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物质越来越发达,人类越来越不幸福?

记得小时候,我们每个人最为期待的,应该就是过年了。

每一次过年,父母都会给我们买来新的衣服,准备好大鱼大肉,以此来迎接2022年的到来。

对于2022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记忆。

而对于大多人来时候,过年就象征了放假,能够让人暂时摆脱工作或者学业上的烦恼,收获到短暂的时光。

最重要的是,我们能在过年中感受到一种温暖。这种温暖,便是家的温馨和幸福。

一家人围绕在餐桌上,一同聊着家常,畅谈着一年中的经历,让冰冷的春季也变得暖和下来。

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能发现,当下生活的“年味”是越来越淡了。

为何会出现和以往截然相反的现象呢?

曾有社会学家说过,春节的发展便是以宗族和血缘为基础的。而当这些基础被改变后,春节的本身也会发生改变。

春节的“年味”变淡,也许跟这6个令人心酸的真相有关。

1.越长大,越对感情无感

小时候,我们对春节有着极大的兴趣,是因为那时候的我们还重视感情,对身边的人有着极大的期望和善意。

可是,当人逐渐长大之后,这样的感情也就变了。

尤其是当人经历过生活的不易后,看透过人心人性的本质后,他们就会感觉,这所谓的亲情或者友情也不过如此。

这样的感情转变,会让人产生一种对人的抵触感。这种抵触感,终究会影响我们对于节日的态度。

要知道,节日就是由人的感情和群居行为所构成的。

倘若连人的感情都发生了转变,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都出现了问题,那么就根本没有“年味”可言。

2.快节奏社会,人情变得淡漠

如今的社会,就是一个“快节奏”的社会。

说起快节奏的社会,其实它有一个明显的优点和一个明显的缺点。

优点,就是快节奏的社会能带给人一定的发展机遇,让人的物质得到极大的满足。

而缺点就是,就是快节奏的社会给人带来无尽的虚伪和欺骗,让人情关系变得冷漠下来。

要知道,我们和亲朋好友在春节期间的相互往来,就是基于人情关系而言的。

而当人情关系遭受到了破坏,那么我们内心就会出现一根刺,就会对节日无感。

如此,年味就会越来越淡。

3.生活条件变好,对过年没有了期待

为何以往的年味特别浓,而当下的年味特别淡呢?

在以往,人们要想穿到新衣服,或者说吃到猪肉或者其余的美食,就必须等到春节的到来。

而如今呢?随着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现在的很多人,他们随时都能买新衣,吃到美食。

那么,我们对于过年的期待感就在逐渐地减少。

曾有人调侃道:“现在的日子,就像每天都在过年一般。”

其实,这并非是一种吹嘘,而是一种现实。

在当下的生活,我们每天都能吃饱喝足,就像以往过年一般。如此,我们对过年就没有了期待。

4.科技发达,能做到即时交流

过年,在中国文化之中,就是象征了“团圆”。

留在家乡的父母希望能见到孩子一面,而远在外地漂泊的游子,也想和家人相见团聚。

直到现在,这样的感情和希望都是相同的。

可唯一的不同就是,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我们随时都能进行视频聊天,也能随时随地回家。

科技发达了,带给人的,既是便捷,更是感情寄托的逐渐减少。

想想看,以往一年才能见一面,现在在手机上每天都能见面。

那么,2022年团圆的气氛就会受到影响,年味也将变得淡漠下来。

5.网络化发展,有趣的事情在增多

有人曾评论道:“网络化时代带给人的,就是虚拟世界的逐渐生活化。”

智能手机的普及,让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网络世界的一员。而网络世界,它带个人们的资讯和资源,那是比现实世界还要丰富的。

在以往,人人过春节都是面对面,一同谈天说地来度过的。可如今呢?大多人都把时间花费在网络空间中。

尤其是网络活动的愈发丰富,网络“集福”活动的有趣化,让人们都无视了现实中的年味,而更在乎手机中的活动了。

如此,网络化的发展,它带给人的,就是许多有趣的事儿。而另一方面,它也削弱了现实的年味。

6.习惯性的传统文化,让人变得“审美疲劳”

古人有言,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为何我们总是会感慨物是人非?就是因为每一年都在发生着改变,让人产生经历沧海桑田的感觉。

可是,我们能发现,每一年的春节,仿佛都只是一个样。

在除夕夜那一晚,全家人整整齐齐地坐在一起看着每年都一个调的电视晚会。

在2022年的期间,除了吃年饭,就是去探望早已熟悉的亲戚。

而还有其他什么活动呢?貌似已经没有了。

如此,现实中的传统活动终究会让人产生“审美疲劳”,以至于网络化的活动才会在某些方面替代现实活动。

那么,年味的逐渐变淡,这就成为了不可逆转的趋势了。

}

沈根新婺城区宣传部副部长

离苦得乐,追求幸福是人的天性。人活在这个世界上,谁都希望事业成功、家庭和谐、身体健康、人生幸福。

古话说:“鹅吃草,鸭吃谷,各人各享各人福”。每个人的心性、德行、追求不同,他对幸福的理解和所能得到的福报也不同。对于贫穷的失业者来说,有份工作有份收入就是幸福;对于两个相爱的人来说,能够在一起就是幸福;对于久受病魔折磨者来说,健康就是幸福;对于经受灾难,劫后余生者来说,活着就是幸福……

幸福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状态的一种满足心理。一个人幸福不幸福,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幸福不在别人的眼里,而在自己的心中。有人看上去很幸福,实际上可能很不幸福。有的女人白天很风光,可能晚上守空房。有的老板有钱很气派,但日子过得身心交瘁,甚至感叹“老板真不是人当的!”有钱有名、有头有脸的人物中,家人要离婚、孩子没出息、身体不健康、精神烦恼焦虑的大有人在。有人正好相反,看上去平平淡淡,但身无病心无忧。虽然生活也许坎坎坷坷,因为有德行、有智慧,能随遇而安,有苦报却没受苦,一辈子活得自在幸福。

中国有个成语叫“五福临门”。到底五福是指哪五福呢?第一福是长寿,长寿是命不夭折而且福寿绵长;第二福是富贵,富贵是钱财富足而且地位尊贵,现在有观点认为知足即是富,受人尊重即为贵;第三福是康宁,康宁是身体健康而且心灵安宁,康是身体上的,宁是心灵上的;第四福是好德,好德是生性仁善而且宽厚宁静,乐善好施,品德高尚;第五福是善终,善终是

}

如果说幸福来自于比较,那么,和过去的贫穷相比,我们应该能感受到现在的幸福;如果说幸福来自于物质方面的享受,那么,现在奢华的衣食住行确实也是一种幸福;如果说幸福来自于自我满足,那么,先进科技带给我们生活上的便利,也应该认定能达成自我满足的幸福了。可是,这一系列的幸福并不属于真正的幸福,从时间上来说,这些幸福随时有可能消失,即便跟随你一辈子,也将随着生命的死亡烟消云散;而从空间上来说,二元社会的不平等以及人类相互间的竞争,这些幸福往往会伴随着他人的不幸,即幸福是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的。那么,什么样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呢?

真正的幸福应该体现在精神上,同时也是永恒的!这段话常人很难理解。过去,大概只有开悟的修道人能够体会到这一点。开悟者不为物质世界所牵绊,没有物欲的追求和烦恼,常活在开悟的喜悦中,这就是精神上的幸福,并且这样的幸福随同精神一样永恒,道高者解脱至更高境界的世界,次者随同善业的推动,再次轮回至人间享受福报。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量子科学的全息理论证实了信息不灭原理,认为人死后,其精神信息将永久存在;当前全球的研究都给予支持的“超弦理论”认为人的灵魂就是一种超弦,它完全重写我们过时且限制的时间和空间思想,这意味着我们现在已进入了另一个阶段,科学将大大地扩展它的界线,研究的基础从灵魂清楚的认识开始,或者说觉知灵性这早就存在肉身之外且永恒不朽的本体;研究基因的科学家们则发现人还未从娘肚子里生出来,她的一生能活多长时间,会生什么病都已经在基因图谱里设定好了;而又有一批科学家认为基因就是佛法理论中所说的业力!这些科学发现究竟证明了什么呢?证明了灵魂不死;证明了业力(基因)推动的生命轮回;证明了墓碑上的“精神永垂不朽!”并非仅仅是唤起人们的记忆,而是实实在在的不朽!

这些解说告诉大家的就是世事无常,一切物性方面的幸福都是短暂的、不可靠的、也是变化莫测的。当然,我们不是说要放弃这样的幸福,而是应该把重点放在对精神上幸福的追求。从深层次原因来说,它关系到人灵命的进化;从现实意义来说,精神是人生的本源,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一个平常生活中很少有烦恼的人;一个恒长生活在道德环境中的人;一个总是生活在互帮互助、团结友爱和谐气氛中的人,必然是一个精神上充满幸福的人,同时,这样精神状态决定的人生观,必然也会为整个社会带来正面能量的人生观。这里要提一下,所有精神幸福都存在一个重要的原则——爱的原则。爱就是不伤害别人;爱就是同情和慈悲于别人;爱就是自觉的道德行为;爱就是幸福的共享……!

毫无疑问,这些才是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政府最应该致力于建设的幸福观。它似乎和我们眼见为实、物质上的幸福很大的不一样,却能规范物质幸福不走向邪道;能放大我们的物质幸福感;延长物质幸福的时间感;有助于建立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导致社会全员更大的幸福!可是,这样明显不过的事情,为什么现在的世界主流却装作不知道,甚至还否定这样的幸福,并总是致力于在物质幸福上下功夫呢?我们接下来的“为什么我们并不幸福?”阐述,希望能让所有的人引起警觉,并作认真的思考,我们过去所建立的幸福模式是否走对了路子,究竟又该怎么做?

过去的幸福模式,基本上就是典型的物质型幸福。当国家的管理者声称要给人民创造幸福,它所界定的幸福是怎样的标准呢?相信每个人都可以列出几十条条来。我们现在就以近些年经济进速最快的中国为例,来进行解说。

如果你有心去做一个有关幸福的调查,恐怕不会有人会离开金钱上的收入,权力地位,生活方面的享受来向你表白幸福的感受。确实如此,以物质标准来对比,现在的中国人几乎在所有的方面都比起三十余年前要幸福的多。以北上广深来说,高楼耸起数都数不过来,地下铁横贯都市可谓名列世界前列;看看各级政府的办公场所,哪一座都堪比白宫;如将房产也计算财富,恐怕家家户户都在百万富翁之上。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之中,能说不幸福吗?用中国社会的政治标准来考核,确实就是幸福,因为这里提倡的是唯物主义理念,要的就是物质上的幸福,至于精神上的幸福只是物质幸福的派生品,所以,在这个社会争取幸福的问题非常简单,就是捞钱,有钱就可以创造一切幸福!而透过这一切表象,我们真正所要的幸福不仅远远地掉在物质幸福的背后,甚至在许多方面还处于倒退的境地。

随着物质文明的进一步提高,人们认识能力的加强,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深切地体会到,拥有物质财富并不一定就拥有了幸福。根据有关方面的调查,财富的增加与人们的幸福感并不成比例,在人们追逐财富的过程中,获得幸福的能力已逐渐被弱化,一个现代人可以自豪地对古人说:“我比你富有多了”,但他却不敢肯定地说:“我比你幸福多了”,这就是现代人的可悲之处,因为现代人只是在自然境界与功利境界之间徘徊,偶尔有一次忽发善心迈进道德境界的门槛,自己都会被自己所感动。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中不能自拔,不知“真正的幸福”为何物,这已成为人类生活的一大难题。只有真正理解了我们所要追求的幸福主流在任何时候都应该是精神性质,才会明白,尽管我们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富有,“为什么我们并不幸福”!

我们继续举例,现代人虽然比过去有钱了,富裕了,但生活中的焦虑却比过去要严重的多,首先她要担心这些钱、财富随时有可能失去,这里的原由:财富中的很大一部分并非是劳动所创造,而是靠泡沫吹起来的;她要天天提防各类诈骗,提防理财失败东家跑路,提防哪一天纸钱还不如纸贵;尤其是那些来路不明的财富,还得时时担心反腐的风暴刮到自己的头上。

其次,由于单纯的物质幸福在某种程度上体现的就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所以,为了争取“幸福”,一系列做人的伦理道德完全可以靠边站,而当社会普遍性地陷入这样的生存环境时,结果就是做人失去了最基本的道德底线,人人担心收到假钱,人人担心买到假货,做事不讲诚信,互欺互骗搞得人人提心吊胆,每天出门做事都要担心受骗上当,人的精神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这样又如何谈得上什么精神上的幸福!

再次,由于一切向钱看,整个社会各行各业都离不开腐败经营,弄的无权无势的平民百姓实际生活开销要远远大于名义支出,比如说有病看不起,为什么?据央视记者历时8个月的调查,秘密是药价的30%-40%遭医生回扣;10%医药代表提成。另据央视新闻报道,高回扣下的高药价,病根在“医”不在“药”。据统计,2015年全国医疗总费用中药费约占40%,而英美等发达国家药费占比仅为10%左右。新京报因此发表社论,题目是《药价近50%是回扣,这回扣里有多少“看不起病”的血与泪?》接下来还有书读不起;房子买不起,高房价的70——80%最后都落入政府的腰包,等等。像经历了这一系列的过程,即使有钱,你能感到真切的幸福吗?

最后,社会普遍缺乏真实的幸福环境,换句话说就是缺乏安全感。小学生上学、放学全程要家长护送,这些在我们的童年是根本没有的事。笔者住房对面的一所小学,十年内看着它围墙从透明的栏杆变成高墙,几年后加上了电网,最后又密密地围起了摄像头。国家提倡居民小区开放化,实际现在的趋势是越来越“军事”化,各类保安、门禁、钢窗、监视、红袖章每时每刻都在提醒每一个中国人:没有了这些,安全无法保障!至于出门在外被碰瓷、遭讹诈,那只能怪自己运气不好。

通过这些简单的案例,是否可以证明“为什么我们并不幸福?”因为我们过去习惯以来的物质上的幸福,只是人生过程中并非主要的部分,追求这样的幸福并不能将人从动物中区分出来,这只是生物的本能而已。可以说,这个世界上,80%的幸福与金钱无关,80%的痛苦却与金钱息息相关。曾有一位高僧圆寂前说出这样的秘密:“如果你的生活以金钱为中心,你会活的很苦;如果你的生活以儿女为中心,你会活的很累;如果你的生活以爱情为中心,你会活的很伤;如果你的生活以攀比为中心,你会活的很苦闷;如果你的生活以宽容为中心,你会活的很幸福;如果你的生活以知足为中心,你会活的很快乐;如果你的生活以感恩为中心,你会活的很善良。”

在通常情况下,幸福的定义就是少有压力和烦恼的生活。显然这样的幸福侧重点就是精神。而高尚的幸福必然是体现在人生的精神方面,它连接着过去、现在和将来,具有持久的性质,它会让你看透红尘的无常与多变,即注重当下的物质生活,更多的是思考生命的独特之处,就是建立幸福的道德环境,认识到真正的幸福只能来自精神上的满足,来自生命境界的提高,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贯穿安宁、知足、快乐、善良,并获得永生永世的幸福!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发达国家的人生活幸福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