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未实现的海下航行定位原理

占地球表面积71%的海洋蕴藏着丰富的重要战略资源,为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所必需。目前,陆上资源消耗严重,深海资源勘探迫在眉睫。随着深海高技术装备的迅猛发展,深海资源勘探进入了全面发展的阶段。我国在海外拥有超过16km2的矿区,矿区包括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和硫化物等,是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不可或缺的潜在矿产资源。然而,在大规模开采之前必须开展前期的取样分析,完成规模、储量、成分、前景、环境评估等工作,这就急需以“蛟龙号”为代表的深海运载装备具备水下岩芯取样探测能力。

2012年,我国首台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成功完成了7062m全球同类作业型潜水器最深下潜试验,惊艳亮相全球舞台,并于20132017年在全球七大海区连续组织实施了4个试验性应用航次,获取了样品和数据,开创了深海资源高效勘探的新模式。

深海岩芯取样是利用冲击、射入、钻机等方式,实现深海岩芯采集的技术,可分为钻机、切割锯、液压锤等多种,其中钻机是最常见的一种。由于钻机具备高效取样、造价便宜、易于操作等优点,已在国外内获得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是开展海洋岩芯取样探测及科学研究的关键性装备,通常根据钻取深度进行划分,分为浅孔(05m)、中深孔(550m)和深孔(大于50m)岩芯取样钻机。

传统的岩芯钻机是一种大中型重装设备,通常依托于大型船舶进行布放和作业,作业工程中依靠铠装缆与母船保持电力、监控、操作等软硬电控制,是开展深海资源勘调查、取样和探测的重要装备。基于运载器的小型岩芯钻机通常由钻头、能源驱动系统、控制系统组成,有电力及液压两种动力方式,与传统钻机不同的是采用了轻量化设计,由于需搭载于运载器本体,其作业重量、作业功率、钻取深度均小于传统钻机,其主要优势在于可以利用运载器精确作业的优势实现特点区域的精细取样,获取高价值地质基础数据。

1  传统钻机与运载器搭载钻机工作原理图

尽管中国载人深潜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但深海装备技术基础研究能力仍较为薄弱,运载器水下作业性能仍落后于美国Alvin和日本SHINKAI 6500载人潜水器,作业工具匮乏,能力受限。作者参与了20132017 “蛟龙号”试验性应用海上作业任务,亲历了科学家对深海取芯作业的迫切需求,国内现有深海潜钻取样装备的研究与应用大多关注于基于船载的岩芯取样系统,对基于运载器的小型潜钻系统发展不够,很少在水下机器人上配置高效取芯作业系统。随着深海运载器大批量服役,有必要对深海运载器岩芯取样钻机的应用研究进行深入调研,以期为我国发展深海运载装备水下作业应用提供基础支撑。

目前美、日、德、俄等国开展了较多研究,研制了多种型号钻机,自20 世纪50 年代以来,已发展到了第四代。第一代海底岩芯取样钻机以浅海(小于500m)、低钻深(小于10m)、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低为主要特点。同时,供能方式也是多种多样,有浮力型、气压型、压差型、燃料型、液压型、电池型、电驱型、电液组合型等。典型代表有俄罗斯北方地质勘探工程联合体研制的GBU-1.5型钻机。第二代海底岩芯取样钻机的主要特点是:自动化程度得到了提高,同时可工作于深海海域。典型代表有英国地质调查局(BGS)研制的RockDrill-1

第三代海底岩芯取样钻机在第二代基础上进行了大幅改进,在新技术带动下基本实现了自动化智能控制,具备智能操作、诊断与监测能力,同时可实现550m的中深钻取芯能力。典型代表有:澳大利亚的PROD、德国的MeBo、美国的ACS ROVDrill,以及加拿大的CRD100等,如图4和图5所示。

第四代海底岩芯取样钻机开展了50m以上的大深钻研究,增加了高度智能化模块设计。2005年,挪威机器人钻井系统组件公司对原ADF海底钻机(Autonomous Rig,如图6和图7所示。

⑵深海运载器小型岩芯取样钻机

随着深海运载装备广泛应用,依托运载器精细作业特点,多类型基于深海运载器的岩芯取样装置得到了快速发展,是目前发展的热点技术。目前以美国、日本为代表的深海载人潜水器开展了大量运载器岩芯取样钻机的研究和应用发展工作。

作为全球应用最为先进的美国Alvin号早在1991年就完成了HSTR岩芯取样钻机的研制工作,并完成了海试应用,在热液区成功钻取了硫化物岩芯。该取芯器采用单管设计,最大取芯直径为3cm,长度35cm。此外,HSTR取芯器还随MBARI研究所的ROVVentana)在1992年成功取得火成岩岩石样品。图8HSTR 取芯器的系统组成示意图。

HSTR取芯器基础上,MBARI研究所Stakes等对电力系统、切割装置、导轨框架进行了优化设计,研制成功了4000mMCS取样器,可实现四管取样,经过多次改进完成了多次下潜取样,2003年成功在Juan de Fuca海底获得裸露基岩的样品。2007年,这套装置移交给WHOI研究所,如图9所示,经过改装后用在Jason2 ROV上,并作为UNSOL开放共享的重要装置之一。

ROV上的取芯器,如图10所示,取芯长度能够达到1.5m,取芯直径60mm,作业水深2400m,能在45°斜坡上取芯。

White等采用了液压缸伸缩动力方式加顶部自动机械锁死与应急抛载机构的设计,完成了7000mHarbor Branch取芯器的研究(图11),并搭载于Magellan ROV完成了多次海上试验,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此外,英、法、俄等国也开展了深海运载器岩芯取芯器的研制及应用工作,如CONSUB 号(英)、STI号(法)和APTYC 号(俄)等载人潜水器均开展了配套小型岩芯取芯器研制,并完成了海上作业。其中俄罗斯的APTYC号载人潜水器配套开发的小型取芯器最为著名,该装置总长约1m,总重不超过35kg,取芯直径约2cm,最大取芯长度约15cm,可一次钻取5块岩芯,配备有高强度金刚石钻头,钻机转速高达1000r/min,具备高效作业能力,在VII-X级岩石上钻取8cm岩芯最快仅需10min

综上,经大量调研,国外深海运载器配套小型岩芯取芯器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1 世界深海运载器配套岩芯取样钻机情况

相对于国外,我国岩芯钻机方面发展相对落后,直到2003年,在国家863”计划支持下,万步炎教授等开展了首台浅地层岩芯取样系统的研制工作,2004年开展了海试应用(图12),该装备具备水下0.52m地层钻深能力。

 12 我国的深海浅地层表层钻机及样品

在首台浅地层岩芯取样系统研制及应用基础上,2008年,在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支持下,又开展了钻深20m的中深孔钻机系统的研制,如图13所示,该系统预期作业深度为10004000m,取芯直径5cm,在2010年底完成了海试,该系统采用全液压动力方案,对功力结构设计和提钻取芯方式进行了全新优化,加装了机械手辅助操作功能,能够利用机械手操作实现水下钻杆的自动加接。

10m20m海底中深钻机的成功研制助推了我国大洋资源勘探、储量规模评估等工作。随着我国大洋勘探任务的逐步实施,多次利用“大洋一号”船舶开展了深海资源勘探作业,完成了深海富钴结壳、多金属结核、多金属硫化物等矿产资源的勘探任务,在太平洋和印度洋10003000m海域完成了超过1000个取芯样,成果显著。

在上述浅层、中深层钻机系统研制基础上,2012年,国家863”计划又立项支持了钻深达60m的钻机系统研究项目(图14“海牛号”)。该钻机系统是我国第三代海底钻机的典型代表,配备有多种水下探测传感器,具备地层土工力学阻力、孔隙水压力及温度探测能力,采用了最新的绳索取芯技术方案,可实现软硬不同地层的取芯能力,201年在南海成功完成了海试,引起了国内外热烈反响。

⑵深海运载器小型岩芯取样钻机

2007年长沙矿院发明了一种深海多金属硫化物矿体大容量取样器,为海底矿物的原位采集打下了技术基础。2010年哈尔滨工程大学张波等开展了一种1000m级小型水下电动切割装置的研究工作(图15),但未实现产业化应用。席俊杰等提出一种通过涡轮加压提供钻进动力的表层取样钻机设计设想,通过涡轮旋转,产生推动力完成钻具的进给,其基本结构见图16,该设计较为创新,但较难解决深海动力、能源、密封及微地形钻机稳定性等问题,未付诸应用。

了钻深达60m的钻机系统研究项目(图14“海牛号”)。该钻机系统是我国第三代海底钻机的典型代表,配备有多种水下探测传感器,具备地层土工力学阻力、孔隙水压力及温度探测能力,采用了最新的绳索取芯技术方案,可实现软硬不同地层的取芯能力,201年在南海成功完成了海试,引起了国内外热烈反响。

16 涡轮式表层取样钻机

2012年,以“蛟龙号”为代表的载人潜水器的巨大成功带动了岩芯取样技术的发展。立项之初,长沙矿院同步开展了“蛟龙号”配套岩芯取样工具的研究工作,但由于该钻机设计机构复杂、造价及维护成本较高、设备重量过大,无法便捷地搭载到潜器,尚未付诸实际应用。

2014年,在国家海洋公益专项支持下,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联合山东大学拓普液压公司研制了一套适合于“蛟龙号”使用的小型浅地层表层取芯钻机(图17),并在太平洋富钴结壳海域软质地层中成功实现了海试应用,但其取芯较短,有待于后续优化。杨磊等对PDC钻头和硬质合金两种材料的钻头的刃角和后倾角与功耗进行了实验分析,并对钻头结构进行了优化,表层取样直径可以达到14mm。但设备整体取芯效率不高,且在取芯过程中机械手需时刻保持钻具垂直进给,整体取芯效率和所取表层的体积有限。

>的钻机系统研究项目(图14“海牛号”)。该钻机系统是我国第三代海底钻机的典型代表,配备有多种水下探测传感器,具备地层土工力学阻力、孔隙水压力及温度探测能力,采用了最新的绳索取芯技术方案,可实现软硬不同地层的取芯能力,201年在南海成功完成了海试,引起了国内外热烈反响。

17 蛟龙号小型潜钻

配套研制了一套海底轻型富钴结壳表层钻机系统(图18),工作水深4500m,取样尺寸为40×300mm,整机重量为65kg,并在大洋36航次成功实现了海试应用。

 18 “海马号”配套潜钻

⒊深海岩芯取样钻机总结

综合国内外研究现状论述,传统的岩芯取样钻机已发展了50 余年,至今已经发展到了第四代,尤其随着DSDP(国际深海钻探计划)、ODP(国际大洋钻探计划)、IODP(综合大洋钻探计划)等国际钻探专项计划的实施,深海钻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基于中国大洋科考应用的认识(“大洋一号”的传统岩芯钻机及“蛟龙号”潜水器岩芯取样钻机等应用),传统岩芯取样钻机与运载器岩芯取样装置各有特点,优势互补,具体总结如下。

⑴传统钻机具有大钻深、大钻径、大功率的特点,能够获取大量岩芯样品,是大洋钻探的主要技术装备。然而,该钻机通常属于大中型重装设备,需要船载平台对其进行布放及作业,系统结构复杂,对海况、船舶、人员等具有较高要求,因此作业及维护成本较高。与此同时,由于水下定位及导航存在误差,该型钻机坐底钻探精度有限。

⑵相对于传统岩芯钻机,运载器岩芯钻机通常搭载于运载器作业平台,具有结构简单、小巧轻便的特点,依靠运载器进行坐底或机械手夹持作业。由于运载器可以实现定点精确作业,因此该型钻机能够实现定点精细取样,获取的岩芯样品科学价值极高,但受制于平台限制,其取芯量较少,取芯效率较低。

⑶综上,传统岩芯钻机与运载器岩芯钻机可实现深海岩芯取样的优势互补。传统钻机作为主要钻探设备实现大规模、大面积钻探,获取区域数据;运载器岩芯钻机则可在区域数据已知的基础上进行精确钻探,获取高价值点域的岩芯样品,获得重大科学发现,两者结合实现深海科考的完整技术钻探体系。

深海地域广阔,地形环境复杂,岩芯取样钻机既要考虑自身钻取稳定性、高效性等技术需要,又要考虑与深海运载器匹配性、安全性、可操作性等作业需要,因此需要突破微地形匹配、微钻压控制、专用钻头设计、钻取工艺参数优化等关键技术难点。

⒈对海底微地形的自适应技术

深海领域地形条件极其复杂,人类对深海的认识极其有限,无法实现100%的精准坐底,这就需要岩芯取样钻机具备对深海微地形的适应能力,针对不同的地形情况,使钻头以合适的角度起钻,并能与岩石面紧密接触,使钻进过程顺利完成。

⒉微钻压控制及专用钻头设计技术

研究表明,运载器搭载的岩芯取芯器的钻进压力极其微小,大约只有300400N,远不及陆上传统地质岩芯取样钻机3000N以上钻压力,因此微钻压的控制技术直接影响取芯效率,是钻取的关键技术。同时,由于深海运载器在水下作业时间极其有限,需要岩芯取样钻机能在微小钻压条件下实现快速钻取作业。现阶段由于国内外尚未实现深海领域的大规模钻取作业,因此现有标准的取芯钻头无法满足深海作业要求,急需开展深海运载专用取芯钻头设计,研制具备高效、高地质适应性、低功耗的专用金钻头。

⒊岩芯钻进参数与运载器作业匹配技术

岩芯钻机最终取样成功与否关键依托于潜水器平台优势,利用潜水器自身装备配合完成水下取芯,必须将微地形起伏、机械手操作姿态、基岩软硬度、岩芯钻机功率与转速、钻压控制等非线性随机性强的参数进行系统融合,开展钻取过程的优化试验研究,这是能否成功完成应用实施的关键技术。

为保证运载器(尤其是载人潜水器)作业安全,钻机在水下作业时会存在卡钻、缠绕等紧急安全事故。为保证乘员及装备的安全,必须考虑紧急抛载设计,考虑采用液压切割或者电爆螺栓爆破等方式将钻机与潜水器本体进行分离,确保潜水器本体安全返航。

随着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深入实施,三龙装备体系逐渐明晰,以“蛟龙号”为代表的载人潜水器、“海龙号”为代表的缆控无人潜水器、“潜龙号”为代表的无人自主潜水器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着深海运载器的规模应用,岩芯取样需求倍增,与之配套的岩芯钻机就是其中需加快发展的关键技术装备之一。未来还需要在微地形匹配、微钻压下高效钻取、专用钻头设计、钻取工艺参数优化等关键技术方面努力。与此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钻机的自主控制、智能化监控、多模式智能决策钻进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实现深海钻机的智能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也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

充分利用好深海运载器的技术优势,开展运载器配套岩芯取样钻机的水下取芯探测,可为我国大洋科学调查、资源探测提供一线原位样品,获取宝贵的实验数据,为发展我国深海探测技术、为实现“海洋强国”战略提供技术支撑。

【作者简介】本文作者/任玉刚 刘延俊 丁忠军 杨磊 鲁德泉 刘敬喜,分别来自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和山东拓普液压气动有限公司。第一作者任玉刚,男,1987年出生,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深海探测技术装备应用技术研究;通讯作者刘延俊,男,1965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海洋仪器智能检测与控制、流体动力与控制研究。本文为基金项目,深海技术装备资助项目(2016ASKJ15)、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6YFC03007042016YFC0302600)和泰山学者工程专项经费资助项目(tspd)。文章来自《海洋技术学报》(2019年第3期),参考文献略,用于学习与交流,版权归作者及出版社共同拥有,转载也请备注由“溪流之海洋人生”微信公众平台整理。

}

每经AI快讯,有投资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提问:贵公司今年一季度存货85.6亿,和其他上市公司相比,存货占2021年营业收入的比重偏高,我想知道存货这么多的原因是什么,以及贵公司如何尽快消化处理这批存货

海澜之家(600398.SH)6月2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由于公司运营模式的特点,存货包含公司总部仓库的备货以及门店尚未实现销售的货品,同时主品牌海澜之家的产品销售两季,导致公司的存货规模较大。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转68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

发布日期: 浏览量: 字号:[ ]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浙江考察,赋予浙江全新的重大历史使命---“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并深刻指出,要围绕“生态文明建设要先行示范”,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高质量打通“两山”转换通道,让绿色成为浙江发展最动人的色彩。总书记对浙江赋予的“重要窗口”新目标新定位,既是对浙江实施“千万工程”建设美丽乡村所取得成效的肯定,更为我们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提出了新命题,也是必答题。舟山作为我国第一个以群岛建制的地级市,海域辽阔,海洋资源丰富,海岛数量和海岛岸线长度均居浙江省首位,素有“海天佛国、渔都港城”之美誉。立足新时代战略新起点,发洋海岛优势建设美丽小岛,已成为舟山海上花园城市、浙江海上大花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面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深入推进“5211”海洋强省行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两山”理念的海岛实践,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本文从舟山小岛建设现状出发,探讨小功能定位和发展途径此基础上提出美丽小岛中国样板的发展模式

调研方法与对象选取

舟山共有大小岛屿1390个,其中住人岛98个。按2019年公安户籍人口统计口径,剔除经济开发岛以及人口100人以下岛屿,常住人口在100人以上的住人岛屿57个。本次调研立足我市海岛资源和环境条件、建设和利用现状, 选取28个岛屿分三个层次进行调研。其中,第一层次是在乡村旅游方面较有影响力的小岛,第二层次是开展过美丽乡村相关建设的小岛,第三层次是未开展过美丽乡村建设,但有开发前景的其他小岛。地理上覆盖庙子湖岛、白沙岛、蚂蚁岛、桃花岛、秀山岛、花鸟岛、黄龙岛、嵊山岛、枸杞岛等旅游岛;金塘岛、册子岛、长白岛,六横岛、虾峙岛、普陀山岛、朱家尖岛,岱山本岛、小长涂岛、衢山岛,泗礁岛、金平山岛、大洋山等主要岛屿;东巨岛、里钓山岛、东福山岛、黄兴岛、大峧山岛、东库山岛等人口不足200人的小岛。

舟山市100以上住人岛屿(剔除经济开发岛)一览表





翅岛、东巨岛、里

山岛、葫芦岛、东福山岛、黄兴岛、凉潭岛

马峙岛、山岛白沙岛、湖泥岛、青

桃花岛、渡岛、大双山岛、虾峙岛、登步岛、蚂蚁岛

岱山岛、衢山岛小长涂岛

浪湖岛、官山岛、大峧山岛、黄泽山岛


长涂岛、秀山岛、小衢山对港山岛

东库山岛、东绿华岛、张其山岛滩浒大盘

平山岛、大黄山岛、枸杞岛、嵊岛、洋山岛








美丽小岛建设优势及当前存在问题

(一“岸线长、物产丰”,海岛资源得天独厚。陆域总面积为1440平方,岛屿总量约占全国的20%;海岸线总长2444千米,其水深15米以上岸线200.7千米,水深20米以上岸线103.7千米是中国第一大群岛和重要港口城市。由于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交界处,岸线曲折,岛屿众多,舟山海域水质肥沃、饵料生物丰富,是我国著名的渔场和海洋渔业的重要基地。有各种鱼类317种,虾类33种、蟹55种,藻类131种,年产量约占全国海洋捕捞量的十分之一,浙江省的一半。全市有浅海滩涂400余万亩,海水养殖开发潜力巨大。

二)“乡村美、旅游兴”,海上花园彰显魅力。随着“千万工”、整洁村庄专项、渔农村“三大革命”全力推进,舟山海岛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提升。2014年,舟山市在全省率先实现美丽乡村先进县创建全覆盖;2018年创成国内首个群岛型国家森林城市;2020年,舟山市率先在全省实现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全覆盖,与湖州并列浙江省第一。休闲景普陀、仙岛岱山、曼妙嵊泗,走出了一条富有海岛特色、兼顾海洋开发与保护、实现经济社会同步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同时,主要海岛依托地域特点,深入挖掘渔文化、佛文化、海防文化、灯塔文化、诗路文化等海岛旅游特色主题,推进海岛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成功打造了“钓岛”白沙、“侠岛”桃花、“泥岛”秀山、“爱情岛”花鸟等一批美丽示范岛,成为引爆舟山旅游发展的新亮点。朱家尖岛打造世界级旅游岛,连续举办了四届世界海岛旅游大会,成为大会的永久会址,花鸟岛、白沙岛、岱山岛(东沙)等美丽小岛都成为国际海岛旅游大会观摩目的地。

(三“岛际通、路景融”,海岛交通加速成网。目前,我拥有舟山联岛大桥、秀山大桥等多座跨海大桥,20 余个岛屿已建成连岛公路,部分岛屿与大陆之间开通往返客车,是目前全国最大规模的陆岛联通交通体系。围绕陆岛交通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基本实现了5000人以上岛屿通车渡、3000人以上岛屿一岛两码头、300人以上岛屿建有交通码头、乡建制岛全部通渡运的目标,主要岛际水上客运航线实现2小时通达,海岛群众交通出行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同时,海上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建设取得成效,因地制宜建设了一批集骑行绿道、景观驿站、人文古镇、环岛旅行等具有浓郁海岛特色的美丽海岛精品公路,交通基础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带动海岛“乡村景”发展及软实力进一步提升。

但要把我市小岛建设成为在全国有影响、有特色的美丽小,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升。陆岛交通短板依然突出,岱山、嵊泗两尚无跨海大桥实现陆岛连通,定海区长白岛,普陀区六横岛、沙岛、桃花岛、虾峙岛等大部分岛屿尚未实现陆岛连通。尽管全各住岛已有客运航线,但受天气影响大,仍然存在总量供给不足的状况。部分海岛上公共服务设施、旅游服务设施及城乡污水、垃圾处理处置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部分海岛的旅游资源品质不高。受长江、钱塘江等河流入海大量泥沙沉积和陆源污染物影响,我市近岸海水主要呈沙土色,海洋整体景观性较差,优质沙滩少。同时,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我市海岛旅游季节性较强,大部分客流主要集中在夏季、秋季,且受台风等天气影响明显,缺乏春季和冬季吸引游客的旅游产品,“阳光、沙滩、碧海”等海岛旅游最为重要的资源品质不高。因此,开发海岛旅游的成本较高,效益比较低,社会资本投入偏少。除普陀区外,目前大部分海岛旅游产品都仅以民宿为主,旅游产品比较单一。

(三制约海岛开发利用的政策机制有待突破创新。一些具有旅游、港口、产业等开发价值的海岛和岸线资源,在开发利用上受到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管控的约束较多。同时,我市是国家海防前线,许多海岛上设有军事设施,由于多种原因,有不少设施处于闲置和无维护状态,但在现行机制下不能置换或租借给地方使用,有待进一步理顺。

舟山美丽小岛中国样板打造路

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落实浙江省委“两个高水平”建设和舟山委海上大花园建设行动,以提升海岛渔农民群众生活水平和幸福感为导向,加强海岛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探索海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呈现“岛岛是花园,村村见美景”的美丽海岛建设格局,为全国海岛绿色发展和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提供舟山模式。

(一差异原则,确立美丽小打造模式

1.以“主题+”为模式,打造“主题示范岛”。以庙子湖岛、桃花岛、白沙岛、蚂蚁岛、秀山岛、小长涂岛、花鸟岛、嵊山岛、枸杞岛、黄龙岛等为核心,以海岛旅游为发展牵引力,通过全岛规划、文化引领、错位发展,打造一批具有舟山特质、适合对外交流的主题示范美丽小岛。鼓励产业资本打造适应海岛度假旅游配套设施,推动海岛旅游转型升级。借助国际旅游岛大会等著名平台,衍生其广泛的宣传意义,推出美丽中国海岛样板旅游品牌,全面提升其国内外交流能力,推动舟山美丽小岛建设走向国际。

2.以“产业+”为模式,打造“产业功能岛”。以金塘岛、六横岛、朱家尖岛、衢山岛、小洋山岛等主要功能岛为核心,以产业项目为发展牵引力,确定“1+1+N”产业发展定位,即一个主导产业、一个岛屿功能、N个关联产业的发展模式。立足功能岛的定位,利用“澳洲产业园”“观音文化园”“江海联运先导区”“舟山自贸区”“绿色石化”等产业项目建设带来的发展动力,围绕项目配套,联村高标准组团打造片区综合体。对于其他与项目无关联的村庄发展,则采用新时代美丽乡村标准逐村提升。比如,朱家尖岛以“观音文化园”项目为龙头,按照“举世无双、流芳百世”建设目标,精心打造集禅修、养生、休闲、购物、住宿、餐饮等功能于一体的禅意岛,构建与普陀山交相辉映的海岛旅游新地标。

3.以“组团+”为模式,打造“产村融合岛”。以舟山本岛、岱山本岛、泗礁岛等市(县)行政中心小岛为核心,以城乡融合、城市功能拓展为发展牵引力,“串珠成网、强心簇群”优化海岛空间结构,以美丽镇、美丽乡村、美丽风景带为单位跨区域打造集群发展片区,成为海岛乡村无景点旅游目的地。以1个特色村、明星村或省级精品村为核心,2个市级精品村为支撑,统筹美丽城镇、美丽田园、渔农业产业等资源,带动周边行政村、自然岙团组差异化发展,推进乡村全域绿不断线、景不断链、处处见景。依托干览远洋渔业小镇、展茅海上田园综合体等优势,连片发展休闲渔农业,并通过搭建节庆舞台,以节会友,推动片区农文旅交流合作。

(二)以持续发为原,确立美丽小产业模式

渔文旅融合是美丽小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可以将美丽乡村、美丽海岛变为美丽经济。当前,海岛游、跳岛游已经成为旅游的新热点。舟山市正大力开发休闲渔农业、渔农家体验、精品果蔬采摘、海岛运动养生等项目,推动农旅文深度融合,打造海岛特色乡村产业集群。激活小岛闲置资源,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鼓励舟山有“一岛一韵”得天独厚的海岛自然风光,有“小岛迁大岛建”后丰富的闲置农房资源,有声名鹊起的“东海人家”渔农家民宿品牌效应,为打造独具地域特色的海岛民宿产业创造了良好条件。同时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来临,乡旅游业已成为企业、社会资本纷纷抢滩的产业高地。因此,美丽小岛建设要抓住大好时机,制定好舟山美丽小岛的产业图、招商图,全力引进和建设项目。要高起点谋划小旅游创意产业。国内外通过无中生有的创意,拼杀出旅游大市场的例子很多,比如横店、宋城、无锡灵山梵宫。舟山有这么多好的小旅游资源,更要敢想敢试、敢于突破,放大海岛、观音、生态等核心要素,打破空间和地域限制,在资源有效利用、项目包装策划、资本运作等方面大胆尝试,深入谋划一批涵盖人文、自然、民俗、趣味、情感元素的综合性、主题性休闲度假项目,力争一批项目列入“十四五”国家、省级重点项目名录。 

(三以主客享为原则,确立美丽小岛营销模式

1.讲好美丽小岛故事文化是打开两山转换通道的金钥匙。舟山海岛资源条件非常好,特色十分鲜明,自然人文兼具。要文化为魂,深入挖掘小岛文化宝藏,把人文与自然、文脉水、打造富有精神内核的际一海岛旅游目的地。要坚持“一岛一品一主题”,深化“侠岛”桃花、“钓岛”白沙、东极、“泥岛”秀山、“爱情岛”花鸟等各种定位,注重文化创意,挖掘文化内涵,整合海、岛、山、湾、城、村以及文化、历史、风情等各种资源,优化功能布局、强化形态设计,丰富色彩层次,打造具有浓郁海岛气息和文化情调的美丽小景区,让游客真正感受“看得见山、望得见海、记得住乡愁”。

2.建好美丽小岛智库。小岛建设涉及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仅有的乡街道)等数名工作人员只能满足常规的管理任务。因此,倡导建立美丽小岛智库,通过新媒体,广泛联络本外出的人才,如通过求学就业广泛分布在全国,甚至世界各地的人才,不定期发布美丽小岛发展所需的项目及其技术需求,让更多的家乡人作为志愿者出谋划策,参与活动。同要全面开展“人人成园丁、处处成花园”行动,动员广大渔农民群众积极主动参与美丽小岛建设,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建成各有所长、百花齐放、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大花园。

3.建立美丽小岛交流机制充分借助国际旅游岛大会的著名品牌平台,衍生其广泛的宣传意义,正如余秋雨先生等建议的要整合舟山小多样化的综合优势,推出丰富的海岛文化旅游品牌,推出美丽中国海岛样板旅游品牌。就像舟山老百姓所言,论海水没有那么蓝,论沙滩论岛礁也不是世界顶尖的品质,但是海、山、船、港、佛、军等多种因素铸就了无与伦比的舟山海洋文化与海岛发展特色。重点推出一批适合对外交流的,全面提升其国内外交流能力,舟山的发展定位注定我们的重点海岛也必须走国际化发展路线。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航行提供重要技术保证的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