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津有1000万净资产,无房贷车贷,任何欠款,算什么水平,请实话实说,谢谢!

我在知乎完成了1200多单咨询,从问题里看到了职场百态。

有时候offer对比,看得出提问者充满斗志;有时候是求职困难,看不到前途,则是充满无力感。其中最常见的一种无力感,就是行业岗位没有前途,自己却无法却没有可以帮助自己转行的一技之长。

有在传统制造企业做采购的,薪资低,没有向上发展的空间;

也做设计的工程师,花了几年图纸,终于拍案而起:这工作又不挣钱又遭罪,想转行的

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 30 岁的宝妈。

原来是互联网行业的,孩子出生后身体不好,她辞职陪了三年,等孩子健健康康进幼儿园了,她却因为这三年空窗期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就算短暂有过工作,也因为小公司太狼性而被劝退。

丈夫认为家里的情况不允许她做全职妈妈,两人产生矛盾,在咨询的时候,这个宝妈的情绪几近崩溃。

30岁转型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因为你已经积累了5-7年的经验,如果完全放弃这些经验重新开始很累,而对企业来说,也不可能接受一个30岁没有经验的新人。

这篇回答大约4000字,大约花10分钟左右读完,对于确实有转型需求的小伙伴们,建议不跳读,建议收藏。我在其中收集了多个转型案例,总结了转型需要注意的核心问题,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如果这篇回答对你有帮助,也请点赞支持干货。

关于 Dream job,我以前分享过有三个重要的点:

  1. 市场愿意为之买单的工作

自己热爱而且擅长的工作,如果市场不愿意为之买单,结果就是「穷开心」;

自己擅长,市场薪资高,但自己却不喜欢的工作,结果就是「有钱的痛苦」;

如果是你热爱,市场薪资高,但架不住你不擅长……这种工作太难找了,毕竟公司也不瞎,你做得不好,为啥还给你支付高薪?

这其实也是工作转型的最大难点,这是一份你「不确定」自己是否热爱的工作,这是一份「不确定」未来发展一定好的岗位,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你不擅长。

就算你要全勤投入去热爱这份工作,就算你相信这份工作未来的发展前景,那么公司为什么相信没有经验的你一定能够适应呢?

我经常问来咨询的小伙伴这样一个问题:

假设你自己是公司老板,为什么要招聘年近三十,却没有岗位经验的「新」老人,而不是去招一个应届毕业生呢?

其实这个问题正是我们找到转型机会的钥匙?因为这个问题转换一下就是:

在同样没有岗位技能的情况下,相比应届毕业生,你有什么优势?

你想说自己为了转型可以降薪,可以拿的和应届生一样多,甚至可以更少?

如果保持这个态度,你根本拿不到offer。

2、如何实现成功的转行

第一件事:保持乐观而坚定的心态

变化,往往意味着付出代价。

30岁的人转型,影响的不仅是自己的职业生涯,也一定会影响自己的生活,家庭,财务状况,需要有充足的心理准备。

没有人会承诺你的这次转型能一定成功,所以想要转型,就要有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巨大的压力。

但一旦认准了,就要立即行动,我遇到过东北的咨询者,她明明知道自己有能力胜任一线城市的工作,但是她始终纠结,无法迈出转型的第一步。所以只能拿着微薄的薪资留在当地小企业。

虽说转型难,转型痛苦,转型穷三年,但不转型,可能穷一辈子,会痛苦一辈子,终其一生带着一个「我当初要是拼一把,尝试一下就好了」的心结,还不如趁着年轻再拼搏一次,30岁转型后,至少还有30年的工作时间,一个正确的选择会对未来30年产生巨大的影响。

再说一个正面例子,今年因为课程设计,认识了一个湖南妹子,聊了一段时候发现了妹子的特别之处,她原先在湖南企事业单位工作,家庭条件足够好,在这种情况下,不少妹子会选择留在国企,未来嫁人生娃,走普通人的生活路线。

但这个妹子不这么想,她希望能够在工作里,在职业发展的路上挖掘自己的价值,实现一点自己的人生梦想,就这样,她一步步从湖南走到上海,再开始全新的互联网运营工作,也取得了非常棒的业绩。

我问过她转型的经历难不难,而她回忆了一个人在上海的下雪天里租房的经历,但又无所谓的表示:这点事情不算什么。既然我做了决定,就不会因为这种小事而纠结。

这种乐观而坚定的心态,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而这也是转型成功的第一要素。

第二件事,充分利用原有的优势

到了30岁准备转型时,你已经具备多年的工作经验,确定转型方向之后,在找合适岗位时,尽力运用自己之前掌握过的技能或者知识。

上文提到的30岁的宝妈,我曾经问她:

假设你自己是公司老板,为什么要招聘年近30,却没有岗位经验的你,而不是去招一个应届毕业生呢?
我对钱的要求不高,我愿意拿应届生的薪水,甚至更少的薪水。
如果你的竞争优势是「便宜」,那你根本没法和应届生比,应届生投入在工作中的精力也比你旺盛,学习能力可能更好,而且你的便宜只是短期的。你转型是为了挣钱,钱少根本不可能长远留住你,你大概率刷个履历,一年不到就跑了,公司也不是傻子。

我们每个职场人就算是转型新行业新岗位,也一定有自己的竞争优势。一定要找到它!

我有一位朋友,原先是高校英语老师,受到排挤后辞职,转型做了猎头。因为猎头行业是人与人沟通的艺术,越是资深的候选人,越愿意和年长的猎头顾问沟通。

这位朋友,做学生管理多年,本身就是善解人意,而且她过往的学生也已经逐渐在工作岗位上成为专家,她过往的学生资源成了她海量的候选人资源。学生们对她充分信任,还争着给她介绍生意。她转型第一年就做了50万业绩,第二年就成为了百万顾问。

相比之下,正常情况下,应届毕业生从事猎头行业的话,第一年根本没法独立接单,就算开始做业务,第一年能做到20万业绩已经是不错的年轻人了。

而她的学生资源、沟通能力已经在任教期间得到了充分的积累,在她转做猎头顾问时,她并不是和应届生站在一个高度上的。她也充分利用了自己的竞争优势。

年近30岁转型,和刚毕业3个月转型最大的不同,是我们过往5-7年的经验是一份积累。这是积累,也是负担。

当我们30岁+再想跳槽到另一个行业的时候,我们的经验和岁数,会因为一些看不见的偏见,而限制我们。

所以最好的转型方式,不是完全舍弃我们过往的经验,而是是找出目标岗位和自己过往经历有什么契合之处。

我们要向企业证明,过往在其他行业岗位的经验,对于做好现在这份工作,不是负担,而是积累

那我自己举个例子,我自己在人力资源工作,算是传统行业,转型互联网,本来是很困难的,但我从社交媒体出发,积累好我在这个领域的经验,证明我的经验可以成功复用在互联网行业,最终拿到了转型机会。

第三件事,以终为始,做好细节规划

有一个转型核武器,叫做读书。

尤其是读MBA,过往经验看来,靠读书转型,机会很大。

通过读书重新回归学生体系,大的企业对于学生,就算是MBA学生也有针对性的定位,比起普通职场人转型更有机会。

其次,MBA提供的不仅是学历的成长,还有同学的人脉,很多时候,读完MBA,就能在同学工作的企业里找到一份工作,甚至会有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出去创业的可能性。

道理我们都懂,但是不是所有人读完MBA都能实现转型蜕变?

不仅如此,读书,尤其是脱产读书,意味着财务上的牺牲,如果家里本来就不宽裕,东拼西凑拿了30万去读书,准备毕其功于一役,读完书就能包打天下,平步青云,只能赢不能输,那我的建议还是算了,这书读了大概率你是会失望的。

史蒂芬·柯维在著作《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提到了一个重要的习惯:以终为始。

未来不是水到渠成铺在我们面前的,想要实现未来的转型,就必须提前规划好每一步。举个例子:很多人来咨询:

我是否应该考某某学校的MBA来完成转型?
这个MBA 毕业后就业情况如何?毕业生都去了哪些行业哪些公司,担任什么岗位?

对于职场人来说,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没有调查,天真的认为:读完书出来,各大公司都会抢着要我,往往最后会大失所望。

3、转行过程中应该警惕什么陷阱?

转行不易,我再为大家送几个重要tips,看过太多案例,这些都是当事人分享的经验之谈:

1. 不要拒绝与人打交道的工作

如果是有经验职场人比应届生有什么优势,那大概率是沟通能力了。

工作5年的人,在团队合作和沟通上的经验,都是要更胜于应届生的;就像我前文提到的老师,她转型做猎头,就是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她的沟通能力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利用,找到了自己的独特优势。

如果你转行,还不愿意做强沟通的工作,就是放弃了自己的竞争优势,往往会被企业Pass。

2. 转行不转岗,转岗不转行

你原先做HR的,无论是制造业,还是互联网,还是咨询行业,都是需要HR的,而工作内容其实一定程度上是相似的,通用类型的岗位转型会更加容易。

如果你想从销售岗位转去营销岗位,那么也不是不行,但你的销售经验如何在营销岗位上得到发挥?至少你不能换行,你换了行业,原先的销售经验就很难复用了。

同时换岗+换行,你需要付出的精力太大,转型压力太大,企业不见得会愿意接受你,就算愿意,薪资也会降低,咱打工人不一定能扛住。

3. 不要拒绝做门槛低而更难的工作

如果你希望转到期待的行业,同时也把岗位给换了。这个难度是最大的。

从我过往的经验来说,就是转销售。之前有个段子,说HR未来失业怎么转型,转型卖保险。

其实,这段子是有些科学道理的。

HR本身人脉多,做的是与人打交道的。这是转型的优势。而保险销售,是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就属于门槛略低,但是实操上更艰难的工作。

很多应届生是不愿意做销售的,我很理解。但人生和职场都是销售的过程,我们求职是争取把自己卖个好价钱。

以我自己为例,原先刚毕业时也是坚决不做销售的,甚至因此拒了财富500强的机会;但是后来做创业项目时,明明背着运营负责人的title,拜访客户做产品销售也是我的工作。

另外,相比技术岗位,销售岗位的转型难度低,去招聘网站上看看各大公司常年招聘销售,善于沟通的销售总是稀缺的。而且销售岗位靠钱更近,不会因为转型而丧失了收入增加的机会。

猎头、咨询顾问、保险代理、互联网产品销售都是我们从局外人转型进入咨询、金融以及互联网圈子的有效途径。

4. 优选企业文化更友善的公司

转型的时候一定要看企业文化,要看企业文化,也就是老板风格。

转型本身就是极难的事情,你需要重新去学习新技能,适应新环境。年近30的职场人,不是应届生,精力上本身消耗就很大。

那么在选公司的时候,就不要选那种很鸡血,很激进的公司。公司文化激进,对我们打工人本身就是很强的情绪消耗。

我见过很多案例,是外企人转型去民企,结果架不住民企天天折腾末位淘汰,勾心斗角,情绪消耗太大,导致外企人无法坚持而跑路。

1)30岁转型,是应该为了更上一层楼,而不是摆脱糟糕的现状,如果是你的问题导致的,无论在哪个行业,问题都会追着你怼。

2)30岁转型,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要坚强,也要乐观,困难一定有,但一旦确定目标,要坚持下去

3)30岁转型,不要天真的认为是孙悟空72变想怎么变就怎么变,实际上即使是转型到其他行业,我们现有的技能和知识,也有一些要发挥作用的,彻底的与过去决裂,并不是转型的好方式。

4)30岁转型,需要看清形势,很多人看经济形势差了,工作压力大了就跑去读书,然后就能跳槽到好行业,真是一个看缘分看运气的事情,读书大多在1-2年之间,既然选择读书就要对2年后的市场有一个比较准确的判断。不要因为判断不准,反而把自己给坑了。


最后给30岁转型的小伙伴分享一个成功转型的案例,或许对你有帮助。

开头提到的那位宝妈,隔了1年后她来感谢我,她说听了我的鼓励后,她自己换了方向,不再想回到互联网,而是转去外企做与人打交道的工作,按照我的建议,她为了转型外企,挑选了别人不太愿意去做的销售工作。

如今她加入汇丰私人财富规划,成为了一名汇丰私人财富规划师,已经做了小半年了。

我一开始以为是转型卖保险了,但她强调其实不是,是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财富规划和保障服务。

我不信这么文绉绉的话,直奔主题:

你就说公司给不给你们交社保吧?

结果发现还是外企靠谱,她们都是有正式编制的岗位,不但有底薪,有社保,还有外企人最喜欢的补充医疗保险,她家贷款买二套房,还能享受汇丰的商业住房抵押贷款贴息福利。

我犹豫了一下,再送上第二道送命题:

很多保险公司招代理人,都不给客户资源,直接要求消耗员工自己的人脉关系,这种销售工作对于员工自己的职业发展是有严重伤害的。

她说,这是最让她惊喜的地方,公司在各大五星级酒店举办各种高大上的活动,在活动中帮助他们联系上优质客户,客户们都是属于有需求有经济实力的一波人。她自己虽然也做拓客,但是压力并不大。

当然,更让她感觉舒适的是汇丰作为外企的氛围,无论是同事之间的沟通,还是和客户的沟通,都是相对比较高质量的圈子。她身边也有20 出头名校背景的年轻人,有些是海归,例如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等,也有国内985/211的大学毕业生。

她在互联网圈看到的会议互怼,甚至拍桌子发火的事情都没了,上司温文尔雅,总是挂着笑意,就算他们咳嗽频繁点都会被上司赶回家休息。

不仅如此,一入职,她就有15天的年假,疫情期间没法全家旅游,她每月休1-2天,在家陪陪孩子,经常参加幼儿园的亲子活动,孩子也很开心。

我很为她开心,我记得当年的她多么挣扎,而咨询后不久,疫情发生了,找工作只会更难。没想到问题这么顺利就解决了。

然后我抛出了最后一个问题:

但目前而言,她感受到了身为一名汇丰私人财富规划师的“意义感”。成就自己的时候,也能在工作中帮助客户对家庭资产进行查漏补缺、规范管理,最终帮助客户实现人生目标。

我一听,宝妈说到这里,应该进入正题了,给我做家庭资产规划的时候了。

没想到,她不按套路出牌,话锋一转:叶老师你也岁数不小了,如果考虑加入汇丰私人财富规划,我可以帮您内推……

额,原来你在这里等着我……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点下面这个链接,帮我汇丰的HR朋友完成她的业绩……

环球精英汇,招募正当时。点击下方链接,了解详情:

}

“带我们吃饭”的袁爷爷走了;

让我们能“肝胆正常相照”的吴孟超院士走了;

白银山的21位马拉松参赛者也走了。

一声长叹:人类,真的太脆弱了。

马拉松意外险赔付1000万

今天,无意看到马拉松后续赔付1000万+的消息,所以想来聊下这个事情:

本次活动承保的保险公司是黄河财险(此前可能也是大家所谓的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

此次事故团体意外险预估赔偿金额1074万元

其中21人的死亡赔偿金1050万(猜测意外身故的额度50万);

8位轻伤人员的意外医疗预估24万

(数据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我看到很多人在夸黄河财险,宣扬保险正能量;

但,作为一个中立的保险经纪人,我认为:达到合同条款的约定,理赔本就是理所应当,这跟大公司or小公司没有关系。

从以往大数据来看,每年保险理赔案件超过1000万件,98%以上都获得了正常的理赔,少数2%的理赔纠纷,被大肆报道出来,也让大家对保险这个行业有些误解。

那么此时,你又如何评判保险,继续夸还是继续贬?

50万赔偿,有多大用?

保险,不是为了让我们一定用得上,而是在我们需要的时候,能派上用场。

不去评判此次事情的过错方,也不去评判我们的参赛者,我们聊聊他们的家庭;

21个人,背后是21个破碎的家庭:有再也等不到参赛者回家的孩子、妻子;也有等不到黑发人回家的白发父母。

保险公司给每个家庭50万的赔偿金,能解家庭的短期燃眉之急。但较之于家庭经济支柱的损失,能谈得上杯水车薪么?

50万,撑不起孩子的成长,扶不住父母的养老,连房贷车贷也未必能抵消。

我想,把这50万理解为,一点点安慰,可能会合适一点。

普通人,如何买意外险?

没有一些极限运动爱好的普通人,应对生活鸡零狗碎的一些风险,比如:被喵星人抓,被狗狗咬,被擦伤,车祸,摔伤,扭伤等,应该如何选择意外险呢?

想要买到合适的意外险,咱先来了解一ta的定义。

保险公司对意外的定义是:外来的、突发的、非疾病的、非本意的客观事件。

从类型上来看,意外险分为两种:

一年期意外险:交一年保一年

长期意外险:保障期限更长,也可能是终身,但价格也比一年期的意外险高出许多。

不管什么意外险,核心的保障责任也无非以下三个:

以生命为保险标的,被保险人因为意外去世了,一次性赔付保额。

(1) 杠杆高,100万保额的综合意外身故,一年保费也就几百块钱;

(2) 无需健康告知,大部分意外险是没有问询健康告知的,一般只对年龄、职业、地域有限制。

(3) 没有等待期或者等待期短,一般保障的生效时间,都是投保成功后次日或者几日。

意外伤残是很高发,但同时又是容易被忽略的一项责任。

这里所谓的伤残,不是我们想象的那种达到断手断脚的程度,像很多身体部位的缺失和功能的缺失,都可以是伤残;

比如意外导致的牙齿脱落(≥8颗)属于10级;比如一侧肾切除,属于8级;

但具体赔付,还是按照《人身保险伤残评定标准及代码》(标准编号为JR/T0083—2013)评级后赔付的;

意外伤残行业标准,各家公司通用,包含十级 281项。从10级伤残赔10%保额,到1级伤残赔100%保额,依次递增。

意外医疗,包含了门诊医疗住院医疗住院津贴几个细项,在购买的时候有几个点值得注意:

(1)医院范围:通常是公立医院的普通部,咱们购买的时候可以注意一下是否包含公立医院国际部/特需部,以及私立医院。

(2)赔付额度:能报销的额度上限是多少?1万?2万?还是更多?

(3)赔付范围:是否能报销社保外用药,比如被狗咬了,是只能报国产狂犬疫苗还是能报销进口狂犬疫苗?

(4)免赔额:不赔钱的部分是多少?比如0免赔的,也有100,500甚至更多的。住院时候免赔的天数是多少?

(5)赔付比例:是按照100%报销赔付,还是按照90%、80%?

(6)时间限制:如果需要住院,那么住院津贴能报销的天数最长是多少?

具体的这些细则,每款产品可能都不同,具体以产品条款为准。

除了以上三项基本责任,部分意外险还带了猝死、救护车、交通意外等,有的话是加分项,没有的话,也不影响核心的保障。具体还是得根据个人需求安排。

意外险是人身险中最便宜的一个险种,性价比无敌高,一家人就该人手一份,那么不同年龄段的人,如何选择呢?

为了规避一些道德风险,监管机构对儿童的身故保险金有了以下限额:

对于不满10周岁的儿童,身故保险金的最高限额不超过20万;对于已满10周岁但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身故保险金的最高限额不超过50万。

小朋友活泼好动,安全意识又十分薄弱,磕磕碰碰的,再细心的父母也难免疏忽;

所以,父母给孩子买意外险时,建议多关注意外险产品中的意外医疗:免赔额、社保外用药以及赔付比例。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

作为家里的经济支柱,上有老,下有小,家庭责任负担十分重。

因此,选意外险时,意外身故的保额要能保证覆盖家庭的责任,建议根据家庭年支出的5-10倍来作为参考,越高越好。

另外工作压力非常+特别大的伙伴们,也可挑选带“猝死”责任的意外险。

老人,一般来说不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有非常多的安全意识。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项机能的退化,自愈能力也下降;一不留神的扭伤、摔伤、跌倒、骨折等事件,相信大家也耳熟能详。

所以,老人选择意外险的时候,要尤其注重意外医疗的品质,额度是否充足,免赔额多少,能否报销社保外用药等。

这款可以自由DIY的产品,我想跟你一起分享。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存在,对意外险的需求不一样,这款可以自由diy的意外险,看看是不是你想要的。

既然是DIY,那么具体的保额,保费,都动动小手扫描下方二维码,方可查看哦~

其实,真心希望,每一个拥有保障类保险的人,都不会用到。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负债20万没逾期可以房贷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