,他的眼睛一下子睁大了。按理说,他这种不爱吃甜的人,对这种饮品是不太喜欢的,但是这味道,简直是让他整个人都浮了起来。

  “不错啊,小蝶,在哪里买的?”
  “就我们学校门口。”

  喻父又喝了一口,连连感叹:“不错不错,明天再买点回来,你老爸爱喝这个。”

  喻母听了这话,直摇头:“你们真是两父女,里边不知道加了啥呢,香精你们也爱喝。”

  “哎。老婆,你嘴巴灵,你尝尝。”喻父把手里的绿豆汤递出去。

  “是啊,妈妈,你尝尝嘛,特别好喝!真的。”喻蝶满眼期待地望着母亲。

  喻母是家里的厨艺杠把子,做的家常菜味道也不错。她在外边尝过的食物,回家鼓捣鼓捣,也能弄出来个和原品味道有七八分相似的出来。

  她舌头灵得很,也很刁钻,寻常食物根本瞧不上。

  这会,喻母勉为其难地喝了口绿豆汤——绿豆很新鲜,熬制的时间也恰到好处,糖加得不多不少,除却绿豆的味道和甜味以外,没有其他的异味,但出乎意料的是,这绿豆沙的味道组合在一起,可谓是天作之合……

  她顿住了:“我倒是没尝出来加了什么……”

  “对嘛!那就是没加啊,反正我觉得很好喝。”喻蝶重重地点点头。

  喻母敲敲她的头:“这家没加,不代表别家没加啊,不许在外边吃不干不净的东西啊,快去写作业!”

  喻父忙道:“小蝶,明天记得再给我买杯啊。”

  这孩子,喻母心里直叹气,顺便把剩下的绿豆汤一饮而尽——味道是真不错,又想了想,她也嘱咐道:“给你妈也带一杯。”

晋江APP→右上角人头→右上角小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五元一份的狼牙土豆利润多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