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只是地球上的某个阶段性产物?

考点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下列属于实践客体范畴的有(多选)

B.仅存在于头脑中的论文构思

C.有待挖掘的马克思主义思想

2.下列观点包含实践对认识决定作用的原理有(多选)

A.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B.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C.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

D.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3.“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理论一经群众,也会变成强大的物质力量。”这一论断体现出的哲学思想有(多选)

A.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C.理论本身就是巨大的物质力量

D.理论的作用可以通过实践表现出来

4.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这说明(单选)

A.感性认识比理性认识更正确、更可靠、更深刻

B.实践是改造世界的活动

C.认识总是落后于实践

5.“我们了解锤子的方式,不是盯着它看,而是拿起来用。”这说明(单选 )

A.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方法规定着事物的性质

B.现象和本质之间存在着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C.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

D.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

6.天空星云密布,而首先成为天文学研究对象的是与人们确定季节密切相关的星体;地球上的生物品种难以计数,而人们首先研究的还是与农业和畜牧业有关的为数不多的植物和动物。这说明(单选)

A.实践是认识的起点,认识是实践的归宿

B.实践的需要推动着认识的发展

C.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了手段和条件

D.科学研究具有相对独立性

 考点2: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从物到感觉到思想”和“从思想到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单选 )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

C.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D.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2.“人的感官是人认识外界事物的不可逾越的天然界限。”这种观点属于(单选 )

3.贝克莱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看作是“观念的集合”。从认识论的角度上看,其本质是(多选)

A.唯心主义经验论的观点

B.承认主观能动性的正确观点

4.在相同的时间、地点、条件下,面对同一认识客体,不同的主体会得出不同的认识结果。这说明(多选)

A.认识结果是由认识主体决定的

B.主体在认识过程中具有能动作用

C.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是主体获取、加工、处理信息的过程

D.主体自身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知识背景等因素影响着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和重构

 考点3: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1. “睹物思人”、“触景生情”,这种反应形式属于(单选 )

2.“认识的感性阶段有待于发展到理性阶段”,这一观点在认识论上属于(单选 )

3.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这句话肯定了(单选 )

A.认识过程中理性因素的作用

B.认识过程中非理性因素的作用

C.认识过程中直接经验的作用

D.认识过程中间接经验的作用

4.“鹰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东西却远胜于鹰;狗比人具有敏锐得多的嗅觉,但它布恩那个辨别在人看来是各种东西的特定标志的气味的百分之一。”对上述现象原因的最合理的解释是(单选 )

A.人的感觉能够得到抽象理论的指导

B.人的感官在生理上优于动物感官

C.人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区别的

D.人的感官具有和动物不同的认识对象

5.“感觉到了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多选 )

A.感性认识对于认识事物的本质没有任何帮助

B.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C.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存和渗透的

6.古希腊有位哲人说:“没有理性,眼睛就是最坏的见证人”,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应该是(多选)

A.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才反映事物的本质

B.感性是理性的基础,理性是感性的指导

C.离开理性的感性是盲目的,甚至会歪曲事物的真相

D.感性认识对正确认识事物是没有意义的

7.对于同一棵大树,在木匠的眼中是木材,画家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多选)

A.人的感觉受理性指导

B.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

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D.已有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

1.真理的相对性应该理解为(单选 )

A.真理和谬误没有严格界限

C.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真理标准

D.真理有待于扩展和深化

2.实用主义鼓吹“有用就是真理”,把“有用”与“真理”完全等同起来,从根本上否定了真理的(单选)

3.“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单选)

4.“知识就是力量”,对这一命题理解正确的是(单选 )

A.真理和价值是统一的

B.知识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C.知识精英是历史的创造者

D.知识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5.真理总是一元的,这表明(多选 )

A.世界上最高的真理只有一个

B.在相同的时间、地点、条件下对同一确定对象的正确认识只能有一个

C.正确的认识只能一次获取

6.关于地球的形状,古人认为“天圆地方”,16世纪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证明了地球是圆形的,18世纪巴黎科学院对地球进行了测量,证实地球是扁椭圆形,近几十年来,利用人造卫星和电子计算机,人们对地球扁椭圆形形状的认识越来越精确,但并没有达到对其认识的终结。这说明(多选)

A.任何一个时代人们的认识都具有相对性

C.人类认识是循环往复、无限发展的

D.对复杂事物的认识必须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7.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其不确定性是因为(多选)

A.并不是所有的真理性认识都能通过实践来检验

B.实践本身是不断发展的

C.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社会实践总是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

D.不同阶级、不同的人各有其不同的实践标准

8.马克思说,人“赋予物以有用的性质,好像这种有用性是物本身所固有的,虽然羊未必想得到,它的‘有用’性之一,是可作为人的食物。”这说明(多选)

A.在价值关系中,不是人趋近于物,而是物趋近于人

B.主体现实的需要以及需要程度,是某物是否有价值以及价值大小的内在尺度

C.现实的价值是否形成以及价值的大小体现着主体的创造性本质

D.现实的价值是否形成以及价值的大小以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属性为标准

 考点5: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 自由与必然

1.“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这一观点说明了(多选)

C.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

B. 没有超时间、超历史的绝对的自由
C. 包含必然性越大的判断,就越是自由的判断 

1.马克思提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在这句话中,“批判的武器”的含义是(单选)

2.马克思说掌握:“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这段话体现的哲学思想是(多选)

A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一切自觉活动 B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对象性活动
C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的精神活动 D人们适应外界环境的本能活动

4.实践的基本形式有(多选)

5.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造成的。”这表明人的才能(单选)
A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

B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C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的程度

D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

6.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 们的启示(单选)

7.“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说明(单选)

B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
C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D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产生和发展

8.认识的本质在于(单选)

9.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是(单选)

B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 

D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12.人们在认识上犯错误的主要原因(多选)

13.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的是(单选)

B人们对每一件事都要细心观察  

D认识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14.“跟着感觉走”在本质上是(多选)

16.“当一位杰出的老科学家说什么是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对的;但当他说什么是不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错的。”这一名言的哲学意蕴是(单选)

A在科学研究中,经验是不可靠的

B事物的可能性是因人而异的

C世界上一切事物只有可能性,没有不可能性

D每代人所获得的真理性认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

18.承认真理的相对性就是承认 (多选)
A相对真理不包含绝对真理的颗粒  

B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具有近似的性质,认识有待于深化 C世界上尚有未被认识的东西,认识有待于扩展  

D真理是具体的历史的 

19.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大讨论是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实践之所以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单选)
A真理的主观性和实践的客观性所要求的   

D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20.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实践自身的特点而言因为(单选)

C它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活动   D它是具有直接现实性的活动

21.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单选)

B没有超时间、超历史的绝对的自由
C包含必然性越大的判断,就越是自由的判断

D必然是自由的限度 

1.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知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由'倒过来就是'由自',因此'自由'等于'由自','由自'即是随心所欲",这两种关于自由的观点:前者是( )的观点,后者是( )的观点(单选)

1.显微摄影是一门使用照相机拍摄显微镜下一般用肉眼无法看清的标本的技术。肉眼中千篇一律的细沙,在显微镜下,却是"一沙一世界"。有的晶莹剔透像宝石,有的金黄酥脆像饼干。即使是司空见惯的柴米油盐,在显微镜下也会展现神奇而充满魅力的一面。显微镜下的"一沙一世界"表明(多选)

A任何事物都具有无限多样的属性

B事物的本质随着人们认识的变化而改变

C人们可以通过制造和使用工具日益深化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D人们能够通过对个别事物的认识而达到对世界整体的把握

2.爱迪生在发明电灯之前做了两千多实验,有个年轻的记者曾经问他为什么遭遇这么多次失败。爱迪生回答:“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我发明了电灯。这只是一段经历了两千步的历程。”爱迪生之所以说“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是因为他把每一次实验都看作(单选)

3.恩格斯说:“鹰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东西远胜于鹰。狗比人具有锐敏得多的嗅觉,但是它连被人当做各种物的特定标志的不同气味的百分之一也辨别不出来。”人的感官的识别能力高于动物,除了人脑及感官发育得更加完善之外,还因为(单选)  

1.虚拟现实投术是一种运用计算机仿真系统创建多源信思融合的交互式三维动态实景以及动作仿真的技术,可以给使用者提供沉浸性,多感知性,交互性的互动体验,虚拟现实技术所构造的虚拟环境说明(多选)

A物质世界不再具有客观实在性

B物质世界的存在形式具有多样性

C信息是独立于物质和意识的第三种存在状态

D人们可以通过实践创造出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现实状态

2.生物学史,可以说是显微镜的发展史。17世纪中叶,英国科学家使用诞生不久的显微镜观察软木塞,发现了植物细胞,开启了近现代生物学的大门。此后,显微镜的放大能力和成像质量不断提升,人类对细胞的认知也随之深刻和全面。20世纪中叶,科学家们利用X射线晶体学发现了DNA(脱氧核糖核酸)双螺旋结构,人类的观察极限从亚细胞结构推向了分子结构。我国科学家的重要科研成果"剪接体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的北后,也站着一个默默无闻的英雄--冷冻电子显微镜。显微镜在生物科学发现中的作用表明(多选

A实践主体、客体和中介三者的有机统一构成实践的基本结构  

B实践的主体和客体正是依靠中介系统才能够相互作用  

C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与实践条件的进步有着直接的关系  

D探索未知世界的科学实验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3.有人认为,既然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外部世界的反映。那么人脑海里的"鬼""神"意识就是对外在世界上鬼、神真实存在的反映。这种观念的错误在于(单选 )

4.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曾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语重心长地对年轻人说:"书本知识虽然重要,电脑技术也很重要,但是书本电脑里面种不出水稻来,只有在田里才能种出水稻来。"这表明(单选)

A实践是人类认识的基础和来源

B实践水平的提高有赖于认识水平的提高

C由实践到认识的第一次飞跃比认识到实践的第二次飞跃更重要

D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5.1971年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获得了“世界最佳设计”奖,设计师格罗培斯格却说:“其实那不是我的设计”,原因是在迪斯尼乐园主题工程完后,格罗培斯格暂停修乐园里的道路,并在空地上洒上草种,五个月后,乐园里绿草茵茵,草地上被游客走出了不少宽窄不一定的小路,格罗培斯格根据这些行人踏出来的小路铺设了人行道,成了“优雅自然、简洁便利、个性突出”的优秀设计,格罗培斯格设计智慧我们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启示(多选) 

}

人类不是进化而来的,真的是有其他生物创造出来的?这难道说“女娲造人”还真的具有科学依据了?女娲造人是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之一,当然是否有女娲我们如今是无法说明的。

毕竟都说了是“神话传说”,相传女娲是以泥土仿照自己抟土造人,创造并且构建了人类社会的出现,同时又替人类立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两性相互婚配,繁衍后代,所以才出现了如今的人类文明。

然而“女娲造人”的说法,与我们现代科学说明的情况完全是不一样的,现代科学按照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来讲,人类是生物进化的产物,现代人和现代类人猿有着共同的祖先,所以我们是“生物进化”的产物。

“女娲造人”为何一直流传,有没有科学依据?

作为上古神话,被流传其实并不奇怪,同时“女娲造人”也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因为我们知道“女娲造人”如今是归纳到了神话之中。

所以神话就是虚假的说法,包括我们在电视剧之中看到“女娲造人”的奇景,其实也只是人类编造的,所以并不是真实的情况,大家不要将“女娲造人”的流传转化为科学,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科学家们也没有发现任何关于“女娲造人”的依据。

当然在一些文献之中能够看到一些“女娲造人”的故事,包括《风俗通义》、《太平御览》、《神话故事新编》等书籍,但是都是编撰性的东西,没有什么刻度线,这算是表现出了原始先民对人类自身来源的好奇、追索,以及在当时社会生活条件下所做出的极富想象力的解释。

这不能作为科学依据来说明,所以“女娲造人”不是真实性的,而人类也并非是其他生物所创造的,咱在科学角度来讲,人类的起源是很明了的。

确实从人类起源理论来讲,就是来源于森林古猿,地球上第一个人就是从森林古猿进化来的,同时人类的起源过程还分为了三个大阶段,包括古猿阶段;亦人亦猿阶段,能制造工具的人的阶段,后阶段包括猿人和智人两大时期,它们又分为早期和晚期两个阶段。

所以人类的起源根源是在古猿,人类从古猿的进化开始,一直维持进化的过程,在英国生物学家C.R.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之中就提到,并且列举许多证据说明人类是由已经灭绝的古猿演化而来的。

所以如今人类将古猿演化作为了人类出现的第一步,同时人类如今已知的最早的古猿是在3500万-3000万年前,而猿到人的这个进化阶段相对时间不长,是在大约二三百万年前出现的,这是已经可以确定的从猿到人的过渡期间的生物,所以可以明确的说,人类就是起源于森林古猿,在这个过程之中,森林古猿比奥拓了一些生物的习性,通过长期使用天然工具的过程中学会了制造工具,工具的制造意味着经过思考的有意识的活动。

所以这个时候,森林古猿才出现了差异化,将自己在生物之中的地位再次提升了一部分,这种自觉的能动性是人和动物的最重要的区别,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的飞跃,它标志着从猿到人过渡时期的结束,人类的发展进入了完全形成的人的阶段。而这个科学推论与“女娲造人”的空瓶想象完全是不符合逻辑的。当然站在生物的进化来讲,还有一种说法是与森林古猿的理论相互冲突的。

人类是从史前鲨鱼进化而来?

这个理论比植物演变,人类是被制造出来的等理论还是具有明显的差异化。根据科学家表示,通过研究表明,我们在一种名为“棘鱼属的原始鱼类”之中有所发现,找到了进化上的一些特点。

那就是通过一个追溯到2.9亿年前的头骨分析,发现了它是现代有颌类脊椎动物的早期成员,这意味着动物之间存在各自进化的相同血统,棘鱼属存在于最早的鲨鱼和硬骨鱼类开始各自进化前的时期,而这个血统也是延续到了人类的生命之中。

也就是说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颌类脊椎动物的共同祖先,所以科学家推测人类是从一种3亿多年前漫游在海洋中的史前鲨鱼进化而来的。当然这个理论并非是符合所有的科学家想法,我们大多数的想法还是站在了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的说法之上,所以具体有没有人类是从史前鲨鱼进化而来的可能性,暂时也米有科学继续研究下去。

而除了这些理论之外,还有非常多的理论说明人类是起源于哪里,但是都没有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更加科学,例如:次元说、能量说、细胞说、人是太空人的后代,海陆双祖复合说等等,这都说明了人类对起源的在意。

但是归根结底是人类如今无法判断或者精确地说这些理论说明是否都不符合科学依据,但是人类是被制造出来的,泥土制造,或者说女娲造人等等是没有什么科学依据的,这个大家完全可以不用考虑,也不是有任何生物可以将人类制造出来。

}

“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忽然响起了敲门声...”

嗯……这是什么声音?安有一点迷惑,有一些迟疑,他并没有站起身走出去向外看一看。这突如其来的声音,让他十分的警觉。

我的名字叫“安”,爸爸妈妈在给我起名的时候,取自“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兮辞》”,意思是期望我将来是个有傲骨的人,同时也能审时度势,在恶劣的环境下也能安适自在。

父母对我的期望,我也不知道能否做到,毕竟我还年轻,并没有经历过什么复杂的事情。然而此时此刻我却知道,目前的境况让我无所适从,如影随形的“明”智能中枢芯片告诉我,现在地球上只剩下我一个人了。

“明”智能中枢芯片,是人类科技发展到顶级阶段的产物。自人类一出生开始,就被植于天灵盖内,一般情况下,若不发生重大事故过或特殊情况,“明”中枢芯片将伴随人的一生,直到死亡。从一个人小时候开始“明”就起到多重作用,从哺乳期时,“明”将孩子的外在行为和脑电波运动记录并分析,甚至还具备分析情绪的高级能力。心理学是困扰人类的终极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明显成果,即便是“明”中枢芯片与人类共生,也不能完全了解和控制人类情绪。

不过“明”的作用依然强大,孩子饿了,很快就要哭闹,“明”经过判断后,将分析结果发送给孩子父母。父母及时收到信息后,从而可以做出决定,下一步采取何种措施处理。如此这般,“明”的功能远远不止于此,99%的情况下人类会选择和“明”共生一世,极端的情况通常是少有的,也并非完全没有……

我就是其中的极端情况。

确切的说,我跟明并不是休戚与共的共生体。

我一出生就不会哭,我妈说我一直闭着眼睛,任凭各种AI护士施尽浑身解数,我就是气息平稳的闭着眼睛,一动不动的三天三夜。把我爸他们吓坏了。

其实我自己知道,我是装的。

我妈是个瑜伽行者,我爸是这个世界上最有名的高科技实验室——“宝贝尔实验室”的首席科学家。

生我的时候我妈66岁,我爸177岁。在人类文明已经达到肉体永生的时代,他们实在属于早婚早育。

我是带着使命来到这个世界的。

因为人类早已经活腻了,当科技发达到每个人都要靠去医院走后门让医生弄死自己的时候,没有人愿意再去如远古时代的社会那样结婚生子,感情和性的问题,AI就可以解决。

而生孩子的问题,无论你是男是女,只要你走进街道上任何一家店铺,随便拿一根头发或者头屑这样包含你DNA的东西,一个BT币(一种类似于远古时代货币的东西,只不过它是虚拟的。),一个周的时间,他们就会给你快递到家一个和你一模一样的“baby”,确切的说,是一个复制版本的你。

爱孩子除了因为是自然界生物繁衍的本能需要外,从人类心理学观点来看,人类是因为极度自恋而对自己的孩子疼爱有加。当然,还有物质匮乏造就的人类“投资”心理——你对一件事投入的越多,越难以放手。

所以真不明白那些远古能够被“渣男”甩掉的小小小女孩们。在我看来,她们就是太小了,智商余额太少,才会有那些哭鼻子抹泪的幼齿行为。

懂得点投资心理学,还不把那些营养更活跃于下半身的男童们撩得溜溜转!

不过我妈说这是神给人类设计的游戏规则,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关卡,过了才能升级,开启更高阶的人生模式。没啥大不了的。

古代造的孩子再好,也是有别人基因的,而这种方式出来的,却是完全的自己,当人类能够轻松拥有一个幼儿版的自己,出于自恋和自私的本性,他们对通过传统造人模式来弥补自己生命缺失感的方式就再也不感兴趣了。

甚至,很多人因为科技的高度发达,物质的极大丰富,他们自己都活得腻味,哪还有什么需要弥补或者延续的?所以,连克隆自己的人都越来越少了。

从这一点来说,我的父母是这个时代的“泥石流”。

这得从我的两家八辈祖宗说起。

我妈的妈的妈的妈妈,就是位瑜伽士。她们皈依自然,信奉天地,一直以来都生活在云南博尔卡拉雪山的一处叫“彩虹谷”的地方。这位太太祖母从人类公元2018年起迁居此地修行,开通天眼后就在当时看到人类的未来——也就是现在。知道她们的使命就是修行续慧最终养育和传承给这一世的我。

所以从太太祖母开始,她们每一辈到了成年的年龄,就会走出山谷,寻找人世间最优秀的男子,孕育下一代,直到生我。

我爸生在科技世家,从他爷爷的爷爷就是当时的最著名的“贝尔实验室”主持人。当我的太爷爷那辈实现了人类永生之后,他老人家就敏锐的意识到未来原始造人的稀缺性,鉴于此,他一直身体力行的坚守着这一传统,还好他的坚持,让我成为这地球上的最后一个人类。

关于我爸和我妈的泥石流故事,以后慢慢说吧。

因为神通的缘故,我妈对我出生时的与众不同是云淡风轻的。

笃信科学的父亲动用所有力量,也没能让我睁眼。而我妈说了,生下这个孩子,她的使命就完成了,再要孩子的梦想,让我那个热爱传统造孩儿的爹找机器人去生吧。

无论是感情需要还是传家使命,我那个引领世界科技的爹急得满头大汗,不得不求助于他那“神叨叨”的小娘子来救我。

于是,我妈才懒洋洋的出声了,让他去请一位真正的人类婴师。

这点我爹拿手,很快动用科技手段把地球的每个旮旯搜了个遍,把人类最后一个育婴师请来了。

她已经600岁了,据说现在也准备找医生去死了。唉,这个要什么就有什么的世界的确让人失望。

育婴师一进房间,我就闻到了久违的人的气息,虽然不太新鲜——毕竟活了六百年了,我还是立马睁开了眼睛,咯咯笑的求抱抱。

我爸终于长舒一气,急不可待的抱起我来亲了亲,一边走向我妈,吻了我妈的额头,那眼神里的柔情,简直要把我妈给化了。这么赤果果的秀恩爱,还当不当我是个人了?我只好腿一蹬,踹开被子,尿他一脸。

房间里是爸爸惊喜的大呼小叫,和我们的咯咯吃吃哈哈的各种笑,除了各个AI护士因为感应到这种久违的欢乐而头灯大闪,那恍惚间,我们似乎回到一千年前的2018年,纯人类的世界。

2018年,是我爸,我妈的前前前世......,不过,那时候,我爸我妈冥冥之中就有缘分了,至于我嘛,那就不用说了,还不知道是在茫茫宇宙哪个空间旮旯里等待转世投胎呢。

刚,出生在普通农村家庭,从小就具有惊人的天赋,2岁就会认字算术,5岁就能背圆周率后500多位,堪称神童,15岁参加最强大脑,进入全国前十。父母虽然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但是望子成龙,省吃俭用,供养儿子读书。刚也确实争气,一口气读到了北大的博士,专业研究人工智能。临近毕业,就成了千人争万人抢的香饽饽,顺利进入岛城第七研究所,专门研究机器人。几年工作历练下来,倒也全无丝毫乡土之气,身形俊朗,颇具儒雅之风,妥妥地男神范儿。

珍,出生在教育世家,书香门第,从小被父母奉为掌上明珠,悉心培养,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样样在行。小学开始,就由父母陪伴着参加各种竞赛,表演,屡次得奖。大学顺利进入国家一流医学院,专业心脏外科。毕业后,如愿进入岛城排名第一的大医院。家庭的优越感和成长的平顺,让她自带公主气质,加上身材姣好,面容清丽,一时间成为众人追捧的女神。

论条件,刚和珍就像两条平行线,几无交叉可能。可是,万事皆有天意,月下老人就是把他们的手牵到了一起。

珍工作的科室承接了一个医学科研任务,研究人工心脏在医疗临床的应用,刚恰恰是这个项目的主要负责人。

一个年轻有为,风流倜傥,一个貌美如花,端庄优雅。这样的两个人,不发生故事,都可以算是事故。

于是,接近,熟悉,了解,亲密,合为一体,在短短3个月之间,一气呵成。待到双方父母知晓他们的关系,两人已经是难分难舍,如胶似漆了,连发表意见的机会都不存在了。

刚的父母自然是喜出望外,一个农村娃,靠个人奋斗,来到大城市,娶了一个城里的漂亮媳妇,简直就是鲤鱼跳龙门,祖坟上冒青烟,光宗耀祖呀。珍的父母,倒是颇感意外,总有一种淡淡的明珠暗投,自己培养多年的鲜花被猪拱了的挫败感。无奈,宝贝女儿吃了秤砣铁了心,死心塌地,看在刚名校毕业,专业拔尖的份上,也只好顺从。

珍的父母都是要面子的人,就这么一个奉若珍宝的女儿出嫁,万万不能马虎。婚礼自然是珍家一手操办,办的热闹,有格调。郎才女貌,琴瑟和鸣,婚礼上,赞美声不绝于耳。

那一刻,珍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自己的生活就像一朵吐瓣绽放的花儿一样,青春,芬芳,艳丽,无与伦比。

珍陶醉在这种感觉中,也享受着这种感觉。

虽然,两家的来宾阵容,鸿泥之别。

很多年以后,即便珍被命运的车轮推动着,成为了半人半机器的新型混合生物,她依然清晰地记得那一刻的感觉,那种甜蜜,那种陶醉,恍若眼前。

人性格中一些本来的成分是难以避免的。

有些人生来温馨甜蜜,有些人生来长夜慢慢。他们一旦遇到,对于双方来说,未来都像未知数一样,无法确定。

刚,一个年轻有为无产的年轻人,从学生时代就开始清晰地知道自己心中蕴藏着一股冲动。他的野心让他坚信,自己远不止于此、远不止眼下这个命运。

刚其实有个外号叫木讷刚,对于木讷刚这样的年轻人来说,能一路从平民子弟成长为最高学府的博士再进入到最尖端的领域工作(其实是谋生)。生活是何等地眷顾于他啊。从上学开始,他的父母就给了他唯一的目标——出人头地。于是,他平日里除了吃饭、睡觉、学习,从来没有思索过人生应该怎么过。天道酬勤,在学生生涯里,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在班里,木讷刚从来都是名列前茅。常常把头埋在书堆里的他从来没有思考过人的一生应该怎么活,更从没有思考过人为什么而活。头脑中堆满各种文字的他也从来没有思考过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类,生活的奇妙之处在哪里。而工作后生活富足的他,似乎也不需要去思考这些问题。简单的生活,好像也没有这个思考的必要。

转眼间,木讷刚已经步入婚姻的殿堂十年了。呵呵,说婚姻的殿堂,他那追求诗和远方的妻子顿时觉得生活了无趣味。可是,木讷刚也不懂得妻子口中所说的生活的乐趣是什么。公司负责编程的小年轻时常看着即将中年油腻的刚哥,打趣地感慨:刚哥,保温杯随手带着啊,别忘了放枸杞啊。工作一天回到家里的刚哥,总是自觉地系上围裙,煎、炸、烹、煮那他可不是样样都会啊。妻子珍时常跟她的同事抱怨:哎,晚饭要是在家里吃,不用想。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其中三分之一的时间有西红柿炒鸡蛋,还有三分之一是卷心菜炒肉啊,还有三分之一是黄瓜片炒鸡蛋啊,黄瓜还是圆片的,圆片的,圆片的!

一月二十七号这一天,临下班的时候天空飘起了鹅毛大雪。办公室的小年轻们都激动地乐呵着,盘算着下班后去哪里high。木讷刚看了一眼窗外乌黑的天空,盘算着下班的路上得赶紧去seven-eleven囤点卷心菜和黄瓜。突然,手机猛地震了一下。木讷刚拿起来一看是珍的电话。

“喂~~下班后你来接我吧~”珍在电话那头不咸不淡微甜地说。

“哦,那我先去买点菜,你在办公室多等我会儿~”木讷刚不温不火淡淡地说。

“大雪天的买什么菜嘛。你下了班就过来吧。”珍有点不愠地说。

“我很快,顶多半小时就过去”木讷刚还心心念念着他的卷心菜、黄瓜。

“哎呀,我定了翡冷翠的自助餐。今天在外面吃,你小班赶紧过来!”珍有点火气冲冲地挂了电话。

木讷刚,怔怔地歪了一下脑袋。无奈地把手机揣进了兜里。二十分钟后,木讷刚被珍带领着来到了海边的自助餐厅。餐厅门口的彩灯发着幽兰的光,还不时地闪动。木讷刚其实对外出吃饭没有任何激情,一顿饭,动辄一二百,现在黄瓜才三块五一斤,一顿饭大半年的菜钱都够了。当然,这样的外出用餐肯定是珍的所好,也是她买单。

临近新年了,穿着绣花礼物的餐厅的服务员都带着红色的领巾,衬着各色的脸有些喜气洋洋的感觉。木讷刚跟着走在服务员后面的珍在靠窗的位置坐了下来。然后,珍就毋自地走向各个餐台搜索去了。木讷刚拿了一个十二寸的釉质餐盘走进了最近的餐台。闯进他眼里的第一道菜是一道黄绿色的菜,这款黄绿色的菜的形状非常特别。这道菜猛一看和西兰花有点像,所有的菜都切成一朵一朵的。每朵菜顶都有一个尖,从尖往下会有更多小突起,这些小突起越往下越多。木讷刚不自觉地往伸了一下脖子,他不自觉地数了起来:1,1,2,3,5,8,13、、、、、、刹那间木讷刚的心颤了一下:哈,斐波那契数列。这是什么菜,这么奇特。他不自觉地拿起来菜夹翻着一朵那黄绿色的菜研究了起来。“斐波那契数列出现在这里,它和鲁德维格定律之间的关系、、、、、、”

“你在鼓捣什么?还不赶紧去那边,那边有帝王蟹爪。”木讷刚正在思索这黄绿色的菜没炒出来之前是什么样子?长在哪里?如何繁殖?

说到鲁德维格定律和繁殖,木讷刚便没有了拿餐盘的欲望。眼看就要过年了,一想到要回到老家,要见到邻居相亲,要见到自己的老父亲和老母亲。他觉得颜面扫地。从两岁他认出第一个字——人开始,从他两岁时说出一加一等于二起。乡里邻居都觉得他们这山窝窝里一定会飞出金凤凰。当他十五岁走出大山,成为全国十大最强大脑时,他的父母立刻去祖坟叩拜。祖上荫德丰厚啊。可是,眼看结婚十年 ,三十七岁马上就要四十岁的他——-膝下无儿无女。不孝为大啊。

眨眼间,珍端着满满一盘子比筷子还长的红白的貌似巨大蜘蛛腿的东西坐在了他对面。珍咔嚓咔嚓地啃了起来。木讷刚想着8,13,21……..那么987.。。。

突然,珍“啊”地喊了一声。只听得哐当一声,珍摔倒在地上。

木讷刚双眉一抬,看到珍的一头乌发铺在带有黑色、棕色、白色圆圈的地毯上。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