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誉方面,重庆的多次元新材料科技公司有哪些?

  现阶段,国民收入水平已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私家车逐渐走入了寻常百姓家中,人们对于爱车的养护都非常用心。由于私家车数量的增多,让汽车用品的销量呈现出指数型增长趋势发展。目前的汽车用品按产品功能来分主要分为以下几类:保养类、装饰类、清洁类。伴随着科技的发展,无论是汽车保养产品还是清洁类产品在功能和品质上都得到了全新的升级,给车主带来了新的使用体验。

  重庆多次元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由中科院、电子科技大学等博士研发团队提供科技技术支持,以海外营销团队为市场支撑,并配备国际化专门管理团队的高新科技型企业。秉承“科技创新”的经营理念,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打造国内知名汽车用品品牌。生产设备先进、实力雄厚,目前公司已经引进了国外先进的自动化生产设备20余台,检测设备30余种,且有5000平方米的生产车间,能承接各类产品订单。除此之外,产品已经通过了ISO9001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TS16949认证、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达标认证和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等,同时公司拥有1项软件著作权、11项实用新型专利和5项发明专利。由此作为信任背书,吸引了众多国外的公司前来合作,在海内外树立起了良好的口碑。

  当下,重庆多次元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研发生产销售:汽车养护产品(国标玻璃水、长效防冻液、镀膜洗车液、镀膜剂、虫胶去除剂、内饰清洁剂、轮胎光亮剂等),除菌消毒产品(空气纳米银消毒剂、畜牧养殖纳米银消毒剂、石墨烯量子点水溶液等)、高强度气凝胶等新材料产品。因为是源头工厂生产,所以在品控方面更有发言权,精选高品质原材料,采用国际先进的生产工艺,让产品品质远超行业同类产品,得到了消费者的百般青睐和赞赏。现在,汽车已经成了国人出行的代步工具,工欲兴其事必先利其器。汽车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很多便利,同样,作为车主也要不定期检查和保养自己的爱车,以此来延长爱车寿命,这样才能让爱车伴你一路同行。

}

上游新闻记者 孙琼英 通讯员 田俊杰

实施大规模退税,小微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100万元至300万元部分再减半征收,小规模纳税人阶段性免征增值税……
4月1日起,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叠加发力,不少企业已第一时间拿到这份政策“大礼包”。
对于这一系列政策,企业感受如何?近日,记者走访了多家企业,听听他们怎么说。

重庆高新区在办税服务厅设置“留抵退税辅导岗”,及时解答办税人员政策咨询。
退税:“真金白银”为市场主体“活血”
充足的现金流是企业持续稳定经营的基础。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是今年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的重要内容。
“留抵退税就是直接给我们发现金了。”莱茵达西部体育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伍勇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体育培训等服务行业受影响较大,以莱茵达西部体育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为例,由于前期公司投入大量资金租赁和装修新场地,疫情期间装修进展缓慢,各项成本不断增加,加之近两年市场不景气,截至今年3月底,该公司还有174万元的存量加增量留抵。
4月1日上午,伍勇花了不到5分钟,就在重庆市电子税务局完成了52万元增值税增量留抵退税申请。“这笔钱到账后,我们将加快装修进度,确保新的场馆尽快营业使用。”伍勇介绍,作为小型企业,公司剩下的122万元存量留抵税额,在5月就可申请退还,届时将有更充足的资金保障稳定经营。
“公司目前研发的新药正在进行一期临床试验,还有三类生物药刚获得临床许可,这笔退税对我们后续研发非常重要。”4月1日,重庆精准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白席平也通过电子税务局申请了一笔1100万的存量加增量留底退税,4月2日早上8点这笔钱就到账了,缓解了该公司研发投入期面临的资金压力。
“在以往对先进制造业全额退还增量留抵税额的基础上,今年又将小微企业与制造业等六大行业纳入增量100%退税范围,并首次退还这些企业的存量留抵税额,力度、规模空前。”重庆市税务局货物和劳务所得税处副处长包刚介绍,为方便企业办理留抵退税,重庆税务部门于4月1日同步在重庆市电子税务局上线“点即退”功能,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的时候,只需要简单的点击确认,就可以快速完成退税申请。
减税:“精准派送”为市场主体“提后劲”
今年,精准聚焦中小微企业纾困发展,各项税收优惠再加码。其中,对小微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100万元至300万元部分,再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小规模纳税人阶段性免征增值税;顶格按50%减征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六税两费”等政策精准发力,帮助小微企业爬坡上坎、发展壮大。
“这几年国家不断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今年企业所得税新政策,我们一季度减免税款近4万元。”重庆铁联新里程建筑劳务有限公司刘会计说。
“疫情反复对餐饮业影响很大,我们面临着人员工资、房租、水电的巨大压力。”听闻小规模纳税人今年后三个季度免征增值税的好消息,垫江桃之林餐饮店负责人王家均算起了账,新政策执行后,今年2—4季度预计可以减免税款9.6万元,相当于国家帮店里付了一年的水电气费。
缓税:“缓一缓”换来企业更大“成长空间”
2021年10月底,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缴部分税费措施,在寒冬中给不少企业送去暖意。今年该项政策延续实施,对当前环境下的制造业中小微企业来说,无疑是场“及时雨”。
近年来,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重庆多次元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成本上升,同时由于行业竞争激烈,公司产品销售价格很难上涨,公司利润下降,经营面临困难。今年继续缓缴29万元税费,让该公司董事长薛超松了一口气。“我们将利用缓缴的税款补充原材料和进行新品研发,通过产品更新换代和技术升级,提升竞争力。”薛超表示。
东登自动化设备(重庆)有限公司也是受益者。
“截至今年3月,我们已经缓缴税费25.1万元。”该公司会计戴莉介绍,叠加其他减税新政策,预计今年还能减免企业所得税和“六税两费”约31万元,公司将更有实力通过创新升级对冲原材料涨价带来的压力。
“从规模和幅度上看,今年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主要受益对象是小微企业和制造业,体现了政策的精准性、导向性和连续性。”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副教授、中国财税法治研究院研究员王婷婷表示,这将有力促进企业恢复发展、增大投资、增强活力,是应对三重压力和国际环境等不确定性因素的重要举措,也是稳定经济大盘,保民生、稳就业的重要手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只占全区总面积的3.7%,却创造了超过全区30%的经济贡献,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区90%,集聚着全区90.2%的高新技术企业,企业研发投入占全区的93.6%……这是2021年綦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交出的一份骄人成绩单。

綦江区是重庆老工业基地,伴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出台,明确鼓励綦江创建国家高新区,打造一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抓住这一契机,近年来,綦江区着力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试验区建设,利用各方资源加速形成重庆最具影响力、竞争力和带动力的区域性增长极。同时,加快綦江—万盛一体化、同城化、融合化发展步伐,推进建设重庆重要红色文化高地,建成“如来·如愿”的“多彩綦江·创新之城”。

汇聚资源搭建科技创新平台

作为老工业基地,过去,綦江区工业经济过度依赖于加工制造,高校、科研院所和公共研发平台等创新资源供给不足,产品附加值亟待提高。

谋求转型升级,綦江区巧借外力,向外部寻找转型资源。

一方面,积极搭建创新平台。綦江区专门实施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三年倍增”计划,新引进公共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分部、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綦江中心等6个“国字号”研发机构,成功创建商用车高效齿轮传动制造业创新中心,赛驰动力传动系统研究院、綦齿齿轮研究院等一批高端研发机构。

截至目前,綦江区建起86个市级以上研发平台,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市级重点实验室、市级新型研发机构均实现零的突破,培育独立法人新型研发机构24家。

另一方面,加快汇聚创新人才。綦江区聘请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等担任项目咨询决策专家,成立了汽车产业发展专家委员会,组建了由20多名大数据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组成的专家咨询委员会,设立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市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个。

目前,綦江区引进“巴渝学者”等高端人才11名,评选区级重点产业人才286名,签约引进重庆(中德)埃森大学等6所高校。

多措并举激发企业创新动力

创新活动的主体是企业,如何激发它们的创新动力?

綦江区实施科技企业成长工程,通过“精准服务、精准宣传、精准解惑”等方式,加速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市级科技型企业;加大政策支持,激励企业搞创新,采取“精准推送项目、专人全程服务”方式,精心指导企业申报国家级、市级重点科技项目。

同时,綦江区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促进产业链、创新链相互交融,提升企业间的协同创新能力,由政府引导和推动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成立创新联盟、产业联盟等,助力汽摩零部件、信息安全、食品健康、装配式建筑等产业补链强链、集群发展。

通过协同创新,壮大了产业链发展。目前,綦江区已经形成以“铝电联营”为特色、旗能电铝为“龙头”的“原铝+加工”铝材料产业链;以铜粉生产为特色、有研重冶为“龙头”的铜材料产业链;以纳米银、石墨烯、气凝胶为特色,烯宇、多次元、泛锐科技为“龙头”的新材料产业链;以齿轮为基础,打造以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为重点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此外,綦江区还通过大数据智能化赋能,改造提升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全区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118项,建成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21个,建成工业互联网标识(齿轮)行业二级解析节点,打造“綦江齿轮数字经济云平台”,着力解决齿轮生产企业买卖供需问题。

2021年,綦江区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3%,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授权发明专利同比增长43.8%,市级科技项目立项25项,区级科研项目立项189项;登记认定技术合同交易额同比增长367%;登记科技成果62项,增加近5倍。

完善服务营造创新利好环境

激发创新动力,开展创新活动,有赖于良好的创新生态。为此,綦江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在行政资源的统筹调度上,成立国家高新区创建指挥部,由区委书记、区长担任指挥部“双指挥长”。

在行政效率提升上,綦江区在全市首推“模拟审批”改革,将25个部门、836项政务服务事项纳入无差别综合窗口“一窗通办”,率先设立“渝快办”商圈自助服务点和区县商标服务指导站,实行项目专员制度,行政审批服务和便民服务事项按时办结率达100%,办理满意率达99%以上。

在优惠政策支持上,綦江区出台《支持科技创新政策十条》《产业人才引育若干优惠政策》《支持科技创新若干财政金融政策》等政策文件35个。

以金融政策支持为例,綦江区积极推行知识价值信用贷款试点,累计为163户企业发放知识价值信用贷款3.5亿元,引导银行商业贷款4亿元;设立5000万元规模的企业发展基金,累计实现401笔转贷周转,转贷金额14.2亿元,为企业节约周转成本2300万元以上;设立4000万元规模的中小企业融资增信基金,累计发放增信贷款137笔共计4.85亿元;设立首期规模3.8亿元的“禾优高通”消费品工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等。

挖掘红色资源汲取精神力量

产业发展的同时,綦江区不断挖掘红色资源,凝聚助推全区发展的精神动力。

2021年6月29日,“王良同志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作为綦江区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的成果之一,该纪念馆通过文字、图片、实物等多种形式,将王良将军的生平事迹鲜活再现,为新时代的人们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2021年国庆节前,电影《王良军长》在全国公映,通过大屏幕,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感悟党的光辉历程,坚定理想信念,汲取前行力量。

近年来,綦江区依托红色资源,围绕长征精神,利用宣传、演艺、旅游等渠道,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策划十大举措塑造英雄人物、人文活动和革命故事三大红色文化品牌,争创国家级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

在此基础上,綦江区结合红色文化旅游,构建起“文化保护+文化研学+旅游体验”联动一体的红色文化体系,依托加快建设“交通强区”的优势,在“融”字上着力兴产业,深化交通与旅游业融合,强化交通网“快旅漫游”功能,整合“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红色文化旅游目的地、长征精神实践教育基地和红色文艺精品创作高地”四大品牌,夯实红色文化基底,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重庆邦瑞新材料有限公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