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主有必要加入团队么,会影响收益吗?


本文整理自「人生答疑馆」精华回答

为什么明明对谈话很感兴趣却常常插不上话?为什么明明很想融入却总是被动地成为局外人?
在超过2人的,非一对一的沟通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因为在一对一的沟通中,对方的注意力都在彼此身上,双方对交流的互动规则和话题都有掌控感。而多人对话,就会打破这样的稳定性,会出现中心发言人不断变化,话题也瞬息万变的情况。
所以有时候插不上话,并不是仅仅是因为我们对话题不了解,没有自己的想法。还有很多人明明内心有无数想法,却总是害怕说错,或害怕被大家忽略得不到回应,所以在反复修改措辞和表达方式的时候,犹犹豫豫错失插话的时机。
他们的认知模式中,往往充斥着根深蒂固的自我否定。比如:
  • 我的内容必须非常有趣才可以开口发言

  • 我现在发言一定会打断别人的思路,还是再等等吧

  • 我这么说的话一定会被大家否定的,还是再想想吧

所以觉察自己情绪背后的需要,纠正自己错误的认知,能够帮助你更好地接纳自己,融入集体。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原问题详情)

自己插不上话,怎么样才能更好的融入集体或者团队?

只有五个人,在讨论时,我是基本没有什么话的,就是偶尔附和一下,可以,嗯嗯,这样的,感觉很尴尬,都是另外两个人说的比较多,我是大学生,这种状态我真的觉得很不好,我也想融入群体,有点难受,又尴尬,唉,感觉自己好失败

学会倾听,是融入集体的第一步

壹心理优质回答者@熊猫君刘女士逻辑小怪物,热爱生活。

您好,我是熊猫君刘女士
您的问题是【总是插不上话怎么办】

语言表达能力,是人际沟通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因为人心隔着肚皮,当几个不太熟悉的坐上了一个桌儿。
如果你想要别人知道你是谁,你大概都逃不过【摆龙门阵】这一关。

别人可以侧面评价你的思维能力
通过你对某一个事件的【观点阐述】

诸如此类,你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就这样一点点的形成了。
我们总说,不要在乎别人怎么看自己,但实际上,

在这个社会中,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与自我对自己的定义基本吻合,对于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意义。

设想一下,你如果本身是一个兴趣爱好广泛有自己的主见而且内心渴望交友的人,但是在别人眼中你却是一个孤僻桀骜没有自己的态度过的慵懒的人。
你是不是会觉得自己【不被理解】
你必然会产生【焦虑情绪】
严重者,会产生【自卑】
最后甚至会【自我怀疑】

大学生活丰富多彩,就像一个小型的社会,学生会,社团,班级活动,我们都在和同龄人打交道。

每一个人都有【社交需求】,这是我们开始走向成熟的关键。所以,要学会合理的【表达自己】,让自己【融入集体】,这一点就需要我们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能力。让自己更加自信,更加勇敢。

你最大的问题是,你不知道怎么和别人【沟通】,你非常想融入某个话题,但是你总是【附和】,却从没有能够【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这一点,未来可能会影响你工作面试。
甚至会影响到你的事业发展

————————————

我们来看看你的具体困扰
分析一下,到底是什么原因,完成了你【搭不上话】

【1】在某一个特定的讨论情景中。

有五个人,如同小会议,大家应该是在讨论某一个大学事件或者说是学生项目,也有可能是面试之中的自由讨论环节。

【2】在某一个特定的讨论话题中。

大家针对某一个主题,进行表态。
有些人会积极的说出自己的看法,会提出自己的建设性意见。
其中有两个人表达的很多,可能点子比较多而且能够引起别人的共鸣。

【3】在某个特定的情境和讨论话题中,你的内心体验非常的焦灼。

你渴望能够迅速的接上话题,然后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大家肯定你。

而你基本没有什么话,就是偶尔附和一下,可以,嗯嗯,这样的,感觉很尴尬。

亲爱的朋友,你的目的,是为了【说上话】,但是【说什么】【怎么说】,你其实都不知道。
因为你特别想改变【接不上话】的尴尬现状,你怕别人因为你没有自己的【点子和观点】而对你有负面的评价。

你害怕周围的人,觉得你是一个没有自己的主见而且在团队活动中非常不活跃的小透明。

所以,你把一切归因于你自己无法融入集体,你的最终目的,是想要你的团队接纳你,欣赏你。

在你的文字中,却遗漏了非常关键的一些【信息】
你们讨论的目的是什么?
大家坐在一起,最终想要得到什么样的结论,想给整个讨论组带来怎样的效益?

你太焦虑于自己【说不出话来】,却忽略了讨论的本质是为了各抒己见。最后得出结论。

你根本就没有自己的想法
所以你根本就没有真正的去思考,你无法提出建设性的观点,你当然没有办法插上话,你只能嗯嗯的附和。

这也就说明【你并没有自己的主见】

当你没有表达自己的主见而只是盲从般的附和的时候,你的队友们肯定会觉得你不会给一个团队带来价值。

比如几个大学生围在一起就某些时事新闻讨论,虽然跟自己没有什么必然联系,但是通过大家讨论,可以带来思想上的价值。大家一起分享一切搞笑的事情,虽然更不会改变世界。但是提高了愉悦感,带来的快乐价值。

当你只是盲从而逃避思考和表达的时候。
集体中的他人会觉得你不具备为集体创造价值的能力,也不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个时候,集体就很难接纳你。

就必须要理解到,你的短板在哪里,理解到表达的重要性。

根据你的具体情况我提出如下建议:

【1】说话之前,先听懂别人在说些什么,学会倾听,是融入集体的第一步。

可如果你都不知道别人在说啥,你没有理解别人,你要怎么去说呢?

如果只是为了说话而说话
那么你的集体也许也不会有多欣赏你。

你在学习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之前,先要学习的是【倾听能力】

首先,你要搞明白几个人在一起讨论的【目的】

然后脑子里大致先有一个整体性的理解。

大家坐一起,肯定都会你有你的看法我有我的,你听的时候,就需要了解到每个人的【点】在什么地方,他们的主要表达意图是什么。这样你才能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如果是学生会议的话,最好带一个笔记本,然后在每一个人发言的时候迅速记录下别人的重点。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判断。
带本儿的目的不是让你在别人说话的时候发呆画小人,然后别人快说完的时候你跟着毫无感情的点点头的。

笔记本的目的就是为了【采摘观点】

如果你心里面只想着怎么让自己说上话,让自己受重视,而过度紧张到根本没有搞懂别人在说什么。
就很容易被他人理解为对自己的不尊重。

没有人会欣赏一个随意附和的人

如果自己不能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2】发言要找合适的机会,并且要考虑周围人的感受。

在一个讨论环境中,几个人那个人都会拥有一定的发言时间,大家都不是傻子,自己讲完了都会去看看别人的反应,并且等待别人的阐述。

所以,大家肯定是给了你表达的机会的
只是你没有把握住而已。

如果你感觉别人的目光到了你身上,并且言语有所停顿的时候,你就可以开始说话了,如果你确实在某一个项目还没有整理好自己的思路,你可以根据你前面对他人的观点整理和记录。

先对他人的观点做一个总结性的表达。

比如前面三个同学都抒发了自己对于办迎新晚会的策划的点子,你就可以先总结一些前面三个同学的想法:
我认为,某某同学的这个想法……和某某同学的这个想法……是比较有意思的,我们如果实际操作起来可以按照这个思路……

这样至少提出看法的几个人就会注意到你,而且他们会觉得你真正在听他们说,比较尊重他们,你说话的时候,他们也会耐心的听。

3】抛出自己的观点,并且有逻辑的陈述。一定要有逻辑!

我以前在单位工作的时候写过一些公文性文件,不同的文件的格式要求不同,但是总体来说都在讲究一点

不然你以为你们论文上的大标题小标题一级标题次级标题是用来做什么的?
语文老师为什么在小学的时候就教咱们总分总的议论文写作范式是为什么?

就是为了让你在语言表达的时候具备层次感,让别人能够迅速Get到你!

虽然大家讨论的时候不会使用这么标准的语言形式,但是,有层次感的表达会带给你更加清晰的思路,会让听的人轻松很多。

所以,当该你说话的时候
你的大脑里一定要进行迅速运转,把你脑中那些杂乱无章的话语整理清楚。

你可以讨论一下大家没有重视到的一些细节问题,可以在总结一些前面同学的看法并且为这个讨论作出总结性论述。
那你可以多讲一些你的创意,并且征求大家对你的想法的意见。

你需要训练自己,在和他人沟通的时候,有理有据,不卑不亢,面带微笑,而且言简意赅。

朋友,你虽然还是大学生,但是,未来你肯定会经历各种【工作面试】
学会沟通,会为你未来事业发展带来非常大的帮助。
需要不断的在失败中总结

综上,就是我全部的分析和建议

我知道,我们都会遇到【讨论尴尬】,经常会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害怕自己无法融入集体,害怕自己被集体忽略。

但是,人都是这么一点点成长起来的。

放下心中的不安和不自信
学会思考,学会倾听,学会表达

我们都会变成最好的自己

壹心理精华回答者@张仁军一个普通的心理工作者。

五个人的团体,也是一个团体,在一起讨论的时候自己总是附和着别人的表达,或许楼主没有意识到,对自己来说,附和别人也是自己的一种对于团体的态度,也就是依从团体,这样做也是符合楼主内心对团体的需求。

从楼主提供的信息来看,其他的人并没有隔离或者是孤立楼主,依然是和楼主保持着团体之间的紧密联系,或许楼主想要的是在团体当中比较引起关注信任理解接纳的位置,想要得到其他的人对自己的信任理解接纳,只是自己并没有意识到。

能够理解楼主内心在一起讨论时自己插不上话的那种焦虑,着急,只是很多时候自己越是着急就会让自己越焦虑,越关注这些焦虑,而忽略了其他的东西,甚至是听不清楚别人说些什么,就更加不知道该怎么样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更加插不上话了。

楼主可以尝试着接纳自己的这些焦虑和想法,摆正自己的位置,内心把自己当成是团体当中的一员,让自己慢慢调整放松下来,注意力集中在别人所表达的信息以及自己的感受上面,这样状态下的自己思维或许就会更加清晰一些,自己也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分享自己的看法,找到自己在团体当中的位置。

减少内心冲突,才能集中精力

壹心理精华回答者@橡树茶厅优质答主

你好,你没有说什么话,你的精力也没集中在讨论内容上,而是像有另一个自己在观察:你在观察讨论过程,你觉得你是大学生,你这样的状态不合适,你觉得尴尬等等,你的内心活动很多很激烈,内心的别的想法越多,你都在处理那些风气云涌的东西了,思虑重重。

这两个自己其实就是你内心的冲突,也许不光这件事,可能在好多事情上你都会有这种倾向,一想到做什么事情就会想到别人怎么看怎么想,很大一部分精力消耗在这些上面,无法把所有的精力用来做事情。

壹心理优质回答者@小小糖糖大世界致力于提升自己,探索生命的真相~

我看到很多人回答的都挺好的,我觉得你可以参考大家的意见,我这边也补一些内容,希望能让你更好的解决问题

○ 首先你观察到了自己内在的尴尬和郁闷,这是件很好的事情,但接下来为了让自己过得更舒服些,你需要看到自己这些情绪背后未被满足的需求:

去学习一下如何表达自我,推荐:一致性沟通、非暴力沟通;

你有期待他人认可的需求,

提升自信,脚踏实地的了解自己,提升自爱力,推荐:素黑《爱在136.1》;

去看到他人,看到他人背后的需求和不易,帮助他人,提出可行性建议;

其实这些情绪是提醒你看到你未被满足的需求,你需要处理自己内在的需求了。不要怕说错些什么,本来大学就是练习场,多说多做,但也常常反思自己下次如何更好,慢慢就提升自己了

观察现在处于什么情况,另外两个人说得很多,他们说的是什么,他们是不是爱表达,还是现实情况需要他们表达?而你是否对当下他们讨论的事情有所了解,是否有相应的建议,你又为何要表达,对于当下讨论的事情有促进作用吗?

如果自己的对讨论的话题有兴趣,但是暂时又未有足够的知识参与讨论,那就去学习;

如果自己对讨论的话题没兴趣,只是单纯想插话,那就看到对方背后的需求是什么,他们需要你给建议吗?还是需要你倾听,需要你认可或夸奖?

我们对自己总有所期待,希望自己可以这样可以那样,期待是可以的,但没必要把期待作为包袱,即使自己达不到自己和他人的要求,又如何?认为需要努力就努力,认为不需要提升就放下,不要自己找事情让自己过得不好;

我们的期待可多了,你能完全满足吗?不能满足就不能过得好了吗?

学会接纳自己,是最重要的课题,然后再看看自己要往哪个方向发展。

壹心理精华回答者@ZHUQIANG 以人为本,共同成长 关爱一直都在!

插不上话并不是最糟糕的,糟糕的是你为此而责怪自己,觉得自己失败,这是不必要的哦,一段沟通是否能够进行不仅仅是你一个人可以决定的,也要看其他人是否愿意听,也要看其他人是否与你关系密切。

没错,这的确与人际关系有关,但是不需要害怕,我们都需要与其他人的沟通,这是我们与世界的连接,你也渴望被这个团体接纳吧?

◎只有五个人,在讨论时你基本没有什么话的
◎就是偶尔附和一下,可以嗯嗯感觉很尴尬
◎另外两个人说的比较多,觉得很不好
◎你也想融入群体,有点难受.........

爱和归属是处于中间层次的需求,能够承接基础与升华的部分,有些物种主要独自生活,而另一些物种则需要与其他个体联结,人当然是后者。

但是,生活在一种群体部落中确实要付出代价,因为你必须遵守共同的规则,而不能随心所欲。但是进化已经表明,群居的收益远远超过了这些群体相处规则的成本,并且我们现在已经预先编程了对归属的强烈需求,植根于每个人的基因里面,所以你感到缺爱,想要有个归属。

在一个人被接纳为一个小组成员之前,要进行一系列的确认,一个批准和接受,这样才能达到归属感。经过进一步的批准,他们获得了尊重,接纳和随之而来的地位权限,在其中他们获得了权力和随之而来的控制权。

融入进一个群体需要时间,并不是瞬间就可以的,当你们的人际关系双方或多方对彼此表达积极和乐观的态度时,关系会发挥最佳作用。在尝试建立关系时,真正的幸福和纽带维系会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比之下,当漠不关心,愤怒和消极性成为常态时,人际关系就会失败,这并不意味着人们不能在关系中表达负面情绪,而是有适当的方式来处理一个人的负面情绪维持自尊。

多看到自己得到了什么表示感恩

你的心理学互助·成长社区

-答疑馆小程序测试版上线啦-

}

国有银行团队主管一枚,每天带着十几个战友跟我一起干活。对上,要服务好主管我的副总经理,以及总经理。

写给题主,以及国企里的同志们。

题主的问题核心在于:要不要经常性的向领导汇报工作?包括题主认为不重要的工作在内。

要区分“领导”是什么层级,层级不同,汇报频度不同。低层级的直属领导,每天汇报。较高层级的、非直属的领导,有策略的经常汇报。

1,汇报工作体现工作态度,多汇报打造靠谱的员工形象

聪明的基层管理者都喜欢互动较多的员工。
聪明的员工都懂得通过与上级互动,给自己贴上一个最有用的职场标签:“靠谱”。

靠谱,就是可靠,值得信任和托付。

靠谱员工,特点就是:有布置、有回应,有执行、有汇报。

以一名基层管理者的视角,我喜欢的员工类型是:

①能力强,态度好。能够承担重担,布置的工作不需要我操心,搞定过程中及时向我汇报进度,搞定后汇报结果。
②能力一般,态度好。我会布置能力范围内的工作,对我布置的工作有及时的回应和落实。

“能力强”不是必须的,但是“态度好”是个普适性的标准。

什么叫态度好?及时落实、及时汇报。

也就是说,与上级之间的互动比较多。

不愿意与上级互动的员工,交给他的工作,会让我感觉到失控。“石沉大海”、“杳无音信”,需要我不断的腾出精力来追踪,追踪过多又显得我很PUSH,对员工信任度不够。

读者可能会问:基层管理者喜欢我有什么用吗?能给我带来好处吗?

作为基层管理者,手里没有升迁的权力,就算是喜欢你,也决定不了你升职与否,顶多也就是多分点奖金给你。但是作为员工,你向大领导直接汇报的机会不多,越级得到认可的可能性不大。大领导对普通员工的认知,多数是来自基层管理者传达的信息,或者是观察基层管理者以谁为骨干(比如领导会看我是怎么分配奖金的、或者我干活的时候喜欢带着谁)。这样一来,你的直属领导是否喜欢你,就很重要了。

我团队里有一名员工,论业务专业水平,排不进前两名;论加班时间,并不多。但是,我分奖金时会按照最高一档分配给他。

布置给他一个事,即使我没有要求他立即就干,他也会放下手里的其他工作,立马开始干。如果是几分钟能干完的,立马就会把结果给你。如果需要几天时间持续推进,每天晚上下班之前,他会来跟我说一下这个事的进度。

跟他互动,我最大的感觉就是:舒——服——。

最近我团队里两个人获得了升职机会,一个是他,另一个是团队里专业水平最高的员工。 “靠谱”这个标签,甚至可以弥补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的不足。

对照他的表现,我可以举几个反例,都是我团队的员工,大家看看,我给上面这个人最高一档次的奖金有没有道理:

①我布置工作,包括我明确要求立即动手的工作,磨磨蹭蹭拖着,我能看到他在干一些毫无紧急、重要性可言的事,甚至是在刷手机。(不要指望领导每次布置工作都跟你说10分钟之内干完,那样会显得领导很苛刻,只要不是特别着急的事,领导不会这么毁自己的)
—— 我的体验是:我说话对他不好使,我布置的工作优先级很低。
②我布置的工作干了之后根本不告诉我,等着我再追踪,才会告诉我说干完了。
—— 我的体验是:此人太懒散,且不尊重我。
③截止期限是今天的工作,下班时不汇报进度,直接背包走人,打电话追问,他说已经干完了。
—— 我的体验是:对工作不上心,让人不放心。

总之,以上三种,作为基层管理者,体验很不好。

经过跟员工磨合这些年,我发现优秀员工都具备这两条逻辑链:

① 认真负责 →执行力强 →及时回应领导

② 积极上进 →乐于沟通 →经常向领导汇报

2,汇报工作锻炼综合素质,向高层级领导经常汇报可以进入视野

我做基层管理者这四年,跟我的员工已经有三名获得提拔,和我一起并肩战斗,还有两名马上就会提拔。而有的基层管理者,手底下不出人,就他自己牛,跟他的人都提拔不起来。为什么有差距?

除了员工本身的能力因素外,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我会帮助那些有上进心、表现好的员工,创造机会,让他们向高层级领导(能决定他升迁的人)直接汇报。

最近,我团队里有一名小朋友,工作能力在同龄人中不算最好,但是跟着我干我就得好好培养。为了让他在同龄人中尽快脱颖而出,我会特意安排他做那些需要找领导汇报的工作,并且让他自己去找领导汇报。

刚开始他很害怕,觉得跨级汇报压力特别大,他每次去之前,我帮他做演练,预演领导可能会问他的问题,帮他梳理回答思路。后来,他就驾轻就熟了,跟领导也熟悉起来,应对自如。

很快,领导就跟我反馈说这个小孩非常机灵、情商高、业务学的快,当然了,顺便也夸奖我会带人,有管理水平。而反观其他团队的同龄小朋友,尽管工作能力比他强,但是几乎都没什么机会见到领导,怎么可能得到领导夸奖和认可呢?

跨级汇报,会给人带来一种压力感,因为你面对的是一个手里有资源、能决定你命运、并且你不是那么熟悉的人,有一点像面试。我管它叫“压力汇报”。

压力之下,人体会调动全身心的能量应对,全面锻炼综合素质:沟通能力、业务能力、思维能力。

通过汇报的形式与高层领导互动,向领导展现自己的优势,获得认可,就有可能拿到更多资源。

3,领导烦的是什么?是不重要的事吗?

先讨论什么叫重要的事?

重要的事,就是有重大影响或后果、或有重大意义的事。

一个普通员工自己研究了一个产品优化的模型,不叫重大。因为他调动不了资源去推广,优化的产品被埋没的可能性很高。

董事长说,这个产品要做优化模型,这叫重大。因为,他能集全公司之力去做这件事,并且还能大规模的推广、宣传,产生重大影响。

在没有汇报之前,我们能决定什么事是重要的吗?

在不了解领导思路之前,我们对重要程度的判断一定准确吗?

所以,在不了解领导可能对什么事情感兴趣之前,不要妄自判断,多汇报是有必要的。如果领导因为你汇报了他认为不重要的事情而烦了,你下次最起码知道汇报什么类型的事情了。

在领导没烦之前,先不必替领导觉得烦。

依我汇报的经验来看,领导会烦,100次里只有1次是因为事情不值得跟他汇报,99次都是因为天不时、地不利,或者人不和。

天不时:汇报时机不对。比如说,领导刚刚丢了一笔大单,正在火冒三丈,不知道找谁发泄,此时进去汇报,无异于找死,肯定说啥都烦,说啥都不同意。

地不利:立场不一致。上级代表的是整体,下级代表的是局部;上级代表的是面,下级代表的是点。当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冲突、点的利益与面的利益冲突的时候,如果下级没有做好充分的伪装,上级必然烦。比如我有一次向领导汇报时,领导十分反感,因为我拒绝在某重要客户的不合规业务上签字。这个重要客户,对于部门整体来讲至关重要,而我为了保护自己和团队利益,无论怎么伪装,都掩盖不了不签字的企图,领导不烦才怪。

人不和: 汇报方式有问题。这条值得展开说说。

——1,每一次顺利的汇报都有一个良好的情绪基础

我们这有一位主管,每次例会汇报都要被领导拍一顿。他的汇报思路是典型的先报忧后报喜,或者只报忧不报喜。特别容易招领导烦。

嘿,领导,我这有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你先听哪个?领导还没来得及想,他已经先说上坏消息了。

——嘿,领导,出大事了!我管的那XX业务市场份额掉下去了。

——嘿,领导,对不起了!你让我办的那XX事,现在推不下去了。

——嘿,领导,不好了!我的指标可能会完不成。

大家说,这是不是挑战领导的情绪极限呢?他刚一张嘴,领导就已经急了,接下来说的所有的话,要么是在继续给领导火上浇油,要么是在找补第一句话的巨大伤害。

给领导汇报,和给老人传达信息,是同样的原则:先汇报喜讯,再汇报困难。汇报坏消息的时候,缓着说,带着解决过程说,即使结果不如人意,让领导知道咱已经尽力了。事情已经是坏事了,就不要再担不会说人话的坏名了。

更何况,很多他汇报的事情,在我看来,转换个角度,就不是个坏事,何必把一件正常的事汇报成一个坏事呢?从令人愉快的角度切入,就可以有效转化事情的性质。想想“屡败屡战”和“屡战屡败”的区别。

——2,把每一次汇报看做是对自己的一次宣传

几年前,在汇报全年工作的时候,我辛辛苦苦准备了两周的汇报,被领导拍了。

原因是:事无巨细、流水账。缺乏对已完成工作的提炼和拔高。

领导说的很对。我事后好好反思了一下,汇报时不能仅仅说某时某人做了某事,要脱离流水账,显得高大上,有几条技巧。

第一,把这件事的效果提炼出来。比如,一个项目的流程优化,将来可以节省客户多少时间,节省内部多少人力成本。

第二,把这件事的影响力体现出来。比如,是什么层级领导关心、主推的事,什么层级领导对这事的结果提出了表扬。

第三,把这件事的过程拔一下高。比如,用什么高大上的工作方法,克服了什么级别的困难,把这个事情搞定了。

把汇报看作是一次宣传,对自己工作成绩的宣传,想象自己是一名英雄,该怎么宣传你做这次工作的事迹呢?提炼、拔高,我们不会造假,但是“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4,领导希望掌握更多信息吗?

低层级的领导,希望掌握更多信息,是为了更好的执行,有效推进,灵敏的应对上级。
高层级的领导,希望掌握更多信息,是为了更好的决策,有效指引,确保政策贴近实际。

所以,只要你提供的是对于领导来讲有价值的信息,领导是欢迎的。

如果你不跟领导接触,就永远都不会知道,他的价值观是什么,那又怎么可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呢?

看其他答主教了那么多玄之又玄的方法论,我想说的是:

如果你想要学会游泳,你应该立即下水。

如果你想学会汇报,你应该立即准备汇报。

如果你想了解领导思路,你应该立即出现在领导面前。

}
一个有领导力和没领导力的人的区别是什么?对于团体而言?

这个问题从表面和实质看来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没什么区别,在这个问题里我说的很清楚没有绝对意义上的领导力,只有情境下的领导力,做了一辈子制造业到了金融圈领导力就消失大半,服务多年国企入职外企基本要从头再来。空降到新公司,既不了解员工,也不了解市场,就想凭“领导力”让员工拼命工作,这是扯淡。对团队来说,这种不懂领导力的领导挺可怕。

一个有领导力和没领导力的人的区别挺大。

有领导力的人了解以下管理学知识:

  1. 知识工作者只能领导,难以控制。你把员工绑在椅子上24小时,也不代表能干出3天的活,该上淘宝上淘宝,该聊微信聊微信。
  2. 组织效率最核心的要素在于经营管理体系。对客户需求正确的理解,对业务流程核心价值环节的明确把握,资源的高效调配。相对来说清晰的战略,流畅的管理,明确的职业规划,比单纯强调员工积极性有用的多。员工被领导的前提是,管理体系支持他做事,员工认可目标的。
  3. 领导力的沉淀需要时间。管理者的正直、牺牲、懂行、公平只有经过时间的考验,沉淀下来的才是领导力。

有领导力的人关注事相信人。通过理清楚事来引导人、衡量人、锻炼人、成就人。相信只要把事理清楚,目标明确,流程清楚,激励可信,人会自愿自发的把事做好。

没领导力的人关注人忙斗争。明明战略都不清楚,天天鼓舞斗志,要求加班。明明对员工毫无信任,买个灯泡需要经3个人审批,哪有效率可言。明明什么成绩都没有,非要在一无所有的时候建立权威,让员工表忠心。

在给顾问公司做管理诊断的时候,我一般用一段话,问三个人就清楚这个公司的管理水平了

只要向公司的高层、中层、基层,问如下问题:

  1. 我们公司这个阶段的目标是什么?
  2. 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我有什么授权,承担什么责任?
  3. 如果这个目标实现了,我个人有什么回报?

三个人的回答一致,说明相关管理者有领导力;

三个人的回答不沾边,尤其是是第三个问题含糊其辞的说明管理者没有领导力。

《孙子兵法·行篇》: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 无奇胜,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曹操当年批注: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扎扎实实做好小事,创造价值,分享利益,领导力自然而来。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团员有必要加入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