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悖论漏洞很大,普通人都发现了,数学家却发现不了?

十七世纪后期,英国数学家牛顿和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分别独立创建了微积分学,成为解决众多问题的重要而有力的工具,并在实际应用中获得了巨大成功,然而,微积分学产生伊始,迎来的并非全是掌声,在当时它还遭到了许多人的强烈攻击和指责,原因在于当时的微积分主要建立在无穷小分析之上,而无穷小后来证明是包含逻辑矛盾的。

1734年,大主教乔治·贝克莱以“渺小的哲学家”之名出版了一本标题很长的书《分析学家:或一篇致一位不信神数学家的论文,其中审查一下近代分析学的对象、原则及论断是不是比宗教的神秘、信仰的要点有更清晰的表达,或更明显的推理》。

在这本书中,贝克莱对牛顿的理论进行了攻击。因为无穷小量在牛顿的理论中一会儿说是零,一会儿又说不是零。因此,贝克莱嘲笑无穷小量是“已死量的幽灵”。贝克莱的攻击虽说出自维护神学的目的,但却真正抓住了牛顿理论中的缺陷,是切中要害的。

乔治·贝克莱,1685年3月12日出生于爱尔兰基尔肯尼郡,1753年1月14日卒于牛津。少年早熟,15岁考进都柏林三一学院,1704年获学士学位,1707年获硕士学位,留校担任讲师、初级研究员。1709年刊行《视觉新论》,1710年发表《人类知识原理》,1713年出版《海拉斯和斐洛诺斯的对话三篇》,均成为当时英国各大学热烈讨论的问题。1734年被任命为爱尔兰基尔肯尼地区主教,任职18年,仍致力于哲学的思辨。1752年移居牛津附近的新学院。

数学史上把贝克莱的问题称之为“贝克莱悖论”。笼统地说,贝克莱悖论可以表述为“无穷小量究竟是否为零”的问题:就无穷小量在当时实际应用而言,它必须既是0,又不是blogs.com/chenying99/p/4629065.html

易学教程内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或用户发布的内容,如有违反法律规定的内容欢迎!
该文章没有解决你所遇到的问题?,说说你的问题,让更多的人一起探讨吧!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数学悖论与三次数学危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