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理解,为什么很多人喜欢讲丛林法则,这种违背社会文明的话?

超星尔雅学习通《用经济学智慧解读中国》章节测试答案
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现象
1.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影响人们快乐与否的因素?()
2.下面哪一项是关于经济学的错误解释?()
A、可以作为一种知识体系
B、可以作为一种话语体系
C、可以作为一种哲学体系
D、可以作为一种方法论
3.不同群体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同一事情不会有完全不同的理解。()
4.人们对自己的福利待遇具有允许其上下波动的心理预期叫做“福利刚性”。()
经济学——经世致用之学
1.下面不属于中国历史上的移民方式的是()。
2.谁提出了“权然后知轻重,学然后知不足”?()
3.经济学可以在同一模型中同时讨论效率与公平的问题。()
4.优良的商业环境有利于吸引劳动力。()
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学逻辑
1.下面哪一项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多的移民方式?()
2.基本公共品不包括()。
3.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劳动力和人的再生产?()
4.可以通过定价机制的办法来解决公共品的配置。()
经济学解读中国的四个维度
1.下面哪一项是关于宏观经济学的错误认识?()
B、假定利率是可以调整的
C、假定汇率是可以变动的
D、假定税率是可以调整的
用经济学解读中国的维度包括()。
3.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通过机制的优化设计来促进。()
4.参与制不属于政治学中的一个机制。()
1.除开资本和技术进步,农业的基本生产要素只有()。

2.下面哪一项是关于威廉·佩蒂的错误描述?()
A、提出“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
B、劳动价值论的创始人之一
D、政治经济学的鼻祖之一
3.下列哪一项是关于中国社会转型的错误说法?()
A、中国1978年的改革是与开放同时进行的
B、19世纪中期中国的民生指标直线上升
C、国内制度的整体性变革影响着国家的对外开放所造成的利弊
D、19世纪中期中国已经对外开放
4.制度变迁是一个国家的体制转型强调更多的。()
1.下面哪一项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一批仁人志士主张的“实业救国”的起点?()
2.下面哪一个历史阶段是中国第一次转型中被称为“过渡期”的?()
A、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时期
C、洋务运动到五四运动时期
D、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
3.在()基础上形成了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和民主。
4.没有改革是传统集权计划体制下的国家没有开放的原因。()
:救亡多于启蒙,解构大于建构的转型
1.在哪个时期发生看以社会集体主义为价值取向的社会转型?()
2.下面哪一项是对“科学和民主”的错误解读?()
A、制度上层建筑范畴之内的
B、科学是经济基础范围之内的
C、科学是指文化层面上的
D、民主是制度层面上的
3.孙中山时期民国政府承载的三大使命包括()。
4.借助于节制资本来发展工业化是《治国方略》中提出的观点。()
:以社会集体主义为价值取向的社会转型
1.下面哪一项是关于中国第二次社会转型中的工业化的正确描述?()
A、按社会主义的方式进行改造
C、鼓励民族资产阶级的资产重新整合
2.下面哪一项不属于中国进行二次改革的原因?()
A、资源配置领域中有严格的绩效考核
B、农村存在着生产方面的公社制导致了逆选择
C、农村民不聊生,基本生存线有危机
D、资源配置领域当中的国家托拉斯体制
3.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社会转型的核心价值体系是集体主义。()
4.到目前为止仍是一个有待进一步议论和建构的重大的问题是国家该如何治理。()
中国经济增长波动曲线分析
1.哪年以后,中国开始使用三次产业的指标?()
2.下面哪一项是1978年——1981年中国整体上经济增长总量的特征?()
3.下面哪一项是1992年以后经济增长率总体稳步上升的一个重要原因?()
C、邓小平《南巡谈话》的出现
D、中央和地方实行分税制
4.1978年中国的制造业因为改革开放呈迅猛的态势发展。()
1.哪一年开始中国农民外出打工?()
2.下面哪一项是农耕文明走向工业文明的途径?()
3.下面哪一项是对关于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情况的错误分析?()
C、城市劳动力数量变化不大
D、总体经济增长率的绝对值是上升的
4.增值税的税基是经济增长。()
1.在统计城市化率时,所谓广义城市人口中的()是不被包含在内的。
A、流动而不常住的人口
B、传统城市的有常住户口居民
2.哪种现象表现为一定时期社会的发展不是由资源最富集的地区和人群决定,而是最不足的一部分人决定?()
3.城市人口占社会总人口的比重叫做城市化率。()
1.哪一个文明派生出来了“未富先老”的现象?()
2.通过哪个途径,后工业文明的消费方式、审美态度进入了中国的社会结构?()

C、商品货币交往和国际化
3.公民社会的全面建构是中国的第四次社会转型。()
4.民生的范畴包括基本公共服务和基本公共设施。()
第四次转型的特征与走向
2.市场经济下,()是资本的逻辑和价值规律派生出来的一个自然现象。
3.社会转型中的矛盾的引发因素多来源于()。
A、经济社会结构变动中观念的差异
B、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之间的冲突
C、现代社会各阶层间的矛盾
D、经济社会结构变动中制度的改变
4.追求最大化利润是市场经济下派生出来的个人。()
市场经济下的权利均衡原则
1.市场经济的哪一项原则是每一个微观的个体自立的同时不损害别人?()
2.关于机会成本,说法正确的是()。
B、在经济决策过程中因选取某一方案而放弃另一方案而丧失的潜在利益
C、在经济决策过程中因选取某一方案而放弃另一方案付出的代价
3.不是每个人都会做到最大限度的完备信息。()
经济原则与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冲突
1.()强调的非利性是中国传统社会普遍尊崇的价值哲学。
2.谁最早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3.处理人和人之间、人和国家之间关系的基本准绳是礼。()
4.“义”在道家认为是指人与人之间在世俗生活中所应恪守的基本准则。()
商业伦理与传统文化的冲突
1.商业伦理的三个原则包括()。
B、企业可以有短期亏损
2.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是人具有两种生产力。()
3.社会主义的精髓是集体主义。()

1.谁提出“欧洲中世纪城堡是被价值规律所摧毁”?()
2.公权利的拥有者和公民之间处于一种()关系。
A、服务者与需求者之间的关系
B、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C、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关系
D、商品买者与卖者之间的关系
3.中国还没有真正建立起市场化运行所需要的商业伦理体系。()
4.中国传统的文化结构在吸收国外先进文明成果的过程中自然的解体了。()
经济民主与公共资源配置方式的冲突
1.民生的含义是()。
C、包括与民生实现的相关制度安排
2.下面哪一项是导致企业消失的最本质因素?()
D、违背了商业社会不可或缺的契约精神
3.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公共资源配置包含的四方面?()
4.价格调节机制可以解决商品市场中的买卖关系。()
1.基本公共设施不包括()。
2.基本民生是指()。
3.基本健康权不属于基本人权。()
要素流动的利益取向与城乡一体化、市场一体化的冲突
1.下面哪一项是关于佩蒂-克拉克定理的错误说法?()
A、把产业分成三个层次
B、得自工业的收入少于得自商业服务业的收入
C、等量的要素在不同产业当中获得的报酬相差不大
D、一定量的劳动得自农业的收入要少于得自工业的收入
2.下面哪一项是当今构成中国社会结构性问题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A、平衡发展和共同富裕
B、均衡发展和先富带动后富
C、全部发展和共同富裕
3.中国的人口和劳动力的双向度流动是由资本与企业的区域分布导致的。()
4.如何约束公共品配置主体的行为不属于制度建设的问题。()
社会大背景下看“三农问题”
1.哪一年颁布了《土地改革法大纲》?()

2.下面哪一项是毛泽东认为的中国的最根本问题?()
3.权利与权利之间的()关系叫做自由。
4.一个国家经济社会的结构变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从农村经济社会结构的变迁看出。()
1.()代表了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2.()基础是和谐社会的社会基础。
3.紧缩的货币政策是提高利率。()
4.集体谈判是有效的也是最温和的一种谈判方式。()
1.哪一朝代成功推广了土地私有制度?()
2.毛泽东认为要从()下手解决农民问题。
3.中国1952年左右的农业互助组的特征包括()。
B、有效提高农民的劳动积极性
4.一个人或一群人的行动和决策使另一个人或一群人受损或受益的情况
从初级合作社到人民公社
1.下面哪一项是关于人民公社化的错误说法?()
A、具有政治化色彩的组织
B、它其实是原来的高级合作社
C、出现在1952年互助组时期
D、是一个经济合作组织
2.哪个国家是社会主义的发祥地?()
3.哪一国家兴起了包括公共消费、公共养老等公共行为在内的新生活运
4.印度最早出现了现在中国农业银行和农村基层信用社的组织。()
1.哪一年颁布了一号文件《中央关于农村工作的意见》?()
2.中国在哪一年开始实行农村土地承包制?()
3.()是一个组织内部人际关系糟糕经济学基础。
B、缺乏对成功与失败的鉴别机制
4.无论企业还是事业机构,分工不明确是人际关系糟糕的一个基础性原
1.亚当·斯密的作品包括()。
2.经济学中称某种商品或劳务会满足人们的欲望而具有效用,但同时会
带给人们一定的心理损耗这种现象为()。
3.情感在经济学模型里面是可以被模型化的。()
1.为什么中国即使没有高新技术也能够维系经济的高增长?()
2.()需要在农民进入生产过程前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才能够避免出现
A、公共组织或有偿提供信息服务的商业部门
C、为农户提供产品的企业组织
3.中国和印度是人口流动性最大的国家。()
公共部门与商业结构对解决三农问题的作用
哪一年最先发生“卖粮打白条”的情况?()
2.下面哪一现象是指个人决策是理性的,但每个人的决策集中到一块出
3.关于三农问题,说法正确的是()。
A、农民比较擅长市场化的农业
B、土地承包下农民建立的是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
C、土地承包下农民建立的是小农生产方式
D、农民的生产是针对市场的
4.市场无法解决农民的大部分问题是农业自身的特性导致。()
社会运行成本:承诺与兑现
1.在哪部著作中记述了“分已定,人虽鄙而不争”?()
2.社会成本属于哪一学科的概念?()

3.下面哪一项是交易均衡得以形成的制度条件?()
4.权利的有效界定对改善人际关系有积极影响。()
1.“霍布斯丛林原则”是属于哪一类经济学中的概念?()
2.下面哪一项是关于交易费用的正确说法?()
A、内生交易费用与外生交易费用相似
B、社会运行成本中多数属于外生交易费用
C、有效的制度设计可以降低内生交易费用
D、内生交易费用是非负的
3.制度设计导致了外生交易费用。()
如何形成市场合理竞争机制
1.皮亚杰属于什么心理学家?()
2.下面哪一项不属于权利有效界定的重要性?()
A、能够促使产品的改进
B、有助于改善人和物的关系
C、对组织财产的安全至关重要
D、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
3.竞争对效率的改进不起作用。()
1.()机制通常会把人套牢。
2.激励机制的组成部分有正向激励、负向激励。()
3.定分是指大学用什么样的机制来鉴别真正意义上的贡献。()
百人逐兔到公地悲剧的启示
1.哪一年国有企业改革时提出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2.下面哪一项是关于戈尔巴乔夫的错误说法?()
A、认为苏联非搞社会主义不可
B、是苏联最后一位总统
C、末代苏联共产党中央总书记
3.传统体制下,国有企业的亏损国家全额补贴。()
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是公有制,在公有制基础上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1.下面哪一项是对混合所有制的错误描述错误?()
A、既包括公有制经济,又包括非公有制经济
B、是股份制的一种形式
C、是一种企业资本组织制度
D、混合所有制是一种社会经济成分

2.下面哪一项是关于全民所有制的错误说法?()
A、它的产权具有可分性
B、是全体人民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C、现阶段其具体实现形式由国家代表全体人民行使全民财产产权
D、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具体理性模式
公有制的最主要实现方式是混合所有制和股份责任制。()
4.最初对国有企业的改革涉及所有权和经营权。()
1.数学求解中的()体现在“摸石头过河”的特征中。
2.下面哪一项是关于国有控股企业的错误说法?()
A、在企业的全部资本中,国家资本股本占较高比例
B、国有控股企业是由国家实际控制的企业
D、包括绝对控股企业和相对控股企业
3.中国只有改变传统的公有制,才能实现市场经济。()
4.所有权和经营权是90年代初的“两权分离”改革中“两权”。()
1.下面哪一项是中国公有制的最主要实现形式?()
2.交易效率与交易成本处在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中?()
B、交易成本越高,交易效率越低
C、交易成本的高低对交易效率影响不大
D、交易成本越低,交易效率也会越低
3.民法、物权法是与财产权利相关的法理。()
4.在财产权利界定的基础上再讨论财产法权是具有意义的。()
中国经济市场化——从国有企业破产谈起
1.哪一年中国第一部企业破产法试行?()
2.“国企破产第一案”是()企业的破产。
3.“重义轻利”是中国的文化哲学基础。()
4.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商品经济充分发展是人类社会不可逾越的一
“被误读的经典”——关于社会发展论
1.马克思认为“自由人”有()种状态。

2.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包括()。
3.“国企破产第一案”对一部影响全国的法律有催生作用。()
4.人类社会在同一个时间界域中可以有多种社会形态。()
商品社会——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肯定
1.生产者在生产商品时了解跟自己竞争的对手数量可以通过哪一途径?
2.谁提出“商品社会是一种普遍交往的社会”?()
3.马克思认为人与人之间传统势气的权利差别可以通过货币淡化。()
4.“商品社会不可跨越”的理论是马克思建立的。()
恩格斯的贡献与俄国社会形态的演化
1.下列哪一项是关于马克思、恩格斯的正确认识?()
A、恩格斯与马克思对土地公有制的态度始终一致
B、马克思一直都认为商品社会必须充分发展
C、马克思在1857经济学手稿中认为俄国不是非要走商品社会
D、恩格斯对俄国土地公有制直接走向未来社会的可能持否定态度
2.下面哪一种社会形态是俄国在1893年到1917年间的社会形态?()
A、土地公有制还未解体
3.1857年到1893年欧洲历史上只发生过一次与宗教有关的战争。()
4.1920年列宁倡导在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
资源配置机制:自然配置
1.哪一本著作中最先出现“看不见的手”这一说法?()
2.后来用()来指称集权计划体制下面资源配置的理念。
3.谁最早对资源配置理论作出比较深刻讨论?()
4.资源配置的方式包括自然配置和计划者配置。()
资源配置机制:计划者配置
1.短缺经济的哪种短缺表现为不管自己有多少,都感觉不够?()

2.下面哪一项是计划者有效配置的必要条件?()
A、无道德风险和资金充足
B、信息完备和有自主权
C、资金充足和信息完备
D、无道德风险和信息完备
3.关于传统集权计划经济体系下的资源配置,分析错误的是()。
A、母爱主义导致闲置量越大,短缺程度越弱。
B、“短缺”根源来自国家与企业存在着“父(母)子”关系
C、母爱主义配置资源的方式导致短缺程度减弱
D、父爱主义配置资源的方式导致短缺程度减弱
4.以母爱主义的方式配置资源不会导致资源错配。()
资源配置机制:市场配置
1.哪一次会议的报告中第一次出现看“充分利用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
2.下面哪一项是市场配置资源跟自然配置的最大的区别?()
A、市场配置资源可以实现优化配置
B、自然配置资源必须具备完备的信息
C、市场配置在任何领域都能进行
D、自然配置可以提供多次选择
3.母(父)爱主义配置资源的方式会导致哪一种结构性的问题?()
B、闲置量越大,短缺程度越弱
C、短缺与闲置现象交替发生
4.政府预算无法对政府行为形成强有力的约束力即为软预算约束。()
1.“马太效应”的含义是()。
A、强者越强,弱者越弱
B、强者变弱,弱者更弱
C、强者助推弱者,使其变强
D、强者变弱,弱者变强
2.市场配置资源具有哪一项资源的自然配置和计划者配置不具有的优点?
A、使资源短缺和闲置并存
B、在初次配置中取得很好的效果
C、可以时时、事事进行配置
3.“从众效应”即是羊群效应。()
4.被动出清市场是市场配置资源一个重要的作用。()
为什么高增长还将长期持续?
1.下面哪一项是中国将在比较长的时期内的经济增长率?()
2.下面哪一项是工业化提高的的标志?()
A、制造业在GDP的占并显著上升
B、服务业在GDP的占比显著上升
C、轻工业在制造业的比重显著上升
D、农业在GDP的占比显著上升
3.重型化工产业包括()。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性丛林法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