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的的通讯技术为啥不能用于工业互联网?

GSMA:工业互联网和5G市场百亿市场可期

中国正在通过采用人工智能、物联网、机器学习和智能分析等技术来加速制造业的转型。

本周在上海举行的MWC世界移动大会上,主办方全球移动通信运营商行业协会GSMA呼吁实施通用的平台与终端互连标准,推动规模经济发展。

工业物联网市场将达百亿美元规模

GSMA智库预估,到2025年,全球工业物联网连接数将达到138亿美元,中国将占到65%。

GSMA首席技术官Alex Sinclair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移动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万物互联不仅让我们的城市更智慧,也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轻松、更高效。”

GSMA认为,工业物联网将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相结合,通过大量可实时监控复杂物理机械效能的连接传感器,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用于优化生产并进行主动预防性维护,从而提高效率,并产生可用于研发新流程的新洞察。所采集的数据还能够应用于生产制造以外的其它相关领域的分析,例如减少能源消耗和网络资源投入等。

“中国在工业物联网方面投入巨大,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与工业生产系统相结合,将简化生产过程,大大提高生产力和生产效率。” Sinclair说道,“中国目前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展迅猛,利用机器学习,算法优化,人工智能将有助于高效准确的管理复杂的工业设施和流程再造。”

GSMA报告还指出,中国运营商致力于为企业和商业客户提供安全、可靠、智能的连接,构建坚实的信息基础设施。中国运营商将成为工业物联网发展不可或缺的一员,同时也是城市、政府及其他组织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

目前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商用或试商用窄带物联网(NB-IoT)。在物联网市场,上下游企业早已开始布局,通过聚集产业链内的系统集成商、服务提供商、设备制造商、云平台提供商、网络运营商以及组件供应商,打造互联生态系统。

通信是物联网的基础,而物联网绝大多数的应用场景都只需要采集带宽小、频率低的物理环境数据。因此,覆盖广、容量大、功耗低的低功耗广域网(LPWAN)通信技术将会是实现物联网应用百花齐放的关键所在。目前在中国受关注的LPWAN技术是NB-IoT,它由3GPP组织制定,使用需授权的GSM和LTE频段,无需重新布网,只要更新软件,即可使用电信运营商现有的4G基站和相关设备。同时因为采用电信级网络,在通讯质量和信息安全性方面具有高度保障。

与运营商在NB-IoT方面展开合作的服务商安富利(Avnet)亚太区总裁傅锦祥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NB-IoT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其规模化商用正在不断加速。作为物联网商用的主角,NB-IoT技术将会深度渗透到公共设施、物流、汽车、农业、制造业和可穿戴等行业应用中去。”

围绕5G,GSMA智库预测,到2025年中国将拥有。

}

    据工信部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工业互联网的产业规模为5700亿元,预计到2020年这个数字将达到1万亿元。在整个工业互联网体系中,处于产业链重要地位的三个细分领域分别是:工业软件、工业云平台及工业大数据。

    工业软件是指应用于工业领域,为提高工业研发设计、项目管理和过程控制管理水平的相关软件及系统。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工业软件包括生产控制软件、信息管理和嵌入式工业软件,主要承担工业大数据采集和处理工作。

    工业软件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质,不同行业、不同生产模式、不同产品类型的制造企业,对工业软件的需求差异很大,因此,工业软件需要很强的可配置性,并具备二次开发能力。工业软件蕴含着业务流程和工艺流程,包含诸多算法,因此在企业应用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实施和落地。制造企业需要应用的工业软件类型众多,要取得实效,需要实现工业软件的集成应用,构建集成平台。

    近年来,随着制造业竞争的加剧和客户需求的个性化,制造企业对工业软件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互联网、物联网、移动通信的快速发展,计算和存储能力的迅速提升,软件开发技术的不断创新、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以及三维技术的普及,也为工业软件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在这种背景下,工业软件正在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演进。

    工业软件的重要程度不断提升。软件成为体现产品差异化的关键,70%的汽车创新来自汽车电子,而60%的汽车电子创新属于软件创新;智能手机的核心差异化主要体现在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直接影响用户体验。工业物联网的广泛应用涉及到诸多工业软件,为工业设备插上了智慧的翅膀。

    工业软件的应用模式从单机应用到C/S,B/S,走向云部署和边缘端部署(嵌入式软件)。早期的工业软件是基于PC机单机应用,很多软件带有“加密狗”。后来,软件应用出现了网络版。

ERP、SCM等管理软件的应用是基于客户端/服务器的应用模式,时至今日,仍然有很多工业软件是C/S模式,需要在客户机和服务器上都安装软件,在服务器端安装数据库。互联网的兴起,使得越来越多的工业软件转向浏览器/服务器架构,不再需要在客户端安装软件,直接在浏览器上输入网址即可登录,这样使得软件的升级和迁移变得更加便捷。服务器虚拟化、桌面虚拟化等技术则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利用服务器资源。

    很多智能装备,例如无线通信基站和程控交换机内部,也部署了诸多嵌入式的控制、检测、计算、通讯等软件。这就是华为、中兴等企业位居中国最大的软件企业前列的原因之一。近年来,设备端的边缘计算能力迅速增强,一些原来PC上部署的软件也移植到设备端,更高效地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premise(企业内部部署)转向私有云、公有云,以及混合云。以往,制造企业购买的管理软件都是在企业内部自行部署、自行管理。而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可以更高效、安全地管理自己的计算能力和存储资源,建立私有云平台;中小企业可以直接应用公有云服务,不再自行维护服务器;大型企业则可以将涉及关键业务和数据的应用系统放在私有云,而将其它面向客户、供应商及合作伙伴,以及安全级别要求不高的应用系统放在外部的数据中心,实现混合云应用。

    工具类软件的销售方式从销售许可证(License)转向订阅模式(Subion)。例如,Autodesk公司的CAD软件目前已经不再销售License,只支持订阅方式;PTC的CREO软件也在大力转向订阅模式。订阅模式的软件并不一定都是基于云部署,可以仍然是在企业内部安装,但是通过订阅定期获得授权密码。

    工业软件的架构从紧耦合转向松耦合,组件化、平台化、服务化,PAAS+SAAS。早期的工业软件是固化的整体,牵一发动全身,修改起来很麻烦。后来出现了面向对象的开发语言,进而产生了SOA架构,软件的功能模块演化为Web Service组件,通过对组件进行配置,将多个组件连接起来,完成业务功能。

    工业软件正在解构为运行于工业云平台或者工业互联网平台上的工业APP,可以实现即插即用,操作简便易用,随需而变。工业APP蕴含了工业技术和Know-how。随着工业PAAS的标准不断完善,不同企业开发的工业APP将可以实现互操作,从而催生工业APP Store,方便地进行交易和应用。

工业软件的开发环境已从封闭、专用的平台走向开放和开源的平台。Linux操作系统的广泛应用显著降低了企业的IT成本;JAVA以其跨平台应用的特点,得到了工业软件开发商的青睐;人工智能领域,Google推出了Tensorflow开源引擎,使得企业可以快速开展相关应用;智能机器人领域的开源操作系统ROS,使得IT专家能够快速开发机器人应用;ARM公司则发布了开源的物联网操作系统Mbed

    工业软件的运行平台从以PC为主,走向支持多种移动操作系统(安卓、苹果、微信小程序等)。如果要开发支持多个移动操作系统的APP,对于工业软件开发商而言,无疑需要并行维护多套系统。因此,很多工业软件开发商选择了基于Html5来开发适应Windows和多种移动操作系统的软件。

    不论工业软件的架构、运营方式、开发模式、运行平台等方面如何演化,但更好地满足制造企业客户的需求仍然是硬道理!只有能够从工业企业的需求出发,在实践当中不断总结最佳实践,将工业技术和工业知识体现在工业软件之中,工业软件才会有持久发展的生命力。

    我们这里所说的工业云平台不是现实的工业产业集合体,而是基于数据采集、汇集、分析的服务体系,支撑优势资源的高效配置,其面向的群体主要是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等方面有需求的企业。

    全球科技争夺赛日益激烈,工业制造这个与互联网粘性极强的领域,自然受到了上至各国政府、下至大中小型企业的高度重视。

    在中国,工业互联网正乘着物联网、边缘计算、数字孪生等技术的高速列车,向新的发展阶段跨越。不过,这一跨越并不轻松,单有技术突破并不能带动庞大的工业转身,而政策、市场、模式、资本等各方因素正重塑着中国互联网的未来。

    而在中国工业自主探求两大难题的过程中,有一个角色“异军突起”并在推动工业与互联网融合、OT与IT融合的大潮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桥接了政策和产业之间的重要环节,并为工业的诸多细分行业提供各自差异化发展的沃土,它就是工业云平台。

    平台竞争加剧,工业云平台领域竞争尤其激烈,从业者一直在寻找能够助其脱颖而出的平台能力。工业云平台所处的要塞位置,决定了它使命之重。

    工业领域碎片化严重并将长期持续,这是物联网时代必选题,也是考验物联网平台企业综合能力的的重头戏。高度的碎片化,必将促使工业云平台的格局向多平台分化、各平台各司其职、各具优势、各有价值的方向演进。即,较通用型平台、行业专有型平台的划分将更清晰、双方关系也将被重新界定。

    赋能行业:解决行业痛点、企业难点才是工业云平台正道,工业互联网是OT与IT的融合,OT作为工业实体的承载,其生产效率、工艺流程、成本能耗、供应链能力等各个重要环节在工业互联网化的过程中能够切实得到解决或明显改善,才是IT趋势的体现,也是工业云平台价值的直接证明。

    这就需要平台对不同行业的客户需求准确定位、并从技术、模式方面构建、定制、实现诸如快速接入、数字孪生、工业物模型、数据可视化、建模分析、智慧巡检、设备预测性维护、远程监控、线上运营等不同层面的赋能。工业互联网平台面对的终端客户种类很复杂,需要快速定位客户需求,从成本、性能等方面以高性价比的方式满足客户需求。

    虽说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仍有漫漫长路待跋涉,但在当下这一重要的跨越关键节点,正透过一批具备创新性的平台企业如阿里、浪潮、华为、海尔、优制云等,借助平台优势赋能行业、促进应用繁荣,从而瞭望到下一阶段的生机和崛起,这对于我国现状而言极具可行性。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应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