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居民个人年综合所得额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编者按 2018年12月22日,国务院公布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和《关于印发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的通知》,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为贯彻落实个人所得税新政,国家税务总局如东县税务局第一时间组织对文件进行宣传解读,使全县广大纳税人在第一时间享受个税改革红利。

一、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

1.谁能扣? 答:孩子的父母,包括亲生父母、养父母、继父母。

2.怎么扣? 答:父母亲其中一方每月扣1000元,或者父母亲双方各扣500元。

3.扣多久? 答:从孩子年满3岁(不论是否入园),直到博士研究生毕业期间都可以扣。

4.未满三岁的子女,是否可以扣除? 答:不可以。3岁以前是婴幼儿的抚养阶段。这个阶段重在抚养而不是教育。

5.在境外或民办学校接受教育,是否可以扣? 答:可以扣,不论是在境内或是境外接受教育;不论是接受的是公办教育还是民办教育,都可以按照规定扣除。

6.在孩子不同教育阶段的寒暑假期间能否扣除? 答:寒暑假期间可以继续扣除。

7.孩子因病休学期间能否继续扣除呢? 答:休学期间只要学籍保留,就可以继续扣除。

8.父母离异,孩子归母亲,实际出钱抚养是父亲,谁来享受政策? 答:孩子的父亲和母亲双方协商后,按照现有政策扣除。

9.注意事项 父母双方的扣除方式一经选定,一个年度内不得变更。

二、继续教育专项附加扣除

1.谁能扣? 答:自己能扣所有符合条件的继续教育学历(学位)教育、技能人员职业资格和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的支出。本科(含)以下继续教育学历(学位)支出可以选择让父母按照子女教育扣除。如果选择父母按照子女教育支出扣,自己就不能同时再按照继续教育学历(学位)支出扣了,两者只能选其一。

2.怎么扣? 答: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学历(学位)教育期间按照每月400元定额扣;技能人员职业资格和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支出, 在取得相关证书的当年一次性定额扣3600元(预扣预缴时可以扣除)。

3.扣多久? 答:学历(学位)继续教育支出最长扣4年(48个月);技能人员职业资格和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取得证书的当年扣一次。

4.如何判断哪些属于技能人员职业资格和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 答:具体范围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公布国家职业资格目录的通知》(人社部发〔2017〕68号)。

5.如果一个学历继续教育毕业后,换了个专业再读,还能再扣除吗? 答:可以。但是如果同时参加两个学历继续教育,当年只能享受一个扣除。

6.如果一年同时取得两个符合条件的职业资格继续教育证书,可以享受双倍扣除3600吗? 答:不可以。一年只能享受一个职业资格继续教育扣除。但是你可以在下一年再取得一个符合条件的证书,这样就可以在下一年再享受一次扣除3600元。

三、大病医疗专项附加扣除

1.谁能扣? 答:自己能扣自己的,也可以扣除配偶和子女的符合条件的大病医疗支出。

2.什么时候扣? 答:在年度汇算清缴时扣除,预扣预缴时暂不能扣。

3.扣多少? 答:一个年度内发生的与基本医保相关的医药费用支出,扣除医保报销后,在医保目录范围内自付的累计超过15000元的部分,在80000元限额内据实扣除。

4.什么是大病,有范围界定吗? 答:没有范围界定,如果住院治疗发生的与基本医疗相关的医药费用,在医保报销后的医保目录范围内自己负担的超过15000元,就可以扣除。

5.一个年度内纳税人自己、配偶和子女的大病医疗支出是否可以累加扣除? 答:不可以累加扣除,应当分别计算范围内自付部分的扣除额。

6.孩子的大病医疗支出能否在父母双方分摊扣除? 答:不可以分摊扣除,只能选择父母一方依法扣除。

四、住房贷款利息专项附加扣除

1.谁能扣? 答:夫妻双方自行约定,选择其中一方扣。

2. 怎么扣? 答:每月定额扣除1000元。并且夫妻两人只能扣一次首套住房贷款的利息。

3.扣多久? 答:按照实际贷款期限,最长不能超过20年(240个月)。

4.怎么确定首套房贷款? 答:是指享受首套住房贷款利率的住房贷款,不论实际该住房是不是家庭的首套住房。

5.如果夫妻婚前分别购买住房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婚后如何扣除? 答:婚后可以选择其中一套,由购买方每月扣1000元;也可以由夫妻双方分别各自扣自己购买的住房贷款利息500元。

6.首套商业公寓贷款能享受贷款利息扣除吗? 答:商业公寓不属于住房,也不能享受首套住房贷款利率贷款,所以不能享受贷款利息扣除。

7.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有固定的标准吗? 答:没有固定的标准。无论实际利率是多高,只要是贷款银行或者公积金贷款合同上注明是首套住房贷款利率,就可以享受住房贷款利息扣除。

五、住房租金专项附加扣除

1.谁能扣? 答:在主要工作城市没有自有住房,而租赁住房的承租人。

2.怎么扣? 答:根据主要工作城市类型不同分为0三档适用扣除。

3.夫妻双方在同一城市工作,能不能分别同时按照标准扣? 答:夫妻双方在同一城市工作,两个人只能选择一个人按照标准扣。如果夫妻不在同一城市工作,可以两人可以分别按照标准扣。

4.如果在北京市的三环附近工作,但是房子是在通州租的,能不能扣? 答:可以扣。城市的范围包括全部行政区域范围。但是假如纳税人工作在北京市,在河北燕郊租房,就不符合扣除条件了。

5.如果纳税人在北京工作并在北京租房,在上海老家有住房,并且享受首套住房贷款利率贷款,能不能让配偶享受贷款利息扣除,自己享受住房租金扣除? 答:不能。纳税人和配偶只能选择按照租金或者是贷款利息中的一项来扣除。

6.租房租金必须取得租赁发票才能扣除吗? 答:没有取得租赁发票也能享受租金扣除。

7.如果租房实际支付的房租低于扣除标准,能按照办法规定的标准扣除吗? 答:可以按照主要工作城市对应的标准扣除。

六、赡养老人支出专项附加扣除

1.谁能扣? 答:被赡养人年满60周岁,赡养人可以扣。

2.怎么扣? 答:独生子女每月扣2000元,非独生子女分摊合计扣除2000元。

3.扣多久? 答:在被赡养人其中一人年满60周岁的当月开始,到赡养义务终止的年末。

4.多位赡养人分摊扣除的方式有几种? 答:多位赡养人可以平均分摊,也可以约定分摊或者由老人指定分摊。指定分摊优先于约定分摊。

5.如果我有一个弟弟,我每月给老人赡养费2000元,我弟弟不赡养老人。我能不能每月扣2000元,我弟弟不扣除? 答:不可以。多位赡养人的,每人最多扣除不超过1000元。

6.我妻子能不能和我一起分摊扣除我父母的赡养老人支出? 答:不能。纳税人自己只能扣除自己亲生父母、养父母或者继父母的赡养老人支出。同样,女婿也不能扣除岳父母的赡养老人支出。

7.如果我同时有亲生父母,还有养父母,能不能叠加享受扣除4000元每月? 答:不可以。赡养老人支出扣除不以被赡养的老人倍数加倍享受扣除。

七、哪些情形不能够享受专项附加扣除?

1.纳税人当期综合所得收入未达到5000元标准的,专项附加扣除费用不得扣除。

2.纳税人子女未满3周岁的,子女教育的专项支出(每月1000元)不得扣除。

3.纳税人的父母或其他法定被赡养人未满60周岁的,赡养老人的专项支出(每月2000元)不得扣除。

4.纳税人的非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住房贷款利息的专项支出每月1000元不得扣除。

5.纳税人首套贷款年限已经超过20年的,住房贷款利息的专项支出每月1000元不得扣除。

6.纳税人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其在医保目录范围内的自付部分累计没有超过15000元医药费用的支出,不属于大病医疗支出,不得扣除。

7.纳税人接受继续教育,但没有取得相关证书的,3600元的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专项支出不得扣除。

8.纳税人接受某专业学历继续教育,但已经超出了48个月的,每年4800元的继续教育专项支出不得扣除。

9.纳税人本人及配偶在纳税人的主要工作城市有住房的,住房租金的专项支出每月1500元/每月1100元/每月800元不得扣除。

10.一个纳税年度内,纳税人本人及配偶已选择了住房租金扣除,其发生的每月1000元住房贷款利息专项支出,不得扣除。

八、具体的扣除时间如何规定?

1.子女教育:纳税人孩子从3岁一直到博士研究生毕业的全日制学历教育支出,按月扣除。

2.继续教育:一是学历(学位)教育期间支出,同一学历继续教育有扣除期限,按月扣除; 二是职业资格继续教育支出(技能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需取得证书,按年扣除。

3.住房贷款利息:纳税人所在城市认可的首套房贷款利率对应的利息支出,有最长扣除20年(240个月)。婚前各自购买的符合条件的住房贷款利息支出,婚后可以有两种方式选择扣除,按月扣除。

4.住房租金:纳税人在主要工作城市没有住房的,对应三档标准进行扣除。纳税人配偶在纳税人主要工作城市有房的,视同纳税人有房;纳税人及其配偶主要工作城市相同的,只能由一方扣除;纳税人及其配偶不能同时分别享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和住房租金出租。住房租金按月扣除。

5.赡养老人:纳税人赡养一位以上年满60岁老人的,即可享受。其中独生子女每月2000元,非独生子女可采取三种分摊方式,但不管哪一种,最多不能超过每人每月1000元标准。

大病医疗:纳税人发生的医药费用,超过自己负担15000元后的部分,可以选择由本人扣,也可以由其配偶扣;未成年子女发生的医药费用在超过15000元自付部分后,可以选择由其父母一方扣。年度预扣预缴时不扣除,在年度汇算清缴时按年扣除。

1.所有的专项附加扣除额本年度扣除不完的,不能结转以后年度。

2.子女教育支出、贷款利息支出:具体扣除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

3.赡养老人支出:具体分摊方式和额度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

4.纳税人年度内没有工资薪金所得,预扣预缴时暂不能扣除,待年度汇算清缴时再申报扣除。

5.纳税人同时从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并由扣缴义务人办理专项附加扣除的,对同一专项附加扣除项目,只能选择从其中一处扣除。但是不同的专项附加扣除项目可以选择在不同的扣缴地分别扣除。

居民个人综合所得预扣预缴税款的计算方法

居民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四项综合所得时,由扣缴义务人按月或者按次预扣预缴税款,具体方法规定如下:

1. 工资、薪金所得税款计算方法

扣缴义务人向居民个人支付工资、薪金所得时,需要按照“累计预扣法”计算预扣预缴税款。具体方法为:

(1)计算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对居民个人,按照其在本单位截至当前月份工资、薪金所得的累计收入,减除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和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计算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具体公式:

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 累计收入- 累计免税收入- 累计减除费用- 累计专项扣除- 累计专项附加扣除- 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2)计算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根据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对照个人所得税预扣率表一,查找适用预扣率和速算扣除数,据此计算累计应预扣预缴税额,再减除累计减免税额和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如果计算本月应预扣预缴税额为负值时,暂不退税。纳税年度终了后余额仍为负值时,由纳税人通过办理综合所得年度汇算清缴,税款多退少补。具体公式:

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 预扣率- 速算扣除数)- 累计减免税额- 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

2. 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税款的计算方法

扣缴义务人向居民个人支付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时(以下简称“三项综合所得”),按以下方法按次或者按月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

(1)计算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三项综合所得以每次收入减除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其中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百分之七十计算。当三项综合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按八百元计算;当每次收入在四千元以上的,减除费用按百分之二十计算。三项综合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

(2)计算预扣预缴应纳税额。根据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乘以适用预扣率计算应预扣预缴税额。其中,劳务报酬所得适用个人所得税预扣率表二(如下表),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适用百分之二十的比例预扣率。

(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预扣预缴适用)

(居民个人劳务报酬所得预扣预缴适用)

您将享受专项附加扣除政策,最关键的是要准确完整地填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信息表》。您可以填写纸质信息表报送给工薪所得的扣缴义务人,也可以使用手机APP 录入相关专项附加扣除信息。通过手机客户端录入更加便捷高效,更好地保护个人隐私信息。您如果想使用APP,您可下载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手机 APP“个人所得税”,进行实名注册,获取登录用户名和密码,进入软件或者个人所得税网页操作界面,提交有关专项附加扣除信息的表格办理即可。

扫描下载“个人所得税”APP

}

自2022年1月1日起,年终奖要并入当年综合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了,而不是再像目前以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除以12个月,再按月度税率表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单独计算纳税。
据了解,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曾于2018年12月发布《关于个人所得税法修改后有关优惠政策衔接问题的通知》,其中规定,居民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符合《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规定的,在2021年12月31日前,不并入当年综合所得,以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除以12个月得到的数额,按照本通知所附按月换算后的综合所得税率表(简称月度税率表),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单独计算纳税。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 × 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当然,根据该规定,居民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也可以选择并入当年综合所得计算纳税。其实,这是我国进行个税改革后的一个过渡性政策,为期三年,到今年底期满。
也就是说从2022年1月1日起,居民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均并入当年综合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这也意味着,如果今年年底前取得的年终奖,还可以在两种计税方式中任选其一,即单独计税和合并计税。但如果明年1月份再取得年终奖,即便这部分奖金是属于2021年的奖励,也只能按照合并计税一种方式缴税了。
此外,根据之前的规定,单位发给个人用于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药品、医疗用品和防护用品等实物(不包括现金),不计入工资、薪金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这一规定也将于今年年底到期。

BPO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BPO网”或者“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BPO网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BPO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BPO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产生的任何结果负责。

}

目标利润 = 预计产品产销数量×(单位产品售价一单位产品变动成本)一固定成本费用预期目标利润=预测可实现销售×(预期产品售价-预期产品单位成本)-期间费用

=销售收入-销售成本-期间费用

2.比例预算法:= 产品销售收入一变动成本一固定成本费用

(1)销售收入利润率法:目标利润=预计销售收入×测算的销售利润率

助记:销售收入利润率=目标利润/销售收入

(2)成本利润率法:目标利润=预计营业成本费用×核定的成本费用利润率

助记:成本利润率=目标利润/成本费用

(3)投资资本回报率法:目标利润=预计投资资本平均总额×核定的投资资本回报率助记:投资资本回报率=目标利润/投资资本平均总额

(4)利润增长百分比法:目标利润=上期利润总额×(1+利润增长百分比)

3.上加法:目标利润=净利润/(1-所得税率)

股利分配率=1-留存收益率=1-(新增留存收益/净利润)

净利润=本年增增留存收益/(1-股利分配率)

= 本年新增留存收益+股利分配额

4. 销售预算编制:现金收入=本期应当收现 + 收回以前赊销(从后往前推)

5. 生产预算的编制:预计生产量=预计销售量+预计期末结存量-预计期初结存量

期未结存量 = 期初结存(上期期末结存)+ 本期增加–本期减少

6. 材料采购预算编制:

某种材料耗用量(生产需要量)=产品预计生产量×单位产品定额耗用量某种材料采购量=某种材料耗用量+该种材料期末结存量-该种材料期初结存量

材料采购现金支出=当期现购支出+支付前期赊购

7. 直接人工预算:直接人工小时数=预计生产量(件)×单耗工时(小时)

预计直接人工成本=直接人工小时数×单位工时工资率

8. 制造费用预算:制造费用预算=变动制造费用(=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 固定制造费用(-折旧费用)

9. 单位生产成本预算:单位产品生产成本=单位产品(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制造费用成本+固定成本)

期末结存产品成本=期初结存产品成本 + 本期产品生产成本 - 本期销售产品成本

=期末存货数量×单位产品生产成本

10. 销售及管理费用预算:=变动费用 + 固定费用-不付现费用(折旧费用)

11. 专门决策预算:(资本性支出项目,跨年度)

12. 现金预算:现金预算由期初现金余额、现金收入、现金支出、现金余缺、现金投放与筹措五部分构

现金余缺=期初现金余额+现金收入-现金支出

=期初现金余额+经营现金收入-经营现金支出-借款支出-资本性支出期末现金余额=现金余缺(现金不足时=负值)+现金筹措(=长短期借款-支付利息)

期末现金余额=现金余缺(现金多余时=正值)-现金投放(=偿还、进行、出售短期投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公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