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守恒方面,可逆的意思是你给我多少,我可以还给你多少吗?

一首先,我们先了解什么是福禄寿。福是指钱财,锦衣玉食,豪车豪宅各种享受。禄是指官位地位,名气,政府的授予的各种荣誉,电视台电台报纸上的称赞等等。寿是指长寿,身体健康。 二其次,我们来看看什么是能量守恒定理。在自然界中,任何系统都具有能量,能量有各种不同的形式,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而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消耗多少某种形式的能量,就会相应地得到多少其他形式的能量,能量总量保持不变。这一结论称之为能量守衡定理。这一定理是否能运用到命理学中呢?答案是肯定的。 三为什么六同生人(同年、同月、同日、同时、同分、同秒),按理他们的命运特征应该是基本上一模一样的翻版才对,但为什么后天的命运却有着千差万别呢?有的人甚至因此而怀疑命理学的准确性与科学性。其实,如果运用能量守恒平衡定理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同年同月同日同时生的人,如果所在地域,国度没有太大差异的话(个别先天风水极佳的人除外),他们命中福禄寿三者的总和是个固定数值,但命运的类型特点就千差万别了。如:此则妻美,彼则财多,此则官贵,彼则子荣,此则倾家荡产,彼则妻离子散,此则官灾牢狱,彼则重病残疾等等,不一而足。总之,离不开福禄寿的一个定量,只是福禄寿类型途经不同而已,这就是命理学中的一个垂象,可能后天有很多表现趋向,但不是每个趋向都会表现的,因人而异而已。 四下面的案例来自于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袁树珊在《中国古代命理探源》中也有摘录。“按推算干支,或奇验,或全不验,或半验半不验;余尝以闻见最确者,反复深思,八字贵贱贫富,特大概如是,其间乘除盈缩,略有异同。无锡邹小山先生夫人,与安州陈密山先生夫人,八字干支并同。小山先生官礼部侍郎,密山先生官贵州布政使,均二品也。论爵,布政不及侍郎之尊;论禄,则侍郎不及布政之厚,互相补矣。二夫人并寿考,陈夫人早寡,然晚岁康强安乐;邹夫人白首齐眉,然晚岁丧明,家计亦薄,又相补矣。此或疑地有南北,时有初正也”。“奇验”、“半验半不验”以及“全不验”,讲的是推命的准确性问题。同一种推理手段,为什么会推出有三种不同的结果呢?这么严重的理论漏洞,居然没有得到认真的对待,这真是不应该的事情。 显然,纪晓岚提出了两个重要的概念:一是命理守恒概念(“贵贱贫富,特大概如是”);二是差异补偿概念(“乘除盈缩,略有异同”),守恒是互补的前提。两位夫人具有完全相同的禀赋,所以她们具有相同的福量。由于后天的差异,二人在寿元、子嗣、钱财以及丈夫的爵禄方面,明显存在互补现象,说明一种恒定的因素,在起约束作用。 五我们可以做一个理想实验:两位夫人的时辰一样,理论上可以看成是一个人。因为命理是关于时辰分析的学说,既然是同一个时辰,那么,理论上她们是一个人。 她们的命运,可以看成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下的不同过程。这表明人的命运在后天是可以有差异的,这种差异并非全部由先天来决定,而是后天的环境,或者是自己的选择来决定。例如,如果选择爵,则可能付出禄的代价;选择子,则可能付出寿的代价,等等。每一个人在后天都在一定程度上的选择权利,从而,理论上说,每一个人都可以缔造自己的命运;自然,人们的命运就可能偏离传统命理的逻辑过程。先天的禀赋强迫人遵循一种守恒规定,但不强迫人遵循惟一的展开逻辑,或者说宿命逻辑。 六为了考察地域和时间对命理的影响,纪晓岚又例举了案例如下:“余第六侄与奴子刘云鹏,生时只隔一墙,两窗相对,两儿并落蓐啼。非惟时同刻同,乃至分秒亦同。侄至十六岁而夭,奴子今尚在。岂非此命所赋之禄,只有此数。侄生长富贵,消耗先尽;奴子生长贫贱,消耗无多,禄尚未尽耶?盈虚消息,理似如斯,俟知命者更详之”。(纪晓岚认为,也许八字相同,生命的总能量是一定的,所以富贵者因能量消耗得更多,寿命则更短。这是他首次提出的“生命能量守恒定律”。)纪晓岚的记述,是罕见的命理案例:不但同辰,而且同地。此二人的命运毫无相同之处,但是守恒的概念可以对他们的命运作出合理解释,而且只能如此。这就是所谓“全不验”的情形。 七对于上面两个人,理论上可以理解成同一个人。是因为人在后天具有完全不同的环境,导致了他们完全不同命运。显然,守恒定律肯定人的后天环境对人的命运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同时,也为这种影响提供了一定的模式。一般命理强调格局的重要性,即:具有相同格局的人具有相似的命运。这虽然是命理现象的主流,但决不是命理理论的全部。一旦发生纪晓岚所说的“全不验,或半验半不验”的情形,格局理论将经受严峻的考验。如果命理逻辑展开的惟一性值得怀疑,那么,它应该是一个可能性的集合。好比是一个多元方程组,具有多元的可能解法,不是吗? 八明白福禄寿命理能量守恒定律,就可以解释一系列传统命题。 (一)“破财免灾”。 “灾祸”是一种客观现象,也是一种必然现象。宿命的观点认为灾祸是不可避免的过程,然而,依照命理能量守恒定律的解释,灾祸虽然不可以避免,但却具有转移的可能性。“灾祸”是某种命理要素的一种值的改变,通过将这种值的改变,转移到钱财方面,也就是“福”的减值过程,则可以达到某种消灾的目的。 破财免灾,这就是最典型的能量守恒定理的表现形式,这里所说的破财免灾,是指的那种在灾劫不顺之事还没有到来之前,而去人为的“破财”,最典型的方法就是把除去生活必要开支把钱种在三福田里:恩田(孝养父母),敬田(印善书佛经),悲田(疾病或贫困的仁人)。有灾的消灾,无灾的添富。把财破掉了,其它方面的灾如病伤之灾,婚灾,其它意外灾厄等,确可以从一定的程度上免掉或缓解,关键是一般人都不大乐意把自己口袋里的钱往外掏的。破财,特别是破大财,本身也就是一件很不爽的事情,但是确可以利用它进行能量的转换的。佛教里面善恶因果报的本质实际上就是这种人的命运的能量守恒平衡原理。所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并不是凭空捏造的,是有着其辩证的科学依据的。 清朝曾国藩更是主动求缺削禄,自己推掉许多官职,目的是趋吉避凶。同治二年四月,知悉九弟升官,署了浙江巡抚,花似乎全开了,他怕,随即奏请将自身两江总督兼钦差大臣两顶帽子分出一顶给别人戴,“将来遇有机缘,即便抽身引退”。同治三年七月,打下南京城,灭了太平军,两顶帽子之上又封侯爵,他倒“弥增歉悚”起来。两年后,他55岁,上疏请求解除本兼各职,注销爵位,仅以退休人员身份“留营维系军心”。同时函训长子曾纪泽(此人后来成了能干的外交大臣):“读书乃寒士本色,切不可有官家风味。”次年函达太太欧阳氏:“居官不过偶然之事,居家乃是长久之计。”他自己削禄又不享福;因而避免许多高处不胜寒的灾难,平安地活了61岁,这在当时已是高寿了。 (二)“贪财削禄损寿”。 1贪财削禄,或贪财坏印。以公职人员为例:如果一个公职人员的命理常数一定,但在钱财上过于贪婪,即所谓在“福”上获得过多,则必然拖累其在“禄”上的命理数值,也就是降职。许多贪官由于包二奶,享受了过多的色福,就损害自己命中的官运,被撤职查办锒铛入狱。这种例子新闻报道的很多就不必多说了。 2贪财折寿。这个寿包含两个方面:身体健康和寿命。刘弘毅老师讲了两个例子发人深省。一个是贪财损害身体的健康。刘老师讲,“这次回北京,见到一个老朋友。他做生意赚了钱,房子、汽车都有了,但也同时得了两种病,一是糖尿病,一是痛风。痛风是肾脏出了问题,尿酸代谢不出去,堆积在身体内,造成关节的红肿热痛,发作起来疼得都不想活了。痛风病人不能吃蛋白质类的食物,因为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代谢后产生的废物是酸性。吃米饭、馒头吧,他又有糖尿病,淀粉类的食物、水果等含糖高的也不能吃,只能吃白菜、萝卜。福分如果保不住,挣再多的钱有什么用?” 二是贪财丧命。刘老师说:“我有一个朋友,他是欧洲一家知名电器公司中国地区的市场经理,干了十几年,手下的分销商很多。他说:我眼看着他们从身无分文,到现在发了大财。不久前,福建、广东一带的分销商要一起开会,其中有三个人坐一辆车赴会,中途出了车祸。小车的顶棚被揭掉,三个人的头全都没了,场面惨不忍睹。发了大财,却把脑袋混丢了。”

张秀敏医生举了两个活生生的例子告诫我们:贪财丧命。她说:“在我的身边,却发生了两个活生生的例子。我的两个好朋友,我在这里讲一下他们的事情,不是在这里耻笑他们,我是替他们,也在这里做一个忏悔,也警醒世人。首先是一个男性朋友的朋友,他是负责医疗设备购进的,他也是从中获取了很多不义之财,揣进了自己的腰包,最终他在他四十岁出头的时候,就被查出淋巴癌,早已经离开了人世。还有一个女性的朋友,她跟我特别好的一个亲密的朋友,她是负责救灾赈济款的,负责这项款项的支出的。她也是把这些钱没有正当地用于公益事业扶贫救灾,而是把这些钱,用于满足自己的生活享受,用于出入高档场所,买高级服装任意的挥霍。最终她被去年也被查出患了胰腺癌,不久前已经离开了人世。我想我的这两个朋友,当初伸手拿这些凶财的那一刻起,他绝对没有想到,他付出的是生命的代价,他这一伸手,伸手那一刻,他把自己送上了黄泉路,送上了不归路,送上了一条绝路。” 总结分析:过于贪财,过度的提取自己命中的财富;当自己命中的财富提前提取完了,还要提取,这时候命中的禄和寿被迫转化成财富。换句话来说就是开始削禄和损寿了。 (三)“吃亏是福”。按照命理能量守恒定律的解释, “获得”是命理的消耗指标,而“吃亏”则正好相反。例如,抑制木炭的燃烧速度,则必然延长它的燃烧寿命。由于命理常数的存在,“吃亏”所产生的某些要素值的减少,必然导致其它要素值的增加。这里所谓的“福”,是指的某种属性的转移,而不是总量的增加。命理与宿命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宿命否认这种转移的可能性,而命理则肯定它。人的生命的积极意义,在于让这种转移更具有价值。 《阅微草堂笔记》中就有一个自己主动减福减禄而增寿的案例。“刘熥,沧州人。其母以康熙壬申生,至乾隆壬子,年一百一岁,尚强健善饭。屡逢恩诏,里胥欲为报官支粟帛,辙固辞弗愿。去岁,欲为请旌建坊,亦固辞弗愿。或询其弗愿之故,慨曰:‘家贫嫠妇,赋命蹇薄,正以颠连困苦,为神道所怜,得此寿耳。一邀过分之福,则死期至矣。’此媪所见殊高。计其生年,必无胶胶扰扰分外之营求,宜其恬然冲静,颐养天和,得以保此长龄矣。” 九总而言之,能领悟和掌握好命运的能量守恒平衡定理,命理学中的许多疑难问题自可迎刃而解了。一个人如果不是像袁了凡那样积功累德改变命运(增加福禄寿的总量),那么他命中的福禄寿总量是有定数的;一生的吉凶祸福只不过是自己福禄寿三种不同形式的能量转化而已。 十了凡改命——增加命中福寿禄的总量 明朝的袁了凡是一个改造命运的典型例子。他积德行善,增加了命中福寿禄的总量;所以有求必应。神算孔先生,“复为卜终身休咎,言:某年考第几名,某年当补廪,某年当贡,贡后某年,当选四川一大尹,在任三年半,即宜告归。五十三岁八月十四日丑时,当终于正寝,惜无子。”后在南京栖霞寺遇见云谷禅师教他改命之法:改过和积德行善。他身体力行,勇猛精进。后来命运全改变了:一是没有儿子的命,可是他生两个儿子。二是官职变大了,命中的四川一大尹,提升了成宝坻知县。三是寿命延长。五十三的寿命变成七十四,延长21年。这都是他改变自己的过错和积德行善的果报。他把他一生改造命运的经验写成《了凡四训》教育他儿子。 十一我们怎样增加自己命中福禄寿的总量?布施。首先把《了凡四训》去念三百遍。《了凡四训》主要一个目的是叫你相信命运,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你命里面有的你尽管布施,布施光了,决定还有,你就敢布施,就不怕。命里有的,你怎样舍都舍不掉,它会来;命里没有的,你怎么求也求不到。没有念过《了凡四训》,不敢!《了凡四训》好,印光大师一生极力的提倡,我们也晓得好,为什么不得受用?不能够像袁了凡那样把整个命运都改变过来,真正在一生当中有求必应,求儿子得儿子,求富贵得富贵,求功名得功名。他命里头没有儿子,求儿子就得儿子,他的寿命短,只有五十几岁,求寿命,寿命也长了,他活到七十多岁,有求必应!为什么你念《了凡四训》,还是这样子这么辛苦?你念的遍数不够!如果你一天念三遍,继续不断的念上三百遍,你看不一样了。你就晓得在日常生活当中应该要怎么修,修随心所欲,有求必应,不是求不到的,是你不懂理论、方法,如理如法去求,没有一样求不到的。确实如此,被誉为“明初理学之冠”的明朝思想家薛瑄云:“学有所得,必自读书,入读书千熟万熟,时一言一句之理,自然与心融会为一,斯有所得矣。” 此时正是《易经》所说的“精义入神,以致用也。” 换句话说,达到学以致用的境界了。如果想取巧,每天在佛面前烧几枝香,磕几个头,供几支香蕉水果,就什么都求到了,这是骗人的,那是不如法!所以它有理论,它有方法,你懂理论、懂方法,有求必应。古圣先贤对得起我们,我们辜负了他们,这些典籍摆在面前,不肯去读,不肯认真去读,这是辜负古人。 十二我们以财富为例子说明命中没有的财富可以增加。世间人都喜欢财富,怎样增加命中没有的财富?命中有的财,不求自来;我们学了《了凡四训》后,我们要得到命中没有的财富,换句话说,增加财库的总量。用什么办法?布施。我命里面有的财富,有的我不要,我不享受,我给大家去享受。你命里有的,你没享受,你命里面财富在不在?还在,换句话说,源源不断的来,你享受不尽。你统统都得来了,得来之后,一毛不拔,好了,你的财富就这么多,而且非常危脆,刚才讲了,五家所有(1水火,2盗贼,3怨家债主,4官府,5败家子),碰到一家就完了。所以当你财富现前的时候,你要会储蓄,储蓄就是布施,与一切众生广结善缘,这边施舍去了,那边再来的比你施舍去的还要多一些,好像有利息一样,还要多一些,舍不掉,不是舍了之后就没有了,舍了之后会再来,不舍就不来,这个道理佛经里面讲得很透彻。越布施,回来的就越多,就像银行的利息一样。 命中没有的禄和寿也可以得到。想升官就要积德行善,多做阴德。想延长寿命就要行无畏布施。大家知道无畏的果报是健康长寿。素食就是最大的无畏布施。一日不吃肉,天下杀生没我分。 总而言之,明白了福禄寿的规律,自己就会明白“命由我作,福自己求。”一分努力,一分收获。要真正在生活和工作中落实这些道理,才能获得殊胜的果报。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信者有福,行者得福。

}
  • 对于比较瘦弱的人来说,可能会想要追求丰腴的身材,那么吃什么可以长胖呢?我们在追求长胖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合理的健康饮食,这样才可以在健康的前提下保证我们长胖。接下来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看一看如何长胖吧!一、...

  • 日常生活中,为了满足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素的摄入量,人们每天要吃各种各样的食物来保证营养均衡。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吃的越多越好,有些食物吃多了反而不利于身体健康,比如高热量食品。那么哪些食物是高热量呢,下面...

  • 热量高的食物有哪些?热量高即卡路里含量高。对于想减肥变得好看或者控制身材的朋友来说,知道热量高的食物有哪些,并能够尽量少碰甚而不碰这些食物,可以有效的减少卡路里的摄入,对减肥的效果大有帮助。因为我们之...

  • 说到“蛋糕”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有人对它“如痴如迷”又有人对它“恨之入骨”,它甜甜的味道绵密的口感使它获得了一大批忠实粉丝,同样有人也会觉得它甜腻腻而不喜欢它。同时,它绝对是大多数人减肥路上的绊脚石!那...

  • 减肥对于吃货来说是十分困难的,看到食物总是忍不住吃吃吃,很难抵挡住美食对吃货的诱惑,特别是零食、蛋糕之类的甜品,这些高热量的食物往往是吃货最爱的,但其实吃货减肥,也可以是很简单,只要注意几个方式,吃货...

  •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肥胖的比例越来越高,肥胖也是疾病的发源地,对于各位小仙女,小哥哥来说,减肥成了当下最重要的事情,因为夏天要来了,露肉的季节哦,所以小伙伴们开始了减肥之路,但是你们知道发胖的食物...

}


在感情世界里,最明显的问题莫过于安全感问题。在一种持续不变的模式下,人的适应性会到达最佳,为维护这种熟悉的感觉,会拼命抵御变化。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要求感情永远停在最初的那一刻,是不可能的。相处时间越长,内心的真实总会原形毕露,这就会出现一种情感的“能量守恒”现象:

以为会一直拥有的,常常在不知不觉失去;以为永远失去的,又会以另一种形式归来

面对情感的变化,我们都害怕失去

小A是个很任性的女孩,婚姻曾一度让她底气十足。结婚十多年,她从没有受过任何委屈,只要稍有不满,就生气大闹一通,丈夫温柔体贴,总是能用认错忍让,解决所有问题。

曾经的好朋友一边羡慕她,一边替她捏一把汗,劝她过日子不要太任性,她说:这还不是他自愿的,觉得不愿意另外去找啊,给他一百个胆也不敢。

丈夫出轨在大家意料之中,很多人觉得她是自作自受,等着看她的笑话。小A开始坚决否认,觉得大家因为嫉妒她,才歪曲事实。

当丈夫亲口告诉她真相后,她开始大哭大闹,之后的几个月,将过去的任性发挥到了极致,她以为丈夫好好认错道歉,日子还是可以继续过下去,等来的却是丈夫冷冷的回应:你难道就不能长大一点吗

丈夫的话深深刺痛了她的心,即便她非常害怕失去,但这段婚姻开始让她有一种深到骨子里的羞耻,只想赶快逃离。

小B是一个跟小A完全不同的女孩,她任劳任怨,处处为丈夫和孩子考虑,遇到冲突矛盾,总是能忍则忍。她一直克制压抑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尽力做一个好妻子。

面对丈夫的偏执和不理解,她很多次想到离婚,但努力说服自己之后,觉得日子忍忍也能过下去。她在婚姻里,感觉不到任何快乐,却从没有坚定离开婚姻的决心。

直到有一次,孩子高烧要去医院,丈夫却要等玩完游戏才走,小B一怒之下摔了丈夫的键盘,丈夫起身就给了小B一巴掌。这已经不是丈夫第一次动手打人,但这一次是因为孩子,小B下定决心要离婚。

小A和小B过去都对婚姻有过不满意,但是他们并没有一定想要结束关系,甚至当关系出现变化时,小A会想留住这段没有爱的婚姻,丈夫触及到自己的底线时,小B也只想通过忍耐让日子顺利地过下去。

原来,每个人不管过着怎样的日子,无论是好还是坏,都是害怕失去的。直到忍无可忍时,她们的内心被现实撕扯开来的裂缝,终于透进来一些光亮,让他们不得不开始审视眼前的生活

关系的本质是流动和变化的

如果细思过去,在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有一些时刻,你从心里知道如何选择会更好,但是你不会真的选择那条更好的路,而是会努力维持不变的那条路。

拒绝变化,是我们的本性使然,即使有些变化在生活中已经发生了,但在我们的内心里,还有一些空间,可以让自己不去承认它的发生。

我们会争取用自己最习惯的方式去生活,但幸福吗?未必。这可以帮助我们暂时避开失去的痛苦,也拒绝了让自己活得幸福的可能。

甚至有时候一切都变了,只是等着内心去承认罢了。这样对自己内心所发生的一切感受的正视,就像是跷跷板中间的平衡支点,通过这个支撑,我们就能从虚幻的幸福,走向真正的幸福。

小A后来离婚了,看起来是因为丈夫的坚决,实际上是一种必然。

她早就已经通过“作”来表达对婚姻的不满意,只是她从没有细致地思考自己在婚姻中的行为。直到丈夫出轨,婚姻里的不满才逐步浮现出来,让她不得不正视关系里早已存在的不和谐

小B后来继续留在了婚姻中,但是她再也不是以前的她了,当她用隐忍换来丈夫一次次的虐待时,她才明白过去努力维持的婚姻平衡已经无用了,她终于可以开始做真实的自己了,不再小心翼翼

所以,关系的本质是流动和变化的,幸福可能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即便有时候,我们会因为习惯,无视关系中已经发生的变化,但总会有无数次机会让我们正视这些变化,并通过这些变化,重新思考自己接下去要走的路

变化来临,是重塑自己最好的时机

这些在关系变化来临时逆风翻盘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便一开始他们也试图停留在过去,但是他们很快接受了让人痛苦的真实。

他们曾经觉得只要眼前就够了,维持原来的生活就是幸福,或者以为对方只要改变一点就会幸福,实际上当真正的变化来临时,他们都清醒了,意识到过去对于他们的内心来说真的不幸福

就像《我的前半生》中的罗子君,她曾觉得日子像从前一样过下去挺好了,然而知道了丈夫的移情别恋,才会知道自己一直生活在象牙塔中,并对过去自以为良好的生活,失去了继续过下去的勇气。

她小心地开始了一个重新塑造自己的过程,找工作、承受委屈、尝试理解他人,终于可以靠自己过上一种有底气、有尊严的生活。

所以,在关系里,没有一种变化会将我们推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只是会让我们不得不扭转过去的认知,以一种新的视角去看待情感和关系

使我们无法获得真正的幸福与和谐的,是我们内心的各种冲动,如果我们体认到每一件事的发生都有其必然性,我们就可以很清楚地领悟到,每一件事都有关联,最后会以一种全然接纳的观点来理解世间的事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与满足。

所以,所谓的感情中的能量守恒,不过是让我们通过变化,更清晰地看到情感背后关于我们自己心理变化的过程。

即便这些变化也可能让你怨天尤人、失望消沉,但最终会把你引至一个不得不看见自己的角落。无论关系会如何变化,理解一切变化背后的自己,才可能活出真正的幸福。

心理咨询师,专栏撰稿人。擅用简单的语言和独特的视角,助力女性内在提升和自我修炼。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果能量不守恒会怎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