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形资产报废风险点有哪些?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季,2013年国家又出台了哪些所得税政策?所得税汇算清缴有哪些新的变化和难点?企业如何应对税收征管?一边是全年的财务数据,一边是全套纳税申报表。

汇算清缴工作千头万绪,财务人员从何入手?如何做纳税调整和报表填制?

正保教育开放平台特邀业界资深专家,为您精心讲解企业所得税汇缴的要点、难点、方法、技巧!

特惠说明:仅需200元就能学习价值680元的汇算清缴2天课程。

2014新年特惠学习,活动结束,课程恢复原价。

【课程形式】网络在线直播(师生可即时互动)

掌握所得税政策难点及要点

第一部分 所得税汇算清缴政策的解析

1、可以扣除的工会经费的票据是如何规定的?
2、企业本年发生的费用暂未取得发票时,该如何进行纳税处理?
3、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政策都发生了怎样的调整与变化?
4、金融行业范围、税收收入、扣除相关政策有何不同的规定?
5、企业重组业务的涉税政策的规定
6、企业清算业务的涉税政策规定
7、营改增税收政策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

第二部分 汇算清缴从何入手?

1、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3、所得税汇缴表的填报顺序及表间关系

第三部分 企业所得汇算清缴的主要内容及疑难问题
(包括: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纳税申报方法)

一、企业所得税与会计的异同――收入类项目1、销售收入确认原则
2、销售商品收入确认的时点
3、附有销售退回条件的商品销售
4、销售商品收入计量原则
11、先征后返的部分税款
二、企业所得税与会计的异同――扣除类项目 1、研发支出加计扣除
6、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
7、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
11、职工教育经费支出

三、企业所得税与会计的异同――固定资产的财税处理1、固定资产的确认
2、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和计税基础
3、固定资产折旧的差异(折旧范围、折旧起始与终止、暂估价
   值计提折旧、折旧年限、预计净残值、折旧方法)
4、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 四、企业所得税与会计的异同――无形资产的财税处理 1、无形资产确认
3、无形资产后续计量(摊销年限、摊销方法等)
4、无形资产出售与报废 五、企业所得税与会计的异同――投资资产的财税处理1、短期投资
六、企业所得税清算 1、清算所得

附赠: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年度纳税申报表

第四部分 汇算清缴中的风险及其防控

一、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中的主要纳税风险 1、纳税不遵从发生的风险
2、多缴纳税款及承担额外经济负担的风险
3、汇算清缴差错引发行政法律责任的风险
4、严重性违反税法引发刑事法律责任的风险
5、其他纳税风险 二、汇算清缴中纳税风险防控与筹划的具体措施1、2013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的风险特征
2、汇算清缴中纳税风险防控的具体策略措施

第五部分 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的运用

2、小型微利企业低税率优惠
3、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
4、技术转让所得减免税

【特别说明】关于网络直播课调/退课规定1、直播课开课前,学员如当期无法上课,可免费申请更换至下期;
2、招生截止前,学员可申请全额退还学费;
3、直播课招生截止后、开课前,学员申请退课需收取学费的10%作为退课费;

4、直播课开课后,学员未登录听课,不提供调/退课服务;
5、直播课开课后,学员如不满意课程内容且课程进度未过半,可申请退还剩余学费;
6、报课学员因故未能正常听课,可申请下期免费重听1次。

}

几天内看了三遍:首先认真看了一遍,而后再快速看一遍书上做笔记,最后今天敲笔记等于又快速看了一遍。财报入门书,依我之见,投资者没必要说像个职业会计事无巨细地扣财报,扣数据,但财报是企业的商业语言,是基本功,基础必须扎实,其实呢,财报数据纷繁复杂,但一个企业真正重要的数据并不多,我们要重点去分析的科目也不多。

接下来几个月我会看多些财报书籍配合阅读企业财报实践等提高财务分析能力,先把今天下班敲的分享。

企业所有经营活动抽象起来都是在进行从现金到现金的循环。

企业活动分为三大活动:即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融资活动。

企业业务分为五大业务:即采购、生产、销售、薪酬、投融资。

财务报表中的数据对应的便是这三大活动,五大业务,我们应该树立整体的概念和框架来认识和解读,搞懂它们各种的归属、内涵、本质还有相互之间的联系,这样学习效果我想会更好一些。

——————————分割线

①坏账额确定更大程度上是一种估计,自己判断的空间很大,公司有很大的自主权,并不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

②应收账款一定发生在销售过程中,是客户的欠款。

③反映销售业务的健康程度

①坏账减少利润,但不直接减去收入,而是记录在“资产减值损失”账户,这会减少当期利润。

②坏账收回后,可以冲回,影响当期利润,所以经常用来调节利润。

①坏账计提比例不得高于应收账款余额的5%。

①非常常见的调节手法,先确定坏账,次年再冲回,减少去年利润,增加今年利润。

①避免连续亏损,平滑利润,造成稳定经营的假象,也避免连续三年亏损被ST。

②新的管理层上任,做低基数,把责任推给旧管理层,吃下业绩增长功劳。

③股权转让时,利用此方法减少资产,同时减少利润,压低收购价。

①产生的原因和应收账款不同,它指客户之外的其他人的欠款。

比如A、B两公司之间的拆解往来款,员工出差备用金,公司为员工垫付的各种费用等。

②企业也经常把一些说不清楚或不方便入账的项目塞入此栏目,具有中国特色的项目,像一个垃圾桶,装了各种不知道该去哪里的项目,可能隐藏着更大的秘密。

1.2B(与其他企业发生交易)

2.2C(与消费者个人直接发生交易)

所有制造有形商品的行业都需要采购原材料。(实际上,无形商品也需要原材料)

采购一定记原材料。(是存货的子科目:包含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等。)

销售方式发货时记,采购方是收货时才记购进的存货。

1.采购中最复杂的问题就是记多少,涉及较复杂的税金问题,即增值税。

2.材料的采购成本=商品价格+运费+装卸费+保险费+税金(即发生在材料采购过程中的花费)

3.记录的销售收入是不含税的收入(已扣税)因为增值税是由消费者来承担,销售方不应该计入自己的收入,但作为采购方,支付的增值税作为成本的一部分,应计入成本。

4.增值税是由企业(销售方)代收,等于企业代税务局收增值税,所有这部分增值税属于企业的负债,记录在应交税费栏目的子栏目应交增值税。

5.进项税指已经交给上游供应商企业那部分增值税,销项税指销售的时候从客户收取的这部分增值税。

企业应缴增值税=销项税-进项税。

6.增值税的原始意图:商品增值过程的每个环节,都只需要缴纳自己增值部分的税款,即销售价格与原材料价格差额部分的增值税。

7.销售通常面对同一个市场,采购通常面对多个市场。

8.波特五力:1.现有公司竞争、2.新进者威胁、3.替代品威胁此3项是指竞争环境,而4.购买方谈判能力、5.供应方谈判能力指产业链环境(上下游)

主要指两方面:1.不属于原材料的物品 2.一些特殊的存货(通常指活的动物和植物,会计上我们称为生物资产) 

二、不属于原材料的物品

不那么值钱,却又耐用,比如U盘、建筑公司的脚手架、模具等,通常价值2000元以下的。(不计入固定资产,通常长期使用的企业资产称固定资产)

1.按消耗性还是生产性作为存货或者固定资产。

2.生物资产的成本包括养育过程中所耗费的各种类型的成本。

销售部门员工工资、奖金、提成、招待客户的费用、销售门店的租金、销售部门的差旅费、广告促销的费用、销售的运费、其他与销售业务直接相关的费用等。

1.所有为了达成销售而花费的支出都是销售费用。(看用途划分)

2.销售费用的主要差异在于销售渠道、广告、运输等项目。

共同点:都需要花一笔钱出去。

区别:钱花出去可以换来一个以后有用的东西,称为资产,支出不能给未来留下什么,这种支出称为费用

包括管理人员工资、公共楼折旧或租金、管理人员差旅、业务招待费用、会议、培训、行政开支、其他与企业管理直接相关的费用、研究活动的支出等。

1.管理费用中的子项目是研发费用。研发主要包括研究和开发。

研究:指单纯的,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会计上不认为研究支出会给公司带来对未来有用的东西,不认为它是资产,而是计入管理费用。

开发:指与产品开发相关的支出。不确定较小,可以计入资产中。(可以不是必须)

因此,属于管理费用的研发支出,严格来说仅指研究支出,而不包括开发支出。

2.造成管理费用差异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研发支出。

3.净利润=收入-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其他费用-税费

销售费平均水平是6%,管理费用是10%,二者16%,若一家企业毛利率在15%以下,那么它就很难赚钱。

1.生产过程是指利用人工、机器设备或者办公设备,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并制作出产品的过程,这个产品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

2.生产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3.三部分组成。简称:料、工、费。不同行业性质成本结构差异非常大。

4.若厂房、设备是租用的,那么计入成本的耗费部分是此期间支付的租金。若自有的,它们被耗费掉的那部分会计上叫作厂房、设备的折旧

5.折旧其实是会计上对固定资产在一段时间之内被消耗掉的那个部分的估计值。

6.折旧加上生产过程中耗费的水电、能源、动力等,统称为制造费用

二、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

1.成本管理:首先了解成本结构,分清料工费哪个是重点,分清是否重资产行业,才知道从哪里入手。

成本分为:1.变动成本:即总量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的成本。

2.固定成本:在一定的产量范围内总量固定不变的成本。

料工费中:1.原材料是一项变动成本。

2.固定资产折旧就是一个固定成本。

3.人工费用则要看具体支付方式,若是计件工资,那么就是变动成本,固定工资就是固定成本。

1.生产成本与营业成本的关系

财务报表上并没有生产成本,而只有营业成本。

生产成本包括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料工费,其中制造费用包括折旧、水电、动力、能源等支出。在耗费这些生产成本后我们得到了产品,这个产品有两种状态:1.产成品 2.在产品 ,二者都是存货的一种,所以,生产成本 这四个字并不直接出现在财务报表中,而是以存货的形式出现

2.在会计上,企业把存货卖掉的同时,这部分存货价值转入营业成本中。所以,生产成本,卖掉的部分体现在营业成本中,没卖掉的部分体现在存货中。营业成本是被卖掉的那部分存货。

3.所以,毛利率不完全代表企业的盈利水平。

4.会计诡计:毛利率提高并不代表盈利能力的提高

增加产量,固定成本不变,每一件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降低。若产品卖不出去积压存在于存货中,使得这部分的固定成本不能进入营业成本,所有才导致营业成本的下降以及毛利率的提升。(变动成本不变,因为变动成本并没有转化为收入,而整体的产品虽然没有转化为收入,但由于固定成本导致整体产品成本降低,提高毛利率。)

本质上是由于固定成本而导致的,在固定成本高的行业,这种现象会格外突出,即重资产折旧大的行业。(规模经济)

重资产行业要格外注意。

5.反向推论:毛利率下降也未必意味盈利水平的下降

有可能是企业把往年生产出来的产品(在存货中)在今年卖掉,就会有往年的一些固定成本随着存货的销售进入今年的营业成本中,使得营业成本增加,毛利率下降。(因为可能去年的固定高,而今年的固定成本低。)

存货计价常用的有三种方式:

1.先进先出(管子法)

2.后经先出(米缸用米法)

3.加权平均(盐水混合法)

其他如个别计价法(针对单价较高的存货)

存货计价方法影响利润,也影响税收,一般商品价格是上涨的,后来买进的东西价格就高,我们使用后进先出法(管子法)那营业成本就高,利润就少,企业缴纳的税收就少税法上不允许使用后进先出法

1.存货的减值是因为存货的市场价格发生了持续性的下跌,(也可能是损毁,如獐子岛扇贝跑了,死了等)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都有可能减值。

存货的减值,在会计上叫存货跌价准备,计提跌价准备,会使存货资产的账目价值减少,同时减少利润。

2.存货跌价准备计提的特点

①不是整体计提,二是分项计提。

②某一存货市场价格上升不会被记录,只有贬值才记录。

会计的基本原则:稳健性或审慎性,即会计只记减值,不记增值。

3.存货跌价准备可以转回

因为存货的市场价格又发生了回升,这时候可以转回。

4.和应收账款计提坏账一样,存货跌价准备同样存在多记和少记两种情况,有些公司为避免利润减少,可能不计提或少计提。但这些存货卖出去的时候,存货价格的下跌就会通过销售价格的下降而体现在当年的利润上。所以,只是延缓利润的下降时间而已。

5.会计手法:过度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今年先计提,明年再转回,实现利润在不同年度的转移。(具体做法与应收账款手法类似,动机也类似)

1.周转率是一个表现效率的财务指标,表示某一项资产的运营效率。

2.每项资产都可以计算周转率,用总收入/资产账面价值=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年收入总额或年营业成本总额/年均存货账面价值

相同的方法我们可以得到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比较特殊,卖掉的存货价值就会转化成营业成本,所有用收入还是营业成本来计算存货周转率,都是可以的。

单位是“次/年”表示一年多少次,如果一家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是6,就意味着它的应收账款周转一次需要2个月的时间,即从商品卖出去到把货款全部收回来,平均需要2个月。

存货周转一次的周期则是指从原材料买进来到产成品卖出去的时间,存货周转率为4,说明公司从原材料买入到产成品卖出平均需要3个月。这就是周转率的含义,以上说的2个月或3个月,叫周转周期。

周转周期=365天或12个月/周转率

周转周期=365天/年收入总额或年营业成本总额/年均存货账面价值

变形公式:存货周转周期=365天*年均存货账面价值/年收入总额

周转周期越短,从现金到现金的循环越短,相同时间内循环的次数越多,效率越高,所有环节加快,自然总效率提高,这就是提高运营效率的关键。

7.存货周转率反映的管理信息

分解为三个阶段:1.采购管理能力:原材料的滞留时间(原材料周转率、周转周期)

2.生产管理能力:生产时间(在产品周转率、周转周期)

3.销售能力:产成到卖出的时间(产成品周转率、周转周期)

存货周转周期=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的周转周期之和

最后再加上应收账款的周转周期,就是采购、生产、销售、回款这个真正完整的业务流程。

底薪,即固定工资、绩效奖金、加班费、住房补贴、交通补贴、过节费、各项福利费、企业为员工负担的五险一金、工会经费、企业为职工支付的其他薪酬。

所有为员工支付的工资或者福利都需要进行相应的会计记录。

通常按月发,月底支付,所有发工资前都相当于公司欠员工钱,属于公司的一项负债,记入应付职工薪酬

只要公司正常支付员工工资,没有拖欠,那么应付职工薪酬体现的就是公司的月薪酬水平。

权责发生制:不依赖实际上的资产转移或现金支付,而根据收入、费用发生的因果归属关系进行计提的原则,会计上叫作权责发生制,即我们不是以现金的收支来记录经济活动,而是以风险和报酬的转移时间来记录经济活动。

现代会计体系的基础,就因为有它,才会有应收账款、预收账款等会计科目,这四个科目在会计上被称为应计项。

复式记账法:会计上任何一项经济活动,都会至少影响两个会计科目。

计提:会计名词,指没有实际支付时,记录相应的成本和费用。

财务角度看公司,无非两件事,一是效益(用利润率衡量),一是效率(用周转率衡量)

应用:从人的角度去衡量(将人视为一项特殊资产)可以算出生产部门的人均产量,体现了生产效率,算出销售部门的人均收入,体现销售业务的效率。我们还可以根据需要去构建其他人均指标,来衡量在其他业务领域中人的效率。

3.会计操作利润手法:

和先前过度计提应收账款坏账一样的逻辑和手法,先过度计提应付职工薪酬,再转回来,实现两个不同年度之间利润的重新分配。

1.股票期权:特点:①约定可行权日行权 ②约定可行权日不行权③风险和收益不对称 

股票期权有种种限制和规则,这里不展开。

行权价格越低,对受激励对象越有利,获利空间越大。

回购价越低,对公司越有利,同样钱买更多股份。

2.限制性股票: 特点:限售期

目的:某种意义上让员工变成股东,他们会更多站在股东利益考虑问题,更有动力去工作,把饼共同做大。

二、用作激励的股票的来源

一般两种:1.面向这些股东发的新股 2.二级市场上的回购

本质上,股权激励是一种薪酬形式,所以要像支付工资性薪酬一样来记录相应的工资费用

5.第2年年末进行会计记录

大致上:每年年末进行记录,比如3.当年年末进行会计记录  记录第一次费用,先估算第1次行权的行权股数,然后乘以授权日的公允价值(一般取当天股价)然后再第一个行权期内分摊,计入当期工资成本费用。第二年类似。P107

四、税收问题:股权激励对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的影响

柒、投资活动-投融资业务—固定资产、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融资

顾名思义,对自己公司内的投资,没有投到其他公司去

通常会形成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指超过企业法律边界的投资,指投资到其他的公司。

比如金额资产投资长期股权投资。还有特殊对外投资。

1.这些金融资产的主要特点必须按照公允价值计价。(简单理解就是金融市场当前的市场价格计价,而其他大部分资产都是按照购买时的价格来计价。)

2.金融资产可以是股权类的投资,如上市公司股票,或基金、期权等,也可以使债权类的,比如购买企业债或政府债等。金融资产。会计上我们又把金融资产分为三类:

①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②以公允价值计量,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③ 以公允价值计量,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以上金融资产通常都是短期持有的金融资产。

二、金融资产相关的三个概念

1. 摊余成本:顾名思义就是剩下的那些成本,比如还没支付的债券本金和利息就可以算作摊余成本。

2.公允价值:简单理解就是当前的市场价格。

3.其他综合收益:本身是一个会计科目,属于股东权益类,股东权益表示股东投入的资金,形成了股东在公司享有的权益。

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股东)权益

三、具体解说金融资产的三种类别

1.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满足两个条件:1.以收取合同约定的现金流为目标;2.该现金流仅限于合同约定的本金和利息。

股票肯定不属于此类,因为股票没有合同约定的现金流和利息。但这不意味着债券一定属于此类,因为在债券持有过程中,可能有不同目的,只有当持有债券就是为了一直持有至到期,中途不准备出售,才能归入此类别。如果持有的债券可能中途出售也可能持有至到期,这样的债券投资就不能按照摊余成本来计量,而应该按公允价值来计量。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和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它们之间主要区别在于那些可能以出售为目的的金融资产能否列入以摊余成本计量的类别中去。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既可能是债券,也可能是股票。

2. 以公允价值计量,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①第二类和第三类,都以公允价值计量,区别在于公允价值的变动记录在不同的会计科目中。也就是说,这两类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在资产方面一样,但第二轮将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这是一个资产负债表项目,属于股东权益中的一个具体科目。所以,第二类变动不影响利润,而第三类则会进入当期损益,直接影响当期利润。

② 区分:看持有它的最终目的是不是交易。如果以交易为目的持有就必须记录在第三类。

交易为目的指的是目的在短期之内出售获利,只要价格合适,企业随时准备出售,金融衍生品,必须归入第三类。

④金融资产归属第二类还是第三类,最初持有时就应确定,并且确定后不得再更改,除非这项金融资产的相关条款或性质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

无论债券收到的利息,还是购买股票分到的公司股利,直接记入当期利润。

第一类需要计提减值,第二类 债券类需要计提减值,股权类不需要;第三类不需要。(因为有公允价值就没必要减值了。)

还有一类长期持有的投资,称为长期股权投资

和金融资产的股票投资最大区别,就是准备长期持有,不准备随时出售的对外权益投资。

列入金融资产的那些股票要么持有待售,要么持有以获取稳定的现金流。

二、长期股权投资的分类

第一类有控制权的长期股权投资,即通常说的控股,一般按50%以上股权比例来界定是不是拥有控制权,但这并非唯一标准,关键看在董事会或股东大会是否有重大事项的控制权。

★被投资企业与投资方关系:子公司

★会计计量方式:成本法,同时需编制合并报表。

第二类没有控制权能够施加重大影响的,即通常说的参股,一般按照20%-50%持股比例来界定。

参股情况下,我们将被投资企业视为投资企业的一部门,按照投资企业的盈亏状况和持股比例来记录投资企业的收益或损失

★被投资企业与投资方关系:联营企业

★会计计量方式:权益法,按比例计算损益

第三种也是参股,但连重大影响都算不上,通常小于20%的持股比例。归入金融资产

★被投资企业与投资方关系:合营企业

★会计计量方式:纳入金融资产核算

①投资的账面价值总是等于最初的投资成本,被投资企业的盈亏不会反映在投资方的报表上,只有当被投资企业分红时,才会作为投资方的收益进行核算。

②成本法计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可能存在减值问题,每年年末减值测试。

若确系发生减值,计提减值准备,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记录相应资产减值损失,减少当年利润,长期股权投资也是一种长期资产,减值一旦计提不能转回。

③如果卖掉,相当于把计提的减值转回,所以这仍然是一种利润在不同年度转移的操纵方式。(和前面的类似)

①长期股权投资的价值不再一成不变,而是要根据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状况来逐年调整。

②每年年末:用被投资企业的利润乘以持股比例,作为投资收益,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③分红:不计入投资收益,而是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④减值:原理同成本法,但计提减值的可能性较小。

①利润方面差异:主要在于被投资企业的利润金额是否会影响投资方得盈利和亏损。

成本法:投资收益只与被投资企业的分红有关,与被投资企业的盈利状况没有关系。

权益法:分红不能作为投资收益,投资方与被投资方经营状况有关联。

②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方面差异:

成本法:始终等于初始投资成本,唯一影响账面价值的只有减值。

权益法:每年价值都需要根据被投资企业没有分配的那部分利润进行调整,即用留存在被投资方得那部分利润乘以持股比例,来调整账面价值。

长期股权投资的价值最多减至0,之后就不再减少了。

20%通常作为能否对投资企业施加重大影响的一个量化指标,20%以下持股比例需要按照成本法记录。

①有控制权时需要站在集团公司的角度来编制合并报表。

②合并报表要剔除对被投资企业的投资,因为合并报表相当于把投资方和被投资方作为一家公司来做报表,此情况下,内部持股要被抵消掉,它们之间发生的所有交易都要抵消。

合并利润表方面:最终体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加上少数股东损益。

合并资产负债表方面:最终体现母公司的股东权益加上少数股东权益。

五、个体报表与合并报表的关系

①母公司报表(相对应的是合并报表)也会包含被投资企业,只不过是按成本法核算被投资企业。

②母公司报表与合并报表核算主体是一样的,都是母公司和被投资企业加在一起。

③母公司报表可被视为一个简化版的合并报表,它简化到用一个长期股权投资代替了被投资企业的整张资产负债表,用一个投资收益代替被投资企业的整张利润表和利润分配。

④母公司报表是以投资活动的方式来表现被投资企业,而合并报表则是以经营活动的方式来表现被投资企业的。

兼并(A+B=A ,B不存在了)和收购(A+B=A+B,B被A控制)不一样,还有(A+B=C 新公司

2.兼并收购是以购买公司而不是购买一项资产的方式进行的投资,原则称作净现值大于0原则。

3.并购投资一个项目,最直接的好处是快速开始一项业务,甚至进入一个行业,同时消灭一个竞争对手,特别是被收购房拥有一些我们很难用钱买到或自建的东西。

4.但也增加投资风险,低估的风险永远比高估的风险难以控制。因为,并购财务风险主要集中在负债上,又主要集中在那些没有在报表列示的负债,即表外负债

5.恰恰是那些管理混乱的公司更容易成为被收购目标,人的因素往往使并购成为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6.购买法(条件:非同一控制情况下)和权益联合法(同一控制情况下):简单说前者的资产和负债都按评估价值,即公允价值合并进收购方得报表,而后者只按照账面价值入账,所以大多倾向于按照权益联合法,。

7.完成收购当天需要进行会计处理,叫作收购日的会计处理。

8.反向收购(即借壳上市)

基本依据:融资成本高低

四、流动资产和长期资产

流动资产:包括现金、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存货等。

与之相对,即长期资产

简单区分:能在一个循环中变成钱的资产就是流动资产,需要若干个循环才能全部变成钱的资产就是长期资产

厂房设备、交通工具等。

2.重资产对企业的影响

①首先是对成本影响,会计上用折旧来记录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损耗,生产设备和厂房的折旧属于生产成本,销售场所的折旧属于销售费用,办公楼的折旧属于管理费用。

②折旧从性质上看属于固定成本,满负荷运行还是停工闲置,折旧金额都是一样的,所有固定成本较高的行业都具有规模经济性,可以扩大产量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这是重资产的优点。(两面性)

③但重资产会占用企业大量的资金,固定资产资金额较大,意味着回收期也较长,且重资产行业流动性较差,容易引发财务危机。

3.固定资产投资的决策机制

净现值是否大于零,利润是否足够,实际中很复杂,充满估计与假设,有相当大的艺术性。P120

租赁分为:1.经营性租赁 2.融资性租赁

指不拥有这项资产,只是通过支付使用费来获得资产的使用权。

会计记录:租金按使用用途计入本期损益或相关生产成本科目。

会计上认为本质是分期付款购买一项资产,所有它其实是获得了资产的所有权,支付的租金实际上是在偿还购买资产时所欠的债务。

会计记录:将租入资产作为企业固定资产核算。

满足三个条件之一认定为融资性租赁

租期很长,比如一项资产预计可使用寿命是10年,结果租了八年,。

金额很大,比如购买这项资产的市场价值是100万,结果租了花了90万。

③双方事先约定租赁期满,这项资产归承租方所有。

本质:就是分期付款购买资产,因此签订租赁合同是,需要像购买资产一样去确认一项固定资产,同时把合同约定的租金全额确认为一项负债,这项负债在会计上叫作长期应付款。融资性租赁既要记录相应的固定资产,也要记录相应的负债。

4.经营性租赁会计处理

因为只是获得资产的使用权,所有不记录固定资产,同时也不记录负债,只在支付租金时记入相应的费用中,其实是一种表外业务,即不再报表上记录相应的资产,也不在报表上记录相应的负债。

5.租赁是否不购买更合算

租赁行为本质是分期付款购买资产,它可以减少资金占用,使资金的灵活性更强。更合算,不好说。

1.计提出来的折旧并不需要实际付钱给谁,只是会计上记录的一项成本或费用。折旧是权责发生制一个非常典型的体现。

2.折旧较多的企业会出现现金流大利润的情况。

3.根据复式记账的原则:折旧一方面要体现在固定资产价值的减少上,另一方面体现在成本或费用上。

2.哪些固定资产需要折旧?

自建固定资产:企业自行建造的厂房、办公楼,或自制自用的机器、设备等。

在建工程:指没有完工,尚在建设的自建固定资产。因为还没建成,谈不上减损,所有在建期间不计提折旧。完工后转入固定资产科目,才开始计提折旧。

这里完工指达到预计可使用条件,而不是指竣工结算。

投资性房产:指不是企业自用,也不作为产品的房屋建筑和土地使用权,比如自用的厂房、办公楼,都属于自用的,比如房地产公司准备作为产品售卖的房子,属于产品,只有那些自己不用也不是产品,只是用来出租给他人获利,或者持有待售的房屋才是投资性房产,也不计提折旧按公允价值计价,同时体现在利润表中,记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

①固定资产从买进来的下个月开始折旧,哪怕是本月1日买的,本月也不折旧。如果是自建的固定资产,就于在建工程完工转入固定资产之后的下个月开始计提折旧。

②当固定资产被终止确认,从终止确认的下个月开始停止计提折旧,当月还是需要计提。

③固定资产终止确认方式包括:出售、抵债、与他人交换,报废等。

4.折旧的年限和折旧的计提方法

通常三种方法:1.直线法 (最常用)2.加速法 (刚开始计提较多的折旧,之后再逐渐减少)3.工作量法

即按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来平均分配折旧金额。

具体计算是用固定资产购买时所支付的实际价款(称为原值),减去固定资产最终报废时所预计的残值,就得到折旧的数额,再按照估计的使用年限来均摊这个折旧的数额,得到每期折旧金额。

公式:每期的折旧金额=(原值-残值)/使用年限

税法对折旧年限有最低限度的要求,对最长年限是没有规定的。比如房屋类建筑资产不能低于20年,生产经营相关工具、设备不能低于5年等。

注:重资产行业折旧对利润影响很大。

累计折旧:指若干年累计下来计提的折旧总金额。

平均折旧年限:公司固定资产有不同类别,折旧年限肯定是不一样的,我们计算出来的平均折旧年限,反映了各类固定资产折旧情况的最后的总平均数,在固定资产结构相似的情况下,比如同一行业的公司,平均折旧年限的差异主要是由公司实际的折旧政策差异引起的,所有,这个指标用来衡量同一个行业公司的折旧政策得激进程度,折旧年限越短,,说明公司越快折旧万,那么利润就会较少,年限长,利润就会多,激进就是把折旧年限定得很长。

即刚开始计提较多的折旧,之后再逐渐减少。因为这种方法与直线法相比,会在刚开始的年份记录较多的成本费用而减少利润,在后续记录的利润逐渐增加,相当于把利润推迟记录了,也就推迟了所得税的缴纳,故而税法上是不允许的。

即每年完成的工作量占总工作量的比重来计提折旧。

此方法表面最能真实记录固定资产的损耗程度,但此结论依赖一个条件:即总工作量的估计要比较准确。

结论:折旧提得合理与否,完全取决于估计的准确性,如果估计不可靠,很难说哪种折旧方法更好。

七、固定资产持有期间的问题

①和折旧是不同的概念,减值是除折旧之外的价值降低,原因可能是技术进步导致的固定资产提前更新的需要,也可能是固定资产丢失或意外毁损。

②企业每年年末需要对每一组固定资产进行减值测试。既减少资产价值,又会降低利润水平。

会计法明确规定:长期资产减值准备一旦计提就不得转回,固定资产属于长期资产,所以减值不允许转回。

原因:主要是因技术落后造成的减值很难恢复价值,固定资产这种大型资产一旦丢失也很难再找回。

④但,“出售和转让的情况除外”,就是说如果固定资产出售或转让的价格超过计提减值之后的固定资产的价值,那么事实上就相当于这个减值又被转回来了。

财务诡计:这么看来,也不能排除一些企业在出售资产之前先过度计提减值来调节利润的可能性。

2.固定资产的改造、修理

①对固定资产改造,增加一个部件来实现更多功能,这类改造往往是对固定资产功能的一种扩展,改造修理的支出符合条件适记入固定资产的价值中。

②如果对经营性租入的固定资产进行改造,那么改造的这部分会形成一项资产,但由于经营性固定资产非企业所持有,改造部分不能够单独记为一项固定资产,所以通常将它记入长期待摊费用,然后再分期摊销。长期待摊费用也是一种长期资产

③修理、维护、保养并没有增加固定资产的功能,只是延长它的使用寿命而言,所以这些支出不记入固定资产的价值,而是列作费用

出售固定资产不属于公司的营业活动,所以产生的收入也不算营业收入,我们称其为营业外收入。不仅与营业活动无关,还具有不可持续性,因为固定资产只能卖一次。

无论出租是不是企业的主营业务,因为出租是可以持续的,所以将固定资产出租产生的租金收入属于营业收入

结论:固定资产不同的处置方式产生的收入类别是不一样的。

这类交易称为债务重组。可能出现一些额外的重组利得,比如欠100万,拿估价只有80万的固定资产房子去抵债,这就相当于仅用80万的资产偿还了100万的负债,公司赚了20万,此20万记入营业外收入中。当然有赔钱的情况,但现实中一般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拿自己的资产去和别人的资产交换,称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来确定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差额作为公司的收益。P134

1.企业拥有的那些看不见、摸不着却会给企业带来利益资源流入的资产。包括著作版权、专利、专有技术、特许经营权、商标使用权、商誉、土地使用权等。

2.商誉只有在收购其他企业时才会产生,是企业实际支付的收购价格超过被收购企业评估价值的部分。

3.中国特殊的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即一定时间内对土地的使用权力(土地国有)它不属于固定资产,而是无形资产

4.研发支出不会完全转化无形资产,只有满足条件的开发资产才能记入无形资产,所以研发投入多并不意味着无形资产多。

最常见两种:1.自行研发 2.外购

①固定资产通过租赁的方式来获取,无形资产也可以采取类似的方式,只不过名称不叫租赁,称作通过支付授权使用费来获得无形资产的使用权。在获得使用权时,不需要记录无形资产和负债,只在支付授权使用费,将其作为费用记录即可。

②自然人或企业将其持有的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作价投资入股,这种情况非常常见,相当于公司用自己的股份购买对方得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只是在投资入股的情况下,在记录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同时,不记现金的减少或借款的增加,而是记录股东权益的增加

①企业更多时候会选择自建无形资产,比如研发活动来创造专利权或专有技术,通过广告活动来创造品牌或商标价值,通过创作活动来创造著作权、版权等。

②在创建无形资产的过程中,其实不会有任何无形资产在会计上被记录,相应的支出都会被记录在费用中。

③研发投入的多少与研发结果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很多研发在技术上可能很成功,但在商业上可能遭遇彻底的失败。

④会计师一个谨慎而保守的职业,当面对一笔不确定性很高的支出时,通常把它记录在费用中,而不确认资产。

⑤会计准则:开发支出在满足一定的条件时,可以资本化入无形资产。

广告是非常重要的投入,但没有哪家公司会将其记入无形资产,而是记入销售费用。

①所谓商誉,就是企业无法归入有形资产和可识别的无形资产的那部分价值。

②无法识别的无形资产,就是那些除专利权、专有技术、商标、版权之外无法客观地从企业整体价值中剥离出来的那部分无形资产。比如企业文化、管理制度、人才储备、地缘优势、稀缺资源优势等这种难以量化又确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③商誉是不会被记录在无形资产中的,只有一家公司收购另一家企业时,当它为了拥有这些商誉而支付了额外的收购价款,我们就认为商誉从一家企业转让到了另一家企业,因此,一家企业自有的商誉肯定是不会记录的。

三、无形资产的一些特殊问题

自建的无形资产通常不会被记录,但它们确实存在,我们能够在报表上看到的无形资产,基本都是企业买来的。

①无形资产也要摊销,即在会计上登记无形资产的减损,而不需要实际支出现金。摊销会造成公司利润的减少,但不会导致现金的流出,因此,可能使得公司现金流比利润好看些。

②大部分无形资产是一种权利,依赖合同或法律存续,所以在法律意义上都有一定的存续期限,随着期限届满,价值就会逐渐降低。

③投资性房产的土地使用权,按公允价值计价,不需要摊销

④商誉,也不摊销,因为它的使用期限很难估计。

①减值原因、方法与固定资产类似,比如因为技术进步导致原有的技术价值大幅度下降,或者某项专利技术被人模仿等。对于那些不进行摊销的无形资产同样要进行减值测试,包括投资性房地产中的土地使用权和商誉。

②因为土地使用权本身采用了公允价值计价,所以其价值减损不是记录在减值中,而是记录在公允价值的变化中,但商业的减值直接体现在资产减值中的。

③长期资产包括无形资产,所以无形资产的减值也不能转回,不过,当无形资产出售时,它其实也达到了减值转回的效果,这也和固定资产类似。

①无形资产转出最简单的方法,是授权给他人使用来获得授权使用费,这就像我们把固定资产出租收取租金一样,收入属于营业收入。(可持续)

②如果直接出售无形资产,则收入属于营业外收入。

③企业还可以把无形资产作价入股其他企业来获得对方的股份,这个是转出的一种方式。

④无形资产价值难以评估,大家观察无形资产交易时需多加分析。

一、利润表是收益视角的报表,现金流量是风险视角的报表,两个方面都很重要,只是在不同情境下侧重点不同,重要性不同,具体分析,这才是事实。

二、利润好,现金流差的原因

1.应收账款和存货增加(最常见)

三、现金流好,利润差的五种原因:

1.应收账款减少,收回账款不会增加利润,却会带来现金流流入

2.存货减少,卖掉存货可以收回现金,但不一定赚钱。

5.重资产行业计提大量折旧,会减少利润,但不会引起现金流出。

五种情况一般都不预示企业面临风险。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无形资产处置损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