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9月1日,北方都降温了,而南方为什么都很热?

  • 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前来参加中国气象局12月新闻发布会!今天还是由我和陈振林司长来给大家介绍有关情况。首先我介绍一下出席发布会的专家: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应用与服务室高级工程师王凌、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应用与服务室高级工程师廖要民、国家气象中心天气预报室首席预报员王秀文。

    今天新闻发布会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

    一是陈振林司长对11月份重大气象事件回顾及未来天气、气候展望;

    二是介绍2009年国内外十大天气、气候事件的评选情况。

    自中国气象局开展国内外十大天气、气候事件评选活动以来,社会公众广泛关注,积极参与。评选活动的开展,也是在宣传普及气象防灾减灾和气候变化应对知识,提高全社会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意识,增强公众自救互救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日前,经过评审专家组的评选,已初选出2009年国内、国外天气气候事件各15个。从12月1日起,社会公众可通过网络参与的方式进行投票。

    在投票评选活动结束后,我们将根据公众投票的结果评选出2009年国内、国外十大天气气候事件,并抽出一、二、三等奖和参与奖共236名。

    首先请陈振林司长向大家介绍一下11月份出现的重大气象事件及未来天气、气候展望和2009年国内外十大天气气候事件评选活动的具体情况。

  • 各位上午好,首先我介绍一下11月分我国天气、气候特征。2009年11月,我国天气、气候特征是:气温偏低,降水偏多。

    11月,全国平均气温为.cn

    各省(区、市)气象局网站

  • (1)11月下旬,由评审专家初选出国内15个、国外15个天气

    (2)12月1日,十大天气气候事件评选专题上线,在中国天气

    网和新浪网同步推出。12月1日~12月26日,公众可通

    (3)12月27~12月30日,根据公众投票结果评选出2009

    年国内、国外十大天气气候事件。从参与评选活动的公众

    中抽出一、二、三等奖和参与奖共236名。

    6.奖项设置:一等奖6名 奖品价值 2000元

    二等奖10名 奖品价值 800元

    三等奖20名 奖品价值500元

    参与奖200名 奖品价值100元

  • 2009年国内十大天气气候备选事件:

    1.北方冬麦区遭受罕见秋冬连旱

    2008年11月至2009年1月,北方冬麦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5~8成,其中山西中部、河北中南部、河南东北部和中部、山东西部、安徽西北部等地降水量偏少8成以上。京冀晋豫鲁苏皖陕甘9省(市)平均降水量11.6毫米(常年值为30.9毫米),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四少;平均无降水日数85.1天,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次多,其中河南为历史同期最多,河北、山西为历史同期次多。总体上看,冬麦区降水量之少为30年一遇,部分地区达50年一遇。持续少雨导致北方冬麦区出现严重秋冬连旱,农业生产、人畜饮水受到严重不利影响。

    2. 黑龙江及内蒙古东北部发生严重春旱

    2009年4月1日至5月29日,黑龙江及内蒙古东北部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5~8成,其中内蒙古东北部偏少8成以上。特别是5月1-29日,黑龙江及内蒙古东北部区域平均降水量9.6毫米,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小值;区域平均气温15.9℃,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值。温高雨少导致黑龙江大部出现中到重旱,内蒙古东北部达特旱。干旱造成黑龙江部分地区播种困难,已播玉米和大豆种子出苗困难;黑龙江、内蒙古等地火险等级持续偏高,部分地区发生森林火灾。

  • 3. 辽宁、吉林、内蒙古遭遇严重夏秋连旱

    6月下旬至11月上旬,辽宁、吉林、内蒙古东南部降水量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少,其中6月21日至8月15日上述区域平均降水量118.5毫米,为1952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小值,出现1952年以来最严重夏旱,部分地区玉米、牧草因旱干枯。8月中旬后期,旱区出现明显降雨,干旱不同程度缓和;但8月下旬至11月上旬,旱区降水再次偏少,干旱迅速发展,出现了严重夏秋连旱。

    4. 50年罕见秋旱肆虐南方大地

    8月1日至11月10日,我国南方大部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少,湖南、江西、贵州、云南、广西、广东6省(区)区域平均降水量294.9毫米,比常年同期(425.6毫米)偏少31%,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三少值。特别是8月15日至9月15日,6省(区)平均降水量为1951年来历史同期最少,高温日数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高温少雨致使湖南、江西、贵州、云南、广西、广东等地出现严重秋旱。干旱导致江西鄱阳湖比常年提前两个月进入枯水期,赣江、湘江部分河段最低水位创历史新低;部分山丘岗地水库、山塘干涸;居民生活用水和农业生产也受到严重影响。

    5.华北黄淮5月出现罕见大范围暴雨

    5月9~10日,华北南部、黄淮北部普降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其中山东北部出现区域性大暴雨,过程降水量一般在50~150毫米。山东、河北、山西、河南局地日降水量创当地5月历史新高,其中河北邢台日降水量(175.5毫米)超过当地5月历史日降水量极大值123.5毫米。此次降雨过程具有历时短、强度强、极值多、范围广等特点,我国北方在5月份出现如此大范围的暴雨天气极为罕见。强降雨缓解了北方大部冬麦区的旱情,但同时造成山东、河北等省农作物受灾严重。

  • 6. 长江中下游遭受年度最强暴雨袭击

    6月28日至7月1日,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区域性大暴雨,过程降水量普遍有100~150毫米,部分地区达150~200毫米。湖北鹤峰过程降水量达384.0毫米;24小时降水量达313.2毫米,突破当地日降水量历史记录,为超百年一遇。这是长江中下游地区2009年范围最大、强度最强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强降雨导致长江流域洞庭湖水系的部分河道及淮河支流的淠河出现超警戒水位,上海、武汉等城市出现严重内涝,并造成较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7. 局地暴雨袭击四川地震灾区

    7月14~17日,四川成都、德阳、绵阳、广元和阿坝州部分地区出现暴雨天气过程,青川(203.7毫米)、北川(182.0毫米)、剑阁(166.2毫米)等8县(市)降大暴雨,其中青川连续3天出现大暴雨。强降雨造成青川县一度通讯、交通中断;北川老县城发生泥石流,交通受阻;平武县发生大面积山体垮塌和泥石流;宝成线广元至绵阳区段多趟列车运营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8. 6月华北最高气温超40℃,创历史新高

    6月23~27日,我国北方出现大范围高温天气,此次高温天气影响范围广、强度强。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山东等地局部最高气温达40~43℃,6月25日,河南安阳(43.2 ℃),河北邢台(42.4℃),山东朝城( 41.8℃)、潍坊(41.4℃)、济南(41.2℃)、陵县(41.0℃)等地日最高气温创6月新高,安阳、邢台、朝城、潍坊等地均打破夏季极端最高气温纪录。异常高温天气对人们的健康和城市用电、用水等造成不利影响。

  • 9.持续高温困扰我国南方多地

    7月8~24日,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出现大范围持续高温天气,极端最高气温一般有37~39℃,局部地区超过39℃;区域平均高温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近1倍;部分地区高温日数及最高气温突破历史同期极值。8月15日至9月14日,南方再次出现长时间高温天气,长江中下游及华南地区平均高温日数达9.8天,较常年同期偏多2倍,为1952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持续高温天气加剧了南方地区干旱发展。

    10. 夏季低温阴雨造成东北农作物生长发育延迟

    6月1日至7月20日,东北地区中北部出现持续低温阴雨天气,此次低温阴雨事件具有气温偏低幅度大、持续时间长、雨日多、降水量大等特点。黑龙江、吉林区域平均气温均为1984年以来历史同期最低值。黑龙江平均降水日数和降水量均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值,吉林平均降水日数为1972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低温、寡照加之前期干旱,对农业生产造成较大影响,导致作物生长缓慢,发育期延后,抗病虫害能力下降。

  • 11. 强台风“莫拉克”重创台湾

    台风“莫拉克”是2009年登陆我国热带气旋中影响范围最广、造成损失最大的台风。受其影响,8月6-11日,福建东部、浙江大部、江苏中南部及安徽南部等地过程降水量普遍有100~300毫米,福建东北部和浙江东南部300~500毫米,福建柘荣达708.0毫米,其中8月6日20时至9日20时,浙江泰顺九峰雨量达1235.3毫米;福建、浙江、安徽、江西部分站点过程雨量超过50年一遇。台湾阿里山过程降水量为3139毫米,连续两天超1000毫米,强降水导致台湾南部地区发生50年来最严重水灾,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2. 怪异“天鹅”徘徊华南沿海

    第7号热带风暴“天鹅”于8月3日生成,5日在广东省台山市沿海登陆,在广东省境内超过了48小时,是广东省有台风记录以来在陆地滞留时间最长的热带风暴;“天鹅”登陆广东后折向西南,在北部湾南部海面又转向偏东方向移动,围绕海南岛转了大半圈。9日17时,中央气象台停止对其编号。“天鹅”具有生命史长、盘旋停滞、路径复杂曲折、强度弱、移速慢等特点。

    13.华北黄淮等地遭受寒潮、暴雪袭击

    11月9~12日,受强冷空气影响,华北、黄淮、江淮、江南等地出现10℃以上降温,其中华北西南部、黄淮中西部、江淮中西部等地降温幅度达15℃以上;西北东部、华北出现中到大雪,山西大部和河北西南部积雪深度普遍超过10厘米,河北西南部及山西阳泉等地积雪深度达到30~50厘米。河北、河南、山西等省的部分地区最大雪深破历史记录,其中石家庄积雪深度55厘米,超历史极值36厘米,阳泉积雪深度40厘米,超历史纪录21厘米,大同、临汾、长治、邢台的积雪深度超历史极值10厘米以上。由于降雪强度大,对交通运输、居民生活和设施农业等造成了不利影响。

  • 14.罕见强对流天气侵袭我国7省

    6月3~6日,豫皖苏晋鲁浙鄂7省先后遭受飑线、强雷暴和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袭击。河南出现历史罕见强飑线过程,商丘永城风速达到29米/秒,为该站1957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大风速;江苏省冰雹发生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均为1961年来之最;安徽25个市(县)最大风速超过历史记录,范围之广为历史罕见。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影响范围广、极端性强,给7省造成较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其中河南、安徽损失最为严重。

    15.11月上旬大范围强对流天气影响长江中下游

    11月8~10日,湖北6个县(市、区)、湖南8个县(市、区)、江西21个县(市)、安徽4个县、浙江9个县(市、区)先后出现强对流天气。长江中下游地区11月出现如此范围广、强度大、影响重的强对流天气为历史罕见。

  • 以上是国内备选事件,下面我介绍一下2009年国外十大天气气候备选事件:

    1.年初欧洲遭遇罕见寒流,大雪低温造成多人死亡

    1月上旬,欧洲遭遇罕见寒流,比利时、意大利、法国、英国和西班牙受到冰雪严重影响。大雪和持续低温造成至少13人死亡,其中,罗马尼亚死亡2人,波兰死亡至少10人,德国死亡1人。

    2.高温热浪导致澳大利亚发生严重火灾

    1月底至2月初,澳大利亚东南部遭遇高温热浪袭击,部分地区日最高气温持续多日达到43℃,墨尔本1月30日的最高温度达45.1℃并连续3天高于43℃,为自1855年有相关记录以来的第一次。高温热浪造成至少22人死亡。同时,由于持续异常高温和干旱,加上人为纵火,引发澳大利亚东南部维多利亚州和新威尔士州森林大火,至少222人死于火灾,为该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火灾之一。

    3.持续暴雨频袭非洲多国

    3月,持续强降水频袭非洲南部的安哥拉、纳米比亚、赞比亚、马拉维、博茨瓦纳、莫桑比克和津巴布韦等国,引发44年来最严重洪灾,其中在安哥拉和纳米比亚共造成至少133人死亡。

  • 3月初,美国东部出现历史同期罕见暴风雪。3月下旬,美国中北部平原频遭暴风雪袭击,造成至少6人死亡;暴风雪使得季节性融雪量增加导致红河水位暴涨,超过112年以来的最高纪录,部分地区发生严重洪涝,造成至少2人死亡。

    5.新德里遭遇近50年来最热天气

    4月中下旬,印度大部地区出现持续高温。首都新德里气温一度高达43.5℃,为近50年来最热的4月天,高出往年该月正常气温5℃。孟买连续三天的温度超过38℃,西北部拉贾斯坦邦、西南部马哈拉施特拉邦和北方邦部分城市气温升至41~47℃,东海岸的奥里萨邦则因高温导致至少72人死亡。

  • 6.强热带风暴“艾拉”袭击印度、孟加拉国

    5月25日,强热带风暴“艾拉”袭击了印度东北部和孟加拉国西南部,造成印度至少29人死亡,孟加拉国至少167人死亡。“艾拉”于25日中午登陆西孟加拉邦地区,中心风速达到90公里每小时,其首府加尔各答受灾严重,并在其他多个地区引发洪水。风暴造成孟沿海地区的50多万间房屋被毁,300多万人受灾。“艾拉”被认为是继2007年11月孟加拉国遭强热带风暴“锡德”袭击以来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

    7.高温热浪天气导致南亚375人死亡

    6月,由于季风北进推迟,印度中部、北部和东部、尼泊尔、巴基斯坦和孟加拉等南亚诸国出现罕见持续高温热浪天气,印度东部奥里萨邦部分地区出现近50℃的高温天气,巴基斯坦中部旁遮普省也出现48℃高温。高温热浪造成土地干裂、水库干涸、河流枯竭;南亚至少375人死于高温热浪的影响,其中印度120人,孟加拉国100人,巴基斯坦65人。

    8.一次厄尔尼诺事件形成

    2009年6月,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关键区监测指数达到0.6 ℃,进入厄尔尼诺状态。7~10月,指数分别为0.8 ℃ 、0.9 ℃ 、0.8 ℃、0.9℃,11月最新海温资料显示,赤道中东太平洋大部海表温度距平维在持0.5 ℃以上,满足连续6个月关键区海温指数高于0.5 ℃,标志着一次厄尔尼诺事件在赤道中东太平洋形成。

  • 9.1965年以来最大降雪袭击阿根廷

    7月下旬,受极地寒流影响,阿根廷大部出现低温和降雪,造成至少39人死亡。阿根廷中部地区出现1965年以来最大的降雪,局地最低气温降至-16℃;寒潮还影响到巴西南部,部分地区气温降至-5.8℃,为近5年来最低气温纪录。

    10.“凯萨娜”先后袭击菲、越,多省进入“灾难状态”

    9月26日凌晨热带风暴“凯萨娜”登陆菲律宾北部吕宋岛,首都大马尼拉地区多处暴雨成灾,该巿出现逾42年来最严重水灾。“凯萨娜”造成至少293人死亡,政府宣布马尼拉和25个省进入“灾难状态”。29日,“凯萨娜”在越南中部登陆,导致至少163人死亡。此外,“凯萨娜”吹袭老挝和柬埔寨。累计死亡人数超过517人。

  • 11.澳大利亚出现近70年来罕见的强沙尘

    9月,澳大利亚出现强沙尘暴天气。沙尘暴横扫昆士兰州和新南威尔士州,并推至澳大利亚东海岸,为近70年来罕见的极端天气。

    12.北半球中高纬多地创下降雪偏早新纪录

    10月至11月初,北半球中高纬多个国家和地区遭受暴风雪袭击。10月中旬,德国、奥地利、瑞士和波兰等国迎来今年的第一场大雪,打破最早下雪纪录;10月下旬至11月初,亚洲中高纬部分地区、欧洲东部和北部、北美北部和西部连降暴风雪;美国中西部部分地区积雪超过1米,怀俄明州的降雪量打破当地10月份常年的降雪总量,科罗拉多州的降雪量也创造了自1997年以来的最高记录。

    13.长寿命超强台风“芭玛”诡异多变

    “芭玛”9月29日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后,30日迅速加强为台风,10月1日加强为超强台风,直到10月14日中国气象局中央气象台停止对其编号,其间历时16天,经历了从热带低压到超强台风的所有级别,是一个长生命的热带风暴。在16天的生命史中,它路径诡异,强度反复无常,在菲律宾、中国海南及越南多次登陆,给菲律宾、越南以及中国台湾、广东、海南、广西等地带来狂风暴雨,导致菲律宾重大人员伤亡。

  • 14.飓风“艾达”袭击美洲多国,导致20多万人受灾

    11月,受飓风“艾达”影响,尼加拉瓜、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墨西哥湾沿岸和美国大西洋沿岸普降暴雨,引发洪水、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导致198人死亡,80人失踪,20多万人受灾。

    15.罕见暴雨突降麦加,朝觐人群受困

    11月25日,沙特西部地区遭遇严重的暴雨袭击,造成至少48人死亡。主要受灾地区集中在西部的吉达、麦加和拉比格三地,特别是吉达地区在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内降雨量达70毫米,超过沙特全国年平均降雨量的2/3。由于沙特常年干旱少雨,大部分城市地下排水系统落后,因此遇到暴雨极易引发积水。吉达、麦加市内很多街道被积水淹没,由此引发的房屋倒塌和交通事故是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此外,暴雨还导致部分地区停电。这场暴雨的到来正值麦加朝觐活动的高峰,来自全球各地约300万名穆斯林齐聚麦加举行一年一度的朝觐仪式。虽然朝觐人群中并没有出现伤亡情况,但洪水迫使通往圣城麦加的一条高速公路被封闭,给朝觐人群带来了交通上的巨大不便。

    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 谢谢陈司长,下面请记者提问。

  • 十一月天气和十二月上旬预测,是否可以从这上面看出对农业影响不利,不利的范围大概控制在什么样的范围?

  • 应该说十一月份这几次连续雨雪过程对农业的影响,我们不能简单地说是不利的,因为在北方地区前期降水比较少,对增加土壤湿度,缓解干旱确实有利,而且对冬小麦越冬、水库蓄水都有利,从这方面讲是有利的。特别是9到12日过程,降雪量比较大,对设施农业造成影响,比如大棚垮塌,16日到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对林果、蔬菜造成影响,供应也受到影响,这也是负面的影响。但是不能简单的说十一月天气对农业不利,而是有利有害。

    从十二月份我们预计来说,特别是上旬,能看得见的尺度,没有特别强的低温、强冷空气、冰雪灾害,对农业不会造成太大影响。但是因为前期的影响持续,特别是江汉、黄淮、江淮,土壤湿度过湿,要加强田间管理,防湿渍害,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气温相对较低,南方一些蔬菜、林果要加强防寒保暖工作,做好预防措施。

  • 您刚才在发布会中多次说例如“同期罕见,气温突破十一月历史极值,另外还有说1951年来的历史同期最低值”,这么多的极值,是否说是一种极端的天气现象?另外这种天气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哪些?请分析一下,是否因为人为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造成的?

  • 我们两位发言人一起回答你这个问题,我先回答一下。11月大家记忆比较深刻,一些地区降雪量、雪深、降温幅度是有记录以来(为什么讲1951年,因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从1951年开始有完整的记录)一些地区历史最高值,也达到多年不遇,这些都是我们的专家根据多年的科学观测到的资料进行科学分析得到的,有些过程达到极端事件标准,当然极端事件每年都会有发生,哥本哈根会议马上要开了,大家也在关注全球气候变暖。

  • 陈司长也是位气候专家。我大致说一下,我也有这感觉,好象老天爷越来越不听话,越来越难琢磨,特别是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了,强度也大了,经常是几十年甚至百年一遇。根据现在的结论,应该说这种极端的天气、气候事件是跟全球变暖整体的状况有关的。这也是为什么全球变暖,特别是气候变化,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也会导致全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增加。比如说台风越来越多,强度越来越强;比如暴雨,虽然大范围没有,但是局地性暴雨反而更强;比如极端干旱,包括前一段时间出现的暴雪。

    全球的气候变暖必然导致整个大气环流的异常,从而引起这些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

    气候变暖是不是跟人为因素有关呢?应该说工业化以后过多的排放二氧化碳,导致全球增温,这是不争的事实。这也是为什么全球都关注应对气候变化这项工作。比如我们国家前天也公布了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些方案,这都表明大家要行动起来,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挑战。

  • 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

李志的歌曲全网下架,是被封杀了。 李志他有很多的代表作品,梵高先生和关于郑州的记忆,但是大家耳熟能知的就是他的天空之城,相信这首歌曲,大多数的人都知道,所以这也是李志最成功的代表作品。 本来计划在他四川23场个人演唱会上进行个人巡演,但是却突然有新闻消息发出,紧急叫停了他的演唱会计划官方给出的原因是他行为不断,但是具体的原因也没有说明。 扩展资料 李志被封杀具体原因 网传是因为行为不端,具体涉及到吸毒,不当言论等,早年李志曾在微博自曝吸毒,还对敏感话题发表过一些不当言论,被网友截图之后举报了。 此前李志上了微博热搜,而他之所以被推上热搜与四川发布的一项通知有关,因为当地叫停了某声乐人将要举行的23个场次的巡演,原因是行为不端,虽没有点名李志,但大家都推测应该是他了。

不知道有多少粉丝记得赵雷把民谣带到《歌手》的舞台上。一直追求舞台效果和唱功的《我是歌手》在成都的渲染下变得那么安静和缓慢。虽然赵雷最后没有得到很好的排名,但是他让更多的听众了解了民谣。 早在去《歌手》之前,《成都》就已经有了不小的名气,但是去了节目之后,赵雷气得无数的演出和节目接踵而至,赵雷被巨大的工作量压垮了。民谣歌手向来“信佛”,名气在他们面前更是可有可无,于是赵雷突然消失,放下名气和人气,退隐江湖。 我们回忆一下,在赵雷之前,似乎很多民谣歌手都选择了“退役”,比如李志,东野。s、姚、等。这些民谣歌手无一例外都有自己的知名度,但没有其他歌手持续时间长。他们短暂的成名之后,几乎都选择了悄无声息地消失,只留下经典的民谣,回荡在播放器里。那么那些曾经风靡网络,最后选择“退隐江湖”的民谣歌手,后来怎么样了? 东耶。被掩护并被解雇的s犯了一个错误,回到了原来的地方 当你提到东耶的时候。s,你的提董小姐,一提董小姐就要说左立。2013年夏天,《快乐男声》海选正在播出。一个帅气安静的男生拿着吉他坐在舞台中央,深情地唱着《董小姐》。没想到这首歌一夜之间风靡大街小巷。很多人被董小姐感动了,然后很多人把原唱东野翻了。s,仿佛他们发现了一个“宝藏”。 “董小姐”的走红给了东野的其他歌曲。这是一个暴露的机会。同名专辑《安河桥》让北京地铁站安河桥北站成为众多年轻艺人打卡的必去之地。《斑马,斑马》也为他赢得了“最佳歌词奖”。东耶。s流行起来,让更多的人喜欢民谣。 这名气没维持多久。才三年,东耶。s接触过吸毒,每一次失误都毁了他的名声。大家都知道公众人物在犯罪中的忌讳,他的人气会直线下降。 东耶。s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收到过他的来信。可能出狱后,他还像往常一样在酒吧里用吉他唱民谣。这个时候,名气和人气对他来说已经不重要了。 马笛变身回归舞台:做自己喜欢的事最重要! 2015年,当东野。年代还很流行,马笛的《南山南》也被《中国好声音》翻唱,成为继董小姐之后最火的民谣。此时民间歌谣组织“麻油叶”也随着其成员东野的走红迎来了自己的辉煌时刻。s和马笛。没过多久就从一个酒吧的简单舞台变成了北京的体育演唱会。 当时,马堤的《南山南》几乎在全国的大街小巷都流传。马笛在接受采访时说:“这首歌只是为了写和弹,表达情感,我从来没想过会火。”但这不就是艺术的全部吗?源于生活,更感同身受。 《南山南》爆之前,马笛只是《芝麻油叶》里的小众歌手,马万因为名气感到很难受。很多民谣歌手写歌只是为了表达自己,写歌写人生经历是他们最大的乐趣。比如东野之后。s生气了,他如愿以偿,和偶像万晓利吃了一顿饭。之后他发微博说“何万总是吃烤全羊”。 简约、朴实是民谣歌手最大的特点。如果歌曲是为了名利、人气甚至粉丝而写,民谣就失去了真正的意义。结果工作量突然增加,让马笛失去了自由,甚至觉得无聊,有时还会想到放弃。 在《孤鸟之歌》一部接一部走红之后,马笛慢慢消失在人群中。今年他第一次以全新的姿态参加综艺节目《我是歌手》。歌风大变,他也回应了这个:“长大了”。转型后创作的歌曲都没有《南山南》那么高,但马笛并不在意,因为他一直觉得做自己喜欢的事很重要。有些人听自然好听,没人听,没必要强求。 赵雷推掉了所有的演出,回到了自己喜欢的生活 最后说一下文章开头提到的民谣歌手赵雷。赵雷和大多数民谣歌手有一个区别,就是很多民谣歌手都不红,但是赵雷两者都占。2014年,他参加了《中国好歌》,并以一幅“画”受到刘欢导师的喜爱,开始了自己全新的音乐之路。 大多数民歌都很随意,歌词很简单,但赵雷的话有很深的含义,因为《画皮》里的话触动了当时的刘欢老师。之后,赵雷也继续创作,迎来了2017年音乐生涯的巅峰。赵雷把成都带到了《我是歌手》,一夜之间风靡网络。 那时候像董小姐,南山男,成都熟悉的旋律几乎每条街都能听到。很多人一提到赵雷就想到成都,以至于很多商演找到赵雷的时候,都无一例外地提出要唱成都。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赵雷的《理想》和《南方姑娘》同样动人。 这人气年,是赵雷最不开心的一年。很多演出和节目都很拥挤,想让赵雷参加,商业生活逐渐让赵雷感到极度不适。民谣歌手可能习惯了安静的生活,熙熙攘攘的街道和快节奏的城市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压迫。 不到一年,赵雷就厌倦了这种生活。他毅然退出了所有的演出,带着唯一的纯真回到了原来的生活,成为了流浪的民谣歌手。他还不时在社交媒体账户上公布自己的日常生活。唯一没变的是赵雷还在坚持写歌。 2000年,民谣在中国逐渐成型,并在2015年左右迎来爆发期。2018年后,民谣歌手全部“退役”。民谣从地面到地面突破了土壤,现在又沉回地面。很多听众为此感到惋惜,但也许在真正的“地下”环境下,歌手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实力。艺术源于生活。如果失去了生命,哪里还有艺术?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李志,李志这个名字真的很普通,可能每个人的朋友里都会有几个叫李志的人。李志在开始接触音乐之后,就喜欢上了音乐。为了粉丝,李志决定在四川举行巡游演唱会。因为身体原因,这次演唱会不得不被取消,而后续的退票也开始进行。但是李的粉丝都在关心他的身体,并表示虽然看不到演唱会很可惜,但还是身体重要,希望李志照顾好自己。 相信大家一定都知道最近在香港发生的一些事件,让原本充满魅力跟活力的香港变成了躁动的城市。现在要是让大家去香港,都会考虑到自身安全的因素,不敢前去。张艺兴原本要在香港举行个人演唱会,也因此不得不取消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网友表示可能是因为张杰这次演唱会的门票卖不出去,工作室为了保全面子,只好自己主动取消。其实呢我们也希望明星能够好好的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不要让我们担心这就是最好的啦,希望各位明星能够永远保持着一颗真心和初心,一直对自己的工作秉承着认真负责的态度。不管怎么说,只要我们追求的偶像是正能量的我们都是希望他们好好的,不管是工作还是家庭,亦或者是与其他明星之间的交往。再说一句题外话啦,没有看到演唱会的小伙伴们也不要着急,我们的日子还很长,生活也依旧美好灿烂!

李治廷毕业于英国伦敦帝国学院物理系,曾参演过《岁月神偷》,《一夜惊喜》,《武媚娘传奇》和《功夫瑜伽》等影视剧。可以说李治廷既拥有高学历又拥有帅气的外表,同时他不仅是一名演员,唱歌乐器也都非常的不错。不过为什么他就是火不起来的原因大概是因为他的情商吧。 李治廷最近参加了一段综艺《脑力男人时代》。节目就是答题规则是节目组为每个人都出一题,但是答不出来其他人就可以抢答,这个节目的常驻嘉宾有李志廷。有一期嘉宾是李湘和她老公,当轮到李治廷的题目是李治廷一直没想出,一旁的冯德伦想出了。 但冯德伦没有抢答而是把答题思路告诉李志廷,让他自己答。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自己没有抢答,反而要李湘去抢答,还拍马屁,说特别佩服李湘的智商。这义正言辞的说辞丝毫没有顾及冯德伦,让旁边的冯德伦也是很尴尬了。 其实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这个节目他抢答是很正常的,不是这个明星的题就必须要给这个明星的啊,冯德伦为什么会让给李治廷,因为李治廷得失心很重,每次答案的时候都有一种我想赢的迫切感。冯德伦他也不想打击李志廷,所以就把他的题留给他自己,但是李治廷有种借花献佛的感觉。这可能也就是因为他为什么长得挺帅,而且学历也还高,一直火不起来的原因吧。

简单的游戏,为什么也让人欲罢不能?有人从心理学上提出解释,认为人存在一种心理机制,叫做“蔡格尼克效应”。德国心理学家蔡格尼克发现,人天生就有一种把事情办完的驱动力,如果工作尚未完成,这一动机会让他对剩下要完成的工作印象深刻。就像饭馆里的服务员,能记住12桌人点的东西,不过食品和饮料上桌后,他马上就忘得一干二净。这就有点类似俄罗斯方块了,专注于将掉下来的方块,而一旦组合成功,立即就消除殆尽。

1985年调入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筹建采煤工程专业。担任采矿教研室副主任、主任。讲授《采煤学》、《煤矿露天开采》、《矿山压力与支护》、《煤矿安全》、《矿山供电》、《煤炭企业管理学》等课程。参加个旧云锡矿山的开采方法研究;昆钢粘土矿开采方法研究;牟定铜矿在河下采矿的研究。 1994年由省委组织部派到云南省罗平县任科技副县长。1996年返校,安排在后勤处工作,担任主持党总支工作副书记兼副处长、兼服务公司经理。参与完成新教学楼、学生公寓、教师宿舍的建盖、房屋改造工程、新建电增容配电室、食堂社会化等工作。2001年1月调到环境与市政工程系,任主持党总支工作的副书记。2003年3月调到经济系任党总支书记。2006年5月调到成教学院担任书记兼常务副院长。2008年1月调到矿业学院任常务副书记兼副院长,2010年职务调整为常务副院长(保留国家副处级),协助院长工作。1996年先后讲授《建筑力学》、《工程力学》、《建筑施工》、《房屋构造》、《公路工程》、《管理学原理》、《企业管理学》、《经济法》、等课程。发表学术论文12篇,在《煤炭科学技术》发表:《锚杆支护的砌体梁作用原理及其应用》和《圭山煤矿大倾角煤层采场支柱的稳定性分析》。在《煤矿开采》发表《吕合露天矿边坡滑坡塌陷灾害分析与治理方法》。其它在《云南冶金》和《云南煤炭》发表。著作六部:参编《应用工程力学》;主编《富源县煤炭开采与管理培训教材》;主编《建筑施工》;编著《露天开采》;主编《煤矿地下开采》;专著《矿山实用技术》。曾评为学校先进工作者;优秀班主任;优秀政治工作者;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工作者;后勤改革积极分子(校外);煤炭学会先进工作者(校外)。采煤专业教学建设获学校二等奖;主编的《建筑施工》及课程设计获学校一等奖;参编的《应用工程力学》获学校二等奖。

李志民()原名李风瑞,别名李明阶,曾用名李轩。湖南省浏阳县人。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杰出的政治工作领导者,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逝世日期1987年11月16日。李志民上将的子女国防部副部长7张宗逊09)安徽巢湖,空军副司令员#47副总理苏振华01,总参谋部队列部部长 14王 平(,总参谋部军事交通部部长 16傅 钟(总参三部政委19苏振华27)广西临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司令员 51乌兰夫(。

  2004年中国经济十大事件
  1、宏观调控:“点刹”过度投资

  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来说,2004年影响最大的一件事情就是宏观调控。由于一些行业的过度投资,使得煤炭、电力、石油、运输等相继出现紧张,发展下去将会直接影响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中央及时注意到了这种现象,认真研究了产生的原因,并且适时、有效地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宏观调控可以说是今年各大财经媒体都不能回避的报道重点,也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经济日报》总编辑冯并做如下点评:

  宏观调控实际上是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五个统筹”。中央和国务院对这次宏观调控发现是早的,措施也是果断的。虽然我们不能说,如果我们不及时调控,今天的经济就崩溃或者怎么样了?但是肯定地说,如果不调控,经济要健康持续地发展也是不可能的。比如说钢铁产业不可能无限制地发展,发展过多,铁矿石就可能短缺。据我所知,我们的铁矿全国目前的存量资源90亿吨,其中辽宁地区就占50%。那么他钢厂怎么办呢?就要依靠进口,依靠进口运费是昂贵的,同时出口国要抬高价格,那么你炼出一吨钢需要多大成本,这都是可以算出来的。你的钢铁价格是高的,会不会影响其他方面的价格,物价上涨自然也是不言而喻的事情。

  首先要肯定,这次宏观调控是很有效果的,多数的企业、多数的地区感觉是比较好的。有几组数字可以证明:首先,全年GDP的预测可能是9%,或者是9%多一点;财政收入预计增长20%;农民增收的幅度根据有关资料是11.4%,实际增长是6%;城镇新增就业可能达到900万人。第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明显回落,前三个季度与第一个季度相比,固定资产投资回落了15%,钢铁水泥投资增幅分别回落了65%和43%,就是说回落一半以上。第三,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预计新增13%,进出口贸易大家都知道,今年很可能突破1.1万亿美元,再就是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一直控制在4%以内,就是说,人们原来担心出现的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这种情况没有出现。

  这几组数字给出一个印象,中国经济继续保持了增长比较快、效益比较好的势头。但这并不等于说我们宏观调控就结束了,或者我们可以鸣金收兵得胜回朝了。宏观调控取得了成效,并不意味着宏观调控已经结束,就经济运行而言宏观调控永远是一个主要课题。

  我说宏观调控是一个常态性的东西,就像我们总要在万有引力下在地球上生活,走路的时候也得找一个平衡啊,但讲常态不意味着作为宏观调控这个特定的词提出来,一直就要得很紧。文武之道,一张一弛,随着我们对市场经济的观念不断地更新,特别是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不断提高,宏观调控应该如影随形地在我们的经济生活里经常闪现。就好像我们的路走熟了,还要想办法走得直一点,尽管可能左右摇摆是不可避免的,终不至于大起大落。

  2、聚焦能源:破解燃“煤”之急

  有人说,2004年是“电荒”年,而在电荒的背后,我们看到的却是“煤荒”。根据煤炭工业协会的预测,2005年我国煤炭仍将有8000万吨的缺口,供应紧张的局面将继续存在。在煤炭紧缺的现象背后反映出来的问题是什么?

  《中国经济时报》总编辑包月阳做如下点评:

  从煤炭产业本身来说,这几年来它的投入比较少,生产增长能力比较慢,新增加的可开采的储量也都比较少。而且很多煤矿的生产条件比较差,所以今年以来,一出现煤炭供应的吃紧,就造成了煤炭生产比较被动,不太容易适应突然增加的需求,你让它增加更多的煤炭的产量是不太容易做到的。因为它的基础已经比较薄弱,但这方面可以说不是很主要,更主要的原因是国民经济的高增长,带来了对煤炭需求的大幅度的上升,所以煤荒主要原因在煤炭之外,尤其是电荒。电力要吃掉煤炭产量的50%-60%。电力今年以来增长了10%以上,它就必然带动对煤炭的大量的需求,但这种需求增长起来之后,从煤炭方面说,它会提高煤价。因为市场需求增加了,按照市场规律,按照价值规律,这个价位应该反映这样一种变化,但是从电力企业这个角度说,他们又不太愿意承受、承担煤价上涨这样一个因素,因为在我们国家煤炭的价格已经放开,是市场调节的。而这个电价没有放开,是由政府来控制的。

  这样从去年开始到今年煤电之间在价格上的矛盾一直非常突出,这种矛盾由中央政府出面调停,虽然有所缓解,但是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煤炭供求这个矛盾从根本上说,有赖于国民经济从局部的过热降温,这是最根本的。从技术层面说,这种煤电的矛盾是这里边很重要的一个关节点。煤电的矛盾专家们有各种不同的建议,有的是现在提的比较多的是煤电价格的连动。就是煤价涨,电价要跟着涨,至于是一个什么样的比例,这有一个非常复杂的价格体系,现在正在探讨比较多的,或者说已经进入政策视野的煤电的价格连动提的比较多。我认为从根本上恐怕有赖于电力的市场化的改革,这个改革完成之后,电价就能够基本上反应供求规律,这样不管是煤价上涨还是下落,在电价上也能得到相应的反应。这是从长期来说,从根本上说的,应该靠这样一种机制,从近期说就是靠宏观调控,宏观调控能够抑制经济过热的苗头,降低需求,给过热的经济泼点水,降降温,宏观经济达到了健康的、可持续的状态之后,煤炭这个产业也能够恢复供求的平衡。

  3、钢铁虚热:回归投资理性

  2004年钢铁行业的发展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价格的变动,价格走了一个V字形,年初的时候往上攀升,大概从5月末开始下降回落,然后到6月末又上来了。这个V字形反映了我国钢铁企业发展到今天的必然性,从盲目投资到回归理性。

  《经济日报》前总编辑艾丰做如下点评:

  先说说年初的攀升,其实钢铁价格的攀升并不是从今年年初开始,要往远了说大概从2002年开始攀升。逐步抬高,大概今年年初达到了最高点。为什么会这样呢?最基础的原因就是经济拉动,我们国家经济生活里边,对钢铁的需求增加的很快,而增加很快的需求又是两个产业起的作用:一个是房地产,因为盖房子需要大量的钢材;还有一个产业就是汽车,这两个产业的发展拉动了对钢铁的需求。从这种意义上讲,虽然涨价不能说是好事,但这是个好兆头。因为我们国家过去一个建筑业,一个汽车产业,没有形成支柱产业的态势。这些年通过改革,特别是房改,住宅商品化,住宅信贷这样一些措施把住房产业推上去了,所以才有了钢铁产业大发展。

  我觉得这是一个必然。中间掉下来了,为什么掉下来了呢?这是宏观调控的结果。因为钢铁价格很高,就引起了一种投资热。大家要赚钱,根据当时比较高的价格,钢铁的利润至少可以达到12%,个别的可能达到22%。这个利润很高,吸引了大量的社会资金,结果就出现了投资过热,如果这些投资项目都建成的话,有人测算了一下,炼钢的能力至少要增加1.5亿吨。我们原来的能力是3.1亿吨,3.1亿吨加上1.5亿吨就是4.6亿吨,这种能力远远超过我们实际的需求,所以感到一种投资过热,如果都把它变成项目,都把它投入生产将来会有很大的问题。除了量的问题以外,还有一个质的问题,也就是说许多投资项目并不是高科技的,没有达到严格的环境污染、技术水平要求等等。这样的话,钢铁产业的量上去了水平就会下来,特别是还要占用很多土地,有的建设项目主要是银行资金,一旦出了问题,风险在银行身上,所以国家采取了宏观调控措施。

  4、粮食增产:农业稳则天下

  4、粮食增产:农业稳则天下安

  在中央“一号文件”等优惠政策的拉动下,今年我国的粮食生产出现了可喜的变化。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今年的夏粮产量比去年同期增长4.8%,秋粮的生产形势同样让人感到乐观,预计今年我国全年粮食总产量将达到预定的9100亿斤。这意味着,我国粮食生产将结束1998年以来出现的连续下滑的局面。农业税减免、粮食直补、保护价等措施的实施,让农民看到了种粮带给他们的实惠。但是,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粮食价格出现了近年来少有的上涨势头,粮食是多了还是少了,百姓对此十分关心。甚至引发了关于粮食安全的议论。

  《经济参考报》总编辑王海征做如下点评:

  今年中国的粮食生产有两点值得关注,一个是增产,一个是涨价,这恐怕也是大家共同关心的粮食方面的两个问题。我们觉得增产当然是一件好事。那么在增产的同时,价格的变动会直接对下一年以至以后的粮食生产产生影响。从粮价的绝对水平来看,不能说就是粮价很高了,因为粮价增长了以后,影响到的实际上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粮食的生产者,一方面是消费者,消费者主要是城镇居民。从城镇居民来说,粮价上涨,对大部分城镇居民应该说没有太大的影响。或者说这个影响对他们的生存、生活角度来说可以忽略不计。

  为什么说粮价现在上涨的水平不是那么高呢?我想说一个数字,就是我们从改革开放以前来看,当时的粮食价格基本上是保持稳定的,而且是低水平的一个价格。从大家最熟悉的标准粉来说,当时北京的价格是一毛八分五一斤,到现在标准粉的价格涨了大约是8倍,可是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算起到2003年,大约是增长了19倍。那么相对这样一个数字,我觉得粮食价格从城镇居民来说,应该是还在合理的范围内,而且粮价也没有超过整个这么多年的物价上涨水平。

  中央政策对农业扶持,这个是每个国家都做的事情,在国际上也是正常的,世贸组织的规则也是允许的。通过今年一年这么多政策下来以后,我们的支持力度确实比过去大多了,但是还是有空间的。但是从另外一方面看,仅仅靠政策扶持毕竟空间是有限的,它不会无限制地靠政策扶持,仅仅靠政策扶持,我们的粮食增产也不会有一个长期的、永久性的发展。

  要保证农业和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一个是农业生产方式的提升,再有一个是农业产业链向工业方向的延伸。我先说农业生产方式的提升。中国现在农业生产方式的提升,主要就是一个是现代化,一个是市场化。那么现代化呢,一般想起来是提高科技含量,科学技术运用于农业,这肯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比如说种子、化肥以及各个方面的种植方式,包括机械化对农业生产肯定是有很大帮助的。除了现代化这一个因素之外,第二个因素是市场化,市场化主要是用市场经济的手段来组织农业生产。在这方面已经出现了一些好的苗头或者趋势。黑龙江有一个地方,它的农业合作组织不是过去意义上的,而是市场意义上的合作,发展的很快,实际上也是促进了农业内部的专业分工。

  5、民工短缺: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

  上世纪80年代兴起的民工潮曾让我们无数次感叹我国劳动力的充足,但是从今年春天开始,我国一些地方却陷入了“缺少工人”的尴尬境地。很多媒体纷纷发问:延续了十几年的民工潮,为什么变成了民工荒,是因为经济发展过快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供给不足?还是因为随着农村生活越来越好、就业机会增多,农民们已经对进城打工不屑一顾了呢?

  《经济观察报》总编辑何力做如下点评:

  民工荒这个叫法本身可能并不准确,今年发生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比较低技能的劳动力的供给出现了局部短缺,我觉得这可能是一个更准确的描述。从整个判断上来讲,民工的短缺应该不是全局性的问题,它是局部的,跟今年整个的经济形势是非常相关的。比如说今年粮食丰收,今年粮价上涨的比较多,农民的收入会因此增加的比较快,这样他可能选择说我在家里种地是不是更好一点,这是一个原因。再有一个,城市里面今年的物价涨幅比前几年要快一些,今年全年算下来,城市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会在4%左右,这样民工在城里的成本也会高一点。

  另外还有一点,这些年来我们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过程之中,民工的工资待遇是不是真实地反映了劳动力的成本,这个价格是不是扭曲的,包括劳动保障的条件是不是真正达到了国家要求的水准,这些方面可能都会有一些差距。我觉得可能是这些原因导致了民工在局部地区的短缺。但是从整体上来看,中国民工的这种不断城市化,或者从农民变成工人的这样一个进程,应该说还是很长的一个进程,不会一下子就结束,也不会一下子出现非常规模、大规模的劳动力短缺。

  虽然我们说这件事情的影响本身现在还不能说是一个全局性的,但是媒体或者学者非常关注,是因为这件事情释放出一个非常强烈的信号。我们的劳动力价格只有马来西亚的1/4,相当于现在日本和美国的1/30和1/40,就是比较便宜。而且我们的人口比较多,这个比较优势对国家的对外出口,就是制造业有非常强的竞争优势,我们今年外贸出口,进出口总额可望达到1.2万亿美元左右,占整个GDP的比重也非常高,这是我们过去这些年发展的一个很成功的地方。民工短缺就给了一个问号,是什么呢?就是这样一个趋势还能不能持续下去呢?

  首先,我觉得这可能是个好事情。因为从信号的角度来讲,它至少给我们一个提醒,就是说我们将来可能不能永远地靠比较低廉的劳动力,我们除了这个优势以外,看来还应该发展别的优势,比如技术、比如知识产权、比如服务业的优势。我觉得这是第一个提醒。

  第二,在这个过程之中,民工的医疗条件、工资和生活水平也会不断地提高。

  第三,从长远来讲,我们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之中,它一定是整体的方方面面能力的提升,而不简单的是某一个方面的提升。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从现在就开始重视和研究这个问题,倒是很及时,或者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6、油价攀升:中国直面能源挑战

  被人们称为经济命脉的石油,在2004年牵动了许多人的神经。今年以来国际油价一直在高位徘徊,并且不断创出历史新高。根据中国油库网信息中心统计的数据:今年国际油价最高时曾在10月25日达到每桶55.50美元,尽管到11月底,国际油价已回落到50美元以下,但和去年同期相比每桶仍高出18美元左右。有人甚至形容说,2004年的国际油市,就像场疯狂的过山车之旅。

  《竞争力》杂志主编方向明做如下点评:

  如果把国际油价的整个走势再拉得更长一点,可以看到在近30年以来,国际油价有三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第二个高峰期是在90年代初期,第三个高峰期就是以今年为一个高峰点,但它是从1999年开始缓慢地攀升上来。今年比较突出的反映是连续地突破每桶40美元、44美元、45美元、48美元大关,一直到突破50美元大关。

  在一年之内连续如此狂涨,我们基本上有这么一个判断:今年油价上涨的主要因素不是来自产能的问题,因为今年在全球石油产能方面波动性并不是很明显。那么其他的几个因素可能会成为油价上涨的主要因素:第一个是全球对石油需求的迅猛增长;第二个是中东政治局势的不稳定;第三个是国际石油炒家的一些投机行为。

  再具体分析一下,全球对能源需求的增长是一个整个基本面的问题,中东局势的不稳是一个政治问题,而石油炒家的运作,我们认为是一个非理性因素,这个非理性因素在今年的油价上涨中表现得比较明显。有这样一个细节,大概在4月20日左右,美国、德国、法国的高级分析师们预测,石油价格将突破44美元,达到45美元。此话音刚落,油价应声而涨,5月的第一周就突破了每桶40美元的大关,到第二周就接近了42美元。这件事情给我们当时关注整个石油价格上涨的非理性因素一个信号。

  国际上还有一种说法,是由于中国石油的大量进口导致了原油价格的迅猛增长,我认为这个结论是站不住脚的,尽管近两年中国对石油的进口在逐渐增加,但是在国际油价的问题上,惟一对国际油价有发言权的只有美国。

  如果说国际油价对中国经济有影响的话,首先大家感到最强烈的就是加油站里汽油涨了价。第二个我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数据,就是最近对各行业职业经理人收入的一个大规模调查,今年各行业的职业经理人当中,石油化工行业变成了第一位,每月达到将近8000块钱。去年在第一位的是汽车行业的职业经理人。油价的上涨对各行业的影响,已直接反映到了行业职业经理人的收入上。第三个我们感觉到的是整体的化工价格随着石油开始上涨,当然更直接的行业是交通和运输业。从更宏观的角度上讲,全球石油价格的上涨,给我们国家进口石油可能会增加损失近80亿美元左右。它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到目前还不是特别明显,但据专家估计可能会在0.7个到0.8个百分点。

  7、央行加息:启动价格工具

  今年以来,无论是经济界还是各大财经媒体,几乎每个月都在焦急地等待着一个经济指标的统计结果,这就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而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今年出现的不断攀升,也使加息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究竟加还是不加,什么时候开始加,加息幅度该有多大等一系列关于话题,曾掀起过几轮热烈的讨论。

  《财经时报》副总编辑钮文新做如下点评:

  从2003年底一直到2004年我们一直在探讨的一个话题就是宏观调控,这一轮紧缩调控当中,到底选择什么样的货币手段来进行宏观调控,利率当然是考虑之一。到底是不是该使用这样一个手段,利和弊到底是什么。大家进行了大量的评判,实际上也在帮助市场梳理、理清思路:到底加息还是不加息?应该在什么时候加息?加息的程度如何?这肯定是需要非常充分的探讨才行。

  今年6月份《财经时报》曾经发表过一篇报道,说即使CPI上涨到5%也是不需要加息的。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判断呢?在当时的那种条件下,加息的作用不会太大。为什么?两个非常重要的理由:第一,我们要看这一轮经济过热,或者说投资过热是什么拉动的。我们考量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地方政府换届之后,出于对政绩的需要,投资的冲动非常大。如果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加息的话,地方政府就不会太在乎。为什么?你不过就是资金成本多了一两个点而已,你说你加多少管用?你加两个点、三个点对它的刺激作用非常小,因为它还会去追求政绩。加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投资一定会下来。但是你需要两个点,还是三个点、五个点?这就有一个程度的问题,加一两个点的话,作用不会太大,这是第一点。

  第二,从去年10月份我们看到人民币升值的呼声非常大,国际上对我国的压力非常大,这种压力之下,如果我们再加息的话,那么热钱套利的钱,就会更多地流入中国市场,至少它在赌人民币升值的过程当中,你的利益上升了会给它平抑掉一些成本,所以会更鼓励它往里走。因此在这两点考量之下,我们认为加息可能作用不会太大。

  另外,加息肯定是要抑制整个货币的过快增长。但如果我们加息了,那么热钱进来了,外汇账款所构成的基础货币投放又增加了,这样它就起不到抑制货币过快增长的效果,通胀往下压就很困难。所以根据这样一些判断,我们认为加息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适宜的。今天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看到,今天加息了,是为了紧缩货币才加息的,其实在这个公告当中我们看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说法,就是说为了巩固宏观调控成果,没有说进一步的紧缩。实际上这次加息最重要的是另外两层意义。一层就是利率结构的调整。一看长期贷款增加得多,涨得多,短期贷款涨得少,长期的存款利率涨得多,但是短期的存款利率涨得少,实际上有一个结构调整问题。在今年年初大量的储蓄分流,储蓄增长速度在下降,存贷款期限错配的问题出现了,这就需要结构政策来调整。在这一轮加息的过程当中,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点。第二层就是,我们看到贷款的上限被放开了,存款的下限被放开了,实际上这是在向一个市场化的方向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意义要远远大过宏观调控的意义。

  8、股市风云:规范与发展并行

  今年我国证券市场可以说是经历了一场不小的波动,市场在创造了4年以来最大一次反弹的同时,也创出了5年来的新低。到底该怎么看待今年的证券市场?未来的市场走势又将如何?

  《中华工商时报》副总编辑吕平波做如下点评:

  对2004年中国证券市场来说,来自政策面的支持力度是相当大的。它把股市政策提升到了宏观政策的层面上,作为宏观调控的一个部分,应该讲是高层对证券市场的最大支持。但是我们也面临着非常尴尬的局面:发表“国九条”的时候,跟提出要落实“国九条”的时候,上证指数相差了300点。

  出现这样的情况,我想有三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宏观调控。宏观背景肯定是要决定股市的发展方向,这一点在中国也不会例外。今年不可能有大行情,这个基调是可以肯定的,即使有政策面支持,上涨行情也不会出现。

  第二,虽然政策层面上做了最大限度的支持,但“国九条”中的九条意见怎么贯彻、落实也有个过程,还充满着不确定性。比如说股权分置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有各种各样的想法。这是一个很大的悬念。

  第三点,跟市场的扩容有关。这在根本上影响供求关系,也会影响到这个行情的起伏。

  大家会觉得非常奇怪,一方面中国的GDP在高速增长,另外一方面中国上市公司的平均业绩经历前几年的下滑之后,最近两年是连续的、每季度都在增长,可股价确在下滑。怎么看这个问题?我想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中国上市公司股价存在偏高的成分,有泡沫,有一个挤干的过程。另一方面,跟我们对中国市场股价的估值论这种观念也有关系,就是把内地股市跟香港股市做对比,会得出内地偏高的结论。实际上这两个地方的市场价格是不能做类比的,因为中国大陆的市场是一个本土市场,香港市场基本是国际市场、海外市场,这个定价标准应该不一样,盲目地照搬照套就会发觉,这个市场还有下跌的空间。这是出现矛盾的两方面的原因。

  我们一定要看清楚中国的市场跟海外的市场本质上的差异,不在于差距,说它早发展了多少年,我们晚发展了多少年。这两个市场本质上是有差异的,是不一样的。海外股市基本上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之下的一个市场,中国股市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起来的。这个大的社会政治背景不同,这一点千万不能忽略。

  2004年是经历转型阵痛的过程。从政策的量变到政策的质变,中国证券市场正面临着一个质的转变的过程。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现在中国证券市场正处在这么一个临界点上。去年有专家做过一个时间判断,认为经过两三年

  2004年是经历转型阵痛的过程。从政策的量变到政策的质变,中国证券市场正面临着一个质的转变的过程。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现在中国证券市场正处在这么一个临界点上。去年有专家做过一个时间判断,认为经过两三年的调整,中国资本市场一定会进入一个健康、稳定发展的轨道,我觉得这个判断是比较准确的。我们现在都形成了一个基本的共识,就是这个市场一定要把投资者放在首位,一定要以投资者为本,如果这样来认识这个市场的话,圈钱这种恶习就有可能从这个市场上得到唾弃,这样才有可能真正扭转市场的不利局面。

  最近几年这个市场的变化,实际上是从2001年之前过度投机,到2001年之后由于挤泡沫所形成的过度融资,处在这么一个变化中间。现在又是从过度融资向一个有序融资这么一个转变过程中间,最终会实现一个比较理想状态,就是从无效融资向有效融资转变。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的投资才有可能从无效投资向有效投资转变,大家的利益才能够得到回报。

  中国证券市场本质上跟海外资本市场的差异,就是股权分置。股权分置不等于全流通,我们应当怎么把投资者利益保护落实到实处,这要看明年股东表决体系建设怎么样,具体的效果怎么样,这是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融资,是不是能够从过度融资到有序和有效。这就需要管理层做出重大调整,对于市场定位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改变以往传统的思维定式,真正转移到以投资者为本,给市场一个休养生息的空间,给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一个时间,这两点做到的话,明年的资本市场应该比较乐观。

  9、土地调控:“闸门”紧缩的背后

  农民种粮需要土地,企业扩大规模也需要土地,城市发展更离不开土地。今年国家收紧了这道经济发展的“闸门”,使得“土地”成了今年经济领域被广泛关注的一个关键词。究竟该如何看待土地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呢?

  《中国经营报》副总编辑赵彬做如下点评:

  这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看。从大的宏观背景上说,宪法现在进一步对私人财产权的问题给予关注,中央对于推进这种以民为本、关注民生的工作思路力度也很大;另一方面,三农问题近些年为大家普遍关注,而农民的土地问题恰好是这个财产权问题、群众利益问题、农民问题集于一身的问题。

  具体来讲,这些年农村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大量占用耕地,使得农民的土地丧失得比较多,引发了许多的社会矛盾。另外,从去年以来,粮食减产也是使得土地问题成为一个时期非常关注的重点。

  应该说,如果限制土地的供应,肯定会对那些以土地为主要赢利来源的经济发展模式起到制约,这非常正常。因为调控本身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要抑制这种低层次的、低水平的发展。这是一种盲目的,以牺牲不可再生资源为代价进行发展的模式。今年8月28日,已经通过了修改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1月20日,国务院出台了一个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这样的一个决定,这个决定的第一句就是这样说的,说现在我们国家的土地管理制度是最严格的。有一些专

因为吸毒。 宋冬野吸毒被抓,抓获地点在朝阳北路柏林爱乐三期!起获毒品80多克。 宋冬野因涉毒被警方控制,控制地点在北京市朝阳区朝阳北路柏林爱乐三期。 2016年10月14日1点45分,摩登天空在其公司官方微博发表公开声明表示:“宋冬野确认吸食大麻被审查,可能面临行政处罚。摩登天空对此表示深感痛心,作为宋冬野的经纪公司,摩登天空代表宋冬野向社会公众真诚致歉 。 扩展资料: 演艺经历 曾作为北京某中学讲台旁单独课桌常年占用者而备受瞩目。 凭借自编自导的某校园音乐剧,赚够学分从北京四大名校之一“海淀走读大学(现北京城市学院)”图书出版发行专业顺利毕业。 高中时就开始写歌的宋冬野,由于一个特殊的机缘开始进行民谣创作。 大学时正式开始民谣创作,自歌曲创作开始,坚持原创新民谣,以一把吉宋冬野,一个胖子的形象于2009年出现在豆瓣独立音乐人,并创作《抓住那个胖子》、《年年》、《佛祖在一号线》、《嘿,裤衩儿》等作品。

一曲《董小姐》唱红了《快乐男声》左立,也引起了外界的质疑声不断,近日又网友爆料真是内幕,没有《董小姐》有抄袭之嫌,而对于此事宋冬野回应称其脑残,根本不懂音乐随意发布言论。 被快男左立翻唱而一炮而红的歌曲《董小姐》,前日遭到抄袭质疑有网友将这一曲《董小姐》唱红了《快乐男声》左立,也引起了外界的质疑声不断,近日又网友爆料真是内幕,没有《董小姐》有抄袭之嫌,而对于此事宋冬野回应称其脑残,根本不懂音乐随意发布言论。
  被“快男”左立翻唱而一炮而红的歌曲《董小姐》,前日遭到抄袭质疑——有网友将这首新民谣作品与韩国歌手申胜勋的《打开收音机》作对比,并提出“谁抄袭了谁”的疑问。对此,《董小姐》的原唱兼词曲作者宋冬野第一时间在微博上怒斥该网友“不懂独立音乐”兼“脑残”。
  成名前后的宋冬野都有些爱哭。最近一次流眼泪,是前几天。有人在微博上@他看一篇歌手许巍的采访,许巍是宋冬野称之为“照耀自己的明灯式的人物”。采访中,别人问,许巍现在听什么歌。许巍回答:我听宋冬野,他的歌特别棒。宋冬野把文章截图,发给曾经一起弹吉他写歌的铁哥们看,俩人打电话,特感慨,“大哭”。
  再往前一点,几个月前,公司让宋冬野配合今年的剧场巡演上北京一个电台节目做宣传。主持人拿着一张纸让他照着念:“大家好,我是宋冬野,欢迎收听FM***,不见不散”之类的,他念了半句以后,突然哭了,在播音室坐了一个小时什么都说不出来,周围人被他“吓坏了”。
  提起这件事,宋冬野挺不好意思地向《南都周刊》记者解释:“当时身体难受负面情绪又大。每天说了好多一样的话,把能看到的问题说了无数遍。”
  在此之前,宋冬野其实更多的时候是被好音乐感染到哭。
  那会儿,宋冬野刚上大一,他记得倍儿清楚。2006年,中关村图书大厦一楼的音像店有一块卖唱片的,他溜了一圈,看到一张封面和形状做得“挺艺术挺抽象”的唱片——一个留着头发的中年男人弹着琴闭着眼睛唱歌,身体前面点缀了很多花哨的图案,形状是长方形。“很少有唱片做成长方形,看到这个好像不太一样,你看他的封面就知道他想表达什么,就是一个很隐蔽地把自己藏起来的感觉。再看看发行公司,十三月,挺冷门的,就买了。”
  随后,他用随身带着的便携式CD机,坐在中关村的广场上,开始听第一首,《陀螺》,宋冬野形容自己“疯了”,泪流满面。那首歌他连听了7个小时,从下午4点半一直循环到晚上11点半。“我当时觉得这个人一定经历了很多特牛逼的事情,那个平淡又让你浑身起鸡皮疙瘩的感觉特别棒。”
  有时候你可能会觉得这种意义是不是某种程度上有点夸大了,但宋冬野毫不掩饰那个在唱片封面上闭着眼睛弹琴的中年男人万晓利对于自己的意义,“因为万晓利我才走进独立音乐的门,听了他的东西我才知道有这些人的存在。”今年全国巡演的开场曲,宋冬野定了《陀螺》。
  不光是万晓利,宋冬野对音乐有种极端的敏感。《安和桥》混音的时候,专辑制作人韦伟让他先别去他们先混,当宋冬野第一次在楼道里听见马头琴的声音在《安和桥》出现的时候,他激动地哭了,冲进棚里朝制作人和录音室大喊:“就要这个!就要这个!”而当宋冬野听到《莉莉安》前奏中悠扬的弦乐声,韦伟回忆:“胖子都哭了。”
  “请把我那猪蹄儿拿过来”
  韦伟第一次见到宋冬野觉得他不像是玩音乐的,像个厨子:“那会儿他比现在还胖,200多斤啊。”
  没见宋冬野之前,韦伟听宋冬野在网上出的demo,歌词让他“深深地进去了”,他把宋冬野称作“安和桥的海子”,“很多人不知道怎么表达负面情绪,只会写我恨你啊什么的,他能把灰色的东西表达得很美。”
  第一次见面,俩人生分,韦伟问宋冬野:“你有什么想法?”宋冬野回答,“我没有什么想法,我不懂,你看着来,好听就行。”
  韦伟先挑了一首自己最喜欢的《莉莉安》做编曲,把吉他的部分改成弦乐,结果宋冬野听完“惊了”,对韦伟说:“你随便做。”
  韦伟从没有经历过这么畅快的合作,“接下来的所有的录制他完全听我的,基本没有出现过什么矛盾。”韦伟补了一句,“异常顺畅。”

吸毒不会被判刑,但是吸毒行为触犯了治安管理处罚法,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20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七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20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 (一)非法持有鸦片不满200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不满10克或者其他少量毒品的; (二)向他人提供毒品的; (三)吸食、注射毒品的; (四)胁迫、欺骗医务人员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 扩展资料: 根据《上海市禁毒条例》第十四条 广播影视、文艺团体及相关单位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不得邀请因吸毒行为被公安机关查处未满三年或者尚未戒除毒瘾的人员作为主创人员参与制作广播电视节目,或者举办、参与文艺演出;对前述人员作为主创人员参与制作的电影、电视剧、广播电视节目以及代言的商业广告节目,不予播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众所周知,吸毒有害健康,许多明星、大众因为听信吸毒可以减肥、瘦身保持身材、缓解压力……各种好处,简直把吸毒这个危害身体的行为,当作包治百病、全是好处的行为。根据多方调查显示,在近几年中国内抓获的吸毒明星有尹相杰、毛宁、张元,李代沫、房祖名、柯震东、王学兵、张林等等。 在当今社会,毒品已经屡禁不止,虽然毒品的价格昂贵、来源渠道稀少,但总是有那么一些人想尽办法去吸毒。纵观明星吸毒史,无论是老一辈的罗琦、景岗山、毛宁、尹相杰,或者是2014年掀起轩然大波的柯震东、房祖名事件,亦或是2015王学兵涉毒被抓。近几年,明星涉毒已经由爆炸性新闻发展为常态。 明星吸毒屡禁不止的原因是因为,明星相对于普通人群来说,属于高收入人群,随便一个广告代言或是拍一部电影,也许就可以赚的盆满钵满。长期拍戏和广告,在光鲜衣着的背后,却是一颗颗空虚寂寞的心。而这些,都会促使他们通过毒品来宣泄内心的空虚。而对于一些压力较大,仅仅昙花一现的明星而言,通过毒品来满足内心的落寞是一种很好的发泄方式。 虽然吸毒屡禁不止,但是国家对于毒品却是采取了零容忍态度,对待一切毒品犯罪都是严厉打击,全社会也异常憎恨毒品。作为公众人物,明星的行为除了对自身健康和事业造成严重影响,也给社会造成了危害。更是不用提一直热爱他们支持他们的粉丝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八个月宝宝怎么物理降温退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