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25:1:200等于多少?

上次遇到了一个奇怪的问题:JS的(2.55).toFixed(1)输出是2.5,而不是四舍五入的2.6,这是为什么呢?

发现,并不是所有的都不正常,1.55的四舍五入还是对的,为什么2.55、3.45就不对呢?

这个需要我们在源码里面找答案。

数字在V8里面的存储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小整数用Smi,另一种是除了小整数外的所有数,用HeapNumber,Smi是直接放在栈上的,而HeapNumber是需要new申请内存的,放在堆里面。我们可以简单地画一下堆和栈在内存的位置:

这里定义了一个obj的变量,obj是一个指针,它是一个局部变量,是放在栈里面的。而大括号{}实例化了一个Object,这个Object需要占用的空间是在堆里申请的内存,obj指向了这个内存所在的位置。

栈和堆相比,栈的读取效率要比堆的高,因为栈里变量可以通过内存偏差得到变量的位置,如用函数入口地址减掉一个变量占用的空间(向低地址增长),就能得到那个变量在内存的内置,而堆需要通过指针寻址,所以堆要比栈慢(不过栈的可用空间要比堆小很多)。因此局部变量如指针、数字等占用空间较小的,通常是保存在栈里的。

smi是一个Number类型的数字。如果这种简单的数字也要放在堆里面,然后搞个指针指向它,那么是划不来的,无论是在存储空间或者读取效率上。所以V8搞了一个叫Smi的类,这个类是不会被实例化的,它的指针地址就是它存储的数字的值,而不是指向堆空间。因为指针本身就是一个整数,所以可以把它当成一个整数用,反过来,这个整数可以类型转化为Smi的实例指针,就可以调Smi类定义的函数了,如获取实际的整数值是多少。

在一般系统上int为32位,使用前面的31位表示整数的值(包括正负符号),而如果是64位的话,使用前32位表示整数的值。所以32位的时候有31位来表示数据,再减去一个符号位,还剩30位,所以Smi最大整数为:

到这里你可能会有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搞这么麻烦,不直接用基础类型如int整型来存就好了,还要搞一个Smi的类呢?这可能是因为V8里面对JS数据的表示都是继承于根类Object的(注意这里的Object不是JS的Object,JS的Object对应的是V8的JSObject),这样可以做一些通用的处理。所以小整数也要搞一个类,但是又不能实例化,所以就用了这样的方法——使用指针存储值。

大于21亿和小数是使用HeapNumber存储的,和JSObject一样,数据是存在堆里面的,HeapNumber存储的内容是一个双精度浮点数,即8个字节 = 2 words = 64位。关于双精度浮点数的存储结构我已经在《》做了很详细的介绍。这里可以再简单地提一下,如源码的定义:

64位里面,尾数占了52位,而指数用了11位,还有一位是符号位。当这个双精度的空间用于表示整数的时候,是用的52位尾数的空间,因为整数是能够用二进制精确表示的,所以52位尾数再加上隐藏的整数位的1(这个1是怎么来的可参考)能表示的最大值为2 ^ 53 - 1:

这是一个16位的整数,进而可以知道双精度浮点数的精确位数是15位,并且有90%的概率可以认为第16位是准确的。

这样我们就知道了,数在V8里面是怎么存储的。对于2.55使用的是双精度浮点数,把2.55的64位存储打印出来是这样的:

对于(2.55).toFixed(1),源码里面是这么进行的,首先把整数位2取出来,转成字符串,然后再把小数位取出来,根据参数指定的位数进行舍入,中间再拼个小数点,就得到了四舍五入的字符串结果。

整数部分怎么取呢?2.55的的尾数部分(加上隐藏的1)为数a:

它的指数位是1,所以把这个数左移一位就得到数b:

a原本是52位,左移1位就变成了53位的数,再把b右移52 - 1 = 51位就得到整数部分为二进制的10即十进制的2。再用b减掉10左移51位的值,就得到了小数部分。这个实际的计算过程是这样的:

// 尾数右移51位得到整数部分
// 尾数减掉整数部分得到小数部分

接下来的问题——整数怎么转成字符串呢?源代码如下所示:

就是把这个数不断地模以10,就得到个位数digit,digit加上数字0的ascii编码就得到个位数的ascii码,它是一个char型的。在C/C++/Java/Mysql里面char是使用单引号表示的一种变量,用一个字节表示ascii符号,存储的实际值是它的ascii编码,所以可以和整数相互转换,如'0' + 1就得到'1'。每得到一个个位数,就除以10,相当十进制里面右移一位,然后继续处理下一个个位数,不断地把它放到char数组里面(注意C++里面的整型相除是会把小数舍去的,不会像JS那样)。

最后再把这个数组反转一下,因为上面处理后,个位数跑到前面去了。

小数部分是怎么转的呢?如下代码所示:

如果是toFixed(n)的话,那么会先把前n位小数转成字符串,然后再看n + 1位的值是需要进一位。

在把前n位小数转成字符串的时候,是先把小数位乘以10,然后再右移50 + 1 = 51位,就得到第1位小数(代码里面是乘以5,主要是为了避免溢出)。小数位乘以10之后,第1位小数就跑到整数位了,然后再右移原本的尾数的51位就把小数位给丢掉了,因为剩下的51位肯定是小数部分了,所以就得到了第一位小数。然后再减掉整数部分就得到去掉1位小数后剩下的小数部分,由于这里只循环了一次所以就跳出循环了。

接着判断是否需要四舍五入,它判断的条件是剩下的尾数的第1位是否为1,如果是的话就进1,否则就不处理。上面减掉第1位小数后还剩下0.05:

实际上存储的值并不是0.05,而是比0.05要小一点:

由于2.55不是精确表示的,而2.5是可以精确表示的,所以2.55 - 2.5就可以得到0.05存储的值。可以看到确实是比0.05小。

按照源码的判断,如果剩下的尾数第1位不是1就不进位,由于剩下的尾数第1位是0,所以不进位,因此就导致了(2.55).toFixed(1)输入结果是2.5.

根本原因在于2.55的存储要比实际存储小一点,导致0.05的第1位尾数不是1,所以就被舍掉了。

那怎么办呢?难道不能用toFixed了么?

知道原因后,我们可以做一个修正:

就是把toFixed加一个很小的小数,这个小数经实验,1e-14就行了。这个可能会造成什么影响呢,会不会导致原本不该进位的进位了?加上一个14位的小数可能会导致13位进1。但是如果两个数相差1e-14的话,其实几乎可以认为这两个数是相等的,所以加上这个造成的影响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计的,除非你要求的精度特别高。这个数和Number.EPSILON就差了一点点:

这样处理之后,toFixed就正常了:

本文通过V8源码,解释了数在内存里面是怎么存储的,并且对内存栈、堆存储做了一个普及,讨论了源码里面toFixed是怎么进行的,导致没有进位的原因是什么,怎么做一个修正。

}

,是一家国内的家了,微基主机商家从原来的50KVM、50OVZ两个品牌合并而来,开办多年,目前销售香港、美国、韩国、日本等地的VPS产品。

商家支持加密货币、支付宝、银联等多种方式付款

}

【导语】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解比例100道带答案(共12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解比例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页解比例的内容及“做一做”,练习一的第4―7题。教学目的: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重点:解比例的方法。教学难点 :解比例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比例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这节课我们还要继续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解比例。板书课题:解比例什么叫做解比例呢?我们知道比例共有四项,如果知道其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二)、学习探索:你会用什么方法呢?(要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1、教学例2。出示例2:解比例 3:8=15:X。“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它变成什么形式?”教师板书:3X=8×15。问:“这变成了什么?”(方程。)这样解比例就变成解方程了。利用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求出求知数x的值。因为解方程要写“解:”,所以解比例也应写“解:”(在3X前加上:解:)问:“怎样解这个方程?”教师适当补充(根据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把X看作一个因数,因为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可以求出X。)和解题的技巧:板书;X= X=40从刚才解比例的'过程.可以看出,解比例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然后用解方程的方法来求未知数x。2、教学例3。出示例3:解比例    =提问:“这个比例与例2有什么不同?”(这个比例是分数形式:)“这种分数形式的比例也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变成方程来求解吗?”(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就得出方程。)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在写方程时,含有未知数的积通常写在等号的左边。然后板书:4.5X=9×0.8问:“这个方程你们会解吗?”3、总结解比例的过程。提问:“刚才我们学习了解比例,大家回忆一下,解比例首先要做什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变成方程以后,再怎么做?”(根据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求解。)“从上面的过程可以看出,在解比例的过程中哪一步是新知识?”(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 (三)系列训练:1、做第3页“做一做”的第2题。2、做练习一的第4、5题。(1)做第4题的第(6)题时,要提醒学生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做。做完后,选―二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求解的。(2)第5题。3、学有余力的学生做第8*、9*题和思考题    傲第8*题的第(1)题.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比例的基本性质是: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现在这道题是知道两个积相等,如果我们把左边的两个数当作比例的外项,那么右边的两个数就应作为比例的内项.这样就能推出比例式了:如果把左边的两个数当作比例的内项.那么右边的两个数就应作为比例的外项.世可以推出比例式。写完后,教师板书出来。如果把3、40作为外项,有下面这些比例式:3:8=15:40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0页例3,练习十一3~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解比例的意义。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3.让学生在解比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意识和能力,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教学难点 建立解比例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解比例. 二、出示目标: 1.使学生理解解比例的意义。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3.让学生在解比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意识和能力,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三、出示自学指导 看书35页:1、什么叫做解比例?2、重点看例2、例3、例2列出的比例中,X :320=1 :10转化成10x=320x1依据是什么? 3、例3中,1.5/2.5=6/x个比例和前面几个比例有什么不同?指出它的内项和外项。想:如何把这个比例式变为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并求出未知数的解.  5分钟后检测 四、先学、认真看书 检测 :自学指导 五、后教: 1、更正 2、讨论:怎样解比例?根据是什么? 3小结:像上面这样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六、当堂达标: (一)解下面的比例. 1.2/8=9/x 2、x/25 =1.2/75 (二)根据下面的条件列出比例,并且解比例. 1.5和8的比等于40与x 的比. 2.x 和3/4的比等于1/5和2/5的比. 3.等号左端的比是1.5∶ ,等号右端比的前项和后项分别是3.6和4.8. 七、拓展练习: 1、如果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是最小的合数,其种一个内项是3/4,另一个内项是多少? 2、、如果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互为倒数,一个外项是2另一个外项多少? 八、回归目标:  

篇3:解比例教案设计参考

1.使学生理解解比例的意义.

2.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解比例.

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改写成两个内项积等于两个外项积的形式,即已

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一)解下列简易方程,并口述过程.

(二)什么叫做比例?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三)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四)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下列各比例改写成其他等式.

(一)揭示解比例不的意义.

1.将上述两题中的任意一项用 来代替(可任意改换一项),讨论:如果已知任何三项,可不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说明理由.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把它改写成内项积等于外项积的形式,通过解已学过的方程,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3.教师明确: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例2.解比例 3∶8=15∶

1.讨论:如何把这个比例式变为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并求出未知数的解.

2.组织学生交流并明确.

(1)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例改写为:3 =815.

(2)改写时,含有未知项的积一般要写在等号的左边,再根据以前学过的解简易方程的方法求解.

(3)规范并板书解比例的过程.

1.组织学生独立解答.

3.练习:解下面的比例.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解比例.想一想,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式转化成已学过的简易方程),然后再解简易方程即可.

(二)根据下面的条件列出比例,并且解比例.

1.5和8的比等于40与 的比.

2. 和 的比等于 和 的比.

3.等号左端的比是1.5∶ ,等号右端比的前项和后项分别是3.6和4.8.

篇4:30道解应用题及答案

1.已知一张桌子的价钱是一把椅子的10倍,又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288元,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各多少元?

由已知条件可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的288元,正好是一把椅子价钱的(10-1)倍,由此可求得一把椅子的价钱。再根据椅子的价钱,就可求得一张桌子的价钱。

所以一张桌子320元,一把椅子32元。

2.3箱苹果重45千克。一箱梨比一箱苹果多5千克,3箱梨重多少千克?

可先求出3箱梨比3箱苹果多的重量,再加上3箱苹果的重量,就是3箱梨的重量。

所以3箱梨重60千克。

3.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相对而行,经过4小时,在距离中点4千米处相遇。甲比乙速度快,甲每小时比乙快多少千米?

根据在距离中点4千米处相遇和甲比乙速度快,可知甲比乙多走4×2千米,又知经过4小时相遇。即可求甲比乙每小时快多少千米。

所以甲每小时比乙快2千米。

4.小李和张强付同样多的钱买了同一种铅笔,小李要了13支,张强要了7支,小李又给张强0.6元钱。每支铅笔多少钱?

根据两人付同样多的钱买同一种铅笔和小李要了13支,张强要了7支,可知每人应该得(13+7)÷2支,而小李要了13支比应得的多了3支,因此又给张强0.6元钱,即可求每支铅笔的价钱。

所以每支铅笔0.2元。

5.甲乙两辆客车上午8时同时从两个车站出发,相向而行,经过一段时间,两车同时到达一条河的两岸。由于河上的桥正在维修,车辆禁止通行,两车需交换乘客,然后按原路返回各自出发的车站,到站时已是下午2点。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5千米,两地相距多少千米(交换乘客的时间略去不计)?

根据已知两车上午8时从两站出发,下午2点返回原车站,可求出两车所行驶的时间。根据两车的速度和行驶的时间可求两车行驶的总路程。

解:下午2点是14时。

所以两地相距255千米。

6.学校组织两个课外兴趣小组去郊外活动。第一小组每小时走4.5千米,第二小组每小时行3.5千米。两组同时出发1小时后,第一小组停下来参观一个果园,用了1小时,再去追第二小组。多长时间能追上第二小组?

第一小组停下来参观果园时间,第二小组多行了[3.5-(4.5-3.5)]?千米,也就是第一组要追赶的路程。又知第一组每小时比第二组快(?4.5-3.5)千米,由此便可求出追赶的时间。

解:第一组追赶第二组的路程:

第一组追赶第二组所用时间:

所以第一组2.5小时能追上第二小组。

7.有甲乙两个仓库,每个仓库平均储存粮食32.5吨。甲仓的存粮吨数比乙仓的4倍少5吨,甲、乙两仓各储存粮食多少吨?

根据甲仓的存粮吨数比乙仓的4倍少5吨,可知甲仓的存粮如果增加5吨,它的存粮吨数就是乙仓的4倍,那样总存粮数也要增加5吨。若把乙仓存粮吨数看作1倍,总存粮吨数就是(4+1)倍,由此便可求出甲、乙两仓存粮吨数。

所以甲仓存粮51吨,乙仓存粮14吨。

8.甲、乙两队共同修一条长400米的公路,甲队从东往西修4天,乙队从西往东修5天,正好修完,甲队比乙队每天多修10米。甲、乙两队每天共修多少米?

根据甲队每天比乙队多修10米,可以这样考虑:如果把甲队修的4天看作和乙队4天修的同样多,那么总长度就减少4个10米,这时的长度相当于乙(4+5)天修的。由此可求出乙队每天修的米数,进而再求两队每天共修的米数。

甲乙两队每天共修的米数:

所以两队每天修90米。

9.学校买来6张桌子和5把椅子共付455元,已知每张桌子比每把椅子贵30元,桌子和椅子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已知每张桌子比每把椅子贵30元,如果桌子的单价与椅子同样多,那么总价就应减少30×6元,这时的总价相当于(6+5)把椅子的价钱,由此可求每把椅子的单价,再求每张桌子的单价。

所以每张桌子55元,每把椅子25元。

10.一列火车和一列慢车,同时分别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快车每小时行75千米,慢车每小时行65千米,相遇时快车比慢车多行了40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根据已知的两车的速度可求速度差,根据两车的速度差及快车比慢车多行的路程,可求出两车行驶的时间,进而求出甲乙两地的路程。

所以甲乙两地相距560千米。

11.某玻璃厂托运玻璃250箱,合同规定每箱运费20元,如果损坏一箱,不但不付运费还要赔偿100元。运后结算时,共付运费4400元。托运中损坏了多少箱玻璃?

根据已知托运玻璃250箱,每箱运费20元,可求出应付运费总钱数。根据每损坏一箱,不但不付运费还要赔偿100元的条件可知,应付的钱数和实际付的钱数的差里有几个(100+20)元,就是损坏几箱。

12.五年级一中队和二中队要到距学校20千米的地方去春游。第一中队步行每小时行4千米,第二中队骑自行车,每小时行12千米。第一中队先出发2小时后,第二中队再出发,第二中队出发后几小时才能追上一中队?

因第一中队早出发2小时比第二中队先行4×2千米,而每小时第二中队比第一中队多行(12-4)千米,由此即可求第二中队追上第一中队的时间。

所以第二中队1小时能追上第一中队。

13.某厂运来一堆煤,如果每天烧1500千克,比计划提前一天烧完,如果每天烧1000千克,将比计划多烧一天。这堆煤有多少千克?

由已知条件可知道,前后烧煤总数量相差()千克,是由每天相差()千克造成的,由此可求出原计划烧的天数,进而再求出这堆煤的数量。

所以这堆煤有6000千克。

14.妈妈让小红去商店买5支铅笔和8个练习本,按价钱给小红3.8元钱。结果小红却买了8支铅笔和5本练习本,找回0.45元。求一支铅笔多少元?

小红打算买的铅笔和本子总数与实际买的铅笔和本子总数量是相等的,找回0.45元,说明(8-5)支铅笔当作(8-5)本练习本计算,相差0.45元。由此可求练习本的单价比铅笔贵的钱数。从总钱数里去掉8个练习本比8支铅笔贵的钱数,剩余的则是(5+8)支铅笔的钱数。进而可求出每支铅笔的价钱。

解:每本练习本比每支铅笔贵的钱数:

8个练习本比8支铅笔贵的钱数:

所以每支铅笔0.2元。

15.根据一辆客车比一辆卡车多载10人,可求6辆客车比6辆卡车多载的`人数,即多用的(8-6)辆卡车所载的人数,进而可求每辆卡车载多少人和每辆大客车载多少人。

根据一辆客车比一辆卡车多载10人,可求6辆客车比6辆卡车多载的人数,即多用的(8-6)辆卡车所载的人数,进而可求每辆卡车载多少人和每辆大客车载多少人。

所以可用卡车12辆,客车9辆。

16.某筑路队承担了修一条公路的任务。原计划每天修720米,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修80米,这样实际修的差1200米就能提前3天完成。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

根据计划每天修720米,这样实际提前的长度是(720×3-1200)米。根据每天多修80米可求已修的天数,进而求公路的全长。

所以这条公路全长10800米。

17.某鞋厂生产1800双鞋,把这些鞋分别装入12个纸箱和4个木箱。如果3个纸箱加2个木箱装的鞋同样多。每个纸箱和每个木箱各装鞋多少双?

根据已知条件,可求12个纸箱转化成木箱的个数,先求出每个木箱装多少双,再求每个纸箱装多少双。

解:12个纸箱相当木箱的个数:

所以每个纸箱可装鞋100双,每个木箱可装鞋150双

18.某工地运进一批沙子和水泥,运进沙子袋数是水泥的2倍。每天用去30袋水泥,40袋沙子,几天以后,水泥全部用完,而沙子还剩120袋,这批沙子和水泥各多少袋?

由已知条件可知道,每天用去30袋水泥,同时用去30×2袋沙子,才能同时用完。但现在每天只用去40袋沙子,少用(30×2-40)袋,这样才累计出120袋沙子。因此看120袋里有多少个少用的沙子袋数,便可求出用的天数。进而可求出沙子和水泥的总袋数。

所以运进水泥180袋,沙子360袋。

19.学校里买来了5个保温瓶和10个茶杯,共用了90元钱。每个保温瓶是每个茶杯价钱的4倍,每个保温瓶和每个茶杯各多少元?

根据每个保温瓶的价钱是每个茶杯的4倍,可把5个保温瓶的价钱转化为20个茶杯的价钱。这样就可把5个保温瓶和10个茶杯共用的90元钱,看作30个茶杯共用的钱数。

所以每个保温瓶12元,每个茶杯3元。

20.两个数的和是572,其中一个加数个位上是0,去掉0后,就与第二个加数相同。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

已知一个加数个位上是0,去掉0,就与第二个加数相同,可知第一个加数是第二个加数的10倍,那么两个加数的和572,就是第二个加数的(10+1)倍。

所以这两个加数分别是52和520。

21.一桶油连桶重16千克,用去一半后,连桶重9千克,桶重多少千克?

由已知条件可知,16千克和9千克的差正好是半桶油的重量。9千克是半桶油和桶的重量,去掉半桶油的重量就是桶的重量。

22.一桶油连桶重10千克,倒出一半后,连桶还重5.5千克,原来有油多少千克?

由已知条件可知,10千克与5.5千克的差正好是半桶油的重量,再乘以2就是原来油的重量。

23.用一只水桶装水,把水加到原来的2倍,连桶重10千克,如果把水加到原来的5倍,连桶重22千克。桶里原有水多少千克?

由已知条件可知,桶里原有水的(5-2)倍正好是(22-10)千克,由此可求出桶里原有水的重量。

所以桶里原有水4千克。

24.小红和小华共有故事书36本。如果小红给小华5本,两人故事书的本数就相等,原来小红和小华各有多少本?

从“小红给小华5本,两人故事书的本数就相等”这一条件,可知小红比小华多(5×2)本书,用共有的36本去掉小红比小华多的本数,剩下的本数正好是小华本数的2倍。

所以原来小红有23本,小华有13本。

25.有5桶油重量相等,如果从每只桶里取出15千克,则5只桶里所剩下油的重量正好等于原来2桶油的重量。原来每桶油重多少千克?

由已知条件知,5桶油共取出(15×5)千克。由于剩下油的重量正好等于原来2桶油的重量,可以推出(5-2)桶油的重量是(15×5)千克。

所以原来每桶油重25千克。

26.把一根木料锯成3段需要9分钟,那么用同样的速度把这根木料锯成5段,需要多少分?

把一根木料锯成3段,只锯出了(3-1)个锯口,这样就可以求出锯出每个锯口所需要的时间,进一步即可以求出锯成5段所需的时间。

所以锯成5段需要18分钟。

27.一个车间,女工比男工少35人,男、女工各调出17人后,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2倍。原有男工多少人?女工多少人?

女工比男工少35人,男、女工各调出17人后,女工仍比男工少35人。这时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2倍,也就是说少的35人是女工人数的(2-1)倍。这样就可求出现在女工多少人,然后再分别求出男、女工原来各多少人。

所以原有男工87人,女工52人。

28.李强骑自行车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行12千米,5小时到达,从乙地返回甲地时因逆风多用1小时,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由每小时行12千米,5小时到达可求出两地的路程,即返回时所行的路程。由去时5小时到达和返回时多用1小时,可求出返回时所用时间。

所以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10千米。

29.甲、乙二人同时从相距18千米的两地相对而行,甲每小时行走5千米,乙每小时走4千米。如果甲带了一只狗与甲同时出发,狗以每小时8千米的速度向乙跑去,遇到乙立即回头向甲跑去,遇到甲又回头向飞跑去,这样二人相遇时,狗跑了多少千米?

由题意知,狗跑的时间正好是二人的相遇时间,又知狗的速度,这样就可求出狗跑了多少千米。

30.有红、黄、白三种颜色的球,红球和黄球一共有21个,黄球和白球一共有20个,红球和白球一共有19个。三种球各有多少个?

由条件知,(21+20+19)表示三种球总个数的2倍,由此可求出三种球的总个数,再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就可以求出三种球各多少个。

所以白球有9个,红球有10个,黄球有11个。

篇5:小学生脑筋急转弯100道带答案

1、青蛙为什么能比树跳得高?

【答案:】因为树不会跳

2“你跟猪站在一起”,猜一种动物

3、老王一天要刮四五十次脸,脸上却仍有胡子。这是什么原因?

【答案:】老王是个理发师

5、用什么可以解开所有的谜?

6、什么时候,时代广场的大钟会响13下?

【答案:】该修理的时候

7、在古时侯,什么人没当爸爸就先当公公了?

8、什么时候有人敲门,你绝不会说请进?

【答案:】上厕所的时候

9、黑鸡厉害还是白鸡厉害?为什么?

【答案:】黑鸡厉害,能下白蛋,白鸡下不了黑蛋。

10、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坐着看电影?

【答案:】因为站着看脚会酸

篇6:小学生脑筋急转弯100道带答案

11、废除早自习会造成什么影响?

12、请龟兔赛跑,请猪来当裁判,请问龟兔谁会赢?

【答案:】不能说!说的人是猪…

13、两个女人与一千只鸭子所说的话有何相似性呢?

【答案:】无稽(鸡)之谈

14、农夫家里有一头猪和驴,过年的时候你说农夫先杀猪还是驴?

【答案:】你愿意杀猪(傻猪)还是杀驴(儍驴)

15、为什么飞机飞这么高都不会撞到星星呢?

【答案:】因为星星会“闪”

16、一天,一块三分熟的牛排在街上走着,突然他在前方看到一块五分熟的牛排,可却没有理会他。他们为什么没打招呼?

【答案:】因为他们不熟

17、埋在地下一千年的酒,出来以后叫什么?

18、有一只猪,它走啊走啊,走到了英国,结果他变成了什么?

19、上课老师抽查背课文,小猪,小狗,小猫都举手了,老师会叫谁?

【答案:】小狗,因为旺旺仙贝

20、蝴蝶,蚂蚁,蜘蛛,蜈蚣,他们一起工作,最后哪一个没有领到酬劳?

【答案:】蜈蚣,因为无功不受禄

篇7:小学生脑筋急转弯100道带答案

51专爱打听别人事的人是谁?

52谁说话的声音传得最远?

53什么东西的制造日期和有效期是同一天?

54小咪昨晚花了整整一个晚上在历史课本上,可第二天妈妈还是骂她不用功,为什么?

【答案:】她用历史课本当枕头睡

55能否用树叶遮住天空?

【答案:】只要用树叶盖住眼睛

56一头牛,向北走10米,再向西走10米,再向南走10米,倒退右转,问牛的尾巴朝哪儿?

57为什么黑人喜欢吃白色巧克力?

【答案:】害怕咬到自己的手

58把8分成两半,是多少?

59口吃的人最吃亏的是?

【答案:】打国际长途电话

60什么东西使人哭笑不得?

下一页查看更多>>>小学生脑筋急转弯

篇8:小学生脑筋急转弯100道带答案

21、动物园里大象的鼻子最长,那第二长的是谁呢?

22、哪种水果视力最差?

23、哪两种蔬菜有手机?

【答案:】萝卜青菜,各有索爱

24、一只乌龟从一堆大便上走过,却只在上面留下3个脚印,为什么?

【答案:】有一只脚捏着鼻子呢

25、人为什么要走去床上睡觉呢?

【答案:】床不会自己走过来

26、原来其实是斯巴达800勇士,为什么到了电影里面变成300了?

【答案:】伍佰去唱歌了

27、小强为什么能用一只手让车子停下来?

28、如果有一辆车,司机是王子,乘客是公主,请问这辆车是谁的呢?

29、金木水火土,谁的腿长?

30用铁锤锤鸡蛋为什么锤不破?

【答案:】铁锤当然不会破了

篇9:经典智力题推荐11道带答案

有3个人去投宿,一晚30元。

三个人每人掏了10元凑够30元交给了老板。

后来老板说今天优惠只要25元就够了,

拿出5元命令服务生退还给他们,

服务生偷偷藏起了2元,

然后,把剩下的3元钱分给了那三个人,

这样,一开始每人掏了10元,

还有一元钱去了哪里???

此题在新西兰面试的时候曾引起巨大反响。

有谁知道答案呢?(答案均见下端)

篇10:经典智力题推荐11道带答案

你拿1块钱能吃几个桃?

想明白了留言,把你吃桃的方法写明白 ~

篇11:经典智力题推荐11道带答案

话说某天一艘海盗船被天下砸下来的一头牛给击中了,5个倒霉的家伙只好逃难到一个孤岛,发现岛上孤零零的,幸好有有棵椰子树,还有一只猴子!大家把椰子全部采摘下来放在一起,但是天已经很晚了,所以就睡觉先。

晚上某个家伙悄悄的起床,悄悄的将椰子分成5份,结果发现多一个椰子,顺手就给了幸运的猴子,然后又悄悄的藏了一份,然后把剩下的椰子混在一起放回原处,最后还是悄悄滴回去睡觉了。

过了会儿,另一个家伙也悄悄的起床,悄悄的将剩下的椰子分成5份,结果发现多一个椰子,顺手就又给了幸运的猴子,然后又悄悄滴藏了一份,把剩下的椰子混在一起放回原处,最后还是悄悄滴回去睡觉了。

总之5个家伙都起床过,都做了一样的事情。早上大家都起床,各自心怀鬼胎的分椰子了,这个猴子还真不是一般的幸运,因为这次把椰子分成5分后居然还是多一个椰子,只好又给它了。问题来了,这堆椰子最少有多少个?

篇12:经典智力题推荐11道带答案

某个岛上有座宝藏,你看到大中小三个岛民,你知道大岛民知道宝藏在山上还是山下,但他有时说真话有时说假话,只有中岛民知道大岛民是在说真话还是说假话,但中岛民自己在前个人说真话的时候才说真话,前个人说假话的时候就说假话,这两个岛民用举左或右手的方式表示是否,但你不知道哪只手表示是,哪只手表示否,只有小岛民知道中岛民说的是真还是假,他用语言表达是否,他也知道左右手表达的意思。但他永远说真话或永远说假话,你也不知道他是这两种类型的哪一种,你能否用最少的问题问出宝藏在山上还是山下?(提示:如果你问小岛民宝藏在哪,他会反问你怎么才能知道宝藏在哪?等于白问一句)

【解比例100道带答案】相关文章: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5kg是多少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