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合成偏铝酸铝这种化合物吗?不考虑“水解”问题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化学各省模拟试题汇编卷 全国卷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2022·黑龙江·哈尔滨三中一模)2022北京冬奥会,有很多亮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硅胶是制作冰墩墩外壳的主要原料:加成型液体硅橡胶是由基础聚合物和交联剂交联硫化的一类有机硅材料
B.中国健儿将身披通过三维扫描技术定制的战衣出征:速滑服为有机高分子材料
C.雪上项目将适当采用人造雪:人造雪性能优于天然雪,其化学成分与干冰相同
D.“绿氢”燃料电池客车投入“冰丝带”:光伏电解水制氢可作为绿氢主要来源
8.(2022·四川·成都七中二模)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gD216O所含的中子数和电子数不相等
B.1L1ml·L-1溴化铵水溶液中NH与H+离子数之和大于NA
C.铜粉与足量硫磺加热反应,32g铜失去的电子数为NA
D.标准状况下,22.4L乙醇中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总数为8NA
9.(2022·安徽·芜湖一中一模)汉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收有解表名方“葛根汤”,其中活性物质葛根素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1ml该物质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可以产生67.2LH2
C.该物质能够使溴水褪色
D.该物质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4种
10.(2022·黑龙江·哈尔滨三中一模)已知W、X、Y、Z、L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W和Y,X和Z位于同主族,形成的化合物M结构如图所示,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B.X和Y形成的某种化合物含共价键和离子键
C.根据结构可推测化合物M可用作漂白剂
D.X、Z、L形成的简单氢化物中X的沸点最高
11.(2022·云南·模拟预测)一种新型镁硫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使用的隔膜是阳离子交换膜
C.可使用碱性电解质水溶液
D.充电时,电子流向Mg电极
12.(2022·安徽·模拟预测)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对应且都正确的是
13.(2022·安徽·芜湖一中一模)H3A是一种多元酸,25℃时,向1ml·L-1H,A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稀溶液至过量,滴加过程中各种含A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溶液pH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25℃时H3A的第一级电离平衡常数数量级为10-3
二、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6~28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5~3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3题,共43分)
26.(2022·安徽六安·模拟预测)(14分)亚硫酰氯(SOCl2)和硫酰氯(SO2Cl2)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均易水解。
I.亚硫酰氯(SOCl2)又名氯化亚矾,熔点-105°C、沸点为77°C,遇水剧烈反应,产生大量白雾,并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用硫磺、液氯和SO3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合成SOCl2,原子利用率可达100%,则三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
(2)SOCl2水解后无残留物,是较好的脱水剂。某同学设计实验将SOCl2和ZnCl2·xH2O混合物加热来制取无水ZnCl2。
①SOCl2在该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写出两点)。
②实验室常用NaOH溶液吸收SOCl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A.碱石灰、浓硫酸B.氯化钙、氯化钙
C.碱石灰、五氧化二磷D.碱石灰、碱石灰
(4)去除丙装置可能会发生副反应是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为了测定SO2Cl2产品纯度(杂质不参与反应),称取mg SO2Cl2产品于锥形瓶中,加入足量蒸馏水,充分反应。滴加几滴指示剂,用c ml·L-1 AgNO3溶液滴定反应后的溶液,终点时消耗AgNO3溶液的平均体积为V mL。已知:
①根据上表中各种物质的Ksp,该实验应选择的指示剂为_______(从下列选项中选择),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
27.(2022·全国·模拟预测)(15分)乙醇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被广泛应用于能源、化工、食品等领域。以合成气合成乙醇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其中乙酸甲酯CH3COOCH3加氢是制取乙醇的关键步骤之一、包括以下主要反应:
(3)乙酸甲酯加氢反应通常使用铜基催化剂,催化剂I的主要成分为Cu-Al,催化剂II的主要成分为Cu-Zn-Al,实验中采用催化剂I和催化剂II测得不同温下相同时间内乙酸甲酯的转化率如图1。工业生产中应使用的催化剂是___________ (填“催化剂I”或“催化剂II”),温度升高,乙酸甲酯的转化率增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使用X射线衍射仪对催化剂I和II的中间产物进行XRD分析,根据衍射峰可判断物质的成分。XRD谱图如图2,分析XRD谱图可知,相比催化剂I,催化剂II的中间产物中新生成的物质是___________ (填化学式)。
(5)一定条件下在1L密闭容器内通入2.00 ml CH3COOCH3和3.96 ml H2发生反应I和II,测得不同温度下达平衡时CH3COOCH3转化率和乙醇的选择性如图3所示。260℃时反应I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温度高于240℃时,随温度升高乙醇的选择性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乙醇的选择性=]
28.(2022·云南昆明·一模)(14分)铅蓄电池的拆解、回收和利用可以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具有重要的可持续发展意义。利用废铅蓄电池的铅膏(主要成分为PbSO4、 PbO2), 还有少重Pb、Fe2O3、Al2O3)制备PbO的流程如下:
(1)步骤①将废铅膏研磨过筛的目的是___________。
(6)若废铅膏中铅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9%,用上述流程对1 kg废铅膏进行处理,得到669 g PbO,则铅的回收率为___________%。
(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给出的2道化学题中任选一道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5.(2022·贵州毕节·二模)(15分)近年来,我国科学家对硫及其化合物进行广泛研究。硫及化合物应用于医药、半导体、颜料、光致发光装置、太阳能电池、红外检测器、光纤维通讯等。回答下列问题:
(2)硫化钠的熔点___________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硫化钾的熔点,原因是___________。
(3)硫酸根和硫代硫酸根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4)硫原子和氧原子可形成多种链式硫酸根离子,连二硫酸根离子、连三硫酸根离子如下图所示:
这类硫原子数可变的多硫氧合阴离子的化学式可用通式表示为___________(用n代表硫原子数)。
(5)天然硫化锌以闪锌矿和纤锌矿存在,ZnS的品体结构如下图所示,闪锌矿中Zn2+的配位数为___________,已知原子A、B的分数坐标为(0, 0, 0)和(1, 1, 1),原子C的分数坐标为___________。 纤锌矿晶体堆积模型为___________。
(6)闪锌矿中,设晶胞边长为a, Zn2+和 S2-的离子半径分别为和,则Zn2+和S2-离子的空间占有率为___________% (列出计算表达式)。
36.(2022·吉林长春·二模)(15分)奴佛卡因是口腔科局麻用药,某兴趣小组以甲苯和乙烯采用如图合成路线进行制备。
已知:苯环上有羧基时,新引入的取代基连在苯环的间位。
(3)下列有关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
A.步骤①和②可以互换
B.1mlH物质最多和4m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C.步骤①和⑤是取代反应,步骤⑥是还原反应
D.E中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
(5)写出两种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B的同分异构体_______、________(任写两种)
①红外光谱检测分子中含有醛基;
②lH-NMR谱显示分子中含有苯环,且苯环上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6)参照上述路线,写出以苯和 为原料合成 的路线图_______。
解析:A.硅橡胶是由C、H、O、Si元素形成的高聚物,加成型液体硅橡胶是由基础聚合物和交联剂交联硫化的一类材料,因此属于有机硅材料,A正确;
B.有机高分子材料是以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为主要成分的材料,聚氨酯是一种有机高分子化合物,2022年北京冬奥会速滑服主要材料是聚氨酯,因此速滑服应用了有机高分子材料,B正确;
C.雪上项目将适当采用人造雪又称人工造雪,是指人为地通过一定的设备或物理、化学手段,将水(水气)变成雪花或类似雪花的过程。人造雪性能优于天然雪,但其化学成分与冰相同,化学式是H2O,C错误;
D.“绿氢”燃料电池客车投入“冰丝带”,不仅能量利用率高,而且无污染,反应产物水又是生产燃料H2的原料,光伏电解水制氢充分利用太阳能,也无污染物产生,因此可作为绿氢主要来源,D正确。
解析:A.一个D216O分子中有10个中子,10个质子,10个电子,故2gD216O所含的中子数和电子数相等,A错误;
B.由电荷守恒,,,故,故而溶液中NH与H+离子数之和大于NA,B正确;
C.铜粉与足量硫磺加热反应生成Cu2S,32g铜即0.5ml铜失去的电子数为0.5NA,C错误;
D.标准状况下,乙醇是液体,22. 4L乙醇物质的量未知,无法计算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总数,D错误。
解析:A.由题干信息可知,该物质的分子式为C21H20O9,A正确;
B.题干未告知H2所处的状态,故无法计算1ml该物质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可以产生H2的体积,B错误;
C.由题干信息可知,该有机物中含有酚羟基且其邻位上有H,故该物质能够使溴水褪色,C正确;
D.根据等效氢原理可知,该物质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4种,如图所示:,D正确。
解析:已知W、X、Y、Z、L为原子序数依次递增,X和Z位于同主族,且X形成两个共价键,所以X是O,Z是S,L是Cl;W和Y同主族,且形成Y+,所以Y是Na,W是Li;即W、X、Y、Z、L分别是Li、O、Na、S、Cl。
A.一般来说不同周期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同周期,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因为W、X、Y、Z、L分别是Li、O、Na、S、Cl,所以半径大小顺序是Na>S>Cl>O>H,故A错误;
B. X是O,Y是Na,形成的化合物是Na2O或Na2O2,含有共价键和离子键, 故B正确;
C.根据结构可推测化合物M中含有过氧键-O-O-,有强氧化性可用作漂白剂,故C正确;
D.X、Z、L形成的简单氢化物是H2O、H2S、HCl,水分子间存在氢键,所以水的沸点最高,故D正确。
解析:Mg为活泼金属,所以放电时Mg被氧化,Mg电极为负极,聚合物电极为正极。
A.放电时为原电池,原电池正极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 3Mg2++MgS8+6e-=4MgS2,A正确;
B.据图可知Mg2+要通过隔膜移向正极参与电极反应,所以使用的隔膜是阳离子交换膜,B正确;
C.若使用碱性电解质水溶液,负极生成的Mg2+会转化为Mg(OH)2沉淀,降低电池的使用效率,C错误;
D.充电时Mg电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即电子流入Mg电极,D正确。
解析:A.SO2溶液可以使石蕊试液变红色但不能能漂白石蕊溶液,A项错误;
B.Fe3+可以将I-氧化成I2,淀粉遇到I2变蓝,B项错误;
C.实验虽然强调了相同温度下Na2SiO3溶液的pH值大于 Na2CO3溶液的pH值,但没有强调是否是相同浓度下的两种溶液。C项错误;
D.H2O2具有强氧化性,漂白性。D项正确。
(5) B 滴入最后一滴AgNO3溶液时,出现砖红色沉淀 ,半分钟内不变色
解析:(1)用硫黄(用S表示)、液氯和三氧化硫为原料在一定条件合成二氯亚砜,原子利用率达100%,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S + 3Cl2 + SO3=3SOCl2所以三者的物质的量比为2:3:1;
(2)①SOCl2水解后无残留物,是较好的脱水剂,将SOCl2和ZnCl2·xH2O混合物加热来制取无水ZnCl2,SOCl2在该实验中的作用是SOCl2易和ZnCl2·xH2O分解生成的水反应、产生HCl可以抑制氯化锌水解;
(3)甲装置产生Cl2,乙装置是饱和食盐水用于除去氯气中混有的氯化氢,丙装置是浓硫酸,用于干燥氯气,丁装置是硫酰氯(SO2Cl2)的发生装置,硫酰氯(SO2Cl2)遇水蒸气发生剧烈反应,所以原料必须干燥,A装置是碱石灰防止外界水蒸气进入装置丁,B装置干燥SO2,SO2为酸性气体,应选酸性干燥剂五氧化二磷;故答案为C;
(4)丙装置是浓硫酸,用于干燥氯气,去除丙装置可能有水蒸气进入丁,会发生副反应是Cl2 + SO2 + 2H2O = 2HCl + H2SO4;
(5)①选择指示剂应该在Cl-沉淀完全后SO沉淀前才沉淀,并且要有颜色,根据上表中各种物质的Ksp可知Ag2CrO4优先于Ag2SO4并且在AgCl沉淀完全后才沉淀,故该实验应选择的指示剂为K2CrO4,故答案为B;
滴定终点的现象是滴入最后一滴AgNO3溶液时,出现砖红色沉淀 ,半分钟内不变色;
②SO2Cl2水解方程式为,c ml·L-1 AgNO3溶液滴定反应后的溶液,终点时消耗AgNO3溶液的平均体积为V mL,,,产品的纯度为。
(2) 6.67 反应物与催化剂接触时间过短,反应不充分
(3)催化剂II 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大,乙酸甲酯的转化率增大
(5)14 反应I为放热反应,反应II为吸热反应,温度升高,反应I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反应II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生成乙醇的量减少
(2)设时间为1h,由题意可知,乙酸甲酯的起始物质的量为=103ml,由乙酸甲酯的转化率为80%可知,乙酸甲酯的反应速率为=6.67ml/(L·min);若流速过大,乙酸甲酯与催化剂接触时间过短,反应不能充分进行,导致乙酸甲酯的转化率下降,故答案为:6.67;反应物与催化剂接触时间过短,反应不充分;
(3)由图可知,相同温度条件下,使用催化剂II时,乙酸甲酯的转化率大于催化剂I,说明催化剂II的活性强于催化剂I,反应的反应速率强于催化剂I,则工业生产中应使用的催化剂是催化剂II;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增大,单位时间内消耗乙酸甲酯的物质的量增大,乙酸甲酯的转化率增大,故答案为:催化剂II;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大,乙酸甲酯的转化率增大;
(4)由图可知,催化剂II的中间产物中有偏铝酸亚铜生成,而催化剂I没有偏铝酸亚铜生成,则相比催化剂I,催化剂II的中间产物中新生成的物质是偏铝酸亚铜,故答案为:CuAlO2;
(5)由图可知,260℃时,乙酸甲酯的转化率为90%,乙醇的选择性为70%,则平衡时,生成乙醇的乙酸甲酯的物质的量为2.00ml×90%×70%=1.26ml,由题给方程式可建立如下三段式:
由三段式数据可知,反应I的平衡常数K==14;由题给方程式可知,反应I为放热反应,反应II为吸热反应,温度升高,反应I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反应II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生成乙醇的量减少,导致乙醇的选择性降低,故答案为:14;反应I为放热反应,反应II为吸热反应,温度升高,反应I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反应II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生成乙醇的量减少。
28.(1)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解析:由题给流程可知,将研磨过筛的废铅膏粉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碱浸,将氧化铝转化为偏铝酸钠,硫酸铅转化为氧化铅,过滤得到含有氢氧化钠、硫酸钠、偏铝酸钠的溶液I和脱硫铅膏;向脱硫铅膏中加入醋酸溶液和过氧化氢溶液,将脱硫铅膏中的含铅物质转化为溶于水的醋酸铅,氧化铁转化为醋酸铁,向转化后的溶液中分两次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先调节溶液pH将溶液中的铁离子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过滤后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溶液pH将铅离子完全转化为氢氧化铅沉淀,过滤得到氢氧化铅;氢氧化铅经洗涤、干燥、灼烧得到氧化铅。
(1)将废铅膏研磨过筛得到废铅膏粉,可以反应物的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更加充分,故答案为: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2)由题意可知,硫酸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氧化铅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PbSO4+2OH— =PbO+SO+H2O,故答案为:PbSO4+2OH— =PbO+SO+H2O;
(3)由分析可知,溶液I的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钠、硫酸钠、偏铝酸钠,则溶液中的阴离子为氢氧根离子、硫酸根离子和偏铝酸根离子,故答案为:AlO、SO;
(5)由分析可知,第一次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调节溶液pH将溶液中的铁离子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过滤后第二次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调节溶液pH将铅离子完全转化为氢氧化铅沉淀,由溶度积可知,铅离子完全沉淀时,溶液的氢氧根离子浓度为=1×10—5.5ml/L,则溶液的pH为8.5,故答案为:将溶液中的Fe3+除去;8.5;
(6)由铅原子个数守恒可知,得到669g氧化铅时,铅的回收率为×100%=90%,故答案为:90%。
(2) 大于 Na2S和K2S均为离子晶体,两种化合物中S2-半径相同,Na+的半径更小,离子键更强,Na2S的熔点更高
解析:(1)S为16号元素,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s24p4,轨道表示式为;
(2)Na2S和K2S均为离子晶体,两种化合物中S2-半径相同,Na+的半径更小,离子键更强,所以硫化钠的熔点大于硫化钾;
(3)S2O与SO为等电子体,所以二者空间构型相似,但由于S2O中一个O原子被S原子代替,所以不是正四面体形,而是四面体形,中心S原子杂化方式相同,均为sp3杂化;
(4)硫酸根为SO、连二硫酸根离子为S2O、连三硫酸根离子为S3O,结合图示可知若S原子数为n,则O原子为2n+2,电荷数不变,所以通式为SnO;
(5)根据晶胞结构可知,Zn2+位于S2-形成的正四面体中心,所以Zn2+的配位数为4;A为原点,B为(1, 1, 1),即晶胞棱长为单位1,C位于底面面心,坐标应为(,0,);纤锌矿的晶胞为平行六棱柱,所以其堆积模型为六方最密堆积;
(6)晶胞边长为a,则晶胞体积为a3,晶胞中有4个Zn2+,晶体化学式为ZnS,所以也有4个S2-,则离子的体积为π[+]×4,所以空间占有率为×100%=×100%。
36.(1) 对硝基甲苯或4—硝基甲苯 硝基、羧基
解析:由有机物的转化关系可知,在浓硫酸作用下与浓硝酸共热发生硝化反应生成,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乙烯在催化剂作用下与氧气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环氧乙烷,环氧乙烷与NH(C2H5)2发生环加成反应生成HOCH2CH2N(C2H5)2,则F的结构简式为HOCH2CH2N(C2H5)2;HOCH2CH2N(C2H5)2在浓硫酸作用下与共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与铁、盐酸发生还原反应生成。
B的结构简式为,名称为对硝基甲苯或4—硝基甲苯;C的结构简式为,官能团为硝基、羧基,故答案为:对硝基甲苯或4—硝基甲苯;硝基、羧基;
由分析可知,F的结构简式为HOCH2CH2N(C2H5)2;反应⑤为HOCH2CH2N(C2H5)2在浓硫酸作用下与共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和水,故答案为:HOCH2CH2N(C2H5)2;浓硫酸、加热;
A.若步骤①和②可以互换,羧基为间位定位基,发生硝化反应时生成间硝基甲苯,无法制得对硝基甲苯,故错误;
B.由结构简式可知,H分子中含有的苯环一定条件下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则1mlH物质最多和3m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故错误;
C.由分析可知,步骤①和⑤是取代反应,步骤⑥是还原反应,故正确;
D.由结构简式可知,环氧乙烷分子中含有空间构型为四面体形的饱和碳原子,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故错误;
A→B的反应为在浓硫酸作用下与浓硝酸共热发生硝化反应生成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NO3+H2O,故答案为:+HNO3+H2O;
由B的同分异构体红外光谱检测分子中含有醛基,lH-NMR谱显示分子中含有苯环,且苯环上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可知,苯环上含有2个处于对位的取代基,取代基可能为—CHO和—NHOH、—CHO和—ONH2、HCOO—和—NH2、—NHCHO和—OH,则符合条件的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或或;
由有机物的转化关系可知,以苯和为原料合成的步骤为在浓硫酸作用下与浓硝酸共热发生硝化反应生成,与铁、盐酸发生还原反应生成,与发生环加成反应生成。操作和现象
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SO2至过量,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SO2的水溶液具有酸性和漂白性
向含有淀粉的KI溶液中滴加FeCl3溶液,溶液变蓝。
Fe3+可以和淀粉发生显色反应
用pH传感器测得形同温度下Na2SiO3溶液的pH值大于Na2CO3溶液的pH值。
证明C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Si元素
取少量Na2O2于试管中,加适量水。待固体完全溶解后,滴加几滴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先变蓝色后褪色。再加入适量MnO2粉末,产生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Na2O2与水反应过程中有H2O2生成,且H2O2具有漂白性

}

《常用阻燃剂分类及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用阻燃剂分类及介绍(48页珍藏版)》请在人人文库网上搜索。

1、阻燃剂的分类:1、按所含阻燃元素分按所含阻燃元素可将阻燃剂分为卤系阻燃剂、 磷系阻燃剂、 氮系阻燃剂、 磷卤系阻燃剂、磷氮系阻燃剂等几类。卤系阻燃剂在热解过程中,分解出捕获传递燃烧自由基的 X·及 HX ,HX 能稀释可燃物裂解时产生的可燃气体,隔断可燃气体与空气的接触。磷系阻燃剂在燃烧过程中产生了磷酸酐或磷酸, 促使可燃物脱水炭化, 阻止或减少可燃气体产生。 磷酸酐在热解时还形成了类似玻璃状的熔融物覆盖在可燃物表面,促使其氧化生成二氧化碳,起到阻燃作用。在氮系阻燃剂中, 氮的化合物和可燃物作用, 促进交链成炭, 降低可燃物的分解温度,产生的不燃气体,起到稀释可燃气体的作用。磷卤系阻

2、燃剂、 磷氮系阻燃剂主要是通过磷卤、 磷氮协同效应作用达到阻燃目的,具有磷卤、磷氮的双重效应,阻燃效果比较好。2、按组分的不同分按组分的不同可分无机盐类阻燃剂、有机阻燃剂和有机、 无机混合阻燃剂三种。无机阻燃剂是目前使用最多的一类阻燃剂, 它的主要组分是无机物, 应用产品主要有氢氧化铝、氢氧化镁、磷酸一铵、磷酸二铵、氯化铵、硼酸等。有机阻燃剂的主要组分为有机物, 主要的产品有卤系、 磷酸酯、卤代磷酸酯等。还有一部分有机阻燃剂用于纺织织物的耐久性阻燃整理, 如六溴水散体、 十溴三氧化二锑阻燃体系,具有较好的耐洗涤的阻燃性能。有机、无机混合阻燃剂是无机盐类阻燃剂的改良产品, 主要用非水溶性的有机磷

3、酸酯的水乳液, 部分代替无机盐类阻燃剂。 在三大类阻燃剂中, 无机阻燃剂具有无毒、无害、无烟、无卤的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类领域,需求总量占阻燃剂需求总量一半以上,需求增长率有增长趋势。3、按使用方法分按使用方法的不同可把阻燃剂分为添加型和反应型。添加型阻燃剂主要是通过在可燃物中添加阻燃剂发挥阻燃剂的作用。反应型阻燃剂则是通过化学反应在高分子材料中引入阻燃基团,从而提高材料的抗燃性,起到阻止材料被引燃和抑制火焰的传播的目的。在阻燃剂类型中,添加型阻燃剂占主导地位, 使用的范围比较广, 约占阻燃剂的 85%,反应型阻燃剂仅占 15%。不同材料通常采用的阻燃剂:聚烯烃 PP/PE:氢氧化镁,氢氧化铝,

4、磷酸三 (1,3-二氯丙基 )酯( TDCPP),聚磷酸铵,八溴醚,磷酸三苯酯,六溴环十二烷,三聚氰胺聚磷酸盐(MPP),硼酸锌,十溴二苯乙烷,包覆红磷,三(2, 3-二溴丙基)异三聚氰酸酯(TBC )聚氨酯 PU:三 (2-羧乙基 )膦( TCEP),磷酸三( 2-氯丙基)酯( TCPP),磷酸三 (1,3-二氯丙基 )酯( TDCPP),甲基膦酸二甲酯(DMMP ),聚磷酸铵,磷酸三苯酯,三聚氰胺聚磷酸盐(MPP),水合硼酸锌( FB)。不饱和树脂 UPR:磷酸三( 2-氯丙基)酯( TCPP)、磷酸三 (1,3-二氯丙基 )酯( TDCPP)、甲基膦酸二甲酯( DMMP )、六溴环十二烷

5、( HBCD )、三( 2, 3-二溴丙基)异三聚氰酸酯( TBC)、聚磷酸铵尼龙 PA6/PA66:氰尿酸三聚氰胺盐(MCA ),三聚氰胺聚磷酸盐(MPP),水合硼酸锌( FB),十溴二苯乙烷,十溴二苯醚,包覆红磷聚酯 PBT/PET:磷酸三 (1,3-二氯丙基 )酯( TDCPP),磷酸三苯酯,三聚氰胺聚磷酸盐( MPP),十溴二苯乙烷,聚磷酸铵,十溴二苯醚,包覆红磷聚苯乙烯 PS:磷酸三( 2-氯丙基)酯( TCPP),磷酸三 (1,3-二氯丙基 ) 酯(TDCPP),六溴环十二烷( HBCD ),氰尿酸三聚氰胺盐( MCA ),三(2,3-二溴丙基)异三聚氰酸酯(TBC ),三聚氰胺聚

6、磷酸盐( MPP),十溴二苯乙烷,聚磷酸铵,十溴二苯醚,硼酸锌环氧树脂EP:磷酸三( 2-氯丙基)酯( TCPP),磷酸三 (1,3-二氯丙基 )酯( TDCPP),磷酸三异丙基苯酯(IPPP),聚磷酸铵,十溴二苯醚,甲基膦酸二甲酯( DMMP ),磷酸三苯酯,十溴二苯乙烷,YS-DO601聚丙烯睛丁二烯苯乙烯ABS:八溴醚,磷酸三苯酯,十溴二苯乙烷,十溴二苯醚,三( 2, 3-二溴丙基)异三聚氰酸酯(TBC)聚碳酸酯 PC:磷酸三苯酯, HBCD,氰尿酸三聚氰胺盐( MCA ),聚磷酸铵聚氯乙烯 PVC:三 (2-羧乙基 )膦( TCEP),磷酸三( 2-氯丙基)酯(TCPP),磷酸三 (1

7、,3-二氯丙基 )酯( TDCPP),磷酸三异丙基苯酯(IPPP),氰尿酸三聚氰胺盐( MCA ),八溴醚,磷酸三苯酯,聚磷酸铵酚醛树脂 PF:三(2-羧乙基 )膦(TCEP),磷酸三(2-氯丙基)酯( TCPP),磷酸三 (1,3-二氯丙基 )酯( TDCPP),磷酸三苯酯,硼酸锌,聚磷酸铵纸张 Paper:磷氮系阻燃剂纺织品 Textile:磷氮系阻燃剂(耐久)聚甲醛 POM:氰尿酸三聚氰胺盐( MCA )防火涂料 Paint :磷酸三( 2-氯丙基)酯( TCPP),氰尿酸三聚氰胺盐( MCA ),聚磷酸铵,硼酸锌,三聚氰胺聚磷酸盐( MPP),聚苯醚( PPO),聚四氟乙烯微粉常用阻燃

8、剂介绍:八溴醚:八溴醚是一种白色粉末, 低毒,可溶于苯、丙酮、氯仿等 , 不溶于水和已醇,分解温度大于 285, 是四溴双酚深加工的主要产品, 阻燃效果更好。 八溴醚作为添加型阻燃剂, 是一种既含有芳香族溴又含有脂肪族溴的高效阻燃剂, 有极好的热稳定性和光稳定性。主要用于聚丙稀、聚丙乙烯、聚丙乙烯树脂、聚氯乙烯树脂、树脂中。与六溴环十二烷相比 , 分解温度较高 , 在有些方面是六溴环十二烷无法替代的。八溴醚又称四溴双酚 A(2 ,3 一二溴丙基 )醚。简称 BDDP,分子量 943.65。灰白色粉末,相对密度 2.17。熔点 107120。理论溴含量 67.7%。溶于二氯乙烷、甲苯、丙酮,微溶

9、于水和甲醇。质量损失 5%的温度 325。质量指标 外观 灰白色粉末熔点 107120八溴醚的质量分数99.0%水分 0.5%溴含量67%2应用 用作胶黏剂的添加型阻燃剂,适用于PVC、PS 等。八溴醚主要用做塑料阻燃剂 ,在聚丙烯,聚苯乙烯中添加效果尤为显著。本品有极好的热稳定性和光稳定性,与 Sb2O3 并用有良好的协同作用,阻燃效果极佳,广泛应用于 PP,PE,ABS, PVC 等树脂中,特别适用于 PP 塑料,是目前 PP 塑料最优良的阻燃剂。红磷红磷阻燃剂是以红磷为代表的一种阻燃剂, 是一种紫红或略带棕色的无定形粉末,为有机无卤阻燃剂, 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 不挥发性,不产生腐蚀性气

10、体,阻燃效果好,电绝缘性佳等特点。在使用过程中没有毒性危险,添加量少,不溶解,熔点高等优点。外观与性状:紫红色无定形粉末,无臭,具有金属光泽,在暗处不发磷光,无臭。不溶于水也不溶于二硫化碳以及乙醇等有机溶剂。熔点( ): 590(4357kPa)相对密度(水 =1): 2.20相对蒸汽密度(空气 =1): 4.77饱和蒸汽压( kPa): )引燃温度( ): 240溶解性:微溶于水,略溶于乙醇、碱液,不溶于二硫化碳。爆炸下限 %(V/V) : 48 64mg/m3甲基膦酸二甲酯( DMMP)自熄性、增塑、低温、紫外线稳定性均有明显改进。适合于透明或轻淡优美色彩的制品及喷涂方面的

25%应用范围:环氧树酯类的添加型阻燃剂,聚氨酯泡沫塑料、 不饱和聚酯树酯、 环氧树酯等高分子材料中。还可用作有机合成的中间体,稀有金属萃取剂等。产品的包装和贮运:塑料桶包装,按一般化学品运输。储存于阴凉、通风库房内。搬运时要轻装轻卸,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成偏铝酸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