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用去投资股票的理财产品叫做什么?

小富即安式理财,也成了幻影?

5月29日,支付宝上一款名为“国寿周周利”的理财产品,在用户持有期(七天)期满后,出现负收益。

该产品名为“周周利”,相同管理人在支付宝发行了多只类似产品,标注了相当不错的年化收益水平,并号称“持有到期收益稳定”。

这很容易让人以为这是一款每周必定盈利的7天理财产品,但其实是发行的养老型产品,且投资范围包括高波动的权益类资产。

而恰恰是这个产品在本周出现了周收益为负。

或许是感受到此前的措辞存在问题,5月29日下午,周周利产品页上关于“持有到期收益稳定“的描述悄然被更改为“长期持有收益稳定”。

但此前投资亏损的客户的亏损,已经兑现了。

支付宝平台上的一些投资者陆续在网上反映:他们今年5月21日通过支付宝理财平台,购买的一款名为“国寿周周利”的理财产品,5月29日到期出现亏损。

但颇令他们不解的是,这些短期的产品,历史上一直强调收益稳健,也被列在了支付宝理财平台的“稳健精选栏目”里。

类似产品还有旗下的“周周盈”等。

一些持有人反映,在过去一周,他们持有“国寿周周利”时,累计收益一直为报为0,直至29日封闭期结束自动赎回时,产品页面显示有0.10元亏损。

而同期的另一款“国寿周周盈”,封闭期同样是7天,却能一直保持着2.49%的七日年化。

同一家机构管理的相同封闭期产品,均为养老保障产品,却出现不同风险收益特征,且代销平台并未作出任何产品对比说明。

支付宝将险资养老保障产品,与银行保本保息产品一起,均放在了理财产品类别中。

同时,“国寿周周利”产品信息页面还标注了“中低风险”,“成立以来年化增长为2.99%”,“历史100%兑付本金”等表述。

具体提示中,该产品也加入了净值变化可能导致短期存在盈亏波动的表述,但结尾却明确标注“到期收益稳定”。

结合其产品期限为7天,及不错的历史收益,这似乎很容易让投资者有一个印象:这个产品是每期都能有盈利的,且收益高于余额宝的。

或许是意识到了措辞存在误导的可能,5月29日下午,该产品措辞被默默修改为“长期持有收益稳定”。

一词之差,涵义“天差地别”。

这个引发争论的产品,究竟是怎样的产品呢?

实际上,发行多个养老保障产品,均在支付宝理财有代销。

如上图所示,的养老保障产品有不同期限,比如7天、60天、188天和360天。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国寿嘉年188以外,其余四只产品在支付宝平台代销的产品名称,采用了“周周利”、“周周盈”这类形容词。

投资者只有打开产品档案里的投资组合说明文档,才能看到对应产品的全称,产品名称有着明显的差异。

“国寿周周利”和“国寿周周盈”均为7天期限理财,但费率却截然不同:前者管理费比后者高出0.1%。

支付宝页面中,投资者打开上述产品页面,首先可以看到单位净值、年化增长、产品亮点等介绍,费率要点击产品档案才能看到。

但看到的费率并非管理费和托管费,代销平台宣传为“买卖0费率;购买或赎回均无手续费。”投资者必须拉倒页面最下方,找到投资组合说明书去查找,才能在密集的文字中找到管理费率等说明。

从上图还可以看出,导致投资者亏损的“国寿周周利”费率比同类产品高,展示的年化收益也更高。

上述两只产品均标注为“中低风险”,但投资范围却大为不同。

据产品说明书,“国寿周周利”投资范围包括流动性资产(5%-100%)、固收类资产(0-140%)、权益类资产(0-20%)。

“国寿周周盈”投资范围为:流动性资产(5%-100%)、固收类资产(0-190%)、不动类资产和其他金融资产(0-20%)。

可以看出,虽然两只产品均为7天期限的养老产品,但投资方向截然不同,令投资者亏损的产品投向涵盖股票。

简言之,一只7天期限养老理财,投向了股票资产。

由于的养老保障产品,不会如公募基金一样有严格的投资信息披露,我们无法得知具体资产配置情况。

在查阅了其余封闭期较长的养老产品档案,也可以发现只有“国寿嘉年188”,投资范围包括0-10%比例的权益类资产,但比例少于“国寿周周利”。

但二者对权益资产定义也不一样。“国寿周周利”档案中,将其解释为“股票、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权益类保险资管产品,以及其他经银保监会认定属于此类的工具或产品;“国寿嘉年188”解释为:股票、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权益保险资管产品。

上述微妙的不同,需要投资详细阅读产品说明,并在不同产品之间详细对比后,才能发现。

但对于习惯一键购入产品的投资者而言,这样的安排很容易让他们忽略。

事实上,通常的购买习惯是,理财产品销售过程中,年化收益率是投资者选择购买的重要参考。

但在支付宝页面中,“国寿周周利”和“国寿嘉年188”向投资者展示成立以来的年化增长。这两只产品投资范围中恰恰含有权益资产。

其他未投权益资产的养老产品,展示的是七日年化

这似乎暗示,有关平台对年化收益的表达,是有不同的隐含寓意的。但这点普通投资人能察觉么?

另外,产品名称极为相近的“国寿周周利”和“国寿周周盈”,虽然封闭期都是7天,但前者是定开净值型养老产品,后者是定开养老产品。

一只7天期限的养老理财,为何要投向权益类资产?这样的产品策略和前期产品的表述是否妥当?由此造成的风险谁需要承担?

这个问题恐怕需要后续的相关各方来给出答案。

}

购物快捷支付、微信抢红包、余额宝理财……如今,网络支付已经成了生活新方式的一种,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几乎每个人都有支付宝、微信零钱、余额宝、财付通等之类的账号。可是,你有没有“脑洞大开”地想过:如果哪天自己突然“没”了,这些网络账号里的钱怎么办?或许,连你的家人也不知道你在这些账号中拥有多少钱财,那么这笔网络财富会因为主人的意外而被永远遗忘,还是通过网络平台的“处理”去向成谜?

  疑问:奇想引发热议 如果哪天我“没”了支付宝的钱咋办?

“我支付宝有7万多,微信有2万多,如果我哪天突然意外死了,我的家人并不知道这笔钱,这些钱会怎么处理?最终去向是怎么样的?”近日,有网友抛出这么一个疑问,立即引来众多跟帖和热议。

在大家都日益习惯使用网络便捷支付的今天,年轻人基本上都有支付宝、余额宝、微信零钱、财付通等之类的账号,甚至都绑定着银行卡,直通自己的“小金库”。因此,不少网友在看到这个“脑洞大开”的问题时才恍然意识到,其实这个问题并非杞人忧天。因为,如果在家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这种形态存在的钱财,很有可能因主人的意外而永远被遗忘。

“其实平时根本没意识到,这部分钱也属于自己的财产之一,但是谁会想到这么远?”网友“欢喜”说。“看来还是放在银行好,至少是实体的,而虚拟的平台就很难说了。”网友“惠茹Iris”说。“对有些人来说这部分钱就是私房钱,怎么可能告诉家人,要是遇到意外,这些钱可能就真的蒸发了。”网友“查尔斯”说。

的确,像支付宝、微信钱包里的钱属于用户个人财产,只是暂时存放在第三方账户中,如同存在银行里。即便一些互联网企业自己规定可以由亲人继承虚拟财产,但要操作起来,困难重重。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一个人的各类支付账号、网络账号以及密码都告知了家人,而是只有本人知道。这意味着一旦他们突然离世,家人如何继承这些网络财产成为一道绕不过的坎。

  调查:被忽视的协议 长期不使用支付宝、微信将注销或回收账号

在我们每个人注册支付宝、微信钱包等账号时,运营平台都会让我们阅读并同意相关的服务协议。其实,这些协议内容和上述问题息息相关。

经记者查询发现,在注册支付宝时的《支付宝服务协议》中,第四部分第三项第5条就规定:“为了防止资源占用,如您连续12个月未使用您的支付宝登录名或支付宝认可的其他方式登录过您的会员号或账户,支付宝会对该会员号或账户进行注销,您将不能再通过该支付宝登录名登录本网站或使用相关会员号或者账户。”

而我们平时经常使用的微信钱包,其实也有类似规定。在《腾讯微信软件许可及服务协议》里第七款第五条就规定:“用户注册微信账号后如果长期不登录该账号,腾讯有权收回该账号,以免造成资源浪费,由此带来的任何损失均由用户自行承担。”

在这些协议中,大家注册时都会点击“同意”,但基本无人仔细阅读。

由此可见,如果账户主人意外去世,那么他在这些账户里的财产也将会永远“沉睡”。对此,相关的运营平台又将如何处理?记者试图联系上支付宝方面,但并未得到回复。

  现象:大多数市民万元以下不提现 未对网络财富作记录

在解放碑城市传说上班的陶先生说,为了方便平时支付,他在支付宝和微信钱包中都留有大量余额,“一般一万元以内都不提现,而且现在有了提现手续费,所以就都放在里面直接使用。”陶先生说,平时他还爱用余额宝理财,上面也留有较大金额。“之前觉得绑定了手机,又关联了银行卡,应该会很安全,但从来没考虑到,如果哪天我不在了,这些钱该怎么处理。”陶先生说,毕竟他从未对这些钱财作过记录,这些账号父母也都不知道,更别谈如何继承。

“我的钱平时都是放在支付宝、余额宝P2P平台账户里的,除了我本人,还真没人知道账户及密码。”家住渝北石油小区的张小姐是一名淘宝店主,同时也经营着自己的微店,对于她而言,有多个网络账户存放财产是极其常见的事。为了方便日常管理,她也并没有将这些钱全部转入银行卡,而是使用着多种网络存款和理财方式。张小姐说,虽然她会记录自己的收支情况,但并没有具体到哪个账户上存放了多少钱,“毕竟每天各账户的钱流动较快,每次都要记录也挺麻烦的。”

此外,其他接受采访的大多数市民也表示,自己平时从未刻意去处理过支付宝或微信钱包中的余额,甚至有个别市民对自己账户中到底留有多少钱都不甚关注,“特别是微信红包,每天又发又抢的,不停记录这些余额也不实际。”

  思考:如无亲人认领 网络财富或被运营平台“合法充公”?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2014年3月,余额宝规模超过2500亿元,客户数超过4900万户。天弘基金由此成为国内最大的基金管理公司。此后,网友们的电子账户越来越丰富多彩。

然而,如果人“没”了,家人又无从得知这些资产,它又会被作何处理?是否会被“充公”(因无主而沉淀在互联网企业的账户里),这个问题又这合理合法吗?事实上,如果面对这样的问题,在家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这笔钱会作为一种数据保留在网络账户里成为“睡眠存款”,不会有人主动通知继承人。虽然理论上这些钱是待分割的遗产,但根本无人领取也就很有可能收归于运营公司

有媒体刊发的《“人没了支付宝还在”并非杞人忧天》评论文章认为,针对“休眠账户”,应该建立定期公布制度,里面超过一定的金额,平台提供方应主动联系当事人,或者定期公布。除此之外,还应建立公开查询制度,互联网公司应该允许并且支持账户主人的亲友凭借一定手续进行查询。如果查出“钱还在”,应该通过一定的程序及时返还。

据相关报道,有些实体银行是很好的榜样。瑞士银行向来以严格的保密制度著称,但在今年上半年,瑞士立法机关修改了有关银行内“被遗忘”的资金的相关法律条款。瑞士银行为此打破“保密”制度,在网上公布了一份约2600人的名单,希望为那些“遗忘的存款”找到主人。这种对用户负责的态度,值得银行、互联网企业学习。

  律师:公民财产权遭遇互联网新课题应有法可依

重庆鼎典律师事务所律师肖月娥认为,国家目前对于“虚拟财产”还没有明确的司法解释,法律界也没有定论。但为了保护账户持有人的利益,可以为自己备案一份财富清单,将把自己的财富账号记录下来,让亲人在看到时能有所了解。同时,肖月娥说,如无忌讳,也可向自己的亲人坦承账号信息,包括里面涉及到的部分钱物数额。肖月娥建议,在发生意外后,合法继承人也可凭相关证明材料主动向常用网络服务商比如支付宝、微信等请求查询账户情况。

此外,肖月娥表示,对于网络财产的继承还需要互联网公司不断完善自己的管理和自律,“应设立专门账户保管,积极寻找账户持有人或者家属。”当然,肖月娥表示,根据《民法总则草案》明确规定,网络虚拟财产属于物权,依法可以继承,“但哪些属于网络虚拟财产,又该如何继承,还需要进一步细化,让公民财产权遭遇互联网新课题的时候,有法可依。”

  建议:防范于未然 备份很重要

现在网络投资和理财愈发兴盛,但是立法和监管制度尚未健全。又如何防范上述情况发生?

1、提前做好账户信息档案。将你投资的理财网站和平台的账号和密码进行备份,并告知一位至亲的人(父母、子女或另一半)。

2、网络理财或投资时,信息一定要真实,最好使用真名,真实的信息在以后的沟通中更容易占有利位置。

3、P2P平台投资,网站通常有一份电子版投资协议,在投资之后可以自己打印一份备用,无论是用作法律维权或者其他用途。

}

投资者在投资理财过程中,多学习些投资理财的相关知识,才能更好的掌握投资产品的规律,从而获得更大的收益,那么基金和股票投资的区别是什么呢。

1,股票是上市企业发行的具有较高投资价值的产品,它的特点是收益性高,风险性大。

2,基金是由基金公司通过募集而发行的投资组合产品。他的特点是根据基金投资组合的不同,风险和收益也不同,一般相对于股票收益性较低,风险性较小。

3,股票如果在高点位出现大量资金赎回时,股票由于大量资金赎回会出现下跌。

4,基金如果净值较高时出现大量赎回,基金不会由于大量赎回出现下跌,这是因为基金的涨跌与基金的投资组合亏盈相关。

5,股票产品由于收益性高和风险系数大的特点。比较适合激进型和稳健型投资者,不适合保守型投资者。

6,基金产品由于根据投资组合不同,收益性和风险性也不同,适合不同类型的投资者。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除了股票还有哪些投资工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