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机巢哪边的更好用?求推荐

  前几天发了一篇关于美国A-10攻击机的文章引起了大家广泛讨论,一些人甚至觉得中国也需要这么一款性能优异的攻击机来执行近距战场支援任务。其实中国的强-5强击机就是用来执行类似任务的,只不过近些年来随着无人机的大力发展强-5就退役了,今天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本是用来应急却服役了半个世纪强-5强击机。

  新中国空军第一次获得强击机是在1950年,这年的8月1日空军接收了苏联提供的25架伊尔-10强击机组建了第一支强击机部队,到1952年这支强击机部队一共引进了254架伊尔-10,这也奠定了中国强击机部队的基础。伊尔-10强击机载员2人、最大起飞重量

}

  试飞中的“臭鼬”无人机。

  “臭鼬”无人机的第一次公开亮相。

  据《中国航空报》报道:美国军队在阿富汗的一举一动,都是其国内以及世界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从2009年4月开始,驻坎大哈美军基地随军采访的一些媒体开始陆续报道出现在该基地的一种新型无人机。由于美军对该无人机的使用相当保密,所以这些媒体也只能获得一些关于该无人机的边角料,无法形成大规模的报道,自然也没有引起世人的关注。

  然而到了2009年年底,这种新型无人机频频出现在坎大哈的报道引起了技术专家、分析家以及爱好者的强烈反响,这一切似乎都在说明一个问题——这是一种前所未见的新型无人机,并且具有特殊意义。

  为什么部署在坎大哈

  由于国内媒体对该型无人机的报道越来越详细,并且已经捅出了一些清晰的照片,该无人机已呈囊中之锥。所以,美国空军在2009年12月初终于公开表态,承认了该无人机的存在,并表示,这种被媒体称作“坎大哈野兽”的无人机名字为RQ-170“哨兵”(Sentinel),是一种没有配备武器系统的新型无人机,目前在阿富汗进行测试。除此之外,再无多余消息。

  在关于RQ-170的诸多报道中,关于该机为什么部署在坎大哈,该机究竟作何之用的文章最能吸引人,更引起了人们了解坎大哈美军基地的欲望。位于阿富汗南部的坎大哈美军基地,拥有阿富汗最大的机场,从2008年底开始,美军开始扩建坎大哈基地,其目标就是将这里打造成其在中亚的最大情报中心。此外,坎大哈基地离南部巴基斯坦边境只有100多千米,离东部的中国边境大约900千米,所以一旦需要,部署在这里的美国侦察机随时可以对巴基斯坦和中国边境及其附近地区进行空中窥探。

  通过解读美国国防部2010年度的国防预算,可知ISR(情报、监视、侦察)能力建设是美国空军未来装备发展的重中之重,所以,扩建之后的坎大哈基地必将部署一支配备各种机型的庞大的侦察机部队,即美国空军所谓的“观察、探测、识别和压制特混部队”,该部队的侦察机既包括有人侦察机,也包括大量无人侦察机。由此来看,RQ-170无人机出现在坎大哈附近也就不足为奇。作为一种新的无人机,RQ-170编号中的R证明了其作为侦察型无人机的身份,所以无论是进行测试还是执行作战任务,坎大哈基地都是其理想的巢穴。

  RQ-170无人机性能分析

  从美国媒体公布的图片来看,RQ-170无人机采用了出色的飞翼式气动布局,在每侧机翼的上表面有一个流线型的突起,据推测可能是传感器舱。据美国《航空周刊》报道,这种外形奇怪的无人机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臭鼬”工厂负责研制,该机在美国国内进行秘密测试的时候,由位于内华达州的多诺帕试验中心负责,此后,该机又被送到内华达州克里奇基地进行测试,归属美国空军空中作战司令部。2009年初,该机被送往阿富汗,部署在坎大哈基地,与“捕食者”无人机共用机库。这个消息引起了很多好奇者的求知欲,并决心追溯该机的根源。

  尽管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近年来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有人战斗机的研制上,但是永远都不要轻视它在无人机研制方面的实力,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防务承包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非常善于制造惊奇。而美国的《航空周刊》之所以认定RQ-170是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作品,正是因为其气动外形与数年前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一项研制计划——P-175中的长航时无人机非常相似。

  2006年7月,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在当年的范保罗航展公开了其下属“臭鼬”工厂的个低可探测性高空长航时无人机研制计划,即P-175计划,该计划中的无人机被直接命名为“臭鼬”(Polecat)。在“臭鼬”之前,洛·马公司也研制了一款长航时无人机“暗星”(Darkstar),但是后者于1999年半途下马。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臭鼬”和“暗星”都是P-175计划的方案。

  其实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在范保罗航展上公开“臭鼬”无人机研制计划的时候,该无人机的第一架原型机已经制造完成,并开始进行各项测试。从当时公布的“臭鼬”无人机的图片可以看出,该机的两个进气道位于机头两侧,两个尾喷口与机身后缘平齐,分布在机身中线两侧,这样可以弱化机身红外特征。总之,整机具有出色的长航时飞行性能,以及出色的隐身性能。

  RQ-170无人机曾在测试中坠毁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也许是飞行试验的强度太大导致“臭鼬”难负其重,该机在2007年3月的一次飞行测试中坠毁。不过此时该机的测试任务已经完成的差不多了。如果真如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所说,“臭鼬”无人机是在测试中坠毁的,那么根据“哨兵”的外形可以确定该机就是“臭鼬”无人机的改进型,并大量采用了其测试成果。因为在气动外形上,两者非常接近,都采用了翼展很大的飞翼气动布局,仅有的不同就是“臭鼬”是两个尾喷口,而“哨兵”则只有一个半圆形的尾喷口,该机很可能只装备一台发动机。而在坎大哈目睹过“哨兵”芳容的媒体声称该机的翼展大约19.8米,大大低于“臭鼬”无人机的27.4米,所以可以推测其机身重量也必低于“臭鼬”,装备一台高性能发动机足以满足其需要。

  与其他无人机的侦察设备通常外挂不同,“哨兵”无人机的侦察设备有可能直接设计在了机身内部,就是两侧机翼上表面的流线型突起。因为在“臭鼬”无人机上,洛·马公司已经测试了采用主动相控阵雷达执行情报搜集和监视/侦察任务,所以“哨兵”两侧机翼上表面的突起内部,有可能装备了主动相控阵雷达,具备了侦察和数据传输能力。由此来看,“哨兵”做为“臭鼬”无人机的改进型,有可能就是预生产型,在坎大哈完成测试之后,该机将正式投入批量生产。

}

  在上个月的2021特种作战部队工业会议(SOFIC)上,美国通用原子航空系统公司(GA-ASI)展出了一款全新的无人机设计方案——一款可以从MQ-9MQ-1等无人机上发射的小型无人机,这种无人机又被称为“空射效应”(Air Launch Effects 简称ALE)。其营销总监更是对媒体表示“这是我们首次对这款原型机进行公开宣传”,并称这将改变未来无人机战场。

  根据现场发布的CG图,我们不难发现该型无人机使用下单翼布局,尾翼则是V字型,螺旋桨驱动。GA-ASI表示这种小型无人机能够协助MQ-9MA-1C进行渗透作战,并能有效瓦解和对抗反介入/区域拒止防空区域,使大型飞机远离战术地对空导弹的打击范围,增加大型飞机的生存能力。

  用无人机发射无人机听起来有点套娃,其实不如说是无人机上也开始流行“带小弟”。最初,人们研发无人机用于取代有人机执行危险任务,避免伤亡,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大航程和大载弹量,也就是更大的机体;为了更完善的战场情况感知就要装更多的传感器和侦察设备,为了减少地面飞行员延迟的影响就要有昂贵的数据链系统和一套自动飞行程序,这些设备加起来后,设计人员发现:现在的无人机好像有点贵,那么能不能再整点便宜的无人机代替这些昂贵的无人机执行任务呢?

  可以说ALET计划很大程度上是基于避免传统大型无人机进入更危险的区域。这些更小的无人机有着更低的可探测性,也更容易安全的完成目标。虽然其营销总监说这次是“首次公开”,但这并非通用原子能第一次推出“可由无人机发射的无人机”,此前GA-ASI就推出了一款名为“雀鹰”(Sparrowhawk)的无人机。"雀鹰"最初是一款200磅(约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反无人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