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撤公社建乡镇在什么时候?

  根据中央有关精神和我省农村的实际,省委、省政府决定,今年在全省农村开展以撤区并乡建镇、简政放权为重要内容的乡镇体制改革。为把这项工作搞好,现提出以下意见,望各地结合实际认真研究,贯彻执行。

  一、充分认识开展撤区并乡建镇、简政放权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

  我省现有乡镇3412个,还有48个县市保留有395个县辖区公所,平均每个乡镇人口不到15000人,面积不足60平方公里。这种状况是在计划经济体制的条件下形成的,在历史上曾对农村发展、社会稳定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随着十多年来农村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农村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乡镇政府提供多方面的服务。但现行体制已越来越不适应形势的发展,突出的弊端,一是乡镇政权职能不全,责权利不统一,责大权小,无法对本区域内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负责;二是一部分乡镇规模偏小,人力物力财力分散,办不了大事。这种状况影响到基层政权的巩固,严重制约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统一认识,下决心抓好撤区并乡镇、简政放权工作。这件事抓好了,将有利于完善乡镇政权职能,提高行政效率,增强其对农村社会经济事务的管理调控能力;有利于乡镇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加快水、电、路、市场、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扩大和完善小城镇整体功能,优化生产力配置,加速区域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发展,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保持农村社会的长治久安;有利于优化乡镇领导班子结构,提高战斗力,更好地为基层、为群众服务。各级党委、政府必须站在加强基层政权建设,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战略高度,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

  二、明确撤区并乡建镇、简政放权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实施步骤

  指导思想:遵照中央关于机构改革的指示精神,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农村政权体制为目标,从实际出发,顺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遵循区域经济发展规律,合理确定乡镇的行政区划,强化乡镇政权职能,理顺县市与乡镇的关系,逐步建立起责权利相统一的、灵活高效的乡镇管理体制,更好地为农民群众服务,促进农市场经济和各项事业的繁荣。

  (一)撤销所有的区公所,撤区的同时合并一批规模较小的乡镇,具备建镇条件的同时建镇。

  (二)将县市直属部门应该下放给乡镇的权力充分下放,建立乡镇新的财况体制,理顺县、乡之间的关系。

  (三)按照德才条件,择优配备好新的乡镇领导班子。

  (四)合理确定乡镇内设机构、人员编制,理顺乡镇内部的管理体制。

  (五)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配套进行农村教育、卫生、科技等领域的改革。

  (六)因地制宜地搞好国有农场体制的改革。

  实施步骤:这次撤区并乡建镇、简政放权工作,设了区的县要求在1995年完成。具体到一个县,实施时时间要相对集中,可以在上半年搞完,也可在下半年进行,还可以以地市州为单位,上半年搞一个县,下半年全面完成。个别县、市今年搞完确有特殊困难的,经报请省委、省政府撤区并乡建镇、简政放权领导小组同意后,可适当延期进行。未设区的县,何时进行并乡建镇、简政放权工作,由各地、市、州自定。各县市具体实施时,一般可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酝酿准备。要做好的主要工作有:1、搞好思想发动,统一认识,研究制订改革的总体方案;2、按照区划调整原则,合理制订新的乡镇行政区划设置方案;3、组织对现有区、乡、镇班子进行考察,确定撤区并乡后新的乡镇班子的组成方案,一时不能召开党代会和人代会的,可先成立乡镇党的工作委员会,临时行使乡镇党委和政府的职权;4、组织力量对区、乡、镇现有国有、集体财产进行清产核资、造册登记,明确管理责任人,以防财产流失。

  第二阶段:方案实施。要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认真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宣布区划调整和班子组建的决定,限期到位;2、搞好财产核实和移交的工作;3、出台县直部门对乡镇的放权方案。可用县(市)党委、政府决定的形式或县直部门与乡镇协议的形式予以确认。4、确定乡镇新的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初步进行人员分流。5、建立乡镇新的体制。

  第三阶段:巩固完善。要按照党章和法律规定开好乡镇党代会,人代会,选举产生新的乡镇领导班子。进一步搞好人员分流工作,制定乡镇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小城镇建设规划,逐步开展农村教育、卫生、科技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整个工作走向正规化。

  三、切实把握好撤区并乡建镇、简政放权工作中的几个问题

  (一)关于确保人心安定、社会稳定的问题。

  各地、市、州、县党委、政府,要采取有效途径,向广大基层干部群众讲清作好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目的、要求。同时,要明确宣布“五个不变”以安定人心:1、包括农村生产责任制在内的党在农村的各项现行政策不变;2、所有依法形成的经济关系不变;3、现有国家、集体、个人财产(包括山林、矿产、水资源等)性质不变,区划变动时,所有企事业单位一律按属地原则成整体地转移归属关系,凡单位、个人集资兴办的工商企业、股份合作企业、公益设施形成的关系受法律保护;4、现有区、乡、镇干部、职工的性质、职级、工资待遇不变(除人员分流时按政策办理手续外);5、村的区划不变。为保持稳定,撤区并乡的地方,要暂停森林砍伐、企业破产、国有集体资产拍卖的审批,暂停工商企业的红利分配、乡镇以及县直部门的招工招干等工作,以免增加人、财、物管理的难度,造成不必要的混乱。要加强法制宣传,依法依纪严肃处理一切借改革之机浪费、私分、侵吞、损坏国家、集体和公民财产,扰乱正常工作秩序的违纪违法行为。

  撤区并乡建镇工作,要紧紧围绕经济工作这个中心展开,以不影响农业生产为前提。今年全省经济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困难不少,必须从年初一开始就要抓得很紧。尤其是防汛救灾和财税工作,不能因为体制的变动而放松。只有把改革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维护社会稳定这个大局。

  (二)关于合理确定乡镇区划的问题。

  根据兄弟省市和试点县的经验以及我省政治、经济、社会和自然地理等方面的情况,新设乡镇一般以人口3─5万,面积100─150平方公里为宜,但具体到一个地方,又可因情而定,山丘区与湖区,经济发达区与不发达区,近城区和边远区应有所区别。行政区划确定的原则要着重考虑有利于经济发展这一因素,如原有乡镇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流向、产业结构、资源分布状况,以及交通、水利、邮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状况等,尽可能做每个新设乡镇应有一、二项主导产业和一个有发展前景的集镇,使行政区划与经济区划尽可能一致。同时,也要根据行政区划设置的一般原则,即考虑山系、水系的完整和行政区划的历史演变、群众风俗习惯等因素,以便于管理、方便群众,使区划设置与群众历史习惯、感情、心理需求相吻合。还必须明确,乡镇区划调整,应成建制撤并,非特殊原因,不得拆散分割。有边界纠纷的地方,应尽可能在这次撤区并乡建镇工作中一并解决好。涉及民族乡的合并问题,要坚持自愿的原则,并要征求省民委的意见。

  (三)关于给乡镇下放权力的问题。

  简政放权,是这次乡镇体制改革的关键问题。各地、市、州、县党委、政府和省、地、市、州、县直有关部门一定要从大局出发,把该放给乡镇一级的权力放下去。根据中央精神和双峰、华容、临湘等地的经验,我省县直部门伸到乡镇的机构拟分三种情况对待:1、人、财、物、事四权全部下放给乡镇,县直部门进行业务指导和依法监督的有:财政、教育、民政、国土、交通管理、文化、广播、卫生、司法和农口各站、所、中心等。2、人、财、物、事以上级部门管理为主,乡镇参与工作指挥和干部管理,党团关系由乡镇管理的有:公安、法庭、国税、地税、工商、邮电、农电、银行等,3、作企业对待,党团、户口关系属地管理,政策上、法律上接受乡镇监督与领导的有:供销社、粮站、食品站、信用社、商业保险等。乡镇党委政府的内设机构一般可设4─5个,有的也可以不设。乡镇人武部接受同级党委和上级军事部门双重领导,机构单设,并按规定配足专职人员。乡镇政府应有一级财权,建立一级财政,并设金库。撤区并乡后,全省每个乡镇都要设立乡镇财政所、地方税务所。在经济发达的大乡大镇,财政所、地方税务所机构分设。一般乡镇,在做好工作的基础上,两所合署办公,两块版子,一套人马。

  (四)关于人员分流问题。

  人员分流,一方面要坚决消肿,确保机构人员精干。另一方面也要尊重历史,安定人心,调动积极因素,以利于改革顺利进行。总的原则是:“统一接纳,逐步分流”,即合并时,区、乡、镇原有干部职工一律由新的乡镇党委统一接纳下来,然后逐步做好分流工作。除了乡镇机关留用的外,可分多种去向:1、安排到新设的乡镇部门机构。县、乡部门在乡镇新设机构所缺工作人员,首先从现有乡镇干部中选用。2、领办、承办乡镇企业,允许乡镇党政干部在企业兼职。3、转移到乡镇举办的各种服务机构、经济实体中去。4、选派优秀中、青年干部下村任支部书记。

  5、鼓励内退,允许留职停薪办实业。6、属农村临时聘用人员的,除优秀且又确实因工作需要的继续留用外,其余给予一次性补贴辞退回村。

  (五)关于在改革中坚持依法办事的问题。

  撤区并乡建镇、简政放权,有不少工作涉及到法律、法规和现行政策,必须把从实际出发和严格依法办事结合起来。要特别强调,区划的变动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报批。考虑到这一阶段工作量很大,省和地、市、州、县的民政部门要组织力量集中办公,现场办公。

  各县市的乡镇区划变动方案,由各地、市、州党委、政府把关,省民政厅及时办理审批手续。党代会和人代会的召开要严格按党章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规定办事。乡镇撤并后,在新的人代会召开之前,原依法选举产生的各级人民代表的权利、职责、义务不变。

  四、大力加强对撤区并乡建镇、简政放权工作的领导

  撤区并乡建镇、简政放权工作,事关重大,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切实加强领导。在省委、省政府统一领导下,成立由储波、胡彪、王克英、庞道沐同志和省委现研究室、省委组织部、省民政厅、省人事厅(省编制办)、省体改委、省农办和省财政厅等部门的负责同志参加的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日常工作,督促检查。各地、市、州要根据中央和省委的有关精神,把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相应的领导班子,认真做好发动、指导、督促和方案把关工作。各县市党委、政府是这项改革直接的领导层和操作层。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挂帅,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领导成员要全体动员。要抽调专门力量组成强有力的班子制定方案、组织实施。实施过程中,要很好地把握区划调整、班子组、部门放权这三大重点,特别是部门放权这个关键。省和地、市、州、县各有关部门要热情支持这项改革,自觉主动地按照地方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把该放的权力放下去,并下达放权的文件。各级纪检、监察部门,要配合改革及时宣布有关纪律,严格执行,以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

}

贵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贵港,荷城,政府信息公开

贵港市位于广西东南部、珠江流域干线西江中游,下辖桂平市、平南县、港北区、港南区、覃塘区,总面积l0602平方公里,其中市中心城区面积53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554.9万,人口密度约为每平方公里522人。贵港自古以来遍种荷花,花香四溢,由此有“荷城”之称。

秦以前,贵港属百越之地。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朝统一岭南设置桂林郡、南海郡、象郡等三个郡,贵港属桂林郡布山县。郡治所及县治所在今贵港市。秦末,桂林郡更名郁州,布山县属郁州,属南海尉赵佗建立的南越王国。
汉初属南越国,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定南越国,将南越国析置为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等7个郡。布山县属郁林郡。
新莽时期(公元9年至24年),郁林郡改称郁平郡,布山县属郁平郡。东汉时期恢复为郁林郡。
三国属吴,布山县隶属依旧。吴郁林郡太守陆绩在今贵港市西江大桥南端的南江村筑城,郡治所及布山县治所均设于此。
晋(公元281年至420年)布山县仍属郁林郡。
南北朝宋、齐时代(公元420年至502年)置布山、郁平、怀安三县(均在今贵港地),属郁林郡。梁(公元503年至557年)、陈(公元558年至589年)时代,布山、郁林、怀泽(怀安县更名)、龙山(今贵港市中里)属南定州。
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年)南定州改尹州,故布山属尹州。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布山、龙山、武平、怀泽合并称郁林县,与马度县同属广州。从此不复袭布山县之名。
唐武德四年(公元612年)置郁林、怀泽、义山(原马度县,多为今贵港地)、潮水(多为今贵港地)四县,设南尹州总管府,府治龙山(今贵港地),属岭南道。贞观九年(公元635年)改南尹州为贵州(贵港市平天山古名宜贵山,故名)州治所及郁林县治所均在今贵港市城区。天宝九年(公元742年)改属怀泽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复属贵州,领郁林、怀泽、义山、潮水4县(均属今贵港市地)。贵州治所及郁林县治所均在今贵港市。
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17年至971年)郁平(原郁林)、怀泽、义山、潮水四县同属贵州。州治所及郁平县治所均在今贵港市。 
宋开宝五年(公元972年)怀泽、义山、潮水、郁平并称郁林县,属贵州怀泽郡。州、郡、县三级治所均在今贵港市城区。
元代撤怀泽郡。郁林县直属贵州。州治县治均在今贵港市城区。元大德九年(公元1305年)存州裁县,贵州境内不复袭郁林县之名。 
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降贵州为贵县,是为有贵县县名之始。贵县属浔州府。
清代,仍称贵县,属广西行省浔州府。 
民国元年(1912年)贵县属浔州府。2年(1913年)撤府设道,7月,贵县属郁江道,3年(1914年)贵县属苍梧道。16年(1927年)11月,贵县属苍梧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年(1930年)属苍梧民团区。21年(1932年)4月属梧州民团区。23年(1934年)3月,属梧州行政监督区。29年(1940年) 贵县属第三行政督察区(即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36年至38年(1947年至1949年)改属第九行政督察区,区治郁林(今玉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贵县初属郁林专区,1951年7月属南宁专区,同年8月属宾阳专区。1952年8月属容县专区。1958年7月属郁林专区。1971年专区改为地区,贵县属玉林地区。1988年12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贵县建制,设立贵港市。设市后仍属玉林地区,行政区域不变。 
1993年列为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
1994年5月18日,撤销桂平县,设立桂平市。
1995年10月27日,贵港市从玉林市析出,升格为地级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港北区。贵港市设立港南区、港北区。港北区辖中里、庆丰、贵城、港城、大圩、石卡、三里、覃塘、黄练、东龙10个镇和根竹、武乐、奇石、大岭、五里、蒙公、山北、古樟、振南9个乡,区人民政府驻江滨大道;港南区辖东津、桥圩、湛江、木格、木梓5个镇和八塘、新塘、瓦塘、横岭、平悦、思怀6个乡和港南区江南街道办。贵港市辖有平南县和新设立的港北区、港南区。桂平市由贵港市代管。
1996年6月22日正式挂牌成立,辖桂平市、平南县、港北区、港南区和覃塘管理区。
2003年3月6日,设立贵港市覃塘区,将贵港市港北区的覃塘镇、黄练镇、东龙镇、三里镇、五里镇、石卡镇、蒙公乡、山北乡、古樟乡、振南乡、大岭乡划归覃塘区管辖。区人民政府驻覃塘镇覃塘大道。

2007年,贵港市行政区域面积约1.06万平方公里,辖3个市辖区,1个县,1个县级市,2个街道办事处,53个镇,17个乡,2个民族乡,共74个乡(镇),74个居委会1072个村委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行政区划表

贵港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南部,处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较大的冲积平原――浔郁平原的中部,北纬22°39′~24°2′,东经109°11′~110°39′,面向粤、港、澳,背靠大西南,郁、黔、浔三江交汇,拥有华南内河*大港口,北回归线横贯中部。东面与梧州市接壤,南面与玉林市相邻,西面与南宁市交界,北面与来宾市相连。贵港行政区域面积1.06万平方公里,拥有广西壮族自治区较大的冲积平原――浔郁平原,农业资源、水力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重要的商品粮、糖、果、肉桂和禽畜生产基地,素有广西壮族自治区“鱼米之乡”、“甘蔗之乡”“莲藕之乡”等美喻。

北回归线横贯贵港中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21.5℃,年均降雨日166天,年均降雨量1600毫米,无霜期353天。
2007年,贵港市各地平均气温22.3°~22.8°,比常年偏高0.8°~1.2°;贵港市平均为22.5°,比常年偏高1.0°。年降水量1322.1毫米~1699.8毫米,贵港市平均为1461.6毫米,属正常。年日照时数为1631小时~1784小时,属正常。各季天气气候特点是:冬季偏暖,降水偏少;春季温度正常,降水稍偏少;夏季气温偏高,降水正常;秋季偏暖,降水偏少。主要气候灾害是春、秋干旱和汛期局部暴雨洪涝。

三大河流郁江黔江浔江交汇于境内,水能总蕴藏量达210万千瓦以上,西江航运枢纽一、二期工程早已建成发电,年发电量超过11亿千瓦时,装机容量120万千瓦的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已获国家发改委批复产项。

贵港市土地资源类型多样,土地利用结构复杂,土类齐全,生息在这土地上的祖祖辈辈贵港人民,积累了丰富的开发和保护这片土地的经验,创造了无数的财富。2007年,贵港市农用地总面积公顷,占贵港市土地总面积的84.05%(其中耕地面积公顷);贵港市建设用地面积78247.83公顷,占贵港市土地总面积的7.38%;贵港市未利用土地面积90921.8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57%。其中荒草地43986.97公顷,占未利用土地面积的48.38%;裸土地882.98公顷,占0.97%;裸岩石砾地19388.09公顷,占21.32%;河流水面23920.33公顷,占26.31%;其他2743.43公顷,占3.02%。贵港市共划定有85个基本农田保护区3898个保护块,936块标志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公顷,保护率达到83.92%。在贵港市总面积,已开发利用土地占总面积的88.6%,为广西土地利用率较高的地市之一。土壤分为水稻土、赤红壤、石灰岩土、紫色土、冲积土五大类,有14个亚土类,46个土属,132个土种。 

其中三水铝储量2亿吨,居全国前列,锰矿储量超2000万吨。
主要矿产资源有全国储量*三水铝和铁、锰、金、铜、锑、石灰石、白云石等60多种。贵港市的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铝、锡、铅锌矿、铁、铜、锑、铋、铀、磷、钛、白泥、钾、重晶石、石膏、石英、玄岗岩、石英砂(岩)、红砂石、花岗岩、大理石、钾长石、石灰石、煤、赤砂岩、硅质岩、陶土及红粘土等40多种。其中锰矿储量2174万吨,铅锌矿储量1749万吨,锡矿储量7000吨,煤储量3040万吨,石灰石储量2000亿吨以上、花岗岩100亿吨以上。三水铝储量两亿吨居全国首位,含量高,表层浅,易开采。黄金和铀矿被列为国家开采项目。

截止2012年末,贵港市户籍总人口529.92万人,比上年增加2.23万人。常住人口418.68万人,比上年增加3.0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达到183.08万人。贵港市城镇化率为43.73%,比上年提高1.66个百分点。贵港市人口出生率15.35‰,人口死亡率6.4‰,人口自然增长率8.95‰。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贵港市总人口为503.31万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增加43.35万人。贵港市2010年11月1日零时常住人口为411.88万人,比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增加17.77万人。

贵港市汉族使用的文字相同,语言有土白话(俗称贵县话)、客家语(俗称麻介)、普通话、白话四种。由于语音的不同,也创造了一些“土汉字”,如“妫”(妈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肥东撮镇最新拆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