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丁和二水草酸的反应,生成什么,产物结构什么样的?

如何科学有效地防控高尿酸?

高尿酸血症是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与 2 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症密切相关。因此,控制高尿酸血症不仅可以降低痛风的发生率,还可降低其他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

研究显示,单纯注意饮食就可以降低10%-18%的血尿酸,或使尿酸降低70-90 mmol/L。笨人只会吃出来“高尿酸”!聪明人却能把“高尿酸””吃回去!

对尿酸时常“失控”的人来说,控制食物嘌呤摄入量至关重要。避免集中进食嘌呤含量较高的食物,无论植物还是动物。高尿酸患者特别是痛风群体,要少吃甚至不吃高嘌呤食物。食物中的嘌呤高低与食物的细胞有关系。嘌呤存在于细胞核,是细胞核中遗传物质的组成成分,所以细胞越密集的生物组织,嘌呤含量就越高。

那些没有细胞结构的食物,比如牛奶,嘌呤含量就非常低。也有些食物整个就是一个大细胞,比如鸡蛋、鸭蛋等。无论鸡蛋有多大,它只是一个细胞,只有一套遗传物质,嘌呤总量是非常少的。水果蔬菜水分含量高,细胞体积比较大,组织结构比较疏松,所以单位重量中遗传物质的含量也很低。建议选择脱脂或低脂乳类及其制品,每日300 mL,鸡蛋每日1个。

嘌呤高低与代谢和功能活跃程度有关。同一种动物,内脏的嘌呤含量通常比普通肌肉高,普通肌肉又比肥肉高。内脏的细胞小而密集,细胞核物质含量高。

避免高嘌呤食物,如少吃红肉(猪、牛、羊肉)、海鲜、动物内脏、肉汤。家禽蛋白对血尿酸影响少,因此推荐优先选择该类食物作为动物蛋白的主要来源。可以选择低嘌呤食物,如奶类、蛋类、菌类、蔬菜、水果、鸡肉、谷物类食物。

肉被熬成高汤后,汤内的脂肪和嘌呤含量会大幅增加,且由于其为酸性环境,不利于尿酸的排出。其实营养物质在汤里的溶解度有限,绝大部分保留在肉里。所以吃肉比喝汤更有营养。

下面是常见食物的嘌呤含量表,照着吃,准没错!

注意:高嘌呤食物,高尿酸和痛风急性发作期的人应该完全避免;中嘌呤食物,痛风缓解期可适当选用;低嘌呤食物,可以放心食用。

体质指数(BMI)与高尿酸血症呈正相关,10%~30%的肥胖病患者都伴有高尿酸。所以想要预防高尿酸,除了限制嘌呤含量高的食物外,还须控制每天进食食物的总热量,减轻体重,才能降低尿酸水平。

高尿酸患者平时要严格控制和减少糖类和脂肪的摄入。高糖、高脂饮食会使血液粘稠度升高,加重肾脏过滤负担,同时还会刺激大量嘌呤代谢酶的活跃度,使内源性嘌呤升高,产生更多的尿酸。所以高血脂、高血糖也是高尿酸的危险因素,三者可互相影响。同时高糖高脂食物进食过多,会引起肥胖,也会导致血尿酸水平升高。

果糖的摄入可增高血尿酸水平和痛风的发生风险。这里的果糖摄入包括来自新鲜水果、果汁、水果干、含糖软饮料、蜂蜜的摄入途径。果糖是一种单糖,它是葡萄糖的同分异构体,以游离状态大量存在于水果的浆汁和蜂蜜中。

特别说明一下,果糖与葡萄糖结合的产物是蔗糖。果糖的总摄入量=果糖+1/2蔗糖摄入量(因为葡萄糖和果糖结合成蔗糖,反过来,蔗糖水解成果糖和葡萄糖)。所以,应限制含较多果糖和蔗糖的食品。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食物配料表里的一种甜味剂果葡糖浆,它是由植物淀粉水解和异构化制成的淀粉糖晶,因为它的组成主要是果糖和葡萄糖,故称为“果葡糖浆”。

建议摄入含果糖量较低的水果,如樱桃、草莓、菠萝、西瓜、桃子、 青梅、椰子水、李子、橄榄、酸枣、黑加仑、猕猴桃。

研究发现,进食植物性食物的蛋白质(豆类及豆制品),有助于降低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发生风险。相反,吃太多动物性食物的蛋白质会增加高尿酸及痛风的发生几率,特别是海鲜类,风险最高。

需要提醒的是,豆类及豆制品再好,也不要贪多哦!毕竟,它还是中嘌呤食物,集中大量进食的情况下,依然会让你集中摄入一定量的嘌呤。

高尿酸患者每天的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限制吃盐量及咸菜、腌制品等高钠食品。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如果平时钠的含量已经达到阈值,再多吃味精,显然会增高钠的摄入量。

进食大量的蔬菜可碱化尿液,有利于尿酸排泄,从而降低血尿酸水平。大多蔬菜热量低、含丰富的膳食纤维,这些特点都有助于肥胖控制。蔬菜里的钾离子和维生素C都可以促进尿酸排泄。建议吃足量的新鲜蔬菜,每日应达到500g或更多。要注意的是,菠菜等含草酸较高的蔬菜易与血液中的钙形成草酸钙,可能引起结石,痛风患者应少吃。

多吃碱性食物可以使尿液呈碱性,碱性环境有利于肾脏排酸。实际上,在痛风的临床治疗中也经常要吃苏打片,促进尿酸的排泄。夏天用玉米须和玉米苞叶煮水后饮用,降尿酸效果最好。在煮稀饭时也可放点碱,增加其碱性。平时,不妨随身带一点苏打饼干,每次应酬后吃一点,以降低尿酸。

多喝水!多喝水!多喝水!排尿自然就多,尿都没有,尿酸哪有出路。多喝水能促进尿酸排出体外,普通人每天应摄入 1500~2000ml 的水分(包括从食物中摄取的水分),而患者在服药期间更需要增加饮水量,每天应饮用2000ml以上的纯水(不包括从食物中摄取的水分)。每日饮水量要保证尿量在1500ml以上,相当于两瓶矿泉水。

为防止夜间尿浓缩,特别是在吃了海鲜、肉类或饮酒后,最好能在睡前或半夜喝点水,喝完水起个夜,就能把多余的尿酸排出去。伴有肾结石者最好能达到3000毫升,肾功能不全或心肺功能异常者要根据病情限制水的摄入量。

酸奶因含乳酸较多,可大量减少尿酸的排泄,使得体内尿酸池含量逐渐升高,当达到饱和量时,尿酸结晶就可沉积在关节、软骨、肾脏等组织脏器。

戒酒很关键,痛风面前没有“好酒”,所有的酒类都会诱发痛风。狂喝猛饮“痛”你没商量!

酒类对尿酸的影响取决于两方面,一方面是嘌呤含量的高低,一方面是酒精浓度的大小,酒精浓度起主要作用。按嘌呤含量大小排序,陈年黄酒高于啤酒,而啤酒高于白酒,白酒又高于葡萄酒。

酒又有蒸馏酒与非蒸馏酒的区别,蒸馏酒如白酒的嘌呤含量相对比较低,非蒸馏酒如米酒的嘌呤含量相对比较高,米酒的嘌呤含量高于白酒。

嘌呤含量高且酒精浓度大的酒最容易引起高尿酸血症,最不能喝。嘌呤多自然产生的尿酸多,而酒精在体内会转变成乳酸,乳酸会抑制尿酸在肾脏的排泄。酒精还会促进嘌呤吸收,即便红葡萄酒和白酒中没有嘌呤,跟其他含嘌呤的肉类一起食用也会加重痛风。啤酒中含二氧化碳,其吸收迅速,且二氧化碳会转化成碳酸,降低pH值,引起尿酸排出受阻。如果非要喝酒,可以喝一点红葡萄酒和低度白酒比较适宜。

应限制各种含酒精饮料,尤其是啤酒和蒸馏酒(白酒)。总体饮酒量男性不宜超过2个酒精单位/日,女性不宜超过1个酒精单位/日。1个酒精单位,相当于酒精浓度12%的红葡萄酒145mL、3.5%的啤酒497mL或40%的蒸馏酒43mL。

需要提醒的是,对于急性痛风发作、药物控制不佳或慢性痛风石性关节炎的患者,不该饮酒。

痛风患者都知道要少吃海鲜,但很多人并不知道蚝油、鲍鱼汁、海鲜酱、香菇酱、浓缩鸡汁等食品调味料的嘌呤含量也很高。这些调味品常常是一些动物、海鲜等经过提炼、浓缩加工后的成品,其嘌呤含量非常高,食用这些调味品烹调的食物后,可以短时间内迅速升高体内的尿酸水平。快速的血尿酸升高则会导致痛风的发作。

恰当烹调,减少嘌呤含量

嘌呤为水溶性物质,在高温下更易溶于水。在食用海产品、肉类及高嘌呤植物性食物时,可先用沸水氽过后再烹饪,这样可减少此类食物中的嘌呤含量,同时也减少热量。

实验表明,五花肉水煮10分钟后,嘌呤含量下降30%。并且在后续烹调时,烹饪时间越长,嘌呤析出越多。烤肉时,用铝箔纸把肉包起来,烤制之后,铝箔可以吸收肉中溶出的嘌呤和油。蔬菜能升高尿酸的效果微乎其微,但也要看烹饪方法。在临床观察中发现,只要一做成汤,嘌呤的吸收速度就会变快。

咖啡和茶:不限制也不推荐

咖啡和茶,对尿酸影响不大,爱喝不喝

痛风患者还需要注意,要少饮红茶、普洱茶,因为这两种茶都是发酵的茶叶,普洱茶的发酵程度更深,大量饮用可能会导致痛风发作。所以咖啡和绿茶可以喝,但是都要喝得淡一点。

这里再提一下保健茶,代购的中成药或保健茶,可能含有类固醇激素,能缓解一时之痛,却会带来严重的副作用,不建议使用。

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进食要定时定量或少食多餐,不要暴饮暴食或一餐中进食大量肉类。

迈开腿:积极锻炼、降低体重

越胖的人,尿酸越高。有临床资料显示,肥胖的痛风患者在缓慢降低体重后,血尿酸水平得到下降。切忌减肥太快,每月最多减重2~4公斤,否则易引起痛风急性发作。

适当有氧运动,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关节过劳。适度运动可改善人体代谢功能,促进尿酸的排泄和控制病程。还能增强体质、提高机体防御力,同时有利于体重控制、减缓关节疼痛、降低尿酸水平。应坚持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以此减轻体重,如快走、慢跑、跳舞、骑车、打太极、游泳、乒乓球等,避免无氧运动。无氧运动时,乳酸、尿酸水平会增高,甚至诱发痛风。

但要注意应当量力而行,避免剧烈运动或损伤。大量长时间高强度的运动会造成肌肉损伤,产生更多的内源性嘌呤物质,而运动疲劳所带来的乳酸堆积,会干扰尿酸的排泄,从而引起高尿酸血症。因部分痛风病人的骨骼被尿酸严重腐蚀,剧烈运动还可能造成应力性骨折。高尿酸患者常合并其他代谢疾病,如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剧烈运动会导致心肌缺血、血压升高,带来健康风险。此外,大量运动会因为导致大量出汗而很少排尿甚至不排尿,就会导致尿酸无法排出,引起血尿酸升高。

在痛风急性发作期应减少运动,必要时应卧床休息,降低对关节的损伤。坚持做到每天运动30分钟以上,如果不是经常锻炼的,可循序渐进,即每周运动4~5次,每次20分钟,之后逐渐增加运动时间。

寒冷是痛风的诱因之一,春季昼夜温差大,痛风病人更应注意保暖。加热会增加尿酸溶解度,相反,冷却会使尿酸析出,形成结晶,引起疼痛。白天不疼痛,就是因为手脚温暖,到夜里,手脚凉下来,或者睡觉时手脚伸出被子外,尿酸溶解度就会改变,尿酸析出,形成尿酸盐结晶,就会引起剧烈疼痛。由于痛风发作部位常在大脚趾等足部关节,痛风患者在空调房间尽量不光脚,最好穿上袜子。天气变化时应注意保暖,如果室外太冷,可以选择室内活动。

对于高尿酸患者来说,最好养成每天或经常用热水泡脚的习惯,最好用能够自动加热的洗脚盆,每次不少于20分钟,不高于30分钟,全身微微出汗最好。在洗脚时,可以适当加点活血化瘀的中药。但是对于痛风患者来说,热敷并不能起到治疗效果,还会加剧痛感。所以痛风发作期间严禁泡脚。

去除不良刺激,积极治疗原有疾病

劳逸结合,注意睡眠,放松心态,乐观面对。有研究表明,作息不规律的人比良好作息的人发生高尿酸血症、痛风的风险高出1.6倍。去除紧张、劳累、熬夜、睡眠不足、黑白颠倒等不良刺激。如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或卒中、慢性肾病等,应予以治疗。

很多高尿酸血症的病人没有什么临床症状,因为没有感到不适,所以就没引起重视。这样可是大错特错了!

我国风湿病学会制定的《原发性痛风诊治指南》建议,无症状的高尿酸以饮食控制、规律运动为主,但经过饮食和运动控制后血尿酸仍高于535umol/L,就需要降尿酸药物治疗。另外,如有家族史或伴发相关疾病,如高血压的患者,血尿酸高于476umol/L时,也应进行降尿酸治疗。

常用的降尿酸药物有:一是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别嘌醇和非布司他;二是增加尿酸排泄的药物:苯溴马隆;

若药物有效,通常在用药7~10天左右即能看到明显效果。“医生一般会要求患者在用药两周后复查;若患者服药后尿酸值没有明显改善,就需要调整用药。

建议尿酸达标后,以最小剂量服用,定期监测,才能有效预防高尿酸血症全身并发症的发生。

很多人痛风一发作,就马上吃降尿酸药,一种药不行,就几种药一起上,以为快速把尿酸降下来痛风就好了,其实不然。维持尿酸水平稳定是预防痛风发作的根本,在急性发作期内越吃降尿酸药,尿酸波动越大,关节肿痛越厉害。因此,在急性疼痛期,以减轻疼痛为主,可抬高患肢、冷敷、服用止痛药物、秋水仙碱和激素缓解症状。

痛风发作间歇期,用降尿酸药物减少发作次数

此时“风平浪静”,很多病人感觉没问题了,就自动停药了。殊不知又错了,此时得赶紧用降尿酸药物,将尿酸控制在达标范围。有痛风发作史的患者,需要将尿酸长期控制在300μmol/L以下,才能减少痛风急性发作的次数,减少尿酸结晶沉积,尽可能减少关节组织损害和肾脏受损。

慎用可能引起尿酸排泄障碍的药物

避免应用使血尿酸升高的药物,如噻嗪类利尿剂、皮质激素、环孢菌素、他克莫司、尼古丁、毗嗪酰胺、烟酸等。

1. 对于需服用利尿剂但合并尿酸高的人,首选非噻嗪类利尿剂;

2. 对于高血压且尿酸高的人,首选噻嗪类利尿剂以外的降压药物;

3. 有指征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但尿酸高的人,建议碱化尿液、多饮水。

在应用上述药物时,需同时碱化尿液,多饮水,保证每日尿量在2000ml 以上。

尿酸化验单的正常值上限是420umol/l,有人认为只要用药把尿酸降到420umol/L就行了。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420umol/L,一般认识是指的尿酸在37℃体温下在血液中的最大溶解度。但是我们人体的很多关节,由于皮包骨头,在自然环境中,温度常常低于体温。

要想避免尿酸盐的沉积,甚至还想让已经沉积的尿酸盐结晶逐渐溶解,就需要把尿酸长期稳定的控制在360umol/L以下,对于部分痛风严重的患者或心血管病高风险者,还需要降到300umol/L以下。

注意:心血管病高风险指,至少包括以下两种因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近期发生的卒中或心肌梗死、慢性肾脏疾病。

1. 痛风就是发作的时候把疼止住就行了,不发作不用药。

这种观念万万不可取。痛风是尿酸盐结晶诱发的免疫反应,刺激机体发作急性晶体性滑膜炎。把疼止住了,这是把炎症压下去了,尿酸水平仍然居高不下,尿酸盐结晶仍然在不断的沉积到关节当中,那么一旦有了诱发因素,还容易痛风发作。

2. 痛风发作了能忍尽量忍,实在不行才用药

在痛风急性发作期,要想快速控制症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超早期用药。也就是第一时间把药用上,越早用,控制症状越有利。

无论是中国的,美国的,还是欧洲的痛风诊疗指南都强调,最好在12小时以内,最多24小时以内,就把控制症状的药物用上。

3. 网络排名第一位的降尿酸法——喝苏打水,靠谱吗?

喝苏打水降尿酸有一定效果。但是,无气的苏打水会引起反酸、腹胀、烧心、嗳气等不适,碳酸氢钠还会破坏胃黏膜屏障,所以有胃病的患者不建议长期饮用苏打水。我们建议,好好用药控制尿酸。

4. 痛风发作,关节红肿,热敷泡脚,上活血药!

痛风是急性炎症,这个阶段热敷、加温、活性,只会让炎症更重,肿胀更明显,疼痛更显著。

5. 三七粉能治疗痛风

三七这种药材主要的功效是活血,但三七粉嘌呤的含量属于中等偏上,如果天天喝,对痛风治疗的效果并不显著,所以三七粉不能治疗痛风。

6. 血尿酸降得越低越好

万事万物都有一个度,尿酸并非越低越好。过低的尿酸,会增加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率。心血管发病率也可能会增加。因此,我们在痛风或高尿酸血症的治疗中,要求降低尿酸不得低于200μmol/L。

7. 多吃大蒜、生姜可以降低尿酸,控制痛风。

这种说法没有证据。不能作为防治痛风的有效手段。

每年检查一次血尿酸,以及时发现早期高尿酸血症,及时治疗可防止其发展为痛风。一般可以选择到医院的风湿科、肾内科寻求诊断治疗。

高尿酸血症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一般来说,需要每3-6个月检测一次血尿酸,确保血尿酸长期达标,才能尽可能减少其危害。

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生导师

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英文SCI文章20余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40余篇,主持国家级重点课题3项。目前为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性腺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青春期医学专业委员会男科组委员、《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及《中华医学杂志》等期刊的通讯编委

在北京协和医院从事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19年,2012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访问3个月,2013年在新疆医科大学附一院援疆工作1年

擅长矮小、青春发育异常和垂体疾病的诊治

(来源:微信公众号“百年协和讲堂”)

}

二氧化碳化学的现状与展望

摘要 co2化学将对未来社会的能源结构和化学工业产生重大影响。本文讲述了co2化学今年来的最新研究进展,特别是超临界co2技术和co2资源转化中有关co2催化加氢方面的若干关键技术问题。

关键字 co2化学超临界co2 化学反应固定co2 co2资源化催化剂

当co2的温度达到304.265K,压力达到7.185MPa时就会变成一种特殊状态的流体即超临界co2流体。它具备一些特殊的性质,且在工业上这个温度和压力容易达到,所以co2超临界流体容易制备,它在超临界萃取和反应中有较广泛的应用。

Co2化学是c1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c1家族中最为廉价和丰富的碳资源。其固定化、超临界co2技术及资源化研究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

Co2标准生成热为-394.38kJ/mol,惰性大不易活化,其化学固定和转化都非常困难。Co2的还原需要高能量并提供电子给体,如高能的还原剂H2,碳负离子或外部能源等。由于H2来源比较方便且加氢产物的种类和价值都较高。因此co2的催化加氢成为co2固定剂资源化研究中最为重要的核心问题。可以预期,这一瓶颈得以突破,co2将对未来社会的能源结构和化工产业起到不可估量的巨大推动作用。

超临界co2具有适合的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并且还具有对人体和对动植物无害、不燃、没有腐蚀性、对环境友好、原料易得、处理方便等优点。

是目前使用最多的一种超临界流体,主要运用在特殊材料的制备、特殊化学反应的溶媒等方面。

2.1超临界萃取技术(SCFE)

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是近几年来一种新型分离技术,由于超临界二氧化碳的临界温度低,特别适用于一些易热分解或氧化的物质的分离提纯、具有生物活性的生物制品的提纯。如苏克曼等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从树兰干花直接制备树兰净油,工艺简单,制得的树兰净油保持天然植物油香料的品质。

而一般传统工艺是采用石油醚萃取树兰干花,然后将石油醚溶剂分离,得到的树兰油呈暗绿色,并且具有石油醚的气味和类似植物油氧化腐败后的酸臭味.经GC-MS和气相色谱分析,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得到的树兰净油中a-石竹烯和β-石竹烯的含量均高于传统工艺产品10﹪左右,这说明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的产品具有较高的品质。W,Roselins等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处理烟草,将烟草中的尼古丁抽出,同时不破坏烟草的原始风味,提高烟草的品级。周永传等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烟草加工过程的废料,提取烟草香料,达到废弃物再利用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得到的产品,其质量要优于己烷萃取的传统工艺产品。国内采用超临界co2技术直接从油料作物制取精炼食用油脂已实现工业化生产。美国和德国主要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咖啡豆中的咖啡因以及从啤酒花中脱除蛇麻酮,还有脱除蛋黄中的胆固醇等。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烟酸与尼古丁的关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