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端粒酶的研发进展如何,为什么不能普及呢?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缩写:AD),俗称老年痴呆,是一种神经退化性疾病,常见的早期症状表现为丧失短期记忆。随着疾病逐渐发展,会出现语言障碍、情绪不稳、定向障碍、无法自理等问题,进而逐渐丧失身体机能,患者最终死亡。

一方面,全球有 AD 患者约 5000 万人,且这一数字依然在呈爆发性增长,到 2050 年预计全球将有 1.5 亿人患病。另一方面,在过去十年,有超过一百个 AD 药物临床研发遭遇失败。

放眼全球,所有的大型药企都曾致力于相关药物研发,但困难重重。这一残酷而又尴尬的现实,导致 AD 成为医药界最难攻克的顽疾之一。

之所以造成如此局面,主要还是该病的病因尚未完全解开,目前主流的病因假设主要有两种,分别是 β 淀粉样蛋白假说和 Tau 蛋白假说,而药物研发也主要围绕这两个假说进行。

研究者首先探究了 AD 的进展是否与肠道菌群的改变有关。

作者采用了 AD 小鼠模型,发现在 AD 发病过程中,小鼠的肠道菌群组成发生了显著变化;同时,小鼠大脑中 Th1 免疫细胞和 M1 小胶质细胞也发生变化。

为了进一步确定肠道菌群与大脑免疫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关联,研究者采用药物处理肠道菌群,减少肠道丰度。

研究发现,随着肠道菌群的变化,小鼠大脑内 Th1 免疫细胞和 M1 小胶质细胞数量也逐渐减少。同时,同笼饲养的野生型对照小鼠也出现了辨别学习能力下降的表现。这些结果说明肠道微生物的变化会影响 AD 病情进展。

自然地,科研人员设想,对肠道微生物进行干预,或许会具有潜在的治疗意义。

为证实这一假设,研究者采用甘露寡糖二酸(GV-971)喂食小鼠,发现该药物可显著改善实验组小鼠的认知障碍。

进一步分析肠道菌群,发现其肠道菌群的组成有了显著的双向变化;GV-971 处理后,实验组小鼠的 Aβ 蛋白斑块沉积以及 Tau 也显著减少。菌群移植实验也证实了相关实验结果。

进一步研究肠道微生物相关代谢物对宿主免疫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肠道微生物代谢物会影响苯丙氨酸相关途径,而这一变化则会影响 T 细胞分化。通过 GV-971 处理,可以调节代谢,从而抑制神经炎症。

本研究聚焦于肠道菌群在 AD 进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通过调控肠道菌群来改善 AD 相关病症,不仅是对 AD 的发病机制有了新的观察角度,也为今后的相关药物研发提供了新的研究策略。

}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由用户提供并上传,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邮箱。资料中的图片、字体、音乐等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中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广告使用和商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罕见病药研发进展如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